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地下管廊模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8:08


一种地下管廊模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管廊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管廊模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管廊又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供电力、通信、燃气、供热、供水线管进行集中安置,方便工人进入进行检修等操作,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地下管廊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明挖现浇式、明挖预制式、浅埋暗挖式、盾构式。不同的施工方法适配于不同的使用场景,拥有不同的效果。其中,明挖现浇式为地下管廊常用施工方法。

在基坑加固后,在基坑底部先搭出底部和侧壁的钢筋骨架,再对地下管廊底部进行混凝土浇筑。在地下管廊底部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模板的搭设,围出地下管廊的内部轮廓和外部轮廓,将模板安装固定完成后进行地下管廊主体浇筑,最后再将模板进行拆卸。

地下管廊外部的模板搭设的过程中,需要用吊具或人工将模板移动到对应的位置,再通过钢管对模板进行支撑,使模板与地面进行固定。在该部分浇筑完成后,模板和钢管需要进行拆卸,再移动到下一个地方进行安装,整体流程费时费力,导致地下管廊模板安装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地下管廊模板安装和拆卸效率较低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管廊模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管廊模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管廊模板安装结构,包括模板、主支杆和副支杆;

所述主支杆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

所述副支杆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

所述主支杆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模板上;

所述主支杆将所述固定座向地面抵紧;

所述副支杆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模板抵紧;

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和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固设在所述底板上表面;

所述主支杆和所述副支杆均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

所述底板下表面开设有滑移槽;

所述滑移槽内滑动连接有压实板,所述压实板下表面粗糙设置;

所述滑移槽设置有使所述压实板底部从滑移槽伸出的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模板移动到对应位置后,移动主支杆,使主支杆安装在模板对应的位置,使固定座与地面抵接,再使固定座向模板移动,进而通过主支杆将模板进行支撑,转动副支杆,使副支杆与模板进行抵接并继续向下转动副支杆,使副支杆将模板顶紧,进而完成对模板的安装支护,提高了对模板进行安装支护的效率。

在移动底板的过程中,压实板未与地面抵接,减少了底板移动所受的阻力,提高了底板调节的效率;需要对底板进行固定时,通过固定装置使压实板与地面抵接,提高了底板与地面固定的牢固性,提高了模板安装支护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转动杆、踏板和凸轮;

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滑移槽内,所述转动杆由所述底板侧壁伸出;

所述踏板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

所述凸轮位于滑移槽内,所述凸轮套设在所述转动杆上;

所述滑移槽内安装有使所述底板与所述凸轮抵接的复位弹簧;

所述凸轮远离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抵接时,所述底板下表面伸出所述滑移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底板的位置进行固定时,转动踏板,使凸轮进行转动,凸轮与压实板抵接并带动压实板下移,使压实板与地面抵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底板与地面固定的效果,同时操作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模板与所述副支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棘条;

所述副支杆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背对所述副支杆的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棘条,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使第二棘条的棘齿伸出定位槽的定位弹簧,所述第二棘条与第一棘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棘条与所述第一棘条啮合后无法相对于所述第一棘条向上移动;

所述定位板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槽连通的解锁孔,所述第二棘条固设有解锁板,所述解锁板由所述解锁孔伸出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二棘条能够完全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支杆支撑后,转动副支杆,在副支杆的带动下,第二棘条与第一棘条抵接啮合,副支杆继续向下转动,进而将模板顶紧,第一棘条和第二棘条啮合有效的减少了副支杆向上转动的概率,提高了对模板支撑固定的牢固性,也提高了对模板进行支撑固定的效率;需要解除固定时,拨动解锁板,使第二棘条完全位于定位槽内,解除对副支杆的固定。

