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导风板驱动组件、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3:33


导风板驱动组件、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导风板驱动组件、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在空调器关闭的情况下封闭空调器的出风口,以防止灰尘杂质进入空调器内部,并使空调器保持整齐的外观。导风板在空调器打开的情况下调节空调器的出风角度。空调器通过导风板驱动组件实现对导风板开闭的控制以及对于出风角度的调节。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导风板推出运动机构,包括导风板组件,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设置在第二导风板上,第一导风板具有收拢在第二导风板内的第一位置和凸出于第二导风板外边缘的第二位置;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与第一导风板驱动连接,第二驱动部与第二导风板驱动连接。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齿条,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齿条。

现有的换热器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通过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驱动导风板伸缩和翻转,需要设置多个电机,导风板驱动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板驱动组件、空调器,以解决如何优化导风板驱动组件的结构以降低其成本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盒、驱动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驱动电机和输出齿轮,其中,驱动盒,构造有转动空间和滑动空间;驱动轮设置于所述转动空间,所述驱动轮包括同轴转动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第一齿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动空间、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动空间、且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驱动盒;输出齿轮,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输出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中的一个沿长度方向构造有滑槽,另一个向外延伸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以使所述第二齿条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条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齿条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导向柱,所述滑动空间的侧壁构造有第一约束槽和第二约束槽,所述第一导向柱在所述第一约束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导向柱在所述第二约束槽内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侧面构造有所述滑槽,第二侧面向外延伸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二侧面相对;

所述第二齿条的第一侧面延伸设置有所述滑动部,第二侧面向外延伸设置有所述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齿条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齿条的第二侧面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盒还构造有驱动空间,所述驱动空间与所述转动空间连通,所述输出齿轮位于所述驱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部分不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部分靠近所述导风板;其中,所述驱动轮转动时,在第一阶段,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的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齿条的速度,所述导风板向外伸出并向第一方向翻转;在第二阶段,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对应,所述第一齿条静止,所述第二齿条向外伸出,所述导风板向第二方向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驱动组件还包括推动轴和驱动板,其中,推动轴,自所述驱动轮端面沿所述驱动轮的轴向延伸,所述驱动轮转动时所述第一推动轴做圆周运动;驱动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齿条、且与所述驱动轮的端面相对,所述驱动板构造有驱动凹槽;在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部分脱离与所述第一齿轮的配合前,所述推动轴进入所述驱动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齿条继续向外运动至静止位置并保持静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轴包括第一推动轴和第二推动轴,其中,第二推动轴与所述第一推动轴之间有第一运动相位差;所述驱动凹槽包括第一驱动凹槽和第二驱动凹槽,其中,第一驱动凹槽,与所述第一推动轴相配合,在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部分脱离与所述第一齿轮的配合前,所述第一推动轴进入所述第一驱动凹槽内,第一驱动凹槽将所述第一推动轴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第一齿条的直线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齿条向外运动至静止位置;第二驱动凹槽,为环形、且与所述第二推动轴相配合,在所述第一推动轴从所述第一驱动凹槽脱出前,所述第二推动轴进入所述第二驱动凹槽内,所述第二推动轴在所述第二驱动凹槽内做圆周运动时,所述第一齿条保持在静止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凹槽为弧形且凸向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推动轴距离所述第一齿条第一距离时进入或离开所述第一驱动凹槽,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半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上述的导风板驱动组件,其中,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板,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出风口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出风口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所述导风板驱动连接、且沿着伸出或缩回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做直线运动,以带动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出风口运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驱动组件、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角速度等于输出齿轮的转动角速度,输出齿轮的线速度等于第一齿轮的线速度,而输出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的直径,第一齿轮的角速度小于输出电机的角速度。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输出齿轮起到减速作用,可以放大驱动电机的力矩,使用较小功率的电机即可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电机转动较大角度时第一齿轮转动较小角度。这样,通过驱动电机控制驱动轮转动时可以更加精确。驱动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仅设置一个驱动电机即可使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差速运动,从而使导风板伸出并翻转或者翻转并缩回,简化了导风板驱动组件的结构,降低了导风板驱动组件的成本,提高了导风板的导风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板驱动组件在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板驱动组件在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板驱动组件在导风板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板驱动组件在导风板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板驱动组件在导风板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板驱动组件在导风板处于第三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板驱动组件的第一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板驱动组件的第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板驱动组件的第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板驱动组件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板驱动组件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导风板;200:齿条;210:第一齿条;211:第一部分;212:第二部分;220:第二齿条;221:本体;222:延伸部;230:导向柱;240:凸筋;250:滑槽;260:滑动部;261:第一滑块;262:第二滑块;300:驱动装置;310:驱动电机;320:驱动轮;321:第一齿轮;322:第二齿轮;330:输出齿轮;340:驱动板;341:驱动凹槽;342:第一驱动凹槽;343:第二驱动凹槽;350:推动轴;351:第一推动轴;352:第二推动轴;400:驱动盒;500:第一连接部;510:转动孔;600:第二连接部;610:调向轨道槽;611:第一槽段;612:第二槽段;613:第三槽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在空调器关闭的情况下封闭空调器的出风口,以防止灰尘杂质进入空调器内部,并使空调器保持整齐的外观。导风板在空调器打开的情况下调节空调器的出风角度。空调器通过导风板驱动组件实现对导风板开闭的控制以及对于出风角度的调节。

