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的,软路基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软路基形成的原因复杂,下方软土中含水量较大,会造成软路基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施工时软路基如果处理不得当会影响该公路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用传统方法来对软路基进行排水加固,耗费的时间长,增加工人的工作时间,费时费力且会影响施工进度。

例如公开号为CN110318385A的中国专利一种软路基强夯施工方法,其通过S1:土质采样检测,S2:路基区域力学分析,S3:夯锤及铺设材料选择和S4:按照夯锤质量梯度按序施工,对软路基进行强夯处理,其在施工中对地表强夯挤压水流排出,难以对地下水进行有效排除,并且在夯实和加压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大型设备进场施工,也要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本发明通过S1、场地测试、S2、施工前期准备、S3、排水固结、S4、二次加固和S5、施工检测,以达到加固软路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场地测试

进行场地平整,测量地面高度,从路基上方向下垂直打若干孔,提取下层软土层样本,测量软土层实际厚度和范围,并测量具体区域软土层内水分含量;

S2、施工前期准备

根据测量结果,压实路表土层,划分具体施工区域,在各区域内设置沉降观测装置,根据设计要求在各施工区域均匀在地面打孔,并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

S3、排水固结

在各个孔内放置软路基固结装置,通过软路基固结装置对路基下软土层进行排水,使路基下软土层含水量降低,加速路基下软土层固结,然后将排出的水通过路基两侧排水沟排出;

S4、二次加固

路基下软土层固结后取出各个孔内的软路基固结装置,向地面孔洞内填埋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进行加固,并夯实地表土层;

S5、施工检测

检测地表回弹量,根据实际检测数据进行验收,符合标准后验收通过,未达到标准,返回S3进行再次加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软路基固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装置、集水装置、排水装置和限位装置,固定装置的上方设有集水装置,集水装置下端与固定装置连接,集水装置在固定装置上方旋转,集水装置的上端设有限位转置,集水装置内设有排水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由第一椎体、第一轴承和底板构成,第一椎体为圆锥型结构,第一椎体的上底面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外圈的下底面与第一椎体的底面相连接,第一轴承内圈的内部面设有底板,底板为圆柱型结构,底板侧面的下端与第一轴承内圈的内部面相连接,第一椎体、第一轴承和底板为同一中心轴线。

所述集水装置由集水管、限位板、挤压装置和充气装置构成,集水管为空心圆柱型结构,集水管的下端的内壁与底板侧面的上端相连接,集水管与底板为同一中心轴线,集水管的侧面均匀分布有第一进水槽,第一进水槽贯穿集水管的侧面与内壁,第一进水槽轴向设置在集水管的侧面,各第一进水槽上均设有限位板,集水管的侧面设有挤压装置,集水管的上方设有充气装置。

所述限位板为长方型结构,限位板轴向设置在集水管的侧面,限位板的侧面与集水管的侧面相连接,限位板上设有第二进水槽,第二进水槽轴向设置在限位板上,第二进水槽贯穿限位板与集水管连接的侧面和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第二进水槽与第一进水槽相连通,第二进水槽内设有滤网,滤网的侧面与第二进水槽的内壁相连接,各限位板之间均设有挤压装置。

所述挤压装置由气囊、挤压板和挡板构成,气囊轴向设置在相邻两限位板之间,气囊的一侧与集水管的侧面相连接,气囊的另一侧设有挤压板,挤压板为弧形结构,挤压板与集水管平行设置,挤压板的内凹面与气囊的侧面相连接,挤压板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卡槽,卡槽轴向设置在挤压板的侧面,相邻挤压板之间设有挡板。

所述挡板为弧形结构,挡板与挤压板平行设置,挡板的一侧设置在挤压板一侧的卡槽内,挡板的另一侧设置在相邻挤压板对应的卡槽内。

所述充气装置由固定板、导流环、分流管和进气管构成,固定板为圆柱型结构,固定板的下部面与集水管的上部面相连接,固定板的下部面设有导流环,导流环为中空圆环形结构,导流环设置在集水管内,导流环的上部面与固定板的下部面相连接,导流环的下部面分布有分流管,分流管与下方气囊对应设置,分流管的上端穿过导流环的下部面与导流环连通,分流管的下端穿过气囊的上部面与气囊连通,固定板的上方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下端穿过固定板与导流环的上部面与导流环连通。

所述排水装置由抽水管、转盘、固定杆和支撑杆构成,抽水管为空心圆柱型结构,抽水管下端设置在集水管内,抽水管与集水管为同一中心轴线,抽水管的侧面设有转盘,转盘设置自集水管上方,抽水管的与集水管之间均匀分布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与抽水管的侧面相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集水管的内壁相连接,抽水管的下部面分布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与抽水管的下部面相连接,支撑杆的下端与底板的上部面相连接。

