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风源系统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04:00


一种风源系统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源系统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风源系统作为轨道车辆上重要的供风设备,其电气保护回路的设计是关系到风源系统能否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当前风源系统将压力开关、温控开关作为风源系统启停的备份方式,通过轨道车辆的网络控制进行工作,其中,压力开关、温控开关通过开关的方式将信号反馈给轨道车辆控制网络,再通过轨道车辆网络参与控制风源系统的启停,使得设计复杂,维修不便,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源系统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通过轨道车辆网络参与控制风源系统的启停,使得设计复杂,维修不便,提高了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源系统的动力系统,包括电机和电控模块,电机与压缩机组连接,电控模块与干燥器组连接,且电机与电控箱的输出线路一连接,电控模块与电控箱的输出线路二连接,电控箱的输入线路与电源连接,且电控箱的输入线路连接有控制装置。

优选的,干燥器组包括干燥筒组件,干燥筒组件安装在阀板上端,阀板中的气控阀组件气路通道连通有电磁阀组件,电磁阀组件与电控模块固定连接,阀板的下端安装有换向阀,且换向阀分别与阀板中的压缩空气进口通道和控制气源通道连通,控制气源通道与电磁阀组件连通,换向阀上安装有加热器一和温控开关一,温控开关一、加热器一串联设置在电控箱的输出线路三上。

优选的,控制装置包括压力开关,温控开关二和高温熔断器,且压力开关,温控开关二和高温熔断器串联设置在电控箱的输入线路上,压缩机组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管路、机头和油气分离器,压力开关安装在进气管路中的进气装置上,温控开关二安装在机头的出口管路上,高温熔断器安装在油气分离器的压缩空气出口端。

优选的,油气分离器的底部润滑油池中安装有加热器二和低温控制开关,且加热器二和低温控制开关串联设置在电控箱的输出线路四上。

优选的,电机的下端安装有稳定散热座,稳定散热座包括稳定壳,稳定壳的上端中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前后两端贯穿设置,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活动腔,且安装槽通过滑动孔与活动腔连通,安装槽的下端通过活动孔与散热腔连通,安装槽中滑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穿过活动孔进入散热腔中并与齿盘偏心连接,齿盘的左右两侧对称啮合有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与凸块固定连接,凸块与接触板接触,接触板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贯穿散热腔的上端进入活动腔中并与配合块一固定连接,接触板和散热腔的上端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一。

优选的,配合块一的倾斜端与配合块二的倾斜端滑动连接,配合块二与滑动孔滑动连接,齿盘转动设置在散热腔的前后两端之间,且齿盘的内部空腔周向均匀布设有若干凹槽,凹槽中滑动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和凹槽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二,限位块与限位杆接触,限位杆与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接轴贯穿散热腔的前端与大齿轮固定连接,大齿轮与若干小齿轮啮合,若干小齿轮周向均匀布设在圆盘上,小齿轮通过固定轴与散热叶片固定连接,且散热叶片和圆盘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三。

优选的,电控箱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安全机构,安全机构包括感温腔,感温腔设置在电控箱的左端,感温腔中设有气囊,气囊上安装有连接器,连接器与驱动电机上的接触开关对应设置,驱动电机与驱动轴固定连接,驱动轴贯穿感温腔的侧端进入工作腔中并与凸轮固定连接,凸轮与滑动块接触,滑动块与工作腔的左端滑动连接,滑动块和配合槽一对应设置,且滑动块和配合槽一之间固定设有弹簧四,滑动块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滑动腔,滑动腔与滑块滑动连接,滑块相互靠近的一端间隔均匀布设有若干锯齿。

优选的,锯齿与齿轮啮合,齿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转动轴贯穿工作腔与外界的散热扇固定连接,前后分布的下侧的滑块与滑动板固定连接,滑动板滑动设置在工作腔的右侧,工作腔的右端上侧设有进气口,工作腔的右端下侧设有出气口,进气口、出气口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设有导向板,上下两端的导向板接触,且导向板和进气口、出气口之间均固定设有弹簧五,滑动板的上侧设有供上侧的滑块穿过的通孔。

一种风源系统的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电控箱接收车辆送出的电源信号,对电机、电控模块、加热器一和加热器二进行供电,电控箱还通过控制装置进行供电断电操作,加热器一还通过温控开关一进行供电断电操作,加热器二还通过低温控制开关进行供电断电操作,电机启动时带动压缩机组工作,电控模块运行时,每间隔1分钟输出DC110V电压,驱动电磁阀组件工作。

