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车用驱动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3:33


车用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旋转电机、在旋转电机与一对输出部件之间传递驱动力的传递机构、对旋转电机进行驱动控制的逆变器装置、壳体以及将壳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装置的车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4-7911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上述那样的车用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以下,在背景技术的说明中,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1中的内容。专利文献1的车用驱动装置具备马达3、在马达3与一对驱动轴8之间传递驱动力的自动变速器5以及差动装置7、对马达3进行驱动控制的逆变器10、外壳15、以及将外壳15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3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9110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记载逆变器装置的具体的配置结构,但在上述那样的车用驱动装置中,只要没有适当地配置包含逆变器装置以及通气装置的配置并构成车用驱动装置的各部分,则存在车用驱动装置的尺寸变大、车用驱动装置向车辆的搭载性恶化的可能性。

因此,在车用驱动装置具备逆变器装置以及通气装置的情况下,期望容易实现车用驱动装置的小型化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车用驱动装置具备:旋转电机;一对输出部件,其分别与一对车轮驱动连结;传递机构,其在上述旋转电机与一对上述输出部件之间传递驱动力;逆变器装置,其对上述旋转电机进行驱动控制;壳体,其收纳上述逆变器装置、上述旋转电机以及上述传递机构,并且在内部设置有油存积部;以及通气装置,其具有将上述壳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室,上述旋转电机和一对上述输出部件分开配置在相互平行的两个轴,将上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心设为第一轴心,将一对上述输出部件的旋转轴心设为第二轴心,将与上述第一轴心以及上述第二轴心平行的方向设为轴向,将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与上述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将上述宽度方向的一侧设为宽度方向第一侧,上述第二轴心相对于上述第一轴心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第一侧,上述逆变器装置相对于上述第二轴心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第一侧,并且配置为上下方向的配置区域与上述旋转电机及一对上述输出部件重叠,上述通气室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的上述旋转电机与上述逆变器装置之间,且上述通气室的至少一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配置区域与上述旋转电机及上述逆变器装置重叠,且上述通气室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上述第一轴心靠上侧。

根据本结构,逆变器装置配置为上下方向的配置区域与旋转电机以及一对输出部件重叠,所以能够抑制因配置逆变器装置而导致的车用驱动装置的上下方向的大型化。而且,在本结构中,第二轴心相对于第一轴心配置在宽度方向第一侧,逆变器装置相对于第二轴心配置在宽度方向第一侧。因此,在沿着轴向的轴向观察下,能够形成通过旋转电机的外周面和逆变器装置从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下侧的三方围起的形状的空间(以下,称为“对象空间”),根据本结构,能够利用该对象空间来配置通气室。因此,容易将具有通气室的通气装置的上下方向的突出量(具体而言,是轴向观察下的从壳体的最上部的突出量)抑制得较少,容易实现上下方向的车用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此外,如上述那样通过利用对象空间来配置通气室,也容易在配置有旋转电机和逆变器装置的至少一方的轴向的区域配置通气室的至少一部分。因此,根据本结构,也容易实现轴向的车用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结构,在车用驱动装置具备逆变器装置以及通气装置的情况下,容易实现车用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车用驱动装置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根据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记载将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各部件的轴向观察下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各部件的轴向观察下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车用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V(参照图4等)是指车用驱动装置100的使用状态下的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即将车用驱动装置100配置在其使用状态下的朝向的情况下的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车用驱动装置100被搭载于车辆200(参照图1)而使用,所以上下方向V是将车用驱动装置100搭载于车辆200的状态(以下,称为“车辆搭载状态”)下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更具体而言,是车辆搭载状态下且车辆200停止在平坦路(沿着水平面的道路)的状态下的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而且,上侧V1以及下侧V2是指该上下方向V的上侧以及下侧。另外,关于以下说明的各部件的方向表示它们被组装于车用驱动装置100的状态下的方向。另外,与各部件的尺寸、配置方向、配置位置等相关的用语是包含具有由误差(制造上可允许的程度的误差)导致的差异的状态的概念。

在本说明书中,“驱动连结”是指两个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驱动力(与转矩同义)的方式连结的状态,包含该两个旋转构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状态,或该两个旋转构件经由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传动部件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结的状态。作为这样的传动部件包含以同速或者变速并传递的各种部件(例如,轴、齿轮机构、带、链等)。此外,作为传动部件,也可以包含选择性地传递旋转以及驱动力的卡合装置(例如,摩擦卡合装置、啮合式卡合装置等)。

在本说明书中,“旋转电机”作为包含马达(电动机)、发电机(发电机)以及根据需要发挥马达以及发电机双方的功能的马达/发电机的任一个的概念来使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两个部件的配置,“在特定方向观察下重叠”是指在使与该视线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向与该假想直线正交的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至少局部地存在该假想直线与两个部件双方相交的区域。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两个部件的配置,“特定方向的配置区域重叠”是指在一个部件的特定方向的配置区域内包含另一个部件的特定方向的配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如图3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旋转电机1、分别与一对车轮W(参照图1)驱动连结的一对输出部件6、在旋转电机1与一对输出部件6之间传递驱动力的传递机构3、对旋转电机1进行驱动控制的逆变器装置90以及壳体2。壳体2收纳逆变器装置90、旋转电机1以及传递机构3。壳体2还收纳有一对输出部件6。在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油存积部OR。

作为一对输出部件6的一个的第一输出部件61与作为一对车轮W的一个的第一车轮W1驱动连结,作为一对输出部件6的另一个的第二输出部件62与作为一对车轮W的另一个的第二车轮W2驱动连结。如图1所示,供车用驱动装置100搭载的车辆200具备与第一车轮W1一体旋转的第一驱动轴63、以及与第二车轮W2一体旋转的第二驱动轴64。第一驱动轴63例如经由等速万向节与第一车轮W1连结,第二驱动轴64例如经由等速万向节与第二车轮W2连结。而且,第一输出部件61以与第一驱动轴63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驱动轴63连结,第二输出部件62以与第二驱动轴64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二驱动轴64连结。

