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光学成像镜头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29:06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人们在享受智能产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对产品的体验产生新的追求。

沉浸式头戴显示技术是一种利用头戴显示光学系统将由计算机生成、图像源输出的数字化图像成像于使用者视野中,并以此来实现对特定环境进行重现的模拟仿真技术。沉浸式头戴显示技术具有大视场、低功耗、可穿戴、模块化、立体显示、自定义程度高等优点,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逐渐成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代表,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一些头戴式显示设备上普遍应用了这种沉浸式头戴显示技术。但头戴式显示设备由于成像镜头的装配,设备本身的重量,现有技术中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的成像镜头的光焦度往往是固定焦距,在佩戴者本身的视力以及佩戴时的姿态的影响下,往往造成图像显示不清的情况,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视力的人使用,可视度调节的镜头成为人们的追求。它可以通过改变镜头的成像焦距,通过实时调整对焦带给人们最佳的视觉体验效果。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头戴式显示设备存在体验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头戴式显示设备存在体验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具有滑动座,滑动座上具有滑块;调节圈,调节圈具有中心通孔,调节圈的内壁设置有倾斜的滑动槽,滑块限定在滑动槽内活动;镜头组件,包括镜筒以及设置在镜筒内的透镜组,镜头组件下端设置在中心通孔内,镜筒与调节圈在轴向上是固定的,镜筒与调节圈在径向上是可相对转动的;支架组件具有显示部件,滑块在滑动槽内活动,带动显示部件与调节圈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实现屈光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调节圈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限位件,镜头组件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连接,其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另一个为限位槽,限位凸起伸入到限位槽内配合,限位槽沿镜头组件或调节圈的周向延伸限位槽,转动调节圈时,限位凸起在限位槽内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二限位件沿镜头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调节圈的转动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70度。

进一步地,滑动槽最靠近支架组件处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具有开口,滑块由开口进入导向槽,滑动槽呈螺纹状倾斜地分布在调节圈的内壁。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限位杆、限位块和停止片,限位杆由调节圈向支架组件伸出,限位块和停止片设置在支架组件的外周面且间隔设置形成限位空间,限位杆在限位空间内滑动,以在抵接限位块或停止片时实现限位;或者限位杆由支架组件向调节圈伸出,限位块和停止片设置在调节圈的外周面且间隔设置形成限位空间,限位杆在限位空间内滑动,以在抵接限位块或停止片时实现限位。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滑道结构,滑道结构设置在镜头组件的外周面且沿镜头组件的轴向延伸,滑动座伸入到滑道结构的滑道内,在调节圈与支架组件相对转动时,滑动座沿滑道进行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滑道结构包括两个安装块,两个安装块间隔设置在镜头组件的外周面以形成滑道。

进一步地,装配后,滑动座伸入到滑道内;滑块伸入到滑动槽内,且滑块在滑动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滑块沿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向滑动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等于2.0毫米。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镜头组件的外周面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且第一凹槽能够伸入到支架组件的容纳凹槽内,以使第一密封圈密封支架组件与镜头组件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且第二凹槽能够伸入到中心通孔内,以使第二密封圈密封调节圈与镜头组件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支架具有滑块,支架的顶面具有装配孔;成像部件,成像部件设置在装配孔处,成像部件的显示面朝向镜头组件。

进一步地,成像部件包括:显示部件,显示部件具有显示面,显示部件设置在装配孔处;固定板,固定板具有通孔,固定板套设在显示部件的外侧;散热件,散热件与支架连接,且固定板夹设在支架与散热件之间,散热件具有凸出部,凸出部伸入到通孔内与显示部件贴合;柔性线路板,柔性线路板与显示部件连接。

进一步地,显示部件与凸出部的贴合面设置有散热层。

进一步地,散热件包括:散热板,散热板与支架连接,散热板朝向镜头组件的一侧表面具有沉槽,凸出部由沉槽的底面伸出,且凸出部与沉槽的侧壁间隔设置;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散热板与支架之间;多个散热片,散热片设置在散热板远离镜头组件的一侧,多个散热片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散热片与散热板之间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支架组件、调节圈和镜头组件,支架组件具有滑动座,滑动座上具有滑块;调节圈具有中心通孔,调节圈的内壁设置有倾斜的滑动槽,滑块限定在滑动槽内活动;镜头组件包括镜筒以及设置在镜筒内的透镜组,镜头组件下端设置在中心通孔内,镜筒与调节圈在轴向上是固定的,镜筒与调节圈在径向上是可相对转动的;支架组件具有显示部件,滑块在滑动槽内活动,带动显示部件与调节圈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实现屈光度的调节。

