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的调整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7:49


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的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钢结构建筑是以建筑钢材构成承重结构的建筑,通常由型钢和钢板制成的梁、柱、桁架等构件构成承重结构。钢结构建筑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传统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并且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因而大大减少工期。在钢结构建筑进行施工时,需要采用辅助装置对钢构件进行转移,实现钢构件的安装,且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钢构件转动装置对钢构件的姿态进行调整。

现有的钢结构建筑的构件转动装置,包括支撑壳,支撑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支撑套内转动连接有转盘,转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与支撑壳转动连接,转轴的下端安装有第一锥齿轮;转盘的上端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设置有支撑盘,支撑盘的上端设置有装夹架,装夹架内装夹有钢构件,支撑壳的上端设置有配重水箱,配重水箱的上端设置有导向筒,导向筒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杆,导向筒内设置有缓冲弹簧。然而,在对钢构件进行升降的过程中,由于钢构件具备一定的重量,在通过液压缸升降过程中,一旦液压缸发生损坏,则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导致钢构件急坠,特别是钢构件提升至较高的位置后,急坠产生的冲击力巨大,在与缓冲杆接触时,容易直接损坏缓冲杆,缓冲效果较差,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甚至威胁操作人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的调整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钢结构建筑的构件转动装置在较高位置发生急坠时,缓冲效果较差,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甚至威胁操作人员的安全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的调整装置,包括:

底座,顶部设有支架;

支撑平台,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部,且与所述支架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适于支撑钢构件;

提升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输出端与所述支撑平台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支撑平台在竖直方向上滑动的升降高度;

第一缓冲机构,适于在所述提升机构失效后所述支撑平台下降至第一预置高度时对所述支撑平台进行缓冲;

第二缓冲机构,适于在所述支撑平台下降至第二预置高度时对所述支撑平台进行缓冲;

其中,所述第一预置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预置高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和所述第二缓冲机构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缓冲行程大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的缓冲行程。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多个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顶部的旋转立柱;

每个所述旋转立柱上均间隔套设有限位凸盘和支撑圆盘,所述限位凸盘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圆盘的上方,且所述限位凸盘与所述支撑圆盘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

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升降盘,所述升降盘通过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旋转立柱上;

其中,所述限位凸盘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错位以限位所述升降盘下降的保护状态,以及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重合以使所述升降盘自由升降的自由状态。

可选地,所述旋转立柱的数量为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

和/或,所述旋转立柱的侧部沿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限位所述限位凸盘沿所述旋转立柱周向转动的平面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呈跑道圆型,所述限位凸盘为盘形凸轮,其中,所述盘形凸轮的基圆半径r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短半轴l的长度;所述盘形凸轮的廓线的最大曲率半径R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短半轴l的长度,并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半轴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多个支撑块;

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旋转立柱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所述旋转立柱的顶部设有缓冲槽,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缓冲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缓冲槽的槽底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所述支撑块的顶部通过连接杆延伸出所述缓冲槽,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活动设置在支架顶部。

可选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线轮、第一电机和多根线绳;

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内,且输出轴沿竖直方向通过转轴与所述线轮驱动连接;

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贯穿孔,所述升降盘通过升降柱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所述升降柱沿竖直方向滑动穿设在所述贯穿孔内;

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多组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位于升降盘的上方;

