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整合度不高,企业之间产生的信息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数量庞大,信息集成与共享程度很低,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信息沟通不畅,信息资源难以有效整合,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关于合理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风险等高标准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提高。

因此,将BIM与新技术结合,引入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协同管理效率,更有助于推进BIM在建设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我国建筑企业整合度不高,企业之间产生的信息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数量庞大,信息集成与共享程度很低,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信息沟通不畅,信息资源难以有效整合,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关于合理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风险等高标准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提高的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包括:BIM架构分层单元、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单元和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

所述BIM架构分层单元用于根据建筑信息管理规范体系标准对建筑信息整体架构进行架构分层处理;

所述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建筑信息与业务之间的关系,构建对应的模型,将构建的模型存储于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

所述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用于对建筑信息进行管理,用户可通过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查看对应建筑信息。

其中,所述BIM架构分层单元包括:BIM数据架构、BIM业务架构和BIM技术架构;

所述BIM数据架构用于为BIM业务架构提供业务逻辑依据,包括建筑综合数据、建筑管理数据、项目进度管理数据以及监督管理数据;

所述BIM业务架构用于将建筑信息管理高层次的业务转换为可操作的建设业务,建设业务包括服务对象和对应的项目协同阶段;

所述BIM技术架构用于为BIM数据架构和BIM业务架构提供技术支持。

其中,所述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单元包括:IFC模型构建模块和轻量化模型构建模块;

所述IFC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IFC标准,将建筑信息数据与BIM模型建立对应的关联关系,基于对应的关联关系构建IFC模型;

所述轻量化模型构建模块用于通过模型轻量化转化插件将BIM模型中的源文件转化成统一格式的轻量化模型文件及模型属性数据文件,基于轻量化模型文件及模型属性数据文件,构建轻量化模型。

其中,所述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建筑数据管理模块和BIM管控终端;

所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将解析后轻量化的模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解析后轻量化的模型数据包括语义信息和几何信息;

所述建筑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建筑信息数据以及系统进行管理,为BIM管控终端提供所需的数据及系统配置对应的参数;

所述BIM管控终端用于用户对所需建筑信息数据进行查看以及对应操作。

其中,所述IFC模型构建模块包括:模型层次化加载子模块;

在构建IFC模型过程中,通过模型层次化加载子模块对BIM模型进行动态加载处理;先利用八叉树和LoD融合技术,对BIM模型的空间结构进行划分,建立模型构件空间索引;再基于Deflate数据压缩算法,对BIM模型进行数据压缩;依据BIM模型构件体积比率和用户需求程度,赋予BIM模型构件重要性权重;基于场景视距范围对BIM模型构件进行动态增量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对模型构件进行缓存,获取动态加载后的BIM模型。

其中,在构建IFC模型过程中,先对BIM模型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几何过滤及语义清洗,剔除不具备几何的组件并语义过滤,获取简化后的IFC模型;对简化后的IFC模型进行几何转换,对不同层级的IFC对象进行外表面提取,基于LOD映射规则,将几何转换后的IFC模型与提取的不同层级的IFC对象进行关联,对关联后的IFC模型进行语义映射,获取语义信息。

其中,在构建轻量化模型过程中,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建立建筑信息轻量化模型属性数据文件,按照关系型数据库触发流程,对建筑信息轻量化模型的属性信息和关系约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还对外提供数据服务;

建筑信息轻量化模型属性数据文件包括模型结构关系和模型属性表,其中,模型结构关系包括所有模型、子模型和构件,模型属性表包括模型属性名称、属性值、属性分类对应的信息。

其中,所述BIM管控终端包括:检索端;

基于规范的组织类编码标准,在检索端对建筑信息数据进行编码,获取建筑信息分类编码结构表;

用户通过BIM管控终端发送检索请求,检索端接收到对应检索指令后,检索端根据检索指令调取建筑信息分类编码结构表,根据编码获取对应的信息数据,基于交互渲染方式,信息数据通过图片流加载形式进行动态加载,加载后的交互信息数据展示于BIM管控终端。

其中,建筑数据管理模块包括:风险源自动识别子模块;

根据建筑工程资料结合施工经验,风险源自动识别子模块对与风险有关的词句进行自动解析,根据解析后的词句制定安全风险辨别规则,利用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识别建筑工程图纸中的风险技术参数,将风险技术参数与施工进度进行关联,获取风险源预测项,风险源预测项根据建筑施工进展情况,不断添加新的风险源预测项。

