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子装置与快拆机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00:17


电子装置与快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与快拆机构。

背景技术

公知服务器中的各部件组装皆是通过螺丝或铆钉来组装,恐需经过繁琐的拆除与安装等步骤才能将各部件相组或拆卸。然而,在目前产品的发展趋势下,生产、维修便利性及使用者操作方便性相当地重要。因此,如何能够不利用工具便可将两个物件快速地拆装,是目前设计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与快拆机构,借以在不利用工具的情况下,便可将两个物件快速地拆装。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快拆机构包含一固定件、一卡扣组件及一组合件。固定件具有一滑槽及一第一定位部。卡扣组件包含一扣件及一复位件。扣件枢设于固定件并包含一第一卡扣凸部、一第一受推部及一第二定位部。扣件受复位件推抵而令第一卡扣凸部位于一卡合位置。组合件可抽离地位于滑槽。组合件包含一第二卡扣凸部及一推抵凸部。当组合件沿一插入方向滑入滑槽时,第一卡扣凸部受第二卡扣凸部推抵而脱离卡合位置。待第一卡扣凸部不受第二卡扣凸部推抵时,第一卡扣凸部受复位件抵压而回复至卡合位置并止挡于第二卡扣凸部。当推抵凸部推抵第一受推部并带动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相定位时,第一卡扣凸部脱离卡合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电子元件、一第二电子元件及一快拆机构。快拆机构包含一固定件、一卡扣组件及一组合件。固定件具有至少一组装槽、一滑槽及一第一定位部。第一电子元件位于至少一组装槽。卡扣组件包含一扣件及一复位件。扣件枢设于固定件并包含一第一卡扣凸部、一第一受推部及一第二定位部。扣件受复位件推抵而令第一卡扣凸部位于卡合位置。第二电子元件固定于组合件,且组合件可抽离地位于滑槽。组合件包含一第二卡扣凸部及一推抵凸部。当组合件沿一插入方向滑入滑槽时,第一卡扣凸部受第二卡扣凸部推抵而脱离卡合位置,待第一卡扣凸部不受第二卡扣凸部推抵时,第一卡扣凸部受复位件抵压而回复至卡合位置并止挡于第二卡扣凸部靠近滑槽的一侧,且第一电子元件与第二电子元件相耦接。当推抵凸部推抵第一受推部并带动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相定位时,第一卡扣凸部脱离卡合位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与快拆机构,组合件通过快拆机构快速地安装于固定件,又能够通过快拆机构快速地自固定件拆下。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组合件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5至图17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电子装置

10…快拆机构

20…第一电子元件

22…第一电连接器

30…第二电子元件

32…第二电连接器

100…固定件

110…底壳

120…侧壳

121…轨部

122…限位部

123…第一定位部

130…顶壳

140…隔板

200…卡扣组件

210…扣件

211…主体部

212…第一卡扣凸部

2121…导斜面

213…第一受推部

214…第二定位部

215…第二受推部

216…第一止挡凸部

220…复位件

250...枢接件

300…组合件

310…底板

320…顶板

330…侧板

331…镂空槽

332…槽底面

333…第一槽侧面

334…第二槽侧面

335…让位槽

336…限位面

340…前板

350…第二卡扣凸部

351…导斜面

360…推抵凸部

370…第二止挡凸部

400…弹性件

A…插入方向

D…退出方向

B~C…方向

F1~F5…外力

S1…组装槽

S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1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2的组合件300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包含一第一电子元件20、一第二电子元件30及两个快拆机构10。第一电子元件20例如为风扇,并具有一第一电连接器22。第二电子元件30例如为风扇背板,并具有多个第二电连接器32。第二电子元件30的第二电连接器32用以与第一电子元件20的第一电连接器22对接。

为了方便组装人员的组装,以下将详细说明,如何通过快拆机构10来拆装第一电子元件20与第二电子元件30。

两个快拆机构10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故以下仅针对其中一个快拆机构10进行说明。快拆机构10包含一固定件100、一卡扣组件200及一组合件300。固定件100包含一底壳110、两个侧壳120及一顶壳130。两个侧壳120衔接于底壳110与顶壳130。两个侧壳120皆具有两个轨部121、一限位部122及一第一定位部123。两个轨部121共同形成滑槽S2。限位部122与第一定位部123分别位于滑槽S2的相异侧,且限位部122与第一定位部123的功用请容后一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快拆机构10的数量为二并分别安装于两个侧壳12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快拆机构的数量也可以仅为单个,并安装于其中一侧壳。

固定件100还可以包含多个隔板140,且这些隔板140中任二相邻者为一组。每一组隔板140将两个侧壳120间的空间分隔出多个组装槽S1。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隔板140为一组,但并不以此为限。在质实施例中,也可以改为每一个隔板140将两个侧壳120间的空间分隔出多个组装槽S1。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壳120皆设有两个轨部121及一限位部122,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仅其中一边的侧壳设有两个轨部及一限位部。

