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渗沥液排放处置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渗沥液排放处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渗沥液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渗沥液排放处置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发电厂内的渗沥液主要源于垃圾本身的水分,埋填厂会有部分雨水,餐厨垃圾主要是餐饮企业的废水,通常同垃圾合并处理,垃圾渗沥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而目前渗沥液在过滤过程中,被来自渗沥液的各类垃圾堵塞,使渗沥液的过滤系统经常处于堵塞瘫痪状态,造成渗沥液的频繁溢出,对现场造成重度污染,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现场环境,主要原因是渗沥液过滤器中的静态格栅所致,渗沥液过滤在通过过滤系统的过程中漂浮物堵塞格栅,造成过滤瘫痪;同时,在过滤处理后,会在废水池产生大量沉淀物以及大量漂浮的废物,而这些沉淀物如不及时处理,会使废水池的容积减小,导致废水池在未达到使用容积时就会溢出,溢出的同时就会把漂浮物一起带出,不仅影响环境,还会造成使用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搅动粉碎垃圾废渣,还能及时排出沉淀物和漂浮物,以便并保持蓄液容积并适时排解堵塞的渗沥液排放处置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渗沥液排放处置系统,包括渗沥液输送系统以及与所述渗沥液输送系统的输出端连通的蓄液池,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输送装置以及与所述输送装置连通的杂质搅碎装置;所述杂质搅碎装置包括一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搅拌机构、设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并与出水口连通的进水筒、设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并与一出水管连通的出水筒以及设于所述外壳的底壁上的一排污口,在所述出水管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排污口通过一排污管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水管与出水管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蓄液池,在所述蓄液池底部的出泥槽处设有排渣机构,在该蓄液池中部设有排口,该排口处设有疏通机构。

有益效果:本发明设置输送装置适时疏通筒体,并由杂质搅碎装置切削细化废渣,设置过滤装置则是防止较大的杂质形成卡滞;设置排渣机构能周期性有序排出沉淀物,提高排渣的效率,设置疏通装置在排出漂浮物的同时,也能动态地防止因漂浮物堆积而造成的堵塞,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E-E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的K处放大图。

图5为杂质搅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刀架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二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三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三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四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四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绞龙叶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2中的D向视图。

图19为图18中的H处放大图。

图20为图2中的B-B向视图。

图21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22为图2中的F-F向视图。

图23为图18中的C-C剖视图。

图24为图2中的G处放大图。

图25为蓄液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排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的M处放大图。

图28为图26中的N处放大图。

图29为挡罩、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30为疏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0中的P处放大图。

图32为连接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3为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第一侧翼与第二侧翼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35为上定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下定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第一Y轴动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第二Y轴动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疏通件的受力原理示意图。

图40为疏通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到图40所示,本发明包括输送装置以及与所述输送装置上连通的杂质搅碎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具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的筒体1,所述进水口与污水管10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杂质搅碎装置连通,所述杂质搅碎装置包括一外壳35、设于所述外壳35内的搅拌机构、设于所述外壳35的侧壁上并与出水口连通的进水筒331、设于所述外壳35的侧壁上并与一出水管23连通的出水筒332以及设于所述外壳35的底壁上的一排污口,在所述出水管23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排污口通过一排污管24与所述排水管9连通,所述排水管9与出水管23连通。

具体地,如图1到图4所示,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筒体1上的用于检测筒体1内输送的渗沥液液面高度的第一超声波液面测量仪2、沿所述设于所述筒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筒体1内的螺旋推进器、设置于所述筒体1一端侧外并与所述螺旋推进器的一端连接的驱动电机4以及与所述第一超声波液面测量仪2和驱动电机均电连接的PLC控制器(未标示),所述螺旋推进器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一支架21及一第二支架2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筒体1内。

所述螺旋推进器包括无轴螺旋叶片3,在所述第一支架21上设有中空的支承套210,在所述无轴螺旋叶片3对应第一支架21的一端设有连接锥段220,所述连接锥段220套接在支承套210中;在所述第二支架22上设有中空的固定筒230,在所述无轴螺旋叶片3对应第二支架22的一端设有锥形段231,在所述锥形段231上还设有柱形段232,所述锥形段231套接在固定筒230中,且柱形段232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