其中,在利用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识别建筑工程图纸中的风险技术参数过程中,根据不同建筑工程类型,定义需要识别的不同图纸的类型和依序索图策略,基于定义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定义不同类型图纸所需要的技术参数,设计定向识图搜索方法,基于语法匹配、拓扑匹配以及图形匹配的算法,将识别出来的图纸信息进行语义解析,获取与安全风险相关的技术参数,调用制定的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进行逻辑判断与计算,列出施工中的风险清单,基于风险源的编码规则,将风险源与风险源编码进行关联,形成不同风险源的唯一标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包括:BIM架构分层单元、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单元和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所述BIM架构分层单元用于根据建筑信息管理规范体系标准对建筑信息整体架构进行架构分层处理;所述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建筑信息与业务之间的关系,构建对应的模型,将构建的模型存储于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所述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用于对建筑信息进行管理,用户可通过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查看对应建筑信息。通过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开展BIM虚拟建造、质量安全管控、施组进度管理等精细化管理应用,发挥建筑施工建设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有机管理作用,为可视化建设动态、辅助决策、调度指挥等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中的BIM架构分层单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包括:BIM架构分层单元、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单元和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

所述BIM架构分层单元用于根据建筑信息管理规范体系标准对建筑信息整体架构进行架构分层处理;

所述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建筑信息与业务之间的关系,构建对应的模型,将构建的模型存储于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

所述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用于对建筑信息进行管理,用户可通过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查看对应建筑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BIM架构分层单元用于根据建筑信息管理规范体系标准对建筑信息整体架构进行架构分层处理;所述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建筑信息与业务之间的关系,构建对应的模型,将构建的模型存储于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所述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用于对建筑信息进行管理,用户可通过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查看对应建筑信息。通过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对传统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施工建造和竣工验收进行操作,实现从规划阶段根据建筑工程概要信息初步建立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到设计阶段对承载建筑工程概要信息的信息模型进行深化,再到施工阶段把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添加到模型中进行丰富和优化,在运维阶段对竣工交付阶段交付的信息模型进行补充,添加基础设施运行和维护信息,从而建立覆盖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完整的数字产品并进行应用;实现各阶段、各专业和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保证了各阶段之间的信息流转以及全过程信息共享,重点解决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技术、管理难点,推进建筑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BIM架构分层单元可以集成建筑项目相关信息,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单元智能化地设置模型信息参数,模型信息自动相互关联,通过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对建筑信息进行管控,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交流与沟通的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BIM架构分层单元包括:BIM数据架构、BIM业务架构和BIM技术架构;

所述BIM数据架构用于为BIM业务架构提供业务逻辑依据,包括建筑综合数据、建筑管理数据、项目进度管理数据以及监督管理数据;

所述BIM业务架构用于将建筑信息管理高层次的业务转换为可操作的建设业务,建设业务包括服务对象和对应的项目协同阶段;

所述BIM技术架构用于为BIM数据架构和BIM业务架构提供技术支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数据架构为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提供符合业务逻辑和信息物理的信息数据,是基于业务架构基础上的信息数据层;业务架构是业务战略目标的可操作转换,业务架构服务对象包括: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技术架构为上层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架构包括BIM基础设施、三维数字技术、数据管理及应用服务技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利用BIM技术,以BIM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为基础支撑搭建BIM业务架构,支撑系统中各业务功能的正常运行,优化管理方法和流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应用包括:基于BIM的工程建设管理应用、项目管理应用和监督管理应用,通过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管理应用平台的集成运行,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流动,提高建筑信息管理业务的效率、降低建设管理风险,减少建设过程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从整体提升建筑信息应用层次。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单元包括:IFC模型构建模块和轻量化模型构建模块;

所述IFC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IFC标准,将建筑信息数据与BIM模型建立对应的关联关系,基于对应的关联关系构建IFC模型;

所述轻量化模型构建模块用于通过模型轻量化转化插件将BIM模型中的源文件转化成统一格式的轻量化模型文件及模型属性数据文件,基于轻量化模型文件及模型属性数据文件,构建轻量化模型。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IFC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IFC标准,将建筑信息数据与BIM模型建立对应的关联关系,基于对应的关联关系构建IFC模型;所述轻量化模型构建模块用于通过模型轻量化转化插件将BIM模型中的源文件转化成统一格式的轻量化模型文件及模型属性数据文件,基于轻量化模型文件及模型属性数据文件,构建轻量化模型。其中,不同BIM模型之间通过BIM模型进行基于IFC数据标准的信息交换,以保证不同BIM模型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的通畅性;将监控数据集成到BIM轻量化模型上使其可视化,管理人员通过BIM管控终端查看对应的监控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IFC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IFC标准,将建筑信息数据与BIM模型建立对应的关联关系,基于对应的关联关系构建IFC模型;所述轻量化模型构建模块用于通过模型轻量化转化插件将BIM模型中的源文件转化成统一格式的轻量化模型文件及模型属性数据文件,基于轻量化模型文件及模型属性数据文件,构建轻量化模型。IFC模型可以减少工作的复杂性和提高项目的整体性能,轻量化模型可对海量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使对应数据展示于BIM管控终端。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BIM建筑信息管控单元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建筑数据管理模块和BIM管控终端;

