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沥青罐、沥青站和沥青站的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4:45


沥青罐、沥青站和沥青站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沥青罐、一种沥青站和一种沥青站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沥青罐内的沥青进行加热,多采用整体加热的方式,需整个罐内的加热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出口处的沥青的温度才能达到生产要求,使得沥青的生产速度慢且造成了热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沥青罐。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还提出了一种沥青站。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还提出了一种沥青站的控制方法。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提出的沥青罐包括:罐体,用于容置沥青,罐体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多个分隔件,间隔设置于罐体内部,以将罐体内部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多个处理区,多个处理区包括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第二加热区靠近出料口;导油管加热组件,设置于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内,导油管加热组件能够以第一加热模式、第二加热模式、第三加热模式或第四加热模式运行,用于对沥青进行加热;多个电加热棒,位于第二加热区内,设置于开设有出料口的罐体的内壁上,多个电加热棒围绕出料口分布,且沿远离出料口的方向延伸;电加热棒能够以第一加热档位或第二加热档位运行,用于对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进行加热。

本发明所提出的沥青罐包括罐体和多个分隔件,其中罐体用于容置沥青,罐体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沥青可以由进料口进入到罐体内,可以由出料口排出至罐体外部。

多个分隔件间隔设置于罐体内部,具体的,多个分隔件沿罐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于罐体内部。相互间隔的分隔件将罐体内部的空间进行分隔,例如相邻的两个分隔件之间划分出一个区域,分隔件与罐体的内壁之间也能划分出一个区域。通过分隔件,将罐体内部分隔成多个处理区,多个处理区包括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第二加热区靠近于出料口的位置。

将罐体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不同区域的设置,进而能够对不同区域进行针对性的加热布置,且将加热区的划分与出料口的位置产生对应的关系,能够更适宜的去针对沥青如何在排出罐体内部时快速达到生产温度进行加热布置。

沥青罐还包括导油管加热组件,设置于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内,导油管加热组件能够以第一加热模式、第二加热模式、第三加热模式或第四加热模式运行,用于对沥青进行加热。导油管加热组件在以不同加热模式运行时的加热能力不同。通过使导油管加热组件以不同的加热模式运行,实现对沥青加热的精细化调整,实现对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进行加热。

沥青罐还包括多个电加热棒,位于第二加热区内,通过在第二加热区内设置多个电加热棒,使得在整个沥青罐的内部,第二加热区内的加热元器件的数量最多,进而第二加热区的加热能力最高。通过以较高的加热能力对靠近出料口处的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进行加热,使得位于其内的沥青能够迅速的升温,达到使用的要求,在需要沥青排出进行生产时,出料口位置处的沥青能够更快的到达生产所要求的温度,从而可以短时间内进行排出,提高了沥青罐对沥青的加热效率,降低了沥青生产的等待时间。

具体地,电加热棒设置于开设有出料口的罐体的内壁上,多个电加热棒围绕出料口分布,且沿远离出料口的方向延伸。分布于出料口周侧的电加热棒能够对即将由出料口排出的沥青进行全方位的加热,保证沥青可以快速达到生产所要求的温度,电加热棒能够以第一加热档位或第二加热档位运行,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温度较高时,其距离沥青生产所要求的温度较近,既可以使用低档位进行加热,而在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温度较低,其距离生产沥青所要求的温度较远时,即可以使用高档位进行加热,使用带档位调节能力的电加热棒对沥青加热,实现对沥青加热过程的更精细控制。

本发明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沥青罐,通过划分分区,且设置导油管加热组件对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的沥青进行加热,电加热棒对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进行加热,进而实现了可以对沥青罐内不同的位置处的沥青进行针对性的加热,能够根据所需要的沥青数量的多少,对应的加热能够满足需求数量的区域,避免了需要整体加热才能够得到符合使用要求的沥青的弊端,减少了对热量的损耗浪费,提高了加热的效率,为沥青的小批量生产的提供了基础。并且,通过将靠近出料口处的第二加热区内的设置多个电加热棒,且电加热棒设置在出料口的周侧,进而可以实现在沥青排出沥青罐之前,对出料口位置的沥青进行快速的加热,提升沥青升温的速度,以使处于最先排出位置的沥青在短时效内达到能够使用的温度进行排出,大幅度的提高了加热效率,提高热能的利用率,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便捷的使用沥青,满足工业生产的多种需求。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沥青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区包括:第一子加热区,靠近进料口并与进料口相连通;第二子加热区,位于第一子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之间;第三子加热区,位于第一子加热区背离第二子加热区的一侧;导油管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子管,穿设于第二加热区和第二子加热区,第一子管的内部能够供传热介质流动;第二子管,第二子管的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第一子加热区、第二子加热区和第三子加热区,第二子管的另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第一子加热区和第二子加热区,第二子管的内部能够供传热介质流动,第二子管与第一子管相互独立。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区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子加热区、第二子加热区和第三子加热区,通过对多个第一加热区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从而更精准的对沥青罐内不同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加热。

第一子加热区靠近进料口并与进料口相连通,沥青在通过进料口进入到沥青罐内部时,首先流入到第一加热区内,进而再流动到其余的区域之中。因靠近进料口,而第一子加热区的主要作用是对沥青进行预加热和脱水,尽量去除沥青从空气吸收的水分,同时将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流入到其余区域中再进行后续的加热过程。

第二子加热区位于第一子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之间,其能够对流入到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进行先一步的加热,进而提升加热的效率。

第三子加热区位于第一子加热区背离第二子加热区的一侧,即第三子加热区是处于罐体内部远离出料口的一端,进而其功能主要为进行适当加热,并补充第一子加热区流动到第二子加热区内所消耗的沥青。