所述限位装置由连接环、连接杆、第二轴承、定位轴和第二椎体构成,连接环为圆环形结构,连接环设置在集水管与转盘之间,连接环内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套在抽水管上,第二轴承内圈的内部面与抽水管的侧面相连接,连接环与第二轴承之间均匀分布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连接环的内壁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外圈的外部面相连接,连接环的下部面分布有定位轴,定位轴的上部面与连接环的下部面相连接,定位轴的下部面设有第二椎体。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实用性强,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通过进行场地测试和施工前期准备,掌握施工地点实际状况,科学有效进行后期作业;通过排水固结和二次加固排除路基下软土层多余水分,并对排水后土层进行加固,提高路基支撑力;通过进行施工后检测,排除施工隐患,提高安全性;在排水固结时使用软路基固结装置,高效排出土层内水分,提高施工质量,通过在软路基固结装置上设置挤压装置,既快速排出土层内水分,也使得土层内土壤更加紧致稳固;通过设置排水装置可以快速排出挤压出的水分,提高排水效率,并且软路基固结装置可以重复利用,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固定装置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挤压板、气囊和挡板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集水管与限位板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固定板、导流环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限位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排水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流程简图;

图中:1、固定装置;101、第一椎体;102、第一轴承;103、底板;2、集水装置;201、集水管;202、限位板;203、第一进水槽;204、第二进水槽;205、滤网;206、气囊;207、挤压板;208、卡槽;209、挡板;210、固定板;211、导流环;212、分流管;213、进气管;3、排水装置;301、抽水管;302、转盘;303、固定杆;304、支撑杆;4、限位装置;401、连接环;402、连接杆;403、第二轴承;404、定位轴;405、第二椎体。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8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场地测试

进行场地平整,测量地面高度,从路基上方向下垂直打若干孔,提取下层软土层样本,测量软土层实际厚度和范围,并测量具体区域软土层内水分含量;

S2、施工前期准备

根据测量结果,压实路表土层,划分具体施工区域,在各区域内设置沉降观测装置,根据设计要求在各施工区域均匀在地面打孔,并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

S3、排水固结

在各个孔内放置软路基固结装置,通过软路基固结装置对路基下软土层进行排水,使路基下软土层含水量降低,加速路基下软土层固结,然后将排出的水通过路基两侧排水沟排出;

S4、二次加固

路基下软土层固结后取出各个孔内的软路基固结装置,向地面孔洞内填埋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进行加固,并夯实地表土层;

S5、施工检测

检测地表回弹量,根据实际检测数据进行验收,符合标准后验收通过,未达到标准,返回S3进行再次加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软路基固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集水装置2、排水装置3和限位装置4,固定装置1的上方设有集水装置2,集水装置2下端与固定装置1连接,集水装置2在固定装置1上方旋转,集水装置2的上端设有限位转置4,集水装置2内设有排水装置3。

所述固定装置1由第一椎体101、第一轴承102和底板103构成,第一椎体101为圆锥型结构,第一椎体101的上底面设有第一轴承102,第一轴承102外圈的下底面与第一椎体101的底面相连接,第一轴承102内圈的内部面设有底板103,底板103为圆柱型结构,底板103侧面的下端与第一轴承102内圈的内部面相连接,第一椎体101、第一轴承102和底板103为同一中心轴线,第一椎体101插入下方地面,避免集水装置2转动时产生晃动。

所述集水装置2由集水管201、限位板202、挤压装置和充气装置构成,集水管201为空心圆柱型结构,集水管201的下端的内壁与底板103侧面的上端相连接,集水管201与底板103为同一中心轴线,集水管201的侧面均匀分布有第一进水槽203,第一进水槽203贯穿集水管201的侧面与内壁,第一进水槽203轴向设置在集水管201的侧面,各第一进水槽203上均设有限位板202,集水管201的侧面设有挤压装置,集水管201的上方设有充气装置。

所述限位板202为长方型结构,限位板202轴向设置在集水管201的侧面,限位板202的侧面与集水管201的侧面相连接,限位板202上设有第二进水槽204,第二进水槽204轴向设置在限位板202上,第二进水槽204贯穿限位板202与集水管201连接的侧面和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第二进水槽204与第一进水槽203相连通,软土层内水分通过第一进水槽203和第二进水槽204进入集水管201内,便于水分收集,第二进水槽204内设有滤网205,滤网205的侧面与第二进水槽204的内壁相连接,滤网205对土壤颗粒物进行过滤,避免第一进水槽203和第二进水槽204堵塞,各限位板202之间均设有挤压装置。

所述挤压装置由气囊206、挤压板207和挡板209构成,气囊206轴向设置在相邻两限位板202之间,气囊206的一侧与集水管201的侧面相连接,气囊206的另一侧设有挤压板207,挤压板207为弧形结构,挤压板207与集水管201平行设置,挤压板207的内凹面与气囊206的侧面相连接,挤压板207挤压软土层内壁水分,加速软土层固结,挤压板207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卡槽208,卡槽208轴向设置在挤压板207的侧面,相邻挤压板207之间设有挡板209。