所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将解析后轻量化的模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解析后轻量化的模型数据包括语义信息和几何信息;

所述建筑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建筑信息数据以及系统进行管理,为BIM管控终端提供所需的数据及系统配置对应的参数;

所述BIM管控终端用于用户对所需建筑信息数据进行查看以及对应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将解析后轻量化的模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解析后轻量化的模型数据包括语义信息和几何信息;所述建筑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建筑信息数据以及系统进行管理,为BIM管控终端提供所需的数据及系统配置对应的参数;所述BIM管控终端用于用户对所需建筑信息数据进行查看以及对应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将解析后轻量化的模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解析后轻量化的模型数据包括语义信息和几何信息;所述建筑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建筑信息数据以及系统进行管理,为BIM管控终端提供所需的数据及系统配置对应的参数;所述BIM管控终端用于用户对所需建筑信息数据进行查看以及对应操作。实现为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数据服务的功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IFC模型构建模块包括:模型层次化加载子模块;

在构建IFC模型过程中,通过模型层次化加载子模块对BIM模型进行动态加载处理;先利用八叉树和LoD融合技术,对BIM模型的空间结构进行划分,建立模型构件空间索引;再基于Deflate数据压缩算法,对BIM模型进行数据压缩;依据BIM模型构件体积比率和用户需求程度,赋予BIM模型构件重要性权重;基于场景视距范围对BIM模型构件进行动态增量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对模型构件进行缓存,获取动态加载后的BIM模型。

其中,八叉树是基于给定域的空间分解,将模型整个域沿着三个轴方向进行划分,创建覆盖整个域的所有IFC对象的存储信息和边界框的八叉树根立方体以及八个子立方体。对于每个子立方体进行重复递归分解,进一步细化到单个边界框分布到多个立方体,直到达到树的最大深度;为了防止发生在预加载时只是队模型的外部轮廓构件加载而丢失关键的模型内部细节信息,先将预先为构件建立八叉树、层次细节和视觉距离Di的对应关系表,预先定义不同层级LoD的预取距离Di和相应的LoD层级模型构件映射关系,根据距离Di显示视域范围对应LoD精度的模型构件,隐藏不必要的细节。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BIM模型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和语义信息,其中语义信息主要包括:基本属性、属性集合、关联关系信息,先将模型文件的所有构件及特征元素进行解析,再对每一个构件依次解析它的基本属性,最后提取其对应的属性集合;

在BIM模型中,属性集合主要通过关联关系与构件进行关联,通过采用字符串匹配的方式对属性集合进行合并,再基于对BIM模型数据实例的字段进行识别,如果识别除了GUID外其他字段数据信息都相同,就认为这两条属性数据实例相同,删除其中一个数据实例,同时改变关联关系定义;基于构件与构件之间的连通关系、位置关系等关联关系的分析,获知BIM模型内部的结构信息,基于BIM进行建筑信息工程应急救援、路径优化等应用,同时基于构件的反向属性,获取该构件包含的关联关系;BIM模型的几何信息包括物体的外观尺寸以及相应的空间位置,基于同一建模系统导出相同几何形体构件的几何表达属性可合并为同一个BIM数据实例,同时识别出BIM模型中存在的重复几何表达实例,进行删除,实现基于几何相对统一表达来识别BIM模型中形体相同的构件;