如图1、图2、图5到图17所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在所述外壳35的内壁上设置的刃片333以及固定架13,该外壳35的上端设有筒盖351,下端连通有排污管24,在所述固定架13的中部设有插槽131,在所述固定架13上设有传动轴14,所述传动轴14的一端设有球状接头141,另一端穿设出筒盖351,该球状接头141插入插槽131内,所述传动轴14的穿出端设有转轮142,所述转轮142与传动电机352的输出端皮带连接;在所述传动轴14上套设有刀架组,该传动轴14向上穿设出筒盖351并与固设在外壳35上的传动电机352的输出端皮带连接。

所述刀架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刀架51、第二刀架52、第三刀架53和第四刀架54,相邻两个所述刀架之间均设有一个绞龙叶片套55,所述第一刀架51包括第一固定套511,在所述第一固定套511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三个水平伸出的第一连接杆512,在所述第一连接杆512上螺接有第一刀片513;所述第二刀架52包括第二固定套521,在所述第二固定套521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三个水平伸出的第二连接杆522,在所述第二连接杆522上螺接有第二刀片523;所述第三刀架53包括第三固定套531,在所述第三固定套531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三个水平伸出的第三连接杆532,在所述第三连接杆532上螺接有第三刀片533;所述第四刀架54包括第四固定套541,在所述第四固定套541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三个水平伸出的第四连接杆542,在所述第四连接杆542上螺接有第四刀片543。

在所述三个绞龙叶片套55的中部均设有套筒,在所述传动轴14上设有条形定位销,三个所述套筒以及四个固定套的内侧壁上对应条形定位销的位置处均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套设在条形定位销的外侧,以便传动轴14带动三个绞龙叶片套55以及四个刀架同步转动。

由图5所示,在所述外壳35的下端连通设有导流管130,所述导流管130与排污管24连通,在该导流管130上还设有开关阀132。

由图1、图18到图20所示,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在所述出水管23的上端面设有两排从动齿轮组,每个从动齿轮组包括七个并排且依次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61,每个所述从动齿轮61均连接有一个竖直向下伸入出水管23的过滤轴62,所述过滤轴62的伸入端与出水管23下端的对应位置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从动齿轮组之间啮合连接有传动齿63,在所述传动齿63的两侧各设有一固设在出水管23上的导轨64,在两个所述导轨64上错位设有第一导向块651和第二导向块652,两个所述导向块的一侧均设有齿槽,所述齿槽均与传动齿6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块651与固设在出水管23上的电动顶缸66的输出端连接。

由图1、图18、图21到图24所示,所述排水管9上设置有一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供水管7,在所述供水管7上沿出水方向依次连通设有第一连接管71、第二连接管72、第三连接管73和第四连接管74,所述第一连接管71伸入排水管9内,该第一连接管71的伸入端设有竖直放置的第一环状水管711,在该第一环状水管711的下端连通绕设有七个第一喷头712,七个所述第一喷头712的出水口均沿出水方向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72的出水端设有绕设在排污管211外侧的第二环状水管721,在所述第二环状水管721设有三个伸入排污管211的第二喷头722,所述第二喷头722的出水口均斜向下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73上连接有三通阀731,所述三通阀731的一侧与设在出水筒32内的第三环状水管732连通,另一侧与电接点液位计8连通,在所述第三环状水管732上连通绕设有六个第三喷头733,所述第三喷头733的出水口均斜置朝向第三环状水管732的中心线,所述电接点液位计8的中部与出水管23连通,该电接点液位计8的下部与排污管211连通,电接点液位计8的底部设有液位计排污阀81;所述第四连接管74伸入进水筒11内,该第四连接管74的伸入端设有竖直放置的第四环状水管741,在该第四环状水管741的一侧连通绕设有六个第四喷头742,另一侧连通绕设有六个第五喷头743,所述第四喷头742和第五喷头743的出水口均斜置朝向第四环状水管741的中心线。