可选的,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副支杆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使所述定位板向下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板未与模板抵接时,定位板在扭簧的作用下向下转动,在定位板与模板抵接后使定位板转动,提高了定位板与模板抵接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模板开设有下沉槽,所述第一棘条固设在所述下沉槽内,所述下沉槽供所述第二棘条伸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沉槽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定位板与模板的有效抵接面积,减少了对第一棘条的磨损,另一方面提高了第二棘条与第一棘条抵接啮合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副支杆朝向所述主支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具有弹性形变能力,所述卡板内壁能够与主支杆外壁贴合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板与主支杆贴合固定后,通过转动架使副支杆与主支杆连接为一个整体,在主支杆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卡板和转动架均可以转动,副支杆能够随主支杆进行相对移动,提高了安装结构收纳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模板与所述第一棘条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固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下表面开设有筒状的安装槽,安装槽背离安装板的部分为供所述主支杆通过的开口设置;

所述主支杆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固设有安装球,所述安装球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主支杆,使安装球位于安装槽内,通过安装槽对主支杆与模板进行相互固定,同时安装槽的开口设置也方便主支杆进行转动调节,提高了主支杆转动调节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模板的侧壁固设有耐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底板向模板移动的过程中,用脚向模板方向踢耐磨板来给予底板移动的动力,使底板的移动调节更加方便。

一种地下管廊模板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吊装工具将模板移动到对应位置,且使模板上安装安装板的一面朝向外侧;

S2、移动主支杆,使安装球插入到安装槽内,使底板抵接在地面上并用脚向模板踢耐磨板,使主支杆将安装板向模板顶紧;

S3、用脚踏踏板,使踏板带动凸轮转动,使压实板下移并与地面抵紧;

S4、将卡板与主支杆分离,再转动副支杆,使定位板与模板抵接且第二棘条位于下沉槽内与第一棘条抵接啮合,使副支杆向下移动到通过定位板将模板顶紧的位置,完成模板的安装支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模板移动到对应位置后通过主支杆、副支杆和底座一同作用对模板进行快速的支护固定,提高了模板安装支护的效率,同时还利用三角形结构提高了对模板安装支护的牢固性,同时也方便模板的拆卸,提高了地下管廊施工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主支杆与模板进行安装后,移动底板,使底板向模板移动进而通过主支杆将模板进行支撑,再转动副支杆,副支杆向下转动的过程中将模板进行进一步顶紧,进而完成对模板的安装支护,通过形成的三角形结构提高对模板支护的牢固性;

2.第二棘条和第一棘条的啮合设置有效的提高了副支杆位置固定的牢固性,同时解锁板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第二棘条与第一棘条分离的效率,提高了副支杆拆卸的效率;

3.底板移动到合适位置后,转动踏板,使转动杆转动,使凸轮带动压实板移动,压实板与地面抵接,进而提高固定座与地面接触的摩擦力,提高了底板与地面固定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显示安装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为显示固定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模板;11、安装板;111、安装槽;12、下沉槽;121、第一棘条;2、安装装置;21、主支杆;211、安装球;22、副支杆;221、定位板;2211、定位槽;2212、解锁孔;222、扭簧;23、固定座;231、底板;2311、滑移槽;2312、复位弹簧;2313、压实板;2314、耐磨板;232、连接板;3、固定装置;31、踏板;32、转动杆;33、凸轮;4、锁定组件;41、第二棘条;411、解锁板;42、定位弹簧;5、连接组件;51、转动架;52、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一种地下管廊模板安装结构。

参考图1,地下管廊模板安装结构,包括模板1和用于对模板1进行安装固定的安装装置2,一个模板1由两个安装装置2进行安装支护。

在基坑底部进行地下管廊的钢结构搭建后,对地下管廊底部进行浇筑,通过吊车等辅助设备将模板1移动到地下管廊两侧,并使模板1与地下管廊两侧外壁部分钢筋抵接,通过安装装置2对模板1进行支护固定,进而完成对模板1的安装支护。

参考图2,安装装置2包括主支杆21、副支杆22和固定座23,主支杆21长度大于副支杆22的长度。固定座23包括底板231和连接板232,连接板232固设在底板231上表面中间位置,主支杆21与连接板232顶部转动连接,副支杆22位于主支杆21下方与连接板232转动连接,主支杆21和副支杆22的转动轴相互平行,主支杆21和副支杆22均位于连接板232的同一侧,副支杆22设有与主支杆21进行固定的连接组件5。

