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铅蓄电池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23 06:30:03


铅蓄电池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铅蓄电池。

背景技术

一般地,铅蓄电池具有多个收容有电极和电解液的电池室,将在各电池室产生的气体(例如从电解液蒸发的水分)从排气口向外部排出。若将在各电池室产生的气体向外部排出,则电解液减少。因此,若电解液减少到某种程度,则需要向各电池室补充精制水。为了降低该作业的频度,优选抑制电解液的减少。

因此,以往公知有如下的铅蓄电池:具备将在各电池室产生的气体从共同的排气口向外部排出的共同通路、和配置于共同通路的过滤器,其中,在共同通路配置开闭阀,通过开闭阀使共同通路的排气阻力增大,从而抑制电解液的减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具备:电解槽,上侧开口;中盖,封堵电解槽的开口;以及上盖,配置于中盖之上。在该铅蓄电池中,在中盖与上盖之间形成有共同通路、和将各电池室和共同通路独立地连通的独立通路,在共同通路配置有过滤器和通路开闭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74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在抑制电池室间的电解液的液面高度的不一致以及各电池室中的电解液的减少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抑制电池室间的电解液的液面高度的不一致以及各电池室中的电解液的减少的技术。

一种铅蓄电池,具有多个收容有电极和电解液的电池室,并具备:共同通路部,形成将在各上述电池室产生的气体从共同的排气口向外部排出的共同通路;独立通路部,按每个上述电池室设置,形成将上述电池室与上述共同通路独立地连通的独立通路;第一过滤器,在上述共同通路配置于供在各上述电池室产生的气体共同通过的位置;开闭阀,在上述共同通路配置于供在各上述电池室产生的气体共同通过的位置,通过上述气体的压力来开阀;以及第二过滤器,配置于各上述独立通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电解槽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下观察盖部件而得的立体图。

图4是铅蓄电池的剖视图。

图5是铅蓄电池的剖视图。

图6是铅蓄电池的剖视图。

图7是图4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模块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模块部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模块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带阀功能的过滤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液口塞的立体图。

图13是液口塞的剖视图。

图14是防溅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具有多个收容有电极和电解液的电池室的铅蓄电池具备:共同通路部,形成将在各上述电池室产生的气体从共同的排气口向外部排出的共同通路;独立通路部,按每个上述电池室设置,形成将上述电池室与上述共同通路独立地连通的独立通路;第一过滤器,在上述共同通路配置于供在各上述电池室产生的气体共同通过的位置;开闭阀,在上述共同通路配置于供在各上述电池室产生的气体共同通过的位置,通过上述气体的压力来开阀;以及第二过滤器,配置于各上述独立通路。

上述的“从共同的排气口向外部排出”是指将在各电池室产生的气体从相同的排气口向外部排出。

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在独立通路未配置过滤器,因此从各电池室到过滤器(配置于共同通路的过滤器)的距离根据电池室而不同。本申请发明人发现:若从各电池室到过滤器的距离根据电池室而不同,则电解液的液面高度在电池室间容易不一致。具体而言,到过滤器的距离较短的电池室与到过滤器的距离较长的电池室相比,由于气体容易到达过滤器,所以电解液容易减少。因此,电解液的液面高度在电池室间容易不一致。

在搭载于汽车的铅蓄电池的情况下,处于端部的电池室容易受到发动机的热的影响,所以处于端部的电池室的减液容易推进。因此,有时也因发动机的热的影响而导致各电池室间的液面高度不一致。

根据上述铅蓄电池,不仅在共同通路配置有第一过滤器,还在独立通路配置有第二过滤器。若在独立通路配置第二过滤器,则从各电池室到第二过滤器的距离变得均等,因此电解液的减少方式容易变得均等。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相比,能够抑制电解液的液面高度的不一致。即便在因热的影响而导致液面高度不一致的情况下,也因配置有第二过滤器而使气体变得难以通过,因而能够抑制电解液的液面高度的不一致。