车用驱动装置100将旋转电机1的输出转矩经由一对输出部件6向一对车轮W传递,而使搭载有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车辆200行驶。即、旋转电机1是一对车轮W的驱动力源。一对车轮W是车辆200的左右一对车轮(例如,左右一对前轮,或者左右一对后轮)。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1是以三相交流(多相交流的一个例子)进行驱动的交流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经由进行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电力转换的逆变器装置90与电池、电容器等蓄电装置电连接,从蓄电装置接受电力的供给并进行动力运行,或将通过车辆200的惯性力等而发出的电力向蓄电装置供给并蓄电。

如图3所示,旋转电机1与一对输出部件6分开配置在相互平行的两个轴(具体而言,是第一轴心C1以及第二轴心C2)。具体而言,旋转电机1配置在第一轴心C1上,一对输出部件6配置在与第一轴心C1不同的第二轴心C2上。传递机构3与一对输出部件6同轴地(即、第二轴心C2上)具备与一对输出部件6的至少一个驱动连结的输出齿轮30。

如图1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以轴向A沿着车辆左右方向的朝向被搭载于车辆200。轴向A是与第一轴心C1以及第二轴心C2平行的方向,换言之,是在第一轴心C1与第二轴心C2之间共同的轴向。即、轴向A是旋转电机1的旋转轴心延伸的方向,也是一对输出部件6的旋转轴心延伸的方向。这里,将轴向A的一侧设为轴向第一侧A1,将轴向A的另一侧(轴向A的与轴向第一侧A1相反的一侧)设为轴向第二侧A2。轴向第一侧A1是轴向A的相对于传递机构3配置旋转电机1的一侧。如图3所示,第一输出部件61是一对输出部件6中的配置在轴向第一侧A1的输出部件6,第二输出部件62是一对输出部件6中的配置在轴向第二侧A2的输出部件6。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车用驱动装置100以轴向第一侧A1成为车辆右侧,轴向第二侧A2成为车辆左侧的朝向,被搭载于车辆200。因此,供第一输出部件61驱动连结的第一车轮W1是右轮,供第二输出部件62驱动连结的第二车轮W2是左轮。在图1中,假设车用驱动装置100是驱动左右一对前轮的前轮驱动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情况。因此,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车轮W1是右前轮,第二车轮W2是左前轮。

如图3所示,旋转电机1具备转子10以及定子11。定子11固定于壳体2,转子10以能够相对于定子11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壳体2。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1使用紧固螺栓等紧固部件14固定于壳体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1是内转子型的旋转电机,转子10配置为相对于定子11在径向的内侧且在沿着径向的径向观察下与定子11重叠。这里的径向是以第一轴心C1为基准的径向,换言之,是以旋转电机1的旋转轴心为基准的径向。

定子11具备定子铁芯12、从定子铁芯12向轴向A突出的线圈端部13。在定子铁芯12卷装有线圈,线圈中的从定子铁芯12向轴向A突出的部分形成线圈端部13。线圈端部13相对于定子铁芯12形成在轴向A的两侧。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12除了形成为沿轴向A延伸的圆筒状的主体部12a之外,还具备相对于主体部12a以向径向(以第一轴心C1为基准的径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突出部12b。在突出部12b形成有供用于将定子铁芯12固定于壳体2的紧固部件14插通的插通孔。

如图3所示,传递机构3与旋转电机1同轴地(即、在第一轴心C1上)具备与旋转电机1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16。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部件16以与转子10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转子10连结。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供转子10固定的转子轴15,输入部件16以与转子轴15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转子轴15连结。具体而言,输入部件16的轴向第一侧A1的部分与转子轴15的轴向第二侧A2的部分连结(这里,是花键连结)。与这样的结构不同,也可以设为车用驱动装置100不具备转子轴15,转子10被固定于输入部件16(具体而言,是输入部件16的轴向第一侧A1的部分)的结构。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递机构3具备差动齿轮机构5。差动齿轮机构5将从旋转电机1侧传递的驱动力分配给一对输出部件6。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齿轮机构5配置为与一对输出部件6同轴(即、第二轴心C2上),将从旋转电机1侧向输出齿轮30传递的驱动力分配给一对输出部件6。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齿轮30经由差动齿轮机构5与一对输出部件6双方驱动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齿轮机构5是锥齿轮式的差动齿轮机构,输出齿轮30以与差动齿轮机构5具备的差动壳体部50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该差动壳体部50连结。在差动壳体部50收纳有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而且,差动齿轮机构5将输出齿轮30的旋转向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分配。差动齿轮机构5相对于旋转电机1配置在轴向第二侧A2。