所述线绳的一端绕接在所述线轮上,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组与所述升降盘连接。

可选地,多个所述旋转立柱的底部均设有从动齿轮,所述转轴上对应所述从动齿轮间隔设置有多个主动齿轮,多个所述主动齿轮分别通过链条与多个所述从动齿轮驱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平台上转动设置有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上设有用于夹持钢构件的夹持机构;所述支撑平台内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平台驱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三电机、丝杆、两个支板和两个移动块;两个所述支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上;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板上且输出轴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周沿轴向设有旋向相反的两组螺纹,两个所述移动块分别与两组所述螺纹连接,且两个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分别连接有用于配合夹持钢构件的夹块。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中,在需要安装钢构件时,将钢构件固定在支撑平台上,通过驱动提升机构的输出端带动支撑平台沿支架在竖直方向上滑动,直至上升到预置高度对钢构件进行安装。支撑平台被提升机构提升至高于第一预置高度时,若提升机构发生故障导致对支撑平台的驱动失效后,则支撑平台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急坠,在下降到第一预置高度时,首先与第一缓冲机构接触进行缓冲,降低支撑平台的速度以减少支撑平台急坠产生的瞬时冲击力,接着在第一缓冲机构的缓冲作用下下降至第二预置高度时,支撑平台与第二缓冲机构接触,第二缓冲机构对支撑平台进行第二次缓冲,进一步对支撑平台进行减速以及减少支撑平台的冲击力,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进行二级缓冲,逐渐降低支撑平台急坠产生的冲击力,避免支撑平台急坠距离过长导致冲击力过大,从而防止过大的冲击力在直接与第二缓冲机构接触时容易破坏第二缓冲机构,影响使用寿命。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的调整装置,支撑平台处于较高位置时,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进行二级缓冲,安全性较高,降低了钢构件安装过程中的事故风险,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调整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构件转动装置的缓冲支撑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缓冲支撑机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盘与限位凸盘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构件转动装置中夹持机构与支撑平台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座;101、第一电机;102、线轮;103、支架;104、导向轮组;200、支撑平台;201、第二电机;202、升降柱;203、升降盘;300、旋转平台;301、丝杆;302、移动块;303、夹块;304、第三电机;305、支板;400、钢构件;500、线绳;600、第一缓冲机构;601、旋转立柱;602、第一弹性件;603、支撑圆盘;604、限位凸盘;605、第一通孔;606、从动齿轮;700、第二缓冲机构;701、支撑块;702、第二弹性件;703、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的调整装置,包括:底座100,顶部设有支架103;支撑平台200,设置在支架103的顶部,且与支架103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适于支撑钢构件400;提升机构,固定设置在底座100上,且输出端与支撑平台200连接,用于调整支撑平台200在竖直方向上滑动的升降高度;第一缓冲机构600,适于在提升机构失效后支撑平台200下降至第一预置高度时对支撑平台200进行缓冲;第二缓冲机构700,设置在第一缓冲机构600的顶部,适于在支撑平台200下降至第二预置高度时对支撑平台200进行缓冲;其中,第一预置高度大于第二预置高度,第二预置高度大于支架103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缓冲机构600和第二缓冲机构700均位于支撑平台200的下方,便于在提升机构出现故障或失效下降后,可以与第一缓冲机构600和第二缓冲机构700接触进行缓冲。

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安装钢构件400时,将钢构件400固定在支撑平台200上,通过驱动提升机构的输出端带动支撑平台200沿支架103在竖直方向上滑动,直至上升到预置高度对钢构件400进行安装,尤其是高于第一预置高度时,若提升机构发生故障导致对支撑平台200的驱动失效后,则支撑平台200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急坠,在下降到第一预置高度时,首先与第一缓冲机构600接触进行缓冲,降低支撑平台200的速度以减少支撑平台200急坠产生的瞬时冲击力,接着在第一缓冲机构600的缓冲作用下下降至第二预置高度时,支撑平台200与第二缓冲机构700接触,第二缓冲机构700对支撑平台200进行第二次缓冲,进一步对支撑平台200进行减速以及减少支撑平台200的冲击力,通过第一缓冲机构600和第二缓冲机构700进行二级缓冲,逐渐降低支撑平台200急坠产生的冲击力,避免支撑平台200急坠距离过长导致冲击力过大,从而在直接与第二缓冲机构700接触时容易破坏第二缓冲机构700,影响使用寿命。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的调整装置,支撑平台200处于较高位置时,通过第一缓冲机构600和第二缓冲机构700进行二级缓冲,安全性较高,降低了钢构件400安装过程中的事故风险,提高了使用寿命。