进一步地,导油管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子管,穿设于第二加热区和第二子加热区,第一子管的内部能够供传热介质流动,进而使传热介质进入到处于不同加热区域中,通过将热量传递到管壁再传递到沥青中,实现对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和对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进行加热。

导油管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子管,第二子管的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第一子加热区、第二子加热区和第三子加热区,第二子管的另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第一子加热区和第二子加热区,第二子管的内部能够供传热介质流动,进而使传热介质进入到处于不同加热区域中,通过将热量传递到管壁再传递到沥青中,实现对沥青的加热。

第二子管管的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第一子加热区、第二子加热区和第三子加热区,另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第一子加热区和第二子加热区,实现对全部加热区内的沥青进行加热。

第二子管与第一子管相互独立,使得在加热控制的过程中,能够对二者分别进行控制,如只控制第一子管导通,其内流入传热介质进行加热作业,或只控制第二子管导通,其内流入传热介质进行加热作业,使得对不同处理区的加热处理的控制能够更为精细,满足多种对沥青加热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油管加热组件还包括:三通管,设置于罐体外侧,三通管的进液口用于向三通管内注入传热介质,三通管的第一出液口与第一子管相连通,三通管的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子管相连通;第一控制阀,设置于三通管,用于控制第一出液口与第一子管的通断,第一控制阀能够开启第一开度或第二开度,第一开度大于第二开度;第二控制阀,设置于三通管,用于控制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子管的通断,第二控制阀能够开启第三开度或第四开度,第三开度大于第四开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油管加热组件还包括三通管、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三通管设置于沥青罐的外侧,其是一个起到承接串联作用的部件,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进液口用于供传热介质注入到三通管的内部。第一出液口与第一子管相连通,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子管相连通。实现传热介质能够进入到第一子管和/或第二子管内。

第一控制阀设置于三通管,用于控制第一出液口与第一子管的通断,第二控制阀设置于三通管,用于控制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子管的通断,进而实现第一子管和第二子管中进入传热介质的过程受控,使得对沥青的加热过程可控,以及时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控制沥青的加热过程。

具体地,第一控制阀能够开启第一开度或第二开度,第一开度大于第二开度。第二控制阀能够开启第三开度或第四开度,第三开度大于第四开度。

在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一开度,第二控制阀关闭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

在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开度,第二控制阀关闭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二加热模式运行。

在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开度,第二控制阀开启第三开度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三加热模式运行。

在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开启第四开度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四加热模式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沥青罐还包括:搅拌器,搅拌器包括:安装架,可拆卸地设置于罐体的内壁,位于第二子加热区内;叶片,可转动的设置于安装架;导流罩,设置于安装架,位于叶片的周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沥青罐还包括搅拌器,搅拌器设置于第二子加热区内,用于对沥青进行搅拌,加速沥青的流动,进而增加沥青的换热量,提高换热效率,避免热量的浪费。

其中,搅拌器包括:安装架,可拆卸地设置于沥青罐的内壁;叶片,可转动的设置于安装架;导流罩,设置于安装架,位于叶片的周侧。安装架设置于沥青罐的内壁,其起到支撑整个搅拌器结构的作用。叶片可转动的设置于安装架,用于对沥青进行搅拌,进而增加沥青的换热量,提高换热的效率。导流罩设置于安装架上,位于叶片的周侧,对沥青进行导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沥青罐还包括:多个支撑板,设置于罐体内部,导油管加热组件穿设于支撑板;支撑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二侧与罐体的内壁相连接,第三侧和第四侧上分别形成有多个凸起部,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具有间隙,凸起部与罐体的内壁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沥青罐还包括多个支撑板,设置于罐体内部,具体地,多个支撑板间隔设置于罐体内部,沿罐体的高度方向,支撑板位于部分分隔件的下方,导油管加热组件穿设于支撑板,支撑板实现对导油管加热组件的支撑与固定。

支撑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即沿沥青罐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为罐体的上内壁,分隔件,支撑板和罐体的下内壁。在支撑板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上分别形成有多个凸起部,可以理解的是,因导油管加热组件穿设于支撑板,而导油管加热组件在内部具有传热介质,导油管加热组件的管体也会具有一定的温度,热辐射到支撑板上,支撑板也可以对沥青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而沥青可以通过凸起部之间的间隙进行流通,也会因为与凸起部的接触而受到加热,凸起部的存在增大了支撑板本身的传热面积,提升沥青加热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沥青站,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沥青罐;以及供能组件,用于加热传热介质,供能组件与导油管加热组件相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所提出的沥青站,因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沥青罐,因此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沥青罐的全部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沥青站还包括供能组件,供能组件用于加热传热介质,并且供能组件与导油管加热组件相连接,进而实现将一定温度的传热介质注入到导油管加热组件中,实现对沥青的加热。并且,导油管加热组件中的传热介质也能够回流到供能组件中,实现通过供能组件重新加热,再去被注入到导油管加热组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沥青站,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获取沥青的生产温度;根据生产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将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相比较;在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供能组件以第一运行功率运行,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并获取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下限值的温差值;在温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一加热档位运行;在温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二加热档位运行;在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加热区中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二温度值和沥青的预计生产量;根据第二温度值和预计生产量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沥青站的控制装置,为了更加清楚的对本发明提出的沥青站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下面技术方案中以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沥青站的控制装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首先,获取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即获取处于靠近出口位置处的沥青的温度值,可以理解的是,在罐体内的第一子加热区、第二子加热区、第三子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中,第二加热区的重要性最高,因此在控制沥青站进行作业时,首先对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温度值进行测量。

在获取到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之后,去获取沥青的生产温度,此沥青生产温度即为从出料口排出的沥青应该达到的温度,是沥青符合使用要求的温度,只有在这一温度时,沥青才被允许从出料口排出。