并且,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因为在独立通路未配置过滤器,所以即便在共同通路设置有开闭阀,电解液也容易减少。具体而言,若在独立通路未配置过滤器,则即便在共同通路设置有开闭阀,各电池室内的压力也难以上升。因此,到电池室内的压力变为饱和蒸气压(气体向液体返回的压力)为止,耗费时间。若到变为饱和蒸气压为止耗费时间,则在此期间通过过滤器(配置于共同通路的过滤器)的气体的量变多,因而电解液容易减少。

根据上述铅蓄电池,除了在共同通路配置有第一过滤器及开闭阀之外,还在独立通路配置有第二过滤器,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相比,排气阻力变大。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相比,电池室内的压力以较短的时间上升到饱和蒸气压,电解液变得不易减少。

因此,根据上述铅蓄电池,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相比,能够抑制电池室间的电解液的液面高度的不一致以及各电池室中的电解液的减少。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也可以是铅蓄电池具备:电解槽,内部被分隔为多个上述电池室,在上侧开口;和盖部件,堵塞上述开口,且一体地形成有上述共同通路部。

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具备中盖和外盖,在中盖与外盖之间设置有共同通路。即,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的盖是双层构造。因此,与盖为单层构造的情况相比,部件个数增加。根据上述铅蓄电池,共同通路部与盖部件一体化,因此可以不使盖部件成为双层构造。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也可以是上述盖部件具有:注液口,设置于各上述电池室之上;和液口塞,塞住上述注液口,上述共同通路部具有:第一筒部,按每个上述注液口设置,且包围上述注液口从上述盖部件的下表面朝向下延伸为筒状;和连通路部,形成将相邻的上述第一筒部彼此连通的连通路,上述独立通路部与上述液口塞设置为一体,具有第二筒部,上述第二筒部从上述液口塞的下表面朝向下延伸为筒状,且在内部收容有上述第二过滤器并在外周面形成有开口,上述第二筒部的比上述开口靠下侧的部分与上述第一筒部的内周面紧贴,流入到上述第二筒部的内部的气体通过上述第二过滤器并从上述开口流入至上述共同通路。

根据上述铅蓄电池,在独立通路配置有第二过滤器,因此从各电池室到第二过滤器的距离变得均等。因此,电解液的减少方式容易变得均等,能够抑制电解液的液面高度的不一致。

并且,根据上述铅蓄电池,还在独立通路配置有第二过滤器,因此与在独立通路未配置第二过滤器的情况相比,排气阻力变大。因此电解液变得不易减少。

(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也可以是上述第一过滤器与上述开闭阀被模块化为一个部件,上述部件具备封堵上述共同通路的开口且形成有上述排气口的封堵部件,上述部件从外侧安装于上述共同通路的内部。

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的盖为双层构造。在盖为双层构造的情况下,只要在中盖和上盖通过热熔敷等接合前,就能够通过卸下上盖来容易接触到共同通路的内部。因此,容易在共同通路配置第一过滤器、开闭阀。

与此相对地,上述铅蓄电池的盖部件为单层构造。在盖部件为单层构造的情况下,由于难以接触到共同通路的内部,所以难以在共同通路部的内部配置第一过滤器、开闭阀。

根据上述铅蓄电池,第一过滤器与开闭阀被模块化为一个部件,因此通过将该部件从外侧配置于共同通路内来将第一过滤器和开闭阀配置于共同通路内的作业变容易。

(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也可以是上述部件具备:有底筒状的第三筒部,包围上述排气口从上述封堵部件向该铅蓄电池的内侧延伸突出,前端侧被封堵;有底筒状的第四筒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第三筒部之下,朝向下开口,且在该第四筒部的顶壁形成有将上述第三筒部的内部空间与该第四筒部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筒状的过滤器壳体,收容于上述第四筒部的内部,且在内侧收容有上述第一过滤器,在上述第一过滤器之下收容有板状的阀主体;以及阀座,一体地形成于上述过滤器壳体的下端部,供上述阀主体以水平姿势落座,上述开闭阀通过上述阀主体被从上述电池室流入到上述共同通路的气体向上抬起来开阀。

