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以及闸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8:38


一种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以及闸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以及闸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钢坝等绕底转轴旋转的闸门,其结构包括有用于拦水和放水的门叶,门叶底部固定有底转轴,底转轴经铰座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底转轴转动时,可带动门叶立起或卧倒,实现拦水或放水。由于底转轴和混凝土基础之间是相对运动的,两者之间需要采用止水件进行止水,以避免泄漏。

现有的闸门底止水装置中,存在一类双向底止水装置,通过特殊形状的止水件进行双向止水,该类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止水件的两端为一体设置,在安装止水件时无法单独对止水件的一端进行调整,从而无法使止水件的两端同时具有适宜的形变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以及闸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包括门体、第一底止水装置、第二底止水装置;

所述第一底止水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止水件、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将第一支撑件、第一止水件固定;所述第二底止水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止水件、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将第二支撑件、第二止水件固定;

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设置于底槛上,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止水连接,第一底止水装置和第二底止水装置之间设有调节空间。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安装双向底止水装置时,可分别安装并调整第一底止水装置和第二底止水装置。具体而言,将第二支撑件与底槛固定,通过预留的调节空间调节第二止水件的位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将第二支撑件和第二止水件固定,使第二止水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产生合适的形变量;将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止水连接,通过预留的调节空间调节第一止水件的位置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将第一支撑件和第一止水件固定,使第一止水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产生合适的形变量,该双向底止水装置即安装完成。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分别独立调整第一底止水装置和第二底止水装置的位置和角度,使止水件产生适宜的形变量,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并且操作方便。其中,所谓“止水连接”,是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互连接并且可以阻止水流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穿过,例如可采用焊接等方式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可以仅和第二支撑件连接,也可以在和第二支撑件连接的同时与底槛连接;闸门的门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各种不同的形式,例如可采用底轴驱动式闸门、弧形翻转闸门等;就止水件的调节方式而言,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调节方式,例如可通过调节空间调整支撑件之间的角度从而带动止水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止水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区,第一止水件可通过第一调节区移动从而靠近或者远离门体;

所述第二底止水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区,第二止水件可通过第二调节区移动从而靠近或者远离门体。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分别设置第一调节区和第二调节区。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第一调节区独立调节第一止水件的位置,通过第二调节区独立调节第二止水件的位置,使第一止水件和第二止水件具有适宜的形变量,从而具备较好的止水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区设置在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一止水件上,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调节区并将第一支撑件和第一止水件固定。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当第一调节区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时,将第一止水件和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一支撑件移动,即可调整第一止水件的位置;当第一调节区设置在第一止水件上时,将第一止水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支撑件移动,即可调整第一止水件的位置。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可以通过较为简化的结构调整第一止水件的位置,使其具有适宜的形变量。

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区设置在第二支撑件和/或第二止水件上,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二调节区并将第二支撑件和第二止水件固定。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当第二调节区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时,将第二止水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二支撑件移动,即可调整第二止水件的位置;当第二调节区设置在第二止水件上时,将第二止水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支撑件移动,即可调整第二止水件的位置。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可通过较为简化的结构调整第二止水件的位置,使其具有适宜的形变量。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压紧件,所述第一止水件位于第一压紧件和第一支撑件之间,第一连接件将第一支撑件、第一止水件和第一压紧件固定。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在第一止水件处设置了压紧件,止水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卷曲,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止水效果。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二止水件位于第二压紧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第二连接件将第二支撑件、第二止水件和第二压紧件固定。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在第二止水件处设置了压紧件,止水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卷曲,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止水效果。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止水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止水件位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第三连接件将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止水件固定。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以上所述结构设计,能够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安装过程中相互独立,而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止水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区,所述第一调节区设置在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上,第三连接件穿过第一调节区并将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止水件固定。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当第一调节区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时,将第一支撑件相对于第三连接件和第二支撑件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止水件移动,即可调整第一止水件的位置;当第一调节区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时,将第一支撑件和第三连接件相对于第二支撑件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止水件移动,即可调整第一止水件的位置。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可以通过较为简化的结构调整第一止水件的位置,使其具有适宜的形变量。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为两排。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可以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更稳固地连接,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一种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包括门体、第一底止水装置、第二底止水装置;

所述第一底止水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止水件、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将第一支撑件、第一止水件固定;所述第二底止水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止水件、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将第二支撑件、第二止水件固定;

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设置于门体上,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止水连接,第一底止水装置和第二底止水装置之间设有调节空间。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将双向底止水装置设置在门体上,从而使得本技术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适用于不同的门型,例如弧形门、旋转门等。此外,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分别独立调整第一底止水装置和第二底止水装置的位置和角度,使止水件产生适宜的形变量,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并且操作方便。

