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同轴连接器和包括该同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同轴连接器和包括该同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和包括该同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用于电路板的同轴连接器中,由于制造工艺和弹性力的限制,电连接端子通常制造成扁平的,以具有较薄的厚度。这避免了较厚的电连接端子作用于电路板上的过大的弹性力以及由此导致的对于电路板端子的损害,然而由于电连接端子的厚度较薄,导致了电连接端子具有较差的信号完整性,难以满足应用需求。此外,由于扁平的电连接端子具有一定宽度,在与电路板的对应的焊盘电连接时,容易部分地接触到邻近的具有不同极性的电路板焊盘,导致短路等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壳体;信号端子,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信号连接部和从信号连接部延伸到壳体外的信号引脚;和接地端子,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与信号连接部同轴设置的接地连接部和从接地连接部延伸到壳体外且与信号引脚平行的接地引脚;其中,信号端子还包括从信号引脚突起的第一增强部,接地端子还包括从接地引脚突起的第二增强部,所述第一增强部和所述第二增强部彼此相对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信号引脚包括从信号连接部水平地延伸的第一过渡部和从第一过渡部倾斜地向下延伸以用于抵靠在电路板的信号焊盘上的第一传输部,以及接地引脚包括从接地连接部水平地延伸的第二过渡部和从第二过渡部倾斜地向下延伸以用于抵靠在电路板的接地焊盘上的第二传输部,其中,所述第一增强部沿垂直于第一传输部的方向设置在第一传输部上,所述第二增强部沿垂直于第二传输部的方向设置在第二传输部上,使得第一增强部与第二增强部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过渡部与第二过渡部共面,并且第一传输部与第二传输部共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增强部设置在第一传输部的与第二传输部相对的一侧上,并且第二增强部设置在第二传输部的与第一传输部相对的一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同轴连接器还包括装配到壳体上以覆盖信号引脚和接地引脚的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信号引脚还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被构造成从第一传输部倾斜地向上延伸,然后水平地延伸,以被插接在盖中,以及接地引脚还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被构造成从第二传输部倾斜地向上延伸,然后水平地延伸,以被插接在盖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信号引脚还包括从第一传输部延伸到第一固定部以用于抵靠在电路板的信号焊盘上的第一突脊,以及接地引脚还包括从第二传输部延伸到第二固定部以用于抵靠在电路板的接地焊盘上的第二突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信号连接部被构造成圆筒形,并在与信号引脚相反的端部处设置有与配对连接器的对应端子插接的第一插接部;以及接地连接部被构造成侧壁被部分去除的方筒形,并在与接地引脚相反的端部处设置有与配对连接器的对应端子插接的第二插接部,信号连接部位于接地连接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插接部被构造成锥形并具有喇叭状的开口;以及第二插接部被构造成分别从接地连接部的相对的侧壁延伸出的两个弹性的指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多个成对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分别在相对的两侧布置成至少一排,以便在电路板插入壳体中时,从电路板的相反的两侧与电路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壳体包括:基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电路板的槽;和臂部,成对地位于基部的相反的两端处,使得在电路板沿臂部插入槽中后,盖能够分别在电路板的相反的两侧装配在相对的两个臂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根据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同轴连接器;以及与所述同轴连接器电连接的电路板。

附图说明

现在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参考下面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移除盖后的连接器组件;

图3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截面图;

图4是仅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一对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以及部分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虚线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5中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接地端子的侧视图;

图8是图5中的信号端子的立体图;以及

图9是图8中的信号端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00的立体图。该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同轴连接器100和与同轴连接器100电连接的电路板200。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路板200插入同轴连接器100的壳体110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同轴连接器100的壳体110也可以以其他方式与其他类型的电路板配合。

所述壳体110包括:基部111和臂部112。基部111设置有用于容纳电路板200的槽。四个臂部112(图1中仅示出了位于电路板200的上侧的两个臂部112)成对地位于基部111的相反的两端处,即,在电路板200的上侧在基部111的相反的两端处存在两个臂部112,在电路板200的下侧在基部111的相反的两端处也存在两个臂部112(被电路板200遮挡而未在图中示出),用于引导电路板200插入所述槽中并辅助固定电路板200。如图1所示,在臂部112与基部111的相交处设有用于固定电路板200的螺纹孔113,然而该螺纹孔113的位置不限于此。

此外,分别在电路板200的相反的两侧在两个臂部112之间安装有盖140(图1中仅示出了位于电路板200的上侧的盖140),以用于覆盖延伸到壳体110的基部111外(参见图2)的信号引脚122和接地引脚132(将在下文详细描述),从而防止诸如水、灰尘等污染物导致电路发生短路或其它故障。

臂部112在其端部处设置有安装槽115(如图2所示)以与盖140形状配合,并设置有螺纹孔114,以通过螺钉将盖140固定到壳体110上,使得在电路板200沿臂部112插入槽中后,盖140能够分别在电路板200的相反的两侧装配在相对的两个臂部112之间。

图2示出了移除盖140后的连接器组件1000,露出了同轴连接器100的信号端子120和接地端子130。

如图2至9所示,信号端子120包括安装在壳体110的基部111中的信号连接部121和从信号连接部121延伸到壳体110的基部111外的信号引脚122,所述信号引脚122用于电连接电路板200的信号焊盘210(参见图4和5,如下进一步所述)。接地端子130包括安装在壳体110的基部111中并与信号连接部121同轴设置的接地连接部131和从接地连接部131延伸到壳体110外且与信号引脚122平行的接地引脚132,所述接地引脚132用于电连接电路板200的接地焊盘220(参见图4和5,如下进一步所述)。