结合图1-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板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盒400、驱动轮320、第一齿条210、第二齿条220、驱动电机310和输出齿轮330,其中,驱动盒400,构造有转动空间和滑动空间;驱动轮320设置于转动空间,驱动轮320包括同轴转动的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第一齿轮321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322的直径;第一齿条210,至少部分位于滑动空间、且与第一齿轮321啮合;第二齿条220,至少部分位于滑动空间、且与第二齿轮322啮合;驱动电机310,固定于驱动盒400;输出齿轮330,固定于驱动电机310的输出轴且与第一齿轮321啮合,输出齿轮330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321的直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导风板驱动装置包括齿条100,齿条100包括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做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朝向或远离导风板100。

第一齿条21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导风板100的第一位置,第二齿条22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导风板100的第二位置。第一齿条210的第一端和第二齿条220的第一端均为相对于空调器靠外的一侧。导风板10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不是同一位置。

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同时向外运动时,导风板100伸出,以使空调器的出风口打开。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同时向内运动时,导风板100缩回,以关闭空调器的出风口。

导风板100使空调器的出风口关闭时,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均处于初始位置。第一齿条210的行程为从初始位置开始的行程,第二齿条220的行程为从初始位置开始的行程。第一齿条210的行程和第二齿条220的行程相等时,导风板100平行于初始位置向外伸出,第一齿条210的行程和第二齿条220的行程不相等时,导风板100向外伸出并翻转。

驱动盒400固定于空调器,为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提供滑动轨道,并用于固定驱动轮320、输出齿轮330和电机。

驱动电机310的输出轴的转动角速度等于输出齿轮330的转动角速度,输出齿轮330的线速度等于第一齿轮321的线速度,而输出齿轮330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321的直径,第一齿轮321的角速度小于输出电机的角速度。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输出齿轮330起到减速作用,可以放大驱动电机310的力矩,使用较小功率的电机即可带动驱动轮320转动。驱动电机310转动较大角度时第一齿轮321转动较小角度。这样,通过驱动电机310控制驱动轮320转动时可以更加精确。驱动轮320包括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且第一齿轮321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322的直径,仅设置一个驱动电机310即可使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差速运动,从而使导风板100伸出并翻转或者翻转并缩回,简化了导风板驱动组件的结构,降低了导风板驱动组件的成本,提高了导风板100的导风效果。

可选地,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中的一个沿长度方向构造有滑槽250,另一个向外延伸设置有滑动部260,滑动部260在滑槽250内滑动以使第二齿条220滑动连接于第一齿条210。

作为一种实施情形,第一齿条210沿其长度方向构造有滑槽250,第二齿条220构造有滑块,第二齿条220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齿条210。第一齿条210构造的滑槽250为第二齿条220提供了滑动轨道,限定了第二齿条220的运动为沿第一齿条210长度方向的直线运动。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情形,第二齿条220沿其长度方向构造有滑槽250,第一齿条210构造有滑块,第一齿条210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齿条220。采用该种形式,不仅可以提高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运行的平行性,还可以减小导风板驱动组件的体积。

可选地,第一齿条210的第一平面构造有齿,第二平面向内凹陷形成沿第一齿条210长度方向的滑槽250,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相邻或相对的平面;第二齿条220向外延伸设置有滑动部260,滑动部260在第一齿条210的滑槽250内滑动,以使第二齿条220滑动连接于第一齿条210。

第一齿条210的第一平面构造有齿以与齿轮配合,第二平面构造有延第一齿条210长度方向的滑槽250,第二齿条220构造有滑动部260,第二齿条220通过滑动部260滑动连接于第一齿条210。这样,第一齿条210的滑动方向沿第一齿条210的长度方向,第二齿条220的滑动方向也沿第一齿条210的长度方向,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平行滑动。一方面,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平行滑动有利于驱动导风板100伸缩和翻转,另一方面,第二齿条220滑动连接于第一齿条210,不需要为第二齿条220额外设置滑动轨道,减小了导风板驱动组件的体积,降低了导风板驱动组件的风阻,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效果。

可选地,第二齿条220的第一平面构造有齿,滑动部260自第二齿条220的第二平面向外延伸设置,第二平面为与第一平面相邻或相对的平面。

第二齿条220的第一平面用于与齿轮配合,滑动部260设置于第二齿条220不构造有齿的一面,滑动部260和第一齿条210不会对齿轮与第二齿条220的配合造成干涉,有利于齿轮更好地驱动第二齿条220移动。

可选地,第二齿条220包括本体221和延伸部222,其中,本体221,第一平面构造有齿;延伸部222,自本体221的第三平面向远离本体221的方向延伸,第三平面为与第一平面相对的平面;其中,滑动部260自延伸部222的侧边向外延伸。

第二齿条220的本体221用于被齿轮驱动带动导风板100运动,第二齿条220的延伸部222用于与第一齿条210的滑槽250配合,为第二齿条220提供滑动轨道。以第一平面为第一齿轮321的上表面为例,延伸部222自本体22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滑动部260从延伸部222的侧边向外延伸至第一齿轮321的滑槽250中。设置有延伸部222,可以使第二齿条220更好地与第一齿条210滑动连接。

