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5:50:55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IT)的发展,客户的设备和应用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数据中心越来越庞大。在日常的运行维护中,运维人员需要重复进行大量诸如安装、部署、维护和优化等的工作,例如运维人员需要配置每台服务器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当前运维人员可以通过使用运维平台,将工作中涉及的操作转化成一系列原子操作,按照一定顺序执行这一系列原子操作即可自动完成一项工作。图1a示出故障定位工作的一个示例性执行流程示意图。如图1a所示,在进行故障定位时,先收集日志信息,然后分析日志信息,根据日志分析结果给出处理方案。如果成功定位出了问题,则按照定位出的问题恢复脚本信息。如果未定位出问题则收集其他信息,分析其他信息,根据其他信息分析结果定位问题。

相关技术中,运维人员可以在客户端运维平台中累积自己独有的原子操作。因为安全问题,这些原子操作被孤立的保存在自己的客户端运维平台中,无法共享。图1b示出相关技术中的运维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该运维系统包括客户A的运维平台和客户B的运维平台。客户A的运维人员在客户A的运维平台上积累了原子操作A,客户B的运维人员在客户B的运维平台上积累了原子操作B。为了防止本地数据泄露,客户A的运维平台不会向客户B的运维平台提供原子操作A,客户B在需要使用原子操作A时需要其运维人员自行编写。同样,客户A在需要使用原子操作B时也需要其运维人员自行编写。这大大降低了运维的效率,提高了开发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能够提升运维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运维平台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一操作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一操作被所述第一运维平台用于执行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所述第二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可以在保证第一运维平台中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实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在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的共享,有效地提升了第二运维平台的运维效率,降低了第二运维平台的开发成本。

根据第一方面,在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运维平台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这样,可以方便第二运维平台识别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从而提升第二运维平台中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查找效率,进而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运维平台生成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操作以及多个第二操作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二操作被所述第二运维平台用于执行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所述第二运维平台向所述第一运维平台发送所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这样,可以在保证第二运维平台中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实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在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的共享,有效地提升了第一运维平台的运维效率,降低了第一运维平台的开发成本。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运维平台获取第一流程模型,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是第一运维平台生成的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二运维平台执行所述第一流程模型以根据所述第一流程模型中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这样,可以在保证第一运维平台中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实现第一流程模型在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的共享,有效地提升了第二运维平台的运行效率,降低了第二运维平台的开发成本。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运维平台获取第一模型标识,所述第一模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流程模型。

这样,这样,可以方便第二运维平台识别第一流程模型,从而提升第二运维平台中第一流程模型的查找效率,进而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二中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运维平台生成第二流程模型,所述第二流程模型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二运维平台向第一运维平台发送所述第二流程模型以使第一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二流程模型对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这样,可以在保证第二运维平台中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实现第二流程模型在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的共享,有效地提升了第一运维平台的运行效率,降低了第一运维平台的开发成本。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运维平台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一操作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一操作被第一运维平台用于执行所述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所述第二运维平台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响应用户对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的操作,所述第二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这样,第二运维平台在需要使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时,可以直接从第一运维平台获取,并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本地的数据进行操作,省去了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时间,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根据第二方面,在所述设备配置方法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运维平台获取第一流程模型,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是第一运维平台生成的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二运维平台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第一流程模型标识,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流程模型;响应用户对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标识的操作,所述第二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一流程模型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这样,第二运维平台在需要使用第一流程模型时,可以直接从第一运维平台获取,并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流程模型对本地的数据进行操作,省去了生成第一流程模型的时间,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一操作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一操作被第一运维平台用于执行所述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操作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根据第三方面,在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操作以及多个第二操作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二操作被所述第二运维平台用于执行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运维平台发送所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根据第三方面,或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流程模型,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是第一运维平台生成的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流程模型以根据所述第一流程模型中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根据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模型标识,所述第一模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流程模型。

根据第三方面,或以上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流程模型,所述第二流程模型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运维平台发送所述第二流程模型以使第一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二流程模型对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运维平台,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一操作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一操作被第一运维平台用于执行所述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第一操作模块,用于响应用户对所述第一显示模块显示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的操作,根据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根据第四方面,在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流程模型,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是第一运维平台生成的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第一流程模型标识,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流程模型;第二操作模块,用于响应用户对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标识的操作,根据所述第一流程模型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第五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设备配置方法。

