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外壳组件、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5:20


外壳组件、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壳组件、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出现了通过无水加湿装置来实现无水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现有的无水加湿组件包括外壳组件以及设置在外壳组件中的风机、加湿转轮、加热组件等。外壳中形成两个风路,加湿转轮从一个风路中吸收湿气,并向另一个风路中排放湿气。外壳组件包括用于容纳风机的蜗壳和容纳加湿转轮的轮壳,蜗壳和轮壳连通。

目前,风机的蜗壳、加湿转轮的轮壳都是独立设置,然后连接在一起。这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组装起来较为麻烦,而且装配好后整体稳定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无水加湿装置的外壳组件组装麻烦且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应用于无水加湿装置,外壳组件包括第一集成罩和第二集成罩,第一集成罩包括一体相连的第一半蜗壳和第一半轮壳,第二集成罩包括一体相连的第二半蜗壳和第二半轮壳,第一集成罩与第二集成罩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半蜗壳与第二半蜗壳共同围成用于容纳风机的风机腔室,第一半轮壳与第二半轮壳共同围成容纳加湿转轮的转轮腔室,风机腔室与转轮腔室相互连通并分别与外壳组件的外部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半蜗壳与第一半轮壳一体相连,第二半蜗壳与第二半轮壳一体相连。如此一来,原本使用四个部件才能形成两个腔室,本实施例中使用两个部件便可以围成风机腔室和转轮腔室,这样简化了装配操作,而且由于半蜗壳与半轮壳是一体相连的,稳定性也得以提高,蜗壳与轮壳之间不容易产生松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成罩与第二集成罩在拼合方向上靠拢相连而形成风机腔室与转轮腔室,第一半蜗壳与第二半蜗壳拼合形成的蜗壳的轴线延伸方向与拼合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蜗壳的轴线延伸方向与待安装的风机的轴线延伸方向一致,第一半蜗壳与第二半蜗壳是轴向拼合在一起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半轮壳与第二半轮壳拼合形成的轮壳的轴线延伸方向与拼合方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意味着第一半轮壳与第二半轮壳是径向地(相对于轮壳)拼合而形成的轮壳,轮壳与蜗壳的轴线是垂直的关系,轮壳位于蜗壳径向上的一侧。蜗壳与轮壳的这种分布方式适用于风机为离心风机的情况,即,风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出风可以直接灌入到转轮腔室,减少风压损失。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半轮壳与第二半轮壳共同形成轮壳的开口,轮壳的开口背离蜗壳,外壳组件还包括转轮端盖,转轮端盖设置于轮壳的开口,且转轮端盖上设置有连通转轮腔室的出风口。在本实施例中,穿过转轮腔室的气流从转轮端盖上的出风口送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转轮端盖与轮壳通过卡扣结构相连。通过卡扣结构实现转轮端盖与轮壳的连接,便于转轮端盖的快速装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集成罩还包括与第二半蜗壳一体相连的集风半壳,外壳组件还包括集风端盖,集风端盖可拆卸地连接于集风半壳,集风半壳与集风端盖共同围成用于容纳过滤组件的过滤腔室,过滤腔室与风机腔室连通,过滤腔室通过进风口与外壳组件的外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集风半壳和集风端盖共同围成过滤腔室,外部的空气在吸入风机之前,先从进风口进入过滤腔室进行过滤,再依次进入风机腔室、转轮腔室。集风半壳与第二半蜗壳一体相连,使得外壳组件的整体性更好,稳定性更佳。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集风半壳连接于第二半蜗壳远离第一半蜗壳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风口设置于集风半壳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成罩与第二集成罩通过卡扣结构相连。第一集成罩与第二集成罩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既能够保证外壳组件的稳定性,也能够提高装卸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水加湿装置,包括风机、加湿转轮以及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外壳组件,风机设置于风机腔室内,加湿转轮设置于转轮腔室内。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实施方式的无水加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无水加湿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无水加湿装置去掉转轮端盖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集成罩和第二集成罩在装配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集成罩和第二集成罩在分离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第二集成罩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010-无水加湿装置;011-蜗壳;012-轮壳;013-集风箱;014-加湿转轮;015-转轮驱动件;016-过滤组件;100-第一集成罩;110-第一半蜗壳;120-第一半轮壳;200-第二集成罩;210-第二半蜗壳;220-第二半轮壳;230-集风半壳;231-进风口;300-转轮端盖;400-集风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无水加湿装置包括风机、加湿转轮、加热组件等。原理是通过加湿转轮吸收室外空气中的湿气,再用加热的气流将加湿转轮上的湿气带到室内环境中。因此,无水加湿装置的外壳组件形成风机腔室、转轮腔室,风机、加湿转轮分别设置在风机腔室和转轮腔室中。现有技术中,围成风机腔室的是蜗壳,蜗壳由两个可拆卸的半蜗壳组成;转轮腔室由轮壳围成,轮壳又由至少两个部件围成;轮壳与蜗壳之间再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具有集风箱的外壳组件中,集风箱是可拆卸地连接于蜗壳上的,集风箱至少包括两个部件。这种外壳组件的部件较多,安装效率不高,且外壳组件拼接完成后,稳定性较差。

