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室内外墙壁施工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29:06


一种室内外墙壁施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外墙壁施工系统。

背景技术

进行墙体施工时,通常会涉及到修建构造柱、布设预埋套管和外墙干挂饰面等施工工艺。建筑物二次结构构造柱顶部植筋钻孔施工时,受高度影响,植筋钻孔工人会登上梯架然后抬头进行钻孔,而钻孔出来的灰尘会落入口腔、眼睛中,既不安全又不方便,长期举着电钻进行施工,费时费力,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梯架自重较大,搬运不便;梯架高度多为固定模数,不能根据现场实际高度很好调整,时常出现操作平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钻孔操作困难。在进行外墙面装饰过程中常使用饰面材料(主要为石材)干挂的方法来进行安装,其主要是借助龙骨挂件(主要为主龙骨和副龙骨)将饰面材料直接吊挂于墙面上,不需再灌浆粘贴。施工过程中,因干挂龙骨施工时存在误差,导致干挂石材无法提前施作,需等龙骨施工完成后,精确测量安装尺寸后才能开始制作,加之石材生产周期较长,造成龙骨施工与石材安装间隔时间较长,极大地影响了施工周期;且部分外墙面在浇注时受脚手架或自身结构等因素影响,无法准确进行平整度控制,导致干挂在其上的石材墙面平整度也难以控制。预埋套管一般为空调预埋管、厨房排烟管、卫生间排气管等。此类预埋套管为防止雨水倒流,设计都有排水坡度要求,现场多采用PVC管或钢管进行预埋。浇筑过程中PVC管容易出现破损,从而导致洞口堵塞;采用钢管预埋费用较高,不能回收,容易造成材料浪费;而且浇注时上述预埋套管的坡度不易控制,易出现倒坡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室内外墙壁施工系统,以解决现有人工钻孔安全性差、操作困难的问题,现有预埋套管容易堵塞、坡度不易控制的问题,以及外墙干挂饰面施工周期长、饰面平整度难控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室内外墙壁施工系统,包括内墙构造柱顶部植筋钻孔装置、外墙干挂饰面施工系统以及墙体预埋套管施工系统;所述外墙干挂饰面施工系统包括纵横交错的主龙骨和副龙骨,所述主龙骨竖向安装在墙面上,所述副龙骨横向安装于主龙骨上,在主龙骨和副龙骨围成的格子之间均安装有干挂饰面材料,所述墙体预埋套管施工系统包括钢质预埋套管;

所述内墙构造柱顶部植筋钻孔装置包括水平连接杆、水平杆、立杆和拉杆,所述水平连接杆固定在两可调三脚架之间,水平连接杆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导向孔,所述立杆由若干标准节和一节补偿节螺纹拼接而成,所述立杆穿过导向孔,立杆下端与水平杆中部固定,立杆上端固定有电钻,电钻钻头朝上,所述水平连接杆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转角滑轮,每个转角滑轮上均绕设有一根尼龙绳,在水平杆上对应两转角滑轮的位置分别固定有一吊环,所述尼龙绳一端与对应的吊环相连、另一端与拉杆相连,拉动拉杆能带动水平杆向上移动,从而能带动立杆上的电钻向上移动;

在主龙骨用于与副龙骨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螺栓孔,所述副龙骨呈“L”型,在副龙骨的立面和平面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槽,立面上的卡槽上下延伸,平面上的卡槽左右延伸,螺栓组件穿过立面上的卡槽旋入对应的螺栓孔中将副龙骨固定于主龙骨上,副龙骨通过卡槽空间能上下调节位置,所述干挂饰面材料的内侧垂直设置有卡槽连接片,所述卡槽连接片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卡槽,螺栓组件穿过卡槽连接片上的卡槽、副龙骨平面上的卡槽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干挂饰面材料通过卡槽空间能前后左右调节位置;