之后,根据生产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将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相比较,具体地,第一温度区间是一个相比于沥青生产温度±3℃的温度区间。即,本发明是将是将第一温度值与一个温度范围值进行比较,进而可以避免对导油管加热组件和对电加热棒的控制过于频繁,且第一温度区间与沥青生产温度的相差范围不大,使得温度的比较结果即能够满足对沥青加热需求的准确判定,又可以实现对导油管加热组件和电加热棒工作的合理控制。

在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出当前第二加热区的沥青的温度值较低,控制供能组件以第一运行功率运行,具体地,第一运行功率为供能组件的最大运行功率,使得传热介质能够被快速的加热,进而减少沥青生产的时间。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使得导油管加热组件可以对沥青进行加热,对应提高沥青的温度具体地,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是导油管加热组件时,导油管加热组件的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一开度,第二控制阀关闭,使得只要第一子管进行加热作业,传热介质集中供给到第一子管中,而第一开度是第一控制阀所能开启的最大开度。

在控制供能组件和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的过程中获取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下限值的温差值。在温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差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出当前第二加热区的沥青的温度值较低,但距离目标温度相差的较小。控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一加热档位运行,在第一加热档位下,电加热棒所运行的加热功率是一个较小的加热功率,从而可以既将沥青进行加热,将沥青的温度提高,逐渐达到目标温度,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

在温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二加热档位运行,可以判断出当前第二加热区的沥青的温度值较低,且距离目标温度相差的较大,因此控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二加热档位运行,在第二加热档位下,电加热棒所运行的加热功率是一个较大的加热功率,从而可以快速的将沥青进行加热,使得温度的提高速度快,满足生产需求。

在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说明当前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温度符合要求,进而去获取第一加热区中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二温度值和沥青的预计生产量,判断是否需要加热其他分区内的沥青来满足生产要求的体积量,即根据第二温度值和预计生产量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

本发明所提出的沥青站的控制方法,在控制时除了可以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和电加热棒进行加热,还可以控制供能组件以特定运行功率运行以配合导油管加热组件的加热过程,提高加热效率,且第二加热区内的加热元器件的数量多,能够满足出料口处的沥青快速达到生产温度,提高加热效率,满足使用要求。并且本发明是将温度与温度区间进行比较,而不是单与一个温度值进行比较,能够提高控制过程的合理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二温度值和预计生产量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具体包括:在预计生产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加热区的容积的和,且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的情况下,将第二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区间相比较;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二加热模式运行;在预计生产量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加热区的容积的和的情况下,将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相比较;根据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的比较结果,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预计生产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加热区的容积的和,且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的情况下,这证明了只加热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不能满足当前生产需求量,而加热第二加热区和第二子加热区,是可以满足当前沥青的生产需求量的。因而,去根据获取到的第二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区间的比较结果,衡量当前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温度。

本发明是将第二温度值与一个温度范围值进行比较,进而可以避免对导油管加热组件的控制过于频繁,具体地,第二温度区间是根据第二子加热区内的额定加热温度所确定的,第二子加热区的额定加热温度是第二加热区内沥青许可的一个高温值,第二温度区间与沥青生产温度的相差范围不大,在正负五摄氏度的范围内,使得温度的比较结果既能够满足对沥青加热需求的准确判定,又可以实现对导油管加热组件的合理控制。

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说明当前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温度较低,需要进行一定的加热,故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二加热模式运行,对应加热沥青。具体地,第二加热模式包括导油管加热组件的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开度,第二控制阀关闭,使得导油管加热组件只加热第二子加热区,避免资源浪费。具体地,导油管在以第二加热模式运行进行加热时,其加热能力是小于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的加热能力的。

在预计生产量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热区的容积的和的情况下,则证明了只加热第二加热区和第二子加热区,不能满足生成量的要求,需对沥青罐内的区域皆进行加热。将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相比较;根据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的比较结果,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满足生产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的比较结果,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具体包括: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三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三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且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三加热模式运行;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四加热模式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三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在第二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说明此时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的当前温度较低,需集中加热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故控制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以高功率进行加热,使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在短时间内升温。

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三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且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说明此时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的当前温度较为适宜,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三加热模式运行,较为适宜的对沥青进行加热。

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说明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的温度足够高,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四加热模式运行。避免烧焦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同时去使导油管加热组件中的第二子管所存在的第一子加热区内的沥青也能够受到加热作用,第一子加热区内的沥青提升到适宜的温度,以使沥青在补充的到第二子加热区时,无需加热过长的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预计生产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加热区的容积的和,且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的情况下,控制方法还包括:将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相比较;在第二温度值大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且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沥青罐的搅拌器开启,并以第一转速运行;在第二温度值大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且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沥青罐的搅拌器开启,并以第二转速运行;第二转速小于第一转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本发明考虑到若只是对沥青进行单纯的加热,那势必会存在远离导油管加热组件的沥青受到热辐射的影响较小,温度较低,而靠近导油管加热组件的沥青受到的热辐射影响较高,会使得部分沥青温度很高部分沥青温度较低,影响加热的效果,因此,需要使沥青进行流动,以使得每一部分的沥青都能够均匀的受热。

因而本发明在沥青罐内部的第二子加热区内设置了搅拌器,而在预计生产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加热区的容积的和,且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的情况下,控制方法还包括:将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相比较,通过将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相比较,能够准确的确定搅拌器的开启时机,避免损坏搅拌器。

在第二温度值大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且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说明沥青能够被搅动起来,故控制沥青罐的搅拌器开启,并以第一转速运行。在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的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说明沥青能够被搅动起来,故控制沥青罐的搅拌器开启,并以第一转速运行,第一转速是一个较高的转速,在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的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沥青的搅动阻力较小,故一个高转速进行搅动,既实现使沥青流动,使得沥青均可以与导油管加热组件接触,提高换热效率。

