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8:3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具有功耗低、自发光、宽视角、宽温度特性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用于控制发光器件发光的像素电路是OLED显示面板的核心技术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为了保证发光器件的亮度符合需求,在像素电路驱动发光器件发光之前,通常需要对发光器件及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复位,而且复位发光器件的电压与复位驱动晶体管栅极的电压往往并不相同。

但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同一复位信号线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发光器件传输相同的复位电压,这就导致无法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发光器件进行针对性复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因此,亟需一种解决方案。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和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包括像素电路和切换电路,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模块和第二复位模块;驱动晶体管用于产生发光驱动电流,第一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二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输出端与发光器件电连接;其中,第一复位信号线与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复位模块与第二复位模块开启的时段不同,切换电路用于向第一复位信号线分时传输电位不同的第一复位电压和第二复位电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复位模块开启的时段,切换电路向第一复位信号线传输第一复位电压;在第二复位模块开启的时段,切换电路向第一复位信号线传输第二复位电压;其中,第一复位电压的电位高于第二复位电压的电位。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切换电路包括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第一输出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复位电压端电连接、输出端与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输出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复位电压端电连接、输出端与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在第一复位模块开启的时段,第一输出单元开启,且第二输出单元关闭;在第二复位模块开启的时段,第二输出单元开启,且第一输出单元关闭。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电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输出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输出单元开启;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电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输出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二输出单元开启;在第一复位模块开启的时段,第一控制信号线传输有效信号控制第一控制单元开启;在第二复位模块开启的时段,第二控制信号线传输有效信号控制第二控制单元开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第三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电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输出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输出单元关闭;第四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电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输出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第四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二输出单元关闭;在第一控制单元开启的时段,第三控制单元关闭,且第四控制单元开启;在第二控制单元开启的时段,第三控制单元开启,且第四控制单元关闭。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二输出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第四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线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四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线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二输出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第四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一输出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电容的一个极板与第一输出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另一个极板与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二电容的一个极板与第二输出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另一个极板与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线传输的信号控制第一复位模块与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状态相同;第二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线传输的信号控制第二复位模块与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状态相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模块和阈值抓取模块,数据写入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信号线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阈值抓取模块的输入端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像素电路的一个工作周期包括复位阶段和在复位阶段之后进行的数据写入阶段;在复位阶段,第一复位模块开启;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模块、阈值抓取模块和第二复位模块开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线传输的信号控制数据写入模块与第二复位模块的开关状态相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多行驱动电路,第i行驱动电路所电连接的第二控制信号线与第i+1行驱动电路所电连接的第一控制信号线电连接,i≥1。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切换电路分时向第一复位信号线传输电位不同的第一复位电压和第二复位电压,则切换电路可以通过第一复位信号线向第一复位模块传输第一复位电压和第二复位电压中的一者,并且向第二复位模块传输第一复位电压和第二复位电压中的另一者,从而可以在第一复位模块开启的时段将第一复位电压和第二复位电压中的一者传输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在第二复位模块开启的时段将第一复位电压和第二复位电压中的另一者传输至发光器件,使得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发光器件所接收的复位电压的电位不同,完成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发光器件的针对性复位,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而且,电位不同的第一复位电压和第二复位电压可以在第一复位信号线上分时传输,无需为第一复位电压和第二复位电压提供不同的传输信号线,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中的走线数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驱动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切换电路的一种原理图;

图4为图3所示切换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切换电路的一种时序图;

图6为图2中切换电路的又一种原理图;

图7为图6所示切换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图8为图2中切换电路的又一种原理图;

图9为图8所示切换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像素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像素电路的一种时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邻两行驱动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复位模块、复位电压、输出单元、控制单元等,但这些复位模块、复位电压、输出单元、控制单元等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复位模块、复位电压、输出单元、控制单元等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复位模块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复位模块,类似地,第二复位模块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复位模块。

本案申请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驱动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01,结合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01包括驱动电路10和发光器件20,驱动电路1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像素电路11和切换电路12,像素电路11与发光器件20电连接,用于为发光器件20提供发光驱动电流。

像素电路11包括驱动晶体管Md、第一复位模块111和第二复位模块112,驱动晶体管Md用于产生发光驱动电流,第一复位模块111的输入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SL1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电连接,第一复位模块111用于复位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第二复位模块112的输入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SL1电连接、输出端与发光器件20电连接,第二复位模块112用于复位发光器件20。

具体地,第二复位模块112的输出端与发光器件20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二复位模块112用于复位发光器件20的第一极。