所述钢质预埋套管包括圆形钢管和十字钢板支撑架,所述圆形钢管分为四等分的分离式管片,在每块分离式管片的内壁中部均设有限位槽,在十字钢板支撑架的四条边上均设有卡头,且限位槽、十字钢板支撑架、卡头的延伸方向一致,十字钢板支撑架通过卡头与限位槽配合插在四块分离式管片之间,使四块分离式管片连接在一起,圆形钢管的两端各配备有一个橡胶堵头,所述橡胶堵头呈斜圆柱形,橡胶堵头的内侧设有螺杆,十字钢板支撑架两端的交叉中心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橡胶堵头通过螺杆旋入第一螺纹孔中实现与十字钢板支撑架的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两端带坡度且方向一致的钢质预埋套管。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墙面开关插座施工系统,所述墙面开关插座施工系统包括预埋线盒和盖板,所述预埋线盒内腔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安装耳,安装耳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盖板的左右两端对应第二螺纹孔设置有安装孔,在盖板的左右两端靠近边缘各设有一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不破坏安装孔,使得安装孔所在的板块相对盖板形成支耳,两镂空部位置处均设有一直卡条,所述直卡条上也设置有一列安装孔,直卡条的一端竖向铰接在支耳上,当直卡条相对支耳旋转且不旋转至盖板边缘外时,所述直卡条能一直位于镂空部内。当预埋线盒出现微偏位、微变形时,通过旋转盖板两侧的直卡条,每侧能选择一安装孔与预埋线盒上的第二螺纹孔对齐,从而使盖板能端正地安装在预埋线盒上,有效解决了预埋线盒轻微变形或倾斜导致盖板无法安装或安装不正的问题,减少了预埋线盒不合格的返工费用。

上述方案中:所述标准节长80-100cm,补偿节长40-50cm,可通过选择标准节的安装节数调节立杆的整体高度,使其适用于各种层高的钻孔作业。

上述方案中:所述立杆上端固定有“L”型固定板,电钻通过两个卡环固定在“L”型固定板上,“L”型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螺杆,“L”型固定板通过螺杆与立杆螺纹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稳定性好。

上述方案中:所述可调三脚架与水平连接杆为螺纹连接,可调三脚架底部带有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在水平连接杆的两端下方各固定有一个“U”型架,水平杆搁置在两“U”型架上。行走装置使得整个构造柱顶部植筋内墙构造柱顶部植筋钻孔装置移位方便,两“U”型架能防止在电钻完成钻孔后,松开拉杆,水平杆直接掉落到地面上,从而防止内墙构造柱顶部植筋钻孔装置移位时水平杆与地面摩擦造成损坏。

上述方案中:所述副龙骨采用“L”型角钢,“L”型角钢强度高,且同时存在立面和平面,通过立面方便与主龙骨连接,通过平面方便与干挂饰面材料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十字钢板支撑架与橡胶堵头之间设置有圆形钢片,圆形钢片套装在螺杆上,圆形钢片的直径与圆形钢管的直径匹配,通过圆形钢片对圆形钢管进行封堵,防止橡胶堵头受压变形后、橡胶堵头与圆形钢管之间有缝隙形成,进而防止墙体浇注时混凝土漏入预埋套管中造成堵塞。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头为球型卡头,所述限位槽由两个相对设置的“L”件构成,从而形成一个供球型卡头伸入的空间和一个供十字钢板支撑架穿过的缺槽,该卡接结构具有防脱效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镂空部呈半圆形,所述支耳上的安装孔的圆心与半圆形的圆心重合。直卡条相对支耳旋转时,恰好相对镂空部的圆心旋转,使得镂空部面积可尽量设置得小一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进行内墙构造柱顶部植筋施工时,尼龙绳与转角滑轮组成定滑轮机构,在定滑轮机构的作用下,拉动拉杆能带动水平杆向上移动,从而能带动立杆上的电钻向上移动,电钻上移时会对顶部的梁底或结构顶板进行打孔,操作人员无需再手持电钻登上梯架进行打孔,减少了灰尘对人员的伤害,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立杆由若干标准节和一节补偿节螺纹拼接而成,可通过选择标准节的安装节数调节立杆的整体高度,使其适用于各种层高的钻孔作业,有效解决了人工钻孔操作困难的问题;

进行外墙干挂饰面施工时,主龙骨上的螺纹孔可根据干挂饰面材料设计尺寸在出厂前钻设好,主龙骨和副龙骨之间、副龙骨和干挂饰面材料均采用螺栓连接,副龙骨通过卡槽空间能相对主龙骨上下调节位置,干挂饰面材料通过卡槽空间能左右调节位置,即干挂饰面材料相对主龙骨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均能进行位置调节,安装时,干挂饰面材料的长宽误差均能得到有效消除,因此干挂饰面材料不用等龙骨挂墙施工完成后以及尺寸测量后再进行制作,可提前生产干挂饰面材料,以提高施工效率;干挂饰面材料通过卡槽空间也能前后调节位置,使得干挂墙面的整体平整度可控;