在所述筒体1与进水筒331之间连通设有第一软管12,在所述出水管23和排水管9之间连通设有第二软管15。

由图25到图29所示,本发明的蓄液池包括与排水管9连通的渗沥池本体91、设置于渗沥池本体91底部的出泥槽911处的排渣机构以及设于渗沥池本体91中部排口101处的疏通机构,其中,所述排渣机构包括沿所述出泥槽91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用于承载渗沥液及其夹带物的挡罩以及沿所述挡罩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挡罩内的搅动装置。

具体地,所述挡罩包括罩体30、第一套筒31以及第二套筒32,所述第三支架200上固设有第一固定套2001,在所述第四支架210上设有第二固定套2002,所述第一套筒31穿设套接在第一固定套2001上,所述第二套筒32穿设套接在第二固定套2002上,该第二套筒32的穿出端螺接设有连接盖33,所述连接盖33与第二驱动电机42的输出轴连接。

在所述第一固定套2001和第二固定套2002内均设有台阶孔,在两个所述台阶孔的小孔端的孔壁上均设有第一放置槽510,在两个固定套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一放置槽510的位置处均设有第二放置槽520,对应端的所述第一放置槽510和第二放置槽520合围形成一个环槽,在该环槽内嵌设有第一密封圈610;在两个所述台阶孔的大孔端内均设有润滑圈70,所述润滑圈7的中部设有锥孔,两个所述固定套对应润滑圈70的位置处均设有连接锥段701,对应端的所述连接锥段701与锥孔的孔壁贴合连接。

所述搅动装置包括沿所述挡罩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挡罩内的第一螺旋叶片431和第二螺旋叶片432、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431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套筒31可转动连接的第一端轴40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432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套筒32可转动连接的第二端轴402,所述第一端轴401与第一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该第一螺旋叶片431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叶片432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

在所述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内均设有第一让位孔301和第二让位孔302,在对应端的所述第一让位孔301和第二让位孔302之间均连通设有连接孔303,对应端的端轴穿设过连接孔303,在每个所述连接孔303的孔壁上均设有第三放置槽530,在两个所述端轴上对应第三放置槽530的位置处均设有第四放置槽540,对应端的所述第三放置槽530和第四放置槽540合围形成一个环槽,在该环槽内嵌设有第二密封圈620。

在每个所述第二让位孔302内均嵌设有轴承,对应端的所述端轴均穿设在轴承的内圈上,所述第一端轴401的穿出端与第一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

在所述第一端轴401和第二端轴402上均设有凸台403,对应端的所述凸台403与第一让位孔301的孔底抵接设置。

所述挡罩的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开口,所述第一螺旋叶片431和第二螺旋叶片432从所述开口中显示于所述罩体30外,两个螺旋叶片用于搅散疏通渗沥液中的夹带物,所述挡罩转动时,夹带物经两个螺旋叶片的搅拌推动并沿出泥槽911的下端排出。

在所述出泥槽911的下端连通设有排料阀,所述排料阀包括外设有动力电机(未标示)的箱体80,在所述箱体80上设有出料口,在该箱体80内设有与动力电机连接的转动轴801,在所述转动轴801的外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六个隔板802,实现对排出的夹带物的有序排放。

由图1、图25、图30到图40所示,所述蓄液池91内靠近所述排口101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平台103,所述疏通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103上以位于所述排口101内侧的位置处;当所述蓄液池91内的渗沥液漫过所述平台103时,漫过所述平台103的部分通过所述疏通机构和排口101排出所述蓄液池91外。

该疏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渗沥池的排口101处的X轴定轨组100、滑动设置于所述定轨组100上并能够沿所述定轨组100长度方向开合的疏通模组、设置于所述定轨组100上方的Y轴动轨组,所述Y轴动轨组上对应于所述疏通模组的位置处设置有斜向导轨组,所述疏通模组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斜向导轨组中以能够在所述斜向导轨组的斜向往复作用力下沿所述X轴定轨组100的长度方向开合。