第六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承载有计算机可读代码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电子设备中运行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设备配置方法。

第七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上的图形用户界面,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图形用户界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数据传输方法时显示的图像用户界面,或者,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设备配置方法时显示的图像用户界面。

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以下(多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a示出故障定位工作的一个示例性执行流程示意图;

图1b示出相关技术中的运维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的系统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4b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界面的一个示例性示意图;

图4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界面的一个示例性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存储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存储示意图;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存储示意图;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运维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在保护客户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共享,从而提升运维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的运维系统中。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可以进行有线或者无线通信(例如第一运维平台可以通过call home通道连接到第二运维平台),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之间的通信方式不做限制。第一运维平台可以在保护自身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向第二运维平台提供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第二运维平台也可以在保护自身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向第一运维平台提供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可以表示任意的运维平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可以均为客户端运维平台,例如可以分别为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和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与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通过该通信连接向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提供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也可以通过该通信连接从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下载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运维平台可以为云端运维平台,第二运维平台可以为客户端运维平台。

以第一运维平台为云端运维平台,第二运维平台为客户端运维平台为例。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的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云端运维平台11和至少一个客户端运维平台12。客户端运维平台12与云端运维平台11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客户端运维平台12可以通过该通信连接向云端运维平台11提交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也可以通过该通信连接在在云端运维平台11上搜索以及下载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原子操作可以表示由一系列操作和数据包装成的一个命令。原子操作可执行、可回滚,且执行过程不可中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原子操作拆分为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数据。其中,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操作以及多个操作间的逻辑关系。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的操作用于执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多个操作间的逻辑关系用于指示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的多个操作的执行顺序。在一个示例中,多个操作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包括多个操作间的上下级关系和时间先后关系等。数据为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的操作执行的运维平台中的数据。在一个示例中,数据可以包括服务器的地址、用户名和密码等较为敏感、需要保密的客户数据。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从现有的原子操作中提取得到,也可以通过将多个操作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合到一起得到。本公开实施例对生成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方式不做限制。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以是在第一运维平台上生成的,也可以是在第二运维平台上生成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以从第一运维平台发送至第二运维平台,也可以从第二运维平台下载至第一运维平台。

针对任意一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以根据该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从而在运维平台中实现原子操作。在实施中,可以分别获取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各操作之对应的数据,然后按照原子操作信息中各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各操作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操作。

举例来说,以原子操作“收集日志信息”为例,该原子操作中的操作包括“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访问服务器”、“在服务器中读取日志”和“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上述原子操作的数据包括:“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Protocol,FTP)访问服务器”这一操作对应的数据:待访问服务器的地址(例如IP地址、服务协议等),访问服务器时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等;“在服务器中读取日志”这一操作对应的数据:日志的标识(例如日志的名称、日志的存储路径等);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这一操作,不需要获取数据。按照上述各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上述各操作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操作,即可以实现上述原子操作“收集日志信息”。

运维人员为了实现业务场景,可以针对业务场景进行工作流程的编排。业务场景的工作流程中包括多个原子操作,以及这些原子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原子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于指示原子操作的执行顺序。原子操作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包括上下级关系和时间先后关系等。按照这些原子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执行这些原子操作,可以实现相应的业务场景。在一个示例中,业务场景可以包括排查无法连接互联网的原因、排查本软件无法打开的原因、批量配置IP地址以及批量打补丁等。业务场景还可以包括其他需要编排或者多人协作的场景,本公开实施例对业务场景不做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业务场景提供了流程模型,该流程模型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以及这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参照原子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于指示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应的原子操作的执行顺序。运维平台在执行流程模型时,先根据流程模型中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从运维平台中获取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模型中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操作,从而完成工作流程,进而实现相应的业务场景。流程模型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从现有的业务场景中的工作流程中提取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得到,也可以通过将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组合到一起得到。本公开实施例对生成流程模型的方式不做限制。流程模型可以是在客户端运维平台上生成的,也可以是在云端运维平台上生成的。流程模型可以从客户端运维平台发送至云端运维平台,也可以从云端运维平台下载至客户端运维平台,还可以从一个客户端运维平台发送至另一个客户端运维平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之间进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传输,不涉及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以及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在保证了数据安全性的情况下,实现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共享,提高了运维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本公开涉及的第一运维平台、第二运维平台可以部署在具有通信功能(无线通信功能和/或有线通信功能)和存储功能的计算设备上。本公开涉及的云端运维平台还可以部署在云(公有云或者私有云)上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或者容器上。其中,云可以是多个计算设备组成的集群。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用于部署第一运维平台或者第二运维平台的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客户端运维平台12和云端运维平台11可以部署在图3所示的计算设备上。