实施例2

作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缓冲机构600和第二缓冲机构700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第一缓冲机构600的缓冲行程大于第二缓冲机构700的缓冲行程。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缓冲机构600和第二缓冲机构700间隔分布,便于在支撑平台200沿竖直方向下降时,依次与第一缓冲机构600和第二缓冲机构700接触实现二级缓冲,且第一缓冲机构600的缓冲行程大于第二缓冲机构700的缓冲行程,以便于在支撑平台200在受到第一缓冲平台的缓冲后继续下降能与第二缓冲平台接触,且不会超出第一缓冲机构600的缓冲行程而破坏第一缓冲机构600,另外在支撑平台200下降至第二预置高度时,第一缓冲机构600和第二缓冲机构700共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有效对支撑平台200进行缓冲直至停止,提高了安全性且不会破坏调整装置的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机构600包括多个可转动连接在底座100的顶部的旋转立柱601;每个旋转立柱601上均间隔套设有限位凸盘604和支撑圆盘603,限位凸盘604滑动设置在支撑圆盘603的上方,且限位凸盘604与支撑圆盘603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602;支撑平台200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升降盘203,升降盘203通过第一通孔605套设在旋转立柱601上;其中,限位凸盘604具有与第一通孔605的长度方向错位以限位升降盘203下降的保护状态,以及与第一通孔605的长度方向重合以使升降盘203自由升降的自由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平台200位于初始状态时,升降盘203位于限位凸盘604的下方,在支撑平台200上升至第一预置高度时,升降盘203穿过限位凸盘604位于限位凸盘604的上方,支撑圆盘603的半径小于第一通孔605的最短通过半径。

本实施例中,在调整支撑平台200上升时,支撑平台200带动升降盘203同步上升,此时调整旋转立柱601转动,带动限位凸盘604转动使得限位凸盘604处于与第一通孔605的长度方向重合的自由状态,在升降盘203上升过程中,第一通孔605可自由通过限位凸盘604以及支撑圆盘603;当支撑平台200上升至第一预置高度时,升降盘203位于限位凸盘604的上方,此时,调整旋转立柱601转动,使得限位凸盘604转动处于与第一通孔605的长度方向错位以限位升降盘203下降的保护状态,在出现故障导致支撑平台200急坠时,升降盘203随支撑平台200急坠,当支撑平台200下降到第一预置高度时,升降盘203的底部与限位凸盘604的顶部接触,继续下降则推动限位凸盘604在旋转立柱601上压缩第一弹性件602下滑,通过第一弹性件602抵接支撑圆盘603压缩从而起到缓冲作用;若未出现故障,则调整限位凸盘604转动至处于与第一通孔605的长度方向重合的自由状态,使得在提升机构调整升降盘203下降至第一预置高度时不受限位凸盘604的影响。

具体地,多个旋转立柱601环绕底座100的周向间隔布置在底座100的顶部,提高缓冲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602为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套设在旋转立柱601上,一端与支撑圆盘603抵接,另一端与限位凸盘604抵接,起到缓冲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旋转立柱601的数量为二,且对称设置在底座100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两个旋转立柱601对称设置,在两侧进行缓冲,提高缓冲强度,同时提高缓冲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旋转立柱601的侧部沿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限位所述限位凸盘604沿旋转立柱601周向转动的平面结构。

本实施例中,限位凸盘604套设在旋转立柱601上转动时,具有与旋转立柱601相对转动的趋势,若发生相对转动,则难以控制限位凸盘604处于自由状态或者保护状态,通过平面结构与限位凸盘604相互配合,可使得限位凸盘604与旋转立柱601既能同步转动又能滑动配合,提高控制精度。

具体地,旋转立柱601的水平截面具有至少一条直边,也可以为多边形(例如四边形、六边形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缓冲机构700包括多个支撑块701;支架103的顶部设有第二通孔,旋转立柱601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通孔内;旋转立柱601的顶部设有缓冲槽,支撑块701与缓冲槽滑动连接,支撑块701与缓冲槽的槽底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702;支撑块701的顶部通过连接杆延伸出缓冲槽,且连接杆的顶端连接有支撑座703,支撑座703活动设置在支架103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支撑块701与多个旋转立柱601适配,分别滑动安装在多个旋转立柱601的缓冲槽内。