在第二温度值大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且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沥青虽然具有一定温度可以被搅动,但还是搅动阻力还是搅大,故以一个低转速进行搅动,既实现使沥青流动,使得沥青均可以与导油管加热组件接触,增大换热量,还能够避免损坏搅拌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沥青罐的右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沥青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沥青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中第二子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子管的主视图;

图7示出了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子管的右视图;

图8示出了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子管的俯视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中第一子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子管的左视图;

图11示出了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子管的主视图;

图12示出了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子管的俯视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分隔件中第一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分隔板的左视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分隔件中第二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罐中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罐中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罐中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罐中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搅拌器中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搅拌器中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搅拌器中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6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7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28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29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30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

图31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六;

图32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七。

其中,图1至图2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沥青罐,102罐体,104进料口,106出料口,108分隔件,110第一板体,112连接孔,114第二板体,116第一加热区,118第一子加热区,120第二子加热区,122第三子加热区,124第二加热区,126导油管加热组件,128第一子管,130第二子管,132电加热棒,134三通管,136第一控制阀,138第二控制阀,140温度检测组件,142搅拌器,144安装架,146叶片,148导流罩,150支撑板,152凸起部,154液位计,156进料口盖板,158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沥青罐100、沥青站和沥青站的控制方法。

如图1、图2、图3、图4、图6和图2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的沥青罐100包括:罐体102,用于容置沥青,罐体102开设有

进料口104和出料口106;多个分隔件108,间隔设置于罐体102内部,以5将罐体102内部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多个处理区,多个处理区包括第一加热

区116和第二加热区124,第二加热区124靠近出料口106;导油管加热组件126,设置于第一加热区116和第二加热区124内,导油管加热组件126能够以第一加热模式、第二加热模式、第三加热模式或第四加热模式运行,

用于对沥青进行加热;多个电加热棒132,位于第二加热区124内,设置0于开设有出料口106的罐体102的内壁上,多个电加热棒132围绕出料口106分布,且沿远离出料口106的方向延伸;电加热棒132能够以第一加热档位或第二加热档位运行,用于对第二加热区124内的沥青进行加热。

本发明所提出的沥青罐100,包括罐体102和多个分隔件108,其中罐体102用于容置沥青,罐体102开设有进料口104和出料口106,沥青可5以由进料口104进入到罐体102内,可以由出料口106排出至罐体102外部。

多个分隔件108间隔设置于罐体102内部,具体的,多个分隔件108沿罐体10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于罐体102内部,相互间隔的分隔件108,

将罐体102内部的空间进行分隔,例如相邻的两个分隔件108之间划分出0一个区域,分隔件108与罐体102的内壁之间也能划分出一个区域。通过

分隔件108,将罐体102内部分隔成多个处理区,多个处理区包括第一加热区116和第二加热区124,第二加热区124靠近于出料口106的位置。将罐体102的内部空间进行划分成不同区域的设置,进而能够对不同区域

进行针对性的加热布置,且将加热区的划分与出料口106的位置产生对应5的关系,能够更适宜的去针对沥青如何在排出罐体102内部时快速达到生产温度进行加热布置。

沥青罐100还包括导油管加热组件126,设置于第一加热区116和第二加热区124内,导油管加热组件126能够以第一加热模式、第二加热模式、第三加热模式或第四加热模式运行,用于对沥青进行加热。通过使导油管加热组件126以不同的加热模式运行,实现对沥青加热的精细化调整,实现对第一加热区116和第二加热区124内的沥青进行加热。

沥青罐100还包括多个电加热棒132,位于第二加热区124内,通过在第二加热区124内设置多个电加热棒132,使得在整个沥青罐100的内部,第二加热区124内的加热元器件的数量最多,进而第二加热区124的加热能力最高。通过以较高的加热能力对靠近出料口106处的第二加热区124内的沥青进行加热,使得位于其内的沥青能够迅速的升温,达到使用的要求,在需要沥青排出进行生产时,出料口106位置处的沥青能够更快的到达生产所要求的温度,从而可以短时间内进行排出,提高了沥青罐100对沥青的加热效率,降低了沥青生产的等待时间。

具体地,如图13所示,电加热棒132设置于开设有出料口106的罐体102的内壁上,多个电加热棒132围绕出料口106分布,且沿远离出料口106的方向延伸,分布于出料口106周侧的电加热棒132能够对即将由出料口106排出的沥青进行全方位的加热,保证沥青可以快速达到生产所要求的温度,电加热棒132能够以第一加热档位或第二加热档位运行,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加热区124内的沥青温度较高时,其距离沥青生产所要求的温度较近,既可以使用低档位进行加热,而在第二加热区124内的沥青温度较低,其距离生产沥青所要求的温度较远时,即可以使用高档位进行加热,使用带档位调节能力的电加热棒132对沥青加热,实现对沥青加热过程的更精细控制。

本发明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沥青罐100,通过划分分区,且设置导油管加热组件126对第一加热区116和第二加热区124的沥青进行加热,电加热棒132对第二加热区124内的沥青进行加热,进而实现了可以对沥青罐100内不同的位置处的沥青进行针对性的加热,能够根据所需要的沥青数量的多少,对应的加热能够满足需求数量的区域,避免了需要整体加热才能够得到符合使用要求的沥青的弊端,减少了对热量的损耗浪费,提高了加热的效率,为沥青的小批量生产的提供了基础。并且,通过将靠近出料口106处的第二加热区124内的设置多个电加热棒132,且电加热棒132设置在出料口106的周侧,进而可以实现在沥青排出沥青罐100之前,对出料口106位置的沥青进行快速的加热,提升沥青升温的速度,以使沥青在短时效内达到能够使用的温度,大幅度的提高了加热效率,提高热能的利用率,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便捷的使用,满足工业生产的多种需求。