根据上述铅蓄电池,第一过滤器与开闭阀被模块化为一个部件,因此通过将该部件从外侧配置于共同通路内来将第一过滤器和开闭阀配置于共同通路内的作业变容易。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图14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将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作为基准。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同一构成部件,除一部分之外,存在省略附图标记的情况。

(1)铅蓄电池的构造

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铅蓄电池1进行说明。铅蓄电池1搭载于汽车,并向发动机启动装置(起动马达)、辅机类(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电动制动器、前照灯、空调等)供给电力。铅蓄电池1为液式铅蓄电池,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电解槽10,在上侧开口;和合成树脂制的盖部件11,堵塞电解槽10的开口。

如图2所示,电解槽10从上侧观察呈长方形,在内部在左右方向上以等间隔形成有5个隔壁12。通过这些隔壁12而电解槽10的内部划分为6个电池室13。

如图1所示,盖部件11具有从四边朝向下延伸突出的框体14。在盖部件11形成有朝向上凸出为T字状的凸出部15。在盖部件11的上表面,在未形成凸出部15的两处角部中的一个角部固定有正极外部端子16,在另一个角部固定有负极外部端子17。

如图3所示,若从下观察,则盖部件11的凸出部15形成为朝向上凹陷为T字状的凹部。在盖部件11的背面,与形成于电解槽10的隔壁12对应地形成有5个隔壁18。

如图4所示,形成于盖部件11的背面的隔壁18的下端面通过热熔敷等来与形成于电解槽10的隔壁12的上端面连接。由此分隔各电池室13。

在各电池室13收容有极板组19和由稀硫酸构成的电解液50。极板组19是将正极板19a与负极板19b以在其间夹着隔膜19c的方式在横向上交替层叠而成的。各极板19a、19b是向格子体填充活性物质而成的。正极板19a及负极板19b是电极的一个例子。

如图5所示,在各极板19a、19b的上端部设置有耳部20。如图4所示,一个电池室13内的相同极性的极板19a、19b的耳部20通过连接片21而连结。连接片21例如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板状,按每个电池室13设置有1组正极用的连接片21和负极用的连接片21。

如图2所示,在隔壁12形成有开口22。如图4所示,邻接的电池室13的正负连接片21经由开口22通过焊接等连接。由此,各电池室13的极板组19串联连接。

参照图5,对正极外部端子16及负极外部端子17进行说明。正极外部端子16的构造和负极外部端子17的构造实质上相同,所以这里以负极外部端子17为例进行说明。负极外部端子17具备衬套17a和极柱17b。衬套17a为铅合金等金属制,形成为圆筒状。衬套17a的上侧部分从盖部件11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极柱17b为铅合金等金属制,形成为圆柱状。极柱17b插入于衬套17a的内侧,下侧从衬套17a向下突出。极柱17b的下端部通过焊接等与收容于最左侧的电池室13的负极用的连接片21连接。

如图1所示,在盖部件11的T字状的凸出部15,在成为各电池室13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注液口23。注液口23是用于向各电池室13注入电解液50的开口,并且是用于在电池室13内的电解液50减少了的情况下补充补水液的开口。

如图6所示,注液口23具有:凹部23a,凹陷为圆形;和开口23b,形成于凹部23a的底壁。注液口23由液口塞25堵塞。关于液口塞25的说明将后述。

如图3所示,在盖部件11的下表面设置有共同通路部26,上述共同通路部26形成将在各电池室13产生的气体向外部排出的共同通路26a(参照图7)。详情将后述,但铅蓄电池1还具备独立通路部,上述独立通路部形成将各电池室13与共同通路26a独立地连通的独立通路27a(参照图13)。