具体地,所述疏通模组包括沿X轴方向分布的数个疏通件300,所述数个疏通件300沿X轴方向插设于所述X轴定轨组100上并能够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数个疏通件的上端插设于所述Y轴动轨组的斜向导轨组。

所述X轴定轨组100包括沿X轴方向分布的下定轨100a以及平行设置于所述下定轨100a上方的上定轨100b,所述下定轨100a及上定轨100b均包括轨座110以及沿轨座110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轨座110上的轨槽120;所述数个疏通件300中的每一疏通件300均包括疏通块310以及设置于所述疏通块310上、下端并分别滑动插设于所述下定轨100a和上定轨100b的轨槽120中的上、下滑块320b、320a。

所述疏通块310包括一同轴设置于所述下滑块320a上的中轴部31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中轴部311横向两侧的第一侧翼312和第二侧翼322,上滑块320b同轴设置于所述中轴部311上方;所述第一侧翼312上具有沿X轴向远离所述第二侧翼322的方向贯通的宽槽312a,所述宽槽312a沿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二侧翼322沿Y轴方向上的尺寸相适配,以使得所述第一侧翼312的宽槽312a能够容纳相邻的一疏通块310的第二侧翼322;所述第二侧翼322上具有沿X轴方向远离所述第一侧翼312方向贯通的窄槽322a,所述窄槽322a使得所述第二侧翼322的两侧壁能够相向运动以便于卡入相邻的一疏通块310的第一侧翼312的宽槽312a中;所述宽槽312a的宽度向远离所述第二侧翼322的方向渐大,以使得其槽口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侧翼322沿Y轴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侧翼322沿Y轴方向上的两外侧面的尺寸向远离所述第一侧翼312的方向渐小。

所述Y轴动轨组包括与所述下定轨100a和上定轨100b平行设置的第一Y轴动轨22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Y轴动轨220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230以及所述的斜向导轨组;所述斜向导轨组包括沿Y轴方向过所述第一Y轴动轨220中心的Y轴线为对称轴线L1,对称设置于该对称轴左右两侧的第一左侧斜导轨组211以及第一右侧斜导轨组212,且所述第一左侧斜导轨组211和第一右侧斜导轨组212呈“八”形分布。

所述驱动机构230包括固设在渗沥池的池口边沿的两个底座231,在每个所述底座231上均设有驱动电机232,所述驱动电机232的输出端均螺接有撑块233,在两个所述撑块233之间连接设有第一Y轴动轨220;在每个所述底座231上均平行设有两个导向杆235,两个所述导向杆235均穿设过对应端的撑块233。

所述第一左侧斜导轨组211包括沿X轴方向向左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第一左侧斜导轨211a,所述若干第一左侧斜导轨211a与所述第一Y轴动轨220的X轴线之间形成若干个夹角α1,所述若干个夹角由α1左至右依次渐大,且所述若干个夹角α1的值为等差设置;所述第一右侧斜导轨组212包括沿X轴方向向右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第一右侧斜导轨212a,所述若干第一右侧斜导轨212a与所述第一Y轴动轨220的X轴线之间形成若干个夹角β1,所述若干个夹角β1由右至左依次渐大,且所述若干个夹角β1的值为等差设置。

所述Y轴动轨组还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下定轨100a和上定轨100b之间并与所述第一Y轴动轨220连接成的第二Y轴动轨240;所述斜向导轨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Y轴动轨240上并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第一左侧斜导轨组211正下方的第二左侧斜导轨组214以及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第一右侧斜导轨组212正下方的第二右侧斜导轨组215。