第一侧齿轮51与第一输出部件61一体旋转,第二侧齿轮52与第二输出部件62一体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齿轮51形成在与构成第一输出部件61的部件(这里是轴部件)不同的部件,以与第一输出部件61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输出部件61连结(这里是花键连结)。第一输出部件61中的至少轴向第一侧A1的部分形成为沿轴向A延伸的筒状(具体而言,是圆筒状),第一驱动轴63(参照图1)被从轴向第一侧A1插入第一输出部件61的内部(由内周面围起的空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侧齿轮52形成在构成第二输出部件62的部件(这里是轴部件)。具体而言,第二侧齿轮52形成在第二输出部件62的轴向第一侧A1的端部。第二输出部件62中的至少轴向第二侧A2的部分形成为沿轴向A延伸的筒状(具体而言,是圆筒状),第二驱动轴64(参照图1)被从轴向第二侧A2插入第二输出部件62的内部(由内周面围起的空间)。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递机构3在旋转电机1与输出齿轮30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具备配置在与旋转电机1以及输出齿轮30不同的轴的反转齿轮机构4。反转齿轮机构4配置在与第一轴心C1以及第二轴心C2不同的第三轴心C3上。第三轴心C3是与第一轴心C1以及第二轴心C2平行的轴心。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齿轮机构4具备:和与输入部件16一体旋转的输入齿轮17啮合的反转输入齿轮40a、与输出齿轮30啮合的反转输出齿轮40b、以及将反转输入齿轮40a与反转输出齿轮40b连结的副轴40。输入齿轮17相对于旋转电机1配置在轴向第二侧A2,反转齿轮机构4相对于旋转电机1配置在轴向第二侧A2。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输入齿轮40a相对于反转输出齿轮40b配置在轴向第二侧A2。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输入齿轮40a形成为直径比输入齿轮17的直径大,反转输出齿轮40b形成为直径比输出齿轮30的直径小。因此,输入部件16的旋转根据输入齿轮17与反转输入齿轮40a的传动比而被减速,并且根据反转输出齿轮40b与输出齿轮30的传动比而被进一步减速(即、两级减速),并被向输出齿轮30传递。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具备第一壳体部21、第二壳体部22以及第三壳体部23。第二壳体部22与第一壳体部21的轴向第二侧A2接合,第三壳体部23与第一壳体部21的轴向第一侧A1接合。在由第一壳体部21和第三壳体部23围起的空间收纳有旋转电机1,在由第一壳体部21和第二壳体部22围起的空间收纳有传递机构3。这样,壳体2具备收纳旋转电机1的旋转电机收纳室S1、以及收纳传递机构3的传递机构收纳室S3。收纳室形成有供收纳对象物收纳的收纳空间。如图3以及图6所示,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传递机构收纳室S3沿轴向A排列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部件61被收纳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具体而言,第一输出部件61中的至少与旋转电机1沿轴向A重叠的部分(轴向A的配置区域重叠的部分)被收纳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1和第一输出部件61被收纳于壳体2具备的共同的收纳室(具体而言,是旋转电机收纳室S1)。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还具备收纳逆变器装置90的逆变器收纳室S2。具体而言,壳体2具备与第一壳体部21接合的第四壳体部24,在由第一壳体部21和第四壳体部24围起的空间(逆变器收纳室S2)收纳有逆变器装置90。逆变器装置90在通过螺栓等被固定于壳体2的状态下,被收纳于逆变器收纳室S2。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收纳室S2以向后述的第一方向第一侧X1(参照图2)开口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壳体部21,第四壳体部24以封闭该开口部的方式与第一壳体部21接合。详细内容虽省略,但逆变器装置90具备:具备构成逆变器电路的多个开关元件的开关元件单元(功率模块)、供控制逆变器电路的控制装置安装的控制基板、以及将逆变器电路的直流侧的正负两极间电压平滑化的平滑电容器,上述开关元件单元、控制基板以及平滑电容器被收纳于逆变器收纳室S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逆变器收纳室S2一体形成在一个壳体2。

如图3所示,壳体2具备将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逆变器收纳室S2划分的隔壁25(划分壁)。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逆变器收纳室S2一体形成在壳体2(这里是第一壳体部21)。具体而言,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逆变器收纳室S2由一个部件(例如,通过压铸成型法形成的、材质为相同的一个部件)。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个隔壁25划分出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逆变器收纳室S2。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设置有用于将配置在壳体2的外部的电缆7(参照图6)和逆变器装置90电连接的连接器80。此外,在图6中,简化地示出了电缆7。如图4~图6所示,连接器80包含低电压连接器80L、以及对比低电压连接器80L高的电压的电力进行中继的高电压连接器80H。用于向逆变器装置90具备的控制基板供给电力的电源线(低电压电缆7L的一个例子)、用于向该控制基板传递控制信号的信号线(低电压电缆7L的一个例子)与低电压连接器80L连接。另外,用于向逆变器装置90具备的逆变器电路供给电力的电源线(高电压电缆7H的一个例子)与高电压连接器80H连接。

这里,如图4所示,将沿着轴向A的轴向观察下旋转电机1和逆变器装置90排列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X,将与轴向A以及第一方向X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Y。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X是与后述的宽度方向H相同的方向,第二方向Y是与上下方向V相同的方向。另外,将第一方向X的一侧设为第一方向第一侧X1,将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第一方向X的与第一方向第一侧X1相反的一侧)设为第一方向第二侧X2,将第二方向Y的一侧设为第二方向第一侧Y1,将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第二方向Y的与第二方向第一侧Y1相反的一侧)设为第二方向第二侧Y2。第一方向第一侧X1是第一方向X的相对于旋转电机1配置逆变器装置90的一侧。此外,在图4中,用虚线示出了定子铁芯12(具体而言,是上述主体部12a)的外周面,用单点划线示出了各齿轮的齿底圆以及齿顶圆,用实线示出了第一输出部件61的外周面(具体而言,是第一输出部件61中的被夹持并配置在旋转电机1与逆变器装置90的第一方向X之间的部分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车用驱动装置100以第二方向第一侧Y1成为上侧V1,且第二方向第二侧Y2成为下侧V2的朝向,被搭载于车辆2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用驱动装置100以第一方向第二侧X2成为前侧L1(车辆前后方向L的前侧),且第一方向第一侧X1成为后侧L2(车辆前后方向L的后侧)的朝向,被搭载于车辆20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车用驱动装置100被搭载于车辆200的比车辆前后方向L的中央部靠前侧L1。因此,第一方向X的相对于旋转电机1配置逆变器装置90的一侧,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后侧L2的第一方向第一侧X1成为车辆前后方向L的中央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搭载状态下,逆变器装置90配置在比旋转电机1靠车辆前后方向L的中央侧。此外,在车用驱动装置100被搭载于车辆200的比车辆前后方向L的中央部靠后侧L2的情况下,以第一方向第二侧X2成为后侧L2,且第一方向第一侧X1成为前侧L1的朝向,将车用驱动装置100搭载于车辆200,从而能够设为将逆变器装置90配置在比旋转电机1靠车辆前后方向L的中央侧的结构。这样,在将车用驱动装置100搭载于车辆200的比车辆前后方向L的中央部靠后侧L2的情况下,由车用驱动装置100驱动的一对车轮W例如设为左右一对后轮。

在车辆200具备左右一对前轮以及左右一对后轮的情况下,能够设为将左右一对前轮以及左右一对后轮中的未由车用驱动装置100驱动的一方(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是左右一对后轮)由车用驱动装置100以外的驱动装置驱动的结构。车用驱动装置100以外的驱动装置例如设为将内燃机(旋转电机以外的驱动力源的一个例子)的输出转矩向驱动对象的一对车轮传递的结构的驱动装置、将旋转电机(与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的旋转电机1不同的旋转电机)的输出转矩向驱动对象的一对车轮传递的结构的驱动装置、或将内燃机以及旋转电机(与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的旋转电机1不同的旋转电机)双方的输出转矩向驱动对象的一对车轮传递的结构的驱动装置。也能够将车用驱动装置100以外的驱动装置设为与车用驱动装置100相同的结构的驱动装置。

