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及座椅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6:2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座椅靠背调节机构的座椅。

背景技术

针对于汽车前、中排座椅,通过使用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装置,能够实现座椅靠背角度的调节功能,为乘员提供更多的乘坐姿态,利于缓解长时间驾车和坐车的疲劳,同时还利于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但是,目前的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在座椅靠背调节至平放180°后,由于坐垫和座椅靠背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无法满足乘员在卧躺时舒适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座椅靠背调节机构,以在满足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座椅靠背在放平后的使用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坐垫骨架上的调节部与锁止部,以及设于所述调节部和靠背骨架之间的解锁部;

所述调节部通过调角器与所述靠背骨架相连,并于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坐垫骨架之间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用于驱使转动后的所述调节部回位;

所述锁止部用于锁止所述调节部,且随所述靠背骨架被驱使转动,所述解锁部能够牵引所述锁止部动作,而解除对所述调节部的锁止,并因座椅靠背的重力驱使,所述调节部与所述靠背骨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坐垫骨架同步向下转动,以使所述弹性部蓄能。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部包括凸轮、牵引件和拉线;所述凸轮套设于所述靠背骨架的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牵引件滑动设于所述靠背骨架上,并与所述凸轮抵接,以承接所述凸轮的顶推,于所述牵引件和所述靠背骨架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以驱使滑动后的所述牵引件回位;所述拉线连接于所述牵引件和所述锁止部之间,所述拉线能够随所述牵引件的滑动而牵引所述锁止部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部转动设于所述坐垫骨架上,于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坐垫骨架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驱使转动后的所述锁止部回位。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部包括转动设于所述坐垫骨架上的锁板,以及导向滑动设于所述锁板上的锁齿,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锁板和所述坐垫骨架之间;所述锁齿与所述拉线连接,并能够卡入所述调节部中,而锁止所述调节部的位置,且所述锁齿因承接所述拉线的拉拽,能够解锁所述调节部,并顶推所述锁板转动;于所述锁齿和所述锁板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驱使滑动后的所述锁齿回位。

进一步的,所述锁板上滑动设有拉线支架,所述拉线支架连接于所述锁齿和所述拉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上设有多个齿牙和多个挡柱,多个所述齿牙和多个所述挡柱均环所述调节部的转动中心间隔设置,且所述齿牙相对于所述挡柱靠近所述调节部的转动中心,随所述调节部相对于所述坐垫骨架向下转动,所述锁止部能够卡入其一所述挡柱和其一所述齿牙之间,而锁止所述调节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包括靠背连接板,以及与所述靠背连接板连接的调节板,所述齿牙和所述挡柱均设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和靠背连接板分别设于所述坐垫骨架的内外两侧,所述靠背连接板与所述调角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骨架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调节部的转动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设于所述坐垫骨架上的弧形孔,所述调节部上构造有滑动设于所述弧形孔中的柱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解锁部能够随靠背骨架被驱使转动而牵引锁止部动作,而解除对解锁部的锁止,并因座椅靠背的重力驱使,调节部与靠背骨架能够相对于坐垫骨架同步向下转动,在满足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的同时,还利于消除座椅靠背在放平后与坐垫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利于提高座椅靠背在放平时的使用舒适性。同时,通过弹性部能够驱使调节部回位,而利于提高调节件的使用效果。

此外,凸轮与靠背骨架同步转动,同时通过牵引件牵引拉线使锁止部解锁,以及第一弹性件驱使牵引件回位,利于提高解锁部的解锁便利性。锁止部转动设于坐垫骨架上,便于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调节部的锁止和解锁,第二弹性件则利于驱使转动后的锁止部回位。锁板及其上锁齿的设置,便于锁齿锁止调节部,锁齿还能够在拉线的拉拽下解锁调节部并顶推锁板转动,而利于进一步提高解锁的便利性。