可选地,发光器件2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第二复位模块112用于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进行复位。

其中,第一复位模块111与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的时段不同,第一复位信号线SL1与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电连接,切换电路12用于向第一复位信号线SL1分时传输电位不同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切换电路12分时向第一复位信号线SL1传输电位不同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则切换电路12可以通过第一复位信号线SL1向第一复位模块111传输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中的一者,并且向第二复位模块112传输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中的另一者,从而可以在第一复位模块111开启的时段将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中的一者传输至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在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的时段将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中的另一者传输至发光器件20,使得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和发光器件20所接收的复位电压的电位不同,完成对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和发光器件20的针对性复位,进而改善显示面板01的显示品质。

而且,电位不同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可以在第一复位信号线SL1上分时传输,无需为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提供不同的传输信号线,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01中的走线数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01的制备成本。

图3为图2中切换电路的一种原理图,图4为图3所示切换电路的一种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切换电路的一种时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复位模块111可以在第一阶段E1开启,第二复位模块112可以在第二阶段E2开启,第二阶段E2可以在第一阶段E1之后进行。

结合图3-图5所示,切换电路12包括第一输出单元121和第二输出单元122,第一输出单元121的输入端与第一复位电压端Ref1电连接、输出端与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电连接;第二输出单元122的输入端与第二复位电压端Ref2电连接、输出端与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电连接。

其中,第一复位电压端Ref1用于向第一输出单元121提供第一复位电压Vref1,第二复位电压端Ref2用于向第二输出单元122提供第二复位电压Vref2。

在第一复位模块111开启的时段,即在第一阶段E1,第一输出单元121开启,并且第二输出单元122关闭。在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的时段,即在第二阶段E2,第二输出单元122开启,并且第一输出单元121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复位模块111开启的时段,第一复位电压端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可以通过开启的第一输出单元121传输至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进而传输至第一复位信号线SL1;同时,第二输出单元122关闭,可以避免第二复位电压端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电压Vref2对切换电路12输出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产生影响。

在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的时段,第二复位电压端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电压Vref2可以通过开启的第二输出单元122传输至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进而传输至第一复位信号线SL1;同时,第一输出单元121关闭,可以避免第一复位电压端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对切换电路12输出的第二复位电压Vref2产生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5所示,在第一复位模块111开启的时段,即第一阶段E1,切换电路12向第一复位信号线SL1传输第一复位电压Vref1,第一复位电压Vref1通过开启的第一复位模块111传输至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对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进行复位。

在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的时段,即第二阶段E2,切换电路12向第一复位信号线SL1传输第二复位电压Vref2,第二复位电压Vref2通过开启的第二复位模块112传输至发光器件20,对发光器件20进行复位。

其中,第一复位电压Vref1的电位高于第二复位电压Vref2的电位,即发光器件20的复位电压低于驱动晶体管Md栅极的复位电压。

当然,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的电位可以均为负数,第一复位电压Vref1相对于第二复位电压Vref2偏正。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复位电压Vref2的电位较低,有利于满足发光器件20的暗态显示需求,设置第一复位电压Vref1的电位相对于第二复位电压Vref2的电位较高,有利于避免第一复位电压Vref1的电位过低对驱动晶体管Md偏置状态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切换电路12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23和第二控制单元124,第一控制单元123的输入端与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电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输出单元121的控制端电连接、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线SP1电连接,第一控制单元123用于控制第一输出单元121开启。

具体地,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上的信号经过开启的第一控制单元123传输至第一输出单元121的控制端后,可以控制第一输出单元121开启。

第二控制单元124的输入端与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电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输出单元122的控制端电连接、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线SP2电连接,第二控制单元124用于控制第二输出单元122开启。

具体地,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上的信号经过开启的第二控制单元124传输至第二输出单元122的控制端后,可以控制第二输出单元122开启。

结合图5所示,在第一复位模块111开启的时段,即在第一阶段E1,第一控制信号线SP1传输有效信号控制第一控制单元123开启;在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的时段,即在第二阶段E2,第二控制信号线SP2传输有效信号控制第二控制单元124开启。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输出单元121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极与第一复位电压端Ref1电连接、第二极与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电连接;第二输出单元122包括第二晶体管M2,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与第二复位电压端Ref2电连接、第二极与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电连接;第一控制单元123包括第三晶体管M3,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极与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电连接、第二极与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连接、栅极与第一控制信号线SP1电连接;第二控制单元124包括第四晶体管M4,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极与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电连接、第二极与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连接、栅极与第二控制信号线SP2电连接。

