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冷却系统、数据中心机房以及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0:43


冷却系统、数据中心机房以及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中心液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系统、数据中心机房以及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科技的持续加速发展,新兴技术产业不断涌现,特别是一些尖端技术领域向着高功率、高集成度以及微型化的发展,致使系统所耗散的热流密度持续增大,超高热流密度冷却技术日益成为制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并成为制约系统运行性能、可靠性与工作寿命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关技术中大多采用风冷散热系统、液冷散热系统等系统对热负载进行冷却散热,但散热过程中热负载的温度变化较快,散热系统无法及时对系统的各项参数做出调整,导致散热系统的稳定性较差,无法匹配热负载的散热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系统、数据中心机房以及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用于对热负载进行冷却,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设备、热交换设备、冷却管道、回水管、供水管、第一温度传感器、调节阀以及控制器,冷却管道连接于冷却设备与热交换设备之间,回水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回水通道连接于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回水通道连接于热交换设备,第二回水通道延伸至热交换设备内;第一回水通道、回水管以及第二回水通道共同形成冷却系统的回水通路,供水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回水通道,供水管的第二端连接于热负载的进水口;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回水通道,并用于检测第一回水通道内的回水温度,调节阀设置于回水通路,控制器用于根据回水温度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大小。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机房,包括服务器以及上述冷却系统,服务器具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供水管的第二端连接于进水口,回水管的第一端连接于出水口。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供水管内的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进水口输送至热负载,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通路流向热交换设备;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热负载的回水温度;根据回水温度,设定调节阀的第一开度参数;基于第一开度参数,控制调节阀。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方向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供水管内的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进水口输送至热负载,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通路流向热交换设备;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热负载的回水温度;参数设定模块用于根据回水温度,设定调节阀的第一开度参数;部件控制模块用于基于第一开度参数,控制调节阀。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代码,其中,在程序代码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中,控制器根据第一回水通道的回水温度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以控制热负载的冷却效果。热负载的被冷却介质通过热交换设备进行热交换变为冷却介质后流入热负载以对热负载进行冷却,进一步地,热交换设备的被冷却介质通过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后变成冷却介质流入热交换设备,从而形成冷却系统的二次冷却回路,保证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

上述冷却系统能够对热负载进行冷却,并根据热负载的状态自动调节冷却系统的工作参数,提高冷却系统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以匹配热负载的散热需求。进一步地,冷却系统采用冗余冷却的方式,通过冷却设备与热交换设备之间的热量交换以及对热交换设备热负载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增加了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冷却系统省略冷却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冷却系统的冷却设备、冷却管道以及热交换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机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及图8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冷却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现代科技的持续加速发展,新兴技术产业不断涌现,特别是一些尖端技术领域向着高功率、高集成度以及微型化的发展,致使系统所耗散的热流密度持续增大,超高热流密度冷却技术日益成为制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并成为制约系统运行性能、可靠性与工作寿命的关键影响因素。相关技术中大多采用风冷散热系统、液冷散热系统等系统对热负载进行冷却散热,但散热过程中热负载的温度变化较快,散热系统无法及时对系统的各项参数做出调整,导致散热系统的稳定性较差,无法匹配热负载的散热需求。

为此,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一种冷却系统、数据中心机房以及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冷却系统用于对热负载进行冷却,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设备、热交换设备、冷却管道、回水管、供水管、第一温度传感器、调节阀以及控制器,冷却管道连接于冷却设备与热交换设备之间,回水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回水通道连接于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回水通道连接于热交换设备,第二回水通道延伸至热交换设备内;第一回水通道、回水管以及第二回水通道共同形成冷却系统的回水通路,供水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回水通道,供水管的第二端连接于热负载的进水口;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回水通道,并用于检测第一回水通道内的回水温度,调节阀设置于回水通路,控制器用于根据回水温度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大小。

上述冷却系统能够对热负载进行冷却,并根据热负载的状态自动调节冷却系统的工作参数,提高冷却系统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以匹配热负载的散热需求。进一步地,冷却系统采用冗余冷却的方式,通过冷却设备与热交换设备之间的热量交换以及热交换设备对热负载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增加了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来对本申请提出的冷却系统、数据中心机房进行进一步阐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冷却系统100,冷却系统100用于对热负载201进行冷却,并根据热负载201的温度状态自动调节冷却系统100的工作参数,提高冷却系统100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以匹配热负载201的散热需求。

冷却系统100包括热交换设备10、回水管20以及供水管30,热交换设备10通过回水管20以及供水管30与热负载201连接,热交换设备10用于与热负载201进行流通介质的热量交换。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10具有第一流道12,第一流道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回水管20以及供水管30,第一流道12用于流通与热负载201进行热交换的介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热交换设备10可以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具有多个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板片,多个金属板片层叠设置,形成薄矩形通道(例如第一流道12),板式换热器通过多个金属板片进行热交换。

