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连接器插头、其对接结构及电连接线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2:25


连接器插头、其对接结构及电连接线

本申请要求美国临时申请号为63/226,543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先申请的申请日为2021年7月28日,发明名称为Connector)。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插头、其与插座的对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器插头的电连接线。

背景技术

一般适用于特种、军用或车用等场合的工业计算机,在利用连接器进行讯号或数据传输时,为了避免发生如连接器在插接上不牢固而脱落等意外,一般会采用特殊设计的连接器插接结构,但这种结构在使用的广泛性上容易因规格不同而受到限制。

而现有如USB Type-C等通用规格的连接器,当应用于上述工业计算机等使用环境较严苛的场合时,虽因通用规格而较容易被使用,但在插接的结构上也因规格的通用性而难以改变。

因此,为了能更加确保连接器在对接上的牢固性,使得通用规格的连接器也能被适用于上述较为严苛的场合,亟需对现有的连接器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其对接结构及电连接线,其能在维持连接器通用规格下进一步对连接器壳体做出结构的强化,同时也能针对插接时的对接结构做出更加牢固结合的卡扣设计,以防止连接器在公母插接上发生不慎脱离等意外。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包括连接本体和外壳组件,其中连接本体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延伸于第一连接器末端的线端构件,线端构件包括与第一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以及包覆于线缆外的包线部;外壳组件包括内壳体、活动套设于内壳体外的外壳体、以及作用于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弹性组件,内壳体套设于包线部外,外壳体的前端形成有以侧壁包围而构成的插接口,第一连接器凸出于包线部的前端而位于插接口内;外壳体于插接口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勾孔,内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臂,卡扣臂向前延伸且悬置于插接口的侧壁上形成勾部,勾部通过勾孔而凸出于插接口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的对接结构,包括插头和插座,其中插头包括连接本体、以及设于连接本体外的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内壳体、活动套设于内壳体外的外壳体、以及作用于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弹性组件,外壳体的前端形成有以侧壁包围而构成的插接口,外壳体于插接口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勾孔,内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臂,卡扣臂向前延伸且悬置于插接口的侧壁上形成勾部,勾部通过勾孔而凸出于插接口外;插座包括对接本体和对接外壳,对接外壳内设有供外壳体的侧壁插设的插入口,对接本体位于插入口内,对接外壳上设有至少一个扣孔;连接本体插接于对接本体时,勾部扣合于扣孔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连接器插头的电连接线,包括线缆和插头,其中插头设于线缆的一端,插头包括与线缆电性连接的连接本体、以及设于连接本体外的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内壳体、活动套设于内壳体外的外壳体、以及作用于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弹性组件,外壳体的前端形成有以侧壁包围而构成的插接口;外壳体于插接口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勾孔,内壳体上则设有至少一个卡扣臂,卡扣臂向前延伸且悬置于插接口的侧壁上形成勾部,勾部通过勾孔而凸出于插接口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连接器插头在与插座进行插接时,通过插头上的勾部与插座上的扣孔卡接配合,强化了连接结构,保证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连接可靠;而当需要将插头由插座上拔除时,只要将外壳体向后推动,使卡扣臂向下摆动而使勾部能脱离扣孔,即可顺利将插头由插座上拔除。本发明在维持连接器通用规格的前提下,对连接器壳体做出了结构的强化,同时也能针对插接时的对接结构做出更加牢固结合的卡扣设计,以防止连接器在公母插接上发生不慎脱离等意外。通过本发明的改进,使得通用规格的连接器(如USB Type-C等)也能被适用于特种、军用、车用等较为严苛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头与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头与插座相插接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头与插座相脱离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

1、插头;10、连接本体;100、第一连接器;101、线端构件;102、线缆;103、包线部;103a、退槽;104、缓冲结构;11、外壳组件;110、内壳体;110c、环状凸缘;110d、沟槽;110e、衔接环;111、外壳体;111a、侧壁;111b、勾孔;111c、容置区;111d、握持凸缘;112、弹性组件;113、插接口;114、卡扣臂;114a、勾部;

2、插座;20、对接本体;200、第二连接器;21、对接外壳;210、插入口;211、扣孔;212、导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头、其对接结构及电连接线。其中,连接器插头用于与插座2相互插接,该插头1包括连接本体10、以及设于该连接本体10外的外壳组件11。该连接器插头的对接结构包括插头1和插座2。该电连接线包括线缆102和插头1。