为了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外壳组件装卸麻烦,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壳组件,通过将部件尽可能地集成在一起,来提高装卸效率以及外壳组件的稳定性。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包括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无水加湿装置010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无水加湿装置010去掉转轮端盖300后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无水加湿装置010包括外壳组件、风机(图中未示出)、加湿转轮014、过滤组件016以及转轮驱动件015。其中,风机、加湿转轮014、过滤组件016设置在外壳组件内部,转轮驱动件015用于驱动加湿转轮014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外壳组件从功能上来划分,包括了集风箱013、蜗壳011以及轮壳012。集风箱013形成了过滤腔室,用于容纳过滤组件016,同时,进风口231也位于集风箱013上。蜗壳011形成了风机腔室,用于容纳风机。轮壳012形成了转轮腔室,用于容纳加湿转轮014。沿气流输送路径,过滤腔室、风机腔室以及转轮腔室是依次连通的,过滤腔室位于最上游。

从结构上划分,本实施例中,外壳组件包括第一集成罩100、第二集成罩200和集风端盖400。其中,第一集成罩100集成了蜗壳011的一部分和轮壳012的一部分;第二集成罩200集成了蜗壳011的另一部分、轮壳012的另一部分以及集风箱013的一部分。另外,本实施例的外壳组件还可以包括转轮端盖300,转轮端盖300可拆卸地连接于轮壳012的下游开口。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集成罩100和第二集成罩200在装配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集成罩100和第二集成罩200在分离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集成罩100包括一体相连的第一半蜗壳110和第一半轮壳120,第二集成罩200包括一体相连的第二半蜗壳210、第二半轮壳220以及集风半壳230,第一集成罩100与第二集成罩20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半蜗壳110与第二半蜗壳210共同围成用于容纳风机的风机腔室;第一半轮壳120与第二半轮壳220共同围成容纳加湿转轮014的转轮腔室,风机腔室与转轮腔室相互连通并分别与外壳组件的外部连通。应理解,与外壳组件的外部连通可以是直接与外部连通,也可以通过其他腔室与外部连通,比如本实施例中,风机腔室通过过滤腔室与外部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水加湿装置010的风机可选用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具有轴向进风,径向出风的特点。第一集成罩100与第二集成罩200在拼合方向上靠拢相连而形成风机腔室与转轮腔室,第一半蜗壳110与第二半蜗壳210拼合形成的蜗壳011的轴线延伸方向与拼合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蜗壳011的轴线延伸方向与风机的轴线延伸方向一致,第一半蜗壳110与第二半蜗壳210是轴向拼合在一起的。由于风机是轴向进风的,因此,第二半蜗壳210上设置有格栅,用于与集风箱013的过滤腔室连通,格栅大致位于第二半蜗壳210的中部,风机的轴线能够穿过格栅所在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轮壳120与第二半轮壳220拼合形成的轮壳012的轴线延伸方向与拼合方向垂直。这意味着第一半轮壳120与第二半轮壳220是径向(指轮壳012或加湿转轮014的径向)拼合而形成轮壳012,轮壳012的轴线与蜗壳011的轴线是垂直的关系,轮壳012位于蜗壳011径向上的一侧。蜗壳011与轮壳012的这种分布方式适用于风机为离心风机的情况,风机出风可以直接灌入到转轮腔室,减少风压损失。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加湿转轮014整体呈圆盘状,因此轮壳012整体也呈圆盘状,第一半轮壳120与第二半轮壳220各自呈半圆形。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集成罩100与第二集成罩200通过多个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第一集成罩100与第二集成罩200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既能够保证外壳组件的稳定性,也能够提高装卸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卡扣结构沿着第一集成罩100和第二集成罩200的拼合位置间隔排列,一部分卡扣结构设置于蜗壳011,一部分卡扣结构设置于轮壳012。