结合图5所示,在第一复位模块111开启的时段,即在第一阶段E1,第一控制信号线SP1传输有效信号(如低电平信号)控制第三晶体管M3开启,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上的信号(如低电平信号VGL)通过开启的第三晶体管M3传输至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控制第一晶体管M1开启,第一复位电压端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通过开启的第一晶体管M1传输至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

在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的时段,即在第二阶段E2,第二控制信号线SP2传输有效信号(如低电平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M4开启,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上的信号(如低电平信号VGL)通过开启的第四晶体管M4传输至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控制第二晶体管M2开启,第二复位电压端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电压Vref2通过开启的第二晶体管M2传输至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可以传输固定的低电平信号VGL,也可以传输固定的高电平信号VGH,只要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上的信号能够控制第一输出单元121和第二输出单元122开启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切换电路12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125和第四控制单元126,第三控制单元125的输入端与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电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输出单元121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三控制单元125用于控制第一输出单元121关闭。

具体地,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上的信号经过开启的第三控制单元125传输至第一输出单元121的控制端后,可以控制第一输出单元121关闭。

第四控制单元126的输入端与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电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输出单元122的控制端电连接,第四控制单元126用于控制第二输出单元122关闭。

具体地,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上的信号经过开启的第四控制单元126传输至第二输出单元122的控制端后,可以控制第二输出单元122关闭。

结合图5所示,在第一控制单元123开启的时段,即第一复位模块111开启的第一阶段E1,第三控制单元125关闭,并且第四控制单元126开启。在第二控制单元124开启的时段,即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的第二阶段E2,第三控制单元125开启,并且第四控制单元126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单元123开启的时段,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上的信号可以传输至第一输出单元121的控制端,控制第一输出单元121开启,第一复位电压端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可以传输至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同时,设置第四控制单元126开启,则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上的信号可以传输至第二输出单元122的控制端,控制第二输出单元122关闭,避免第二复位电压端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电压Vref2影响切换电路12输出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

在第二控制单元124开启的时段,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上的信号可以传输至第二输出单元122的控制端,控制第二输出单元122开启,第二复位电压端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电压Vref2可以传输至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同时,设置第三控制单元125开启,则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上的信号可以传输至第一输出单元121的控制端,控制第一输出单元121关闭,避免第一复位电压端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影响切换电路12输出的第二复位电压Vref2。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可以传输固定的高电平信号VGH,也可以传输固定的低电平信号VGL,只要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上的信号能够控制第一输出单元121和第二输出单元122关闭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第三控制单元125的控制端与第二输出单元122的控制端电连接,第四控制单元126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线SP1电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线SP1传输的信号控制第四控制单元126和第一控制单元121的开关状态相同。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三控制单元125包括第五晶体管M5,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极与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电连接、第二极与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连接、栅极与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连接;第四控制单元126包括第六晶体管M6,第六晶体管M6的第一极与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电连接、第二极与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连接、栅极与第一控制信号线SP1电连接。

在第一控制信号线SP1传输有效信号(如低电平信号)控制第三晶体管M3开启时,第一控制信号线SP1上的信号可以同时控制第六晶体管M6开启,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上的信号(如高电平信号VGH)可以通过开启的第六晶体管M6传输至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控制第五晶体管M5关闭。

在第二控制信号线SP2传输有效信号(如低电平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M4开启时,第一控制信号线SP1传输有效信号(如高电平信号)控制第六晶体管M6关闭,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上的信号(如低电平信号VGL)可以通过开启的第四晶体管M4传输至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控制第五晶体管M5开启。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切换电路12还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的一个极板与第一输出单元121的控制端电连接、另一个极板与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电连接,第一电容C1可以用于稳定第一输出单元121的控制端电位。

第二电容C2的一个极板与第二输出单元122的控制端电连接、另一个极板与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电连接,第二电容C2可以用于稳定第二输出单元122的控制端电位。

为了将本申请技术方案阐述的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图4和图5对图4所示切换电路12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以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为P型晶体管,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传输低电平信号VGL、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传输高电平信号VGH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也可以均为N型晶体管,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传输高电平信号VGH、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传输低电平信号VGL。

在像素电路11的第一复位模块111开启的时段,即在第一阶段E1,第一控制信号线SP1传输低电平开启信号,第三晶体管M3和第六晶体管M6开启;第二控制信号线SP2传输高电平关闭信号,第四晶体管M4关闭。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上的低电平信号VGL通过开启的第三晶体管M3传输至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控制第一晶体管M1开启,第一复位电压端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通过开启的第一晶体管M1传输至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