另外,拉线支架的设置,利于提高拉线与锁齿相连。多个齿牙和挡柱的结构简单,利于锁止部锁止调节部的锁止效果。靠背连接板和调节板便于布置实施,在满足靠背骨架同步转动的同时,还利于调节座椅骨架和坐垫骨架之间的高度差。限位部通过限制调节部的转动位移,而利于提高调节部的可靠性。弧形孔和柱体配合利于实现对调节部转动位移的限制,且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实施。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所述坐垫和所述靠背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

本发明所述的座椅,通过在坐垫和靠背之间设置如上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利于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性,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的部分拆解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在座椅靠背坐姿状态下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靠背坐姿状态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在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锁止部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锁止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锁板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锁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锁齿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锁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在座椅靠背放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坐垫骨架;2、靠背骨架;3、拉线;4、靠背连接板;5、调节板;6、锁板;7、第二枢转轴;

101、弧形孔;102、第一枢转轴;103、扭簧;

201、固定支架;202、转轴;203、凸轮;204、调角器;

301、底板;302、第一弹簧;303、顶杆;304、拉线支架;305、过线支架;

401、柱体;402、螺母;

501、固定柱;502、第三挡柱;503、第三齿牙;504、第一齿牙;505、第一挡柱;506、第二挡柱;507、第四齿牙;508、第二齿牙;

601、锁齿;6011、导向柱;6012、第二弹簧;6013、限位凸起;602、导向孔;603、凹台;604、导向面;

701、卷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另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座椅靠背调节机构,整体构成上,该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坐垫骨架1上的调节部与锁止部,以及设于调节部和靠背骨架2之间的解锁部。调节部通过调角器204与靠背骨架2相连,并于调节部和坐垫骨架1之间设有弹性部,弹性部用于驱使转动后的调节部回位。

锁止部用于锁止调节部,且随靠背骨架2被驱使转动,解锁部能够牵引锁止部动作,而解除对调节部的锁止,并因座椅靠背的重力驱使,调节部与靠背骨架2能够相对于坐垫骨架1同步向下转动,以使弹性部蓄能。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4中所示。为凸显锁止部和调节部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图中仅示出了座椅的右侧部分。结合图中所示,在左右两侧靠背骨架2的底端之间转动设有转轴202,该转轴202与设于靠背骨架2上两调角器204上的调节手柄相连。在图中未示出的靠背骨架2的左侧部分还设有用于驱使转轴202转动的电机。

本实施例中的解锁部包括凸轮203、牵引件和拉线3。凸轮203套设于靠背骨架2的转轴202上,并与转轴202同步转动。牵引件滑动设于靠背骨架2上,并与凸轮203抵接,以承接凸轮203的顶推,于牵引件和靠背骨架2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用于以驱使滑动后的牵引件回位。

具体结构上,结合图1、图2及图4中所示,凸轮203套设在转轴202的右端,并与转轴202相对固定,而实现与转轴202的同步转动。为便于牵引件的安装,对应于凸轮203,在靠背骨架2上设有固定支架201,牵引件包括坐姿状态下,沿竖直方向滑动设于固定支架201上的顶杆303。拉线3的一端与顶杆303相连,另一端与锁止部相连。而为提高凸轮203对顶杆303的顶推效果,在顶杆303的底端还设有与凸轮203抵接的底板301,在凸轮203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底板301将顶推力作用至顶杆303上,从而驱使顶杆303在固定支架201内滑动。

上述的第一弹性件包括套设在顶杆303上,并位于固定支架201和底板301之间的第一弹簧302。该第一弹簧302能够在凸轮203通过底板301顶推顶杆303向上滑动时压缩蓄能,此时,顶杆303能够拉拽拉线3而使锁止部解除对调节部的锁止。在凸轮203转动至解除对底板301顶推时,通过第一弹簧302释放蓄能而顶推底板301,进而使得顶杆303向下滑动而回位。通过顶杆303向下的滑动能够解除对拉线3的拉拽,而利于锁止部再次对调节部进行锁止。本实施例中,解锁部的结构和调节方式简单,便于布置实施,且使用稳定性好。