请参阅图2,回水管20连接于热交换设备10与热负载201之间,回水管20用于流通热负载201的被冷却介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回水通道40以及第二回水通道50,回水管20的第一端22通过第一回水通道40连接于热负载201的出水口2011,回水管20的第二端24通过第二回水通道50连接于热交换设备10,回水管20的第二端24延伸至热交换设备10内部并与第一流道12连接。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回水管20为环管结构,即被冷却介质在回水管20中能够形成环型水路,第一回水通道40连接在环形的管结构的任一处使第一回水通道40与回水管20连通,第二回水通道50连接在环形的管结构的任一处使第二回水通道50与回水管20连通,以使回水管20的结构紧凑,提高回水管20的流动性,增加回水管20的传热面积以及传热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回水通道40、回水管20以及第二回水通道50共同形成冷却系统100的回水通路1001,从热负载201流出的冷却介质经由回水通路1001流入热交换设备10以进行热交换。具体而言,从热负载201流出的冷却介质从出水口2011流出,经由第一回水通道40流入回水管20的第一端22,并从回水管20的第二端24流出,经由第二回水通道50流入热交换设备10内的第一流道12,进行热交换后从热交换设备10流至热负载201。

供水管30连接于热交换设备10与热负载201之间,供水管30用于流通热交换设备10的冷却介质。供水管30的第一端32连接于第二回水通道50,供水管30的第二端34连接于热负载201的进水口201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00还包括第一供水通道60以及第二供水通道70,供水管30的第一端32通过第一供水通道60延伸至热交换设备10内部并与第一流道12连接,从而连接于第二回水通道50,供水管30的第二端34通过第二供水通道70连接于热负载201的进水口2013。进一步地,供水管30为环管结构,即冷却介质在供水管30中能够形成环型水路,第一供水通道60连接在环形的管结构的任一处使第一供水通道60与供水管30连通,第二供水通道70连接在环形的管结构的任一处使第二供水通道70与供水管30连通,以使供水管30的结构紧凑,提高供水管30的流动性,增加供水管30的传热面积以及传热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供水通道60、供水管30以及第二供水通道70共同形成冷却系统100的供水通路1003,热交换设备10的冷却介质经由供水通路1003流入热负载201以对热负载201进行冷却。具体而言,在热交换设备10中进行热交换后,热交换设备10的冷却介质从第一流道12流出,经由第一供水通道60流入供水管的第一端32,并从供水管30的第二端34流出,经由第二供水通道70流入热负载201的进水口2013,以对热负载201进行冷却。

综上所述,热负载201的被冷却介质经由回水通路1001流入热交换设备10以进行热交换,被冷却介质在热交换设备10中进行热交换后变为冷却介质,热交换设备10的冷却介质经由供水通路1003流入热负载201以对热负载201进行冷却,冷却介质温度升高后继续流入热交换设备中,以此完成热负载201与热交换设备10之间的热量交换。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00还包括冷却设备80以及冷却管道90,冷却管道90连接于热交换设备10与冷却设备80之间,冷却设备80用于与热交换设备10进行流通介质的热量交换。热交换设备10还具有第二流道14,第二流道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冷却管道90的两端,第二流道14用于流通与冷却设备80进行热交换的介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2中的流通介质为第一介质,第二流道14中的流通介质为第二介质,由于第一流道12和第二流道14相互独立,因此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以在发生热交换的基础上,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循环互不干涉,也即,通入第二介质不会影响第一介质的循环,第二介质的温度也就不会立即调节第一介质的温度,而是在各自的循环过程中通过热交换设备10发生热交换,从而提升了对第一介质的温度调节的精确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以是不同的介质,例如,第一介质为水,第二介质为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满足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相互能够进行热交换的条件下,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还可以相同的介质,例如,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均为水。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设备80为闭式冷却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设备80可以为其它散热设备或提供冷源的设备,如干冷器、河流地下水、冷水机组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设备80包括壳体82,热交换管道84以及冷却组件86,壳体82设有冷却出水口821以及冷却回水口823,冷却出水口821用于流出冷却设备80的冷却介质,冷却回水口823用于流入热交换设备10的被冷却介质。热交换管道84设置于壳体82内,热交换管道8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冷却出水口821以及冷却回水口823,热交换管道84用于流通与热交换设备10进行热交换的介质。