通过将镜头组件与调节圈连接在一起,在转动调节圈时使得镜头组件相对于支架组件发生相对运动,达到调焦的目的,可以通过改变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来实时调整对焦,来增加视觉体验效果,保证不同视力的用户均可以清晰观看,同时对于不同距离或者不同的场景均能够清晰成像。通过在支架组件和调节圈上分别设置滑块和滑动槽,以使得转动调节圈就使得调节圈与支架组件之间产生轴向的相对位移,实现屈光度的调节。同时在转动调节圈时,使得调节圈可以沿镜头组件的周向运动,在倾斜的滑动槽转动的情况下,滑块在滑动槽的位置发生变化,以使得支架组件沿轴向运动,带动显示部件与调节圈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实现屈光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支架组件、调节圈和镜头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支架组件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图5中支架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架组件;11、容纳凹槽;12、成像部件;13、显示部件;14、固定板;141、通孔;15、散热件;151、凸出部;152、散热板;153、沉槽;154、密封件;155、散热片;156、装配端面;16、柔性线路板;17、支架;171、装配孔;172、安装端面;173、第一装配凸台;174、第二装配凸台;175、限位结构;176、定位柱;18、定位架;19、定位孔;20、调节圈;21、中心通孔;30、镜头组件;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33、镜筒;34、透镜组;41、导向槽;411、开口;42、滑动槽51、滑动座;52、滑块;60、限位凸起;70、限位槽;80、限位杆;90、限位块;100、停止片;110、限位空间;120、滑道结构;121、滑道;122、安装块;130、第一密封圈;140、第二密封圈;150、段差位;160、连接架;170、连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头戴式显示设备存在体验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如图1至图6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支架组件10、调节圈20和镜头组件30,支架组件10具有滑动座51,滑动座51上具有滑块52;调节圈20具有中心通孔21,调节圈20的内壁设置有倾斜的滑动槽42,滑块52限定在滑动槽42内活动;镜头组件30包括镜筒33以及设置在镜筒33内的透镜组34,镜头组件30下端设置在中心通孔21内,镜筒33与调节圈20在轴向上是固定的,镜筒33与调节圈20在径向上是可相对转动的;支架组件10具有显示部件13,滑块52在滑动槽42内活动,带动显示部件13与调节圈20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实现屈光度的调节。

通过将镜头组件30与调节圈20连接在一起,在转动调节圈20时使得动镜头组件30相对于支架组件10发生相对运动,达到调焦的目的,可以通过改变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来实时调整对焦,来增加视觉体验效果,保证不同视力的用户均可以清晰观看,同时对于不同距离或者不同的场景均能够清晰成像。通过在支架组件10和调节圈20上分别设置滑块52和滑动槽42,以使得转动调节圈20就使得调节圈20与支架组件10之间产生轴向的相对位移,实现屈光度的调节。同时在转动调节圈20时,使得调节圈20可以沿镜头组件30的周向运动,在倾斜的滑动槽42转动的情况下,滑块52在滑动槽42的位置发生变化,以使得支架组件10沿轴向运动,带动显示部件13与调节圈20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实现屈光度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镜头组件30是固定不动,让支架组件10相对于镜头组件30沿轴向运动。

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滑动槽42设置在中心通孔21的孔壁上。将滑动槽42设置在调节圈20的内壁面上,而滑块52设置在支架组件10上,在转动调节圈20时滑块52沿着滑动槽42的延伸方向转动并进行运动,此时支架组件10相对于镜头组件30沿径向运动。

当然,还可以将滑动槽42设置在调节圈20的外周面上。

如图2所示,调节圈20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限位件,镜头组件30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连接,其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60,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另一个为限位槽70,限位凸起60伸入到限位槽70内配合,限位槽70沿镜头组件30或调节圈20的周向延伸,且限位槽70各处在同一圆周处,转动调节圈20时,限位凸起60在限位槽70内转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设置,使得调节圈20与镜头组件30之间只会在周向上发生相对转动,而在轴向上二者是固定在一起的,或者说在轴向上二者是同步活动的。限位槽70的各处的高度均在同一圆周上,也可以说限位槽70的各处之间没有高度差,这样使得调节圈20与镜头组件30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但是不会影响二者之间在轴向上固定连接,或者说不会造成二者在轴向上发生相对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镜筒33与调节圈20在轴向上是固定的是指二者在轴向上不发生移动或不发生相对移动,并不是指二者固定连接,需要保证调节圈20能够相对镜筒33转动。