所述第二左侧斜导轨组214包括沿X轴方向向左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第二左侧斜导轨214a,所述若干第二左侧斜导轨214a与所述第二Y轴动轨240的X轴线之间形成若干个夹角α2,所述若干个夹角由α2左至右依次渐大,且所述若干个夹角α2的值为等差设置;所述第二右侧斜导轨组215包括沿X轴方向向右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第二右侧斜导轨215a,所述若干第二右侧斜导轨215a与所述第二Y轴动轨240的X轴线之间形成若干个夹角β2,所述若干个夹角β2由右至左依次渐大,且所述若干个夹角β2的值为等差设置。

所述数个疏通件300包括与所述第一左侧斜导轨211a一一对应的若干左侧疏通件300a以及与所述第一右侧斜导轨212a一一对应的若干右侧疏通件300b;所述数个疏通件300中的每一个疏通件300还均包括同轴设置于所述中轴部311上端的连接轴330,所述若干左侧疏通件300a的连接轴330的上端一一对应地插接于所述第一左侧斜导轨211a中并能够与其滑动配合,所述若干右侧疏通件300b的连接轴330的上端一一对应地插接于所述第一右侧斜导轨212a中并能够与其滑动配合。

所述数个疏通件300的若干左侧疏通件300a的连接轴330一一对应地穿设于若干第二左侧斜导轨中214a并能够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数个疏通件300的若干右侧疏通件300b的连接轴330一一对应地穿设一地若干第二右侧斜导轨215a中并能够与其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Y轴动轨22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对称轴线L1同轴设置的第一Y轴导轨213;所述数个疏通件300还包括插接于所述第一Y轴导轨213中并能够与其滑动配合的中间疏通件300c,所述中间疏通件300c的连接轴330的上端插接于所述第一Y轴导轨213中并能够与其滑动配合;所述左侧疏通件300a、右侧疏通件300b与中间疏通件300c的结构设置相同。

所述第一Y轴动轨220平行设置于所述上定轨100b的上方,所述数个疏通件300中的每一所述疏通件300的上滑块320b设置于所述连接轴330的上端,在所述上定轨100b的轨槽120内设有第四润滑圈219,所述上滑块320b伸入第四润滑圈219内,且上滑块320b的外壁与第四润滑圈219的内侧壁贴合;所述上滑块320b的上端还设置有插接于对应的斜导轨中的滑导部,所述滑导部340包括设于上滑块320b上端的螺杆,所述螺杆穿设出对应位置的第一左侧斜导轨211a和第一右侧斜导轨212a,该螺杆的穿出端螺接有盖板34,所述盖板34的下端面与第一润滑圈217的上端面贴合。

在所述第一左侧斜导轨211a、第一右侧斜导轨212a以及第一Y轴导轨213内均嵌设有第一润滑圈217,所述滑导部340包括设于上滑块320b上端的螺杆,所述螺杆穿设出对应位置的第一左侧斜导轨211a、第一右侧斜导轨212a和第一Y轴导轨213,该螺杆的穿出端螺接有盖板34,所述盖板34的下端面与第一润滑圈217的上端面贴合。

同理,所述第二Y轴动轨240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Y轴导轨213正下方的第二Y轴导轨216,所述数个疏通件300中的中间疏通件300c的连接轴330穿设于所述第二Y轴导轨216中并能够与其滑动配合。在所述连接轴330上对应第二左侧斜导轨214a、第二右侧斜导轨215a以及第二Y轴导轨216的位置处设有环槽,在所述第二左侧斜导轨214a、第二右侧斜导轨215a和第二Y轴导轨216内均嵌设有第二润滑圈218,该环槽的上端槽壁与第二润滑圈218的上端面贴合,该环槽的下端槽壁与第二润滑圈218的下端面贴合。

此外,在所述下定轨100a的轨槽120内嵌设有第三润滑圈121,所述下滑块320a伸入轨槽120中,并与第三润滑圈121的内侧壁贴合,且连接轴330的下端面与第三润滑圈121的上端面贴合。

在所述蓄液池91内设有冲洗管92,冲洗管92的出水口朝向疏通块310位置,用于冲洗疏通块310,以免漂浮物残留堆积在疏通块310上;在蓄液池91内还设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第二超声波液面测量仪93,用以监控蓄液池91内的渗沥液的液面高度,以便调整动力电机的转速,调整转动轴801的转速,在箱体80位置适时排出渗沥液,以便降低渗沥液的液面高度。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如下:

如图1到图4所示,在筒体1上设置与PLC控制器连接的第一超声波液面测量仪2和驱动电机4,当堆积物的高度较低时,声束波反射时间长,PLC控制器不向驱动电机4发出启动指令,渗沥液自动顺着筒体1排放;当堆积物的高度较高时,声束波反射时间短,第一超声波液面测量仪2向PLC控制器发出信号,PLC控制器再向驱动电机4发出启动指令,以便螺旋推进器带动无轴螺旋叶片3旋转并带动堆积物排放移向渗沥池,适时疏通筒体1;而当堆积物的高度降低到合适高度时,声束波反射时间再次变长,PLC控制器又向驱动电机4发出关停指令,螺旋推进器随之关闭,无轴螺旋叶片3停止转动,渗沥液继续自动顺着筒体1排放。

需要说明的是,声束波反射时间的长短,PLC控制器只选择两个第一超声波液面测量仪2中的最小值,即反射时间最短且达到堆积高度时,即向PLC控制器发出信号,PLC控制器再向驱动电机4发出启动指令;堆积物高度下降时,则需要两个第一超声波液面测量仪2的反射时间均恢复到较长值时,才会向PLC控制器发出信号,PLC控制器再向驱动电机4发出关闭指令;此外,无轴螺旋叶片3的结构样式,能避免塑料袋、布条等垃圾杂物对轴芯的缠绕。

如图1、图2、图5到图17所示,待渗沥液经进水筒331进入外壳35后,启动传动电机2,传动轴14带动四个刀架和三个绞龙叶片套55一起转动,并带动污水一起转动,四个刀架上的刀片在旋转中对污水中的废渣进行切削,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一刀片513、第二刀片523、第三刀片533和第四刀片543的刃口方向均与转动轴14的转动方向一致,但远离传动轴14的外圈污水流速会降低,而传动轴14的转速不变,即十二个刀片的切削速度不变,由此产生的速度差能充分地对废渣进行粉碎,达到过滤标准的渗沥液经过滤流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外筒1的内壁上等距螺旋设置有九个刃片333,配合刀架上的刀片对废渣继续粉碎,以实现细化废渣的目的,从而避免渗沥液排放堵塞;另外,由于设置了排污管24,一旦出现排放不畅或需要清洗时,也能实现快速排除堵塞的目的。

与此同时,如图1、图2、图18到图20所示,启动电动顶缸66做往复移动,也带动第一导向块651在水平方向同步往复移动,而第一导向板651的一侧啮合连接有传动齿63,传动齿63啮合一侧啮合连接有两组从动齿轮组(未标示),另一侧啮合连接第二导向板652,每个从动齿轮组包括七个并排且依次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61,即,第二导向板652与两组从动齿轮61也随传动齿63做同步的往复转动,从动齿轮61的往复转动带动竖直安装的过滤轴62转复转动,为了避免造成卡滞,应加快往复转动的频率,这就要调整电动顶缸66的伸缩频率,这样,在相邻两个过滤轴62之间的间隙处,过滤轴62的往复转动形成旋流,能对间隙处形成涌动流,加速渗沥液快速通过,如有粉碎遗漏流出的大块杂质移动到间隙处,在较短行程范围内,不易造成卡滞,同时能快速切换到反向旋转,把较大杂质再反向带出,避免过滤轴62之间的间隙堵塞。

需要清洗时,如图2、图18、图21到图24所示,先关闭筒体1以及排水管9位置的电动蝶阀(未标示),开启传动电机352和电动顶缸66,刀架组单向旋转,过滤轴62往复旋转,再从供水管7处进水,水流经第一连接管71时分流,沿第一连接管71流入设置在排水管9内的第一环状水管711,并从七个第一喷头712喷出,清除排水管9位置的残留物;水流经第二连接管72时,分流到排污管24外绕设的第二环状水管721内,并由伸入排污管24的第二喷头722喷出,对排污管24内的残留物实施清除,并流向排水管9排出。

