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吊脚桩与主体结构支撑的基坑支护体系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吊脚桩与主体结构支撑的基坑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在基坑支护工程中,支护桩是指竖向插入岩土体中的桩体,多个支护桩按一定间距竖向插入岩体土中,形成排桩,支护桩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预应力锚索或内支撑联合使用。作为承受岩土体水平力的重要构件,排桩应插入基坑底一定深度,以满足支护结构抗滑移及抗倾覆的要求。

现有的基坑支护桩需要等待混凝土完全冷却后,才能进行开坑等操作,从而在等待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时间浪费,而且灌注桩本体凝固较慢,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脚桩与主体结构支撑的基坑支护体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需要等待灌注桩凝固后才能施工影响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吊脚桩与主体结构支撑的基坑支护体系,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基坑顶面、预留岩土体平台和基坑底面,所述基坑底面的顶部上设有建筑主体结构,所述基坑顶面与预留岩土体平台之间的外壁上设有浇注成型的灌注桩,且基坑顶面的侧壁上预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斜向预应力锚杆,所述灌注桩的侧壁上焊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且与斜向预应力锚杆相适配的预留连接管,且斜向预应力锚杆与对应的预留连接管连接,所述预留岩土体平台的顶部插接有多个口径与灌注桩相等的钢管柱,且预留岩土体平台的侧壁上插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斜向全粘接锚杆,所述基坑顶面和预留岩土体平台的内腔中均预设有多个基坑连接锚杆,且基坑连接锚杆与对应的钢管柱或灌注桩连接,所述钢管柱包括内侧支撑柱和套接在外周上的外部钢套,且内侧支撑柱的外周上粘接有防粘接隔层,且外部钢套和内侧支撑柱的顶部均开设有多个呈上下贯穿的浇筑口。

优选的,所述内侧支撑柱的外周顶部开设有螺纹部,且外部钢套通过螺纹固定在内侧支撑柱的外周上。

优选的,所述浇筑口的口径与基坑连接锚杆相适配,且基坑连接锚杆插接在对应的浇筑口的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外部钢套的外径与灌注桩的外径相等,且灌注桩的深埋高度低于预留岩土体平台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预留岩土体平台为中风化岩体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有两部分的钢管柱,在表层较浅的位置,代替混凝土的灌注桩进行防护,从而可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然后通过分步拆除钢管柱和浇注混凝土,后续逐渐用混凝土代替钢管柱进行支撑防护,有效的提高了开工速度,减少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钢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钢管柱预埋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灌注桩浇筑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灌注桩与基坑连接锚杆连接过程示意图。

图中:1基坑顶面、2预留岩土体平台、3基坑底面、4建筑主体结构、5灌注桩、6斜向预应力锚杆、7预留连接管、8钢管柱、81外部钢套、82内侧支撑柱、83防粘接隔层、84浇筑口、9斜向全粘接锚杆、10基坑连接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吊脚桩与主体结构支撑的基坑支护体系技术方案: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基坑顶面1、预留岩土体平台2和基坑底面3,所述基坑底面3的顶部上设有建筑主体结构4,所述基坑顶面1与预留岩土体平台2之间的外壁上设有浇注成型的灌注桩5,且基坑顶面1的侧壁上预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斜向预应力锚杆6,所述灌注桩5的侧壁上焊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且与斜向预应力锚杆6相适配的预留连接管7,且斜向预应力锚杆6与对应的预留连接管7连接,所述预留岩土体平台2的顶部插接有多个口径与灌注桩5相等的钢管柱8,且预留岩土体平台2的侧壁上插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斜向全粘接锚杆9,所述基坑顶面1和预留岩土体平台2的内腔中均预设有多个基坑连接锚杆10,且基坑连接锚杆10与对应的钢管柱8或灌注桩5连接,所述钢管柱8包括内侧支撑柱82和套接在外周上的外部钢套81,且内侧支撑柱82的外周上粘接有防粘接隔层83,且外部钢套81和内侧支撑柱82的顶部均开设有多个呈上下贯穿的浇筑口84。

其中,所述内侧支撑柱82的外周顶部开设有螺纹部,且外部钢套81通过螺纹固定在内侧支撑柱82的外周上,两个部分之间可采用连接方式进行固定,从而便于施工过程中进行放桩加工,实现整体的支撑固定。

所述浇筑口84的口径与基坑连接锚杆10相适配,且基坑连接锚杆10插接在对应的浇筑口84的内腔中,外部钢套81通过浇筑口84与基坑连接锚杆10进行连接,完成对土质硬度较高的中风化岩体层进行打桩固定。

所述外部钢套81的外径与灌注桩5的外径相等,且灌注桩5的深埋高度低于预留岩土体平台2的顶部,实现一套钢管柱8进行重复使用,配合施工速度和凝结速度,进行基坑防护。

所述预留岩土体平台2为中风化岩体层,用于对土质较硬的地面进行开坑使用。

工作原理:本发明采用梯形开坑步骤,分批出多次开坑操作,先将钢管柱8打入基坑顶面1处,然后确定支撑强度后,对土壤表面进行开挖,到预留岩土体平台2处,预留岩土体平台2的高度可设计在钢管柱8底部到顶部的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位置上,保证钢管柱8对外侧土壤的防护支撑效果,然后在开挖的同时,将外部钢套81进行一定高度的提取,使得外部钢套81与内侧支撑柱82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并且从浇筑口84处浇注混凝土,可将外部钢套81压在上侧,对混凝土进行压实,如附图4所示,可先浇注一般高度的量,并且通过外部钢套81进行挤压压实,等待下部凝结后,将外部钢套81进行完全取出,并且将流出的空间通过混凝土进行填充完毕,实现外部的两个管涵结构的外部构成,然后等待该部位凝结后,将内部的内侧支撑柱82以上述的方法进行拆除,根据高度和整体的抗压要求,决定抽取的高度长度,然后进行浇注,形成整体的混凝土柱,在等待过程中,通过钢柱自身和对混凝土挤压后强度,保证支撑防护效果,在等待过程中,可同时进行基坑的开挖。

当开挖到预留岩土体平台2时,可重复上述步骤,进行钢管柱8的铺设,和逐渐通过混凝土的灌注桩5进行替代,从而提高对基坑的开挖效率,并且钢管柱8自身也可当防护桩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吊脚桩与主体结构支撑的基坑支护体系
  • 吊脚桩与主体结构支撑的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46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