如图3所示,计算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存储器302、输入输出设备303以及总线304。下面结合图3对计算设备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301是计算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301是一个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其中,处理器3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2内的数据,执行计算设备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中所示的CPU 0和CPU 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3中所示的处理器301和处理器3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3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3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304与处理器301相连接。存储器302也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

输入输出设备3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用于与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网络通信。输入输出设备303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的全部或部分,以及还可选择性地包括无线射频(Radio Frequency,RF)处理器。RF处理器用于收发RF信号,基带处理器则用于实现由RF信号转换的基带信号或即将转换为RF信号的基带信号的处理。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输入输出设备303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其中,发射器用于向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发送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发送的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集成在一起。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输入输出设备可以用于收发:请求获取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或者流程模型的请求消息,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以及修改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或者流程模型的修改消息。

总线3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3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计算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为了提高运维效率以及降低开发成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在不涉及运维平台中的数据的情况下,实现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共享。下面结合图4a,以云端运维平台作为第一运维平台,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作为第二运维平台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图4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如图4a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401至步骤S407。

步骤S401,云端运维平台进行初始化。

云端运维平台中可以预置基本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云端运维平台初始化后,可以在与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建立连接时,自动将本地预置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发送至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云端运维平台在存储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时,会同时存储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和模型标识。初始化后,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和模型标识下发至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而不直接下发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获取到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和模型标识之后,可以向云端运维平台包括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或者模型标识的查找请求。云端运维平台接收到查找请求后,根据其包括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或者模型标识,向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返回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或者流程模型。这样,实现了云端运维平台中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按需分配。同样的,云端运维系统也可以与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进行连接,连接后云端运维系统和第二客户端运维系统之间的交互,可以参照上述云端运维系统和第一客户端运维系统之间的交互,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用于区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可以为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功能描述,例如“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或者“恢复脚本”等。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唯一识别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标识,例如编号等,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制。模型标识可以用于区分流程模型。模型标识可以为流程模型实现的业务场景的描述,例如“故障排查”、“配置IP地址”和“打补丁”等。模型标识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唯一识别流程模型的标识,例如编号等,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制。

步骤S402,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在本地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一操作以及多个第一操作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执行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中的数据。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以表示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本地生成的任何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向运维人员提供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创建页面。运维人员可以在该创建页面中,输入或者选择一些操作,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从现有原子操作中提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还可以对现有的(包括本地生成的或者从云端运维平台下载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拆解成多个第一操作再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得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运维人员还可以使用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中的开发工具自行开发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本公开实施例,对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方式不做限制。

步骤S403,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将生成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发送至云端运维平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在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前,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然后在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同时,将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发送至云端运维平台,以使云端运维平台在步骤S404中,按照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其中,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可以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步骤S404,云端运维平台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云端运维平台在接收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后,可以对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进行存储。若云端运维平台在接收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同时还接收到了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则云端运维平台按照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若未接收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则云端运维平台可以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然后按照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考虑到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提交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能不具备通用性或者性能不够完善。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云端运维平台在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前,还可以对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进行测试(例如可用性测试、执行速度测试、占用内存测试、完整性测试等),在测试通过的情况,再进行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存储。这样,可以提高云端运维平台存储的数据的可靠性。