可选地,延伸部222的长度小于第一齿条210的本体221的长度。

为了驱动导风板100,第二齿条220的长度较长,而导风板100运动时第二齿条220运动的行程较短,延伸部222的长度小于第二齿条220的本体221的长度,可以降低第二齿条220的体积,减轻第二齿条220的重量。

可选地,滑动部260沿第一齿条210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垂直第一齿条210长度方向的尺寸。

这样,滑动部260在第一齿条210的滑槽250内滑动时不容易发生翻转,有利于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平行运动,从而更好地驱动导风板100运动。

可选地,滑动部260包括第一滑块261和第二滑块262,其中,第二滑块262,与第一滑块261间隔设置。

设置有第一滑块261和第二滑块262,可以避免滑动部260在滑槽250内翻转,有利于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平行运动,从而更好地驱动导风板100运动。

可选地,第一齿条210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30,第二齿条220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导向柱230,滑动空间的侧壁构造有第一约束槽和第二约束槽,第一导向柱230在第一约束槽内滑动,第二导向柱230在第二约束槽内滑动。

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在驱动盒400的滑动空间内滑动,第一导向柱230和第二导向柱230位于约束槽中,从而将齿条的运动限定为直线运动。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提高了驱动盒400对于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的固定效果,并能严格限定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的运动方向,有利于导风板驱动组件带动导风板100运动。

可选地,第一齿条210的第一侧面构造有滑槽250,第二侧面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30,第一齿条210的第一侧面与第一齿条210的第二侧面相对;第二齿条220的第一侧面延伸设置有滑动部260,第二侧面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导向柱230,第二齿条220的第一侧面与第二齿条220的第二侧面相对。

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滑动连接,二者之间形成了齿条组。齿条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30和第二导向柱230,第一导向柱230和第二导向柱230位于驱动盒400相对开设的第一约束槽和第二约束槽中,齿条组可以被更好地固定在驱动盒400中。第一齿条210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驱动盒400和第二齿条220滑动连接,第二齿条220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驱动盒400和第一齿条210滑动连接,受力均匀结构稳固,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可以更好地在驱动盒400中滑动。也即第一齿条210的第二侧面与驱动盒400的一面滑动连接,第一齿条210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通过第二齿条220间接与驱动盒400的另一面滑动连接,第一齿条210不容易在驱动盒400中翻转,可以更好地在驱动盒400中滑动。第二齿条220的第二侧面与驱动盒400的一面滑动连接,第二齿条220的第一侧面通过第一齿条210间接与驱动盒400的另一面滑动连接,第二齿条220也不容易在驱动盒400中翻转,可以更好地在驱动盒400中滑动。

可选地,第一齿条210的第三平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凸筋240,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相对,凸筋240的长度方向沿第一齿条210的长度方向,第一齿条210滑动时,凸筋240与驱动盒400的底部滑动连接。

这样可以降低第一齿条210的滑动阻力,从而使第一齿条210的滑动更加顺畅,有利于第一齿条210带动导风板100运动。

可选地,第二齿条220的第三平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凸筋240,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相对,凸筋240的长度方向沿第二齿条220的长度方向,第二齿条220滑动时,凸筋240与驱动盒400的底部滑动连接。

这样可以降低第二齿条220的滑动阻力,从而使第二齿条220的滑动更加顺畅,有利于第二齿条220带动导风板100运动。

可选地,驱动盒400还构造有驱动空间,驱动空间与转动空间连通,输出齿轮330位于驱动空间。

驱动空间用于设置输出齿轮330,输出齿轮330位于转动空间内,与驱动轮320的第一齿轮321位于同一转动平面。输出轮位于驱动空间,不仅方便带动驱动轮320转动,而且可以使导风板驱动组件获得整齐的外观,提高空调器的美观性。此外,输出齿轮330位于驱动盒400内,可以避免异物卡在输出齿轮330与第一齿轮321之间,提高了导风板驱动组件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齿条210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30,第二齿条220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导向柱230,滑动空间的侧壁构造有第一约束槽和第二约束槽,第一导向柱230在第一约束槽内滑动,第二导向柱230在第二约束槽内滑动。

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在驱动盒400的滑动空间内滑动,第一导向柱230和第二导向柱230位于约束槽中,从而将齿条的运动限定为直线运动。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提高了驱动盒400对于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的固定效果,并能严格限定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的运动方向,有利于导风板驱动组件带动导风板100运动。

可选地,第一齿条210的第一侧面构造有滑槽250,第二侧面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30,第一齿条210的第一侧面与第一齿条210的第二侧面相对;第二齿条220的第一侧面延伸设置有滑动部260,第二侧面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导向柱230,第二齿条220的第一侧面与第二齿条220的第二侧面相对。

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滑动连接,二者之间形成了齿条组。齿条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30和第二导向柱230,第一导向柱230和第二导向柱230位于驱动盒400相对开设的第一约束槽和第二约束槽中,齿条组可以被更好地固定在驱动盒400中。第一齿条210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驱动盒400和第二齿条220滑动连接,第二齿条220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驱动盒400和第一齿条210滑动连接,受力均匀结构稳固,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可以更好地在驱动盒400中滑动。也即第一齿条210的第二侧面与驱动盒400的一面滑动连接,第一齿条210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通过第二齿条220间接与驱动盒400的另一面滑动连接,第一齿条210不容易在驱动盒400中翻转,可以更好地在驱动盒400中滑动。第二齿条220的第二侧面与驱动盒400的一面滑动连接,第二齿条220的第一侧面通过第一齿条210间接与驱动盒400的另一面滑动连接,第二齿条220也不容易在驱动盒400中翻转,可以更好地在驱动盒400中滑动。