这里,将沿着上下方向V的上下方向观察下与轴向A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H。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轴向A正交的水平方向(即、与轴向A以及上下方向V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H。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1和逆变器装置90配置为各自的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重叠。因此,作为一个例子,能够将宽度方向H定义为第一方向X。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二方向Y成为与上下方向V平行的方向。另外,作为其它例子,能够将在轴向观察下,沿着通过第一轴心C1和逆变器装置90的中心90a的假想直线E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X。这里,轴向观察下的逆变器装置90的中心90a能够设为形成逆变器装置90的轴向观察下的外形(外边缘)的图形的重心。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形成逆变器装置90的轴向观察下的外形的图形是长方形(这里是第二方向Y长的长方形,换言之,是上下方向V长的长方形)的图形,能够将该长方形的重心(具体而言,是对角线的交点)设为轴向观察下的逆变器装置90的中心90a。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宽度方向H、与在轴向观察下沿着假想直线E的方向成为相互平行的方向。即、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上述两个定义的任一个,第一方向X都被定义为相同的方向。这里,将宽度方向H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方向第一侧X1一致)设为宽度方向第一侧H1,将与宽度方向第一侧H1相反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方向第二侧X2一致)设为宽度方向第二侧H2。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部件61在供旋转电机1以及逆变器装置90双方配置的第二方向Y的位置,被夹持并配置在旋转电机1与逆变器装置90的第一方向X之间。第一输出部件61的夹持在旋转电机1和逆变器装置90的第一方向X之间的部分配置为轴向A的配置区域与旋转电机1重叠,并且轴向A的配置区域与逆变器装置90重叠(参照图3)。而且,如图4所示,输出齿轮30配置为在轴向观察下,与旋转电机1和逆变器装置90的各个重叠。具体而言,以输出齿轮30的第一方向第二侧X2的部分在轴向观察下与旋转电机1重叠,且输出齿轮30的第一方向第一侧X1的部分在轴向观察下与逆变器装置90重叠的方式,配置输出齿轮30。如图3所示,输出齿轮30相对于旋转电机1以及逆变器装置90配置在轴向A的一侧(具体而言,是轴向第二侧A2)。而且,旋转电机1以及逆变器装置90配置为各自的轴向A的配置区域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搭载状态下,逆变器装置90的至少一部(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仅一部分)配置在比第二轴心C2靠下侧V2。此外,在车辆搭载状态下,也能够设为逆变器装置90的整体配置在比第二轴心C2靠上侧V1的结构。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齿轮30配置为在轴向观察下,与旋转电机1和逆变器装置90的各个重叠。因此,如图4以及图5所示,逆变器装置90具备配置为在轴向观察下与输出齿轮30重叠的重叠部分95。而且,连接器80(具体而言,是低电压连接器80L以及高电压连接器80H)配置在壳体2中的、比重叠部分95(换言之,是在轴向观察下与重叠部分95重叠的壳体2的部分)靠上侧V1且在轴向观察下与逆变器装置90重叠的区域(以下,称为“对象区域”)。如图2所示,连接器80配置在壳体2的轴向A的端面。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逆变器装置90遍及从比第二轴心C2靠下侧V2到比输出齿轮30的上端靠上侧V1的上下方向V的范围而配置。由于逆变器装置90被这样配置,所以在壳体2的轴向观察下与逆变器装置90重叠的区域中的、比重叠部分95靠上侧V1的部分容易成为死区。在该车用驱动装置100中,由于连接器80配置在上述对象区域,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容易成为死区的区域来配置连接器80。

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低电压连接器80L和高电压连接器80H夹着逆变器装置90而配置在轴向A的相互相反侧。具体而言,低电压连接器80L配置在壳体2的轴向第二侧A2的端面(参照图2),高电压连接器80H配置在壳体2的轴向第一侧A1的端面。与这样的结构不同,在低电压连接器80L和高电压连接器80H相对于逆变器装置90配置在轴向A的相同侧的情况下,低电压连接器80L和高电压连接器80H的距离容易变短,由于高电压连接器80H中继的电压的影响,存在对低电压连接器80L中继的电压(例如,控制信号)产生噪声的可能性。与此相对,如上述那样,通过将低电压连接器80L和高电压连接器80H夹着逆变器装置90而配置在轴向A的相互相反侧,能够将低电压连接器80L和高电压连接器80H的距离确保得较长,而不易产生上述噪声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80配置在壳体2的轴向A的端面,车用驱动装置100以轴向A沿着车辆左右方向的朝向被搭载于车辆200。这样,通过将连接器80配置在壳体2的车辆左右方向(左侧或者右侧)的端面而不是壳体2的车辆前后方向L(前侧L1或者后侧L2)的端面、壳体2的下侧V2的端面,能够将连接器80配置在不易受到车辆200碰撞时的碰撞负载的影响的位置。另外,例如在将车用驱动装置100搭载于车辆200的后部的情况下,虽上下方向V的搭载限制容易变得严格,但通过将连接器80配置在壳体2的车辆左右方向(左侧或者右侧)的端面而不是壳体2的上侧V1的端面,容易将车用驱动装置100的上下方向V的尺寸抑制得较小,并容易确保车用驱动装置100向车辆200的搭载性。