本实施例中的锁止部转动设于坐垫骨架1上,于锁止部与坐垫骨架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用于驱使转动后的锁止部回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锁止部包括转动设于坐垫骨架1上的锁板6,以及导向滑动设于锁板6上的锁齿601,第二弹性件连接于锁板6和坐垫骨架1之间。锁齿601与拉线3连接,并能够卡入调节部中而锁止调节部的位置,且锁齿601因承接拉线3的拉拽,能够解锁调节部并顶推锁板6转动。于锁齿601和锁板6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用于驱使滑动后的锁齿601回位。

详细结构上,结合图1、图2及图4中所示,锁板6的底端经由设于坐垫骨架1上的第一枢转轴102转动设于坐垫骨架1上。锁板6的自由端具有朝向调节部方向弯折的弯折段。第二弹性件包括套设在第一枢转轴102上,并位于锁板6和坐垫骨架1之间的扭簧103,扭簧103的两端分别与坐垫骨架1和锁板6相连。该扭簧103的产品成熟,便于安装,且对于锁板6回位的驱使效果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锁齿601滑动连接于弯折段自由端的内侧,位于锁板6和坐垫骨架1之间。结合图6、图7以及图11中所示,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该锁齿601具有能够伸出锁板6自由端的锁止部分,以及与锁板6相连的连接部分,其中,该锁止部分用于锁止调节部。

为进一步提高锁齿601在使用中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如图9中所示,对应于锁齿601的连接部分,在锁板6的内侧设有凹台603,锁齿601具体与凹台603的表面抵接。上述的第三弹性件包括相对于锁止部分设于锁齿601另一端与锁板6之间的第二弹簧6012。该第二弹簧6012能够在锁齿601向着靠近锁板6的方向滑动,而回缩至锁板6内时压缩蓄能,并能够通过释放蓄能的方式驱使锁齿601向着远离锁板6的方向滑动,进而利于锁齿601回位。

为进一步提高第二弹簧6012的使用效果,对应于第二弹簧6012,在锁板6上设有凹槽,第二弹簧6012与凹槽的槽底相连,如此能够提高第二弹簧6012的使用长度,而使得锁齿601具有较好的回位效果,并利于提高锁齿601对调节部的锁止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锁板6上滑动设有拉线支架304,拉线支架304连接于锁齿601和拉线3之间。如图10中所示,为便于拉线支架304的安装,在锁齿601的外侧面上设有外凸的导向柱6011,对应于导向柱6011的滑动路径,在锁板6上设有以供导向柱6011穿经的导向孔602,锁止部能够通过导向柱6011在导向孔602内的导向滑动,而起到提高锁齿601使用稳定性的效果。同时,导向柱6011和导向孔602的结构简单,便于在锁齿601和锁板6上布置实施,且具有较好的导向效果。

拉线支架304的结构如图6和图8中所示,其大致呈“8”字型,拉线支架304套设在导向柱6011的伸出锁板6的一端上,而与锁齿601相连。在导向柱6011的端部还设有限位凸起6013,限位凸起6013和锁板6之间形成有拉线支架304的卡接空间。此处“8”字型的拉线支架304具有连通设置的两个大小不一的通孔,规格较大的通孔用于将拉线支架304先套设在导向柱6011上,然后通过相对于导向柱6011的滑动,使得规格较小的通孔卡接在上述的卡接空间内的导向柱6011外并保持,从而完成拉线支架304与导向柱6011之间的连接。

此处,通过拉线支架304上两个规格不同的通孔,利于提高拉线支架304与导向柱6011安装的便利性。作为优选的,用于与导向柱6011卡接的通孔的规格与导向柱6011的直径相适配,如此利于导向柱6011与拉线支架304之间的连接效果。而为进一步提高拉线3在使用中的稳定性,如图8中所示,在锁板6的外侧还固设有过线支架305,上述的第一枢转轴102穿经过线支架305设置,且在过线支架305的两端及第一枢转轴102的端部均开设有以供拉线3穿过的过线槽。通过过线槽对拉线3的导向,利于通过导向柱6011带动锁齿601按照预设方向滑动,并带动锁板6以第一枢转轴102为中心转动,进而提高锁齿601的锁止和解锁效果。