将调节圈20与镜头组件30之间设置成可相对转动的形式,可以在光学成像镜头需要调节光焦度时,能够转动调节圈20来改变镜头组件30与支架组件10之间的相对位置来改变光焦度,但是并不会影响镜头组件30与调节圈20之间的轴向位置关系。

具体的,第一限位件与第一连接件在轴向上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一限位件靠近支架组件10。第一限位件与第一连接件在轴向上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限位件在周向上也间隔设置,以避免支架组件10与镜头组件30之间的干涉。同时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一限位件靠近支架组件10是为了在支架组件10与调节圈20之间形成容纳镜头组件30的空间,同时镜头组件30不会与支架组件10之间产生接触,保证支架组件10与镜头组件30之间能够发生轴向运动的同时不会对镜头组件30形成挤压,保证镜头组件30与支架组件10之间工作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二限位件沿镜头组件30的周向间隔设置。将多个第二限位件沿镜头组件30的周向间隔设置可以在多个位置处对调节圈20形成支撑,保证二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这样设置还可以便于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之间装配在一起。

也就是说,多个限位槽70间隔设置,这样便于限位凸起60从一侧转动滑入到限位槽70内。或者说,在镜头组件30上限位槽70不是绕镜头组件30的一整圈,而是具有段差位150,因而在装配时,限位凸起60从段差位150进入限位槽,限位凸起60只能沿限位槽70的延伸方向转动,且被限位在限位槽70内。

具体的,滑动槽42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70度。这样设置可以将调节圈20与支架组件10之间相对转动的范围,以避免在转动的过程中与其他结构件干涉,保证了光学成像镜头稳定工作。也就是说,调节圈20的转动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70度。

如图2所示,滑动槽42最靠近支架组件10处设置有导向槽41,导向槽41具有开口411,滑块52由开口411进入导向槽41,滑动槽42呈螺纹状倾斜地分布在调节圈20的内壁。开口411与调节圈20的一端连通,滑块52由开口411进入导向槽41内,便于支架组件10与调节圈20之间的装配。滑动槽42的两端具有高度差,以在转动调节圈20的过程中,支架组件10会相对于调节圈20发生相对移动,以改变支架组件10与镜头组件30之间的距离。设置成导向槽41与滑动槽42的形式,使得装配程序简化,不会强硬塞入,减少组件变形的风险,从而间接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如图2和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限位杆80、限位块90和停止片100,限位杆80由调节圈20向支架组件10伸出,限位块90和停止片100设置在支架组件10的外周面且间隔设置形成限位空间110,限位杆80在限位空间110内滑动,以在抵接限位块90或停止片100时实现限位。限位杆80由调节圈20的一端向支架组件10伸出,在支架组件10与调节圈20装配到位后,限位杆80伸入到限位空间110内,在转动调节圈20时,限位杆80在限位空间110内转动,在限位杆80转动到与限位块90或停止片100接触时,则调节圈20不能再继续转动。也就是说,限位杆80、限位块90和停止片100的作用是为了限制调节圈20的转动范围。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滑道结构120,滑道结构120设置在镜头组件30的外周面且沿镜头组件30的轴向延伸,滑动座51伸入到滑道结构120的滑道121内,在调节圈20与支架组件10相对转动时,滑动座51沿滑道121进行轴向移动。通过在镜头组件30的外周面设置滑道结构120,将滑块52限位在滑道结构120内,以使得支架组件10与镜头组件30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以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稳定成像。滑道结构120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镜头组件30与支架组件10之间装配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光学成像镜头之间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支架组件10与镜头组件30之间仅具有轴向的相对移动,而周向上是不会发生相对移动的。或者说,镜头组件30固定不转动,而支架组件10也是不转动的,在转动时,仅仅是调节圈20转动,而此时滑动槽42与滑块52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就使得支架组件10能够沿轴向运动,改变支架组件10与镜头组件30之间的轴向距离。