可选地,第一齿条210的第三平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凸筋240,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相对,凸筋240的长度方向沿第一齿条210的长度方向,第一齿条210滑动时,凸筋240与驱动盒400的底部滑动连接。

这样可以降低第一齿条210的滑动阻力,从而使第一齿条210的滑动更加顺畅,有利于第一齿条210带动导风板100运动。

可选地,第二齿条220的第三平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凸筋240,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相对,凸筋240的长度方向沿第二齿条220的长度方向,第二齿条220滑动时,凸筋240与驱动盒400的底部滑动连接。

这样可以降低第二齿条220的滑动阻力,从而使第二齿条220的滑动更加顺畅,有利于第二齿条220带动导风板100运动。

可选地,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与第一齿轮321啮合,第二部分212不与第一齿轮321啮合,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靠近导风板100;其中,驱动轮320转动时,在第一阶段,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与第一齿轮321,第二齿条220与第二齿轮322啮合,第一齿条210的速度大于第二齿条220的速度,导风板100向外伸出并向第一方向翻转;在第二阶段,第一齿条210的第二部分212与第一齿轮321相对应,第一齿条210静止,第二齿条220向外伸出,导风板100向第二方向翻转。

导风板100的工作状态包括关闭状态、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在驱动轮320转动的第一阶段,导风板10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打开状态,在驱动轮320转动的第二阶段,导风板100从第一打开状态切换至第二打开状态。以导风板驱动组件应用于室内挂机为例,导风板100的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时,空调器处于关闭模式;导风板100在第一打开状态时,空调器的出风模式为向下出风,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导风板100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空调器的出风方向为同时向上和向下出风,空调器的出风模式为防直吹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经过空调器吹出的热风在导风板100的导风作用下吹向室内的下部空间。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的密度,在冷热空气密度差的作用下,热空气上浮,从而均匀地改变室内温度,使用户更清楚快速地感受到空调器的制热作用。为了避免空调器直吹用户引起用户不适,在导风板100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导风板100垂直于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且距离出风口一定距离。这样,经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在导风板100的止挡同时向上和向下吹出室内。这种模式下,可以有效避免空调器直吹用户,实现防直吹功能。

在驱动轮320转动的第一阶段,导风板10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打开状态时,第一齿条210的行程大于第二齿条220的行程,第一齿条210运动的时间与第二齿条220运动的时间相同,因此第一齿条210的速度大于第二齿条220的速度。

导风板100从第一打开状态切换至第二打开状态时,第二齿条220向外运动且行程大于第一齿条210的行程。第一齿条210保持静止,第二齿条220向外运动,此时导风板100向第二方向翻转,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的出风模式为任意出风模式时均可以通过第一齿条210和/或第二齿条220的往复运动实现该出风模式下的摆风,以增大空调器的出风范围,提高对于室内制冷或制热的均匀性。

驱动轮320为双齿轮,包括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同心同轴。驱动电机310驱动连接于第一齿轮321或第二齿轮322均可以带动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同时转动。第一齿轮321与第一齿条210配合,第二齿轮322与第二齿条220配合。第一齿轮321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322的直径,驱动电机310输出动力时,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的角速度相同,第一齿轮321的线速度大于第一齿轮321的线速度。从而使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可以同向差速运动。

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构造有齿,以与第一齿轮321啮合,第二部分212不与第一齿轮321啮合。第一部分211靠近第一齿条210的第一端,也即靠近导风板100,第二部分212靠近第一齿条210的第二端。导风板10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打开状态时,第一齿轮321与第一齿条210相啮合的位置从第一齿条210第一部分211的第一端移动至第二端。也即,第一齿轮321相对于第一齿条210运动,从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移动至第一齿条210的第二部分212。第一齿条210脱离与第一齿轮321的啮合。在导风板100从第一打开状态切换至第二打开状态以及从第二打开状态切换至第三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齿条210均保持静止。第一齿条210的第一端为导风板100提供转动支点,第二齿条220向外运动驱动导风板100翻转。可选地,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脱离与第一齿轮321的啮合后,通过限位块或摩擦力使第一齿条210保持在静止位置。

使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驱动组件,第一齿条210仅在第一部分211设置有齿的形式,通过驱动轮320的第一齿轮321与第一齿条210第一部分211的啮合和脱离使第一齿条210受控运动或静止,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可以通过驱动轮320同时驱动,仅需一个电机即可驱动驱动轮320双向转动,减小了导风板驱动组件的体积,降低了导风板驱动组件的成本;通过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驱动导风板100向外伸出并翻转,空调器的出风是在导风板100伸出的状态下进行的,导风板100距离出风口一定距离,经出风口吹出的风可以经过一定距离后在导风板100的导风作风下发生偏转,可以降低导风板100对于风速的阻力,同时,出风口外部的空气在出风口吹出的风的引射作用下一起向导风板100流动,空调器的出风能力被提高;通过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调节导风板100的角度,可以使空调器的出风模式更好地与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用户的需求相匹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驱动轮320转动的第三阶段,第一齿条210静止,第二齿条220继续向外运动,导风板100继续向第二方向翻转。