考虑到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提交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能与云端运维平台中存储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功能相同,因此,为了节省存储空间、提高查找速度、方便管理,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对具有相同功能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进行合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在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测试通过的情况下,在本地查找与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匹配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在查找到与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匹配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所述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进行更新;在未查找到与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匹配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情况下,直接按照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在实施中,根据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进行更新可以包括:共同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择一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合并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其中,共同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时,云端运维平台可以根据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同时向各客户端运维平台提供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供运维人员选择,灵活性更高。择一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时,可以节省云端运维平台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示例中,云端运维平台可以比较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性能(包括但不限于执行速度、占用内存、复杂程度等)。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性能较好的情况下,采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替换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在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性能较好的情况下,忽略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保持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不变。合并存储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同样可以节省云端运维平台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示例中,云端运维平台可以采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含的操作替换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含的部分操作。替换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操作的方式可以参照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择一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云端运维平台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后,可以将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下发至其他客户端运维平台,以通知其他客户端运维平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是可以共享的。这样,任意一个与云端运维平台连接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在需要使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时,可以根据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从云端运维平台获取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提升了其运维效率,降低了其开发成本。例如,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将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发送至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根据该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从云端运维平台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参照步骤S402至步骤S404,其他的客户端运维平台也在本地生成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并将生成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发送至云端客户端平台进行存储。可以理解的是,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存储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这些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以来自不同的客户端运维平台,也可以为预置在云端运维平台中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还可以是运维人员远程在云端运维平台生成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考虑到云端运维平台中存储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不涉及各个客户端运维平台的隐私数据。因此,保存在云端运维平台中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以共享给不同的客户端运维平台。云端运维平台在存储了其他客户端运维平台生成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后,同样可以将这些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下发至各个客户端运维平台,以便于各个客户端运维平台进行共享。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生成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并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其中,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操作以及多个第二操作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二操作被所述第二运维平台用于执行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生成和发送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方式,可以参照第一客户端生成和发送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方式这里不再赘述。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将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发送至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以使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考虑到同一个行业的客户遇到的业务场景是可复用的,也就是说,同一个行业的客户可能需要实现同一个业务场景,制定同一业务场景的工作流程。而确定工作流程需要采用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以及确定工作流程中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都需要运维人员经过长时间积累形成。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还实现了流程模型的共享,以提高运维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步骤S405,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针对第一业务场景,生成第一流程模型。

其中,所述第一流程模型中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先获取第一流程模型中包括的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然后获取这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数据,再对这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对应数据进行结合,得到多个原子操作,最后按照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执行多个原子操作,实现第一业务场景。

在实施中,第一流程模型对应的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以全部为本地生成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在需要某项功能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进行编排时,若本地生成过该功能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则直接采用本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进行编排,而不再去云端运维平台获取该功能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以节省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与云端运维平台的信令交互。同时,由于本地生成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更加符合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的需求,采用本地生成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进行编排可以提升运维的准确性。

在实施中,第一流程模型对应的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还可以全部为从云端运维平台获取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基于从云端运维平台获取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获得流程模型,而无需运维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自定义云端已有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有效的提高了生成流程模型的效率,进而提高了运维效率。

在实施中,第一流程模型对应的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以既包括本地生成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又包括从云端运维平台获取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采用本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云端运维平台提供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共同进行业务场景的编排,既可以提升运维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又可以提升运维准确性,同时还能够减少信令交互。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流程模型对应的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来源不做限制。

在实施中,第一流程模型可以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以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还可以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以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制。举例来说,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向运维人员提供业务场景的编排页面,运维人员可以在该编排页面中选择或者编辑需要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或者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标识,并确定这些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或者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生成第一流程模型。

步骤S406,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一流程模型。

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将生成的第一流程模型发送至云端运维平台进行存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在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一流程模型之前,生成第一模型标识,然后在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一流程模型的同时,将第一模型标识发送至云端运维平台,以使云端运维平台在步骤S407中,按照第一模型标识存储第一流程模型。其中,第一模型标识可以表示第一流程模型对应的模型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S406可以包括: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一模型标识、第一流程模型使用的每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以及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云端运维平台接收到这些数据之后,可以按照每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获取到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以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第一流程模型,并在步骤S407中按照第一模型标识存储第一流程模型。

步骤S407,云端运维平台存储第一流程模型。

云端运维平台在接收到第一流程模型后,可以对第一流程模型进行存储。若云端运维平台在接收到第一流程模型的同时还接收到了第一模型标识,则云端运维平台按照第一模型标识存储第一流程模型。若未接收到第一模型标识,则云端运维平台可以生成第一模型标识,然后按照第一模型标识存储第一流程模型。第一流程模型可以仅存储第一模型标识和原理能力标识与逻辑关系,这样可以减少存储空间。

考虑到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提交的第一流程模型可能不具备通用性或者性能不够完善。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云端运维平台在存储第一流程模型之前,还可以对第一流程模型进行测试(例如可用性测试、执行速度测试、占用内存测试、完整性测试等),在测试通过的情况,再进行第一流程模型的存储。这样,可以提高云端运维平台存储的数据的可靠性。