具体地,罐体102包括:壳体;隔热层,设置于壳体内部;内胆,设置于隔热层内部,多个分隔件108和导油管加热组件126及多个电加热棒132设置于内胆的内部,内胆中可以容置沥青。

隔热层包覆在内胆外侧,进而可以降低内胆的热量流失,也可以避免操作者在触碰沥青罐100时,因过热而造成烫伤。壳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其包覆在隔热层外侧,以保护隔热层和内胆。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沥青罐100还包括,液位计154,设置于罐体102内部,用于测量罐体102内沥青的液位高度。通过液位计154的设置,能够去衡量当前罐体102内沥青的液位高度,进而准确的掌握到当前罐体102内部容纳沥青的体积量。具体地,液位计15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液位计154间隔设置于罐体102内部。进一步地,液位计154包括雷达液位计154。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沥青罐100还包括进料口盖板156,盖设于进料口104,防止杂物进入到进料口104内。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沥青罐100还包括:温度检测组件140,设置于罐体102内,用于分别对多个第一加热区116和第二加热区124内的沥青的温度进行检测。温度检测组件140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多个第一加热区116和第二加热区124内的沥青的温度进行准确的掌握,进而根据沥青的当前温度,对应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126和电加热棒132,去加热区域内当前温度过低的沥青,也可以在沥青的温度过高时,对应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126和电加热棒132去停止加热,避免烧焦沥青,提升沥青加热控制的合理性。

具体地,温度检测组件140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其中,多个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不同的处理区内,进而对所处于的处理区内的沥青的温度进行检测。具体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四个,第一子加热区118内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第二子加热区120内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第三子加热区122内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第二加热区124内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多个分隔件108包括多个第一板体110和一个第二板体114,多个第一板体110沿罐体10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于罐体102内部,且每个第一板体110沿罐体102的径向,竖直安装于罐体102的内侧壁上,每个第一板体110的至少一侧与罐体10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通过此间隙的存在,使得沥青能够在各个加热区之间流动。具体地,多个第一板体110的尺寸不同,在较大尺寸的第一板体如图14所示,其上开设有连接孔112,以使得加热组件能够穿设于部分第一板体,从而设置于第一加热区116和一个第二加热区124内,进而对第一加热区116和第二加热区124内的沥青进行加热。具体地,第一板体110的数量为两个。

第二板体114与罐体102的内侧壁相连接,位于靠近出料口106的位置处,第二板体114、罐体102的内侧壁和第一板体之间围合出第二加热区124,具体地,第二板体114与第一板体之间具有间隙,通过此间隙,能够让第一加热区116内的沥青,流动到第二加热区124内,进而最终流出罐体102。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区116包括:第一子加热区118,靠近进料口104并与进料口104相连通;第二子加热区120,位于第一子加热区118和第二加热区124之间;第三子加热区122,位于第一子加热区118背离第二子加热区120的一侧;导油管加热组件126包括:第一子管128,穿设于第二加热区124和第二子加热区120,第一子管128的内部能够供传热介质流动;第二子管130,第二子管130的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124,第一子加热区118、第二子加热区120和第三子加热区122,第二子管130的另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124、第一子加热区118和第二子加热区120,第二子管130的内部能够供传热介质流动,第二子管130与第一子管128相互独立。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区116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子加热区118、第二子加热区120和第三子加热区122,通过对多个第一加热区116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从而更精准的对沥青罐100内不同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加热。

第一子加热区118靠近进料口104并与进料口104相连通,沥青在通过进料口104进入到沥青罐100内部时,首先流入到第一加热区116内,进而再流动到其余的区域之中。因靠近进料口104,而第一子加热区118的主要作用是对沥青进行预加热和脱水,尽量去除沥青从空气吸收的水分,同时将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流入到其余区域中再进行后续的加热过程。

第二子加热区120位于第一子加热区118和第二加热区124之间,其能够对流入到第二加热区124内的沥青进行先一步的加热,进而提升加热的效率。

第三子加热区122位于第一子加热区118背离第二子加热区120的一侧,即第三子加热区122是处于罐体102内部远离出料口106的一端,进而其功能主要为进行适当加热,并补充第一子加热区118流动到第二子加热区120内所消耗的沥青。

进一步地,导油管加热组件126包括:第一子管128,穿设于第二加热区124和第二子加热区120,第一子管128的内部能够供传热介质流动,进而使传热介质进入到处于不同加热区域中,通过将热量传递到管壁再传递到沥青中,实现对第二加热区124内的沥青和对第二子加热区120内的沥青进行加热。

导油管加热组件126还包括第二子管130,第二子管130的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124,第一子加热区118、第二子加热区120和第三子加热区122,第二子管130的另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124、第一子加热区118和第二子加热区120,第二子管130的内部能够供传热介质流动,进而使传热介质进入到处于不同加热区域中,通过将热量传递到管壁再传递到沥青中,实现对沥青的加热。

第二子管130管的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124、第一子加热区118、第二子加热区120和第三子加热区122,另一部分穿设于第二加热区124、第一子加热区118和第二子加热区120,实现对全部加热区内的沥青进行加热。

第二子管130与第一子管128相互独立,使得在加热控制的过程中,能够对二者分别进行控制,如只控制第一子管128导通,其内流入传热介质进行加热作业,或只控制第二子管130导通,其内流入传热介质进行加热作业,使得对不同处理区的加热处理的控制能够更为精细,满足多种对沥青加热的需求。

通过使用传热介质进行加热,使得对沥青加热的成本降低,且通过设置有电加热管,还能够使加热效率大幅提高,对加热过程控制的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具体地,如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子管128盘绕成多层结构,进而使得第一子管128在第二加热区124和第二子加热区120内的换热面积最大化,与沥青的接触面积更大,以产生更强的加热效果。具体地,第一子管128的数量为一根,一根第一导液管盘绕成四层结构。