如图3所示,滑道结构120包括两个安装块122,两个安装块122间隔设置在镜头组件30的外周面以形成滑道121。两个安装块122的设置可以对滑块52在周向方向上进行限位,避免滑块52相对于镜头组件30发生相对转动,而使得滑块52相对于镜头组件30仅能够轴向运动且滑块52始终位于滑道121内。

如图2和图3所示,装配后,滑动座51伸入到滑道121内;滑块52伸入到滑动槽42内,且滑块52在滑动槽42内滑动。这样设置有利于滑块52伸入到滑动槽42内,且与滑动槽42配合,有利于调节支架组件10的位置。而滑动座51在滑道121内,以防止镜头组件30与支架组件1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保证了二者位置的稳定性,同时滑动座51为滑块52提供了伸入到滑动槽42内的高度。

具体的,滑块52沿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向滑动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等于2.0毫米。这样设置限制了支架组件10与镜头组件30之间的滑动距离小于2毫米,在能够对光学成像镜头调焦的同时还保证了光学成像镜头成像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滑动槽42的两端的高度差大于0小于等于2毫米。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30和第二密封圈140,镜头组件30的外周面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32,第一密封圈130设置在第一凹槽31内,且第一凹槽31能够伸入到支架组件10的容纳凹槽11内,以使第一密封圈130密封支架组件10与镜头组件30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圈140设置在第二凹槽32内,且第二凹槽32能够伸入到中心通孔21内,以使第二密封圈140密封调节圈20与镜头组件30之间的间隙。第一密封圈130的设置能够密封镜头组件30与支架组件10之间的缝隙,以减少灰尘进入到镜头组件30内,同时保证了镜头组件30与支架组件1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第二密封圈140的设置能够密封镜头组件30与支架组件10之间的缝隙,有效隔绝外部的灰尘进入到镜头组件30与调节圈20之间,起到良好的防尘作用,同时第二密封圈140的设置使得调节圈20转动时更加稳定,提高转动的手感。

如图1所示,支架组件10包括支架17和成像部件12,支架17具有滑块52,支架17的顶面具有装配孔171;成像部件12设置在装配孔171处,成像部件12的显示面朝向镜头组件30。将成像部件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装配孔171内,保证了成像部件12与支架17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还减小了支架组件10的体积,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如图5所示,成像部件12包括显示部件13、固定板14、散热件15和柔性线路板16,显示部件13具有显示面,显示部件13设置在装配孔171处;固定板14具有通孔141,固定板14套设在显示部件13的外侧;散热件15与支架17连接,且固定板14夹设在支架17与散热件15之间,散热件15具有凸出部151,凸出部151伸入到通孔141内与显示部件13贴合;柔性线路板16与显示部件13连接。显示部件13的显示面朝向镜头组件30,以用于镜头组件30的成像,固定板14夹设在支架17与散热件15之间,使得散热件15与支架17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有利于成像部件12散热。同时散热件15的凸出部151与显示部件13贴合,使得显示部件13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凸出部151处,有利于对成像部件12的散热。

具体的,显示部件13与凸出部151的贴合面设置有散热层。在显示部件13上设置散热层有利于显示部件13的热量传递到凸出部151处,以降低显示部件13处的温度,有利于显示部件13快速散热。

如图5所示,散热件15包括散热板152、密封件154和多个散热片155,散热板152与支架17连接,散热板152朝向镜头组件30的一侧表面具有沉槽153,凸出部151由沉槽153的底面伸出,且凸出部151与沉槽153的侧壁间隔设置;密封件154设置在散热板152与支架17之间;散热片155设置在散热板152远离镜头组件30的一侧,多个散热片155间隔设置。通过在散热板152上设置沉槽153,使得散热板152与支架17之间间隔设置,有利于显示部件13的散热。而将凸出部151由沉槽153的槽底面伸出,以使得凸出部151能够与显示部件13抵接。密封件154的设置可以密封支架17与散热板152之间的间隙,避免灰尘和液体从支架17处进入到显示部件13处,保证显示部件13工作的稳定性。散热片155的设置增大散热板152的面积,以增强散热件15的散热效果。多个散热片155平行且间隔设置,还增加了光学成像镜头的美观性。