一种闸门,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以上所述结构设计,一方面,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分别独立调整第一底止水装置和第二底止水装置,使止水件产生适宜的形变量,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并且操作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以及闸门,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单独调整第一底止水装置和第二底止水装置,从而使止水件产生适宜的形变量,进而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同样可以单独调整或者更换止水件,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第1实施例中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1实施例中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1实施例中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1实施例中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2实施例中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3实施例中闸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1-第一底止水装置;

11-第一支撑件;

12-第一止水件;

13-第一压紧件;

14-第一连接件;

15-第一调节区;

2-第二底止水装置;

21-第二支撑件;

22-第二止水件;

23-第二压紧件;

24-第二连接件;

25-第二调节区;

3-第三连接件;

4-第三止水件;

5-底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本申请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底…)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进一步地,在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第1实施例

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包括第一底止水装置1和第二底止水装置2。

具体地,就第一底止水装置1而言,第一底止水装置1包括第一支撑件11、第一止水件12、第一压紧件13和第一连接件14,第一止水件12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和第一压紧件13之间,第一连接件14将第一支撑件11、第一止水件12和第一压紧件13固定。

就第二底止水装置2而言,第二底止水装置2包括第二支撑件21、第二止水件22、第二压紧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第二止水件22设置在第二支撑件21和第二压紧件23之间,第二连接件24将第一支撑件11、第一止水件12和第一压紧件13固定。

此外,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21设置于底槛5上,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21止水连接,第一底止水装置1和第二底止水装置2之间设有调节空间,调节空间用于调整第一底止水装置1和第二底止水装置2的位置,从而使止水件具有合适的形变量。

在施工过程中安装上述双向底止水装置时,先安装第二底止水装置2,后安装第一底止水装置1。具体而言,将第二支撑件21与底槛5固定,通过预留的调节空间调节第二止水件22的位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24将第二支撑件21和第二止水件22固定,使第二止水件22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产生合适的形变量;将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21止水连接,通过预留的调节空间调节第一止水件12的位置并通过第一连接件14将第一支撑件11和第一止水件12固定,使第一止水件12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产生合适的形变量,该双向底止水装置即安装完成。

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一方面,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单独调整第一底止水装置1和第二底止水装置2的位置和角度,从而使止水件产生适宜的形变量,进而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操作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在第一止水件12和第二止水件22上设置了压紧件,因此止水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卷曲从而影响止水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止水件12和/或第一支撑件11上开设第一调节区15,第一连接件14穿过第一调节区15将第一支撑件11、第一止水件12和第一压紧件13固定,第一止水件12可通过第一调节区15移动从而靠近或者远离门体。或者是,第一支撑板和/或第二支撑件21上开设第三调节区,第三连接件3穿过第三调节区将第一支撑件11、第三止水件4和第二支撑件21固定,第一支撑件11可通过第三调节区移动从而使第一止水件12靠近或者远离门体。

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在安装和调整第一止水件12时,由于第一止水件12上设有调节区,因此第一止水件12可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4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从而使第一止水件12的调整更为方便;或者由于第一支撑件11上设有调节区,因此第一止水件12和第一连接件14可相对于第一支撑件11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从而使第一止水件12的调整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第二止水件22和/或第二支撑件21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区25,第二连接件24穿过第二调节区25将第二支撑件21、第二止水件22和第二压紧件23固定,第二止水件22可通过第二调节区25移动从而靠近或者远离门体。

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在安装和调整第二止水件22时,由于第二止水件22上设有调节区,因此第二止水件22可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4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止水件22的调整更为方便;或者由于第二支撑件21上设有调节区,因此第二止水件22和第二连接件24可相对于第二支撑件21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止水件22的调整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第三连接件3设置为两排。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21更稳固地连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就第一压紧件13和第二压紧件23的结构而言,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不同的形式。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件13、第二压紧件23为压板。

进一步地,就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24和第三连接件3的结构而言,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不同的形式。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24和第三连接件3为配套的螺栓和螺母。

进一步地,就第一止水件12、第二止水件22和第三止水件4的结构而言,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不同的形式。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水件12、第二止水件22采用P型止水件,第三止水件4采用I型止水件。

第2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底止水装置,其与第实施例中的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穿过第一调节区15将第一支撑件11、第一止水件12和第一压紧件13固定。

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区15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上,第三连接件3穿过第一调节区15并将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21和第三止水件4固定。使用过程中,将第一支撑件11相对于第三连接件3和第二支撑件21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止水件12移动,即可调整第一止水件12的位置。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可以通过较为简化的结构调整第一止水件12的位置,使其具有适宜的形变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区15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上,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区15也可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可设置在第二支撑件21上的相应位置。

第3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闸门,包括第1实施例的闸门双向底止水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相关技术
  • 一种提高特高水头平面闸门水封止水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 一种矿山井下防水闸门硐室排水沟止水装置
  • 一种特高水头双向挡水平面闸门的水封装置
  • 一种平面闸门的双向限位装置
  • 具有双向底止水的底轴式钢闸门
  • 一种门楣底槛带反向止水装置的铸铁止水闸门
技术分类

06120115988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