同时,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上的高电平信号VGH通过开启的第六晶体管M6传输至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和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控制第二晶体管M2和第五晶体管M5关闭,避免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上的高电平信号VGH通过第五晶体管M5影响第一晶体管M1此时的低电平电位,并且避免第二复位电压端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电压Vref2通过第二晶体管M2影响切换电路12输出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

在像素电路11的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的时段,即在第二阶段E2,第一控制信号线SP1传输高电平关闭信号,第三晶体管M3和第六晶体管M6关闭;第二控制信号线SP2传输低电平开启信号,第四晶体管M4开启。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上的低电平信号VGL通过开启的第四晶体管M4传输至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和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控制第二晶体管M2和第五晶体管M5开启,第二复位电压端Ref2提供的第二复位电压Vref2通过开启的第二晶体管M2传输至切换电路12的输出端OUT。

同时,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XL2上的高电平信号VGH通过开启的第五晶体管M5传输至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控制第一晶体管M1关闭,避免第一复位电压端Ref1提供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通过第一晶体管M1影响切换电路12输出的第二复位电压Vref2。

图6为图2中切换电路的又一种原理图,图7为图6所示切换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控制单元125的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线SP2电连接,第四控制单元126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线SP1电连接。

图7所示的切换电路12与图4所示的切换电路12的区别在于:第三控制单元125中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与第二控制信号线SP2电连接;在像素电路11的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的时段,即在第二阶段E2,第二控制信号线SP2传输的低电平信号在控制第四晶体管M4开启的同时,还控制第五晶体管M5开启。

图8为图2中切换电路的又一种原理图,图9为图8所示切换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三控制单元125的控制端与第二输出单元122的控制端电连接,第四控制单元126的控制端与第一输出单元121的控制端电连接。

图9所示的切换电路12与图4所示的切换电路12的区别在于:第四控制单元126中第六晶体管M6的栅极与第一输出单元121中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连接;在像素电路11的第一复位模块111开启的时段,即在第一阶段E1,第一控制信号线SP1传输的低电平信号在控制第一晶体管M1开启后,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XL1上的低电平信号VGL通过开启的第一晶体管M1传输至第六晶体管M6的栅极,控制第六晶体管M6开启。

图10为图2中像素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10所示,第一复位模块111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线SP1电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线SP1传输的信号控制第一复位模块111和第一控制单元123的开关状态相同。

可选地,第一复位模块111包括第七晶体管M7,第七晶体管M7的第一极与第一复位信号线SL1电连接、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电连接、栅极与第一控制信号线SP1电连接。

其中,第七晶体管M7与第三晶体管M3的沟道类型相同。

第二复位模块112的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线SP2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线SP2传输的信号控制第二复位模块112与第二控制单元124的开关状态相同。

可选地,第二复位模块112包括第八晶体管M8,第八晶体管M8的第一极与第一复位信号线SL1电连接、第二极与发光器件20电连接、栅极与第二控制信号线SP2电连接。

其中,第八晶体管M8与第四晶体管M4的沟道类型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复位模块111的控制端和第一控制单元123的控制端均与第一控制信号线SP1电连接,且第二复位模块112的控制端和第二控制单元124的控制端均与第二控制信号线SP2电连接,在保证第一复位模块111与第一控制单元123开启的时段相同,且第二复位模块112与第二控制单元124开启时段相同的同时,有利于降低驱动电路10所电连接的控制信号线的数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01的制备成本。

图11为图10所示像素电路的一种时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0所示,像素电路11还包括数据写入模块113和阈值抓取模块114,数据写入模块113的输入端与数据信号线DL1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Md的第一极电连接;阈值抓取模块114的输入端与驱动晶体管Md的第二极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电连接。驱动晶体管Md的第一极可以为其源极、第二极可以为其漏极。

结合图11所示,像素电路11的一个工作周期Z包括复位阶段Z1和在复位阶段Z1之后进行的数据写入阶段Z2。

在复位阶段Z1,第一复位模块111开启。

在数据写入阶段Z2,数据写入模块113、阈值抓取模块114和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阶段E1可以为像素电路11的复位阶段Z1,第二阶段E2可以为像素电路11的数据写入阶段Z2。

可选地,数据写入模块113的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线SP2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线SP2传输的信号控制数据写入模块113与第二复位模块112的开关状态相同。

进一步地,阈值抓取模块114的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线SP2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线SP2传输的信号控制阈值抓取模块114与第二复位模块112的开关状态相同。

