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及装置、制冷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8:38


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及装置、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及装置、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中心机房的不断发展,机房内各种设备体积不断缩小,传输、存储和计算的信息量在不断提高,因此数据中心的发热量密度也在逐渐增加。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和相关标准的要求,现有机房改造或新建机房正逐步提高其室内设计温度。在相同的热负荷下,室内设计温度的提高可以提高单机压缩机的制冷量,减少制冷设备的投入,同时也提高了机组的蒸发温度,使压缩机运行能效更高,从而多方面提升了系统的能效。

室内设计温度的提高,也为机房自然冷利用提供了契机。自然冷利用的驱动力源于室内外温差或室内温度与室外蒸发冷却后的空气换热,从而利用自然冷。更高的室内温度使得更容易建立更高的室内外温差,从而可以更容易利用自然冷。

目前相关技术中,自然冷利用的形式也有很多,也各有优缺点。目前相关技术中的新风制冷是自然冷利用最为直接的方式,但是新风质量难以精确控制,也有可能给机房带来湿负荷,如果精确控制,必然需要在新风处理方面加大投入;而且新风相关设备占地面积大,还会破坏机房建筑结构等;因此计算机机房一般不推荐采用新风系统。另外,目前相关技术中,间接蒸发冷却也是利用自然冷源的一种;它通过空气-空气换热器,直接利用室外低温空气(或蒸发冷却后的室外空气)来降低室内空气温度,从而达到节能目的;但这种系统结构复杂,还需要设计机械制冷补冷;机组结构复杂,换热器结构复杂且室内或者室外风路要求严格密封,因此设计生产和维护成本都比较高。还有目前相关技术中,热管型空调也可以有效的利用自然冷;重力热管甚至不需要额外动力循环即可在室内外温差下产生制冷效果,但动力不稳定。

因此,在目前相关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是通过制冷剂泵推动泵循环。在自然冷冷量不够时,要通过增加压缩机机械制冷来进行补充,通过系统管路设计,可以使两者结合在一起,即一个制冷系统中即有压缩机,又有氟泵,在可以利用自然冷源的时候采用泵模式;在制冷量不满足热负荷需求的情况下,采用压缩机模式。上述所述的氟泵系统可以运行压缩机制冷模式,也可以运行氟泵制冷模式,但是这两种模式对于制冷剂的需求量差异很大,氟泵模式下需求的冷媒充注量会远远大于压缩机模式,为了平衡这两种模式下充注量的差异,这种系统通常串联一个储液罐来缓冲两种模式下的冷媒两差异。然而,这种储液罐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其一是储液罐串联于系统中,罐子中饱和状态的冷媒使得压缩机模式下阀前过冷度缺失,膨胀阀前的冷媒容易充满大量的气泡,一方面导致膨胀阀流通面积下降,阀的能力明显衰减,另一方面会使得系统流量变得十分不稳定,膨胀阀不停的来回调节,导致制冷系统产生低压波动的情况,从而会使制冷系统产生回液,或者会使制冷系统出现低压告警的风险。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及装置、制冷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该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储液罐、冷凝器、压缩机和蒸发器;其中,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管路之间设置旁通管一,在所述旁通管一上设置开关阀一;在所储液罐与目标膨胀阀后的管路之间设置旁通管二,在所述旁通管二上设置开关阀二,其中,所述开关阀二具有节流的功能,所述目标膨胀阀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述制冷系统运行时,确定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依据所述冷媒循环量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和所述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依据所述冷媒循环量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若判断所述冷媒循环量小于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若判断所述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且小于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若判断所述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和所述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包括: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和所述开关阀二均处于关闭状态;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检测目标膨胀阀阀前的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目标膨胀阀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上;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判断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当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时,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为制冷状态。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包括: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并检测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若所述冷媒过冷度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包括: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并检测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小于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若所述冷媒过冷度不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进一步地,确定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包括:监测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基于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制冷系统运行时,确定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第二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冷媒循环量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和所述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判断若所述冷媒循环量小于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判断若所述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且小于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判断若所述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和所述开关阀二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第三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用于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检测目标膨胀阀阀前的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目标膨胀阀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上;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时,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为制冷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还包括:第四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并检测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第五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第六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还包括:第五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并检测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小于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第七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不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第八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

