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相比于液晶显示而言,具有更加轻薄、显示效果好、分辨率高、色域广、更低功耗以及可以实现柔性显示等优势,使其在最近几年急速发展,已经成为移动终端的首选显示面板类型。

目前为了进一步降低OLED显示面板的生产制造成本,并使OLED显示面板更为轻薄,提出了采用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彩膜(Color Filter,CF)的架构来代替现有架构中具有抗反射功能的偏光片,但此种架构的OLED显示面板存在出光效率低的问题,进而导致OLED显示面板能耗较高,此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存在的出光效率低、能耗较高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功能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光取出层,至少包覆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并包括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滤光层,包括多个滤光单元,所述滤光单元填充所述第二开口,并与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光取出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滤光单元的折射率。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无机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与所述遮光层朝向所述衬底的一侧的表面相接触;其中,所述光取出层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无机层相接触,且所述光取出层包括:与所述无机层相接触的无机接触部,所述无机接触部为无机材质。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功能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包括触控电极层和所述无机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与所述遮光层对应设置的触控电极,所述光取出层为无机材质;其中,所述无机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无机层的一端的边缘为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无机层的一端的边缘为第二边缘,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μm。

可选的,在所述衬底朝向所述光取出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与所述衬底之间的夹角为k,且45°<k<90°。

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口的深度为b,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b/tan(2k-90°)。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的深度为a,所述滤光单元的厚度为c,其中,0<a<b<c。

可选的,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所述多个滤光单元包括:红色滤光单元、绿色滤光单元和蓝色滤光单元,所述红色滤光单元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绿色滤光单元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对应设置,所述蓝色滤光单元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红色滤光单元的折射率为z1;所述绿色滤光单元的折射率为z2;所述蓝色滤光单元的折射率为z3;且0<z3<z1<z2;所述光取出层包括:第一光取出单元、第二光取出单元和第三光取出单元,所述第一光取出单元与所述红色滤光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光取出单元与所述绿色滤光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光取出单元与所述蓝色滤光单元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取出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与所述衬底之间的夹角为k1,所述第二光取出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与所述衬底之间的夹角为k2,第三光取出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与所述衬底之间的夹角为k3;其中,k2<k1<k3。

可选的,所述第一光取出单元、第二光取出单元和第三光取出单元分别具有一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光取出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开口的深度为b1;所述第二光取出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开口的深度为b2;所述第三光取出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开口的深度为b3;且0<b2<b1<b3。

可选的,所述光取出层还包括:至少覆盖部分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的第一延伸部;所述滤光层还包括:至少覆盖部分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遮光层间隔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或,所述第二延伸部覆盖所述第一延伸部且与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表面直接接触。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一壳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功能层、遮光层、光取出层和滤光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滤光层包括多个滤光单元,本申请通过将与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所述滤光单元,填充到所述光取出层的所述第二开口,并设定所述光取出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滤光单元的折射率,使得所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部分出射光能够经由所述滤光单元照射到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上,并在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上产生全反射后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射出,从而减少或避免该部分的出射光被所述遮光层所吸收,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提升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发光功能层20、遮光层50、光取出层60和滤光层70,所述发光功能层20设置在所述衬底10的一侧,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1;所述遮光层50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20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并包括多个第一开口51,所述第一开口51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所述光取出层60至少包覆所述第一开口51的侧壁,并包括多个第二开口61,所述第二开口61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所述滤光层70包括多个滤光单元71,所述滤光单元71填充所述第二开口61,并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光取出层6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滤光单元71的折射率。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或微发光二极管(Mini/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LED)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一出光侧,所述出光侧为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画面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中,由于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的所述滤光单元71填充所述光取出层60的所述第二开口61,且所述光取出层6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滤光单元71的折射率,因此,所述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部分出射光能够经由所述滤光单元71照射到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上,并在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上产生全反射后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射出,从而减少或避免该部分的出射光被所述遮光层50所吸收,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提升显示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光取出层60的折射率在1.4-1.6之间,所述滤光单元71的折射率在1.5-1.75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取出层60在各个区域的折射率可以相同或不同;各所述滤光单元71的折射率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无机层42。所述无机层42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20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并与所述遮光层50朝向所述衬底10一侧的表面相接触;其中,所述光取出层60穿过所述第一开口51与所述无机层42相接触,且所述光取出层包括:与所述无机层相接触的无机接触部62,所述无机接触部62为无机材质。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中,所述遮光层50例如为具有防混色功能的黑色矩阵,黑色矩阵的材料一般为有机材质。当所述遮光层50朝向所述衬底10一侧的表面与无机材质的所述无机层42相接触时,遮光层50朝向所述衬底10一侧的表面容易出现剥离(Peeling)的问题。而本申请的所述光取出层60在包覆所述第一开口51的侧壁的同时,还穿过所述第一开口51与所述无机层42相接触,且所述光取出层60与所述无机层42相接触的无机接触部62为无机材质,使得所述光取出层60与所述无机层42之间的表面附着力大于所述遮光层50与所述无机层42之间的表面附着力,从而能够改善所述遮光层50的剥离问题,提升所述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光取出层60与所述遮光层50相接触的部分也为无机材质,且所述光取出层60与所述遮光层50之间的表面附着力大于所述遮光层50与所述无机层42之间的表面附着力;所述光取出层60与所述滤光单元71相接触的部分也为无机材质,且所述光取出层60与所述滤光单元71之间的表面附着力大于所述遮光层50与所述无机层42之间的表面附着力。进一步地,所述光取出层60为无机材质。可选的,所述光取出层60的各个部分的材质均相同,且均为无机材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功能层40。所述触控功能层40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20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并包括触控电极层41和所述无机层42;所述触控电极层41包括与所述遮光层50对应设置的触控电极,所述光取出层60为无机材质其中,所述无机层42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41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