冷却组件86设置于壳体82并用于对热交换管道84中的流通介质进行冷却。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组件86包括喷嘴861、输送管道863、冷却液容器865以及冷却水泵867,喷嘴861设置于箱体82内并朝向热交换管道84,输送管道863的一端连接于喷嘴861,另一端设置于冷却液容器865中,冷却液容器865位于壳体82的下部并用于容纳冷却液,冷却水泵867串联在输送管道863上,并用于将冷却液容器内的冷却与经由输送管道863输送至喷嘴861,以使冷却液经由喷嘴861朝向热交换管道喷洒,冷却液均匀地喷洒在热交换管道84上,在热交换管道84表面形成均匀的水膜,以对热交换管道84中的流通介质进行冷却。进一步地,喷洒后的冷却液一部分吸收热量后变为气体排放出壳体82,其余的冷却液流入壳体82下部的冷却液容器中,以备后续再次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设备80还可以包括风机88,风机88设置于壳体82的顶部,并用于将壳体82内的空间与外界连通,以将蒸发为气体的冷却液排放至大气中,风机88还能够降低冷却设备80内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管道90包括供水段92以及回水段94,供水段92连接于冷却设备80与热交换设备10之间,供水段92用于流通冷却设备10的冷却介质。供水段92的第一端921连接于冷却设备80的冷却出水口821,供水段92的第二端923延伸至热交换设备10内部并与第二流道1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设备80的冷却介质从冷却出水口821流出,经由供水段92流入热交换设备10的第二流道14,进行热交换后从热交换设备10流回冷却设备80。

回水段94连接于冷却设备80与热交换设备10之间,回水段94用于流通热交换设备10的被冷却介质。回水段94的第一端941延伸至热交换设备10内部并与第二流道14连接,从而连接于供水段92的第二端923,回水段94的第二端943连接于冷却设备10的冷却回水口823。

在本实施例中,在热交换设备10中进行热交换后,热交换设备10的被冷却介质从第二流道14流出,经由回水段94流入冷却回水口823,以使被冷却介质在热交换管道中被冷却。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设备10的冷却介质经由供水段流入热交换设备10以进行热交换,冷却介质在热交换设备10中进行热交换后变为被冷却介质,热交换设备10的被冷却介质经由回水段94流入冷却设备80以进行冷却,被冷却介质变为冷却介质后继续流入热交换设备中,以此完成冷却设备80与热交换设备10之间的热量交换。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00采用冗余冷却的方式,通过冷却设备80与热交换设备10之间的热量交换以及热冷却设备10对热负载201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系统100的冷却效果,增加了冷却系统100的可靠性。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器110,控制器110与冷却系统100的其他结构电性连接,控制器110能够根据冷却系统100热负载201的状态自动调节冷却系统100的工作参数,提高冷却系统100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以匹配热负载201的散热需求。

请参阅图2及图3,冷却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01以及调节阀102,第一温度传感器101与调节阀102均设置于回水通路1001。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01与调节阀102的具体位置不受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01与调节阀102均设置于第一回水通道40,第一温度传感器101用于检测第一回水通道40内的回水温度,即热负载201进入第一回水通道40的被冷却介质的温度,控制器110用于根据回水温度控制调节阀102的开度大小,以提高冷却系统100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

冷却系统10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03以及第一旁通阀104,压力传感器103设置于供水通路1003,第一旁通阀104设置于供水通路1003与回水通路1004之间。本申请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03与第一旁通阀104的具体位置不受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03设置于供水管30,压力传感器103用于检测供水管30的供水水压,即热负载201进入第一回水通道40的被冷却介质的压力,第一旁通阀104设置于供水管30与回水管20之间。控制器110用于根据供水水压控制第一旁通阀103的开度大小,以匹配低负载工况下热负载201的被冷却介质的流量调节需求,提高冷却系统100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03可以设置于供水通路1003的其他位置,第一旁通阀104可以设置于供水通路1003与回水通路1004之间的其他位置,以提高冷却系统100的配置灵活性。

冷却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循环水泵105,第一循环水泵105设置于回水通路1001。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循环水泵105的具体位置不受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循环水泵105设置于第二回水通道50,第一循环水泵105能够为热负载201的被冷却介质在回水通路1001内流通提供动力,第一循环水泵105用于将热负载201的被冷却介质输送至热交换设备10。控制器110还用于根据供水水压控制第一循环水泵105的工作参数,以提高冷却系统100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循环水泵105可以设置于回水通路1001的其他位置,以便于后期冷却系统100的扩容,提高冷却系统100的配置灵活性。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10可以采用变频控制原理控制第一循环水泵105。

冷却系统100还包括第二循环水泵106,第二循环水泵106设置于冷却管道9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循环水泵90设置于供水段92,第二循环水泵106能够为冷却设备80的冷却介质在供水段92内流通提供动力,第二循环水泵106用于将冷却设备80的冷却介质输送至热交换设备10。控制器110还用于根据第一循环水泵105的工作参数控制第二循环水泵106的工作参数,以使热负载201的被冷却介质的流量与冷却设备80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匹配热交换设备10设计温差下的流量比,提高冷却系统100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10可以采用变频控制原理控制第二循环水泵106。