以下,对液口塞25、共同通路26a以及独立通路27a具体地进行说明。这里,首先对共同通路26a进行说明,然后对液口塞25及独立通路27a进行说明。

(1-1)共同通路

如图3所示,共同通路部26具有:第一筒部30,按每个注液口23设置;和连通路部31,设置于相邻的第一筒部30之间。连通路部31还设置于最左侧的第一筒部30的左侧、以及最右侧的第一筒部30的右侧。

如图7所示,共同通路26a具有:第一筒部30的内周面与液口塞25的后述的第二筒部25b的外周面之间的圆弧状的通路;和由连通路部31形成的直线状的连通路。

如图6所示,第一筒部30包围注液口23的开口23b从盖部件11的下表面11a(参照图3)朝向下延伸为圆筒状。在第一筒部30的内周面形成有螺旋状地凸出的螺纹牙32。螺纹牙32是不足以在第一筒部30的内周面绕一周的长度。

如图3及图6所示,在第一筒部30,在前后两侧形成有从第一筒部30的下端朝向上延伸的狭缝33。如图4所示,为了即便电解液50的液面变得比第一筒部30的下端靠上也能够使在电池室13产生的气体流入至第一筒部30的内部而形成有狭缝33。

如图6及图7所示,在盖部件11的左侧的侧表面形成有朝向右侧凹陷为大致矩形状的凹部34。从左侧观察,在凹部34的里侧的壁形成有最左侧的连通路的开口。同样地,在盖部件11的右侧的侧表面形成有朝向左侧凹陷为矩形状的凹部34。从右侧观察,在右侧的凹部34的里侧的壁形成有最右侧的连通路的开口。凹部34是共同通路26a的一部分。盖部件11中形成凹部34的部分构成共同通路部26的一部分。凹部34的位置是供在各电池室13产生的气体共同通过的位置的一个例子。

在左侧的凹部34安装有模块部件35。模块部件35是后述的第一过滤器36b(参照图9)与后述的开闭阀被模块化为一个部件而成的。模块部件35在收容于左侧的凹部34的状态下通过热熔敷等固定于盖部件11。在右侧的凹部34通过热熔敷等固定有封堵右侧的凹部34的开口的合成树脂制的盖帽39。也可以在左侧的凹部34安装盖帽39、在右侧的凹部34安装模块部件35。

如图8所示,模块部件35具备封堵左侧的凹部34的开口的板状的封堵部件35a。在封堵部件35a形成有圆形的排气口35b。如图9所示,在封堵部件35a的右侧的表面形成有包围排气口35b的周围向右侧延伸的第三筒部35c。第三筒部35c形成为右侧被堵塞的有底筒状。

如图10所示,第三筒部35c的前端部以残留上侧部分的中央部分且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被切除的方式凹陷,形成有前侧的凹部35j和后侧的凹部35j。从第三筒部35c的右侧的端面形成有从第三筒部35c的外周缘部的稍内侧朝向右侧延伸的环状的凸缘35d。在环状的凸缘35d的朝向右侧的端面中的大体圆弧状的部分形成有朝向右侧凸出的嵌合部35m。嵌合部35m嵌合插入于最左侧的连通路。

如图9所示,在第三筒部35c的下侧一体地形成有朝向下开口的有底筒状的第四筒部35e。第四筒部35e的一部分也与封堵部件35a一体化。第四筒部35e的下端位于比封堵部件35a的下端靠上的位置。因此,如图6所示,当在凹部34安装了模块部件35的状态时,在第四筒部35e的下端与凹部34的底面之间产生缝隙。

如图9所示,在第四筒部35e的顶壁35k形成有开口35f,该开口35f将第三筒部35c的内部空间与第四筒部35e的内部空间连通。在图9中仅能观察到一部分,但在第四筒部35e的顶壁35k的下表面,在第四筒部35e的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向下凸的4个凸部35g。