卡扣组件200包含一扣件210及一复位件220。扣件210例如通过阶梯螺丝等枢接件250枢设于固定件100,并包含一主体部211、一第一卡扣凸部212、一第一受推部213、一第二受推部215及一第二定位部214。第一卡扣凸部212、第一受推部213及第二受推部215凸出于主体部211的同一侧,且第二受推部215较第一受推部213靠近滑槽S2。第一受推部213及第二受推部215例如为直线状凸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受推部及第二受推部亦可为弧线状凸肋或其他形状凸肋。

复位件220例如为扭簧,并固定于侧壳120。复位件220的一端固定于侧壳120,且复位件220的另一端抵靠于扣件210。扣件210的一侧受复位件220推抵而令扣件210的另一侧抵靠于限位部122。如此一来,扣件210将受复位件220的抵压而位于一卡合位置(请参阅图5)。当扣件210位于卡合位置时,第一卡扣凸部212与第一受推部213位于卡合位置,以及令第二受推部215偏离滑槽S2的延伸路径。举例来说,第二受推部215位于滑槽S2的延伸路径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220以扭簧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也可以改成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

第二定位部214例如为弹性定位部,即第二定位部214凸出于主体部211的另一侧,并具有弹性、缓冲与定位的效果。第二定位部214用以与侧壳120的第一定位部123相搭配而将扣件210固定于一释放位置(请参阅图11)。

第二电子元件30固定于组合件300,且组合件300可抽离地位于滑槽S2。组合件300包含一底板310、一顶板320及两个侧板330。两个侧板330衔接底板310与顶板320。两个侧板330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故以下将针对其中一侧板330的结构进行说明。侧板330具有一镂空槽331及形成镂空槽331的一槽底面332、一第一槽侧面333及一第二槽侧面334。第一槽侧面333与第二槽侧面334分别连接于槽底面332的相对两侧,且第一槽侧面333较第二槽侧面334靠近第一受推部213。在组合件300沿一退出方向滑离滑槽S2时,第一槽侧面333用以推抵第二受推部215而解除第二定位部214与第一定位部123的定位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组合件300还可以包含一第二卡扣凸部350。第二卡扣凸部350凸出于顶板320且当组合件300沿一插入方向滑入滑槽S2时,第一卡扣凸部212受第二卡扣凸部350推抵而脱离卡合位置。即扣件210会自卡合位置朝向释放位置转动。待第二卡扣凸部350滑过第一卡扣凸部212时,因扣件210受复位件220抵压且第一卡扣凸部212不再受第二卡扣凸部350推抵,故第一卡扣凸部212移至卡合位置并止挡于第二卡扣凸部350靠近滑槽S2的一侧。如此一来,第二电子元件30即可通过组合件300快速地安装于固定件100上,并令第二电子元件30的第二电连接器32与第一电子元件20的第一电连接器22相耦接。此外,所谓的待第二卡扣凸部350滑过第一卡扣凸块时即为待第二卡扣凸部350较第一卡扣凸部212远离滑槽S2时。

在本实施例中,组合件300还包含一前板340及一推抵凸部360。前板340连接于顶板320。推抵凸部360连接于底板310并位于前板340的外侧。当推抵凸部360推抵第一受推部213并带动扣件210转动至释放位置而令第二定位部214与第一定位部123相定位时,第一卡扣凸部212脱离卡合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快拆机构10还可以包含多个弹性件400。弹性件400位于每一组隔板140之间的缝隙,并用以令组合件300沿退出方向滑离滑槽S2。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00的数量为多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的数量亦可为单个。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组合件300通过弹性件400的辅助而沿退出方向滑离滑槽S2,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快拆机构亦可无设置弹性件,即使用者可通过手动将组合件取出。

在本实施例中,扣件210还可以包含一第一止挡凸部216。第一止挡凸部216凸出于主体部211。组合件300还包含一第二止挡凸部370,第二止挡凸部370凸出于侧板330。当扣件210位于卡合位置(请参阅图5)时,第一止挡凸部216偏离滑槽S2而脱离止挡位置。当组合件300沿插入方向滑入滑槽S2时,第一卡扣凸部212受第二卡扣凸部350推抵而带动第一止挡凸部216位于止挡位置,以令第一止挡凸部216止挡于第二止挡凸部370而令推抵凸部360与第一受推部213相分离。如此一来,即可通过第一止挡凸部216与第二止挡凸部370的止挡而避免组合件300滑过头。

此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凸部216与组合件300的侧板330在部分动作会产生干涉,故本实施例的侧板330还可以具有一让位槽335及面向让位槽335的一限位面336。让位槽335邻近于第二止挡凸部370,当推抵凸部360推抵第一受推部213时,第一止挡凸部216可活动地于让位槽335。

在本实施例中,侧板330具有让位槽335,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止挡凸部与侧板不会干涉,则侧板亦无需开设让位槽。