所述挡板209为弧形结构,挡板209与挤压板207平行设置,挡板209的一侧设置在挤压板207一侧的卡槽208内,挡板209的另一侧设置在相邻挤压板207对应的卡槽208内,挡板209在集水装置2进入地面预设孔时,防止孔壁上泥土卡进相邻两挤压板207之间造成的第一进水槽203和第二进水槽204堵塞。

所述充气装置由固定板210、导流环211、分流管212和进气管213构成,固定板210为圆柱型结构,固定板210的下部面与集水管201的上部面相连接,固定板210的下部面设有导流环211,导流环211为中空圆环形结构,导流环211设置在集水管201内,导流环211的上部面与固定板210的下部面相连接,导流环211的下部面分布有分流管212,分流管212与下方气囊206对应设置,分流管212的上端穿过导流环211的下部面与导流环211连通,分流管212的下端穿过气囊206的上部面与气囊206连通,固定板210的上方设有进气管213,进气管213的下端穿过固定板210与导流环211的上部面与导流环211连通。

所述排水装置3由抽水管301、转盘302、固定杆303和支撑杆304构成,抽水管301为空心圆柱型结构,抽水管301下端设置在集水管201内,抽水管301与集水管201为同一中心轴线,抽水管301的侧面设有转盘302,转盘302设置自集水管201上方,抽水管301的与集水管201之间均匀分布有固定杆303,固定杆303的一端与抽水管301的侧面相连接,固定杆303的另一端与集水管201的内壁相连接,抽水管301的下部面分布有支撑杆304,支撑杆304的上端与抽水管301的下部面相连接,支撑杆304的下端与底板103的上部面相连接,集水管201内存水通过各个支撑杆304之间空隙进如抽水管301内,方便从集水管201内将水排出。

所述限位装置由连接环401、连接杆402、第二轴承403、定位轴404和第二椎体405构成,连接环401为圆环形结构,连接环401设置在集水管201与转盘302之间,连接环401内设有第二轴承403,第二轴承403套在抽水管301上,第二轴承403内圈的内部面与抽水管301的侧面相连接,连接环401与第二轴承403之间均匀分布有连接杆402,连接杆402一端与连接环401的内壁相连接,连接杆402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403外圈的外部面相连接,连接环401的下部面分布有定位轴404,定位轴404的上部面与连接环401的下部面相连接,定位轴404的下部面设有第二椎体405,定位轴404和第二椎体405插入洞口周围泥土内,给集水装置2转动时提供固定点,同时也避免集水装置2在孔洞内晃动造成转动不顺畅。

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软路基强化加固的施工方法,首先进行场地测试,施工人员进行场地平整,测量地面高度,从路基上方向下垂直打若干孔,提取下层软土层样本,测量软土层实际厚度和范围,并测量具体区域软土层内水分含量,其次进行施工前期准备,根据测量结果,压实路表土层,划分具体施工区域,在各区域内设置沉降观测装置,根据设计要求在各施工区域均匀在地面打孔,并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然后进行排水固结,在各个孔内放置软路基固结装置,将固定装置1朝下插入孔洞内,并使得集水装置2贴在空洞内壁上,向下安装直至第一椎体101插入空洞下方的泥土内,并使得限位装置4的定位轴404与第二椎体405插入孔洞口周围的泥土内,从上方将各个挡板209从挤压板207之间抽出,将第二进水槽204露出,方便孔洞内壁上的水流进通过第二进水槽204和第一进水槽203进入集水管201内,滤网205对土壤颗粒物进行过滤,避免第一进水槽203和第二进水槽204堵塞,然后通过进气管213向导流环211内充气,空气通过导流环211上的各个分流管212进入到对应的气囊206内,使得气囊206膨胀将挤压板207向外推出,挤压板207挤压孔洞内壁将软土内含有的水分挤出,转动转盘302使得各个挤压板207转动,更好的对孔洞内壁进行挤压,挤压一段时间后,继续充气使得挤压板207对孔洞内壁产生更大的压力,并转动各个挤压板207,尽量多的将孔洞内的水排出,水进入集水管201后,用水泵连接抽水管301将集水管201内水抽出并通过排水槽排出,排水完毕后将集水装置2从孔洞内壁抽出,通过软路基固结装置对路基下软土层进行排水,使路基下软土层含水量降低,加速路基下软土层固结,然后将排出的水通过路基两侧排水沟排出,然后进行二次加固,路基下软土层固结后取出各个孔内的软路基固结装置,向地面孔洞内填埋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进行加固,并夯实地表土层;最后进行施工检测,检测地表回弹量,根据实际检测数据进行验收,符合标准后验收通过,未达到标准,返回S3进行再次加固。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63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