对BIM模型进行处理优化后,原模型中冗余的语义信息得到删除,基于对形体相同而位置不同的构件的合并离散,将需要显示的文件以一组基本几何单元存储于关系型数据库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构建IFC模型过程中,通过模型层次化加载子模块对BIM模型进行动态加载处理;先利用八叉树和LoD融合技术,对BIM模型的空间结构进行划分,建立模型构件空间索引;再基于Deflate数据压缩算法,对BIM模型进行数据压缩;依据BIM模型构件体积比率和用户需求程度,赋予BIM模型构件重要性权重;基于场景视距范围对BIM模型构件进行动态增量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对模型构件进行缓存,获取动态加载后的BIM模型。基于BIM管控终端中的Web访问,实现了对建筑信息模型动态加载和高效显示的功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构建IFC模型过程中,先对BIM模型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几何过滤及语义清洗,剔除不具备几何的组件并语义过滤,获取简化后的IFC模型;对简化后的IFC模型进行几何转换,对不同层级的IFC对象进行外表面提取,基于LOD映射规则,将几何转换后的IFC模型与提取的不同层级的IFC对象进行关联,对关联后的IFC模型进行语义映射,获取语义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对IFC数据进行解析,获取模型组件几何信息及对应的语义信息,根据组件间的继承关系,重构组件间的关联关系,剔除不包含几何信息的组件;遍历筛选后组件的几何结构,将组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转换为统一的笛卡尔坐标系,获取整个模型的实体结构;对于LOD映射规则,需要将IFC模型对象的几何表示部分转换为CityGML的简化B-Rep结构,先程序读取IFC文件,分解出IFC几何模型,并转换成B-Rep模型,再读取B-Rep模型,对每个转换的B-Rep都要提取外表面,生成外部表面模型,最后基于外部表面模型获取不同层级的LOD外表面映射,生成CityGML的LOD几何模型。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构建IFC模型过程中,先对BIM模型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几何过滤及语义清洗,剔除不具备几何的组件并语义过滤,获取简化后的IFC模型;对简化后的IFC模型进行几何转换,对不同层级的IFC对象进行外表面提取,基于LOD映射规则,将几何转换后的IFC模型与提取的不同层级的IFC对象进行关联,对关联后的IFC模型进行语义映射,获取语义信息。从而实现了对大量建筑信息数据的精确管理。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构建轻量化模型过程中,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建立建筑信息轻量化模型属性数据文件,按照关系型数据库触发流程,对建筑信息轻量化模型的属性信息和关系约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还对外提供数据服务;

建筑信息轻量化模型属性数据文件包括模型结构关系和模型属性表,其中,模型结构关系包括所有模型、子模型和构件,模型属性表包括模型属性名称、属性值、属性分类对应的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由于目前BIM建模软件种类繁多,模型文件格式多样,模型轻量化需要支持目前所有主流的模型源文件类型;由于目前应用于建筑信息管理中的BIM模型源文件大小可达十几GB,轻量化后的模型文件大小应为源文件的几十分之一以支持模型的高效传递及展示;轻量化后的模型包括所有需要的模型属性数据及几何信息,几何信息应保证模型展示时不失真,实现一次性轻量化转换。

模型属性数据及模型关系信息(包括模型、子模型、构件及零件间的包含关系)从轻量化模型中准确高效的提取出来;同时提取出来的数据的存储到关系型数据库中,以便于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展示、分析、统计及搜索。

根据轻量化模型的大小、业务应用场景、网络环境条件和终端系统性能等综合选择模型操作交互模式和动态渲染机制,实现对多种应用场景和使用环境的兼容性和适应性。轻量化后的模型能够在BIM管控终端流畅展示,支持单个构件或零件的放大展示,角度变换及属性列表展示,展示时保证模型不失真并尽量缩短模型的加载时间;支持对模型审批、标注、测量、剖切、爆炸等各种复杂的应用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构建轻量化模型过程中,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建立建筑信息轻量化模型属性数据文件,按照关系型数据库触发流程,对建筑信息轻量化模型的属性信息和关系约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还对外提供数据服务。通过统一管理实现了对模型轻量化处理、模型和数据分离提取及交互渲染展示功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BIM管控终端包括:检索端;

基于规范的组织类编码标准,在检索端对建筑信息数据进行编码,获取建筑信息分类编码结构表;

用户通过BIM管控终端发送检索请求,检索端接收到对应检索指令后,检索端根据检索指令调取建筑信息分类编码结构表,根据编码获取对应的信息数据,基于交互渲染方式,信息数据通过图片流加载形式进行动态加载,加载后的交互信息数据展示于BIM管控终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基于规范的组织类编码标准,在检索端对建筑信息数据进行编码,获取建筑信息分类编码结构表;用户通过BIM管控终端发送检索请求,检索端接收到对应检索指令后,检索端根据检索指令调取建筑信息分类编码结构表,根据编码获取对应的信息数据,基于交互渲染方式,信息数据通过图片流加载形式进行动态加载,加载后的交互信息数据展示于BIM管控终端。