结合图3,模板1背对地下管廊预设钢筋的侧壁顶部沿水平方向固设有两个安装板11,安装板11底部开设有安装槽111,安装槽111为竖直圆柱状且背离模板1一侧为开口设置,主支杆21远离连接板232的一端固设有安装球211,安装球211与安装槽111内壁抵接且使主支杆21由安装槽111侧部开口部分伸出。此时,底板231能够与地面抵接。

副支杆22远离连接板23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定位板221,定位板221的转动轴与副支杆22的转动轴平行,定位板221能够与模板1抵接,定位板221设有将定位板221与模板1进行固定的锁定组件4。

模板1移动到对应位置后,移动主支杆21,使安装球211位于安装槽111内,通过安装槽111对主支杆21进行简单的固定,使主支杆21仅能相对与模板1进行竖直方向的转动,转动主支杆21使底板231与地面接触,在主支杆21转动的过程中,副支杆22在连接组件5的作用下与主支杆21一同转动;使底板231向模板1移动,通过主支杆21将模板1进行初步支撑固定。使副支杆22与主支杆21分离,转动副支杆22,使副支杆22通过定位板221与模板1抵接,在副支杆22将定位板221与模板1顶紧后通过锁定组件4对定位板221和模板1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主支杆21、副支杆22一同对模板1进行支撑,且与模板1组成三角形结构,提高了对模板1进行安装支护的牢固性,同时也提高了安装效率。

参考图3,定位板221背对副支杆22的一端中间位置开设有定位槽2211,锁定组件4位于定位槽2211内。定位组件包括第二棘条41和定位弹簧42,第二棘条41竖直设置且与定位槽2211内壁抵接滑移;定位弹簧42包含有多个,定位弹簧42均位于定位槽2211内,定位弹簧42一端与第二棘条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槽2211正对自身开口端面的内壁固定连接,定位弹簧42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棘条41的棘齿完全伸出定位槽2211。

模板1背离地下管廊预设钢筋的侧壁开设有两个下沉槽12,下沉槽12位于安装板11正下方的位置,下沉槽12内固设有第一棘条121,下沉槽12供第二棘条41伸入,第一棘条121与第二棘条41相互啮合,第二棘条41无法与第一棘条121抵接向上移动。

定位板221一对相对的外侧壁开设有与定位槽2211连通的解锁孔2212,第二棘条41正对解锁孔2212的外壁固设有解锁板411,解锁板411由解锁孔2212伸出定位槽2211,解锁板411与解锁孔2212远离模板1的内壁抵接时,第二棘条41完全位于定位槽2211内。

定位板221的转动轴处设置有扭簧222,扭簧222的一端与定位板2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副支杆22固定连接,扭簧222处于自然状态时,定位板221向下转动到行程最大位置。

转动副支杆22,使副支杆22带动定位板221与模板1抵接,扭簧222的设置使定位板221与模板1抵接前保持在向下转动的状态,提高了与模板1抵接后与模板1贴合的效果。在定位板221与模板1贴合且定位槽2211与下沉槽12连通后,第二棘条41在锁定弹簧的作用下位于下沉槽12内并与第一棘条121啮合,继续使定位板221下移,使副支杆22通过定位板221将模板1进行顶紧,进而进一步对模板1进行支撑固定。第二棘条41与第一棘条121的啮合和齿纹设置,使第二棘条41无法与第一棘条121抵接时向上移动,进而提高了对定位板221固定的牢固性。

在需要解除定位板221的固定时,拨动解锁板411,使解锁板411带动第二棘条41完全位于定位槽2211内,第二棘条41与第一棘条121分离,解除定位板221与模板1的固定,提高了副支杆22拆卸的效率。

