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在云计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与云计算管理工具Openstack的对接过程中,因为操作流程繁琐,配置文件众多,导致整个对接过程困难,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对接效率,节省测试时间以及人力成本。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平台,包括:

构建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的python运行环境;

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Openstack云平台分别下发相应的HTTP请求以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执行相关的目标操作,并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添加默认卷类型;

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

当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成功连接时,将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生成的SSL证书远程拷贝至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目标目录上;所述目标目录为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

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所述控制节点基于所述目标目录中的所述SSL证书安装相应的驱动,并修改相关的配置文件以实现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对接。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执行相关的目标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创建存储池,创建对接所述Openstack云平台需要的Cinder用户以及打开所有存储节点的iSCSI服务。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包括:

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通过SSH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

可选的,所述修改相关的配置文件,包括:

根据预先创建的Openstack用户手册中的规范修改Cinder.conf配置文件、Nova.conf配置文件和Glance-api.conf配置文件。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之后,还包括:

将相关的目标CLI命令行下发至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

可选的,所述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还包括:

检查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是否成功对接。

可选的,所述检查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是否成功对接,包括:

执行cinder service-list命令以查询cinder-volume服务状态是否为up;

如果所述cinder-volume服务状态为up,则判定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对接成功;

如果所述cinder-volume服务状态非up,则判定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对接失败。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装置,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平台,包括:

运行环境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的python运行环境;

HTTP请求下发模块,用于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Openstack云平台分别下发相应的HTTP请求以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执行相关的目标操作,并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添加默认卷类型;

连接模块,用于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

证书拷贝模块,用于当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成功连接时,将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生成的SSL证书远程拷贝至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目标目录上;所述目标目录为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

驱动安装模块,用于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所述控制节点基于所述目标目录中的所述SSL证书安装相应的驱动;

配置文件修改模块,用于修改相关的配置文件以实现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对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公开的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的步骤。

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平台,包括:构建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的python运行环境;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Openstack云平台分别下发相应的HTTP请求以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执行相关的目标操作,并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添加默认卷类型;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当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成功连接时,将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生成的SSL证书远程拷贝至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目标目录上;所述目标目录为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所述控制节点基于所述目标目录中的所述SSL证书安装相应的驱动,并修改相关的配置文件以实现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对接。由此可知,本申请以自动化控制平台和python运行环境为基础,引入了paramiko模块和request模块,通过下发HTTP请求,实现自动化对接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的目的,从而能够提高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对接效率,节省测试时间以及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在云计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与云计算管理工具Openstack的对接过程中,因为操作流程繁琐,配置文件众多,导致整个对接过程困难,使用体验较差。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案,能够提高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对接效率,节省测试时间以及人力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人工手动对接的操作为:首先,在分布式块存储系统的管理软件界面上创建存储池,创建对接需要的Cinder用户,打开分布式块存储集群中所有存储节点的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Interface,Internet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服务,然后存储集群生成证书,并将所述证书拷贝到Openstack云平台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其次,在Openstack管理界面上添加Cinder.conf配置文件中对应的卷类型,Openstack云平台控制节点导入Cinder驱动包,安装Cinder驱动,根据《Openstack用户手册》中的规范修改相关配置文件,包括:Cinder.conf、Nova.conf和Glance-api.conf,并重启相关服务,最后执行命令检查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是否对接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平台,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构建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的python运行环境。

本实施例中,构建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的python运行环境。可以理解的是,在自动化控制平台,构建python运行环境,并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

本实施例中,构建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的python运行环境之后,还可以包括:确认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之间的网络连通是否正常,如果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Openstack系统(即Openstack云平台)之间的网络连通正常,则执行后续步骤S12。

步骤S12: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Openstack云平台分别下发相应的HTTP请求以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执行相关的目标操作,并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添加默认卷类型。

本实施例中,构建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的python运行环境,并且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Openstack云平台之间的网络连通正常,则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Openstack云平台分别下发相应的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请求以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执行相关的目标操作,并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添加默认卷类型。可以理解的是,编写python代码,利用导入python运行环境中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下发HTTP请求,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创建存储池,创建对接所述Openstack云平台需要的Cinder用户以及打开所有存储节点的iSCSI服务。例如,编写python代码,利用导入python运行环境中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下发HTTP请求,实现在管理软件界面的相关操作,包括创建存储池“data_pool”、创建用户“Openstack_inder”、打开存储节点的iSCSI服务。其中,Cinder,即块存储服务模块,为Openstack云平台的主要组件之一,所述iSCSI服务是一种基于因特网及SCSI-3协议下的存储技术。

本实施例中,编写python代码,利用导入python运行环境中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Openstack系统下发HTTP请求,实现在Openstack管理界面自动添加默认卷类型,所述默认卷类型可以为“as3000_iscsi”。