具体而言,连接本体10包括第一连接器100、以及延伸于第一连接器100末端的线端构件101。在本发明所列举的实施例中,插头1的第一连接器100为通用规格的连接器,如USB Type-C规格,并可为上述规格的母端。线端构件101包括与插头1的第一连接器100电性连接的线缆102、以及包覆于线缆102外的包线部103。可一并说明地,本发明的电连接线通过插头1设于线缆102一端而构成,并通过连接本体10与线缆102电性连接,而线缆102的另一端则可根据产品等需求配置相同或不同规格的连接器(图略)或是直接连接于所需的设备(图略)上。

进一步地,外壳组件11包括内壳体110、活动套设于内壳体110外的外壳体111、以及作用于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11之间的弹性组件112,弹性组件112使得外壳体111能相对于内壳体110移动。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所列举的实施例中,该外壳体111设有通过外扩而形成的容置区111c,弹性组件112套设于容置区111c内;内壳体110上设有环状凸缘110c,环状凸缘110c抵接于弹性组件112的后端,从而使弹性组件112能被安置于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11之间。同时,内壳体110套设于连接本体10的包线部103外,而外壳体111具有一个插接口113,插接口113是以该外壳体111的侧壁111a连续包围成一框口后而构成的,插头1的第一连接器100凸出于包线部103的前端后,位于该插接口113内。

再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所示,插座2包括对接本体20和对接外壳21,且对接本体20包括一个可供插头1电性连接的通用规格的第二连接器200,例如Type-C规格或其它可对应的规格等。对接外壳21具有一个插入口210,对接本体20位于该插入口210内,以供插头1的内壳体110以其前端侧壁所构成的外形而能插入该插入口210,从而使该插座2的第二连接器200能与插头1的第一连接器100进行电性连接。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本发明插头1的外壳体111的插接口113的侧壁111a上设有至少一个勾孔111b,而内壳体110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臂114,卡扣臂114向前延伸且悬置于插接口113的侧壁111a上形成勾部114a,勾部114a通过勾孔111b并凸出于插接口113外。插座2的对接外壳21上则设有至少一个扣孔211,扣孔211对应卡扣臂114的勾部114a,当插头1的第一连接器100插接于插座2的第二连接器200时,勾部114a能扣合于扣孔211上。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内壳体110上设有供卡扣臂114悬置的沟槽110d,沟槽110d可根据卡扣臂114成形的位置而延伸其长度,进而可根据勾部114a脱离扣孔211时所需的摆动幅度来设计;更进一步地,配合图4所示,还可以在包线部103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内凹入的退槽103a以对应于卡扣臂114的下方,从而增加该卡扣臂114可向下摆动的空间。此外,如图3所示,插座2的对接外壳21于插入口210内可进一步设有两个导引部212,两个导引部212一一对应于插头1的第一连接器100的两侧处,可用于插头1的第一连接器100插入时的对位与导引。

如图5所示,当需要将插头1由插座2上拔除时,只要将外壳体111向后推动,例如通过人手拉拔等方式,使扣孔211与勾部114a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动;如此,外壳体111能通过其插接口113的侧壁111a部位来推抵勾部114a,进而使卡扣臂114向下摆动而使勾部114a能脱离扣孔211,即可顺利将插头1由插座2上拔除。此外,为了方便推动外壳体111,外壳体111的外表面上可增设有若干便于人手握持的握持凸缘111d。进一步地,卡扣臂114在数量上可以增加;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所列举的实施例中,卡扣臂11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插接口113的相对应的两侧壁上。而如图3所示,扣孔21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扣孔211与两个卡扣臂114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臂114和扣孔21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4所示,本发明的电连接线除了前述的结构外,也可以在其线缆102上设置位于插头1的外壳组件11末端的缓冲结构104,该缓冲结构104可以通过塑料射出成型,并包覆于包线部103末端至线缆102之间的位置上。进一步地,内壳体110的末端可设有衔接环110e,当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11结合后,通过该衔接环110e能使缓冲结构104的前缘一体包覆成型。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相关技术
  • 插头电连接器及插座电连接器
  • 插头电连接器
  • 高压插头及包含其的电连接器
  • 电连接器组件及插头
  • 连接器插头及其对接结构与电连接线
  • 电连接器插座及与其对接的电连接器插头
技术分类

06120115606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