如图4所示,旋转电机1的旋转轴心亦即第一轴心C1、输出齿轮30的旋转轴心(换言之,一对输出部件6的旋转轴心)亦即第二轴心C2以及反转齿轮机构4的旋转轴心亦即第三轴心C3配置在逆变器装置90的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轴心C3在轴向观察下,相对于第二轴心C2配置在第一方向X的与逆变器装置90侧相反的一侧(即、第一方向第二侧X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轴心C3在轴向观察下,相对于第一轴心C1也配置在第一方向第二侧X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心C2和第三轴心C3在轴向观察下,相对于第一轴心C1配置在第二方向Y的相同侧(这里是第二方向第二侧Y2)。即、第二轴心C2在轴向观察下,相对于第一轴心C1配置在第二方向第二侧Y2。这里,第二轴心C2在车辆搭载状态下,在轴向观察下,相对于假想直线E配置在下侧V2。另外,第三轴心C3在轴向观察下,相对于第一轴心C1配置在第二方向第二侧Y2。这里,第三轴心C3在车辆搭载状态下,在轴向观察下,相对于假想直线E配置在下侧V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轴心C3在轴向观察下,相对于通过第一轴心C1和第二轴心C2的假想直线配置在与逆变器装置90的中心90a侧相反的一侧。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配置有第二轴心C2和逆变器装置90双方的上下方向V的区域中,第二轴心C2相对于逆变器装置90配置在宽度方向第二侧H2。另外,旋转电机1的宽度方向第二侧H2的端部配置在比第二轴心C2靠宽度方向第二侧H2。而且,第三轴心C3配置在比旋转电机1(例如,定子铁芯12或者主体部12a)的宽度方向第二侧H2的端部靠宽度方向第一侧H1。由于这样配置第二轴心C2以及第三轴心C3,所以能够以在旋转电机1的宽度方向第二侧H2的端部与逆变器装置90的宽度方向H之间收纳整体或者大部分的方式,来配置输出齿轮30以及反转齿轮机构4。因此,能够实现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宽度方向H的小型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旋转电机1的宽度方向第二侧H2的端部与逆变器装置90的宽度方向第一侧H1的端部的宽度方向H之间配置了输出齿轮30的整体以及反转齿轮机构4的整体。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第三轴心C3配置在比第二轴心C2靠宽度方向第二侧H2。另外,旋转电机1(具体而言,是定子铁芯12)形成为直径比反转齿轮机构4的直径大,第一轴心C1配置在比第三轴心C3靠宽度方向第一侧H1。而且,反转齿轮机构4的整体配置在比旋转电机1(例如,定子铁芯12或者主体部12a)的宽度方向第二侧H2的端部靠宽度方向第一侧H1。通过这样配置旋转电机1以及反转齿轮机构4,能够在反转齿轮机构4相对于旋转电机1不向宽度方向第二侧H2突出的范围内,在宽度方向H上靠近逆变器装置90侧来配置旋转电机1。因此,能够实现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宽度方向H的小型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轴心C1配置在比第二轴心C2靠宽度方向第二侧H2。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第二轴心C2以及第三轴心C3配置在比第一轴心C1靠下侧V2。如后所述,存积油(用于润滑、冷却的油)的油存积部OR形成于壳体2的下部(参照图4),通过这样配置第二轴心C2以及第三轴心C3,能够设为通过配置在第二轴心C2的输出齿轮30和配置在第三轴心C3的齿轮(在本例中,是反转输入齿轮40a)双方来扬起存积在油存积部OR的油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润滑性能、冷却性能的提高。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输出齿轮30的下端部配置在比旋转电机1的下端部以及反转齿轮机构4的下端部的任一个靠下侧V2。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由输出齿轮30进行的油的扬起。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逆变器装置90遍及从比第二轴心C2靠下侧V2到比旋转电机1(例如,定子铁芯12或者主体部12a)的上端靠上侧V1的上下方向V的范围而配置。在这样配置逆变器装置90的情况下,能够以在逆变器装置90的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内收纳整体或者大部分的方式,来配置旋转电机1。因此,能够实现车用驱动装置100的上下方向V的小型化。

油存积部OR设置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具体而言,是旋转电机收纳室S1的下部)和传递机构收纳室S3(具体而言,是传递机构收纳室S3的下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5所示,油存积部OR遍及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传递机构收纳室S3双方而设置。虽省略了图示,但将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传递机构收纳室S3连通的连通孔形成于将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传递机构收纳室S3划分的中间壁28(参照图3)。油能够经由该连通孔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与传递机构收纳室S3之间流动。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设置有油泵OP。作为油泵OP例如能够使用由电动马达驱动的电动油泵。油泵OP吸引存积在油存积部OR的油。例如,为了对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线圈端部13等)进行冷却而供给从油泵OP排出的油。油泵OP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中,配置为在轴向观察下与输出齿轮30重叠。通过这样配置油泵OP,能够有效地将旋转电机收纳室S1的轴向观察下与输出齿轮30重叠的空间用作油泵OP的配置空间,能够实现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小型化。此外,油泵OP配置为在轴向观察下不与旋转电机1重叠。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油泵OP配置在第一轴心C1与第二轴心C2的宽度方向H之间且比第一轴心C1以及第二轴心C2靠下侧V2。通过这样将油泵OP配置在第一轴心C1与第二轴心C2的宽度方向H之间,例如容易将油泵OP、与其连接的过滤器(未图示)配置在容易抑制吸气的产生的宽度方向H的中央部分、其附近。另外,通过将油泵OP配置在比第一轴心C1以及第二轴心C2靠下侧V2,容易将油泵OP配置在形成于壳体2的下部的油存积部OR的附近,容易将油的吸引阻力抑制得较低。

在图4~图6所示的例子中,油泵OP排出的油在通过油冷却器9(参照图4以及图6)之后,被向旋转电机1供给。油冷却器9通过油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来冷却油。在本例中,油冷却器9是作为制冷剂使用冷却水的水冷式的油冷却器,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油冷却器9设置有用于将冷却水导入油冷却器9的第一连接口P1、和用于将冷却水从油冷却器9排出的第一连接口P1。