考虑到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提交的第一流程模型可能与云端运维平台中存储的流程模型的功能相同,因此,为了节省存储空间、提高查找速度、方便管理,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对具有相同功能的流程模型进行合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在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测试通过的情况下,在本地查找与所述第一模型标识匹配的流程模型;在查找到与所述第一模型标识匹配的流程模型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流程模型对所述查找到的流程模型进行更新;在未查找到与所述第一模型标识匹配的流程模型的情况下,直接按照第一模型标识,存储第一流程模型。在实施中,根据第一流程模型对查找到的流程模型进行更新的方式可以参照根据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查找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进行更新的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参照步骤S405至步骤S407,其他的客户端运维平台也在本地生成流程模型,并将生成的流程模型发送至云端客户端平台进行存储。可以理解的是,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存储多个流程模型,这些流程模型可以来自不同的客户端运维平台,也可以为预置在云端运维平台中的流程模型,还可以是运维人员远程在云端运维平台生成的流程模型。考虑到云端运维平台中存储的流程模型不涉及各个客户端运维平台的隐私数据。因此,保存在云端运维平台中的流程模型可以共享给其他的客户端运维平台,例如图4a所示的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生成第二流程模型,并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二流程模型。其中,第二流程模型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将第二流程模型发送至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以使第一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二流程模型对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步骤S408,云端运维平台向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考虑到云端运维平台在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后,可以将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发送给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因此,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的运维人员在发现需要使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时,可以在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上执行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操作(例如编辑请求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命令行,或者触发请求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控件,或者发出请求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语音指令等),以使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生成用于请求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云端运维平台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可以查找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匹配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并向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返回查找到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匹配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在查找到多个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情况下,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将部分或者全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返回至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制。

步骤S409,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显示包括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的第一界面;响应用户对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的操作,第二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界面的一个示例性示意图。如图4c所示,第一界面中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第一界面中显示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选择要执行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在实施中,在用户点击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后,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含的第一操作所对应的数据,然后按照各第一操作之间的逻辑顺序,对各第一操作对应的数据进行操作。

步骤S410,云端运维平台向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一流程模型。

考虑到云端运维平台在存储第一流程模型之后,可以将第一模型标识发送给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因此,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的运维人员发现需要使用第一流程模型时,可以在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中生成用于请求第一流程模型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模型标识。云端运维平台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可以查找第一模型标识匹配的第一流程模型,并向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返回查找到的第一流程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模型标识匹配的第一流程模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在查找到多个第一流程模型的情况下,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将部分或者全部第一流程模型返回至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制。

步骤S411,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执行所述第一流程模型以根据所述第一流程模型中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显示包括第一流程模型标识的第二界面;响应用户对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标识的操作,所述第二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一流程模型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图4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界面的一个示例性示意图。如图4d所示,第二界面中包括多个模型标识。用户通过点击第二界面中显示的模型标识,选择要执行的流程模型。

在实施中,在用户点击第一模型标识后,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获取相应的数据,并针对数据进行操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从云端运维平台获取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生成的流程模型,进而基于该流程模型生成工作流程,节省了客户端运维人员本地生成流程模型的时间,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云端运维平台共享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均不涉及客户端运维平台的隐私数据,共享时不会对客户的数据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实现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共享,有利于提高运维效率。

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运维人员可能会发现更加合理、效率更高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为了使更多的客户可以及时获取到这些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远程更新云端运维平台存储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

运维人员在需要修改云端运维平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进行第一编辑操作(例如触发远程能力更新控件、发出远程能力更新语音指令等),以使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产生第一编辑指令。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接收到第一编辑指令的情况下,可以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一修改消息。云端运维平台在接收到第一修改消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修改消息中携带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找到待更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然后采用第一修改消息中携带的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替换该待更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这样,可以使各客户端运维系统及时、方便地下载到最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接收到第二编辑指令的情况下,向所述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二修改消息,以使所述云端运维平台对存储的流程模型进行更新。

运维人员在需要修改云端运维平台的流程模型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进行第二编辑操作(例如触发远程模型更新控件、发出远程模型更新语音指令等),以使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产生第二编辑指令。第一客户端运维平台接收到第二编辑指令的情况下,可以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第二修改消息。云端运维平台在接收到第二修改消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二修改消息中携带的业务场景的标识,找到该业务场景的流程模型,然后根据第二修改消息中携带的更新方式(例如增加、删除或者替换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调整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执行顺序)对找到的流程模型进行更新。这样,可以使各客户端运维系统及时、方便地下载到最新的流程模型。