通过本申请,采用以下步骤:在制冷系统运行时,确定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依据冷媒循环量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和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依据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来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根据制冷系统中的运行状态,通过控制开关阀一和开关阀二的开或者关,可以准确的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了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提高了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储液罐、冷凝器、压缩机和蒸发器。其中,在储液罐与冷凝器连接的管路之间设置旁通管一,在旁通管一上设置开关阀一;在储液罐与目标膨胀阀后的管路之间设置旁通管二,在旁通管二上设置开关阀二,其中,开关阀二具有节流的功能,所述目标膨胀阀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中,在普通的压缩机氟泵系统基础上,改变储液罐的在系统中的位置,将串联在系统中的储液罐改为并联在制冷系统中。具体为,在储液罐与液管(也即,冷凝器连接的管路)之间增加旁通管一,并在旁通管一上增加开关阀一。另外,还需在储液罐与目标膨胀阀后的管路之间增加旁通管二,并在旁通管二上增加开关阀二。需要说明的是,目标膨胀阀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上,目标膨胀阀后的管路为低压管路,可以在储液罐与压缩机吸气管之间增加旁通管二,或者,储液罐与目标膨胀阀后的蒸发器入口管之间增加旁通管二。通过在储液罐、冷凝器、压缩机和蒸发器连接的管路中增加旁通道一和旁通道二,保证了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提高了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意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原理图所示的结构,该结构还可以有多种变体。例如,压缩机前增加开关阀件,节流原件并联开关阀件,管路中增加维护阀件、保护器件、传感器等器件。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将储液罐并联在系统中,并利用管路与阀设计,利用阀的开关与系统自身的压差,实现冷媒从系统中向储液罐中存储、释放、保持等功能的技术同样适用于具有制冷/制热不同运行模式的热泵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制冷系统中。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在制冷系统运行时,确定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

在确定制冷系统中冷媒循环量的多少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例如,监测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基于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确定冷媒循环量。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准确快速的得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

步骤S102,依据冷媒循环量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

在制冷系统运行时,对冷媒循环量进行实时检测,基于冷媒循环量可以确定此时制冷系统是处于冷媒过多还是冷媒过少的状态。依据冷媒循环量的多少可以确定出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

步骤S103,根据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和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

在制冷系统运行时,依据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利用开关阀的开关与制冷系统自身的压差,可以实现冷媒从制冷系统中向储液罐中存储、释放、保持等功能,从而可以方便快速的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

综上,通过上述的步骤S101至S103,利用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再根据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和通过控制两个开关阀的开关,以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从而可以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提高了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中,依据冷媒循环量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若判断冷媒循环量小于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若判断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且小于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若判断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

在制冷系统运行时,对冷媒循环量进行实时检测,根据对冷媒循环量的检测和比较,来确定制冷系统处于哪种运行状态。例如,如果冷媒循环量小于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则控制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直至冷媒量合适;如果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并且小于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控制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如果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控制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直至冷媒量合适。

通过上述的方案,根据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检测和比较,可以准确快速的确定此时制冷系统处于何种运行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中,根据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和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包括:若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和开关阀二均处于关闭状态;若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若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

当制冷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此时压缩机或者冷媒泵运行正常制冷,控制开关阀一与开关阀二都处于关闭状态。故此时储液罐与制冷循环管路将被隔离起来,此时的储液罐对制冷系统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制冷系统中不会出现常见的过冷度丢失问题。

当制冷系统处于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时,此时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仍然可以正常运行,控制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且开关阀二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运行中的压缩机会将储液罐中的冷媒吸出,并排入制冷系统的冷媒循环回路中,以达到向制冷循环中补充冷媒的效果。

当制冷系统处于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时,此时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或者泵正常运行,并控制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且开关阀一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储液罐中的冷媒处于环境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而冷凝器出口为冷凝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由于环境温度一定低于冷凝温度,所以储液罐中压力会小于冷凝器出口的冷凝流体压力,故冷凝器中的冷媒会进行入储液罐中以达到储液罐回收冷媒的效果。

通过上述的方案,可依据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分别控制两个开关阀的开启状态,可以方便快速的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从而可以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提高了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若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检测目标膨胀阀阀前的冷媒过冷度,其中,目标膨胀阀设置在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上;基于冷媒过冷度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

通过检测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上的膨胀阀阀前的过冷度,从而依据检测出的目标膨胀阀阀前的冷媒过冷度,可以准确快速的确定出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中,基于冷媒过冷度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判断冷媒过冷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的范围内,其中,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当冷媒过冷度大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且小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时,则控制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为制冷状态。

首先设置过冷度下限Ta(对应上述的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和过冷度上限值Tb(对应上述的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Tb大于Ta,这两个值可以根据制冷系统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当制冷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对膨胀阀阀前的过冷度进行实时检测。检测膨胀阀阀前的过冷度是否处于Ta与Tb之间,如果是,则继续保持制冷状态。