优选的,在压缩机组运行时,压力开关通过监测机头的内部压力对电控箱进行供电断电操作,若机头4的内部压力高于400kPa±20kPa,压力开关3触点断开,此时电控箱停止供电,风源系统停止运行,油气分离器内部腔室卸荷压力低于300kPa±20kPa时,触点恢复接通,此时电控箱恢复供电,风源系统运行;

温控开关二通过监测机头喷出的油气混合温度对电控箱进行供电断电操作,当机头喷出的油气混合温度的油温高于115℃±5℃时其触点断开,此时电控箱停止供电,风源系统停止运行,当油温冷却恢复至95℃±5℃时,其触点恢复闭合,此时电控箱恢复供电,风源系统运行;

高温熔断器通过监测压缩空气通过油细分离器时的温度对电控箱进行断电操作,当压缩空气通过油细分离器时产生的高温大于150℃±5℃,高温熔断器7断开且不可恢复,此时电控箱停止供电,风源系统停止运行;

低温控制开关通过监测油气分离器的底部润滑油的温度对加热器二进行供电断电操作,当低温控制开关所处环境温度低于-20℃±3℃时电气触点闭合,接通输出线路三使加热器二启动加热,当低温控制开关所处环境温度高于-10℃±3℃时温控开关二断开,加热器二停止加热;

温控开关一通过监测换向阀的温度对加热器一进行供电断电操作,当温控开关一所处环境温度低于5℃±3℃时电气触点闭合,接通输出线路二使加热器一启动加热,当温控开关一所处环境温度高于23℃±3℃时温控开关一断开,加热器一停止加热。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风源系统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将高温熔断器、温控开关二、压力开关一同串接在电控箱的输入线路中,当上述任一电气部件断开时,输入线路切断,切断了风源系统的供电电源,使风源系统停机,实现了故障保护,高温熔断器器、温控开关二、压力开关自动控制电控箱是否得电,从而实现风源系统的自动启停,此过程不需要网络参与,减少了设计复杂性,方便维修,降低了成本。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稳定散热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大齿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安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进气装置;3、压力开关;4、机头;5、电控箱;6、温控开关二;7、高温熔断器;8、电控模块;9、加热器二;10、电磁阀组件;11、阀板;12、干燥筒组件;13、稳定壳;14、活动腔;15、连接杆;16、配合块一;17、配合块二;18、安装槽;19、安装板;20、配合槽一;21、转动杆;22、活动孔;23、弹簧一;24、接触板;25、散热腔;26、扇形齿轮;27、齿盘;28、空腔;29、限位块;30、凹槽;31、弹簧二;32、连接轴;33、限位杆;34、大齿轮;35、固定轴;36、小齿轮;37、圆盘;38、散热叶片;39、弹簧三;40、驱动轴;41、凸轮;42、配合槽二;43、弹簧五;44、滑块;45、滑动板;46、锯齿;47、齿轮;48、散热扇;49、通孔;50、进气口;51、导向板;52、气囊;53、滑动块;54、滑动腔;55、驱动电机;56、感温腔;57、工作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源系统的动力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1和电控模块8,电机1与压缩机组连接,电控模块8与干燥器组连接,且电机1、电控模块8串联设置在电控箱5的输出线路一上,电控箱5的输入线路与电源连接,且电控箱5的输入线路连接有控制装置;

干燥器组包括干燥筒组件12,干燥筒组件12安装在阀板11上端,阀板11中的气控阀组件气路通道连通有电磁阀组件10,电磁阀组件10与电控模块8固定连接;

阀板11的下端安装有换向阀,且换向阀分别与阀板11中的压缩空气进口通道、再生气通道和控制气源通道连通,控制气源通道与电磁阀组件10连通,换向阀上安装有加热器和温控开关一,温控开关一、加热器一串联设置在电控箱5的输出线路三上;

控制装置包括压力开关3,温控开关二6和高温熔断器7,且压力开关3,温控开关二6和高温熔断器7串联设置在电控箱5的输入线路上,压缩机组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管路、机头4和油气分离器,压力开关3安装在进气管路中的进气装置2上,温控开关二6安装在机头4的出口管路上,高温熔断器7安装在油气分离器的压缩空气出口端;

油气分离器的底部润滑油池中安装有加热器二和低温控制开关,且加热器二和低温控制开关串联设置在电控箱5的输出线路四上;

一种风源系统的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箱5接收车辆送出的电源信号,对电机1、电控模块8、加热器一和加热器二进行供电,电控箱5还通过控制装置进行供电断电操作,加热器一还通过温控开关一进行供电断电操作,加热器二还通过低温控制开关进行供电断电操作,电机1启动时带动压缩机组工作,电控模块8运行时,每间隔1分钟输出DC110V电压,驱动电磁阀组件10工作;