图4b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流程图。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的运维系统。所述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可以均为客户端运维平台。如图4b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601至步骤S607。

步骤S601,第一运维平台在本地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第一运维平台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方式可以参照图4a所示的客户端运维平台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602,第一运维平台向第二运维平台发送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在实施例中,第一运维平台在本地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后,可以自动将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发送至第二运维平台,第二运维平台在需要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时,可以向第一运维平台发送包括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的下载请求。第二运维平台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下载请求中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向第一运维平台返回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在实施中,第一运维平台在本地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后,可以接收到第二运维平台发送的查找请求时,向第二运维平台发送本地部分或者所有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第二运维平台根据从第一运维平台发送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确定需要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时,第二运维平台可以向第一运维平台发送包括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的下载请求。第二运维平台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下载请求中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向第一运维平台返回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在实施中,第一运维平台在本地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之后,自动将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发送至第二运维平台。

步骤S603,第二运维平台根据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运维平台中,可以根据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当第二运维平台获取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后,第二运维平台可以根据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由此可见,虽然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采用了相同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但是操作的数据是不同的。

步骤S604,第一运维平台针对第一业务场景,生成第一流程模型。

第一运维平台生成第一流程模型的方式,可以参照图4a所示的客户端运维平台生成第一流程模型的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605,第一运维平台向第二运维平台发送第一流程模型。

第一运维平台向第二运维平台发送第一流程模型的方式可以参照第一运维平台向第二运维平台发送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的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606,第二运维平台执行第一流程模型以根据第一流程模型中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运维平台中,可以根据第一流程模型中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当第二运维平台获取到第一流程模型后,第二运维平台可以根据第一流程模型对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由此可见,虽然第一运维平台和第二运维平台采用了相同的流程模型,但是操作的数据是不同的。

第二运维平台还可以存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第一流程模型的,存储的方式可以参照图4a所示云端运维平台存储第一流程模型的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运维平台在需要使用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或者第一流程模型时,可以从第一运维平台上获取,无需本地生成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或者第一流程模型,节省了运维时间,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第二运维平台获取的是不涉及第一运维平台隐私数据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不会对第一运维平台的数据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在保证了数据安全性的情况下,实现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共享,提高了运维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同样可以实现第二运维平台中生成的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以及第二流程模型的共享,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运维平台与第二运维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后,第一运维平台可以将本地存储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和/或本地存储的流程模型对应的模型标识发送至第二运维平台,第二运维平台可以将本地存储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和/或本地存储的流程模型的流程标识发送至第一运维平台,从而实现了第一运维平台中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或流程模型的共享,以及第二运维平台中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或流程模型的共享。同时,在第一运维平台(或者第二运维平台)中生成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或者流程模型时,第一运维平台(或者第二运维平台)可以及时将新生成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或者新生成的流程模型对应的模型标识发送至第二运维平台(或者第一运维平台),以实现新生成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或者流程模型的共享。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存储示意图。如图5所示,运维系统包括云端运维平台、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和客户B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其中,云端运维平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流程模型市场中存储有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和业务场景O的流程模型。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在本地生成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Y和业务场景X的流程模型。客户B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在本地生成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M和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云端运维平台在初始化后,可以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以及业务场景O的流程模型对应的模型标识下发至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以及客户B的客户端运维平台。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存储示意图。在图5的基础上,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将本地生成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Y发送至云端运维平台。云端运维平台对原子操作描述信息Y进行测试,并在原子操作描述信息Y测试通过的情况下,存储原子操作描述信息Y。之后,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Y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发送至其他客户端运维平台(例如客户B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还可以将本地生成的业务场景X的流程模型发送至云端运维平台。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对业务场景X的流程模型进行测试,并在业务场景X的流程模型测试通过的情况下,存储业务场景X的流程模型。之后,云端运维平台还可以将业务场景X的流程模型对应的模型标识发送至其他客户端运维平台(例如客户B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同理,云端运维平台还可以客户B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存储原子操作描述信息M以及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云端运维平台还可以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M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以及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对应的流程模式下发到其他客户端运维平台。至此,如图6所示,云端运维平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流程模型市场中存储有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原子操作描述信息Y、原子操作描述信息M、业务场景O的流程模型、业务场景X的流程模型和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存储示意图。由于云端运维平台在初始化后,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以及业务场景O的流程模型对应的模型标识,下发至了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因此,在图6的基础上,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获取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中包括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云端运维平台根据请求消息中包括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查找到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后,可以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发送至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存储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并基于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生成业务场景的流程模型。

