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制冰装置和冰箱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29 06:30:04


制冰装置和冰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冰装置和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自动制冰功能的冰箱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通常,制冰机制成冰块后利用翻冰装置将冰盒内的冰块倒入下方的储冰盒内进行储存,以供取用,当储冰盒内的冰块堆积达到一定高度,被制冰机内的探冰杆检测到后,制冰机停止工作。

然而,当冰箱有多个储冰盒时,多个储冰盒在冰箱内设计不合理时会导致冰块的存储方式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装置和冰箱,可以改善现有的冰箱存在冰块存储方式复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装置,应用于冰箱,所述制冰装置包括:

制冰机,用于制造冰块并输出冰块;

第一储冰盒,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的上侧,所述第一储冰盒设置有第一满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

第二储冰盒,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制冰机的下侧;

运冰机构,所述运冰机构用于将所述制冰机制造的冰块运送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满冰检测单元、所述运冰机构和所述制冰机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第一满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时,控制所述制冰机和所述运冰机构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一储冰盒;

通过所述第一满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时,所述制冰机将冰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储冰盒。

可选的,所述第一储冰盒开设有第一入冰口,所述第一满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光发射件和第一光接收件,所述第一光接收件与所述第一光发射件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一储冰盒靠近其第一入冰口的端部,所述第一光发射件用于发射光信号,所述第一光接收件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

其中,若所述第一光发射件光信号,且所述第一光接收件未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则所述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储冰盒为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储冰盒包括第一底壁和多个围绕所述第一底壁设置的侧壁,所述第一光发射件和所述第一光接收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储冰盒的不同侧壁,且所述第一光发射件到所述第一底壁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光接收件到所述第一底壁的距离相等,以使所述第一光接收件位于所述第一光发射件的发射光的出射路径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储冰盒包括第一底壁、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满冰检测单元还包括反射件,所述反射件设于所述第一储冰盒靠近所述第一入冰口的端部;

所述第一光发射件和所述第一光接收件位于所述第一储冰盒的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反射件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光发射件到所述第一底壁的距离、所述第一光接收件到所述第一底壁的距离与所述反射件到所述第一底壁的距离均相等,以使所述反射件位于所述第一光发射件的发射光的出射路径上,且所述第一光接收件位于所述反射件的反射路径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满冰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光发射件,多个所述第一光发射件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储冰盒内;和/或,

所述第一满冰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光接收件,多个所述第一光接收件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储冰盒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储冰盒上设置有第二满冰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满冰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满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所述第二满冰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光发射件和第二光接收件;

若所述第二光发射件光信号,且所述第二光接收件未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则所述第二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制冰机停止制冰。

可选的,所述第二储冰盒包括第二底壁和第二入冰口,所述制冰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冰盒靠近所述第二入冰口的端部,所述支架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光发射件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光接收件的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到所述第二储冰盒的第二底壁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到所述第二储冰盒的第二底壁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运冰机构包括提升组件、载具和脱冰件,所述提升组件驱动所述载具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脱冰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处;

其中,当所述载具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载具能够承接所述制冰机输出的冰块;

当所述载具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脱冰件将所述载具所承载的冰块推入所述第一储冰盒。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

箱体;

制冰装置,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所述制冰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可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冷藏室和冷冻室;

其中,所述第一储冰盒和所述制冰机均设置在所述冷藏室,且所述制冰机在所述冷藏室内邻近所述冷冻室设置,所述第二储冰盒设置在所述冷冻室内且邻近所述冷藏室设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装置包括制冰机、第一储冰盒、第二储冰盒、运冰机构和控制器,其中,当制冰机制冰时,运冰机构将冰块先存储至第一储冰盒内,若第一满冰检测单元检测第一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则持续将冰块存储于第一储冰盒内,直至第一满冰检测单元检测第一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制冰机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利用运冰机构可以将制冰机制造的冰块运送至上方的第一储冰盒,利用重力还可以将冰块运送至下方的第二储冰盒,从而可以将第一储冰盒和第二储冰盒设置在制冰机的上方和下方,使得制冰机、第一储冰盒和第二储冰盒在冰箱上可以更加灵活设置,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一满冰检测单元检测第一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以更换第二储冰盒,使得冰块存储方式变得简单方便,也避免了第一储冰盒满冰后依然存储导致冰块浪费的情况,从而可以存储更多冰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冰箱去除门体后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冰箱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冰箱中运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冰箱中第一储冰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冰箱中第二储冰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冰箱中第二储冰盒的侧视图。