在第四筒部35e的内部,从下侧压入带阀功能的过滤器36。带阀功能的过滤器36具备:过滤器壳体36a;第一过滤器36b,收容于过滤器壳体36a的内部;以及圆板状的阀主体36c,在过滤器壳体36a的内部配置于第一过滤器36b之下。

参照图11,对带阀功能的过滤器36更具体地进行说明。过滤器壳体36a为合成树脂制,形成为圆筒状。过滤器壳体36a的下侧部分与上侧部分相比,外径及内径变小,在下侧部分的下端部,一体地形成有供阀主体36c以水平姿势落座的阀座36h。阀座36h形成为从过滤器壳体36a的下侧部分的下端部的内周面向内侧凸出为环状。阀主体36c和阀座36h是开闭阀的一个例子。

在图11中仅能观察到一部分,但在阀座36h的上表面,在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朝向下凹陷的3个槽36i。这些槽36i形成为从过滤器壳体36a的中心朝向外延伸为放射状。也可以取代槽36i而在阀座36h设置有向上侧凸的凸部。

第一过滤器36b为了截断来自外部的火焰的防爆功能而安装,形成为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的圆板状。具体而言,第一过滤器36b例如为具有连续的空孔的多孔质体。具体而言,多孔质体例如是氧化铝等陶瓷、聚丙烯等树脂粒子的烧结体。对于第一过滤器36b的孔径而言,例如平均直径为几十μm~几百μm。第一过滤器36b还具有与配置于后述的独立通路27a的第二过滤器37协作来增大在电池室13产生的气体的排气阻力的作用。

阀主体36c为合成树脂制,形成为圆板状。阀主体36c的直径小于过滤器壳体36a的下侧部分的内径,大于阀座36h的开口的直径。阀主体36c在电池室13内的压力较低时因自重而以水平姿势落座于阀座36h之上。

在阀座36h的上表面形成有槽36i,因此即便阀主体36c落座于阀座36h,在阀主体36c与阀座36h之间也存在间隙。通过存在该间隙,从而电池室13内的压力不会变得低于大气压。例如在阀主体36c完全紧贴于阀座36h的上表面的情况下,在铅蓄电池1的温度降低了时,大气无法通过阀主体36c,电池室13的内压降低而变得低于大气压。若这样,则电解槽10的外壁向内侧弯曲,电解槽10的内部的电解液50的液面上升而容易产生溢液。与此相对,若设置间隙,则可抑制铅蓄电池1的温度降低了时的电解槽10的内压的降低,因此可抑制电解液50的溢液。

(1-2)液口塞及独立通路

如图12所示,液口塞25具有:圆板状的栓部件25a,盖住注液口23;第二筒部25b,从栓部件25a的下表面h朝向下延伸为筒状;以及衬垫25c,安装于第二筒部25b的上端部的外周。第二筒部25b的内部是独立通路的一个例子。第二筒部25b是形成独立通路27a的独立通路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在液口塞25的上表面,十字状地形成有用于通过硬币等将液口塞25螺纹固定于第一筒部30的内部的槽。

如图12所示,第二筒部25b由上侧部分41、中间部分42以及下侧部分43构成。在中间部分42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牙25d。如图6所示,从注液口23插入的液口塞25通过螺纹牙25d与第一筒部30的螺纹牙32螺合而固定于盖部件11。

如图6所示,第二筒部25b的上侧部分41的外径小于第一筒部30的内径。因此,在第一筒部30的内周面与第二筒部25b的上侧部分41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缝隙。第二筒部25b的下侧部分43的外径也小于第一筒部30的内径。因此,在第一筒部30的内周面与下侧部分43的外周面之间也产生缝隙。与此相对,中间部分42紧贴于第一筒部30。

如图12所示,在下侧部分43,在前后两侧形成有从第二筒部25b的下端朝向上延伸的狭缝25e。狭缝25e成为供在电池室13产生的气体进入至第二筒部25b的内部的入口。狭缝25e的上端到达形成于中间部分42的螺纹牙25d的下端部,螺纹牙25d的下端部的与狭缝25e的上端部重叠的位置被切除。

