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全面显示屏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进行画面显示时,需要通过数据线向每个子像素提供对应的数据电压。对于不同长度的数据线,数据线上的负载不同;需要对数据线的负载进行补偿,满足不同数据线上的负载相匹配的需求。

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对数据线的负载进行补偿,不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的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满足不同数据线上的总负载相匹配的同时,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和多条数据线;每条数据线与对应的子像素连接;其中,所述多条数据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和至少一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的负载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负载;

至少一条负载补偿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所述负载补偿线的第一端与对应的一第二数据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负载补偿线用于补偿与所述负载补偿线连接的第二数据线的负载,以使所述第二数据线的总负载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总负载的差值小于预设值。

可选的,至少一条所述负载补偿线的长度小于与所述负载补偿线连接的第二数据线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与所述负载补偿线同层设置的至少一条功能辅助线;每一所述功能辅助线对应设置在一长度小于所述负载补偿线的延长线上;所述功能辅助线与对应的所述负载补偿线电隔离;所述功能辅助线用于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功能信号线连接,以降低所述功能信号线上的压降;

优选的,与所述负载补偿线连接的第二数据线的长度,等于所述负载补偿线的长度、位于所述负载补偿线的延长线上的功能辅助线的长度以及二者的间距之和。

可选的,所述功能辅助线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电源信号线通过通孔连接;

或者,所述功能辅助线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初始化信号线通过通孔连接。

可选的,所述子像素在列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长度;

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线路电阻和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的负载补偿线的线路电阻的总电阻,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线路电阻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二数据线形成的寄生电容和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的负载补偿线形成的寄生补偿电容之和,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形成的寄生电容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

可选的,每一所述负载补偿线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进行连接;

可选的,每一所述负载补偿线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顶边框区域连接,或者,每一所述负载补偿线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底边框区域连接。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条第二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二数据线;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长度不同,并且与不同长度的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的负载补偿线的长度不同。

可选的,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分布在所述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的两侧;并且沿着远离所述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的方向,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长度逐渐减小,所述负载补偿线的长度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跑道形。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驱动电路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结构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像素驱动单元和多条所述数据线;所述发光结构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每一像素驱动单元与对应的一发光结构用于构成一所述子像素;

每条数据线与对应的一列像素驱动单元连接,并且每条数据线用于与对应连接的一列像素驱动单元中的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板形成寄生电容;

每条负载补偿线与至少一像素驱动单元中的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板形成寄生补偿电容;

优选的,所述负载补偿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板所在的金属层位于所述数据线所在的金属层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多条电源信号线,每一电源信号线与对应的子像素连接;

每一所述电源信号线的至少部分区间段与所述第一电极板同层设置;每条负载补偿线与至少一像素驱动单元中的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板,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极板同层设置的所述电源信号线形成所述寄生补偿电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设置负载补偿线;负载补偿线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的一端连接,其中负载补偿线与第二数据线连接,可以补偿第二数据线的线路电阻,并且负载补偿线在延伸过程中可与显示面板中的原有导电膜层形成寄生补偿电容,通过负载补偿线形成的寄生补偿电容对与负载补偿线连接的第二数据线形成的寄生电容进行补偿,同时也对第二数据的线路电阻进行补偿;使得第二数据线的总负载与第一数据线的总负载的差值小于预设值,从而实现第二数据线的总负载与第一数据线的总负载相匹配。将负载补偿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可以不占据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从而满足不同数据线上的总负载相匹配的同时,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数据线与负载补偿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结构中区域1中驱动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补偿线与功能辅助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结构中区域2中一种驱动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结构中区域2中另一种驱动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单元的电路图;

图8是图1中区域1或区域2中的有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区域1或区域2中的有源结构和第一层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区域1或区域2中的有源结构、第一层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背景技术,为满足消费者对电子产品越来越高的体验需求,显示装置采用屏占比更高的有机发光全面显示屏。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包括多个子像素和多条数据线;每条数据线与对应的子像素连接。进行画面显示时,需要向每个子像素提供对应的数据电压,以实现不同灰阶的显示。数据线的负载与数据线本身的线路阻值,以及数据线与其他金属膜层(即导电膜层)产生的寄生电容相关。同理,下文中的线路负载也与线路的阻值,以及线路与导电膜层产生的寄生电容相关。