冰箱1、箱体11、箱门12、冷藏室13、冷冻室14、制冰室15,分配器16;

制冰装置100;

制冰机10、第一储冰盒20、第二储冰盒30、控制器40、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第二满冰检测单元60、支架70、运冰机构80;

第一入冰口210、第一底壁220、侧壁230、第一侧壁231、第二侧壁232;

第二入冰口310、第二底壁320;

第一光发射件510、第一光接收件520、反射件530;

第二光发射件610、第二光接收件620;

第一侧板710、第二侧板720、第一固定件730、第二固定件740;

提升组件810、载具820;

导轨811、驱动单元812;

运冰板821、护栏822、弹性件8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有的冰箱存在冰块储量较少的问题,导致在用户需要大量冰块时,提供不了对应的量,导致用户体验差,然而当冰箱有多个储冰盒时,多个储冰盒在冰箱内设计不合理时会导致冰块的存储方式变得复杂。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制冰装置和冰箱。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装置,制冰装置可以是运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也可以是运用于其他家电设备或者工业设备的,制冰装置还可以是独立使用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以制冰装置运用于冰箱为例,冰箱可以为双开门冰箱,冰箱也可以为单开门冰箱或三开门冰箱,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以制冰装置运用于冰箱为例,先对冰箱做一个整体的解释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冰箱去除门体后的正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冰箱沿A-A方向的剖视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1,冰箱1可以包括箱体11和箱门12。箱体11设有制冷间室诸如冷冻室14、冷藏室13或者宽幅变温室等。箱门12转动安装在箱体11上,以打开或者关闭制冷间室。冰箱1还包括制冰室15以及设置在制冰室15内的制冰装置100,制冰装置100包括第一储冰盒20、第二储冰盒30、制冰机10、运冰机构80和控制器40,制冰机10用于制造冰块并输出冰块,第一储冰盒20设置在制冰机10的上侧,第一储冰盒20设置有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用于检测第一储冰盒20是否处于满冰状态,第二储冰盒30设置在制冰机10的下侧,运冰机构80用于将制冰机10排出的至少部分冰块运输至第一储冰盒20。控制器40被配置为:在运冰机构80将冰块存储至第一储冰盒20,且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检测第一储冰盒20处于满冰状态后,制冰机10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30。当制冰机10制冰时,将冰块先存储至第一储冰盒20内,若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检测第一储冰盒20未处于满冰状态,则持续将冰块存储于第一储冰盒20内,直至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检测第一储冰盒20处于满冰状态,控制器40控制制冰机10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30。通过设置第一储冰盒20和第二储冰盒30可以使冰箱存储更多的冰块,并利用运冰机构80将制冰机10制造的冰块运送至上方的第一储冰盒20,利用重力还可以将冰块运送至下方的第二储冰盒30,从而可以将第一储冰盒20和第二储冰盒30设置在制冰机的上方和下方,使得制冰机10、第一储冰盒20和第二储冰盒30在冰箱1上可以更加灵活设置,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检测第一储冰盒20是否处于满冰状态以更换第二储冰盒30,使得冰块存储方式变得简单方便,并且也可以在增加冰块存储量的基础上不占用其他部件的空间,合理利用了冰箱的容纳空间,另外,通过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检测第一储冰盒20是否处于满冰状态以更换第二储冰盒30,避免了第一储冰盒20满冰后依然存储导致冰块浪费的情况,进而使得冰块存储更多。

第一储冰盒20设置在冷藏室13内,制冰机10设置在冷藏室13内且邻近冷冻室14设置,第一储冰盒20设置在制冰机10的上方。通过将制冰机10放在第一储冰盒20的下方,由于冷气都是从上到下的沉积,所以第一储冰盒20下方的温度会更低,有利于更快的制冰。另外,由于第一储冰盒20设置在高位,则在第一储冰盒20下方的空间内可以增加制冰机10的数量来获取更多的冰块。