冷却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07,第二温度传感器107设置于供水通路1003。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107的具体位置不受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107设置于第一供水通道60,第二温度传感器107用于检测第一供水通道60内的供水温度,即热交换设备10进入第一供水通道60的冷却介质的温度,控制器110用于根据供水温度以及第二循环水泵106的工作参数控制冷却设备80的工作参数,例如冷却水泵867的工作参数以及风机88的工作参数,以提高冷却系统100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107可以设置于供水通路1003的其他位置,以便于后期冷却系统100的扩容,提高冷却系统100的配置灵活性。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10可以采用变频控制原理控制冷却设备80,例如,控制器110可以采用变频控制原理控制冷却水泵867与风机88。

进一步地,冷却系统100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108,第三温度传感器108设置于冷却通道9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温度传感器108设置于供水段92,第三温度传感器108用于检测供水段92的冷却温度,即冷却设备80进入供水段92的冷却介质的温度,控制器110还用于根据冷却温度控制冷却设备80的工作参数,例如冷却水泵867的工作参数以及风机88的工作参数,以提高冷却系统100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温度传感器108可以设置于冷却通道90的其他位置,以便于后期冷却系统100的扩容,提高冷却系统100的配置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10可以分别根据供水温度以及第二循环水泵106的工作参数控制冷却设备80的工作参数,或根据冷却温度控制冷却设备80的工作参数,以提高控制器110对冷却设备80的控制精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10可以根据供水温度、第二循环水泵106以及冷却温度控制冷却设备80的工作参数控制冷却设备80的工作参数。

进一步地,若冷却设备80的工作频率达到最低值时,热交换设备10的供水温度仍不能满足预定温度,冷却设备100还需要调节其他结构以使热交换设备10的供水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旁通阀109,第二旁通阀109设置于冷却通道9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旁通阀109设置于供水段92与回水段94之间,控制器110用于根据供水温度控制第二旁通阀109的开度大小,以使热交换设备10的供水温度满足预定温度,提高冷却系统100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旁通阀109可以设置于冷却通道90的其他位置,以便于后期冷却系统100的扩容,提高冷却系统100的配置灵活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中,控制器根据第一回水通道的回水温度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以控制热负载的冷却效果。热负载的被冷却介质通过热交换设备进行热交换变为冷却介质后流入热负载以对热负载进行冷却,进一步地,热交换设备的被冷却介质通过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后变成冷却介质流入热交换设备,从而形成冷却系统的二次冷却回路,保证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

上述冷却系统能够对热负载进行冷却,并根据热负载的状态自动调节冷却系统的工作参数,提高冷却系统的响应及时性和散热能力的稳定性,以匹配热负载的散热需求。进一步地,冷却系统采用冗余冷却的方式,通过冷却设备与热交换设备之间的热量交换以及热冷却设备对热负载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增加了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4,基于上述的冷却系统100,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数据中心机房200。数据中心机房200包括服务器210以及上述冷却系统100,冷却系统100用于对服务器210进行冷却。服务器210可以是上述热负载201,服务器210具有进水口211以及出水口213,供水管30的第二端34连接于进水口211,回水管20的第一端22连接于出水口213。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服务器210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冷却系统100连接于多个服务器200,以对多个服务器200进行冷却。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冷却系统100可以对应连接于多个服务器2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冷却系统100可以对应连接于一个服务器200。进一步地,多个冷却系统100的回水管20彼此连通,多个回水管20共同形成一个环管结构,多个冷却系统100的供水管30彼此连通,多个供水管30共同形成一个环管结构,进一步地,多个环管状的回水管20与多个环管状的供水管30共同形成环管网冷却水路,以使控制器110能够同时控制多个冷却系统100。

基于上述的冷却系统100,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请参阅图5,图5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冷却系统用于对热负载进行冷却,控制器用于根据回水温度控制所述调节阀的开度大小。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510至步骤S540。

步骤S510,控制供水管内的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进水口输送至热负载,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通路流向热交换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包括热交换设备、供水管以及回水管,回水管的一端连接于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管接于热交换设备,出水口与热交换设备之间设有回水通路,供水管连接于热负载的进水口和回水通路之间。本方法实施例中的热交换设备、供水管、回水管以及回水通路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系统中的热交换设备、供水管、回水管以及回水通路,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方式,供水管、回水管以及回水通道内可以设置有单向阀,控制器通过控制单向阀的朝向控制供水管内的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进水口输送至热负载,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通路流向热交换设备。

步骤S520,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热负载的回水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出水口和回水管之间的管道上。本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系统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回水管中的回水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将回水温度发送至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例如,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是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是利用辐射热效应,使探测器件接收辐射能后引起温度升高,进而使传感器中一栏与温度的性能发生变化,红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其中某一性能的变化,便可探测出辐射。

又如,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是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采用硅工艺生产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其采用PTAT结构,这种半导体结构具有精确的,与温度相关的良好输出特性。PTAT的输出通过占空比比较器调制成数字信号,占空比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式:DC=0.32+0.0047*t,t为摄氏度。输出数字信号故与微处理器MCU兼容,通过处理器的高频采样可算出输出电压方波信号的占空比,即可得到回水管中的回水温度。