在本实施例中,侧板330还可以具有面向让位槽335的一限位面336。且第一止挡凸部216抵靠于限位面336时,第二定位部214与第一定位部123相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面336的作用是避免组合件300滑过头的防呆件,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若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滑移距离,则亦可无设置限位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凸部212具有一导斜面2121,且第二卡扣凸部350具有一导斜面351。当组合件300沿插入方向滑入滑槽S2时,第一卡扣凸部212的导斜面2121可滑移地抵靠于第二卡扣凸部350的导斜面351,以提升第一卡扣凸部212与第二卡扣凸部350的滑移顺畅度。

在本实施例中,组装槽S1的数量以多个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组装槽的数量亦可为单个。此外,组装槽S1的数量为第一电子元件20的安装数量上限,使用者可视实际需求选择第一电子元件20的设置数量。

请参阅图5至图17。图5至图17为图1的电子装置1的动作示意图。

如图5所示,扣件210位于卡合位置,且组合件300部分插入滑槽S2,但组合件300的第二卡扣凸部350并未与第一卡扣凸部212相扣。

接着,如图6与图7所示,使用者推动组合件300(如外力F1的作用下),让组合件300沿插入方向A滑入滑槽S2。在组合件300滑入的过程中,第一卡扣凸部212受第二卡扣凸部350推抵而令扣件210沿方向B朝释放位置的方向转动。如此一来,第一卡扣凸部212会偏离滑槽S2而脱离卡合位置,且扣件210会带动第一止挡凸部216移至滑槽S2。接着,待第二卡扣凸部350滑过第一卡扣凸部212时,第一止挡凸部216会位于止挡位置并止挡于第二止挡凸部370而令推抵凸部360与第一受推部213相分离。如此一来,可避免使用者太用力而让组合件300的推抵凸部360直接推抵第一受推部213。若推抵凸部360可直接推抵第一受推部213,则有让扣件210的第二定位部214定位于侧壳120的第一定位部123的风险。若扣件210的第二定位部214定位于侧壳120的第一定位部123,则会让扣件210切换至释放位置而直接失去卡扣效果,此部分请容后续动作一并说明。

接着,如图8所示,当第一止挡凸部216止挡于第二止挡凸部370时,因为第一卡扣凸部212不再受第二卡扣凸部350推抵且扣件210受复位件220抵压(如外力F2的作用下)而沿方向C重新回复至卡合位置。因此,扣件210的第一卡扣凸部212会重新移至卡合位置上并止挡于第二卡扣凸部350靠近滑槽S2的一侧。如此一来,组合件300即可通过快拆机构10快速地安装于固定件100上。

接着,如图9与图10所示,若要将组合件300取出,则使用者可沿插入方向A继续将组合件300向内推(如外力F1的作用下),使得推抵凸部360推抵第一受推部213。在推抵凸部360推抵第一受推部213(如外力F3的作用下)并带动扣件210沿方向B朝释放位置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止挡凸部216可活动地于让位槽335。如此一来,将可避免第一止挡凸部216与侧板330相干涉。

接着,如图11所示,使用者可沿插入方向A继续将组合件300向内推(如外力F1的作用下),使得推抵凸部360推抵第一受推部213(如外力F3的作用下)并带动扣件210沿方向B转动至释放位置而令第二定位部214与第一定位部123相定位。当第二定位部214与第一定位部123相定位时,第一卡扣凸部212偏离滑槽S2而脱离卡合位置。也就是说,组合件300即得以退出滑槽S2。此外,组合件300的限位面336会抵靠于第一止挡凸部216而避免组合件300不小心被使用者推太深入。此外,第二受推部215会移至组合件300的镂空槽331内,此部分容组合件300退出时一并说明。

接着,如图12所示,组合件300受到弹性件400的弹力作用下(如外力F4的作用下)沿退出方向D滑离滑槽S2。

接着,如图13至图16所示,在组合件300沿退出方向D滑离滑槽S2的过程中,组合件300的第一槽侧面333会推抵位于镂空槽331的第二受推部215(如外力F5的作用下),并带动扣件210沿方向C转动而令第二定位部214与第一定位部123解除定位关系。

由于当扣件210沿方向C转动时,第二卡扣凸部350已位于第一卡扣凸部212的下方,故扣件210的第一卡扣凸部212不会扣住组合件300的第二卡扣凸部350,而让组合件300能继续沿退出方向D滑出滑槽S2。

在本实施例中,组合件300卡入时扣件210的旋转角度小于组合件300退出时扣件210的旋转角度,以令扣件210的第二定位部214得以与第一定位部123相定位。

接着,如图17所示,待组合件300继续沿退出方向D移动而让第二卡扣凸部350移出第一卡扣凸部212下方时,扣件210会受到复位件220抵压而重新回到卡合位置。如此一来,扣件210即恢复至初始状态而待组合件300下一次插入组装。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与快拆机构,组合件通过快拆机构快速地安装于固定件,又能够通过快拆机构快速地自固定件拆下。

再者,通过止挡凸部的防呆设计与限位面的防呆设计能够防止使用者的误操作。

此外,当组合件的第二卡扣凸部未被第一卡扣凸部卡扣时,组合件可通过弹性件的辅助让组合件更轻易地自固定件拆下。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诸项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57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