压力开关3电气触点为常闭状态,压力开关3通过监测机头4的内部压力对电控箱5进行供电断电操作,若机头4的内部压力高于400kPa±20kPa,压力开关3触点断开,此时电控箱5停止供电,风源系统停止运行,油气分离器内部腔室卸荷压力低于300kPa±20kPa时,触点恢复接通,此时电控箱5恢复供电,风源系统运行;

温控开关二6为常闭状态,温控开关二6通过监测机头4喷出的油气混合温度对电控箱5进行供电断电操作,当机头4喷出的油气混合温度的油温高于115℃±5℃时其触点断开,此时电控箱5停止供电,风源系统停止运行,当油温冷却恢复至95℃±5℃时,其触点恢复闭合,此时电控箱5恢复供电,风源系统运行;

高温熔断器7常闭状态,高温熔断器7通过监测压缩空气通过油细分离器时的温度对电控箱5进行断电操作,当压缩空气通过油细分离器时产生的高温大于150℃±5℃,高温熔断器7断开且不可恢复,此时电控箱5停止供电,风源系统停止运行;

低温控制开关为常开状态,低温控制开关通过监测油气分离器的底部润滑油的温度对加热器二进行供电断电操作,当低温控制开关所处环境温度低于-20℃±3℃时电气触点闭合,接通输出线路三使加热器二启动加热,当低温控制开关所处环境温度高于-10℃±3℃时温控开关二断开,加热器二停止加热;

干燥器组的温控开关一为常开状态,温控开关一通过监测换向阀的温度对加热器一进行供电断电操作,当温控开关一所处环境温度低于5℃±3℃时电气触点闭合,接通输出线路二使加热器一启动加热,当温控开关一所处环境温度高于23℃±3℃时温控开关一断开,加热器一停止加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电控箱5通过输入线路接收电源信号,控制输出线路一(AC380V)和输出线路二(DC110V)、输出线路三(DC110V)和输出线路四(DC110V)传输电脑,使电机1、电控模块8、加热器一和加热器二运行,电机1启动时带动压缩机组的机体内部的转子转动,待压缩的空气经进气装置2导入机体的压缩腔中,转子在转动过程中轮齿之间的空气量不断变化,完成吸气、压缩和排气步骤,排出的压缩气体经过出口管路排入油气分离器中,压缩气体经过油气分离器去油后,再通过油气分离器的压缩空气出口端排到下游的干燥器组中,电控模块8工作时按每间隔1分钟输出DC110V电压,驱动电磁阀组件10开启或关闭,从而使干燥器A、B塔间隔1分钟交替循环工作,电磁阀组件10得电时,换向阀组件中的活塞组件B进气通道打开和排气通道关闭,活塞组件A进气通道关闭和排气通道打开,此时B塔处于吸附工作状态,A塔处于吸附剂再生状态,电磁阀组件10失电时,换向阀组件中的活塞组件B进气通道关闭和排气通道打开,活塞组件A进气通道打开和排气通道关闭,此时B塔处于吸附剂再生状态,A塔处于吸附工作状态,干燥筒组件12中的双塔交替工作,经过A、B塔中的吸附剂进行吸附拦截以去除大部分油、水蒸汽,实现压缩空气净化;

压力开关3电气触点为常闭状态,可防止风源系统中的螺杆空气压缩机带载工作,若机头4的内部压力高于400kPa±20kPa,压力开关3触点断开,此时风源系统停止工作,油气分离器内部腔室卸荷压力低于300kPa±20kPa时,触点恢复接通,此时风源系统工作;温控开关二6为常闭状态,可防止因机头4的转子磨损、缺油等不良造成油温偏高的问题,当机头4喷出的油气混合温度的油温高于115℃±5℃时其触点断开,此时风源系统停止工作,当油温冷却恢复至95℃±5℃时,其触点恢复闭合,此时风源系统工作;高温熔断器7常闭状态,压缩空气通过油细分离器时产生的高温大于150℃±5℃,高温熔断器7断开且不可恢复,此时风源系统停止工作;低温控制开关为常开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20℃±3℃时电气触点闭合,接通输出线路三使加热器二启动工作,当温度高于-10℃±3℃时温控开关二断开,加热器二停止加热;干燥器组的温控开关一为常开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5℃±3℃时电气触点闭合,接通输出线路二使加热器一启动加热,当温度高于23℃±3℃时温控开关一断开,加热器一停止加热;