数据线沿着列方向延伸,在延伸的过程中,数据线与显示面板中的导电膜层存在交叠区域,从而形成数据线的寄生电容。对于例如圆形屏、椭圆形屏或跑道形屏等含有弧形区域的非矩形的显示屏,其中的数据线具有不同的长度。对于不同长度的数据线,长度较长的数据线在延伸的过程中与显示面板中的导电膜层形成的交叠区域的面积较大,形成的寄生电容较大,长度较短的数据线在延伸的过程中与显示面板中的导电膜层形成的交叠区域的面积较小,形成的寄生电容较小。并且,不同长度的数据线,长度较长的数据线的线路电阻较大,长度较短的数据线线路电阻较小。

换言之,不同长度的数据线,长度较长的数据线的负载大于长度较短的数据线的负载。数据线的负载不同,会导致数据线对数据电压的充电能力和/或压降不同,从而造成当提供相同的数据电压时,不同长度的数据线上获得的数据电压不同,使得不同长度数据线上的子像素的亮度具有差异。为保证全部的数据线上的负载相同或者差异较小,通常是对负载较小的数据线的进行补偿。目前,通常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设置数据线的负载补偿电容,负载补偿电容所需的空间较大,不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的发展。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数据线与负载补偿线的连接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和多条数据线;每条数据线与对应的子像素连接;其中,多条数据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10和至少一条第二数据线20;第一数据线10的负载大于第二数据线20的负载;

至少一条负载补偿线30,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负载补偿线30的第一端与对应的一第二数据线20的一端连接,负载补偿线30用于补偿与负载补偿线30连接的第二数据线20的负载,以使第二数据线20的总负载与第一数据线10的总负载的差值小于预设值。值得说明的是,第二数据线20的总负载包括,第二数据线20的负载,以及负载补偿线30的负载;由于第一数据线10未增设补偿线,所以第一数据线10的总负载等于第一数据线10的负载。

具体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其中非显示区域包括如图1所示的扫描驱动器100和发光驱动器200、数据驱动器300和时序控制器400等。显示区域包括阵列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的发光结构层。阵列基板是指能够为显示面板提供驱动信号、并起到缓冲、保护或支撑等作用的膜层结构,其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基底上的驱动电路层。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驱动电路单元、多条数据线(D1到Dn)、多条扫描线(S1到Sm)、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E1到Eo)和多条电源走线。数据驱动器300分别与多个数据线(D1到Dn)连接,扫描驱动器100分别与多个扫描线(S1到Sm)连接,发光驱动器200分别与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1到Eo)连接。

发光结构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驱动电路单元和与驱动电路单元连接的发光结构构成一个子像素,显示区域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Pxij,i和j可以是非零的自然数。驱动电路单元可以至少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分别与扫描线、发光控制信号线和数据线连接。数据线被配置为向像素驱动电路提供数据信号,扫描线被配置为向像素驱动电路提供扫描信号,发光控制信号线被配置为向像素驱动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发光结构的发光控制。

时序控制器400可以将适合于数据驱动器300的规格的灰度值和控制信号提供到数据驱动器300,可以将适合于扫描驱动器100的规格的时钟信号、扫描起始信号等提供到扫描驱动器100,可以将适合于发光驱动器200的规格的时钟信号、发射停止信号等提供到发光驱动器200。数据驱动器300可以利用从时序控制器400接收的灰度值和控制信号来产生将提供到数据信号线D1、D2、D3、……和Dn的数据电压。例如,数据驱动器300可以利用时钟信号对灰度值进行采样,并且以像素行为单位将与灰度值对应的数据电压施加到数据信号线D1至Dn,n可以是非零的自然数。扫描驱动器100可以通过从时序控制器400接收时钟信号、扫描起始信号等来产生将提供到扫描信号线S1、S2、S3、……和Sm的扫描信号,m可以是非零的自然数。发光驱动器200可以通过从时序控制器接收时钟信号、发射停止信号等来产生将提供到发光控制信号线E1、E2、E3、……和Eo的发光控制信号,o可以是非零的自然数。