具体的,所述触控电极层41中的所述触控电极可以为自容式或互容式。

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层41中的所述触控电极为互容式,并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可以同层设置或异层设置。当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时,所述触控电极层4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的触控绝缘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触控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的桥接电极,所述无机层42设置在所述桥接电极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当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时,所述触控电极层4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的触控绝缘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触控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无机层42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材质为金属,并具有网格状结构。由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材质为金属,具有一定的挺性,且其结构为网格状结构,使得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依次层叠形成所述无机层42和所述遮光层50时,所述遮光层50和所述无机层42之间的粘附效果变差,容易产生剥离问题。而本申请通过设置包覆所述第一开口51,并穿过所述第一开口51的所述光取出层60,从而能够利用所述光取出层60对所述遮光层50进行有效的限位和固定,大大降低或消除所述无机层42和所述遮光层50之间产生剥离问题的几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51靠近所述无机层42的一端的边缘为第一边缘511,所述第二开口61靠近所述无机层42的一端的边缘为第二边缘611,且所述第一边缘511与所述第二边缘6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μm。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边缘511、所述第二边缘611与所述无机层42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的表面共面,由于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51和所述第二开口61中,所述第一边缘511与所述第二边缘6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μm,从而能够使所述光取出层60与所述无机层42相接触的部分的宽度不小于1μm,保证所述光取出层60与所述无机层4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所述光取出层60与所述无机层42相接触的部分对所述遮光层50的限定效果,进一步降低所述遮光层50产生剥离问题的几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衬底10朝向所述光取出层6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开口61的面积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与所述衬底10之间的夹角为k,且45°<k<90°。

具体的,由于所述第二开口61的面积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与所述衬底10之间的夹角k大于45°,且小于90°,从而能够大大减少或避免所述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部分出射光经由所述滤光单元71照射到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上后,沿朝向所述衬底10的方向(即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反射的情况的发生几率,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提升显示质量。可选的,k为45°、60°、75°或8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61的深度为b,所述第一边缘511与所述第二边缘611之间的距离小于b/tan(2k-90°)。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边缘511与所述第二边缘6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临界值b/tan(2k-90°)时,由所述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部分出射光经由所述滤光单元71照射到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上后,能够沿朝向所述衬底10的方向发生全反射,这样会导致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效率的降低,因此,本申请通过使所述第一边缘511与所述第二边缘611之间的距离小于b/tan(2k-90°),能够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光损失,有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第二开口61的深度均相同,即b为一固定值,以提高图案化的所述光取出层60的制备效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51的深度为a,所述滤光单元71的厚度为c,其中,0<a<b<c。