步骤S530,根据回水温度,设定调节阀的第一开度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调节阀,调节阀设置于出水口至热交换设备的回水通路上。本方法实施例中的调节阀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系统中的调节阀,此处不再赘述。

控制器根据回水温度,设定调节阀的第一开度参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度参数为一个数值参数,其参数的量可以为电压、角度、百分比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度参数的量为百分比,百分数的取值范围为0%至100%,其中百分数的数值越大,表示调节阀的开度越大。

作为一种方式,控制器可以设有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其中第一温度阈值高于第二温度阈值,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可以是控制器或冷却系统默认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若回水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热负载需要快速冷却,控制器设定第一开度参数大于当前开度参数,以使通过热负载的冷水循环量增加,使热负载冷却降温。若回水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热负载无需冷却,控制器设定第一开度参数小于当前开度参数,以使通过热负载的冷水循环量减少,避免热负载冷却温度波动过大。若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热负载的冷却效果较好,控制器设定第一开度参数等于当前开度参数,以保证热负载的冷却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将该次的回水温度以及第一开度参数的数值记录至数据库中,以备后续使用。

步骤S540,基于第一开度参数,控制调节阀。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向调节阀发送控制指令,以对调节阀进行控制。该控制指令携带第一开度参数,调节阀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读取控制指令携带的第一开度参数,调节阀调节至对应的开度大小。

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控制器控制供水管内的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进水口输送至热负载,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通路流向热交换设备,以形成冷却系统的冷却回路。控制器根据回水管中的回水温度设定第一开度参数并根据第一开度参数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上述方法能够及时精确地将调节阀的开度大小进行调整,大幅提高冷却系统的响应速度,增加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6,图6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冷却系统用于对热负载进行冷却,控制器用于根据供水水压控制第一旁通阀的开度大小以及第一循环水泵的工作参数,并控制第二循环水泵的工作参数。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10至步骤S680。

步骤S610,控制供水管内的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进水口输送至热负载,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通路流向热交换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包括热交换设备、供水管以及回水管,回水管的一端连接于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管接于热交换设备,出水口与热交换设备之间设有回水通路,供水管连接于热负载的进水口和回水通路之间。

步骤S620,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热负载的回水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出水口和回水管之间的管道上。

步骤S630,根据回水温度,设定调节阀的第一开度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调节阀,调节阀设置于出水口至热交换设备的回水通路上。

步骤S640,基于第一开度参数,控制调节阀。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610至S64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510至步骤S54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650,基于压力传感器获取供水管的供水水压。

当热负载运行工况变化时,供水管的供水水压也发生变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供水管。本方法实施例中的压力传感器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系统中的压力传感器,此处不再赘述。

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供水管的供水水压,压力传感器将供水水压发送至控制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器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包括压力敏感元件和信号处理单元,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发送至控制器。

步骤S660,根据供水水压,设定第一旁通阀的第二开度参数以及第一循环水泵的第一工作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旁通阀连接于回水管与供水管之间,第一循环水泵设置于回水通路。本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旁通阀与第一循环水泵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系统中的第一旁通阀与第一循环水泵,此处不再赘述。

控制器根据供水水压,设定第一旁通阀的第一开度参数以及第一循环水泵的工作参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度参数为一个数值参数,其参数的量可以为电压、角度、百分比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度参数的量为百分比,百分数的取值范围为0%至100%,其中百分数的数值越大,表示第一旁通阀的开度越大。第一工作参数可以包括第一数量参数以及第一频率参数,第一运转数量参数表征正常运转的第一循环水泵的个数,第一运转频率参数表征第一循环水泵的运转频率。

作为一种方式,控制器可以设有预置的数据库,数据库中可以包括多种供水水压以及其对应的开度参数与工作参数,控制器从压力传感器获取到供水水压后,将供水水压与数据库中的所有供水水压进行匹配,若控制器确定数据库中含有压力传感器发送的供水水压,则控制器将该供水水压对应的开度参数作为第二开度参数,将该供水水压对应的工作参数作为第一工作参数。若控制器确定数据库中不含有压力传感器发送的供水水压,则控制器可以根据压力阈值设定第二开度参数以及第一工作参数。

作为一种方式,控制器可以设有压力阈值,其中,压力阈值可以是控制器或冷却系统默认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若供水水压大于压力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中的水压过大,控制器先设定第一工作参数为最小工作参数,例如,设定第一数量参数为最小数量参数以及设定第一频率参数为最小频率参数。然后控制器设定第二开度参数小于当前的开度参数,以减小供水管中的水压。若供水水压小于压力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中的水压过小,控制器先设定第二开度参数为最大开度参数,然后控制器设定第一工作参数大于当前工作参数,即设定第一数量参数大于当前数量参数以及设定第一频率参数大于当前频率参数,以增大供水管中的水压。若供水水压等于压力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中的水压正常,控制器设定第二开度参数等于当前开度参数,设定第一工作参数等于当前工作参数,即设定第一数量参数等于当前数量参数以及设定第一频率参数等于当前频率参数,以保持供水管中的水压。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将该次的供水水压以及第二开度参数、第一工作参数的数值记录至数据库中,以备后续使用。