具体地,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第二子管130盘绕成多层结构,具体地,第二子管130盘绕成四层结构,其中第二子管130的四层结构之中,四层均穿设于第一子加热区118、第二子加热区120和第二加热区124。而第二子管130中处于上部的两层结构,并不穿设于第三子加热区122,只下部的两层结构穿设于第三子加热区122,使得第三子加热区122与第一子加热区118内,第二子管130的换热面积不同,进而使得加热能力不同。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油管加热组件126还包括:三通管134,设置于罐体102外侧,三通管134的进液口用于向三通管134内注入传热介质,三通管134的第一出液口与第一子管128相连通,三通管134的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子管130相连通;第一控制阀136,设置于三通管134,用于控制第一出液口与第一子管128的通断,第一控制阀136能够开启第一开度或第二开度,第一开度大于第二开度;第二控制阀138,设置于三通管134,用于控制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子管130的通断,第二控制阀138能够开启第三开度或第四开度,第三开度大于第四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导油管加热组件126还包括三通管134、第一控制阀136和第二控制阀138。三通管134设置于沥青罐100的外侧,其是一个起到承接串联作用的部件,三通管134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进液口用于供传热介质注入到三通管134的内部。第一出液口与第一子管128相连通,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子管130相连通。实现传热介质能够进入到第一子管128和/或第二子管130内。

第一控制阀136设置于三通管134,用于控制第一出液口与第一子管128的通断,第二控制阀138设置于三通管134,用于控制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子管130的通断,进而实现第一子管128和第二子管130中进入传热介质的过程受控,使得对沥青的加热过程可控,以及时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控制沥青的加热过程。

具体地,第一控制阀136能够开启第一开度或第二开度,第一开度大于第二开度。第二控制阀138能够开启第三开度或第四开度,第三开度大于第四开度。

在第一控制阀136开启第一开度,第二控制阀138关闭时,导油管加热组件126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

在第一控制阀136开启第二开度,第二控制阀138关闭时,导油管加热组件126以第二加热模式运行。

在第一控制阀136开启第二开度,第二控制阀138开启第三开度时,导油管加热组件126以第三加热模式运行。

在第一控制阀136关闭,第二控制阀138开启第四开度时,导油管加热组件126以第四加热模式运行。

在生产中,通过使第一控制阀136开启,进而使得传热介质能够从第一出液口流入到第一子管128内。使第一控制阀136关闭,进而使得传热介质不能够从第一出液口流入到第一子管128内。进一步地,使第一控制阀136开启不同的开度,能够控制不同体积量的传热介质流入到第一子管128内,实现对第一子管128加热能力的调控。

同样地,通过使第二控制阀138开启,进而使得传热介质能够从第二出液口流入到第二子管130内。使第二控制阀138关闭,进而使得传热介质不能够从第二出液口流入到第二子管130内。进一步地,使第二控制阀138开启不同的开度,能够控制不同体积量的传热介质流入到第二子管130内,实现对第二子管130加热能力的调控。

具体地,第一子管128包括第一进口端和第一出口端,第一进口端与第一出液口相连通,而导油管加热组件126还包括连接管158,连接管158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连接管158的第一口与第一出油口相连接,进而将第一导油管内部流动后的传热介质排出,再进行下一步处理。例如,连接管158的第二口与供能组件,如锅炉相连通,进而实现传热介质重新进入到锅炉内进行加热,避免资源的浪费,也使得热度较低的传热介质能够及时的排出。具体地,第二子管130包括第二进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第二进口端与第二出液口相连通,第二出口端与第三口相连通。

如图1、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和图23所示,沥青罐100还包括:搅拌器142,搅拌器142包括:安装架144,可拆卸地设置于罐体102的内壁,位于第二子加热区120内;叶片146,可转动的设置于安装架144;导流罩148,设置于安装架144,位于叶片146的周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沥青罐100还包括搅拌器142,搅拌器142设置于第二子加热区120内,用于对沥青进行搅拌,加速沥青的流动,进而增加沥青的换热量,提高换热效率,避免热量的浪费。

其中,搅拌器142包括:安装架144,可拆卸地设置于沥青罐100的内壁;叶片146,可转动的设置于安装架144;导流罩148,设置于安装架144,位于叶片146的周侧。安装架144设置于沥青罐100的内壁,其起到支撑整个搅拌器142结构的作用。叶片146可转动的设置于安装架144,用于对沥青进行搅拌,进而增加沥青的换热量,提高换热的效率。导流罩148设置于安装架144上,位于叶片146的周侧,对沥青进行导流。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罐100还包括:多个支撑板150,设置于罐体102内部,导油管加热组件126穿设于支撑板150;支撑板15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二侧与罐体102的内壁相连接,第三侧和第四侧上分别形成有多个凸起部152,相邻两个凸起部152之间具有间隙,凸起部152与罐体102的内壁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沥青罐100还包括多个支撑板150,设置于罐体102内部,具体地,多个支撑板150间隔设置于罐体102内部,沿罐体102的高度方向,支撑板150位于部分分隔件108的下方,导油管加热组件126穿设于支撑板150,支撑板150实现对导油管加热组件126的支撑与固定。

支撑板15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即沿沥青罐100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为罐体102的上内壁,分隔件108,支撑板150和罐体102的下内壁。在支撑板150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上分别形成有多个凸起部152,可以理解的是,因导油管加热组件126穿设于支撑板150,而导油管加热组件126在内部具有传热介质,导油管加热组件126的管体也会具有一定的温度,热辐射到支撑板150上,支撑板150板也可以对沥青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而沥青可以通过凸起部152之间的间隙进行流通,也会因为与凸起部152的接触而受到加热,凸起部152的存在增大了支撑板150本身的传热面积,提升沥青加热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沥青站,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沥青罐100;以及供能组件,用于加热传热介质,供能组件与导油管加热组件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沥青站因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沥青罐100,因此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沥青罐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沥青站还包括供能组件,供能组件用于加热传热介质,并且供能组件与导油管加热组件相连接,进而实现将一定温度的传热介质注入到导油管加热组件中,实现对沥青的加热。并且,导油管加热组件中的传热介质也能够回流到供能组件中,实现通过供能组件重新加热,再去被注入到导油管加热组件中。具体地,供能组件包括锅炉,传热介质包括油。