进行墙体预埋套管施工时,采用分体式的预埋套管代替传统的整体式预埋套管,洞口成型后分体式预埋套管可拆卸,在墙体的端头模板拆除后,先将两端的橡胶堵头拧开,然后从一侧抽出十字钢板支撑架,最后取出分离式管片,即完成了预埋套管的拆卸工作,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预埋套管安装时是稳定夹持在两端头模板之间,两端头模板之间的距离为固定值,预埋套管越长,其坡度越陡,通过在十字钢板支撑架的两端安装不同高度的斜圆柱形橡胶堵头,能改变预埋套管的长度,从而能调节预埋套管的坡度,橡胶堵头也起封堵套管两端端口的作用,避免浇注时浆液漏入套管中造成封堵;即该设计有效避免了预埋套管洞口堵塞问题、材料浪费问题和坡度出现偏差的问题,减少了预埋套管不合格的返工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内墙构造柱顶部植筋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墙干挂饰面施工系统的立面示意图。

图3是外墙干挂饰面施工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钢质预埋套管的现场安装示意图。

图5是分离式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钢质预埋套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钢质预埋套管安装成型的平面示意图和分解示意图。

图8是圆形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开关插座安装示意图。

图10是预埋线盒安装合格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预埋线盒出现倾斜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12是预埋线盒出现变形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盖板未加直卡条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14是盖板加了直卡条后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室内外墙壁施工系统,主要由内墙构造柱顶部植筋钻孔装置、外墙干挂饰面施工系统、墙体预埋套管施工系统以及墙面开关插座施工系统组成。

如图1所示,内墙构造柱顶部植筋钻孔装置包括水平连接杆1、水平杆2、立杆3和拉杆4,水平连接杆1固定在两可调三脚架5之间,水平连接杆1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导向孔6。立杆3由若干标准节31和一节补偿节32螺纹拼接而成,立杆3穿过导向孔6,立杆3下端与水平杆2中部固定,立杆3上端固定有电钻7,电钻7钻头朝上。水平连接杆1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转角滑轮8,每个转角滑轮8上均绕设有一根尼龙绳9,在水平杆2上对应两转角滑轮8的位置分别固定有一吊环10,尼龙绳9一端与对应的吊环10相连、另一端与拉杆4相连;拉动拉杆4能带动水平杆2向上移动,从而能带动立杆3上的电钻7向上移动。

最好是,标准节31长80-100cm,补偿节32长40-50cm,可通过选择标准节31的安装节数调节立杆3的整体高度,使其适用于各种层高的钻孔作业。

最好是,立杆3上端固定有“L”型固定板11,电钻7通过两个卡环固定在“L”型固定板11上,“L”型固定板11的底部设置有螺杆,“L”型固定板11通过螺杆与立杆3螺纹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稳定性好。

最好是,可调三脚架5与水平连接杆1为螺纹连接,可调三脚架5底部带有可刹车的行走装置,在水平连接杆1的两端下方各固定有一个“U”型架12,水平杆2搁置在两“U”型架12上。行走装置使得整个构造柱顶部植筋内墙构造柱顶部植筋钻孔装置移位方便,两“U”型架12能防止在电钻7完成钻孔后,松开拉杆4,水平杆2直接掉落到地面上,从而防止内墙构造柱顶部植筋钻孔装置移位时水平杆2与地面摩擦造成损坏。

如图2和3所示,外墙干挂饰面施工系统包括纵横交错的主龙骨13和副龙骨14,主龙骨13竖向安装在墙面上,副龙骨14横向安装于主龙骨13上,在主龙骨13和副龙骨14围成的格子之间均安装有干挂饰面材料15。

在主龙骨13用于与副龙骨14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螺栓孔,副龙骨14呈“L”型,在副龙骨14的立面和平面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槽16,立面上的卡槽16上下延伸,平面上的卡槽16左右延伸。螺栓组件18穿过立面上的卡槽16旋入对应的螺栓孔中将副龙骨14固定于主龙骨13上,副龙骨14通过卡槽16空间能上下调节位置。干挂饰面材料15的内侧垂直设置有卡槽连接片17,卡槽连接片17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卡槽16。螺栓组件18穿过卡槽连接片17上的卡槽16、副龙骨14平面上的卡槽16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干挂饰面材料15通过卡槽16空间能前后左右调节位。