如图13所示,在第二筒部25b的上侧部分41的内部收容有第二过滤器37。第二过滤器37是用于与第一过滤器36b协作来增大气体的排气阻力的,形成为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的圆板状。具体而言,第二过滤器37例如是具有连续的空孔的多孔质体。具体而言,多孔质体例如是氧化铝等陶瓷、聚丙烯等树脂粒子的烧结体。对于过滤器的孔径而言,例如平均直径为几十μm~几百μm。

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第二筒部25b的上侧部分41,在与第二过滤器37的外周面对应的位置,在前后两侧形成有圆形的开口25f。开口25f是将第二筒部25b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开口的一个例子。

如图13所示,在第二筒部25b的内部,在第二过滤器37之下收容有防溅体38。防溅体38用于供在电池室13内产生的气体通过,另一方面,阻碍电池室13内的电解液50的雾到达第二过滤器37。

参照图14,对防溅体38具体地进行说明。防溅体38为合成树脂性,具备圆板状的底部38a、支柱部38b、多个防溅板38c。底部38a封堵第二筒部25b的下侧的开口。多个防溅板38c用于在第二筒部25b的内部(即独立通路27a)形成迷宫状的通路。第二筒部25b的内部为迷宫状,从而在电池室13内产生的电解液50的雾变得难以到达第二过滤器37。

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第二筒部25b的上侧部分41的外周面一体地设置有限制部25g,该限制部25g限制衬垫25c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除第二筒部25b的形成有圆形的开口25f的部分以外,限制部25g绕第二筒部25b一周。

衬垫25c由合成橡胶等形成为环状。如图6所示,若将液口塞25插入于注液口23,则注液口23的凹部23a的上表面与圆板状的栓部件25a的下表面之间被衬垫25c气密封闭。

(2)气体的排出的流动

为了方便,这里将图6所示的6个电池室13中最左侧的电池室13称为第一电池室131,朝向右侧依次称为第二电池室132~第六电池室136。

例如以第四电池室134为例进行说明,在第四电池室134产生的气体从第一筒部30的下侧的开口或第一筒部30的狭缝33向第一筒部30与第二筒部25b的下侧部分43之间流入。

流入到第一筒部30与第二筒部25b的下侧部分43之间的气体从第二筒部25b的狭缝25e向第二筒部25b的内部(即独立通路27a)流入。流入到第二筒部25b的内部的气体通过由防溅体38形成的迷宫状的通路。通过了迷宫状的通路的气体通过第二过滤器37,从第二筒部25b的开口25f向共同通路26a流入。

参照图7,对共同通路26a中的气体的流动进行说明。例如以第四电池室134为例进行说明,从第四电池室134的独立通路27a流入到共同通路26a的气体在共同通路26a向左侧流动。在比第四电池室134靠右侧的电池室13(第五电池室135及第六电池室136)产生的气体通过第四电池室134的第一筒部30与第二筒部25b之间的圆弧状的通路来向左侧流动。因此,在第五电池室135、第六电池室136产生的气体不会通过设置于第四电池室134的液口塞25的第二过滤器37来向左侧流动。

如图6及图10所示,在共同通路26a流动来的气体的一部分从模块部件35的第三筒部35c的凹部35j流进凹部34与模块部件35之间的缝隙。剩余的一部分碰到第三筒部35c的右侧的端面而折返,从第三筒部35c的凹部35j流进凹部34与模块部件35之间的缝隙。如图6所示,模块部件35的第四筒部35e的下端与凹部34的底面之间存在缝隙,所以流进凹部34与模块部件35之间的缝隙的气体绕入板状的阀主体36c的下侧。若在该状态下气体的压力上升到一定值以上,则阀主体36c被气体向上侧抬起,模块部件35开阀。