图2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

S202:获取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

S204:获取沥青的生产温度;

S206:根据生产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

S208:将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相比较;

S210:在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供能组件以第一运行功率运行,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并获取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下限值的温差值;

S212:在温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一加热档位运行;

S214:在温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二加热档位运行;

S216:在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加热区中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二温度值和沥青的预计生产量;

S218:根据第二温度值和预计生产量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

本发明所提出的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沥青站的控制装置,为了更加清楚的对本发明提出的沥青站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下面技术方案中以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沥青站的控制装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首先,获取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即获取处于靠近出口位置处的沥青的温度值,可以理解的是,在罐体内的第一子加热区、第二子加热区、第三子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内,第二加热区的重要性最高,因此在控制沥青站进行作业时,首先对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温度值进行测量。

在获取到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之后,去获取沥青的生产温度,此沥青生产温度即为从出料口排出的沥青应该达到的温度,是沥青符合使用要求的温度,只要在这一温度时,沥青才被允许从出料口排出。

之后,根据生产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将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相比较,具体地,第一温度区间是一个相比于沥青生产温度±3℃的温度区间。即,本发明是将是将第一温度值与一个温度范围值进行比较,进而可以避免对导油管加热组件和对电加热棒的控制过于频繁,且第一温度区间与沥青生产温度的相差范围不大,使得温度的比较结果既能够满足对沥青加热需求的准确判定,又可以实现对导油管加热组件和电加热棒工作的合理控制。

在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出当前第二加热区的沥青的温度值较低,控制供能组件以第一运行功率运行,具体地,第一运行功率为供能组件的最大运行功率,使得传热介质能够被快速的加热,进而减少沥青生产的时间。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

式运行,使得导油管加热组件可以对沥青进行加热,对应提高沥青的温度5具体地,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是导油管加热组件时,导油

管加热组件的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一开度,第二控制阀关闭,使得只要短导油管进行加热作业,传热介质集中供给到短导油管中,而第一开度是第一控制阀所能开启的最大开度。

在控制供能组件和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的过程中获取第一温度值与第0一温度区间下限值的温差值。在温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差阈值的情况下,

可以判断出当前第二加热区的沥青的温度值较低,但距离目标温度相差的较小。控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一加热档位运行,在第一加热档位下,电加热棒所运行的加热功率是一个较小的加热功率,从而可以既将沥青进行加热,将沥青的温度提高,逐渐达到目标温度,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

5在温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二加热档位运行,可以判断出当前第二加热区的沥青的温度值较低,且距离目标温度相差的较大,因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二加热档位运行,在第二加热档位下,电加热棒所运行的加热功率是一个较大的加热功率,从而可以快速的将沥青进行加热,使得温度的提高速度快,满足生产需求。

0在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说明当前第二加

热区内的沥青温度符合要求,进而去获取第一加热区中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二温度值和沥青的预计生产量,判断是否需要加热其他分区内的沥青来满足生产要求,即根据第二温度值和预计生产量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

5本发明所提出的沥青站的控制方法,在控制时,除了可以控制导油管

管加热组件和电加热棒进行加热,还可以控制供能组件以特点运行功率运行以配合导油管加热组件的加热过程,提高加热效率,且第二加热区内的加热元器件的数量多,能够满足出料口出的沥青快速达到生产温度,提高加热效率,满足使用要求。并且,本发明是将温度与温度区间进行比较,而不是单与一个温度值进行比较,能够提高控制过程的合理性。

图2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

S302:获取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

S304:获取沥青的生产温度;

S306:根据生产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

S308:将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相比较;

S310:在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加热区中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二温度值和沥青的预计生产量;

S312:在预计生产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加热区的容积的和,且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的情况下,将第二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区间相比较;

S314: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二加热模式运行;

S316:在预计生产量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热区的容积的和的情况下,将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相比较;

S318:根据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的比较结果,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在预计生产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加热区的容积的和,且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的情况下,这证明了只加热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不能满足当前生产需求量,而加热第二加热区和第二子加热区,是可以满足当前沥青的生产需求量的。因而,去根据获取到的第二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区间的比较结果,衡量当前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温度。

本发明是将第二温度值与一个温度范围值进行比较,进而可以避免对导油管加热组件的控制过于频繁,具体地,第二温度区间是根据第二子加热区内的额定加热温度所确定的,第二子加热区的额定加热温度是第二加热区内沥青许可的一个高温值,第二温度区间与沥青生产温度的相差范围不大,在正负五摄氏度的范围内,使得温度的比较结果即能够满足对沥青加热需求的准确判定,又可以实现对导油管加热组件的合理控制。

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说明当前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温度较低,需要进行一定的加热,故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二加热模式运行,对应加热沥青。具体地,第二加热模式包括导油管加热组件的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开度,第二控制阀关闭,使得导油管加热组件只加热第二子加热区,避免资源浪费。具体地,导油管在以第二加热模式运行进行加热时,其加热能力是小于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的加热能力的。

在预计生产量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热区的容积的和的情况下,则证明了只加热第二加热区和第二子加热区,不能满足生成量的要求,需对沥青罐内的区域皆进行加热。将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相比较;根据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的比较结果,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满足生产需求。

图2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

S402:获取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

S404:获取沥青的生产温度;

S406:根据生产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

S408:将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相比较;

S410:在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加热区中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二温度值和沥青的预计生产量;