本实施例中,当锁止部处于锁止调节部的状态而拉拽拉线3时,拉线3在过线支架305上过线槽的导向下,通过拉线支架304和导向柱6011的配合,能够使锁齿601回缩至锁板6内,并能够驱使锁板6向着解锁的方向转动,进而解除锁齿601对调节部的锁止。

本实施例中的调节部上设有多个齿牙和多个挡柱,多个齿牙和多个挡柱均环调节部的转动中心间隔设置,且齿牙相对于挡柱靠近调节部的转动中心,随调节部相对于坐垫骨架1向下转动,锁止部能够卡入其一挡柱和其一齿牙之间,而锁止调节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调节部包括靠背连接板4,以及与靠背连接板4连接的调节板5,齿牙和挡柱均设于调节板5上。调节板5和靠背连接板4分别设于坐垫骨架1的内外两侧,靠背连接板4与调角器204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调节部中的靠背连接板4以及调节板5还设于座椅的左侧部分上,以确保在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与坐垫骨架1之间高度差的调节。

具体结构上,结合图3至图5中所示,靠背连接板4设于坐垫骨架1和靠背骨架2的外侧,该靠背连接板4的顶部与调角器204相连,底部经由第二枢转轴7转动连接于坐垫骨架1上。调节板5设于坐垫骨架1的内侧,该调节板5整体呈扇形,也经由第二枢转轴7转动设于坐垫骨架1上。

为进一步提高调节部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坐垫骨架1上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限制调节部的转动位移。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限位部包括设于坐垫骨架1上的弧形孔101,调节部上构造有滑动设于弧形孔101中的柱体401。该柱体401可成型在靠背连接板4上,并在穿经调节板5后与螺母402螺接相连,而确保连接效果。

在限位部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柱体401与弧形孔101两端的抵接,即可限制调节板5的转动位移,进而利于确保调节部在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通过柱体401和螺母402的设置,还能够实现靠背连接板4与调节板5的相对固定,如此利于满足在靠背骨架2角度调节的过程中,还能够降低坐垫骨架1和靠背骨架2之间的高度差。

如图5中所示,上述的齿牙比挡柱更靠近于第二枢转轴7,其中,齿牙包括环第二枢转轴7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三个,为便于区分描述,将三个挡柱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分别称为第一挡柱505、第二挡柱506和第三挡柱502。而多个齿牙也环第二枢转轴7由上至下间隔设置,且各齿牙的尖部与挡柱之间交错布置。其中,将位于第一挡柱505上方的齿牙称为第一齿牙504,按照由上至下的方向将位于第一齿牙504下方的齿牙依次称为第二齿牙508、第三齿牙503和第四齿牙507。

本实施例中挡柱的设置,能够防止锁板6在锁止状态时向着解锁的方向转动,而利于提高锁齿601在锁止时的可靠性。且挡柱和齿牙的结构简单,便于在调节板5上结构成型。尤其是,锁齿601在卡入第一挡柱505和第三齿牙503之间,以及第二挡柱506和第四齿牙507之间时,锁齿601的上下两侧分别受到挡柱和齿牙配合的作用力,以及扭簧103的作用,而具有较好的锁止效果。

为提高锁止部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如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巧妙的在锁板6的自由端设置有弧形的导向面604,该导向面604能够在锁齿601回缩至锁板6内后,且继续向着解锁方向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面604与挡柱的抵接而利于锁板6带动锁齿601解除对锁止部的解锁。此处导向面604的结构简单,易于在调节板5上加工成型,且使用效果好。

