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碳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数据显示,建筑物产生了全球约60%的CO

通过对设计方案/改造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及优化,可以筛选出合理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实现新建筑/被改造建筑的零碳运行。

现有技术通常将设计方案/改造方案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然后对单个技术方案进行零碳运行的可行性评价,对不满足零碳运行的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忽略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导致筛选出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只考虑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零碳运行的可行性,忽略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导致筛选出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包括:

S1、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对应的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并基于所述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确定建筑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S2、对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基于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及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

S3、当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若否,计算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根据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返回步骤S2;若是,将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输出为所述建筑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优选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确定初始建筑设计方案;

S12:基于所述初始建筑设计方案和预设筛选约束,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

S13:从所述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择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根据所述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和所述初始建筑设计方案确定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根据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具体包括:

计算若干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记所述边际效益最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为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

从所述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取与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类型相同的技术方案,记为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将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更新为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大于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

基于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包括建筑的设计边界条件、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建筑的地理环境。

优选地,所述建筑的设计边界条件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和建筑深度。

优选地,所述建筑的地理环境包括建筑所处位置的季节特点、建筑所处位置的经纬度和建筑所处位置的海拔高度。

优选地,步骤S12中,所述预设筛选约束包括:

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成熟度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应用年限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应用广泛度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与建筑的类型匹配度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与建筑的地理环境匹配度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与建筑的规格匹配度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约束;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技术风险约束。

一种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系统,包括:

设计方案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对应的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并基于所述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确定建筑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基于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及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

优化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若否,计算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根据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跳转至所述设计方案分析模块;若是,将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输出为所述建筑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一种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前述的优化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前述的优化方法。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提供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对应的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并基于所述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确定建筑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对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并基于建模确定的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及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采用两级判断,当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进一步对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进行判断,当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不满足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直至选出既满足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也满足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同时考虑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的零碳运行可行性及方案的经济性,在确定方案满足零碳运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确定出既满足零碳运行可行性也满足经济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解决现有技术只考虑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零碳运行的可行性,忽略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导致筛选出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考虑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零碳运行的可行性,忽略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导致筛选出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术语解释:

建筑零碳运行:适应气候特征与场地条件,在满足室内环境参数的基础上,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可再生能源、蓄能与碳汇,使建筑运行周期内减碳量大于或等于建筑运行过程中全部碳排放量。

零碳建筑设计方案:针对指定建筑的设计方案,用于指导建筑人员根据该方案搭建建筑,使得搭建完成的建筑能实现零碳运行。

零碳建筑技术方案:零碳建筑设计方案中的组成部分,用于指导建筑人员根据该方案针对性地完成建筑的部分结构。例如,指定建筑的窗户使用的材料、绿化植株的品种及数量、太阳能板的型号等具体技术。

本申请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请参阅图1,在实施例1中,方法包括:

S1、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对应的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并基于所述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确定建筑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包括多种,例如温度气候等因素,在湿热地区,建筑设计要考虑散热、通风和遮阳等问题;干冷地区,建筑设计要考虑采暖、保温。例如地理因素,在地震高发的地区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抗震性。

S2、对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基于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及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

采用常见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DeST、DOE-2、EQUEST等)对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模拟分析,根据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模拟得到对应的初始零碳能耗建筑,进一步,模拟分析所述初始零碳能耗建筑的零碳建筑运行指标及经济指标,记为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及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其中,上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具体为所述初始零碳建筑的模拟碳排放量。

S3、当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若否,计算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根据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返回步骤S2;若是,将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输出为所述建筑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是根据前述步骤S1中的建筑设计参考因素确定的,不同的建筑设计参考因素确定的第一预设阈值不同,例如,同一类型的建筑,湿热地区和寒冷地区对建筑节能要求的数值标准不同。

在步骤S3中,对步骤S2中得到的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进行分析,判断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是否满足第一预设阈值。当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说明根据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得到的初始零碳建筑能够实现,而当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不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则说明根据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得到的初始零碳建筑无法实现,此时可考虑调整第一预设阈值或者重新评估指定建筑是否适合以零碳运行目标进行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中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全部为节能效果最优的技术方案,在全部选用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构建出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都无法满足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更换其他较为节能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显然更不可能满足第一预设阈值,因此,此时需要考虑调整第一预设阈值或者重新评估指定建筑是否适合以零碳运行目标进行设计。

进一步地,当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说明根据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得到的初始零碳建筑能够实现,为保证所述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本实施例进一步判断所述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当经济性指标也满足(第二)预设阈值时,则说明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是合理的,此时,将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输出为所述建筑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当根据指定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得到的初始零碳建筑能够实现零碳运行,但却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时,该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得到的初始零碳建筑应当能够实现零碳运行且满足经济收益预期标准。

当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说明根据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得到的初始零碳建筑能够实现,若此时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不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可以考虑选用边际效益较好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在牺牲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的基础上降低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同时考虑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的零碳运行可行性及方案的经济性,在确定方案满足零碳运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确定出既满足零碳运行可行性也满足经济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解决现有技术只考虑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零碳运行的可行性,忽略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导致筛选出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1具体包括:

S11: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确定初始建筑设计方案。

S12:基于所述初始建筑设计方案和预设筛选约束,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

S13:从所述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择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根据所述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和所述初始建筑设计方案确定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步骤S11中,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包括建筑的设计边界条件、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建筑的地理环境。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建筑的设计边界条件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和建筑深度;建筑的基本定位可以是工业建筑或商业建筑或住宅建筑等;建筑的地理环境包括建筑所处位置的季节特点、建筑所处位置的经纬度和建筑所处位置的海拔高度等。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指定建筑的初始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包含对应建筑涉及的参考因素。例如,建筑A的初始建筑设计方案中包含建筑A的占地面积,建筑A为商业建筑,建筑A所处地理位置为湿热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1中,若指定建筑为新建筑,则需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确定初始建筑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如指定建筑为既有建筑,在既有建筑上进行改造,则直接根据既有建筑的原始设计方案进行校核,得到建筑改造前的初始建筑设计方案(改造方案)。

进一步地,在步骤S12中,在确定指定建筑的初始建筑设计方案后,需对所述初始建筑设计方案进一步细化。可以理解的是,初始建筑设计方案中仅记载指定建筑的设计框架,并不包含建造所述指定建筑所需的具体建筑技术方案;例如,初始建筑设计方案中仅记载了指定建筑所处地理位置为临街闹市,并未记载较为隔音的建筑技术方案具体是什么。而在选取具体的建筑技术方案时,需要选择与初始建筑设计方案较为匹配的建筑技术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零碳建筑技术库中的零碳建筑技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零碳建筑技术中有多个,例如,零碳建筑技术库中的玻璃(零碳建筑技术的类型)包含单层玻璃、双层玻璃、三层玻璃、透明玻璃、磨砂玻璃(零碳建筑技术)等多种。

步骤S12中,首先基于所述初始建筑设计方案,确定要获取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类型,进一步,按照类型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获取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按照类型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获取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指的是每种类型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均获取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

例如,初始建筑设计方案中涉及N1~Nm,m种类型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对于N1类型,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获取对应N1类型的预置数量n1个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对于N2类型,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获取对应N2类型的预置数量n2个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对于Nn类型,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获取对应Nm类型的预置数量nm个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获取对应类型的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时,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需满足预设筛选约束,预设筛选约束具体包括:

(1)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成熟度约束;其中,成熟度可以通过指定技术方案在同类建筑中使用的比例以及技术使用了多少年进行量化。

(2)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应用年限约束;

(3)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应用广泛度约束;

(4)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与建筑的类型匹配度约束;

(5)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与建筑的地理环境匹配度约束;

(6)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与建筑的规格匹配度约束;

(7)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约束;

(8)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技术风险约束;

(9)基于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构建的建筑对环境影响约束;

(10)基于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构建的建筑使用寿命约束;

(11)基于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构建的建筑安全风险约束;

(12)基于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构建的建筑环境风险约束。

在步骤S13中,从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择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可以为:从预置数量n1个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择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从预置数量n2个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择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从预置数量nm个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择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根据上述选择的m个(若干)节能效果最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和所述初始建筑设计方案确定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中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均最优。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中的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的若干与初始建筑设计方案中涉及的方案类型的数量一致,而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的预置数量则是根据预设筛选约束确定的,不同类型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预置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3中,当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不满足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具体包括:

S31:计算若干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记所述边际效益最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为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中包含多个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每个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不同。

S32:从所述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取与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类型相同的技术方案,记为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大于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小于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边际效益高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通常节能效果差,例如,燃气热水器与电热水器相比,燃气热水器边际效益好但节能效果差,电热水器边际效益差但也能效果好。假设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为电热水器,则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可以为燃气热水器。

S33:将所述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更新为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基于所述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将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中的第一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更换为第二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也即更新。

进一步地,返回步骤S2,对所述更新后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分析,直至得到既满足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也满足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将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输出为所述建筑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3还可以为:

当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若否,根据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计算能耗优化空间,基于所述能耗优化空间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返回步骤S2;若是,将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输出为所述建筑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当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说明仍有节省经费的经济优化空间,通过计算能耗优化空间,在预置数量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中选取符合能耗优化空间的新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更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然后返回步骤S2,对更新后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分析,直至得到既满足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也满足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将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输出为所述建筑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步骤S13中获取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为最优节能效果的技术方案,新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与最初的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之差应当不超过能耗优化空间,避免出现更新后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的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不满足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

本申请通过提供的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方法,同时考虑零碳建筑设计方案的零碳运行可行性及方案的经济性,在确定方案满足零碳运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确定出既满足零碳运行可行性也满足经济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解决现有技术只考虑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零碳运行的可行性,忽略设计方案/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导致筛选出的设计方案/改造方案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零碳运行为目标的建筑方案的优化系统,请参阅图2,在实施例2中,优化系统1包括:

设计方案构建模块100,用于根据建筑设计参考因素,从预先构建的零碳建筑技术库中获取所述建筑设计参考因素对应的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并基于所述若干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确定建筑的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分析模块200,用于对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模,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基于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能耗模拟模型得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及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

优化输出模块300,用于当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运行能耗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初始零碳建筑经济收益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若否,计算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的边际效益,根据边际效益更新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跳转至所述设计方案分析模块;若是,将所述初始零碳建筑设计方案输出为所述建筑的最优零碳建筑设计方案。本申请的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零碳运行的建筑方案的优化设备,在实施例3中,设备包括: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前述实施例1中的优化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实施例4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1中的优化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63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