以室内挂机为例,导风板100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空调器的出风方向为同时向上和向下出风,空调器的出风模式为防直吹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第二齿条220继续向外运动,导风板100从第二打开状态切换至第三打开状态。导风板100处于第三打开状态时,空调器的出风方向为向上出风,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下,经过空调器吹出的冷风吹向室内的上部空间。冷空气的密度大于热空气的密度,在冷热空气密度差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可以均匀地改变室内的温度,使用户更清楚快速地感受到空调的制冷作用。

可选地,在驱动轮320转动的第一阶段,导风板100向第一方向翻转第一预设角度,在驱动轮320转动的第二阶段,导风板100向第二方向翻转第二预设角度,在驱动轮320转动的第三阶段,导风板100向第二方向翻转第三预设角度。

导风板100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向外运动和翻转运动的合成。以导风板100的第二位置作为参照点,导风板100向外运动的距离等于第二齿条220的行程,翻转运动是以第二齿条220的第一端为转动轴,依靠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的行程差驱动翻转。第二齿条220的行程决定导风板100向外运动的距离,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的行程差决定导风板100翻转的角度。示例性地,第一预设角度为30度至90度,第二预设角度为30度至90度。优选地,第二预设角度等于第一预设角度。这样,导风板100在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与其处于关闭状态时与空调器的出风口保持相同的角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防直吹功能。第三预设角度可以通过第二齿条220和第一齿条210之间的行程差确定,例如第三预设角度为30度至90度。

第一齿条210的行程为L1,第二齿条220的行程为L2,L为导风板100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在垂直于第一齿条210或第二齿条220运动方向的距离,将第一齿条210的第一端和第二齿条220的第一端之间的连线近似认为导风板100翻转的角度θ1,则第一齿条210的行程L1、第二齿条220的行程L2和导风板100翻转角度θ满足如下关系:

tanθ=(L1-L2)/L

可选地,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构造有与第一齿轮321相配合的齿,第一齿条210的第二部分212不与第一齿轮321接触。

以第一齿条210横向设置且齿开设于顶端为例,第一部分211开设有齿,第二部分212的高度低于第一部分211的高度,且在驱动轮320转动以及第一齿条210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齿条210均不与第一齿轮321接触。这样可以在驱动轮320驱动第二齿条220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齿轮321的转动使第一齿条210发生移动,避免第一齿条210误动作,提高导风板驱动组件工作的精确性。

可选地,导风板驱动组件还包括推动轴350和驱动板340,其中,推动轴350,自驱动轮320端面沿驱动轮320的轴向延伸,驱动轮320转动时第一推动轴351做圆周运动;驱动板340,固定于第一齿条210、且与驱动轮320的端面相对,驱动板340构造有驱动凹槽341;在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脱离与第一齿轮321的配合前,推动轴350进入驱动凹槽341内,以使第一齿条210继续向外运动至静止位置并保持静止。

推动轴350设置于驱动轮320的端面,驱动板340固定于第一齿条210,驱动板340构造有驱动凹槽341。驱动轮320沿驱动轮320的周向延伸且不位于驱动轮320的圆心。驱动轮320转动时,推动轴350做圆周运动。推动轴350与驱动凹槽341配合,推动驱动板340移动。驱动板340固定于第一齿条210,只能随第一齿条210做直线运动。因此,推动轴350与驱动凹槽341配合推动驱动板340做直线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齿条210做直线运动。

在导风板10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打开状态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使第一齿轮321从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移动至第一齿条210的第二部分212,在第一齿轮321脱离与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的啮合前,推动轴350进去驱动凹槽341内,与第一齿轮321的驱动形成接力,驱动第一齿条210继续向外运动,以使第一齿条210运动至静止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推动轴350和驱动凹槽341对于第一齿条210的驱动也是双向可逆的。在导风板100从第一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过程中,推动轴350在驱动凹槽341内反向转动,使第一齿条210向内运动,第一齿轮321从第一齿轮321的第二部分212移动至第一齿轮321的第一部分211,与第一齿轮321重新啮合。推动轴350离开驱动凹槽341,第一齿轮321驱动第一齿条210向内运动至第一齿条210的初始位置。

设置有导向槽和驱动轴推动第一齿条210双向运动,可以与第一齿条210和第一齿轮321的配合形成补充,从而更好地使第一齿条210运动至静止位置并保持静止。具体地,在使第一齿轮321脱离与第一齿条210的啮合和使第一齿轮321重新与第一齿条210啮合的过程中驱动第一齿条210移动。采用这种形式,第一齿条210的运动更加清晰,导风板驱动组件的工作更加可靠。

可选地,推动轴350自第一齿轮321的端面向远离第二齿轮322的方向延伸。

第一齿轮321大于第二齿轮322,推动轴350构造于第一齿轮321的端面且向远离第二齿轮322的方向延伸,也即第二齿轮322位于第一齿轮321的一侧,推动轴350位于第一齿轮321的另一侧,这样可以避免推动轴350的转动与第一齿条210或第二齿条220发生干涉。此外,第一齿轮321的端面面积较大,推动轴350设置于第一齿轮321的端面,可以设置在靠近边缘的位置,从而使推动轴350在驱动轮320转动的过程中获得较大的线速度,从而更好地通过驱动板340推动第一齿条210双向运动以及保持在静止位置。