本实施例中,当支撑平台200下降到第二预置高度时,支撑平台200的底部与第二缓冲机构700的支撑座703接触,接着支撑座703受力经连接杆传递给支撑块701,支撑块701在缓冲槽内压缩第二弹性件702向下滑动,起到缓冲作用,另外,旋转立柱601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103的第二通孔内,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缓冲机构600和第二缓冲机构700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弹性件702为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支撑块701抵接,另一端与缓冲槽的槽底抵接,起到缓冲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605的截面呈跑道圆型,限位凸盘604为盘形凸轮,其中,盘形凸轮的基圆半径r的长度小于第一通孔605的短半轴l的长度;盘形凸轮的廓线的最大曲率半径R的长度大于第一通孔605的短半轴l的长度,并小于第一通孔605的长半轴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盘形凸轮的通过基圆部分同轴套设在旋转立柱601上。

本实施例中,限位凸盘604为盘形凸轮,由于盘形凸轮的整体形状由基圆一端到另一端宽度由宽变窄,则盘形凸轮在跑道圆型第一通孔605内时,盘形凸轮具有沿基圆的轴线转动预置角度的活动空间,因而,可根据盘形凸轮可跑道圆型第一通孔605内活动的空间大小,在调整后使得即使在限位凸盘604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通孔605也能通过限位凸盘604,同时,当限位凸盘604和第一通孔605在长度方向上交错预置角度后,限位凸盘604可对第一通孔605进行限位,尤其是在支撑平台200上升高于第一预置高度后发生故障时进行缓冲保护。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提升机构包括线轮102、第一电机101和多根线绳500;第一电机101设置在底座100内,且输出轴沿竖直方向通过转轴与线轮102驱动连接;支架103的顶部设有贯穿孔,升降盘203通过升降柱202设置在支撑平台200的底部,升降柱202沿竖直方向滑动穿设在贯穿孔内;支架103的顶部设有多组导向轮组104,导向轮组104位于升降盘203的上方;线绳500的一端绕接在线轮102上,另一端绕过导向轮组104与升降盘20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多根线绳500对应多个旋转立柱601设置,多个导向轮组104与多根线绳500对应设置,提高升降的稳定性以及提升强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第一电机101驱动线轮102转动缠绕线绳500,使得线绳500缩短并沿导向轮组104向上拉动升降盘203上升,使得升降柱202沿贯穿孔向上滑动,进而带动支撑平台200上升,反之则反向驱动第一电机101,使得线绳500松脱延长,支撑平台200在重力作用下下降。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旋转立柱601的底部均设有从动齿轮606,转轴上对应从动齿轮606间隔设置有多个主动齿轮,多个主动齿轮分别通过链条与多个从动齿轮606驱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旋转立柱上的从动齿轮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便于与主动齿轮驱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多个旋转立柱601的底部通过从动齿轮606与转轴上的主动齿轮通过链条进行传动,同时进行联动,提高便捷性,调整好限位凸盘604与第一通孔605的配合高度,使得在限位凸盘604转动的同时第一通孔605也能通过限位凸盘604,在支撑平台200上升至第一预置高度后发生故障导致急坠,第一电机101也能带动旋转立柱601,使得限位凸盘604处于保护状态,对急坠的支撑平台200进行缓冲,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地,多个旋转立柱601上限位凸盘604的朝向均不同,使得提升机构失效后在升降盘203下降过程中至少有一个限位凸盘604与升降盘203接触起到缓冲保护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底座100的顶部设有用于检测升降盘203的升降速度的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第一电机101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速度传感器检测升降盘203的升降速度并反馈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设定预置速度阈值,速度传感器检测出升降盘203的下降速度超出预置速度阈值时,判断当前状态为失效状态;或者设定预置加速度阈值,通过检测预置时间内升降盘203的多个下降速度并计算出该预置时间内的加速度,若加速度大于预置加速度阈值时,判断当前状态为失效状态,在失效状态情况下则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101驱动旋转立柱601转动至限位凸盘604处于保护状态,进一步保证了限位凸盘604能对升降盘203起到缓冲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支撑平台200上转动设置有旋转平台300,旋转平台300上设有用于夹持钢构件400的夹持机构;支撑平台200内设有第二电机201,第二电机201的输出轴与旋转平台300驱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夹持机构可对钢构件400进行夹持固定,防止移动,同时可通过第二电机201驱动旋转平台300进行转动,便于调节钢构件400在水平方向上的反向,使得其姿态符合安装要求。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夹持机构包括第三电机304、丝杆301、两个支板305和两个移动块302;两个支板305对称设置在旋转平台300上;丝杆30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板305转动连接;第三电机304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板305上且输出轴与丝杆301驱动连接;丝杆301的外周沿轴向设有旋向相反的两组螺纹,两个移动块302分别与两组螺纹连接,且两个移动块302的顶部分别连接有用于配合夹持钢构件400的夹块303。

