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连接器安装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3:28


连接器安装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安装构件。

背景技术

在布设于车辆的线束中,存在一部分电线在中途分支的情况。在分支的前端连接有连接器。在将具有这样的分支的线束布设于车辆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不使用分支的电线部分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提前通过胶带材料(可选胶带)来捆扎,以将不使用的分支电线与其他电线汇总。之后,在使用了该分支电线的情况下,如果切断该胶带材料,则该分支电线变得能够使用。

但是,在将这样的线束以不使用分支前端的形式配置于车辆时,在其配置位置上,在像空间不足那样的情况、像连接器因行驶振动而与其他部件接触从而产生异常声音那样的情况下,无法使用具有像上述那样的分支的线束。因此,一直以来,单独准备无分支的线束作为单独产品型号,并且准备为能够代替使用为分支的线束。在该情况下,由于产品型号增加,因此线束的管理的时间精力、以及成本成为问题。另外,作为将线束准备为单独产品型号以外的方法,存在一种如下方法:将对能够与分支的前端的连接器连接的设备进行模拟的虚拟支架事先固定于车辆侧,并在该虚拟支架的端子部上连接连接器,由此防止异常声音的产生。在该情况下,也因虚拟支架的制造、管理而成本增加从而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关于用于将线束的连接器安装于车身面板的卡夹的记载。如果利用该记载,则能够通过将不使用的分支电线的连接器安装于该卡夹而容易地固定于车身侧,即使在行驶振动下也不会产生异常声音。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准备与连接器的种类、形状对应的卡夹,留下管理卡夹的时间精力、以及成本增加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49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固定于车身侧并能够稳定地保持各种连接器的连接器安装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及发明效果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连接器安装构件设置有对安装有长条状的布线部的连接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用于安装于预定的对象构件的安装部,

所述连接器安装构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备:

环状的框体;

对置弹性部,其在所述框体内上下对置地形成,在所述对置弹性部对置之间能够以产生上下扩展对置间隔的弹性变形的形式夹压保持所述连接器;以及

对置定位部,其在所述框体的至少一方的开口侧对置形成,在所述对置定位部对置之间能够对从所述对置弹性部所夹压保持的所述连接器延伸出的所述布线部进行夹压保持,并且比所述对置弹性部更难以通过弹性变形来扩展对置间隔。

上述构成的连接器安装构件由于能够固定于车身侧,因此不会存在连接器因行驶振动而与其他部件接触从而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在上侧与下侧的弹性部中以夹持的形式保持连接器,因此能够保持各种种类、形状的连接器。进一步,也以夹压的形式保持从夹压保持的连接器延伸出的布线,因此能够稳定保持连接器。也不存在在连接器附近受到布线扭转的力而断线那样的担心。进一步,夹压保持布线的对置定位部为如下部位:对置定位部对置之间具有夹持比连接器宽度小的布线的程度的间隙的形状,并且该间隙因弹性变形而难以扩展。因此,在连接器保持状态下连接器向布线侧拉拽时,对置定位部存在于与连接器抵接的位置,并作为连接器的防脱部而发挥功能。

所述框体能够形成为如下:在所述框体的贯通方向上的所述对置定位部侧的内部具有布线侧区间,该布线侧区间的内部空间比形成有所述对置弹性部的连接器保持区间更向外周侧扩展。一般的连接器通常为在布线延伸出的后端侧向外侧膨出、突出那样的形状。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收纳该膨出、突出部分,并且对置弹性部能够对这些部分难以存在的前端侧稳定地进行夹压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布线侧区间例如设为所述对置弹性部的非形成区间,从而能够容易地在框体内形成。

所述对置弹性部和所述对置定位部能够形成为如下位置关系:在从所述框体的贯通方向观察所述对置弹性部和所述对置定位部的情况下,看起来所述对置定位部两者不与该对置弹性部重叠而通过所述对置弹性部对置之间。根据该构成,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定位部位于在成为上下的对置弹性部对置之间的高度区域内。从夹持于对置弹性部的连接器,布线从其几乎中心的位置向后方延伸,因此像上述构成那样,所处的对置定位部能够合理地夹持该布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安装构件的连接器保持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构件导致的连接器保持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安装于对象构件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安装于对象构件的安装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沿与框体的贯通方向正交的方向剖切图4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的中央剖视图。