第二储冰盒30设于制冰机10沿重力方向的下侧,以使得制冰机10排出的冰块能够受自身重力作用而掉落至第二储冰盒30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储冰盒30设置在冷冻室14内邻近冷藏室13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冷冻室14内的气温极低,通过将第二储冰盒30设置在冷冻室14内可以利用冷冻室14自身的低温对第二储冰盒30的冰块进行冷冻保藏,以防止第二储冰盒30内的冰块融化后相互粘连。同时,制冰机10设置在冷藏室13内,使得第二储冰盒30在重力方向或者说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做到更大,以增大第二储冰盒30的储冰能力。

第二储冰盒30可以包括设置于冷冻室14的抽屉,进而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该抽屉自冷冻室14内抽出进行取冰。当然,第二储冰盒30也可以是通过螺杆等部件自动排冰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通过运冰机构80可以将制冰机10排出的至少部分冰块运输到制冰装置100的顶部,以使得制冰装置100内部的零件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设置,或者是使得制冰装置100可以灵活地安装到冰箱1上的不同位置。示例性的,第一储冰盒20可以是设置在制冰机10的上方,当运冰机构80上行至第一储冰盒20一侧时,制冰机10排出的冰块可以直接掉落在第二储冰盒30中,当运冰机构80下行到制冰机10的下侧时,制冰机10的冰块可以排出到运冰机构80上并被运冰机构80运输到第一储冰盒20中。

请继续参考图4,图4为图1所示的冰箱中运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运冰机构80包括提升组件810、载具820和脱冰组件(图中暂未示出)。提升组件810安装于外壳(图中暂未示出),载具820与提升组件810传动连接,以使得提升组件810能够驱动载具820在重力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制冰机10和第一储冰盒20的开口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以使载具82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能够承接制冰机10排出的冰块。脱冰组件则设置于外壳(图中暂未示出)、第一储冰盒20或者载具820上,用于在载具82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将载具820承载的冰块推出至第一储冰盒20。

提升组件810可以是丝杆传动组件,也可以是齿轮齿条传动组件,还可以是气缸、油缸电动推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提升组件810可以包括导轨811和驱动单元812。导轨811安装于外壳,载具820滑动安装于导轨811。驱动单元812与载具820传动连接,以使载具820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具体而言,导轨811的下端为第一位置,位于制冰机10的下侧。导轨811的上端为第二位置,位于制冰机10的上侧。那么当载具820移动到第一位置,或者说当载具820移动到制冰机10的下方时,制冰机10的排出的冰块可以受自身重力作用掉落到载具820上。接着,载具820可以将冰块运输到第二位置,以使脱冰组件能够将载具820上的冰块推落到第一储冰盒20内。

导轨811的结构可以是多样的,诸如导轨811可以为长度方向平行于重力方向的直线型导轨811。当然,导轨811也可以是弧形导轨811或者是盘旋向下的螺旋形导轨81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导轨811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诸如,导轨811可以是和外壳通过卡接、螺接、磁吸固定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示例性的,导轨811可以设有第一预固定结构和第一紧固结构。外壳与导轨811配合的一侧设有第二预固定结构以及第二紧固结构。第一预固定结构与第二预固定结构连接以使得导轨811和外壳预连接。第二紧固结构被配置:在第一预固定结构和第二预固定结构相预固定时,第二紧固结构与第一紧固结构的位置相适配以实现导轨811和外壳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导轨811安装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预固定结构和第二预固定结构的配合可以保证后续安装过程中导轨811不易于与外壳发生偏移,以便于最后可以准确地将导轨811安装固定。

第二预固定结构可以包括凸设于外壳的内表面挂钩,第一预固定结构包括形成于导轨811上的挂接部诸如挂孔或者挂梁,以使得导轨811可以通过挂接部挂设于挂钩上实现预固定。