可选地,如图10所示,数据写入模块113包括第九晶体管M9,第九晶体管M9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线DL1电连接、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d的第一极电连接、栅极与第二控制信号线SP2电连接;阈值抓取模块114包括第十晶体管M10,第十晶体管M10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Md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电连接、栅极与第二控制信号线SP2电连接。

在复位阶段Z1,第一控制信号线SP1传输有效信号(如低电平信号)控制第七晶体管M7开启;由上述切换电路12的工作过程可知,此时,切换电路12向第一复位信号线SL1传输第一复位电压Vref1,第一复位电压Vref1通过开启的第七晶体管M7传输至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完成对驱动晶体管Md栅极的复位。

在数据写入阶段Z2,第二控制信号线SP2传输有效信号(如低电平信号)控制第八晶体管M8、第九晶体管M9和第十晶体管M10开启;由上述切换电路12的工作过程可知,此时,切换电路12向第一复位信号线SL1传输第二复位电压Vref2,第二复位电压Vref2通过开启的第八晶体管M8传输至发光器件20,完成对发光器件20的复位。

同时,数据信号线DL1传输数据电压Vdata,数据电压Vdata通过开启的第九晶体管M9传输至驱动晶体管Md的第一极,由于在数据写入阶段Z2的起始点,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电位为第一复位电压Vref1,驱动晶体管Md的第一极与栅极之间的电位差为(Vdata-Vref1),两者的电位差大于0,因此,驱动晶体管Md开启,数据电压Vdata通过开启的驱动晶体管Md和第十晶体管M10传输至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使得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电位逐渐增加。当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电位等于(Vdata-∣Vth∣)时,驱动晶体管Md关闭。

此外,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10,像素电路11还包括电源电压写入模块115和发光控制模块116,电源电压写入模块115的输入端与电源电压信号线DY1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晶体管Md的第一极电连接、控制端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116的输入端与驱动晶体管Md的第二极电连接、输出端与第二复位模块112的输出端及发光器件20的第一极电连接、控制端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电源电压写入模块115包括第十一晶体管M11,第十一晶体管M11的第一极与电源电压信号线DY1电连接、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d的第一极电连接、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116包括第十二晶体管M12,第十二晶体管M12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Md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二极与发光元件20的第一极电连接、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

结合图11所示,像素电路11的一个工作周期Z还包括在数据写入阶段Z2之后进行的发光阶段Z3。

在发光阶段Z3,发光控制信号线EM传输有效信号(如低电平信号)控制第十一晶体管M11和第十二晶体管M12开启;同时,电源电压信号线DY1传输电源电压VDD,即驱动晶体管Md的第一极电位为电源电压VDD。由于电源电压VDD的电位大于数据电压Vdata的电位,则驱动晶体管Md产生发光驱动电流并通过第十二晶体管M12传输至发光器件20,控制发光器件20发光。

可以理解的是,图11所示像素电路11的时序图还可以作为图4所示切换电路12与图10所示像素电路11所组成的驱动电路10的时序图。在像素电路11的工作过程中,切换电路10根据像素电路11的工作进程提供第一复位电压Vref1或第二复位电压Vref2。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邻两行驱动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4、图10和图12所示,显示面板01包括多行驱动电路10,第i行驱动电路10所电连接的第二控制信号线SP2与第i+1行驱动电路10所电连接的第一控制信号线SP1电连接。i≥1。

也就是说,第i行驱动电路10所电连接的第二控制信号线SP2可用作第i+1行驱动电路10的第一控制信号线SP1。

本申请实施例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01中走线的数量,进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01的制备成本。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02,如图13所示,显示装置02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1。示例性地,显示装置02可以是手机、电脑、电视、可穿戴电子设备、车载显示器等电子装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显示装置02中,设置切换电路12分时向第一复位信号线SL1传输电位不同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则切换电路12可以通过第一复位信号线SL1向第一复位模块111传输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中的一者,并且向第二复位模块112传输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中的另一者,从而可以在第一复位模块111开启的时段将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中的一者传输至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在第二复位模块112开启的时段将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中的另一者传输至发光器件20,使得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和发光器件20所接收的复位电压的电位不同,完成对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和发光器件20的针对性复位,进而改善显示装置02的显示品质。

而且,电位不同的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可以在第一复位信号线SL1上分时传输,无需为第一复位电压Vref1和第二复位电压Vref2提供不同的传输信号线,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02中的走线数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02的制备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一种显示装置的绑定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
  • 层叠体以及使用该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板、图像显示装置、带图像显示功能的反射镜、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EL显示面板、包含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EL显示面板、具有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98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