图7是示出保持与图1不同的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保持如图7所示的独立连接器并安装于对象构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图8的中央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安装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构件导致的连接器保持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构件保持图1所示的连接器并安装于对象构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图12的中央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安装构件的连接器保持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构件对连接器保持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构件保持图1所示的连接器并安装于对象构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图16的中央剖视图。

图18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构件保持图7所示的独立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连接器安装构件;

10、10’:布线构件;

11、11’:连接器;

12:布线部;

2:保持部;

20:框体;

21A、21B:对置弹性部;

21C、21D:对置弹性部;

20H1:一方的开口;

22A、22B:对置定位部;

3: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构件1将对安装于长条状的布线构件10的连接器11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以及用于安装于预定的对象构件210(参照图3以及图4)的安装部3形成为一体而形成。在此的连接器安装构件1,其包含保持部2以及安装部3的整体由树脂、弹性体等单一材料一体成形。但是,连接器安装构件1不必局限于由单一材料一体成形,例如多个材料可以由双色成形一体成形。

如图6所示,布线构件10具有芯部的电线12A的外周由保护材12B覆盖的布线部12、以及安装于布线部1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连接器11。本实施例的布线构件10为多个布线构件被捆扎而成的线束(未图示)所包含的一个布线构件,在各图中未图示该端部。即,该布线构件10能够设为在背景技术下所述的线束的分支电线。

对象构件210在此为设置于车辆的面板材料,并能够设为像例如图3以及图4所示那样的仪表盘、车门内饰、横甲板侧装饰等车辆用面板材以及内饰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对象构件210不限定于上述车辆用面板材以及内饰构件,另外,也不限定于面板材料。在此的对象构件210为具有贯通孔201的面板材料,连接器安装构件1通过向该贯通孔201插通安装部3而固定于对象构件210。

安装部3一体地具有支柱31、从支柱31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并与支柱31接近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片32、设置于弹性片32的前端的卡定部33、以及从支柱31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呈盘状地扩展的上推部34。如图3所示,安装部3从支柱31的前端被插入贯通孔201,并以产生使弹性片32接近支柱31的弹性变形的形式通过,并且在通过后弹性复位,如图4所示,成为卡定部33旋转进入贯通孔201的插入方向的里侧而卡定于贯通孔201的开口周边部202的防脱状态。另一方面,盘状的上推部34未被插入贯通孔201,从插入方向的近前侧抵接于贯通孔201的开口周边部202。像这样,安装部3相对于对象构件210而被插入贯通孔201,以利用卡定部33和上推部34夹持开口周边部202的形式被组装。由此,形成在对象构件210上安装有连接器安装构件1的安装构造200(参照图4)。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3只要是用于安装于对象构件210的部位即可,例如可以为螺丝、托架等,并不限于像上述那样。贯通孔201也不限于此,只要与安装部3对应即可。

如图1所示,保持部2形成为:具有环状的框体20;在框体20的内部上下对置地形成、并构成在对置弹性部21A、21B对置之间以能够产生上下扩展对置间隔的弹性变形的形式夹压保持连接器11的连接器保持部的对置弹性部21A、21B;以及在框体20的至少一方的开口20H1侧(参照图6)对置形成、并构成在对置定位部22A、22B对置之间能够对从对置弹性部21A、21B所夹压保持的连接器11延伸出的布线部12进行夹压保持的布线保持部的对置定位部22A、22B(参照图2以及图6)。对置定位部22A、22B比对置弹性部21A、21B对置间隔更窄,并且比对置弹性部21A、21B更难以通过弹性变形而扩展对置间隔。

如图3所示,框体20形成为剖面大致四边形的筒状,一体地具有上表面部20a、左右的侧面部20b、20c、以及下表面部20d。在形成大致四边形剖面的四边的一边的侧面部(在此为上表面部20a)突出形成上述安装部3。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3只要从框体20向外突出即可,也可以形成在其他位置上。

另外,如图1~图2所示,框体20为一分为二开闭式的筒状(环状)的框体,具有上侧的第一框体部20A、以及在下侧具有第二框体部20B,一方的端部能够分别由铰接部20bJ连接,另一方的端部能够分别由组装部20kA、20kB组装(参照图5)。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的剖视图中,省略图4的对象构件。