可选地,推动轴350包括第一推动轴351和第二推动轴352,其中,第二推动轴352与第一推动轴351之间有第一运动相位差;驱动凹槽341包括第一驱动凹槽342和第二驱动凹槽343,其中,第一驱动凹槽342,与第一推动轴351相配合,在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脱离与第一齿轮321的配合前,第一推动轴351进入第一驱动凹槽342内,第一驱动凹槽342将第一推动轴351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第一齿条210的直线运动,以使第一齿条210向外运动至静止位置;第二驱动凹槽343,为环形、且与第二推动轴352相配合,在第一推动轴351从第一驱动凹槽342脱出前,第二推动轴352进入第二驱动凹槽343内,第二推动轴352在第二驱动凹槽343内做圆周运动时,第一齿条210保持在静止位置。

可选地,第一驱动凹槽342为弧形且凸向第一齿条210,第一推动轴351距离第一齿条210第一距离时进入或离开第一驱动凹槽342,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齿轮321的半径。

第一推动轴351和第二推动轴352之间有第一运动相位差,可以避免第一推动轴351和第二推动轴352与驱动板340的驱动凹槽341发生运动干涉。

第一驱动凹槽342和第一推动轴351配合,使第一齿条210做直线运动。具体地,在导风板100从关闭状态切换为第一打开状态的过程中,在第一齿轮321脱离与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的啮合之前,第一推动轴351进入第一驱动凹槽342内。第一驱动凹槽342将第一推动轴351的圆周运动转化为驱动板340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齿条210向外伸出,第一齿轮321脱离与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的啮合。

第二驱动凹槽343和第二推动轴352配合,使第一齿条210保持在静止位置。第二驱动凹槽343为环形,驱动轮320转动时,第二推动轴352的运动轨迹为与第二驱动凹槽343相同直径的圆周运动。在导风板10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打开状态的过程中,在第一推动轴351从第一驱动凹槽342中离开前,第二推动轴352进入第二驱动凹槽343中。在导风板100从第一打开状态切换至第二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推动轴352在第二驱动凹槽343中转动,从而限制第一齿条210的滑动,使第一齿条210保持在静止位置。

可选地,第一推动轴351在第一驱动凹槽342内时,驱动轮320向第一方向转动;第一齿条210向内运动,驱动轮320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齿条210向外运动。

在驱动轮320转动的第一阶段,第一齿条210做直线运动。以第一齿条210为参照,驱动轮320从第一齿条210的第一端向第一齿条210的第二端移动,第一齿轮321从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的第一端向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的第二端运动。第一齿轮321运动至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的第二端时,在脱离与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的啮合前,第一推动轴351进入第一驱动凹槽342内。驱动轮320继续转动,第一齿轮321脱离与第一齿条210的啮合,第一推动轴351从第一导向槽的第一端向第一导向槽的第二端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齿条210继续向外运动至静止位置。当导风板100从第一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时,第一推动轴351从第一驱动凹槽342的第二端向第一驱动凹槽342的第一端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齿条210向内运动,直至第一齿轮321与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重新啮合。驱动轮320继续转动,第一推动轴351从第一驱动凹槽342的一端离开第一驱动凹槽342,第一齿轮321驱动第一齿条210运动至初始位置。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第一推动轴351和第一驱动凹槽342配合,使第一齿条210的第一部分211脱离与第一齿轮321的啮合或使第一齿轮321的第一部分211与第一齿轮321重新啮合,对第一齿轮321的驱动相衔接,可以更好地驱动第一齿条210受控移动。

可选地,第二推动轴352在第二驱动凹槽343内时,驱动轮320向第一方向转动和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齿条210均保持静止。

第二推动轴352在第二驱动凹槽343内向任意方向转动时,第二驱动凹槽343的形状对第二推动轴352的转动轨迹相对应,驱动板340保持静止,第一齿条210也保持静止。这样可以更好地使第一齿条210保持在静止位置,从而为导风板100的转动提供稳固的支点。

可选地,第一驱动凹槽342为弧形且凸向第一齿条210,第一推动轴351距离第一齿条210第一距离时进入或离开第一驱动凹槽342,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齿轮321的半径。

第一驱动凹槽342靠近第一齿条210,也即第一推动轴351在靠近第一齿条210的位置进入和离开第一驱动凹槽342。第一推动轴351在靠近第一齿条210的位置沿第一齿条210长度方向的线速度较大,这样可以更好地将第一推动轴351的圆周运动转化为驱动板340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齿条210移动。第一驱动凹槽342为凸向第一齿条210的弧形,第一推动轴351的运动轨迹比较接近,第一导向轴在第一驱动凹槽342内的运动可以更加顺畅。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齿轮321的半径,第一驱动槽距离第一齿条210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一齿轮321的半径。在这一段距离内,第一推动轴351在沿第一齿条210长度方向的速度较大,可以更好地与第一驱动凹槽342配合驱动第一齿条210移动。

可选地,第二驱动凹槽343的开口远离第一齿条210。

在第一推动轴351位于第一驱动凹槽342内时,以第一齿条210为参照,第一驱动凹槽342位于近端,第二驱动凹槽343的开口位于远端。这样,一方面,第一推动轴351与第二推动轴352之间的距离较远,二者的运动不容易发生干涉,具体地,在第一推动轴351在第一驱动凹槽342内滑动时,第二推动轴352在远端,不会与第一驱动凹槽342的侧壁发生干涉。同样地,在第一推动轴351从第一驱动凹槽342内离开前,第二推动轴352从远端就如第二驱动凹槽343,第一推动轴351也不会与第二驱动凹槽343的侧壁发生干涉。