上述的弹性部套设在第二枢转轴7上,且相对于坐垫骨架1位于调节板5另一侧的卷簧701,且在第二枢转轴7的端部设有限位螺母,卷簧701位于限位螺母和调节板5之间的第二枢转轴7上,且卷簧701的一端与第二枢转轴7相连,另一端与外凸设置在调节板5上的固定柱501相连。

该卷簧701能够在调节板5和靠背骨架2同步向下转动时蓄能,并通过释放蓄能而驱使调节板5回位。且卷簧701的产品成熟,便于布置实施,且回位效果较好。而限位螺母的设置则利于防止卷簧701由第二枢转轴7上脱出,而利于提高卷簧701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中的锁止部在坐姿状态下锁止调节部的结构示例图如图2中所示。该状态下,锁齿601卡入第一齿牙504和第二齿牙508之间,第一挡柱505抵接在锁板6的底部,凸轮203朝座椅的后方设置,此时底板301并未承接凸轮203的顶推。

当需要解除锁齿601对调节板5的锁止时,各部件的运动方向参照图2中的箭头所示,电机驱动转轴202带动凸轮203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当凸轮203由180°转动至270°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底板301将顶杆303向上顶起,第一弹簧302压缩蓄能,并通过拉线3和导向柱6011的配合拉动锁齿601向着解锁的方向滑动,直至锁齿601回缩至锁板6内,此时,第二弹簧6012处于压缩状态,同时,锁板6受到锁齿601的作用力,也带动锁齿601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凸轮203转动至270°时,底板301达到向上运动行程的最高点时,锁齿601由第一齿牙504和第二齿牙508之间脱出,解除锁齿601与第一齿牙504和第二齿牙508之间的锁止,从而完成解锁。

完成解锁后的调节板5处于自由状态时如图4中所示,此时,通过调角器204向后调节靠背骨架2,在座椅靠背的重力的驱使下,各部件的运动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靠背连接板4和调节板5能够一起以第二枢转轴7为中心顺指针转动,此时卷簧701蓄能。当凸轮203由270°转动至360°而再次转动至初始位置时,第一弹簧302释放蓄能而驱使顶杆303回位,同时解除对拉线3的拉拽,扭簧103驱使锁板6和锁齿601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顺时针转动,第二弹簧6012驱使锁齿601伸出锁板6时,锁齿601能够经由卡入第一挡柱505和第三齿牙503之间。

接着电机驱使凸轮203继续转动,重复上述的解锁动作,并继续在座椅靠背的重力的驱使下按照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转动调节板5,直至凸轮203再次转动至初始状态时,锁齿601能够卡入第二挡柱506和第四齿牙507之间,此时,靠背骨架2处于图12中的放平状态,且靠背骨架2与坐垫骨架1之间的高度差也得到消除。而第三挡柱502能够与第二挡柱506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该状态下的锁止效果。

而需要将座椅靠背由平放状态调整至坐姿状态时,通过调角器204向前调节座椅靠背,并通过电机反向转动而驱使转轴202和凸轮203同步转动,使得使顶杆303沿固定支架201往复滑动,从而带动拉线3和锁齿601动作,进而实现锁齿601与调节板5的锁止和解锁,调节板5在卷簧701的驱使下回位,直至锁齿601再次锁止在第一齿牙504和第二齿牙508之间,此时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

本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解锁部能够随靠背骨架2被驱使转动而牵引锁止部动作,从而解除对解锁部的锁止,并因座椅靠背的重力驱使,调节部与靠背骨架2能够相对于坐垫骨架1同步向下转动,在满足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的同时,还利于消除座椅靠背在放平后与坐垫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利于提高座椅在放平时的使用舒适性。

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该坐垫和靠背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

本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通过在坐垫和靠背之间设置如上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利于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性,尤其是在座椅应用在车辆上时,利于乘员进行卧躺,从而利于缓解乘员在乘车过程中的疲劳,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设置作用在座椅靠背上的恢复力的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这类调节机构的办公座椅
  • 设置作用在座椅靠背上的恢复力的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这类调节机构的办公座椅
技术分类

0612011470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