参考图3,底板231下表面开设有滑移槽2311,滑移槽2311内滑动连接有压实板2313,滑移槽2311内设置有对压实板2313的位置进行调节的固定装置3。固定装置3包括踏板31、转动杆32和凸轮33,转动杆32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在滑移槽2311内,转动杆32一端由底板231的侧壁伸出并与踏板31固定连接,凸轮33固定套设在转动杆32位于滑移槽2311内的部分,凸轮33远离转动杆32的一端为平面。压实板2313的上表面固多个复位弹簧2312,复位弹簧2312的顶端与滑移槽2311内顶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312使压实板2313时刻与凸轮33顶紧,凸轮33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与压实板2313抵接时,压实板2313下表面与底板231下表面齐平,压实板2313下表面为粗糙设置;在踏板31水平设置时,压实板2313下表面与底板231下表面齐平。底板231背离模板1的侧壁固设有倾斜设置的耐磨板2314。

耐磨板2314的设置方便使用者用脚向靠近模板1的方向踢底板231,使底板23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对底板231位置进行调节时,压实板2313未与地面抵接,此时底板231移动所受的摩擦力减少,方便底板231的调节;在底板231位置调节完成后,脚踏踏板31,使踏板31转动,进而通过转动杆32带动凸轮33转动,凸轮33转动到远离转动杆32的平面与压实板2313抵接时,凸轮33的平面设置对该状态进行固定,此时压实板2313与地面抵接,进而增加固定座23与地面固定的牢固性,同时也方便调节。解除固定时,使踏板31复位,凸轮33转动复位,压实板2313在复位弹簧2312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使固定座23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

参考图3,连接组件5包括转动架51和卡板52,卡板52为半圆弧状且为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材料,本实施例为塑料材质,卡板52的圆弧面与转动架51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动架51的另一端与副支杆22朝向主支杆21的部分转动连接,卡板52和转动架51的转动轴均平行于主支杆21的转动轴。卡板52能够将主支杆21包围在内并与主支杆21抵接。

在副支杆22未使用时,副支杆22通过卡板52与主支杆21进行相对固定,提高了安装装置2整体移动的效率,也减少了副支杆22发生磕碰的概率,提高了安装装置2整体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在模板1移动到对应位置后,移动主支杆21,使安装球211位于安装槽111内,使底板231与地面抵接并使底板231移动到主支杆21将模板1进行有效支撑的位置,脚踩踏板31,使压实板2313与地面抵接,进而对底板231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卡板52与主支杆21分开,转动副支杆22,使定位板221与模板1抵接且第二棘条41与第一棘条121啮合,继续向下转动副支杆22,使副支杆22通过定位板221将模板1进行进一步支撑固定,完成对模板1的安装支护,提高了对模板1安装支护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对模板1进行安装支护的效率。

拆卸时,先移动解锁板411,使第二棘条41与第一棘条121分离,转动副支杆22使转动板与模板1分离;再踩动踏板31,使踏板31复位,进而使凸轮33和压实板2313一同复位,接触固定座23的位置固定,再将主支杆21从安装槽111内移出,完成模板1的安装装置2的拆除。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结合实施例1中的结构公开了一种地下管廊模板安装方法。

参考图3,S1、用吊车等工具将所述模板1移动到对应位置,且使所述模板1上安装所述安装板11的一面朝向外侧;

S2、移动所述主支杆21,使所述安装球211插入到所述安装槽111内,使所述底板231抵接在地面上并用脚向所述模板1踢所述耐磨板2314,使所述主支杆21将所述安装板11向所述模板1顶紧;

S3、用脚踏所述踏板31,使所述踏板31带动所述凸轮33转动,使所述压实板2313下移并与地面抵紧;

S4、将所述卡板52与所述主支杆21分离,再转动所述副支杆22,使所述定位板221与所述模板1抵接且所述第二棘条41位于所述下沉槽12内与所述第一棘条121抵接啮合,使所述副支杆22向下移动到通过所述定位板221将所述模板1顶紧的位置,完成模板1的安装支护。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81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