如图3~图5所示,第一框体部20A呈U字状,该U字状具有上表面部20a、构成侧面部20c的组装侧端部20cA、以及构成侧面部20b的铰接部20bJ侧的端部20bA(以下称为铰接侧端部20bA),并且在组装侧端部20cA上设置构成组装部20kA、20kB中一方的第一组装部20kA。另一方面,第二框体部20B呈U字状,该U字状具有下表面部20d、构成侧面部20c的组装侧端部20cB、以及构成侧面部20b的铰接部20bJ侧的端部20bB(以下称为铰接侧端部20bB),并且在组装侧端部20cB上设置构成组装部20kA、20kB的另一方的第二组装部20kB。

如图5所示,在此的第一组装部20kA为卡合凹部,第二组装部20kB为卡定爪部。构成卡合凹部的第一组装部20kA为在位于内侧的内壁部20k1与在其外侧对置的弹性卡定壁部20k2对置之间向下方开口的凹部,并能够将第二组装部20kB从该开口朝向上方插入。在该插入时,第一组装部20kA的弹性卡定壁部20k2产生通过第二组装部20kB的前端爪部20k4而向外推扩该下端侧的弹性变形。弹性卡定壁部20k2设置有在该下端侧向内突出的卡定部20k3,伴随被插入的第二组装部20kB的前端爪部20k4跨越该卡定部20k3而弹性复位,卡定部20k3成为与前端爪部20k4卡定的防脱状态。由此,第一组装部20kA与第二组装部20kB成为组装状态,框体20被环状化。

如图1~图5所示,对置弹性部21A、21B由下端侧向上方位移而能够弹性变形的上侧弹性部21A、以及设置于框体20的内部下侧并且上端侧向下方位移而能够弹性变形的下侧弹性部21B构成。在此的对置弹性部21A、21B分别与框体20的上表面部20a以及下表面部20d对应的侧的内壁连接,以包含这些上表面部20a以及下表面部20d对应的侧的形式形成为大致长圆形的剖面的筒状(参照图2)。对置弹性部21A、21B分别与上表面部20a以及下表面部20d中的仅一方连接,因此在产生上述那样的弹性变形时不受其他部位的影响,因此容易产生弹性变形。

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在此的上侧弹性部21A产生通过下端侧向上方位移而在上下方向Z上压溃的形状的弹性变形,在该位移时在左右方向Y(也称为宽度方向)上也产生扩展的变形。同样地,下侧弹性部21B也产生通过上端侧向下方位移而在上下方向Z上压溃的形状的弹性变形,在该位移时在左右方向Y上也产生扩展的变形。因此,框体20具有允许上侧弹性部21A以及下侧弹性部21B在左右方向Y上扩展的空隙。需要说明的是,左右方向Y是与框体20的贯通方向X(参照图6)、以及上下方向Z这两者正交的方向。此外,在图6的剖视图中,省略图4的对象构件。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对置定位部22A、22B在框体20的至少一方的开口20H1侧(在此仅为开口20H1侧:参照图6)以将该开口20H1的缘部对置的两个位置连结的形式而形成,以分别对该开口20H1进行搭桥。在此的对置定位部22A、22B构成相互平行而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板状部,如图2所示那样,由将第一框体部20A的铰接侧端部20bA与组装侧端部20cA连结的第一板状部22A、以及将第二框体部20B的铰接侧端部20bB与组装侧端部20cB连结的第二板状部22B构成。

这些对置定位部22A、22B在分别产生挠曲等弹性变形时,受第一框体部20A、第二框体部20B的刚性的影响。例如,在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对置定位部22A、22B的中央向上方向上推的情况下,在第一框体部20A、第二框体部20B上也产生挠曲变形。因此,相比不受其他部位的影响而仅在能够发生自身的弹性变形的对置弹性部21A、21B,对置定位部22A、22B更难以产生弹性变形。因此,在通过对置定位部22A、22B而夹压布线部12的情况下,该夹压力较强,能够以定位布线部12的形式保持。像这样,通过固定布线部12的位置,对置弹性部21A、21B能够比连接器11更稳定保持。另外,对置定位部22A、22B也能起到阻止对从连接器11的开口20H1(参照图6)侧的脱离的作用。