若模块部件35开阀,则气体向上流动,通过第一过滤器36b。如上所述,在第四筒部35e的顶壁35k与第一过滤器36b之间因凸部35g而形成有缝隙,因此通过了第一过滤器36b的气体流进该缝隙,通过形成于第四筒部35e的顶壁35k的开口35f来向第三筒部35c流入。流入到第三筒部35c的气体从形成于封堵部件35a的排气口35b向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在阀座36h的上表面形成有槽36i,从而在阀座36h与阀主体36c之间始终产生缝隙。因此,即便气体的压力不上升到一定值以上,气体的一部分也从阀座36h与阀主体36c之间的缝隙流入,通过第一过滤器36b向外部排出。

(3)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铅蓄电池1,不仅在共同通路26a配置有第一过滤器36b,还在独立通路27a配置有第二过滤器37。若在独立通路27a配置第二过滤器37,则从各电池室13到第二过滤器37的距离变得均等,因此电解液50的减少方式容易变得均等。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铅蓄电池相比,能够抑制电解液50的液面高度的不一致。

并且,根据铅蓄电池1,除了在共同通路26a配置有第一过滤器36b及开闭阀(阀主体36c及阀座36h)之外,还在独立通路27a配置有第二过滤器37,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相比,排气阻力变大。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相比,电池室13内的压力以较短的时间上升到饱和蒸气压,电解液50变得不易减少。

因此,根据铅蓄电池1,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相比,能够抑制电池室13间的电解液50的液面高度的不一致以及各电池室13中电解液50的减少。

根据铅蓄电池1,共同通路部26与盖部件11一体化,因此可以不使盖部件11成为双层构造。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根据铅蓄电池1,第一过滤器36b和开闭阀(阀主体36c及阀座36h)被模块化为一个部件,因此通过将该部件从外侧配置于共同通路26a内来将第一过滤器36b和开闭阀配置于共同通路26a内的作业变得容易。

<其他实施方式>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过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由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盖部件11是单层构造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盖部件11也可以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同样,是由中盖和上盖构成的双层构造。而且,也可以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同样,在中盖与上盖之间形成有共同通路和独立通路。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过滤器36b位于比开闭阀(阀主体36c以及阀座36h)靠排气口35b侧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开闭阀也可以位于比第一过滤器靠排气口35b侧。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过滤器36b与开闭阀被模块化为一个部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第一过滤器与开闭阀也可以不被模块化。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阀主体36c以水平姿势落座于阀座36h并通过气体的压力来开阀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阀主体也可以是以板面朝向水平方向的姿势落座于阀座的结构。而且,可以是如下结构:通过螺旋弹簧等对阀主体朝向阀座施力,若气体的压力变高,则阀主体克服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来从阀座离座。

附图标记说明

1…铅蓄电池;10…电解槽;11…盖部件;13…电池室;19a…正极板(电极的一个例子);19b…负极板(电极的一个例子);23…注液口;25…液口塞;25b…第二筒部(独立通路部的一个例子);25f…开口(将第二筒部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开口的一个例子);26…共同通路部;26a…共同通路;27a…独立通路;30…第一筒部;31…连通路部;35…模块部件(部件的一个例子);35a…封堵部件;35b…排气口;35c…第三筒部;35e…第四筒部;35f…开口(将第三筒部的内部空间与第四筒部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的一个例子);35k…顶壁;36a…过滤器壳体;36b…第一过滤器;36c…阀主体(开闭阀的一个例子);36h…阀座(开闭阀的一个例子);37…第二过滤器;41…上侧部分;42…中间部分;43…下侧部分;50…电解液。

相关技术
  • 铅蓄电池用电槽、使用了该铅蓄电池用电槽的铅蓄电池和铅蓄电池用外壳
  • 铅蓄电池用电槽、使用了该铅蓄电池用电槽的铅蓄电池和铅蓄电池用外壳
技术分类

06120116008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