高温熔断器7、温控开关二6、压力开关3一同串接在电控箱5的输入线路中,当上述任一电气部件断开时,输入线路切断,切断了风源系统的供电电源,使风源系统停机,实现了故障保护,高温熔断器器7、温控开关二6、压力开关3自动控制电控箱5是否得电,从而实现风源系统中压缩机组和干燥器组的自动启停,此过程不需要网络参与,减少了设计复杂性,方便维修,降低了成本,解决了通过轨道车辆网络参与控制风源系统的启停,使得设计复杂,维修不便,提高了成本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3所示,电机1的下端安装有稳定散热座,稳定散热座包括稳定壳13,稳定壳13的上端中部设有安装槽18,安装槽18的前后两端贯穿设置,安装槽18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活动腔14,且安装槽18通过滑动孔与活动腔14连通,安装槽18的下端通过活动孔22与散热腔25连通,散热腔25设置在稳定壳13的下侧,安装槽18中滑动设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的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1,转动杆21穿过活动孔22进入散热腔25中并与齿盘27偏心连接,齿盘27的左右两侧对称啮合有扇形齿轮26,扇形齿轮26与凸块固定连接,凸块与接触板24接触,接触板24与连接杆15固定连接,连接杆15贯穿散热腔25的上端进入活动腔14中并与配合块一16固定连接,接触板24和散热腔25的上端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一23,且弹簧一23套设在连接杆15上。

配合块一16的倾斜端与配合块二17的倾斜端滑动连接,配合块二17与滑动孔滑动连接,齿盘27转动设置在散热腔25的前后两端之间,且齿盘27的内部空腔28周向均匀布设有若干凹槽30,凹槽30中滑动设有限位块29,且限位块29和凹槽30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二31,限位块29与限位杆33接触,限位杆33与连接轴32固定连接,连接轴32设置在空腔28中,且连接轴32贯穿散热腔25的前端与大齿轮34固定连接,大齿轮34转动设置在稳定壳17的前端下侧,大齿轮34与若干小齿轮36啮合,若干小齿轮36周向均匀布设在圆盘37上,圆盘37通过支撑杆与稳定壳17前端下侧的环形槽滑动连接,小齿轮36通过固定轴35与散热叶片38固定连接,且散热叶片38和圆盘37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三39,连接轴32通过带轮、传送带机构与电机1连接的电机轴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安装电机1时,将电机1放入安装槽18中,在电机1的重力作用下带动安装板19向下滑动,安装板19带动转动杆21转动,安装板19带动齿盘27转动,齿盘27逆时针转动,带动扇形齿轮26顺时针转动,扇形齿轮26带动凸块转动,左侧的凸块与左侧的接触板24接触,推动左侧的接触板24向上移动,带动左侧的连接杆15向上移动,右侧的凸块与右侧的接触板24脱离接触,在弹簧一23的弹性作用下右侧的接触板24向下移动,右侧的连接杆15向下移动,左侧的配合块一16向上移动,右侧的配合块一16向下移动,使得左右两侧的配合块二17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左右两侧的连接杆15结构不同,配合块二17对电机1夹持固定,使得稳定散热座对电机1进行定位固定,在齿盘27逆时针转动时通过限位块29带动限位杆33转动,限位杆33带动连接轴32逆时针转动,连接轴32带动大齿轮34转动,大齿轮34首先带动小齿轮36转动,小齿轮36带动散热叶片38转动,弹簧三39拉伸,弹簧三39的设置使得安装板19的上下移动保持稳定,对安装板19上的电机1起到减震效果,在弹簧三39拉伸到一定长度后,小齿轮36无法继续转动,此时大齿轮34通过小齿轮36带动圆盘37转动,在此过程中散热叶片38转动,加快电机1周围环境的空气流速,提高了对电机1的散热效果,支撑杆和环形槽的配合对大齿轮34的转动起到导向作用,此时启动电机1,通过带轮、传送带机构带动连接轴32继续逆时针转动,连接轴32转动过程中带动限位块29转动,限位杆33与限位块29的倾斜端接触,推动限位块29进入凹槽30中,弹簧二31压缩,在弹簧二31的弹性作用下提高了限位杆33与限位块29的摩擦力,使得限位杆33与限位块29接触时有带动齿盘27逆时针转动的趋势,电机1的转速越大,限位杆33与限位块29的接触频率越高,由于齿盘27逆时针转动时带动配合块二17向着电机1的方向移动,对电机1进一步夹持固定,使得电机1工作带动圆盘37转动时,进一步增加了配合块二17与电机1之间的挤压力,且电机1的转速越大,配合块二17与电机1之间的挤压力越稳定,降低了电机1工作时的振动现象,提高了电机1工作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风源系统工作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电控箱5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安全机构,安全机构包括感温腔56,感温腔56设置在电控箱5的左端,感温腔56中设有气囊52,气囊52上安装有连接器,连接器与驱动电机55上的接触开关对应设置,驱动电机55与驱动轴40固定连接,驱动轴40贯穿感温腔56的侧端进入工作腔57中,工作腔57设置在电控箱5的内部并与凸轮41固定连接,工作腔57的左侧上端设有与凸轮41配合的配合槽二42,凸轮41与滑动块53接触,滑动块53与工作腔57的左端滑动连接,滑动块53和配合槽一20对应设置,且滑动块53和配合槽一20之间固定设有弹簧四,配合槽一20设置在工作腔57的左侧下端,滑动块53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滑动腔54,滑动腔54与滑块44滑动连接,滑块44相互靠近的一端间隔均匀布设有若干锯齿46;