步骤S13: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现在管理软件界面的相关操作,并实现在Openstack管理界面自动添加默认卷类型的操作之后,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具体的,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通过SSH(Secure Shell,即安全外壳协议)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编写python代码,利用导入python运行环境中的paramiko模块,通过SSH连接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具体的连接方法可以为:ssh.connect(hostname='服务器IP',port=22,username='用户',password='密码'),并且,同样的,利用导入python运行环境中的paramiko模块,通过SSH连接连接Openstack系统。而且当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成功连接时,可以将相关的目标CLI(Command-Line Interface,即命令行界面)的相关命令行下发至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以实现后续步骤S14和步骤S15中的相关操作。

步骤S14:当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成功连接时,将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生成的SSL证书远程拷贝至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目标目录上;所述目标目录为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成功连接时,将相关的目标CLI命令行下发至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将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生成的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层)证书远程拷贝至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目标目录上;所述目标目录为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也就是说,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自动化控制平台成功连接时,下发CLI命令行,在存储集群生成SSL证书,并将所述SSL证书远程拷贝到Openstack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所述指定的目录可以为“/etc/cinder”。

步骤S15: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所述控制节点基于所述目标目录中的所述SSL证书安装相应的驱动,并修改相关的配置文件以实现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对接。

本实施例中,利用导入python运行环境中的paramiko模块,通过SSH连接Openstack系统,并且Openstack云平台与自动化控制平台成功连接时,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所述控制节点基于所述目标目录中的所述SSL证书安装相应的驱动,并修改相关的配置文件以实现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对接。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预先创建的Openstack用户手册中的规范修改Cinder.conf配置文件、Nova.conf配置文件和Glance-api.conf配置文件。其中,Nova,即计算服务模块,为Openstack云平台的主要组件之一,Glance,即镜像服务模块,也为Openstack云平台的主要组件之一。也就是说,Openstack云平台与自动化控制平台成功连接时,下发CLI命令行,先后执行相关的操作,例如,Openstack控制节点安装Cinder驱动,然后根据《Openstack用户手册》中的规范制定配置文件标准,依照所述配置文件标准修改相关配置文件,包括Cinder.conf,Nova.conf,Glance-api.conf,成功修改相关配置文件之后,重启相关服务。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以自动化控制平台和python运行环境为基础,引入了paramiko模块和request模块,通过下发HTTP请求,实现自动化对接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的目的,从而能够提高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对接效率,节省测试时间以及人力成本。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平台,相较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

步骤S21:构建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的python运行环境。

步骤S22: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Openstack云平台分别下发相应的HTTP请求以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执行相关的目标操作,并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添加默认卷类型。

步骤S23: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

步骤S24:当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成功连接时,将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生成的SSL证书远程拷贝至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目标目录上;所述目标目录为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

步骤S25: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所述控制节点基于所述目标目录中的所述SSL证书安装相应的驱动,并修改相关的配置文件以实现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对接。

步骤S26:检查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是否成功对接。

本实施例中,完成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对接时需要执行的所有操作之后,还可以检查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是否成功对接。具体的,执行cinder service-list命令以查询cinder-volume服务状态是否为up;如果所述cinder-volume服务状态为up,则判定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对接成功;如果所述cinder-volume服务状态非up,则判定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对接失败。例如,执行cinder service-list命令查询cinder-volume服务状态是否为up,若为up则判定对接成功。

关于上述步骤S21至步骤S25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以自动化控制平台和python运行环境为基础,引入了paramiko模块和request模块,通过下发HTTP请求,实现自动化对接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的目的,从而能够提高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对接效率,节省测试时间以及人力成本。

例如,如图3所示,在自动化控制平台,构建python运行环境,并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确认自动化控制平台与存储系统(即分布式存储系统)、Openstack系统(即Openstack云平台)的网络连通,编写python代码,利用所述requests模块,向存储系统下发HTTP请求,实现在管软界面的相关操作,包括创建存储池“data_pool”、创建Cinder用户“Openstack_inder”、打开存储节点的iSCSI服务,同样的,利用所述requests模块,向Openstack系统下发HTTP请求,实现在Openstack管理界面自动添加默认卷类型“as3000_iscsi”,接着编写python代码,利用所述paramiko模块,通过SSH连接存储系统,当存储系统连接成功后,下发CLI命令行,在存储集群生成SSL证书,并将SSL证书远程拷贝到Openstack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同样的,利用所述paramiko模块,通过SSH连接Openstack系统,下发CLI命令行,先后执行安装Cinder驱动,修改相关配置文件以及检查对接结果等相关操作,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自动化控制平台和python运行环境为基础,引入了paramiko模块和request模块,通过下发HTTP请求与CLI命令,实现自动化对接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的目的,从而能够提高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对接效率,节省测试时间以及人力成本。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装置,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平台,参见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运行环境构建模块11,用于构建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的python运行环境;

HTTP请求下发模块12,用于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Openstack云平台分别下发相应的HTTP请求以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执行相关的目标操作,并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添加默认卷类型;

连接模块13,用于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

证书拷贝模块14,用于当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成功连接时,将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生成的SSL证书远程拷贝至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目标目录上;所述目标目录为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