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固定结构与第二预固定结构可以为一对磁力连接的磁性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二紧固结构与第一紧固结构均可以为螺丝孔,以使得导轨811和外壳可以通过紧固螺丝进行螺接固定。

驱动单元812可以是设置在制冰装置100的外壳上并与载具820传动连接的,驱动单元812也可是设置在导轨811上并与载具820传动连接的,驱动单元812还可以是设置在载具820上并与导轨811或者制冰装置100的外壳传动连接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驱动单元812可以是由第一电机和受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齿条传动组件、第一丝杆传动组件或者第一同步带传动组件组成的,进而第一电机可以通过第一齿轮齿条传动组件、第一丝杆传动组件或者第一同步带传动组件驱动载具820滑动。当然,驱动单元812还可以是第一电动推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载具820可以包括运冰板821和护栏822。运冰板821与导轨811滑动连接,并用于承载冰块。护栏822与运冰板821滑动连接,以使得护栏822能够相对于运冰板821沿重力方向滑动。进而,当载具820在第二位置下侧时,护栏822能够滑动至至少部分位于运冰板821的上侧,以限制运冰板821上的冰块意外掉落。当载具82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护栏822能够滑动至位于运冰板821的下侧,以便于脱冰组件将运冰板821上冰块推出。

载具82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823。弹性件823设置于运冰板821,并与护栏822连接,以驱动护栏822相对于运冰板821沿重力方向向上运动。弹性件823可以是拉簧、扭簧、压缩弹簧,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7,图5为图1所示的冰箱中第一储冰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冰箱中第二储冰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冰箱中第二储冰盒的侧视图。第一储冰盒20开设有第一入冰口210,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包括: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第一光接收件520与第一光发射件510间隔安装于第一储冰盒20靠近其第一入冰口210的端部。第一储冰盒20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圆筒状或不规则形状等,此处,本申请以第一储冰盒20的形状为长方体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储冰盒20的长边沿制冰机10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第一储冰盒20具有一定高度的棱边和垂直于长边与棱边的宽边。因冰块排入第一储冰盒20内,冰块是从底部开始堆积的,故而将满冰检测装置设于第一储冰盒20靠近第一入冰口210的端部,即第一储冰盒20高度方向上的上端,以在冰块堆积逐渐升至第一入冰口210的高度时,能够准确判断第一储冰盒20内满冰。

具体的,第一光发射件510用于发射光信号,第一光接收件520用于接收第一光发射件510发出的光信号,若第一光发射件510光信号后,第一光接收件520未接收到光信号,则说明光信号被冰块遮挡,说明第一储冰盒20内冰块的高度已达到设计时满冰的高度,进而确定第一储冰盒20处于满冰状态。若第一光发射件510光信号后,第一光接收件520还可以接收到光信号,则说明光信号未被冰块遮挡,即第一储冰盒20内冰块的高度还没达到设计时满冰的高度,进而确定第一储冰盒20未处于满冰状态。

其中,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设于第一储冰盒20的具体位置需要根据对满冰高度的要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冰盒20包括第一底壁220和多个围绕第一底壁220设置的侧壁230,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分别位于第一储冰盒20的不同侧壁230,且第一光发射件510到第一底壁220的距离与第一光接收件520到第一底壁220的距离相等,以使第一光接收件520位于第一光发射件510的发射光的出射路径上。通过将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设置于不同的侧壁230上,使得第一接收件更好的接收光信号,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光发射件510到第一底壁220的距离与第一光接收件520到第一底壁220的距离相等,即将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设置于同一直线上,便于光信号的接收和对满冰判定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在第一储冰盒20上的不同侧壁230上分别设置安装孔以固定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也可以根据结构和安装的便利性,在第一储冰盒20上的不同侧壁230上设置挂耳或者在不同侧壁230的外侧设置保护罩以固定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的具体安装方式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位于第一储冰盒20相同的侧壁230上,以使第一光接收件520间接接收第一光发射件510的发射光。示例性的,第一储冰盒20包括第一底壁220、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31和第二侧壁232,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还包括反射件,反射件设于第一储冰盒20靠近第一入冰口210的端部;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位于第一储冰盒20的第一侧壁231上,反射件设置第二侧壁232上,且第一光发射件510到第一底壁220的距离、第一光接收件520到第一底壁220的距离与反射件到第一底壁220的距离均相等,以使反射件位于第一光发射件510的发射光的出射路径上,且第一光接收件520位于反射件的反射路径上。通过反射件接收第一光发射件510发射的光信号,并将此光信号反射至第一光接收件520,使得第一光发射件510和第一光接收件520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并且通过反射件可以增加检测的覆盖面积,能够更精确判定各个部位的冰块高度情况,避免了某一个地方满足了满冰高度,其他地方未满足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检测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判断结果更加准确,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光发射件510或多个第一光接收件520。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发射件510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光发射件510间隔设于第一储冰盒20内,以此增加了出射光信号的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接收件520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光接收件520间隔设于第一储冰盒20内,以此增加了检测面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包括多个第一光发射件510和多个第一光接收件520,多个第一光发射件510和多个第一光接收件520间隔设于第一储冰盒20内,以此使得满冰高度的整个平面被检测,进而可以保证检测的准确度。