具体的,本申请通过使所述滤光单元7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61的深度,使所述第二开口6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51的深度,能够使所述滤光单元71在沿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的长度,使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51的侧壁长度,有利于所述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出射光以更高的出光效率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射出,进一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21包括:红色发光单元211、绿色发光单元212和蓝色发光单元213;所述多个滤光单元71包括:红色滤光单元711、绿色滤光单元712和蓝色滤光单元713,所述红色滤光单元711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211对应设置,所述绿色滤光单元712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212对应设置,所述蓝色滤光单元713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213对应设置;其中,所述蓝色滤光单元713、所述红色滤光单元711、所述绿色滤光单元712的厚度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取出层60还包括:至少覆盖部分所述遮光层50远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的第一延伸部63;所述滤光层70还包括:至少覆盖部分所述遮光层50远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的第二延伸部72;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72与所述遮光层50间隔所述第一延伸部63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30,所述封装层30用于对所述发光功能层20中的所述发光单元21进行封装保护,以避免外界水氧入侵到显示面板内而导致的发光单元21发光不良或失效等问题。所述封装层30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20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所述触控功能层40设置在所述封装层30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其中,所述封装层30可以为单层的封装膜层,或由无机封装膜层和有机封装膜层层叠形成的复合封装膜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层80。所述平坦层80设置在所述滤光层70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以对所述遮光层50、所述光取出层60和所述滤光层70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进行平坦化。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一壳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实施例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发光功能层20、遮光层50、光取出层60和滤光层70,所述发光功能层20设置在所述衬底10的一侧,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1;所述遮光层50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20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并包括多个第一开口51,所述第一开口51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所述光取出层60至少包覆所述第一开口51的侧壁,并包括多个第二开口61,所述第二开口61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所述滤光层70包括多个滤光单元71,所述滤光单元71填充所述第二开口61,并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光取出层6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滤光单元71的折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相类似,本实施例对于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光取出层60还包括:至少覆盖部分所述遮光层50远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的第一延伸部63;所述滤光层70还包括:至少覆盖部分所述遮光层50远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的第二延伸部72;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72覆盖所述第一延伸部63且与所述遮光层50远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表面直接接触。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一壳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实施例三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发光功能层20、遮光层50、光取出层60和滤光层70,所述发光功能层20设置在所述衬底10的一侧,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1;所述遮光层50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20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并包括多个第一开口51,所述第一开口51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所述光取出层60至少包覆所述第一开口51的侧壁,并包括多个第二开口61,所述第二开口61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所述滤光层70包括多个滤光单元71,所述滤光单元71填充所述第二开口61,并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光取出层6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滤光单元71的折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相类似,如所述多个发光单元21包括:红色发光单元211、绿色发光单元212和蓝色发光单元213;所述多个滤光单元71包括:红色滤光单元711、绿色滤光单元712和蓝色滤光单元713,所述红色滤光单元711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211对应设置,所述绿色滤光单元712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212对应设置,所述蓝色滤光单元713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213对应设置,本实施例对于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红色滤光单元711的折射率为z1;所述绿色滤光单元712的折射率为z2;所述蓝色滤光单元713的折射率为z3;且0<z3<z1<z2;所述光取出层60包括:第一光取出单元601、第二光取出单元602和第三光取出单元603,所述第一光取出单元601与所述红色滤光单元711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光取出单元602与所述绿色滤光单元712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光取出单元603与所述蓝色滤光单元713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取出单元601中的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与所述衬底10之间的夹角为k1,所述第二光取出单元602中的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与所述衬底10之间的夹角为k2,第三光取出单元603中的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与所述衬底10之间的夹角为k3;其中,k2<k1<k3。

具体的,为提高显示面板在正视角度下的出光亮度,需要使所述发光单元21发出的非垂直出射的出射光在经过所述光取出层60中的第二开口61的侧壁的反射后,尽可能多的沿垂直于所述衬底10的方向射出,则所述第二开口61的侧壁与所述衬底10之间夹角k满足以下关系式:k=arcsin(光取出层的折射率)/(滤光单元的折射率)。

在此基础上,设定所述第一光取出单元601、所述第二光取出单元602和所述第三光取出单元603的折射率相同,则当滤光单元71的折射率越大时,k的值则越小。而由于所述蓝色滤光单元713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红色滤光单元711的折射率,所述红色滤光单元711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绿色滤光单元712的折射率,因此,k2<k1<k3。也即,当k2<k1<k3时,能够大大增加所述显示面板在正视角度下的亮度,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取出单元601、第二光取出单元602和第三光取出单元603分别具有一所述第二开口61,所述第一光取出单元601中的所述第二开口61的深度为b1;所述第二光取出单元602中的所述第二开口61的深度为b2;所述第三光取出单元603中的所述第二开口61的深度为b3;且0<b2<b1<b3。

具体的,所述蓝色发光单元213对光效提升的效率大于红色发光单元211对光效提升的效率;所述红色发光单元211对光效提升的效率大于绿色发光单元212对光效提升的效率。本申请通过将所述第三光取出单元603中的所述第二开口61的深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光取出单元601中的所述第二开口61的深度,将所述第一光取出单元601中的所述第二开口61的深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光取出单元602中的所述第二开口61的深度,能够在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所述光取出层对所述显示面板的光效提升的效率。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一壳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实施例四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发光功能层20、遮光层50、光取出层60和滤光层70,所述发光功能层20设置在所述衬底10的一侧,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1;所述遮光层50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20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并包括多个第一开口51,所述第一开口51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所述光取出层60至少包覆所述第一开口51的侧壁,并包括多个第二开口61,所述第二开口61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所述滤光层70包括多个滤光单元71,所述滤光单元71填充所述第二开口61,并与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光取出层6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滤光单元71的折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与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相类似,本实施例对于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光取出层60还包括:至少覆盖部分所述遮光层50远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的第一延伸部63;所述滤光层70还包括:至少覆盖部分所述遮光层50远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的第二延伸部72;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72覆盖所述第一延伸部63且与所述遮光层50远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表面直接接触。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一壳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功能层、遮光层、光取出层和滤光层,发光功能层设置在衬底的一侧,包括多个发光单元;遮光层设置在发光功能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发光单元对应设置;光取出层包覆第一开口的侧壁,包括多个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发光单元对应设置;滤光层包括多个滤光单元,滤光单元填充第二开口,并与发光单元对应设置;其中,光取出层的折射率小于滤光单元的折射率,使得发光单元所发出的部分出射光能够经由滤光单元照射到第二开口的侧壁上,并在第二开口的侧壁上产生全反射后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射出,从而减少或避免该部分出射光被遮光层所吸收,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563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