由于云端运维平台在存储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M和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之后,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M对应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以及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对应的模型标识下发至了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因此,在图6的基础上,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还可以向云端运维平台发送获取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中包括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对应的模型标识。云端运维平台根据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对应的模型标识查找到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后,可以将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发送至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存储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并根据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实现业务场景N。

可以理解的是,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从云端运维平台获取到原子操作描述信息M以及业务场景O的流程模型。至此,如图7所示,客户A的客户端运维平台存储有原子操作描述信息Y、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原子操作描述信息M、业务场景X的流程模型、业务场景O的流程模型和业务场景N的流程模型。客户B的客户端运维平台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从云端运维平台获取业务场景O的流程模型、业务场景X的流程模型、原子操作描述信息P,以及原子操作描述信息Y(未示出)。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打通云端运维平台和客户端运维平台的通信连接,使得客户端运维平台之间可以进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传递和共享,也可以手工从云端运维平台下载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然后在客户运维平台进行导入,使得客户端运维平台能够获取到新的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有利于提高运维效率;通过共享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可以避免原始客户数据的泄露,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基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将重复的、零散的运维操作集中化、标准化为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有利于专家经验的传递和固化,提高运维效率和准确性。基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支持场景化的编排工作,组合成打补丁、巡检、配置等常见场景的标准化运维,有利于简化运维操作,提升运维效率,降低开发成本。这样,可以批量执行工作流程完成日常运维工作,降低运维复杂度,进一步提升运维效率、降低开放成本,以及降低编排难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客户粘度。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运维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客户端运维平台可以包括编排模块、自动化执行引擎、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编排模块可以用于在本地生成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自动化执行引擎可以用于基于原子操作描述信息获得原子操作并执行原子操作,以及基于流程模型获得工作流程,并执行工作流程,以实现业务场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通信模块可以用于连接云端运维平台,实现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或流程模型的上报、查看和下载。如图8所示,云端运维平台可以包括编排模块、归一模块、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流程模型市场和通信模块。其中,编排模块可以用于对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进行测试。运维人员还可以通过云端运维平台的编排模块进行远程生成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归一模块可以用于对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以及流程模型进行合并或者择一处理。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流程模型市场可以存储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以及流程模型,并提供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流程模型的查询和下载功能。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运维平台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一操作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一操作被第一运维平台用于执行所述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所述第二运维平台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响应用户对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的操作,所述第二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配置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运维平台获取第一流程模型,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是第一运维平台生成的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二运维平台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第一流程模型标识,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流程模型;响应用户对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标识的操作,所述第二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一流程模型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二运维平台。如图9所示,该装置500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一操作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一操作被第一运维平台用于执行所述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

操作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501获取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操作以及多个第二操作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二操作被所述第二运维平台用于执行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运维平台发送所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流程模型,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是第一运维平台生成的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第一流程模型以根据所述第一流程模型中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模型标识,所述第一模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流程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流程模型,所述第二流程模型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运维平台发送所述第二流程模型以使第一运维平台根据所述第二流程模型对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保证运维平台的数据安全性的情况系下,实现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共享,有利于提升运维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二运维平台。如图10所示,该装置900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第一运维平台发送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包括多个第一操作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所述第一操作被所述第一运维平台用于执行第一运维平台中的数据;

第一显示模块902,用于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获取模块901获取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第一操作模块903,用于响应用户对所述第一显示模块902显示的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标识的操作,根据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流程模型,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是第一运维平台生成的包括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多个原子操作描述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原子操作描述信息;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第一流程模型标识,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流程模型;

第二操作模块,用于响应用户对所述第一流程模型标识的操作,根据所述第一流程模型对所述第二运维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保证运维平台的数据安全性的情况系下,实现原子操作描述信息和流程模型的共享,有利于提升运维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上的图形用户界面,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图形用户界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时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承载有计算机可读代码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中运行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数字多功能盘(Digital Video Disc,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或代码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或广域网(WideArea Network,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操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操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操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

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相应的功能或操作的硬件(例如电路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或者可以用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如固件等来实现。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它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它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相关技术
  •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程序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 无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包含所述无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的安全文件和/或有价文件以及用于制造无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460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