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阀及流体控制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4:51


阀及流体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阀及流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阀通常与泵装置配合使用,构成流体控制装置,可广泛应用于腕式血压计、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其中,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中的阀为了实现结构上的微小型化,传统的阀多采用阀壳体与隔膜配合的结构。但是,传统的阀在接通泵装置时,泵装置产生的强大气压使得阀中的隔膜上升过高而导致隔膜上的气孔被阀壳体堵塞。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阀在接通泵装置时,泵装置产生的强大气压使得阀中的隔膜上升过高而导致隔膜上的气孔被阀壳体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阀及流体控制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阀,包括阀体及隔膜,所述阀体设有容纳腔,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阀室及所述第二阀室,所述阀体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阀室连通的第一进流孔、及与所述第二阀室连通的泄流孔,所述第二阀室远离所述隔膜的一侧的内壁设有导流槽,所述隔膜设有与所述导流槽对应设置的连通孔,当所述隔膜受到流体压力作用以朝向靠近所述导流槽的一侧凸起时,所述隔膜能够与所述第二阀室远离所述隔膜的一侧的内壁抵触配合,以使所述连通孔通过所述导流槽与所述第二阀室连通。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室远离所述隔膜的一侧的内壁间隔设有两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二阀室远离所述隔膜的一侧的内壁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台配合形成所述导流槽,当所述隔膜受到流压作用以朝向靠近所述导流槽的一侧凸起时,所述隔膜能够与两个所述第一凸台均抵触配合,以使所述连通孔通过所述导流槽与所述第二阀室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室与所述隔膜相邻的内壁和两个所述第一凸台均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室设置呈圆柱形,两个所述第一凸台均设置呈半圆柱形,两个所述第一凸台沿所述第二阀室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所述连通孔之间均间隔设置,沿所述连通孔的轴线方向,各个所述连通孔的投影区域均位于所述导流槽的投影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室远离所述隔膜的一侧的内壁设有与所述连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凸台,当所述隔膜受到流体压力作用以朝向靠近所述导流槽的一侧凸起时,所述第一阀室与所述连通孔连通,当所述隔膜复位时,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隔膜贴合以封闭所述连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膜还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三阀室及所述第四阀室,所述第三阀室与所述第四阀室对应设置于所述隔膜的两侧,所述第三阀室与所述第一阀室间隔设置,所述阀体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三阀室连通的第二进流孔,所述第四阀室与所述第二阀室连通,所述阀体的外壁设有排流孔,所述排流孔延伸至所述第四阀室远离所述隔膜的一侧的内壁,当所述隔膜受到流体压力作用以朝向靠近所述排流孔的一侧凸起时,所述隔膜与所述第四阀室远离所述隔膜的一侧的内壁贴合以封闭所述排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还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阀室及所述第四阀室对应连通,所述泄流孔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

和/或,所述第四阀室远离所述隔膜的一侧的内壁设有第三凸台,所述排流孔延伸至所述第三凸台靠近所述隔膜的一侧的内壁,当所述隔膜受到流体压力作用以朝向靠近所述排流孔的一侧凸起时,所述隔膜与所述第三凸台靠近所述隔膜的一侧的内壁贴合以封闭所述排流孔;

和/或,所述排流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进流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二进流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排流孔的内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进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泄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能够与所述隔膜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阀室,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能够与所述隔膜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阀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所述的阀。