第二储冰盒30上设置有第二满冰检测单元60,第二满冰检测单元60与控制器40连接,第二满冰检测单元60用于检测第二储冰盒30是否处于满冰状态;当第二满冰检测单元60检测第二储冰盒30处于满冰状态,控制器40控制制冰机10停止制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冰块先存储至第一储冰盒20内,当第一储冰盒20满冰后,将冰块存储至第二储冰盒30,当第二储冰盒30满冰后控制制冰机10停止制冰,以此既可以保证储冰量,又可以防止储冰盒出现满冰了未检测到,制冰机10仍然会继续制冰引发的安全问题。

第二满冰检测单元60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满冰检测单元60包括第二光发射件610和第二光接收件6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储冰盒30包括第二底壁320,制冰装置100还包括支架70,支架70设置在第二储冰盒30靠近第二入冰口310的端部,支架70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侧板710和第二侧板720,第一侧板71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光发射件610的第一固定件730,第二侧板72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光接收件620的第二固定件740,其中,第一固定件730到第二储冰盒30的第二底壁320的距离等于第二固定件740到第二储冰盒30的第二底壁320的距离。通过在第二储冰盒30上设置支架70以固定第二光发射件610和第二光接收件620,可以便于第二光发射件610和第二光接收件620灵活安装,因为支架70设置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进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二光发射件610和第二光接收件620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710和第二侧板720相对弯折设置在第一储冰盒20上,进而可以保证第二光发射件610和第二光接收件620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以使检测效果更好。

其中,第二光发射件610和第二光接收件620的具体结构和设置可以和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相同,即可以是上述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中的任一种。

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一满冰检测单元50和第二满冰检测单元60的配合,当第二储冰盒30内的冰块储存量达到预设值时,运冰机构80将制冰机10排出的冰块运输到第一储冰盒20;当第一储冰盒20的冰块储存量达到预设值时,制冰机10排出的冰块直接掉入第二储冰盒30中。

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方便用户取冰和/或取水,冰箱1还可以包括有分配器16。分配器16安装于箱门12,分配器16与供水装置连接,能够输出供水装置供给的水。以及分配器16与制冰装置100活动对接,能够输出制冰装置100供给的冰块。那么用户在不打开制冷间室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箱门12上的分配器16单独取水、单独取冰或者同时取冰和水。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分配器16上的水是由供水装置供给的,而供水装置又是设置在制冷间室内进行预先制冷的,那么用户便可以通过分配器16直接取到冰水(即温度较低但尚未达到结冰状态的液态水)。

分配器16可以是跟随箱门12转动,以和外壳的出冰口112对接或者分离的,进而使得制冰装置100制造的冰块可以排入分配器16中供用户获取。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装置和冰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相关技术
  • 控制冰箱储存空间湿度的方法及装置、冰箱、存储介质
  • 用于控制冰箱的化霜的方法和装置
  • 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 冰箱制冰机供水装置、冰箱制冰机及冰箱
  • 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和包括制冰装置的冰箱
技术分类

06120116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