S412:在预计生产量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热区的容积的和的情况下,将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相比较;

S414: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三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

S416: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三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且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三加热模式运行;

S418: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四加热模式运行。

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三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在第二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说明此时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的当前温度较低,需集中加热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故控制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以高功率进行加热,使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在短时间内升温。

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三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且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说明此时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的当前温度较为适宜,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三加热模式运行,较为适宜的对沥青进行加热。

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说明第二加热区内的沥青的温度足够高,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四加热模式运行,只是保持沥青不会完全冷却。通过以第四加热模式运行,避免烧焦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同时去使导油管加热组件中的第二子管所存在的第一子加热区内的沥青也能够受到加热作用,第一子加热区内的沥青提升到适宜的温度,以使沥青在补充的到第二子加热区时,无需加热的过长的时间。

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三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且大于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加热区中第一子加热区内的沥青的第三温度值,将第三温度值与第四温度阈值相比较,在第三温度值大于第四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说明此时第一子加热区内的沥青的温度较高,故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停止运行,避免烧焦第一子加热区内的沥青。具体地,第四温度阈值是一个浮动的数值,其处于相比于第一子加热区内沥青允许温度±5℃的温度区间内。即,是将第三温度与一个温度范围值进行比较,进而避免对加热组件的控制过于频繁。

图2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

S502:获取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

S504:获取沥青的生产温度;

S506:根据生产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

S508:将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相比较;

S510:在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加热区中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二温度值和沥青的预计生产量;

S512:在预计生产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加热区的容积的和,且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的情况下,将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相比较;

S514:在第二温度值大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且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沥青罐的搅拌器开启,并以第一转速运行;

S516:在第二温度值大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且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沥青罐的搅拌器开启,并以第二转速运行。

本发明考虑到若只是对沥青进行单纯的加热,那势必会存在远离导油管加热组件的沥青受到热辐射的影响较小,温度较低,而靠近导油管加热组件的沥青受到的热辐射影响较高,会使得部分沥青温度很高部分沥青温度较低,影响加热的效果,因此,需要使沥青进行流动,以使得每一部分的沥青都能够均匀的受热。

因而本发明在沥青罐内部的第二子加热区内设置了搅拌器,而在预计生产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加热区的容积的和,且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的情况下,控制方法还包括:将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相比较,通过将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相比较,能够准确的确定搅拌器的开启时机,避免损坏搅拌器。

在第二温度值大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且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说明沥青能够被搅动起来,故控制沥青罐的搅拌器开启,并以第一转速运行。在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的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说明沥青能够被搅动起来,故控制沥青罐的搅拌器开启,并以第一转速运行,第一转速是一个较高的转速,在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的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沥青的搅动阻力较小,故一个高转速进行搅动,既实现使沥青流动,使得沥青均可以与导油管加热组件接触,提高换热效率。

在第二温度值大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且第二温度值与搅拌器开启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沥青虽然具有一定温度可以被搅动,但还是搅动阻力还是搅大,故以一个低转速进行搅动,既实现使沥青流动,使得沥青均可以与导油管加热组件接触,增大换热量,还能够避免损坏搅拌器。

图3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

S602:获取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

S604:获取沥青的生产温度;

S606:根据生产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

S608:将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相比较;

S610:在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供能组件以第一运行功率运行,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一开度,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并获取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下限值的温差值;

S612:在温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一加热档位运行;

S614:在温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多个电加热棒以第二加热档位运行;

S616:在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加热区中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二温度值和沥青的预计生产量;

S618:根据第二温度值和预计生产量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一加热模式运行具体包括: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一开度,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第一开度是第一控制阀阀口全开的开度。

图3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六,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

S702:获取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

S704:获取沥青的生产温度;

S706:根据生产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

S708:将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相比较;

S710:在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加热区中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二温度值和沥青的预计生产量;

S712:在预计生产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加热区的容积的和,且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的情况下,将第二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区间相比较;

S714: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开度,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并控制供能组件以第二运行功率运行;

S716:在预计生产量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热区的容积的和的情况下,将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相比较;

S718:根据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的比较结果,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二加热模式运行具体包括: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开度,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具体地,第二开度对应于在当前开度下,第一子管所进入油液的体积和流速能够使得第二子加热区内的沥青的温度能够调控至最佳温度的开度。

进一步的,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还包括控制供能组件以第二运行功率运行,具体地,第二运行功率为用户自主设定的功率值。

图3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七,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

S802:获取第二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一温度值;

S804:获取沥青的生产温度;

S806:根据生产温度,确定第一温度区间;

S808:将第一温度值与第一温度区间相比较;

S810:在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加热区中第二子加热区内沥青的第二温度值和沥青的预计生产量;

S812:在预计生产量大于第二加热区的容积与第二子热区的容积的和的情况下,将第二温度值与第三温度区间相比较;

S814: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三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一开度,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并控制供能组件以第一运行功率运行;

S816: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三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且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开度,控制第二控制阀开启第三开度,并控制供能组件以第一运行功率运行;

S818:在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控制第二控制阀开启第四开度,并控制供能组件以第二运行功率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三加热模式运行具体包括:控制第二控制阀开启第三开度,第三开度为第二控制阀的阀口全开的开度。

控制导油管加热组件以第四加热模式运行具体包括: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控制第二控制阀开启第四开度,第四开度是第二控制阀能够使进入到第二子管油液的流速和体积量,能够使被第二子管所加热的区域的沥青,达到用户设定的沥青最佳的温度值的开度,是用户自行设定的开度值。

进一步的,在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还包括控制供能组件以第二运行功率运行,具体地,第二运行功率为用户自主设定的功率值。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光伏电缆用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控制线芯、动态电缆及控制线芯制备方法
  • 一种舰船用光电控制复合岸电电缆控制线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38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