其中,在BIM管控终端构建适用于公用基础信息模型的统一数据编码,数据编码包括:项目类、组织类、人员类、文件类及IFD等基础信息编码,将建筑信息数据按照一定规则与要求,采用字母、数字、符号或其多种组合方式进行编码,形成唯一编码,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在检索端对建筑信息数据进行编码过程中,给模型对象增加引用类,为数据的检索提供更高层次的语义环境,提取建筑文本信息数据的特征项,根据特征项在文本内容表示的重要程度获取对应的特征项权重,特征项权重与检索对应内容的频率相关,通过建筑信息数据权重的计算增加对应的引用类,计算公式为:

其中,W(d,t)表示文本d中术语t的权重,N表示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文本数,n

通过获取建筑信息数据权重,为增加引用分类提供依据,并为文本检索和排序提供了更高层次的语义环境。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基于规范的组织类编码标准,在检索端对建筑信息数据进行编码,获取建筑信息分类编码结构表。从而快速的调取所需信息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建筑数据管理模块包括:风险源自动识别子模块;

根据建筑工程资料结合施工经验,风险源自动识别子模块对与风险有关的词句进行自动解析,根据解析后的词句制定安全风险辨别规则,利用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识别建筑工程图纸中的风险技术参数,将风险技术参数与施工进度进行关联,获取风险源预测项,风险源预测项根据建筑施工进展情况,不断添加新的风险源预测项。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根据建筑工程资料结合施工经验,风险源自动识别子模块对与风险有关的词句进行自动解析,根据解析后的词句制定安全风险辨别规则,利用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识别建筑工程图纸中的风险技术参数,将风险技术参数与施工进度进行关联,获取风险源预测项,风险源预测项根据建筑施工进展情况,不断添加新的风险源预测项。根据风险源预测项进行风险评级,风险等级按从大到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为建筑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建立预警机制的依据。

基于BIM技术的大数据分析,在预警机制的建立过程过程中,实时感知系统监测得到的原始数据及监测误差需要进行去燥、清洗、剔除冗余的信息,利用施工监测数据特性的滤波去噪,实现了测点数据的快速去伪降噪;基于监测数据,建立涵盖时间、空间、情境(周边环境)的多维星形数据模型,对施工中产生的海量、多源异构的大数据,按数据分类进行结构化处理并储存;基于实时数据、预测数据、巡视数据,进行多源数据深度融合和预警决策,将控制值的80%作为报警值,70%作为预警值,建立红橙黄三级预警机制,对测点所处状态进行自动判断,在BIM管控终端上展示实时可视化显示风险预警信息,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将预警信息实时发送至施工管理人员的移动设备中,以便施工人员可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实现充分信息条件下的安全预警实时化。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根据建筑工程资料结合施工经验,风险源自动识别子模块对与风险有关的词句进行自动解析,根据解析后的词句制定安全风险辨别规则,利用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识别建筑工程图纸中的风险技术参数,将风险技术参数与施工进度进行关联,获取风险源预测项,风险源预测项根据建筑施工进展情况,不断添加新的风险源预测项。为建筑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建立预警机制的依据。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利用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识别建筑工程图纸中的风险技术参数过程中,根据不同建筑工程类型,定义需要识别的不同图纸的类型和依序索图策略,基于定义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定义不同类型图纸所需要的技术参数,设计定向识图搜索方法,基于语法匹配、拓扑匹配以及图形匹配的算法,将识别出来的图纸信息进行语义解析,获取与安全风险相关的技术参数,调用制定的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进行逻辑判断与计算,列出施工中的风险清单,基于风险源的编码规则,将风险源与风险源编码进行关联,形成不同风险源的唯一标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利用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识别建筑工程图纸中的风险技术参数过程中,根据不同建筑工程类型,定义需要识别的不同图纸的类型和依序索图策略,基于定义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定义不同类型图纸所需要的技术参数(例如桩径、工法、地层土质、管线类别等),设计定向识图搜索方法,基于语法匹配、拓扑匹配以及图形匹配的算法,将识别出来的图纸信息(例如线、圆、文本等)进行语义解析,获取与安全风险相关的技术参数,调用制定的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进行逻辑判断与计算,列出施工中的风险清单,基于风险源的编码规则,将风险源与风险源编码进行关联,形成不同风险源的唯一标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利用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识别建筑工程图纸中的风险技术参数过程中,根据不同建筑工程类型,定义需要识别的不同图纸的类型和依序索图策略,基于定义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定义不同类型图纸所需要的技术参数,设计定向识图搜索方法,基于语法匹配、拓扑匹配以及图形匹配的算法,将识别出来的图纸信息进行语义解析,获取与安全风险相关的技术参数,调用制定的安全风险辨别规则,进行逻辑判断与计算,列出施工中的风险清单,基于风险源的编码规则,将风险源与风险源编码进行关联,形成不同风险源的唯一标示。从而达到有效的预警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3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