可选地,第一推动轴351与第二推动轴352距离驱动轮320的圆心的距离相等。

在第二推动轴352进入第二驱动凹槽343后,随着驱动轮320的转动,第一推动轴351也进入第二驱动凹槽343,与第一驱动凹槽342共同使第一齿条210保持在静止位置。

第一推动轴351和第二推动轴352均位于第二驱动凹槽343内,可以更好地使第一齿条210保持在静止位置,从而使第一齿条210的第一端更稳固地作为导风板100转动的支点。

可选地,导风板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500和第二连接部600,其中,第一连接部500,自导风板100的第一位置向内延伸,第一连接部500开设有转动孔510,第一齿条2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500;第二连接部600,自导风板100的第二位置向内延伸,第二连接部600开设有调向轨道槽610,第二齿条220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600,第一转动轴在转动孔510内转动时,第二转动轴在调向轨道槽610内转动或滑动。

第一连接部500固定于导风板100的第一位置,第二连接部600固定于导风板100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是不同的位置。

第一连接部500开设有转动孔510,转动孔510的轴向沿导风板100的长度方向。第一齿条2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在转动孔510内转动,从而使第一齿条210转动连接于导风板100。

第二连接部600开设有调向轨道槽610,调向轨道槽610的轴向沿导风板100的长度方向。第二齿条2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在调向轨道槽610内转动,从而使第二齿条220转动连接于导风板100。同时,第二转动轴还能在调向轨道槽610内滑动,从而使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更好地驱动导风板100转动。

具体地,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平行滑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在垂直于第一齿条210长度方向的距离L保持不变。导风板100转动时,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连线与第一齿条210形成的夹角θ2发生变化,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

L=L3*sinθ2

可以看出,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是随导风板100的转动发生变化的。因此,第一连接部500设置有调向轨道槽610,在驱动导风板100转动时,第一转动轴在调向轨道槽610内滑动,以在实现驱动导风板100转动的同时自适应地调整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的距离。

使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驱动组件,第一齿条210的第一端和第二齿条220的第一端均转动连接于导风板100,可以驱动导风板100运动以实现多种导风模式;第二连接部600设置有调向轨道槽610,可以使导风板100翻转较大的角度,使空调器更好地出风。

导风板100的工作状态包括关闭状态、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在驱动轮320转动的第一阶段,导风板10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打开状态,在驱动轮320转动的第二阶段,导风板100从第一打开状态切换至第二打开状态。以导风板驱动组件应用于室内挂机为例,导风板100的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时,空调器处于关闭模式;导风板100在第一打开状态时,空调器的出风模式为向下出风,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导风板100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空调器的出风方向为同时向上和向下出风,空调器的出风模式为防直吹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经过空调器吹出的热风在导风板100的导风作用下吹向室内的下部空间。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的密度,在冷热空气密度差的作用下,热空气上浮,从而均匀地改变室内温度,使用户更清楚快速地感受到空调器的制热作用。为了避免空调器直吹用户引起用户不适,在导风板100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导风板100垂直于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且距离出风口一定距离。这样,经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在导风板100的止挡同时向上和向下吹出室内。这种模式下,可以有效避免空调器直吹用户,实现防直吹功能。

在驱动轮320转动的第一阶段,导风板10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打开状态时,第一齿条210的行程大于第二齿条220的行程,第一齿条210运动的时间与第二齿条220运动的时间相同,因此第一齿条210的速度大于第二齿条220的速度。

导风板100从第一打开状态切换至第二打开状态时,第二齿条220向外运动且行程大于第一齿条210的行程。第一齿条210保持静止,第二齿条220向外运动,此时导风板100向第二方向翻转,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的出风模式为任意出风模式时均可以通过第一齿条210和/或第二齿条220的往复运动实现该出风模式下的摆风,以增大空调器的出风范围,提高对于室内制冷或制热的均匀性。

可选地,调向轨道槽610包括第一槽段611和第二槽段612,其中,第一槽段611倾斜设置,第一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第二槽段612倾斜设置,第一端连通第一槽段611的第二端,第一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第一槽段611与第二槽段612的连接位置向内凸起。

导风板100在初始位置时,第二转动轴位于调向轨道槽610的第一槽段611。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差速运动时,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二转动轴从第一槽段611滑动至第二槽段612。第一槽段611和第二槽段612的连接位置向内凸起,起到定位作用,有利于导风板100保持在初始位置。具体地,第二转动轴在运动至第一槽段611和第二槽段612的连接处时,滑动阻力增大,因此,在第一槽段611中会有短暂的停顿,相应地,导风板100的转动也会较为明显的速度变化。这样可以使导风板100的运动动作更加的清晰,有利于导风板100保持在初始位置。

第一槽段611倾斜设置,远离第二槽段612的一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槽段612的第二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这样,在第二齿条220运动时,第二齿条220的全部移动用于驱动导风板100翻转,同时第二齿条220的第一端距离导风板100的距离变远,在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第二齿条220使导风板100翻转。与第二槽段612平行于导风板100设置的情形相比,在第二齿条220移动相同的距离时,导风板100可以翻转较大的角度。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可以使导风板100快速打开。同样地,在关闭导风板100时也可以使导风板100快速关闭。