锯齿46与齿轮47啮合,齿轮47与转动轴固定连接,转动轴贯穿工作腔57与外界的散热扇48固定连接,前后分布的下侧的滑块44与滑动板45固定连接,滑动板45滑动设置在工作腔57的右侧,工作腔57的右端上侧设有进气口50,工作腔57的右端下侧设有出气口,进气口50、出气口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设有导向板51,上下两端的导向板51接触,且导向板51和进气口50、出气口之间均固定设有弹簧五43,导向板51的倾斜方向相反,滑动板45的上侧设有供上侧的滑块44穿过的通孔4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通孔49,用于实现工作腔57内部的空气流通,且通孔49对上侧的滑块44的左右移动起到限位作用,保证滑块44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在电控箱5工作时,若电控箱5中的温度过高时,气囊52膨胀,使得连接器与驱动电机55上的接触开关接触,驱动电机55工作,通过驱动轴40带动凸轮41转动,凸轮41的凸出端与滑动块53接触,推动滑动块53向下滑动,弹簧四压缩,在凸出端与滑动块53脱离接触,在弹簧四的弹性作用下滑动块53向上滑动,恢复原位,从而实现了滑动块53的上下往复滑动,通过滑动腔54的设置,使得滑动块53上下滑动时可带动上下两侧的滑块44沿左右水平方向反向移动,上下两侧的滑块44反向移动可保证齿轮47正常转动,且齿轮47为不间断的正反转动,齿轮47转动时通过转动轴带动散热扇48转动,加快电控箱5表面的空气流速,对电控箱5进行散热,在下侧的滑块44移动时带动滑动板45滑动,初始状态下滑动板45与工作腔57的右端贴合,滑动板45向右滑动时工作腔57内部的气压减小,将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口50进入工作腔57中,滑动板45向左滑动时工作腔57内部的气压增大,将工作腔57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口排出,在进气口50和出气口设置导向板51和弹簧五43,使得进气口50只能进气,出气口只能排气,对工作腔57内部进行换气,进一步提高电控箱5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

力传感器:力传感器设置在电控箱5的侧端,用于检测电控箱5侧端受到的碰撞力;

报警器:报警器设置在压缩机组上;

控制器:控制器与力传感器和报警器连接;

控制器基于力传感器检测出的电控箱5侧端受到的碰撞力控制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器根据力传感器检测出的电控箱5侧端受到的碰撞力和公式(1)计算出安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中心处的理论变形值,控制器比较计算出的安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中心处的理论变形值和预设最大变形值,若计算出的安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中心处的理论变形值和预设最大变形值,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

其中,K为安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中心处的理论变形值,L为安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的长度,C为安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的高度,S为安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的厚度,B为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中心处的刚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将力传感器设置在电控箱5的侧端,用于检测电控箱5侧端受到的碰撞力,将报警器设置在压缩机组上,控制器根据力传感器检测出的电控箱5侧端受到的碰撞力和公式(1)计算出安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中心处的理论变形值(安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的中心处的应力与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中心处刚度的比值),由于电控箱5侧端中心处未有连接板进行支撑,因此电控箱5侧端中心处最为薄弱,容易发生变形,控制器比较计算出的安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中心处的理论变形值和预设最大变形值,若计算出的安装有力传感器的电控箱5侧端中心处的理论变形值和预设最大变形值,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使用者及时对电控箱5维护更换,避免影响电控箱5内部线路的正常工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相关技术
  • 一种轨道交通风源系统用无油涡旋压缩机控制方法
  • 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整车控制器、汽车
  • 一种应用于血液透析机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一种商用车串联式气电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 机车风源系统及其风源净化装置的控制组件和控制方法
  • 用于轨道车辆的风源系统、轨道车辆和风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78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