上述实施例中的阀及流体控制装置,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流孔向第一阀室内输送流体,使得第一阀室内的流体压力增加,进而使得隔膜在第一阀室内的流体的压力作用下朝向靠近导流槽的一侧凸起,从而使得第一阀室内的流体能够依次通过连通孔及第二阀室并最终通过泄流孔排出。当第一阀室内的流体压力过大时,隔膜会与第二阀室远离隔膜的一侧的内壁抵触配合,保证连通孔能够稳定、可靠的通过导流槽与第二阀室连通,杜绝由于隔膜凸起高度过大而导致隔膜上的连通孔被阀体堵塞的问题,提高了阀及流体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阀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第二本体170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阀在排气时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阀;100、阀体;110、容纳腔;111、第一阀室;112、第二阀室;113、第一进流孔;114、泄流孔;115、第三阀室;116、第四阀室;117、第二进流孔;118、排流孔;119、连通通道;120、导流槽;130、第一凸台;140、第二凸台;150、第三凸台;160、第一本体;170、第二本体;200、隔膜;210、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阀10,包括阀体100及隔膜200,阀体100设有容纳腔110,隔膜200设置于容纳腔110内以将容纳腔110分隔为第一阀室111及第二阀室112,阀体100的外壁设有与第一阀室111连通的第一进流孔113、及与第二阀室112连通的排流孔118,第二阀室112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设有导流槽120,隔膜200设有与导流槽120对应设置的连通孔210,当隔膜200受到流体压力作用以朝向靠近导流槽120的一侧凸起时,隔膜200能够与第二阀室112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抵触配合,以使连通孔210通过导流槽120与第二阀室112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的阀,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流孔113向第一阀室111内输送流体,使得第一阀室111内的流体压力增加,进而使得隔膜200在第一阀室111内的流体的压力作用下朝向靠近导流槽120的一侧凸起,从而使得第一阀室111内的流体能够依次通过连通孔210及第二阀室112并最终通过泄流孔114排出。当第一阀室111内的流体压力过大时,隔膜200会与第二阀室112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抵触配合,保证连通孔210能够稳定、可靠的通过导流槽120与第二阀室112连通,杜绝由于隔膜200凸起高度过大而导致隔膜200上的连通孔210被阀体100堵塞的问题,提高了阀10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其中,流体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阀室112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间隔设有两个第一凸台130,第二阀室112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与两个第一凸台130配合形成导流槽120,当隔膜200受到流压作用以朝向靠近导流槽120的一侧凸起时,隔膜200能够与两个第一凸台130均抵触配合,以使连通孔210通过导流槽120与第二阀室112连通。如此,当第一阀室111内的流体压力过大时,隔膜200会与两个第一凸台130均抵触配合,保证第一阀室111内的流体能够依次通过连通孔210、导流槽120及第二阀室112并最终从泄流孔114排出,杜绝由于隔膜200凸起高度过大而导致隔膜200上的连通孔210被阀体100堵塞的问题,提高了阀10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另外,两个第一凸台130设置在第二阀室112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上,使得隔膜200的凸起高度减小,避免隔膜200凸起高度过大而导致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阀10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凸台13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第一凸台130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例如,第一凸台1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只需使得第二阀室112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能够与各个第一凸台130配合形成导流槽120即可。

如图3及图4所示,可选地,第二阀室112与隔膜200相邻的内壁和两个第一凸台130均间隔设置。如此,从导流槽120流出的流体能够在第二阀室112内分流,使得流体在第二阀室112内的流速降低,避免流体在第二阀室112内因流速过高而产生噪声,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3及图4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二阀室112设置呈圆柱形,两个第一凸台130均设置呈半圆柱形,两个第一凸台130沿第二阀室1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如此,第二阀室112的内侧壁与两个第一凸台130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均相同,使得流体在第二阀室112内的流速均匀性增加,进一步提高了阀10的可靠性及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连通孔2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连通孔210之间均间隔设置,沿连通孔210的轴线方向,各个连通孔210的投影区域均位于导流槽120的投影区域内。如此,相邻两个连通孔210之间的隔膜200部分能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使得隔膜200的强度增加,进而使得隔膜200发生翘曲的概率减小,隔膜200的反向截流能力增加,从而提高了阀10的可靠性及适用性寿命。另外,在流体处于高速、高流量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连通孔210的数量来增加第一阀室111与第二阀室112之间的流通路径,有利于减小阀10工作过程中的噪声,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其中,连通孔210的数量、形状、内径及位置关系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例如,连通孔210的数量可以为四个、七个或十个等。连通孔21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连通孔210的内径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mm-1.0mm。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连通孔210的内径为0.3mm。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室111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设有与连通孔210对应设置的第二凸台140,当隔膜200受到流体压力作用以朝向靠近导流槽120的一侧凸起时,第一阀室111与连通孔210连通,当隔膜200复位时,第二凸台140与隔膜200贴合以封闭连通孔210。如此,在阀体100处于初始状态时(即隔膜200未受到流体的压力作用时,如图1所示),第二凸台140与隔膜200贴合以封闭连通孔210,使得第一阀室111与第二阀室112处于不连通状态;在阀体100处于排气状态时(如图4所示),隔膜200能够在流体的压力作用下与第二凸台140分离并朝向靠近导向槽的一侧凸起,使得第一阀室111通过连通孔210与第二阀室112处于连通,提高了阀10的便利性。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隔膜200还将容纳腔110分隔为第三阀室115及第四阀室116,第三阀室115与第四阀室116对应设置于隔膜200的两侧,第三阀室115与第一阀室111间隔设置,阀体100的外壁设有与第三阀室115连通的第二进流孔117,第四阀室116与第二阀室112连通,阀体100的外壁设有排流孔118,排流孔118延伸至第四阀室116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当隔膜200受到流体压力作用以朝向靠近排流孔118的一侧凸起时,隔膜200与第四阀室116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贴合以封闭排流孔118。如此,当需要关闭排流孔118时,通过第二进流孔117向第三阀室115输送流体,使得隔膜200在第三阀室115内的流体的压力作用下朝向靠近排流孔118的一侧凸起以封闭排流孔118;当需要打开排流孔118时,减小第三阀室115内的流体的压力,使得隔膜200复位以打开排流孔118,提高了阀10的便利性。