步骤S670,根据第一工作参数,设定第二循环水泵的第二工作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管道连接于冷却设备与热交换设备之间,第二循环水泵设置于冷却管道。本方法实施例中的冷却管道与第二循环水泵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管道与第二循环水泵,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方式,控制器设有第一循环水泵的工作参数与第二循环水泵的工作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使得第一循环水泵与第二循环水泵的流量比满足热交换设备额定设计温差下的流量比,保证热交换设备的热交换效果。控制器根据第一工作参数以及对应关系,设定第二循环水泵的第二工作参数。第二工作参数可以包括第二数量参数以及第二频率参数,第二运转数量参数表征正常运转的第二循环水泵的个数,第二运转频率参数表征第二循环水泵的运转频率。即控制器根据第一数量参数以及对应关系,设定第二循环水泵的第二数量参数,并根据第一频率参数以及对应关系,设定第二循环水泵的第二频率参数。

步骤S680,基于第二开度参数控制第一旁通阀,基于第一工作参数控制第一循环水泵,以及基于第二工作参数控制第二循环水泵。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向第一旁通阀发送控制指令,以对第一旁通阀进行控制。该控制指令携带第二开度参数,第一旁通阀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读取控制指令携带的第二开度参数,第一旁通阀调节至对应的开度大小。

控制器还可以向第一循环水泵发送控制指令,以对第一循环水泵进行控制。该控制指令携带第一工作参数,第一工作参数包括第一数量参数以及第一频率参数,第一循环水泵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读取控制指令携带的第一工作参数中的第一数量参数以及第一频率参数,控制对应数量的第一循环水泵开启,并调节至对应的运转频率。

控制器还可以向第二循环水泵发送控制指令,以对第二循环水泵进行控制。该控制指令携带第二工作参数,第二工作参数包括第二数量参数以及第二频率参数,第二循环水泵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读取控制指令携带的第二开度参数中的第二数量参数以及第二频率参数,控制对应数量的第二循环水泵开启,并调节至对应的运转频率。

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控制器根据供水管的供水水压设定第二开度参数并根据第二开度参数控制第一旁通阀的开度大小,还根据供水管的供水水压设定第一工作参数并根据第一工作参数控制第一循环水泵,还根据第一工作参数设定第二工作参数并根据第二工作参数控制第二循环水泵。上述方法能够独立控制第一旁通阀、第一循环水泵以及第二循环水泵,提升冷却系统的稳定性和应对故障的能力,提升冷却系统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请参阅图7及图8,图7及图8示意性地示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710至步骤S7120。

步骤S710,控制供水管内的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进水口输送至热负载,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通路流向热交换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包括热交换设备、供水管以及回水管,回水管的一端连接于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管接于热交换设备,出水口与热交换设备之间设有回水通路,供水管连接于热负载的进水口和回水通路之间。

步骤S720,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热负载的回水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出水口和回水管之间的管道上。

步骤S730,根据回水温度,设定调节阀的第一开度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调节阀,调节阀设置于出水口至热交换设备的回水通路上。

步骤S740,基于第一开度参数,控制调节阀。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710至S74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510至步骤S54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750,基于压力传感器获取供水管的供水水压。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供水管。

步骤S760,根据供水水压,设定第一旁通阀的第二开度参数以及第一循环水泵的第一工作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旁通阀以及第一循环水泵,第一旁通阀连接于回水管与供水管之间,第一循环水泵设置于回水通路。

步骤S770,根据第一工作参数,设定第二循环水泵的第二工作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管道以及第二旁通阀,冷却管道连接于冷却设备与热交换设备之间,第二循环水泵设置于冷却管道。

步骤S780,基于第二开度参数控制第一旁通阀,基于第一工作参数控制第一循环水泵,以及基于第二工作参数控制第二循环水泵。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750至步骤S78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650至步骤S680的阐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790,基于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供水管的供水温度以及基于第三温度传感器获取供水段的冷却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管道包括供水段以及回水段,所述供水段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却设备、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热交换设备内,所述回水段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供水段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冷却设备。

