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流型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波动抑制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电流型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波动抑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WM整流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电流型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波动抑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整流器经历了不可控整流、相控整流和PWM整流三个阶段,其中PWM整流克服了前两种方式中存在网侧电流畸变大和功率因数低等缺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供电、微电网、新能源制氢等领域。PWM整流器分为电压源型整流器(voltage source rectifier,VSR)和电流源型整流器(current source rectifier,CSR)两类。与VSR不同,CSR具有宽范围输出、无需软启动、可靠的短路电流抑制能力等优势,使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三相CSR作为有源前端时,不仅要实现高功率因数和网侧电流正弦化,还需保证直流侧输出电压稳定。但当直流侧负载功率发生突变时,将引起直流侧输出电压出现过冲、下冲并伴随较长的恢复过程,势必会对后级变换器供电产生稳定性、安全性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网侧电流控制精度,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的电流型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波动抑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流型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波动抑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先构建CSR系统在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式中:C

在网侧电流内环采用无差拍控制,获取CSR交流侧调制电流对CSR进行调制,所述CSR交流侧调制电流为:

式中,

其中,i

v

进一步的,在直流侧电压外环采用自抗扰控制直流侧的输出电压,所述自抗扰控制包括跟踪微分器、扩张状态观测器和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所述跟踪微分器的控制表达式为:

式中:u

式中:z

所述线性状态误差反馈的控制表达式为:

式中:k

进一步的,所述CSR系统的IGBT S

进一步的,所述CSR系统的正、负直流母线端分别设置有电感L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使三相CSR系统保持良好的稳态、动态性能,在不同功率负载下,均能实现单位功率因数,电流THD值都能低于限制值且输出电压稳定、响应时间快。

2、系统发生负载突增或突减波动时,电压外环控制器均能有效抑制输出电压波动,保证三相CSR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强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三相CSR主电路拓扑图。

图2为α-β坐标系下三相CSR等效电路图。

图3为直流侧输出电压与负载电流波形。

图4为DBC控制延时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为s域中DBC控制框图和DBC等效控制框图。

图7为z域中DBC控制框图。

图8为电感偏差系数K变化对系统电流内环零极点的影响示意图。

图9为ADRC结构框图。

图10为不同ω

图11为系统控制框图。

图12为直流侧输出电压的稳态仿真结果。

图13为改进控制策略中a相网侧电压、电流的稳态仿真结果。

图14为改进控制策略中a相网侧电流THD的稳态仿真结果。

图15为功率因数的稳态仿真结果。

图16为负载由100%突减至50%时的直流侧输出电压。

图17为负载由100%突减至50%时改进控制策略中a相网侧电压、电流。

图18为负载由50%突增至100%时的直流侧输出电压。

图19为负载由50%突增至100%时改进控制策略中a相网侧电压、电流。

图20为三相CSR物理布局示意图。

图21为半载状态下稳态实验的网侧与直流侧波形。

图22为半载状态下稳态实验的a相网侧电流THD值。

图23为满载状态下稳态实验的网侧与直流侧波形。

图24为满载状态下稳态实验的a相网侧电流THD值。

图25为带载启动过程的动态响应实验波形。

图26为由100%负载突减至50%的动态响应实验波形。

图27为由50%负载突增至100%的动态响应实验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先对CSR系统进行建模:三相CSR主电路拓扑如图1所示,v

假设三相输入电压平衡,根据基尔霍夫定律,三相abc坐标系下CSR的数学模型为:

式中:σ

利用矩阵T

得到三相CSR在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式中:v

为了保证输出电压质量,需要合理设计直流侧滤波电容C

1)根据对输出电压纹波Δu

/>

式中:m

2)C

当整流器负载功率发生突变时,将引起输出电压过冲、下冲现象,如图3所示。其中,过冲较大将增加输出电容电压应力,且易造成电容损坏;而下冲较大可能触发后级变换器的欠压保护,从而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由图3可知,t

式中:Δi

同理,下冲电压V

由过冲、下冲电压表达式可知,电压波动值与电容C

无差拍控制算法:对式(1)中第一项采用前向欧拉法进行离散化处理,可得:

式中:T

由于数字控制过程存在延时,即当前时刻输出的占空比,会因采样和计算时间而延时T

图4为DBC控制延时示意图,T

为了方便分析计算,忽略网侧等效电阻影响,根据式(9)和式(10)可得第k时刻和第k+1时刻的电流偏差分别为:

由于实际控制过程中不可能实现完全零误差,因此放松对DBC限制条件Δi(k+1)=0的要求,令某时刻电流偏差等于相邻时刻电流偏差的平均值,则第k+1时刻电流偏差进一步表示为:

将式(13)带入式(12)可得CSR交流侧滤波电压为:

由于系统采样周期远小于电网工频周期,可得:

为了实现系统无静差跟踪控制,令式(14)中第k+2时刻电流等于第k时刻参考电流,即: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知,CSR交流侧调制电流为:

根据图2可知,两相静止坐标系下三相CSR系统在α、β轴系之间不存在耦合现象,且结构一致。故以α轴为参考,给出电流内环DBC控制框图,如图5所示。其中,G

由图5和图6可知,被控模型为交流侧电流i

为了实现数字控制,将被控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对DBC控制器进行z变换处理,其离散域传递函数为:

式中:K=L(~)

图5和图6中sC

对式(19)应用零阶保持器(zero-order holder,ZOH)变换,得被控对象离散域传递函数为:

其中:

图7为三相CSR系统内环DBC控制在z域下的控制框图,得电流内环开环、闭环离散域传递函数分别为:

根据图5、图6和图7中控制框图及离散域传递函数可知,电流内环无差拍控制器含有电感偏差系数K。从T

基于ADRC外环控制策略:ADRC具有较强的抗扰能力,能够对系统负载扰动进行观测,并在扰动对系统产生影响前及时针对扰动量进行补偿,其主要组成部分为跟踪微分器(tracking differentiator,TD)、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inear state error feedback,LSEF)。

CSR直流侧电压外环模型分析

忽略滤波电感功率损耗,含容性负载的三相CSR系统输入侧、输出侧功率分别为:

忽略整流器环节功率损耗,有P

将d轴定向于电网电压矢量,有v

式中:u为输入变量,u=i

由式(27)、(28)可知,当负载发生突变时,会引起直流侧输出电压波动,造成系统输出性能下降。

ADRC中ESO模块能将系统外部扰动扩张为新的状态变量,再对其进行实时观测并加以补偿。直流侧电压外环采用ADRC来控制输出电压,能有效抑制负载突变引起输出电压超调问题。

ADRC控制算法:由式(28)可知,三相CSR直流侧输出电压与网侧d轴电流之间可采用一阶ADRC进行控制,其控制结构如图9所示。

跟踪微分器TD用于直流参考电压的获取和配置过渡过程,使其在有限时间内精准跟踪参考电压,有效避免了超调产生,其控制表达式为:

式中:u

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用于直流侧负载扰动观测,并对负载扰动进行补偿,从而提高系统的抗扰能力,其控制表达式为:

式中:z

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用于控制量的生成,即获得电流内环的参考信号,其控制表达式为:

式中:k

为保证三相CSR系统稳定,将观测器极点均配置在ESO带宽ω

由上式可知:

ADRC稳定性分析及参数整定:将β

就ADRC而言,外环仍属于负反馈系统,其跟踪误差可表示为:

其中:f(t)由式(28)计算得到。

对式(35)进行拉氏变换,得到误差函数:

利用终值定理求得稳态误差为:

由式(37)可知,当外环系统稳定时,其跟踪误差为零,ADRC能够实现对状态变量z

ADRC中的观测器为关键部分,影响着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参数β

根据ESO物理意义可知,z

根据式(39)可得ESO扰动项的幅相特性曲线,如图10所示。可以看出随着ω

LSEF中增益系数k

通过上述对三相CSR系统控制策略的分析,设计其系统控制框图如图11所示。

由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控制方案分为自抗扰电压外环和无差拍电流内环。电压外环采用自抗扰代替了传统PI控制,传统PI控制虽能满足系统稳定性,但发生突加或突减负载时,需等扰动产生影响后,方能通过反馈控制作用对其进行修正,无法实时对负载扰动进行补偿,其瞬态响应较慢,抗扰能力不足;针对该问题,在外环引入ADRC,因其ESO模块能够对负载扰动量进行实时补偿,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外环ADRC控制输出d轴参考电流

仿真:为验证CSR采用本实施例所提控制策略时,对直流侧电压、网侧电流控制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搭建了三相CSR电路系统模型,并将其与传统PI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仿真中K=1,主电路参数如表1所示。

表1CSR主要参数

/>

三相CSR分别采用所提控制策略和传统PI控制策略时,其稳态仿真波形如图12~图15所示。

由图12可知,当采用传统PI控制策略时,直流侧负载输出电压u

为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对三相CSR系统进行负载突减、突增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如图16和图17、以及图18和图19所示。

图16和图17为系统从满载(6kW)突减至半载(3kW)的仿真波形。由图16可知,当负载发生突减变化时,采用传统PI控制策略直流侧输出电压u

图18为发生负载突增变化时采用传统PI控制策略和所提控制策略直流侧输出电压波形,可以看出采用传统PI控制策略时,发生突变后电压u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本实施例进一步搭建了三相CSR实验测试平台,实验参数与仿真参数保持一致。其中输入电源采用三相电网模拟器(Chroma-61830),直流侧输出接电子负载(ITECH-IT8918)用来模拟负载变化情况。

图20给出了三相CSR平面结构示意图,底层为散热基板,采用分冷散热形式,功率模块通过交直流母排进行连接;中间层为驱动板和采样电路,顶层为调理电路和控制板。控制器DSP用来实现控制算法,而CPLD用来处理二三逻辑变换。实验样机具体器件参数见表2所示。

表2样机硬件器件选型

当负载分别为3kW(半载)和6kW(满载)两种工况时,三相CSR实验样机稳态波形分见为图21和图22,以及图23和图24所示。由图21和图22可以看出,半载工况下直流侧输出电压u

由图23和图24可以看出,满载工况下直流侧输出电压u

为了进一步验证系统的动态性能,分别进行带载启动和负载突变实验。图25给出了系统以40%负荷带载启动的直流侧输出电压u

本实施例针对三相CSR系统,提出了自抗扰与无差拍预测电流级联的控制策略。利用外环ADRC中扩张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扰动量并加以补偿,内环采用DBC跟踪控制网侧电流,并利用根轨迹法分析内环稳定性能,最后通过与传统PI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与实验验证,得以下结论:

1)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使三相CSR系统保持良好的稳态、动态性能,在不同功率负载下,均能实现单位功率因数,电流THD值都能低于限制值且输出电压稳定、响应时间快。

2)系统发生负载突增或突减波动时,电压外环控制器均能有效抑制输出电压波动,保证三相CSR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强鲁棒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双PWM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抑制方法及控制方法
  • 双PWM 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抑制方法及控制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33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