在本例中,第一连接口P1配置在壳体2的上侧V1的外表面。另外,在本例中,在逆变器装置90设置有用于冷却该逆变器装置90的冷却水路。而且,如图6所示,用于向该冷却水路导入冷却水的第二连接口P2、和用于从该冷却水路排出冷却水的第二连接口P2配置在壳体2的上侧V1的外表面。这样通过将第一连接口P1和第二连接口P2配置在壳体2的相同的外表面(相同侧的外表面),配管部件(软管等)相对于上述第一连接口P1、第二连接口P2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另外,还能够将配管部件的长度抑制得较短并实现成本的减少。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油冷却器9配置为在俯观图(沿着上下方向V的方向观察)中,横跨旋转电机收纳室S1与传递机构收纳室S3的边界部。在本例中,在壳体2的上侧V1的外表面形成有向下侧V2凹陷的凹部。该凹部利用壳体2的内部空间的空闲空间而形成,在该凹部配置有油冷却器9(参照图4)。因此,油冷却器9配置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具体而言,是旋转电机收纳室S1的相对于上述凹部的轴向第一侧A1的部分)与传递机构收纳室S3(具体而言,是传递机构收纳室S3的相对于上述凹部的轴向第二侧A2的部分)的轴向A之间。这样通过利用空闲空间来配置油冷却器9,能够抑制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大型化。另外,考虑形成于壳体2的下部的油存积部OR在车辆200行驶时的油面的倾斜,油泵OP、过滤器(未图示)配置在轴向A的中央部分、其附近的情况居多,但如上述那样,通过将油冷却器9配置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与传递机构收纳室S3的轴向A之间,能够将油冷却器9、和油泵OP以及过滤器ST配置在轴向A的相同或接近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油路的复杂化。此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油冷却器9配置在第一轴心C1与逆变器装置90的宽度方向H之间。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部件61配置为在沿着第二方向Y的方向观察下,与旋转电机1重叠。即、第一输出部件61配置为第一方向X的配置区域与旋转电机1重叠。这里,以第一输出部件61中的第一方向第二侧X2的部分在沿着第二方向Y的方向观察下与旋转电机1重叠的方式,配置了第一输出部件61。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部件61配置为在沿着第二方向Y的方向观察下,不与逆变器装置90重叠。此外,图4所示的各部件的轴向观察下的配置结构是一个例子,能够适当地改变该配置结构。例如,能够设为使图4的配置结构沿第一方向X反转的结构、使图4的配置结构沿第二方向Y反转的结构或使图4的配置结构沿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双方反转的结构。

如图5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将旋转电机1和逆变器装置90连接的布线91。而且,供布线91插通的贯通孔26贯通隔壁25而形成。此外,图4示出了从轴向第二侧A2观察车用驱动装置100的情况下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各部件的轴向观察下的配置关系,与此相对,图5示出了从轴向第一侧A1观察车用驱动装置100的情况下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各部件的轴向观察下的配置关系。在贯通孔26安装有具备端子93的接线盒,经由该端子93将从线圈端部13拉出的电力线92和与逆变器装置90连接的电源线(未图示)电连接。上述电源线、端子93以及电力线92构成用于在旋转电机1与逆变器装置90之间传递电力(用于驱动旋转电机1的电力、旋转电机1发出的电力)的布线91。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旋转电机1的交流电的相数是“3”,与此相对,设置有三个电力线92,三个贯通孔26形成于隔壁25。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搭载状态下,贯通孔26(这里是全部的三个贯通孔26),在比第二轴心C2靠上侧V1且配置旋转电机1以及逆变器装置90双方的高度(上下方向V的位置)上,在轴向观察下配置在旋转电机1与逆变器装置90的第一方向X之间。此外,这里,配置旋转电机1的高度包含配置定子铁芯12的上述突出部12b的高度。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车辆搭载状态下,贯通孔26(这里,是全部的三个贯通孔26),在比第一轴心C1靠上侧V1且在配置旋转电机1以及逆变器装置90双方的高度上,在轴向观察下配置在旋转电机1与逆变器装置90的第一方向X之间。

如图5以及图6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通气装置8。通气装置8是用于减少壳体2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压力差的装置。通气装置8具有使壳体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室8a。通气室8a形成为与壳体2的内部的通气室8a的外侧的空间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室8a形成为朝向轴向第一侧A1(图5中的纸面近前侧)开口,经由该开口部与旋转电机收纳室S1连通。虽在图5中省略了,但在通气室8a的轴向第一侧A1的开口部安装有罩部件,并构成为空气在形成于该罩部件与通气室8a的壁部之间的间隙或经由形成于该罩部件的孔部在通气室8a与旋转电机收纳室S1之间流动。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室8a在壳体2的内部与旋转电机收纳室S1连通。旋转电机收纳室S1以能够进行空气的流动的方式经由孔部、间隙等与壳体2的内部的其它收纳室(例如,传递机构收纳室S3)连通。因此,通过以与旋转电机收纳室S1连通的方式形成通气室8a,能够减少壳体2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压力差。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将通气室8a与壳体2的外部连通的通气孔8b形成为向壳体2的上侧V1的外表面开口。而且,通气装置8具备从壳体2的外部安装于通气孔8b的通气孔塞8c。通气孔塞8c设置为用于抑制油从通气孔8b向壳体2的外部的漏出、用于抑制水、异物等从壳体2的外部进入通气孔8b的情况。

如图5所示,第二轴心C2相对于第一轴心C1配置在宽度方向第一侧H1。而且,逆变器装置90相对于第二轴心C2配置在宽度方向第一侧H1,并且配置为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与旋转电机1及一对输出部件6重叠。因此,在轴向观察下,形成有通过旋转电机1的外周面和逆变器装置90从宽度方向H的两侧以及下侧V2的三方围起那样的形状的空间亦即对象空间T。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对象空间T使用包含上述突出部12b的旋转电机1而形成,对象空间T的最上部形成在突出部12b与逆变器装置90的宽度方向H之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心C1配置在输出齿轮30的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心C2配置在比第一轴心C1靠下侧V2。

通气室8a利用上述对象空间T而配置。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通气室8a的至少一部分(在本例中,是通气室8a的至少下部)配置在宽度方向H的旋转电机1与逆变器装置90之间,且上述通气室的至少一部分的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与旋转电机1和逆变器装置90重叠,且上述通气室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第一轴心C1靠上侧V1。这里通气室8a的至少一部分(在本例中,是通气室8a的至少下部)配置在供旋转电机1以及逆变器装置90双方配置的上下方向V的区域。这样通过利用对象空间T来配置通气室8a,能够实现上下方向V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小型化、宽度方向H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小型化。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室8a配置为在轴向观察下与布线91(具体而言,是布线91的配置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的部分)重叠。通气室8a形成为向油的飞散比传递机构收纳室S3少的旋转电机收纳室S1开口。布线91为了尽量避免浸渍于油面,而配置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的上侧V1,但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的内部通常相对于布线91在轴向A的一侧形成与定子铁芯12的轴向A的长度对应的空闲空间。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布线91配置在定子铁芯12的轴向第一侧A1(图5的纸面近前侧)的端部或其附近,所以与定子铁芯12的轴向A的长度对应的空闲空间相对于布线91形成在轴向第二侧A2(图5的纸面里侧)。通过利用在轴向观察下与布线91重叠的位置设置通气室8a,能够有效地利用该空闲空间,能够在油不易飞散的相对上侧V1的位置形成通气室8,而不需要追加的空间或将追加的空间抑制为最小限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通气室8a的轴向A的配置区域的整体收纳于旋转电机1的轴向A的配置区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通气室8a的宽度方向H的配置区域的整体收纳于旋转电机1的宽度方向H的配置区域。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通气室8a的宽度方向第一侧H1的部分配置在旋转电机1具备的突出部12b的宽度方向H的配置区域。即、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旋转电机1的宽度方向H的配置区域还包含仅配置有突出部12b的区域。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通气室8a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与一对输出部件6的至少一个重叠。具体而言,通气室8a配置在比一对输出部件6靠上侧V1。而且,通气室8a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与第一输出部件61重叠。