当第一循环水泵的工作参数发生变化时,供水管的温度也发生变化,因此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供水管与所述回水通路之间的管道,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供水段。本方法实施例中的冷却管道、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管道、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供水管的供水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将供水温度发送至控制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是红外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是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供水段的冷却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将冷却温度发送至控制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第三温度传感器可以是红外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是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步骤S7100,根据供水温度以及第二循环水泵的第二工作参数,设定冷却设备的第三工作参数,并根据供水温度设定第二旁通阀的第三开度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阀,第二旁通阀连接于所述回水段与所述供水段之间。冷却设备可以包括冷却水泵以及风机。本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旁通阀以及冷却设备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系统中的第二旁通阀以及冷却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控制器根据供水温度以及第二循环水泵的第二工作参数,设定冷却设备的第三工作参数,并根据供水温度设定第二旁通阀的第三开度参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工作参数可以包括风机的工作参数以及冷却水泵的工作参数,风机的工作参数表征风机的开闭,冷却水泵的工作参数表征冷却水泵的运转频率。第三开度参数的量为百分比,百分数的取值范围为0%至100%,其中百分数的数值越大,表示第二旁通阀的开度越大。

作为一种方式,控制器可以设有预置的数据库,数据库中可以包括多种供水温度和第二工作参数以及供水温度和第二工作参数对应的第三工作参数,还可以包括与供水温度对应的第三开度参数。控制器获取到供水温度后,将供水温度、第二工作参数与数据库中的所有供水温度、第二工作参数匹配,若控制器确定数据库中含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发送的供水温度,则控制器将该供水温度对应的工作参数作为第三工作参数,并将该供水温度对应的开度参数作为第三开度参数。若控制器确定数据库中不含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发送的供水温度,则控制器可以根据温度阈值设定第三工作参数以及第三开度参数。

作为一种方式,控制器可以设有第三温度阈值以及第四温度阈值,其中,第三温度阈值与第四温度阈值可以是控制器或冷却系统默认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第三温度阈值与第四温度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供水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的水温过大,控制器设定第三工作参数为最小工作参数,例如,设定风机的工作参数为关闭,冷却水泵的工作参数为最小工作参数。然后控制器比较供水温度与第四温度阈值的关系,若供水温度大于第四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的水温过高,控制器设定第三开度参数小于当前开度参数,以降低供水管的供水温度。若供水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的供水温度过低,控制器设定第三开度参数大于当前开度参数,以提高供水管的供水温度。若供水温度等于第四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的供水温度正常,控制器设定第三开度参数等于当前开度参数,以保持供水管的供水温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供水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的供水温度过低,先比较供水温度与第四温度阈值的关系,若供水温度大于第四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的供水温度过高,控制器设定第三开度参数最大开度参数。若供水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的供水温度过低,控制器设定第三开度参数为最小开度参数。若供水温度等于第四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的供水温度正常,控制器设定第三开度参数等于当前开度参数。控制器再设定第三工作参数大于当前工作参数,例如,设定风机的工作参数为开启,供水水泵的工作参数大于当前工作参数,以提高供水管的供水温度。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若供水温度等于第三温度阈值,则控制器确定供水管的供水温度正常,控制器设定第三工作参数等于当前工作参数,例如,设定风机的工作参数为保持当前状态,冷却水泵的工作参数等于当前工作参数,以保持供水管的供水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可以基于冷却温度,设定冷却设备的第四工作参数,其中第四工作参数可以与第三工作参数相同,也可以与第三工作参数不同。进一步地,控制器基于冷却温度设定冷却设备的第四工作参数与控制器基于供水温度设定冷却设备的第三工作参数的步骤大致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系统还可以包括湿球温度传感器,湿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却系统的环境湿球温度,控制器还能够根据结合环境湿球温度对冷却设备以及第二旁通阀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将该次的供水温度以及第三工作参数、第三开度参数以及该次的冷却温度以及第四工作参数的数值记录至数据库中,以备后续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同时执行基于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供水管的供水温度的步骤以及基于第三温度传感器获取供水段的冷却温度的步骤。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可以分开执行。

作为一种方式,控制器可以设有预置的数据库,数据库中可以包括多种供水温度以及其对应的冷却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基于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供水管的供水温度后,在数据库中查找与该供水温度对应的冷却温度,以设定冷却设备的第三工作参数以及第二旁通阀的第三开度参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基于第三温度传感器获取供水段的冷却温度后,在数据库中查找与该冷却温度对应的供水温度,以设定冷却设备的第三工作参数以及第二旁通阀的第三开度参数。

步骤S7110,基于第三工作参数或第四工作参数,控制冷却设备,以及基于第三开度参数,控制第二旁通阀。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向冷却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对冷却设备进行控制。该控制指令携带第三工作参数或第四工作参数,第三工作参数或第四工作参数包括风机的工作参数以及冷却水泵的工作参数,冷却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读取控制指令携带的第三工作参数或第四工作参数中的风机的工作参数以及冷却水泵的工作参数,控制风机的开闭,并调节冷却水泵至对应的运转频率。

控制器还可以向第二旁通阀发送控制指令,以对第二旁通阀进行控制。该控制指令携带第三开度参数,第二旁通阀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读取控制指令携带的第三开度参数,第二旁通阀调节至对应的开度大小。