驱动安装模块15,用于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所述控制节点基于所述目标目录中的所述SSL证书安装相应的驱动;

配置文件修改模块16,用于修改相关的配置文件以实现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对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运行环境构建模块11构建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的python运行环境。可以理解的是,在自动化控制平台,构建python运行环境,并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建导入paramiko模块及requests模块的python运行环境之后,还可以包括:确认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之间的网络连通是否正常,如果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Openstack系统(即Openstack云平台)之间的网络连通正常,触发HTTP请求下发模块12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Openstack云平台分别下发相应的HTTP请求以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执行相关的目标操作,并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添加默认卷类型。可以理解的是,通过HTTP请求下发模块12,利用导入python运行环境中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下发HTTP请求,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创建存储池,创建对接所述Openstack云平台需要的Cinder用户以及打开所有存储节点的iSCSI服务。例如,利用导入python运行环境中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下发HTTP请求,实现在管理软件界面的相关操作,包括创建存储池“data_pool”、创建用户“Openstack_inder”、打开存储节点的iSCSI服务。其中,Cinder,即块存储服务模块,为Openstack云平台的主要组件之一,所述iSCSI服务是一种基于因特网及SCSI-3协议下的存储技术,利用导入python运行环境中的所述requests模块,向Openstack系统下发HTTP请求,实现在Openstack管理界面自动添加默认卷类型,所述默认卷类型可以为“as3000_iscsi”。然后通过连接模块13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连接模块13利用导入python运行环境中的paramiko模块,通过SSH连接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同样的,通过连接模块13利用导入python运行环境中的paramiko模块,通过SSH连接连接Openstack系统。而且当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成功连接时,可以通过将相关的目标CLI命令行下发至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以触发证书拷贝模块14和配置文件修改模块16执行相应的操作,也即。当所述自动化控制平台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成功连接时,通过证书拷贝模块14将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生成的SSL证书远程拷贝至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目标目录上;所述目标目录为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也就是说,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自动化控制平台成功连接时,通过证书拷贝模块14下发CLI命令行,在存储集群生成SSL证书,并通过证书拷贝模块14将所述SSL证书远程拷贝到Openstack控制节点指定的目录通过配置文件修改模块16控制所述Openstack云平台中的所述控制节点基于所述目标目录中的所述SSL证书安装相应的驱动,并修改相关的配置文件以实现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的对接。也就是,Openstack云平台与自动化控制平台成功连接时,通过配置文件修改模块16下发CLI命令行,先后执行相关的操作,例如,Openstack控制节点安装Cinder驱动,然后根据《Openstack用户手册》中的规范制定配置文件标准,依照所述配置文件标准修改相关配置文件,包括Cinder.conf,Nova.conf,Glance-api.conf,成功修改相关配置文件之后,重启相关服务。

由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以自动化控制平台和python运行环境为基础,引入了paramiko模块和request模块,通过下发HTTP请求,实现自动化对接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的目的,从而能够提高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Openstack云平台对接效率,节省测试时间以及人力成本。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HTTP请求下发模块12,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创建存储池,创建对接所述Openstack云平台需要的Cinder用户以及打开所有存储节点的iSCSI服务。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块13,具体可以包括:

存储系统与云平台连接单元,用于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通过SSH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文件修改模块16,具体可以包括:

配置文件修改单元,用于根据预先创建的Openstack用户手册中的规范修改Cinder.conf配置文件、Nova.conf配置文件和Glance-api.conf配置文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python运行环境中导入的paramiko模块分别与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进行连接之后,具体可以包括:

命令行下发模块,用于将相关的目标CLI命令行下发至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和所述Openstack云平台。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检查模块,用于检查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是否成功对接。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查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命令执行单元,用于执行cinder service-list命令以查询cinder-volume服务状态是否为up;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cinder-volume服务状态为up,则判定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对接成功;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cinder-volume服务状态非up,则判定所述分布式块存储系统与所述Openstack云平台对接失败。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20结构图,图中的内容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使用范围的任何限制。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0,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至少一个存储器22、电源23、通信接口24、输入输出接口25和通信总线26。其中,所述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2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中的相关步骤。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20具体可以为电子计算机。

本实施例中,电源23用于为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提供工作电压;通信接口24能够为电子设备20创建与外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其所遵循的通信协议是能够适用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任意通信协议,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输入输出接口25,用于获取外界输入数据或向外界输出数据,其具体的接口类型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选取,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另外,存储器22作为资源存储的载体,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者光盘等,其上所存储的资源可以包括操作系统221、计算机程序222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

其中,操作系统221用于管理与控制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222,其可以是Windows Server、Netware、Unix、Linux等。计算机程序222除了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由电子设备20执行的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其他特定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步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存储系统与云平台对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相关技术
  • 一种存储系统的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存储系统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网络存储系统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一种后端存储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一种用于存储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介质
  • 存储系统SDK的对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云平台对接调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5919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