然而,在旋转电机1和逆变器装置90欲向相互不同的方向位移的情况下,对布线91作用负载(例如,拉动负载),存在使构成布线91的部件(母线等)产生应力或对布线91的不同部件彼此的连接部94(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电力线92与端子93的通过螺栓连接的紧固部)施加负载的担忧。旋转电机1和逆变器装置90向相互不同的方向的位移可能因在由传递机构3进行的驱动力的传递时第一轴心C1和第二轴心C2向相互不同的方向位移而产生。关于这一点,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以通过紧固部件14固定于壳体2的定子铁芯12的突出部12b在轴向观察下配置在布线91(具体而言,是连接部94)与输出部件6(具体而言,是第一输出部件61)之间的方式,将旋转电机1固定于壳体2。换言之,以连接部94、突出部12b以及第一输出部件61在轴向观察下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方式,将旋转电机1固定于壳体2。通过这样将旋转电机1固定于壳体2,能够在由传递机构3进行的驱动力的传递时第一轴心C1与第二轴心C2难以向相互不同的方向位移,能够难以对布线91作用大的负载。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除了在轴向观察下配置在布线91与输出部件6之间的突出部12b以外,定子铁芯12还具备两个突出部12b。即、定子铁芯12具备三个突出部12b。上述三个突出部12b沿周向(以第一轴心C1为基准的周向)分散而配置,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上述三个突出部12b沿着周向以等间隔而配置。而且,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以定子铁芯12的宽度方向第二侧H2的端部成为主体部12a的宽度方向第二侧H2的端部的方式(换言之,以所有突出部12b配置在比主体部12a的宽度方向第二侧H2的端部靠宽度方向第一侧H1的方式),将旋转电机1固定于壳体2。由此,能够配置旋转电机1的同时,抑制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宽度方向H的大型化。

〔其它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车用驱动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二轴心C2配置在比第一轴心C1靠下侧V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设为第二轴心C2与第一轴心C1配置在上下方向V的相同位置的结构、第二轴心C2配置在比第一轴心C1靠上侧V1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轴心C1配置在输出齿轮30的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内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设为第一轴心C1不配置在输出齿轮30的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内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为第一轴心C1配置在比输出齿轮30的最上部靠上侧V1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气室8a的轴向A的配置区域的整体收纳于旋转电机1的轴向A的配置区域,通气室8a的宽度方向H的配置区域的整体收纳于旋转电机1的宽度方向H的配置区域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设为通气室8a的轴向A的配置区域不收纳于旋转电机1的轴向A的配置区域的结构。优选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设为通气室8a配置为轴向A的配置区域与旋转电机1重叠的结构。另外,也可以设为通气室8a的宽度方向H的配置区域不收纳于旋转电机1的宽度方向H的配置区域的结构。优选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设为通气室8a配置为宽度方向H的配置区域与旋转电机1重叠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气室8a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与一对输出部件6的至少一个重叠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设为通气室8a配置于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不与一对输出部件6的任一个重叠的位置(具体而言,宽度方向H上与一对输出部件6不同的位置)的结构。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气室8a配置为在轴向观察下与布线91重叠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设为通气室8a配置于在轴向观察下不与布线91重叠的位置(例如,比布线91靠上侧V1的位置)的结构。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气室8a在壳体2的内部与旋转电机收纳室S1连通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为通气室8a在壳体2的内部与传递机构收纳室S3连通的结构。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油存积部OR遍及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传递机构收纳室S3双方而设置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为油存积部OR仅设置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传递机构收纳室S3中的一个(例如,仅是传递机构收纳室S3)的结构。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传递机构3在旋转电机1与输出齿轮30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具备反转齿轮机构4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代替反转齿轮机构4,设置与输入齿轮17以及输出齿轮30双方啮合的惰轮齿轮的结构,或是输入齿轮17和输出齿轮30啮合的结构。

(9)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与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来应用(包含作为其它实施方式说明的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关于其它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不过是例示。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概要〕

以下,对在上述中说明的车用驱动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

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旋转电机(1);一对输出部件(6),其分别与一对车轮(W)驱动连结;传递机构(3),其在上述旋转电机(1)与一对上述输出部件(6)之间传递驱动力;逆变器装置(90),其对上述旋转电机(1)进行驱动控制;壳体(2),其收纳上述逆变器装置(90)、上述旋转电机(1)以及上述传递机构(3),并且在内部设置有油存积部(OR);以及通气装置(8),其具有将上述壳体(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室(8a),上述旋转电机(1)和一对上述输出部件(6)分开配置在相互平行的两个轴,将上述旋转电机(1)的旋转轴心设为第一轴心(C1),将一对上述输出部件(6)的旋转轴心设为第二轴心(C2),将与上述第一轴心(C1)以及上述第二轴心(C2)平行的方向设为轴向(A),将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与上述轴向(A)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H),将上述宽度方向(H)的一侧设为宽度方向第一侧(H1),上述第二轴心(C2)相对于上述第一轴心(C1)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第一侧(H1),上述逆变器装置(90)相对于上述第二轴心(C2)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第一侧(H1),并且配置为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与上述旋转电机(1)及一对上述输出部件(6)重叠,上述通气室(8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H)的上述旋转电机(1)与上述逆变器装置(90)之间,且上述通气室的至少一部分的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与上述旋转电机(1)和上述逆变器装置(90)重叠,且上述通气室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上述第一轴心(C1)靠上侧(V1)。