另外,对置弹性部21A、21B与对置定位部22A、22B处于如下位置关系:在从框体20的贯通方向X观察对置弹性部21A、21B与对置定位部22A、22B的情况(参照图3以及图4)下,看起来未弹性变形的状态的对置定位部22A、22B(虚线)不与该对置弹性部21A、21B重叠而通过在未弹性变形的状态的对置弹性部21A、21B(虚线)对置之间。换言之可以说,对置弹性部21A、21B以及对置定位部22A、22B处于如下位置关系:在对置弹性部21A、21B以及对置定位部22A、22B在未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分别投影于与框体20的贯通方向X正交的面时,被投影的对置定位部22A、22B不与该对置弹性部21A、21B重叠而在被投影的对置弹性部21A、21B对置之间延伸。这是为了使对置定位部22A、22B容易夹压保持从对置弹性部21A、21B所夹压保持的连接器11延伸出的布线部12。通过使该位置关系成立,对置定位部22A、22B能够不施加使布线部12较大弯曲等负荷而夹持布线部12。

另外,如图6所示,框体20在其内部,在贯通方向X的对置定位部22A、22B侧,具有内部空间比形成有对置弹性部21A、21B的连接器保持区间S1更向外周侧扩展的布线侧区间S2。在此的布线侧区间S2由于未形成对置弹性部21A、21B而在外周侧扩展内部空间。在布线侧区间S2中,能够对在对置弹性部21A、21B所夹压保持的连接器11的布线延伸突出侧设置的、向外突出的凸部11T(连接器凸部)等进行收纳。在连接器11的后端部(布线部延伸突出侧端部)通常设置有应当阻止连接器11的过度插入并向外突出的凸部11T,在本实施例中,不是将该凸部11T夹持于对置弹性部21A、21B之间,而是能够以不干涉它们的方式收纳于布线侧区间S2的内部空间(连接器凸部收容空间)。

像这样,连接器安装构件1能够保持具有如图1~图6所示那样的连接器11以及布线部12的布线构件10。在此,对保持连接器11以及布线部12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第一框体部20A与第二框体部20B设为如图2所示那样打开的非组装状态(第一组装部20kA与第二组装部20kB未组装的状态)。

接下来,在对置弹性部21A、21B的一方(在图2中为21B)载置连接器11,并且在设置于具备其中一方的框体部(在图2中为第二框体部20B)的对置定位部(在图2中为22B)上载置布线部12。在此,布线部12中的在连接器11侧电线12A(参照图6)露出的部分载置于该对置定位部(在图2中为22B)。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11的载置位置在贯通方向X上被调整,连接器11的凸部11T收纳于布线侧区间S2。

在此基础上,使具备该另一方的框体部(在图2中为20A)以铰接部20bJ为中心转动,以使对置弹性部21A、21B的另一方(在图2中为21A)覆盖于该连接器11。由此,使两者的框体部20A、20B的组装部20kA、20kB接近,并像上述那样设为组装状态(参照图1)。

由此,连接器11通过对置弹性部21A、21B,以使它们弹性变形的形式而被夹压保持,并且从被夹压保持的连接器11延伸出的布线部12(在此为电线12A)通过对置定位部22A、22B而成为夹压并定位保持的状态(参照图5以及图6)。

需要说明的是,对置定位部22A、22B可以夹压电线12A,也可以以在保护材12B的部分压溃保护材12B的形式夹压保持。

然而,连接器安装构件1与图1~图6的布线构件10(连接器11以及布线部12)同样地保持具有与连接器11不同的独立形状、独立尺寸的连接器以及布线部的布线构件。例如,在图7~图9所示的布线构件10’上,比连接器11尺寸大的连接器11’安装于布线部12的端部。在该情况下,同样地能够以使保持部2的对置弹性部21A、21B弹性变形的形状夹压保持连接器11’,其他也与上述布线构件10相同。但是,连接器11’的尺寸大,对置弹性部21A、21B的弹性变形量变多。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仅为例示,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不脱离技术方案,就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进行追加以及省略等各种变更。