第二转动轴在第二槽段612内时,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之间的行程差为第一距离。第二转动轴在第三槽段613内时,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之间的行程差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第二槽段612倾斜设置,靠近第一槽段611的一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大于靠近第二槽段612的一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这样,在第二齿条220运动时,第二齿条220的一部分移动用于使第二齿条220的第一端靠近导风板100,另一部分移动用于驱动导风板100翻转。与第二槽段612平行于导风板100设置的情形相比,在第二齿条220移动相同的距离时,导风板100翻转较少的角度。这样可以提高控制导风板100翻转的精度。

可选地,第二转动轴在第一槽段611时,导风板100处于关闭状态或第二打开状态。在第二打开状态下,导风板100向外伸出,同时向上向下导风。

导风板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处于初始位置。导风板100在第二打开状态下,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的行程相同,导风板100向外伸出,相对于关闭状态未发生翻转。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槽段611和第二槽段612连接处的凸起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使导风板100处于与关闭状态相同的角度。

可选地,第二转动轴在第二槽段612时,导风板100处于第一打开状态。在一打开状态下,导风板100向下导风,在第二打开状态下,导风板100向下导风。

第二齿条220的行程小于第一齿条210的行程,导风板100向第一方向翻转,向下导风。在向下导风时,空调器吹出的风用户可以较为直观的感觉到,因此需要对出风方向进行较为精细的调节。第二转动轴在第二槽段612内时,对于出风方向的控制较为准确,有利于空调器根据用户操作意图或自动以精确的出风角度出风。

可选地,调向轨道槽610还包括第三槽段613,倾斜设置,第一端连通第二槽段612的第二端,第一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第三槽段613与第二槽段612的连接位置向外凸起。

第三槽段613倾斜设置,靠近第二槽段612的一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小于远离第二槽段612的一端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距离。这样,在第二齿条220运动时,第二齿条220的全部移动用于驱动导风板100翻转,同时第二齿条220的第一端距离导风板100的距离变远,在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第二齿条220使导风板100翻转。与第二槽段612平行于导风板100设置的情形相比,在第二齿条220移动相同的距离时,导风板100翻转较大的角度,这样可以增大控制导风板100翻转的范围。

可选地,第二转动轴在第三槽段613时,导风板100处于第三打开状态。在第三打开状态下,导风板100向上导风,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

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导风板100的翻转角度决定了空调器的送风距离。具体地,导风板100越接近水平设置,空调器的送风距离越远。第二转动内在第三槽段613内,第三槽段613倾斜设置,第二齿条220可以带动导风板100翻转更大的角度,从而提高空调器的出风范围。

第二槽段612和第三槽段613连接处的凸起对第二转动轴的转动起到定位作用,第二转动轴在第二槽段612滑动时,不容易进入第三槽段613内。这样可以使导风板100的动作更加清晰,在不同的出风模式下均能取得好的导风效果。

可选地,第二槽段612与第一槽段611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和/或,第三槽段613与第二槽段612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第一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当第二转动轴从第一槽段611进入第二槽段612或从第二槽段612回到第一槽段611时,可以滑动得更加顺畅。通过第一夹角自然形成第一槽段611和第二槽段612连接处的凸起,有利于导风板100运动的定位。

第二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当第二转动轴从第二槽段612进入第三槽段613或从第三槽段613进入第二槽段612时,可以滑动得更加顺畅。通过第一夹角自然形成第一槽段611和第二槽段612连接处的凸起,有利于导风板100运动的定位。

可选地,第一槽段611的长度小于第二槽段612的长度。

第一槽段611主要用于使导风板100保持在关闭状态相同的角度,因此,第二转动轴在第一槽段611的运动距离较短。第一槽段611的长度较短,第二槽段612的长度较长,有利于导风板100在第二槽段612精确控制导风板100的转动角度。

可选地,导风板驱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风板驱动组件分别连接于导风板100的两端,以共同以驱动导风板100运动。两个导风板驱动组件位于导风板100的同一侧,并连接于导风板10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这样可以对导风板100进行更好地固定和驱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上述的导风板驱动组件,其中,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板100,壳体设有出风口,导风板100设于出风口并能够相对于出风口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均与导风板100驱动连接、且沿着伸出或缩回出风口的方向做直线运动,以带动导风板100相对于出风口运动。

使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输出齿轮330起到减速作用,可以放大驱动电机310的力矩,使用较小功率的电机即可带动驱动轮320转动;驱动电机310转动较大角度时第一齿轮321转动较小角度,通过驱动电机310控制驱动轮320转动时可以更加精确;驱动轮320包括第一齿轮321和第二齿轮322,且第一齿轮321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322的直径,仅设置一个驱动电机310即可使第一齿条210和第二齿条220差速运动,从而使导风板100伸出并翻转或者翻转并缩回,简化了导风板驱动组件的结构,降低了导风板驱动组件的成本,提高了导风板100的导风效果。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相关技术
  • 一种风电齿轮箱的润滑油过滤系统
  • 一种汽车冷却系统的过滤装置、冷却系统及汽车
  • 自带润滑过滤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行星齿轮箱及其操作方法
  • 一种风电齿轮箱润滑冷却系统过滤器安装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33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