根据本结构,由于逆变器装置(90)配置为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与旋转电机(1)及一对输出部件(6)重叠,所以能够抑制由配置逆变器装置(90)导致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上下方向(V)的大型化。而且,在本结构中,第二轴心(C2)相对于第一轴心(C1)配置在宽度方向第一侧(H1),逆变器装置(90)相对于第二轴心(C2)配置在宽度方向第一侧(H1)。因此,在沿着轴向(A)的轴向观察下,形成通过旋转电机(1)的外周面与逆变器装置(90)从宽度方向(H)的两侧以及下侧(V2)的三方围起的形状的空间(以下,称为“对象空间(T)”),根据本结构,能够利用该对象空间(T)来配置通气室(8a)。因此,容易将具有通气室(8a)的通气装置(8)的上下方向(V)的突出量(具体而言,是轴向观察下的从壳体(2)的最上部的突出量)抑制得较少,容易实现上下方向(V)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小型化。

此外,如上述那样利用对象空间(T)来配置通气室(8a),从而也容易在配置有旋转电机(1)和逆变器装置(90)的至少一个的轴向(A)的区域配置通气室(8a)的至少一部分。因此,根据本结构,也容易实现轴向(A)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小型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结构,在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逆变器装置(90)以及通气装置(8)的情况下,容易实现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小型化。

这里,优选上述传递机构(3)具备将从上述旋转电机(1)侧传递的驱动力向一对上述输出部件(6)分配的差动齿轮机构(5),并且与一对上述输出部件(6)同轴地具备与一对上述输出部件(6)驱动连结的输出齿轮(30),上述输出齿轮(30)以与上述差动齿轮机构(5)具备的差动壳体部(50)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该差动壳体部(50)连结,上述第一轴心(C1)配置在上述输出齿轮(30)的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内。

根据本结构,与第一轴心(C1)不配置在输出齿轮(30)的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内的情况相比,容易提高旋转电机(1)和输出齿轮(30)各自的上下方向(V)的配置区域重叠的比例。因此,容易实现上下方向(V)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小型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上述第二轴心(C2)配置在比上述第一轴心(C1)靠下侧(V2)。

根据本结构,与第二轴心(C2)配置在比第一轴心(C1)靠上侧(V1)的情况相比,容易在上下方向(V)上将为了配置通气室(8a)而利用的上述对象空间(T)确保得较大。因此,容易配置通气室(8a),以便将通气装置(8)的上下方向(V)的突出量抑制得较小。

在上述各结构中,优选上述通气室(8a)的上述轴向(A)的配置区域的整体收纳于上述旋转电机(1)的上述轴向(A)的配置区域。

根据本结构,能够抑制由配置通气室(8a)而导致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轴向(A)的尺寸的扩大,容易实现轴向(A)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小型化。

另外,优选上述壳体(2)具备:收纳上述旋转电机(1)的旋转电机收纳室(S1)、以及收纳上述传递机构(3)的传递机构收纳室(S3),上述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上述传递机构收纳室(S3)沿上述轴向(A)排列而配置,上述通气室(8a)在上述壳体(2)的内部与上述旋转电机收纳室(S1)连通。

根据本结构,例如通过构成传递机构(3)的各齿轮旋转,即使在油被扬起到传递机构收纳室(S3)内的上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那样被扬起的油不易到达通气室(8a)。因此,容易避免为了限制油向通气室(8a)的浸入而使通气室(8a)的形状复杂化的情况。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上述油存积部(OR)遍及上述旋转电机收纳室(S1)和上述传递机构收纳室(S3)双方而设置。

根据本结构,与油存积部(OR)仅设置在旋转电机收纳室(S1)以及传递机构收纳室(S3)中的一个的情况相比,容易避免油存积部(OR)的油面过高并且容易充分地确保壳体(2)内的油量。因此,能够将由构成传递机构(3)的各齿轮进行的油的搅拌抑制得较少,能够减少由该油的搅拌导致的驱动力的损失,并且能够将为了润滑或者冷却所需的量的油向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各部适当地供给。

在上述各结构中,优选具备将上述旋转电机(1)和上述逆变器装置(90)连接的布线(91),上述通气室(8a)配置为在沿着上述轴向(A)的轴向观察下与上述布线(91)重叠。

根据本结构,与以在轴向观察下不与布线(91)重叠的方式配置通气室(8a)的情况相比,容易实现宽度方向(H)以及上下方向(V)的车用驱动装置(100)小型化。另外,虽优选通气室(8a)以及布线(91)通常都配置在油难以飞散的相对上侧(V1)的位置,但根据本结构,通过使通气室(8a)和布线(91)的轴向(A)的配置位置错开,能够将它们配置在上下方向(V)的相同区域。因此,容易将它们双方配置在相对上侧(V1)的位置。

另外,优选上述通气室(8a)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与一对上述输出部件(6)的至少一个重叠。

根据本结构,与以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不与一对输出部件(6)的任一个重叠的方式配置通气室(8a)的情况相比,容易实现宽度方向(H)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小型化。

另外,优选上述通气室(8a)的上述宽度方向(H)的配置区域的整体收纳于上述旋转电机(1)的上述宽度方向(H)的配置区域。

根据本结构,能够抑制因配置通气室(8a)而导致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宽度方向(H)的尺寸的扩大,容易实现宽度方向(H)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车用驱动装置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各效果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旋转电机,2:壳体,3:传递机构,5:差动齿轮机构,6:输出部件,8:通气装置,8a:通气室,30:输出齿轮,50:差动壳体部,90:逆变器装置,91:布线,100:车用驱动装置,A:轴向,C1:第一轴心,C2:第二轴心,H:宽度方向,H1:宽度方向第一侧,OR:油存积部,S1:旋转电机收纳室,S3:传递机构收纳室,V:上下方向,V1:上侧,V2:下侧,W:车轮。

相关技术
  • 双转子发动机用偏心轴
  • 可测量单侧双偏置敏感栅中心轴向偏导的轴向分布五敏感栅中叉指金属应变片
技术分类

0612011633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