以下,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具有与上述实施例共用的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上述实施例、下述变形例、以及独立实施例在不产生技术性矛盾的范围下能够实施适当组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框体部20A与第二框体部20B的铰接部20bJ侧也可以设为能够相互组装的组装部。在该情况下,第一框体部20A与第二框体部20B成为独立体,通过分别组装两端的组装部,框体20被环状化。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置定位部22A、22B不仅形成在框体20的至少一方的开口20H1侧,还可以形成在另一方的开口侧。

例如,在图10~图13所示的连接器安装构件1A中,不仅在一方的开口20H1侧还在另一方的开口20H2侧(参照图10以及图13),能够对从对置弹性部21A、21B所夹压保持的连接器11延伸出的布线部12进行夹压保持,并且能够形成通过弹性变形而比对置弹性部21A、21B更难以扩展对置间隔的对置定位部22A、22B,并能够在对置定位部22A、22B对置之间对从对置弹性部21A、21B所夹压保持的连接器11延伸出的布线部12(参照图12以及图13)进行夹压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图12的虚线示出了对置弹性部21A、21B的弹性变形前的状态。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另一方的开口20H2侧也可以形成内部空间比形成有对置弹性部21A、21B的连接器保持区间S1更向外周侧扩展的布线侧区间S2。在此示出的连接器安装构件1A也与已表述的实施例相同,能够在对置弹性部21A、21B中夹压保持连接器11’、其他连接器,并在对置定位部22A、22B中夹压保持该布线部12。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置弹性部21A、21B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例如,在图14~图18所示的连接器安装构件1B中,对置弹性部21A、21B能够将相对于框体20的上表面部20a以夹持间隙的形式从框体20的内壁向左右方向Y侧延伸的上侧弹性片21C、以及相对于框体20的下表面部20d以夹持间隙的形式从框体20的内壁向左右方向Y侧延伸的下侧弹性片21D设为对置弹性部。如图16所示,这些弹性片21C、21D能够以连接框体20的基端侧为支点在前端侧上下弹性变形(图16的虚线示出了弹性变形前的状态),因此能够在弹性片21C、21D对置之间夹压保持例如图14以及图18所示那样的各种形状的连接器11、11’。在此,上侧弹性片21C从左右的侧面部20b、20c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侧(在图14~图18中为从侧面部20b向侧面部20c侧)延伸,下侧弹性片21D从左右的侧面部20b、20c中的另一方向一方侧(在图14~图18中为从侧面部20c向侧面部20b侧)延伸,并且如图16所示,在将它们投射于在与贯通方向X正交的投影面时,双方以构成旋转对称形状的形式而形成。由此,在它们上夹压保持的连接器(例如连接器11、11’等)在框体20内不会向左右上下偏移,而是能够在框体20内的中央夹压保持。另外,从这里延伸的布线部12也成为从框体20的中央向后方延伸的构造,因此能够通过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形成的对置定位部22A、22B而合理地夹压保持布线部12。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置定位部22A、22B为两端与框体20连接的构造,由此形成为比对置弹性部21A、21B(或者21C、21D)更难以通过弹性变形扩展对置间隔,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扩展。例如,可以将对置定位部22A、22B设为剖面L字状的部位等,并将对置定位部22A、22B自身的刚性提高得比对置弹性部21A、21B(或者和21C、21D)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置弹性部21A、21B与对置定位部22A、22B并不局限于上述时那样的位置关系,在从框体20的贯通方向X观察的情况下,可以以至少分别夹持框体20的开口区域的重心位置G(参照图5、图12、图16)的方式处于对置地形成。在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合理且容易地对连接器(例如连接器11、11’等)、以及从该处延伸的布线部12这两者进行夹压保持。需要说明的是,该位置条件在上述全部的实施例中被满足。

在上述实施例中,布线构件10、10’共用布线部12,但如果是能够在对置定位部22A、22B对置之间夹压保持,也可以为与上述不同的布线部,例如直径不同的布线部等。

相关技术
  • 一种防漏电水管连接器以及安装有该防漏电水管连接器的热水器
  • 带肋外墙预制构件及其预制构件的安装工艺
  • 保护构件、带保护构件的连接器以及保护构件的安装构造
  • 密封构件及其安装方法及设置有密封构件的充电连接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06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