本实施例中,需要对钢构件400进行夹持时,通过第三电机304驱动丝杆301在支板305内沿正向转动,则带动两个螺纹连接的移动块302沿着相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夹块303张开,将钢构件400放置在夹块303中间后,再通过第三电机304反向驱动丝杆301转动,使得移动块302沿着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两个夹块303相互靠近,夹紧钢构件400,使其固定,避免晃动。

具体地,第一电机101、第二电机201和第三电机304均为正反转伺服电机。

本实施例中,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的调整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在需要安装钢构件400时,首先通过第三电机304驱动丝杆301在支板305内沿正向转动,则带动两个螺纹连接的移动块302沿着相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夹块303张开,将钢构件400放置在夹块303中间后,再通过第三电机304反向驱动丝杆301转动,使得移动块302沿着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两个夹块303相互靠近,夹紧钢构件400,接着驱动第一电机101驱动线轮102转动缠绕线绳500,使得线绳500缩短并沿导向轮组104向上拉动升降盘203上升,使得升降柱202沿贯穿孔向上滑动,进而带动支撑平台200上升,若上升高度高于第一预置高度,则升降盘203上升过程第一通孔605通过支撑圆盘603和限位凸盘604,在支撑平台200上升到安转高度时,可通过第二电机201驱动旋转平台300进行转动,调整钢构件400的姿态使其符合安装要求,反之则反向驱动第一电机101,使得线绳500松脱延长,支撑平台200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若支撑平台200在超过第一预置高度的高度时出现故障导致急坠时,首先支撑平台200在下降至第一预置高度时,旋转立柱601转动至限位凸盘604处于保护状态,升降盘203的底部与限位凸盘604的顶部接触,继续下降则推动限位凸盘604在旋转立柱601上压缩第一弹性件602下滑,通过第一弹性件602抵接支撑圆盘603压缩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接着支撑平台200在第一缓冲机构600的作用下继续下降,直至下降到第二预置高度时,支撑平台200的底部与第二缓冲机构700的支撑座703接触,接着支撑座703受力经连接杆传递给支撑块701,支撑块701在缓冲槽内压缩第二弹性件702向下滑动,起到缓冲作用,第一缓冲机构600和第二缓冲机构700同时起到缓冲作用,提高缓冲效果,另外在支撑平台200升降过程与旋转立柱601联动转动,较为便捷,且通过速度传感器检测升降盘203的速度,保证出行故障急坠时控制限位凸盘604处于保护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的调整装置,在支撑平台200在第一预置高度以下发生急坠时,产生冲击力较小,仅需通过第二缓冲机构700进行缓冲,在支撑平台200在第一预置高度以上发生急坠时,冲击力过大,通过第一缓冲机构600和第二缓冲机构700配合在不同高度进行二级缓冲,提高缓冲效果,避免冲击力过大损坏第二缓冲机构700,安全性较高,且可通过夹持机构进行夹持,以及通过旋转平台300进行姿态调整,灵活性高。解决了现有的钢结构建筑的构件转动装置在较高位置发生急坠时,缓冲效果较差,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甚至威胁操作人员的安全的技术问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相关技术
  • 一种大型艺术钢结构建筑的构件转动装置
  • 一种钢结构件用自动码垛装置
  • 精密耐腐蚀建筑钢结构件生产用可调整工位的冲压装置
  • 钢结构建筑物热管网络防火灾倒塌方法及其所用的带有热管的钢构件的测试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11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