最好是,副龙骨14采用“L”型角钢,“L”型角钢强度高,且同时存在立面和平面,通过立面方便与主龙骨13连接,通过平面方便与干挂饰面材料15连接。

在卡槽连接片17的卡槽16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刻度,干挂饰面材料15能根据刻度调节进深位置,即可在主龙骨13垂直度达标的情况下,快速控制干挂墙面的平整度。

如图4—8所示,墙体预埋套管施工系统包括钢质预埋套管。

钢质预埋套管包括圆形钢管19和十字钢板支撑架20,圆形钢管19分为四等分的分离式管片191。在每块分离式管片191的内壁中部均设有限位槽192,在十字钢板支撑架20的四条边上均设有卡头201,且限位槽192、十字钢板支撑架20、卡头201的延伸方向一致。十字钢板支撑架20通过卡头201与限位槽192配合插在四块分离式管片191之间,使四块分离式管片191连接在一起。

圆形钢管19的两端各配备有一个橡胶堵头21,橡胶堵头21呈斜圆柱形,橡胶堵头21的内侧设有螺杆211,十字钢板支撑架20两端的交叉中心均设有第一螺纹孔202。橡胶堵头21通过螺杆211旋入第一螺纹孔202中实现与十字钢板支撑架20的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两端带坡度且方向一致的钢质预埋套管。

最好是,十字钢板支撑架20与橡胶堵头21之间设置有圆形钢片29,圆形钢片29套装在螺杆211上,圆形钢片29的直径与圆形钢管19的直径匹配,通过圆形钢片29对圆形钢管19进行封堵,防止橡胶堵头21受压变形后、橡胶堵头21与圆形钢管19之间有缝隙形成,进而防止墙体浇注时混凝土漏入预埋套管中造成堵塞。

最好是,卡头201为球型卡头,限位槽192由两个相对设置的“L”件构成,从而形成一个供球型卡头伸入的空间和一个供十字钢板支撑架20穿过的缺槽,该卡接结构具有防脱效果。

橡胶堵头21的外侧设置有摩擦横纹,有利于增大其与端头模板的摩檫力,保证预埋套管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9—14所示,墙面开关插座施工系统包括预埋线盒23、盖板22和开关面板30,预埋线盒23内腔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安装耳,安装耳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4。盖板22的左右两端对应第二螺纹孔24设置有安装孔25,螺钉251穿过安装孔25旋入第二螺纹孔24中,能将盖板22固定在预埋线盒23的盖板安装开口处,开关面板30又套在盖板22外侧起防尘和美观的作用。

在盖板22的左右两端靠近边缘各设有一镂空部26,镂空部26不破坏安装孔25,使得安装孔25所在的板块相对盖板22形成支耳28。两镂空部26位置处均设有一直卡条27,直卡条27上也设置有一列安装孔25,直卡条27的一端竖向铰接在支耳28上,当直卡条27相对支耳28旋转且不旋转至盖板22边缘外时,直卡条27能一直位于镂空部26内。

当预埋线盒23出现微偏位、微变形时,通过旋转盖板22两侧的直卡条27,每侧能选择一安装孔25与预埋线盒23上的第二螺纹孔24对齐,从而使盖板22能端正地安装在预埋线盒23上,有效解决了预埋线盒23轻微变形或倾斜导致盖板22无法安装或安装不正的问题,减少了预埋线盒23不合格的返工费用。

由于盖板22的尺寸通常大于预埋线盒23的尺寸,盖板22各侧边缘均会超出预埋线盒23一定长度(一般超出1—1.5cm),所以当预埋线盒23出现微偏位、微变形时,两直卡条27均只需要在盖板22的内侧旋转,不需要旋转至盖板22的边缘外,即两直卡条27只需要在镂空部26内旋转,每侧便能选择一安装孔25与预埋线盒23上的第二螺纹孔24对齐,从而使盖板22能端正地安装在预埋线盒23上。

最好是,镂空部26呈半圆形,支耳28上的安装孔25的圆心与半圆形的圆心重合。直卡条27相对支耳28旋转时,恰好相对镂空部26的圆心旋转,使得镂空部26面积可尽量设置得小一点。

相关技术
  • 一种室内墙壁抹灰设备
  • 一种室内墙壁抹灰设备的工作方法
  • 一种建筑墙壁自动打磨机及其施工方法
  • 一种建筑室内施工用墙壁定位钻孔装置
  • 一种建筑室内墙壁智能施工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558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