第一半轮壳120与第二半轮壳220共同形成轮壳012的开口,轮壳012的开口背离蜗壳011,转轮端盖300设置于轮壳012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转轮端盖300上设置有连通转轮腔室的出风口,穿过转轮腔室的气流从转轮端盖300上的出风口送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扣结构实现转轮端盖300与轮壳012的连接,便于转轮端盖300的快速装卸。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第二集成罩200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集风半壳230与第二半蜗壳210一体相连的同时也与第二半轮壳220一体相连,集风端盖400可拆卸地连接于集风半壳230,集风半壳230与集风端盖400共同围成用于容纳过滤组件016的过滤腔室,过滤腔室与风机腔室连通,过滤腔室通过进风口231与外壳组件的外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集风半壳230和集风端盖400共同围成过滤腔室,外部的空气在吸入风机之前,先从进风口231进入过滤腔室进行过滤,再依次进入风机腔室、转轮腔室。集风半壳230与第二半蜗壳210、第二半轮壳220一体相连,使得外壳组件的整体性更好,稳定性较佳。

进一步的,集风半壳230连接于第二半蜗壳210远离第一半蜗壳110的一侧。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风口231设置于集风半壳230上,具体设置在集风半壳230的侧壁上,进风方向与风机的轴线大致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集风端盖400与集风半壳230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以便于安装和拆卸。进一步的,集风端盖400与集风半壳230共同形成了插入口,过滤组件016通过插入口插入到集风箱013内,过滤组件016的一部分从插入口处露出,以便抽拉过滤组件016,完成过滤组件016的更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湿转轮014的外侧设置有齿部,转轮驱动件015通过齿轮与加湿转轮014传动连接,转轮驱动件015固定在转轮端盖300上。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集成罩100、第二集成罩200中各个部分所采用的一体相连的方式,应当理解为不可拆卸的连接,其包括焊接、粘接、注塑、铸造等方式,或者采用整体式的金属件弯折、冲压成型。另外,本实施例中多个部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除了使用卡扣结构来实现之外,还可以使用螺钉等紧固件来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水加湿装置010的进风口231的数量为一个,位于集风箱013上,用于与室外连通。而出风口有两个,一个用于连通室内,另一个用于连通室外。在本实施例中,风机将气流从进风口231引入到无水加湿装置010内。气流首先经过集风箱013,被过滤组件016过滤;然后气流进入风机腔室,在风机的引导下吹向转轮腔室。在进入转轮腔室前,气流被分为两路,形成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从不同的两个出风口送出,第一气路通向室外,第二气路通向室内。而加湿转轮01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气路中,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气路中。加湿转轮014能够从第一气路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脱去水分后的干冷气流最终送出室外;随着加湿转轮014的转动,吸收有水分的区域转动至第二气路中,第二气路中的空气是被加热组件加热的空气,能够将吸湿转轮上的水分带走(因为温度越高,饱和蒸气压越大),最终湿热的空气进入到室内,完成对室内的加湿。由于不需要用户自行添加水,水分来自室外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实现了“无水加湿”功能。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包括空调主体以及无水加湿装置010,空调主体主要实现基本的调温功能,无水加湿装置010设置于空调主体横向上的一端。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无水加湿装置010可被装饰面板覆盖,而与空调主体在外形上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如图中所示,无水加湿装置010的一个出风口连通室内,用于输出湿热的空气,另一个出风口连通室外,用于输出干冷的空气。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水加湿装置010的外壳组件中,第一半蜗壳110与第一半轮壳120一体相连,第二半蜗壳210与第二半轮壳220一体相连。如此一来,减少了外壳组件的部件数量,简化了装配操作,而且由于半蜗壳011与半轮壳012是一体相连的,稳定性也得以提高,蜗壳011与轮壳012之间不容易产生松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水加湿装置010和空调器包括了上述的外壳组件,因此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热辐射组件、加湿装置、空调器
  • 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的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外壳组件、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 加湿组件、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08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