在上述方案中,在制冷系统处于制冷状态后,通过继续监测冷媒过冷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的范围内,可以准确的判断制冷系统是否继续保持制冷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中,基于冷媒过冷度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包括:若冷媒过冷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并检测冷媒过冷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小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若冷媒过冷度不大于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若冷媒过冷度大于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如果冷媒过冷度不处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的范围内,则判断阀前过冷度是否小于等于Ta(对应上述的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如果是,则表示制冷循环冷媒不够,制冷系统可能处于供液不足的情况,则控制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释放状态,将储液罐中的冷媒补充在制冷循环中。在此状态下,持续检测并判断阀前过冷度是否大于Ta+1K(对应上述的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需要说明的是,其1度是为了保持稳定性而设计的回差,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说明冷媒已经足够,则控制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说明冷媒还不足,制冷系统仍需保持在储液罐释放状态。

在上述方案中,在制冷系统处于制冷状态后,继续监测冷媒过冷度,依据冷媒过冷度实时调整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了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提高了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中,基于冷媒过冷度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包括:若冷媒过冷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并检测冷媒过冷度是否小于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若冷媒过冷度不小于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若冷媒过冷度小于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判断阀前过冷度是否大于等于Tb(对应上述的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如果是,则意味着制冷循环中冷媒过多,冷凝器的有效换热面积不够,所以系统将进入储液罐回收状态,即将储液罐中的冷媒排进储液罐中。在此状态下,持续检测并判断阀前过冷度是否小于Tb-1K(对应上述的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需要说明的是,其1度是为了保持稳定性而设计的回差,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说明冷媒量已经不超量了,则控制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说明冷媒量还是过多,制冷系统仍需保持在储液罐回收状态。

在上述方案中,在制冷系统处于制冷状态后,继续监测冷媒过冷度,依据冷媒过冷度实时调整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了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提高了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效果。

制冷系统处于制冷状态下的控制流程图,如图3所示。其中上述的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为图中的Ta,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为图中的Tb,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为图中的Ta+1K,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为图中的Tb-1K。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进行介绍。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401、第二确定单元402和第一控制单元403。

具体地,第一确定单元401,用于在制冷系统运行时,确定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

第二确定单元402,用于依据冷媒循环量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

第一控制单元403,用于根据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和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通过第一确定单元401在制冷系统运行时,确定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第二确定单元402依据冷媒循环量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第一控制单元403根据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和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依据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来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根据制冷系统中的运行状态,通过控制开关阀一和开关阀二的开或者关,可以准确的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了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提高了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中,第二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判断若冷媒循环量小于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判断若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且小于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判断若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中,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若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和开关阀二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第三控制模块,用于若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用于若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状态,检测目标膨胀阀阀前的冷媒过冷度,其中,目标膨胀阀设置在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上;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冷媒过冷度确定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中,第三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时,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为制冷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中,第三确定单元还包括:第四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并检测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第五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第六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中,第三确定单元还包括:第五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并检测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小于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第七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不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第八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中,第一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确定冷媒循环量。

所述冷媒循环量的调节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第一确定单元401、第二确定单元402和第一控制单元403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实现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的效果。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所述冷媒循环量的调节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在所述制冷系统运行时,确定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依据所述冷媒循环量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和所述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

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依据所述冷媒循环量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若判断所述冷媒循环量小于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若判断所述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且小于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普通制冷状态制冷状态;若判断所述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

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和所述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包括: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普通制冷状态制冷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和所述开关阀二均处于关闭状态;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

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普通制冷状态制冷状态,检测目标膨胀阀阀前的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目标膨胀阀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上;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

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判断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当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时,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为制冷状态。

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包括: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并检测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若所述冷媒过冷度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包括: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并检测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小于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若所述冷媒过冷度不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处理器执行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确定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包括:监测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基于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在所述制冷系统运行时,确定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依据所述冷媒循环量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和所述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

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还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依据所述冷媒循环量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若判断所述冷媒循环量小于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若判断所述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循环量,且小于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普通制冷状态制冷状态;若判断所述冷媒循环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循环量,则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

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还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和所述开关阀二的开启状态,以对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包括: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普通制冷状态制冷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和所述开关阀二均处于关闭状态;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

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还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为普通制冷状态制冷状态,检测目标膨胀阀阀前的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目标膨胀阀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上;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

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还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判断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处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当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时,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为制冷状态。

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还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包括: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开启状态,并检测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冷媒过冷度;若所述冷媒过冷度不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释放冷媒状态;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还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基于所述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包括: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控制所述开关阀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开关阀二处于关闭状态,并检测所述冷媒过冷度是否小于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冷媒过冷度;若所述冷媒过冷度不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继续保持为储液罐回收冷媒状态;若所述冷媒过冷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冷媒过冷度,则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还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确定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包括:监测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基于所述冷凝器出口的冷媒过冷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气调节装置
  • 一种压缩机的无级能量调节装置、调节方法以及制冷系统
  • 调节冷媒充填量和冷媒循环量的空调系统及方法
  • 调节冷媒充填量和冷媒循环量的空调系统及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98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