依次地,水流经第三连接管73时分流,顺着第三连接管73到三通阀731位置再分成两股,一股流向第设在出水筒332内的第三环状水管732内,并由第三喷头733喷出,第三喷头733的出水口均斜置朝向第三环状水管732的中心线,即,出水方向均斜向下朝向过滤轴62,第三喷头733喷出的水配合过滤轴62的往复转动,能达到较好的清洗目的;另一股水则流向电接点液位计8,流入电接点液位计8的水则流入排污管24中,与外壳30流下的水汇合,在此过程中,渗沥液与清洗的水在外壳35和出水筒332内堆积,以便刀架组和过滤轴62的转动带动水流,也带动渗沥液中的杂质移动,以便更好地搅碎和排出。

水流经第四连接管74时,顺着第四连接管74流入第四环状水管741内,并同时由第四喷头742和第五喷头743喷出,第四喷头742直接冲洗旋转着的刀架组,第五喷头743则是直接冲洗筒体1与进水筒331之间的电动蝶阀位置。

随着流入水量的上升,电接点液位计8显示外壳35内的水位,如有大颗粒的废渣进入电接点液位计8,可打开液位计排污阀81进行排除,同样的,外壳30内发生堵塞时,也可打开导流管130上的开关阀131进行排除处理,此外,外壳35以及出水管23内的空气同时经第二软管15以及第一软管12排出,不会因空气压力而影响外壳35以及出水管23内的注水水位,待电接点液位计8显示水位到高位时,关闭供水管7,刀架组和过滤轴62继续旋转,对水中残留废渣进行搅碎,旋转冲洗一段时候后,打开筒体1、排水管9位置以及排污管211上连通的电动蝶阀,排出已清洗的水。

如还需要再次清洗,待电接点液位计8显示到低水位时,再次关闭筒体1、排水管9位置以及排污管24上连通的电动蝶阀,并开启供水管7注水,再重复上述对应步骤即可,如此反复操作,直到清洗达标为止,结合之前在筒体1上设置的第一超声波液面测量仪2对污水的液位监测处理,实时掌握渗沥液的流通状态,使装置过滤、自洁同步进行,结构简单紧凑,使用便捷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具有唯一性,供水管7与四个连接管的连接处能根据使用的需要配装阀门,以便控制清洗供水位置,节约用水并提高清洗效率;另外,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电动蝶阀以及其他位置的阀门都可以配装成电控部件,并与PLC控制器连接使用,以提高操作效率,上述现有技术的内容不再赘述。

接着,如图25到图29所示,渗沥液流入蓄液池91后,渗沥液中的夹带物会沉淀到出泥槽911,并经设置的挡罩的开口落入罩体30中,当沉淀到一定容积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42,带动连接盘33与第二套筒32同步转动,即带动罩体30也同步转动,在把沉淀的夹带物从罩体的开口位置倒出,与此同时,还需要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1,第一螺旋叶片431和第二螺旋叶片431推动沉淀物移向出泥槽911下端的排出口,由于出泥槽911的排出口在中部位置,设置的两个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在转动时,两个螺旋叶片能实现把沉淀的夹带物向中聚拢的目的,以便快速排出沉淀物并恢复蓄液池91的蓄液容积,防止渗沥液在未达到蓄液池91的蓄液容积前溢出,一方面能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能保证蓄液池91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使用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6和图27所示,设置的第一密封圈610、第二密封圈620以及凸台403均能防止渗沥液从安装位置的间隙处渗出,能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设置的润滑圈70与连接锥段701贴合连接,能在转动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减少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的转动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最后,如图25和图26所示,设置的动力电机带动转动轴801转动,相邻两个隔板之间形成一个容腔,随着转动轴801的转动,把从出泥槽11排出的夹带物经由六个隔板802分批且有序地排出,在保证排渣效率的同时,还便于箱体80的出料口位置对排出物的有序收集。