可选地,散热片155与散热板152之间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将散热片155与散热板152之间的夹角设置在0至90度的范围内,有利于散热片155进行散热,多个散热片155之间等间隔设置,有利于散热件15的制作。

在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板152朝向支架17的一侧具有装配端面156,支架17朝向散热板152的一侧表面具有安装端面172,密封件154呈框状,框状的密封件154的两侧表面分别与装配端面156和安装端面172抵接。通过设置密封件154,显示部件13设置在框状的密封件154中,且密封件154的上表面与装配端面156抵接,密封件154的下端面与安装端面172抵接,以形成密封的环境,有利于保证显示部件13所在区域的密封性和密闭性;同时设置支架17、固定板14和散热板152对显示部件13有效进行定位,配合密封件154实现密封效果,防止灰尘和液体进入,避免了外部环境中的杂质对显示部件13的污染和影响,有利于保证显示部件13的工作稳定性。

如图1所示,固定板14的外周尺寸小于框状的密封件154的内周尺寸,以使得在实际装配时,固定板14和密封件154可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固定板14位于框状的密封件154中。

如图6所示,支架17朝向散热板152的一侧表面还具有装配凸台,装配凸台远离支架17的一侧表面具有限位结构175,散热板152朝向支架17的至少部分表面与装配凸台的上表面抵接,以使限位结构175对散热板152形成限位,装配好后,装配凸台位于密封件154的外周侧。这样设置使得装配凸台能够对散热件15形成支撑的同时,装配凸台的限位结构175还能对散热板152形成限位,从而避免在装配和后续运输过程中,散热板152横向窜动的风险,以保证散热板152的装配稳定性,进而保证散热板152始终与显示部件13对应,保证显示部件13的散热效果。

如图6所示,装配凸台与装配孔171间隔设置,装配凸台为多个,多个装配凸台包括第一装配凸台173和第二装配凸台174,第一装配凸台173和一个第二装配凸台174分别与装配孔171的一组相邻的边对应设置,第二装配凸台174为两个,第一装配凸台17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装配凸台174,两个第二装配凸台174对应且平行设置。第一装配凸台173可由两段间隔的结构组成。第一装配凸台173和第二装配凸台174上均具有限位结构175,以对散热板152形成两个方向上的限位动作。通过设置第一装配凸台173和第二装配凸台174,使得二者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散热板152下表面的四周能平稳的放置在其上,限位结构175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散热板152位移,避免对显示部件13产生影响。此外,第一装配凸台173与第二装配凸台174之间可以是连接的也可以是不连接的。

如图6所示,装配凸台还具有定位柱176,定位柱176位于第一装配凸台173和第二装配凸台174之间,散热板152具有与定位柱176配合的定位孔19。定位柱176和定位孔19相匹配,既起到定位的作用,当散热板152与支架17装配后,在定位孔19内进行灌胶处理,又起到胶接固定的作用,进一步增加连接强度,增加连接稳定性。

如图4所示,散热板152远离支架17的一侧表面上具有定位架18,且定位架18和定位孔19分别设置在散热板152顶面的两侧,显示部件13上连接有柔性线路板16,柔性线路板16与显示部件13连接的一侧经弯折后穿过定位架18,柔性线路板16和显示部件13将散热板152夹设在二者之间,柔性线路板16与显示部件13连接的一侧被密封件154压紧在装配区域上的安装端面172上,以使得柔性线路板16与显示部件13连接的一侧与安装端面172紧密贴合。柔性线路板16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同时,装配后密封件154将柔性线路板16的一侧与安装端面172紧密贴合,能有效防止灰尘和液体进入到显示部件13的位置,避免外界污染物对显示部件13的污染和影响,保证显示部件13的性能稳定性。

固定板14与显示部件13通过胶水固定连接,胶水设置于固定板14的外周侧。通过设置胶水既起到连接固定显示部件13和固定板14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密封的效果,以保证显示部件13的密封性。

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镜头组件30包括镜筒33和透镜组34,透镜组34装配在镜筒33内。

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镜筒33的外周面设置有连接架160,连接架160用于与外部的结构件固定连接。调节圈20的外周侧设置有连接齿轮170,连接齿轮170用于与外部的结构件啮合连接,以驱动调节圈20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上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具有光焦度可调节的优点。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 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具有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潜望式镜头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具有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潜望式镜头
技术分类

0612011558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