步骤S7120,建立并保存回水温度与第一开度参数的第一对应关系;建立并保存供水水压与第二开度参数的第二对应关系;建立并保存供水水压与第一工作参数的第三对应关系;建立并保存供水温度、第二工作参数与第三工作参数的第四对应关系;建立并保存供水温度与第三开度参数的第五对应关系;建立并保存冷却温度与第四工作参数的第六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待冷却系统稳定运行预设时间后,控制器建立回水温度与第一开度参数的第一对应关系,建立供水水压与第二开度参数的第二对应关系,建立供水水压与第一工作参数的第三对应关系,建立供水温度、第二工作参数与第三工作参数的第四对应关系,建立供水温度与第三开度参数的第五对应关系,建立冷却温度与第四工作参数的第六对应关系。其中,第一对应关系用于后续调节调节阀提供参考依据,第二对应关系用于后续调节第一旁通阀提供参考依据,第三对应关系用于后续调节第一循环水泵提供参考依据,第四对应关系与第六对应关系用于后续调节冷却设备提供参考依据,第五对应关系用于后续调节第二旁通阀提供参考依据。

控制器将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第四对应关系、第五对应关系以及第六对应关系保存至预置的数据库中,以备后续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供水温度、第二工作参数与冷却设备的工作参数的对应关系以及冷却温度与冷却设备的工作参数的对应关系是分开建立的。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直接建立供水温度、第二工作参数、冷却温度与冷却设备的工作参数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随着冷却系统的长时间运行和对各工况点的记录补充完善,能够在数据库中形成完整的冷却系统管网特性曲线,对应于后续的自控调节响应精度和时效性不断提升,达到越使用越准确的控制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控制器根据供水管的供水温度以及第二工作参数设定第三工作参数并根据第三工作参数控制冷却设备,还根据供水管的供水温度设定第三开度参数并根据第三开度参数控制第二旁通阀,还根据冷却系统中各个传感器与对应工况点的关联分别建立对应关系并保存以供后续使用。上述方法能够独立控制第一旁通阀、第一循环水泵以及第二循环水泵,提升冷却系统的稳定性和应对故障的能力,提升冷却系统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地,随着冷却系统的长时间运行和对各工况点的记录补充完善,能够形成完整的冷却系统管网特性曲线和对应不同工况下的动作指示,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

请参阅图9,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900包括:方向控制模块910、数据获取模块920、参数设定模块930以及部件控制模块940。

方向控制模块910用于控制供水管内的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进水口输送至热负载,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通路流向热交换设备;数据获取模块920用于获取回水温度;参数设定模块930用于根据回水温度,设定调节阀的第一开度参数;部件控制模块940用于基于第一开度参数,控制调节阀。

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在该装置中,控制器控制供水管内的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进水口输送至热负载,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通路流向热交换设备,以形成冷却系统的冷却回路。控制器根据回水管中的回水温度设定第一开度参数并根据第一开度参数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上述装置能够及时精确地将调节阀的开度大小进行调整,大幅提高冷却系统的响应速度,增加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920还用于基于压力传感器获取供水管的供水水压;参数设定模块930还用于根据供水水压,设定第一旁通阀的第二开度参数以及第一循环水泵的第一工作参数;根据第一工作参数,设定第二循环水泵的第二工作参数;部件控制模块940还用于基于第二开度参数控制第一旁通阀,基于第一工作参数控制第一循环水泵,以及基于第二工作参数控制第二循环水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920还用于基于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供水管的供水温度;参数设定模块930还用于根据供水温度以及第二循环水泵的第二工作参数,设定冷却设备的第三工作参数;部件控制模块940还用于基于第三工作参数,控制冷却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920还用于基于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一供水通道的供水温度,基于第三温度传感器获取供水段的冷却温度;参数设定模块930还用于根据供水温度,设定第二旁通阀的第三开度参数,根据冷却温度,设定冷却设备的第四工作参数;部件控制模块940还用于基于第三开度参数,控制第二旁通阀,基于第四工作参数,控制冷却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是相互对应的,装置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原理与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原理是相似的,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而在装置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0,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的结构框图。

基于上述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另一种可以执行前述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冷却系统1000。该智能冷却系统1000可以是上述的冷却系统100,冷却系统1000包括相互耦合的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其中,该存储器1020中存储有可以执行前述实施例中内容的程序,而处理器1010可以执行该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程序。

其中,处理器10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用于处理数据的核。处理器10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智能冷却系统10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20内的数据,执行智能冷却系统10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0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10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0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

请参阅图1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10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1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100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1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计算机程序代码11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10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控制器控制供水管内的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进水口输送至热负载,冷却介质经由热负载的出水口、回水通路流向热交换设备,以形成冷却系统的冷却回路。控制器根据回水管中的回水温度设定第一开度参数并根据第一开度参数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上述方法能够及时精确地将调节阀的开度大小进行调整,大幅提高冷却系统的响应速度,增加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59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