参见图8和9,信号连接部121被构造成圆筒形,并在与信号引脚122相反的端部处设置有与配对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的对应端子插接的第一插接部124,第一插接部124被构造成锥形并具有喇叭状的开口。

参见图6和7,接地连接部131被构造成侧壁被部分去除的方筒形,并在与接地引脚132相反的端部处设置有与配对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的对应端子插接的第二插接部134,第二插接部134被构造成分别从接地连接部131的相对的侧壁延伸出的两个弹性的指部。信号连接部121位于接地连接部131的径向内侧并通过壳体110中的连接部121所在的腔的侧壁113与接地连接部131间隔开(参见图3)。

参见图3至9,信号端子120还包括在背离电路板200的方向上从信号引脚122突起的第一增强部123,接地端子130还包括在背离电路板200的方向上从接地引脚132突起的第二增强部133,所述第一增强部123和所述第二增强部133彼此相对地设置。虽然图中未示出,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第一增强部123和第二增强部133也可以在朝向电路板200的方向上突起,只要第一增强部123和第二增强部133不接触到电路板200即可,以避免第一增强部123和第二增强部133分别抬高信号引脚122和接地引脚132,导致信号引脚122和接地引脚132不能分别抵靠在信号焊盘210和接地焊盘220上。

第一增强部123和第二增强部133使得信号引脚122和接地引脚132的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增大,加强了电信号的感应面积,提高了电性能。这避免了通过增大信号引脚122和接地引脚132的厚度来增大电信号的感应面积,从而避免了作用于电路板上的过大的弹性力。在壳体110或盖140的内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参见图3),增强部123、133的较大的突起高度有利于提高电性能。

还参见图3,多个成对的信号端子120和接地端子130分别在相对的两侧布置成至少一排,以便在电路板200插入壳体110中时,从电路板200的相反的两侧与电路板200电连接。如图3所示,在电路板200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了两排多个成对的信号端子120和接地端子130。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何改变。

如图4至9所示,信号引脚122和接地引脚132成形为扁平的。

信号引脚122包括从信号连接部121水平地延伸的第一过渡部1221和从第一过渡部1221倾斜地向下延伸以用于抵靠在电路板200的信号焊盘上的第一传输部1222。来自配对连接器的对应端子(图中未示出)的信号通过信号连接部121、第一过渡部1221和第一传输部1222传输到电路板200的信号焊盘210。

接地引脚132包括从接地连接部131水平地延伸的第二过渡部1321和从第二过渡部1321倾斜地向下延伸以用于抵靠在电路板200的接地焊盘220上的第二传输部1322。来自配对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的对应端子的接地信号通过接地连接部131、第二过渡部1321和第二传输部1322传输到电路板200的接地焊盘220。第一过渡部1221与第二过渡部1321共面,并且第一传输部1222与第二传输部1322共面。

本发明很好地实现了信号引脚122和接地引脚132的这种骑板式结构(即,骑在电路板200上的结构)与信号连接部121和接地连接部131的这种同轴结构的结合,满足了同轴连接器100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增强电性能,所述第一增强部123沿垂直于第一传输部1222的方向设置在第一传输部1222上,所述第二增强部133沿垂直于第二传输部1322的方向设置在第二传输部1322上,使得第一增强部123与第二增强部133平行,这进一步增加了电信号感应面积。此处的“垂直”不应该狭义地理解成表示增强部123、133相对于传输部1222、1322所在的平面成90°,在有利于增强电性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包含稍微偏离90°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第一增强部123设置在第一传输部1222的与第二传输部1322相对的一侧上,并且第二增强部133设置在第二传输部1322的与第一传输部1222相对的一侧上,然而由于第一过渡部1221和第二过渡部1321也用于传输信号,所以增强部还可以相对地设置在第一过渡部1221和第二过渡部1321上(即,第一增强部123设置在第一过渡部1221的与第二过渡部1321相对的一侧上,并且第二增强部133设置在第二过渡部1321的与第一过渡部1221相对的一侧上,图中未示出这种实施例),以进一步增大电信号感应面积并增强电性能。

两个增强部123、133彼此对称地设置,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以增强电性能。

信号引脚122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223,第一固定部1223被构造成从第一传输部1222倾斜地向上延伸,然后水平地延伸,以被插接在盖140中,接地引脚132还包括第二固定部1323,第二固定部1323被构造成从第二传输部1322倾斜地向上延伸,然后水平地延伸,以被插接在盖140中(参见图3)。固定部1223、1323的设置有利于在信号引脚122、接地引脚132和电路板200的对应焊盘210、220之间形成稳定的电连接,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意外的振动或撞击导致引脚122、132与电路板200之间的电连接的断开。

如图4和5所示,在电路板200上成对地设置了多个焊盘210、220以实现期望的电性能,为了便于清楚起见,仅示出了一对信号端子120和接地端子130。然而由于焊盘210、220彼此靠得很近,而引脚122、132具有一定宽度,容易导致信号引脚122无意地接触电路板200的接地焊盘220,和/或接地引脚132无意地接触电路板200的信号焊盘210,从而引发电路故障(即,短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提高同轴连接器100的可靠性,信号引脚122还包括从第一传输部1222延伸到第一固定部1223以用于抵靠在电路板200的信号焊盘210上的第一突脊1224(参见图9),接地引脚132还包括从第二传输部1322延伸到第二固定部1323以用于抵靠在电路板200的接地焊盘220上的第二突脊1324(参见图7),以减小引脚122、132与焊盘210、220的接触面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发明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技术分类

0612011595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