如图1、图25、图30到图40所示,当渗沥液液面上升到渗沥池的排口处位置时,渗沥液与漂浮物一同向排口处移动,由于漂浮物存在堆积的情况,为了避免因堆积而影响渗沥液的排放,造成渗沥池内的渗沥液从渗沥池的上端开口溢出,需要对漂浮物进行搅散的操作。

具体地,如图30、图31、图37到图39所示,在PLC控制器上启动驱动电机232,带动撑块233沿导向杆235的轴向方向移动,相连接的第一Y轴动轨220和第二Y轴动轨240也随之同步移动,其中,由于在第一Y轴动轨220上设有六个第一左侧斜导轨211a以及六个第一右侧斜导轨212a,六个第一左侧斜导轨211a与所述第一Y轴动轨220的X轴线之间形成六个夹角α1,相邻两个夹角α1值由左至右为等差依次渐大设置;六个第一右侧斜导轨212a与所述第一Y轴动轨220的X轴线之间形成六个夹角β1,相邻两个夹角β1值由右至左为等差依次渐大设置。

同理,在第二Y轴动轨240上对应设有六个第二左侧斜导轨214a和六个第二右侧斜导轨215a,六个第二左侧斜导轨214a与所述第一Y轴动轨220的X轴线之间形成六个夹角α2,相邻两个夹角α2值由左至右为等差依次渐大设置,六个第二右侧斜导轨215a与所述第一Y轴动轨220的X轴线之间形成六个夹角β2,相邻两个夹角β2值由右至左为等差依次渐大设置;同时,在第一Y轴动轨22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对称轴线L1同轴设置的第一Y轴导轨213,第二Y轴动轨240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Y轴导轨213正下方的第二Y轴导轨216。

如图30、图34、图35、图36、图39和图40所示,在第一Y轴动轨220和第二Y轴动轨240上对应位置的导轨之间均穿设有连接轴330,当Y轴动轨沿着Y轴方向做线性运动时,对连接轴330产生的F

其中,如图30到图33所示,在Y轴导轨的移动过程中,由于第一Y轴导轨213内均嵌设有第一润滑圈217,盖板34的下端面与第一润滑圈217的上端面贴合,在所述第二左侧斜导轨214a、第二右侧斜导轨215a和第二Y轴导轨216内均嵌设有第二润滑圈218,连接轴330上的环槽的上端槽壁与第二润滑圈218的上端面贴合,该环槽的下端槽壁与第二润滑圈218的下端面贴合;在所述下定轨100a的轨槽120内嵌设有第三润滑圈121,连接轴330的下端面与第三润滑圈121的上端面贴合;上滑块320b伸入第四润滑圈219内,且上滑块320b的外壁与第四润滑圈219的内侧壁贴合,这样能保证连接轴330在X向移动的平稳性,同时减少移动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润滑圈219的内侧壁以及第三润滑圈121的内侧壁均为锥形结构,对应地,上滑块320b和下滑块320a的外侧壁也适配设置为锥形结构,在重力作用下,锥面贴合更稳定,连接轴330不易产生窜动。

在使用过程中,在冲洗管92位置放水喷洗疏通块310位置,防止漂浮物残留,待液面回落到平台12所在平面以下的位置时,关闭驱动电机232即可;同时,如渗沥液的液面不断上升,第二超声波液面测量仪93监测到液面过高时,会向连接的PLC控制器发出信号,并由PLC控制器向报警装置发出信号,以便快速及时地预警,防止渗沥液溢出。

其中,第一超声波液面测量仪2、第二超声波液面测量仪93、动力电机、驱动电机232、第一驱动电机41以及第二驱动电机42均连接PLC控制器能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操作管理,极大地降低了工作强度,由于PLC控制器的只涉及使用操控,并不涉及程序的设置,而PLC控制器又属于常用设备,其具体的连接和设置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相关技术
  • 一种废乳化液、电镀废水、填埋场渗沥液综合处置系统
  • 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及其用于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33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