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阀体100还设有连通通道119,连通通道11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阀室112及第四阀室116对应连通,泄流孔114与连通通道119连通。如此,连通通道119的内壁能够阻挡隔膜200封闭泄流孔114,保证泄流孔114能够通过连通通道119与第二阀室112保持稳定、可靠连通,提高了阀10的可靠性。

如图3及图4所示,可选地,第四阀室116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设有第三凸台150,排流孔118延伸至第三凸台150靠近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当隔膜200受到流体压力作用以朝向靠近排流孔118的一侧凸起时,隔膜200与第三凸台150靠近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贴合以封闭排流孔118。如此,隔膜200与排流孔118之间的间距减小,保证隔膜200能够朝向靠近排流孔118的一侧凸起以封闭排流孔118,提高了阀10的可靠性。

如图3及图4所示,可选地,排流孔118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进流孔117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二进流孔117的内径大于排流孔118的内径。如此,沿排流孔118的轴线方向,隔膜200与第二进流孔117对应的区域的形变量保持最大,保证隔膜200能够朝向靠近排流孔118的一侧凸起以封闭排流孔118,提高了阀10的可靠性。

其中,第一进流孔113、泄流孔114、第二进流孔117及排流孔118的内径均能够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阀体100包括第一本体160及第二本体170,第一本体160靠近第二本体170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第一进流孔113设置于第一本体160上,第二本体170靠近第一本体160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泄流孔114设置于第二本体170上,隔膜200设置于第一本体160与第二本体170之间,使得第一凹槽的内壁能够与隔膜200配合形成第一阀室111,且第二凹槽的内壁能够与隔膜200配合形成第二阀室112。如此,阀体100能够通过先分别加工第一本体160、第二本体170及隔膜200后再装配形成一体,提高了阀10加工及装配的便利性。

其中,隔膜200可以通过螺接、卡接、胶接或其他固定连接方式设置于第一本体160与第二本体170之间,也可以借助卡箍或夹具等中间元件设置于第一本体160与第二本体170之间。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60靠近第二本体170的一侧还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内壁能够与隔膜200配合形成第三阀室115;第二进流孔117设置于第一本体160上;第二本体170靠近第一本体160的一侧还设有第四凹槽及连通槽,连通槽用于将第二凹槽与第四凹槽连通,第四凹槽的内壁能够与隔膜200配合形成第四阀室116;连通槽的内壁能够与隔膜200配合形成连通通道119。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阀10。

上述实施例中的流体控制装置,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流孔113向第一阀室111内输送流体,使得第一阀室111内的流体压力增加,进而使得隔膜200在第一阀室111内的流体的压力作用下朝向靠近导流槽120的一侧凸起,从而使得第一阀室111内的流体能够依次通过连通孔210及第二阀室112并最终通过泄流孔114排出。当第一阀室111内的流体压力过大时,隔膜200会与第二阀室112远离隔膜200的一侧的内壁抵触配合,保证连通孔210能够稳定、可靠的通过导流槽120与第二阀室112连通,杜绝由于隔膜200凸起高度过大而导致隔膜200上的连通孔210被阀体100堵塞的问题,提高了流体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流体控制阀及流体控制阀制造方法
  • 用于控制液压流体流的转换阀和具有转换阀的连杆
  • 流体控制阀用诊断装置、流体控制装置以及流体控制阀用诊断程序
  • 流体控制阀及使用该流体控制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19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