其中,多条数据线包括如图2所示的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10和至少一条第二数据线20。第一数据线10的负载大于第二数据线20的负载。也就是说,第一数据线10在延伸的过程中与显示面板中的导电膜层形成的交叠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数据线20在延伸的过程中与显示面板中的导电膜层形成的交叠区域的面积,和/或第一数据线10的线路电阻大于第二数据线20的线路电阻。第一数据线10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中负载最大的数据线。导致第一数据线10在延伸的过程中与显示面板中的导电膜层形成的交叠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数据线20在延伸的过程中与显示面板中的导电膜层形成的交叠区域的面积的原因至少包括,第一数据线10上连接的子像素的个数大于第二数据线20上连接的子像素,使得第一数据线10经过的驱动电路单元的个数大于第二数据线20经过驱动电路单元的个数。导致第一数据线10的线路电阻大于第二数据线20的线路电阻的原因至少包括,第一数据线10的长度大于第二数据线的长度。

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设置负载补偿线30。负载补偿线30的一端与对应的一第二数据线20的一端连接。每一第二数据线20可以与一条负载补偿线30连接,也可以与多条负载补偿线30连接。但需要说明的是,一条负载补偿线30对应与一条第二数据线20连接,防止一条负载补偿线30与多条第二数据线20连接时,多条第二数据线20上的数据电压互相产生干扰。第二数据线20与多条负载补偿线30连接时,一条负载补偿线30对应与一条第二数据线20连接,防止一条负载补偿线30与多条第二数据线20连接时,多条第二数据线20上的数据电压互相产生干扰。

第二数据线20与负载补偿线30串联起来,可以补偿第二数据线20的线路电阻,从而实现了对第二数据线20的负载的补偿。另外,图3是图1所示结构中区域1中驱动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1,负载补偿线30在延伸过程中可与显示面板中的原有导电膜层形成寄生补偿电容C3。而负载补偿线30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20的一端连接,可以使得第二数据线20与负载补偿线30串联起来,从而增大第二数据线20形成的寄生电容,实现了通过负载补偿线30形成的寄生补偿电容C3对与负载补偿线30连接的第二数据线20形成的寄生电容的补偿。从而进一步的实现对第二数据线20的负载的补偿。

通过负载补偿线30对与负载补偿线30连接的第二数据线20的负载的补偿,使第二数据线20的总负载与第一数据线10的总负载的差值小于预设值,预设值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实现了第二数据线20上的总负载与第一数据线10上的总负载相匹配。在显示区的原有区域中增设负载补偿线30,可以利用显示区的空间设置负载补偿线30,不占据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从而满足不同长度的数据线上的总负载相匹配的同时,有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的发展。

其中,负载补偿线30与第二数据线20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不同层设置。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可以小于与负载补偿线30连接的第二数据线20的长度,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也可以等于与负载补偿线30连接的第二数据线20的长度。负载补偿线30可以位于第二数据线20的一侧并沿着第二数据线20的边缘延伸设置,也可以不沿着第二数据线20的边缘延伸设置。满足负载补偿线30和对应连接的第二数据线20的总负载,与第一数据线10上的总负载的差值小于预设值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和多条数据线;每条数据线与对应的子像素连接;其中,多条数据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和至少一条第二数据线;第一数据线的负载大于第二数据线的负载;至少一条负载补偿线,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负载补偿线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的一端连接,负载补偿线用于补偿与负载补偿线连接的第二数据线的负载,以使第二数据线的总负载与第一数据线的总负载的差值小于预设值。负载补偿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可以不占据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从而满足不同数据线的总负载相匹配的同时,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的发展。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补偿线与功能辅助线的排布示意图,参考图4,至少一条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小于与负载补偿线30连接的第二数据线的长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

与负载补偿线30同层设置的至少一条功能辅助线40;每一功能辅助线40对应设置在一长度小于第二数据线的负载补偿线30的延长线上;功能辅助线40与对应的负载补偿线30电隔离;功能辅助线40用于与显示面板中的功能信号线连接,以降低功能信号线上的压降。

具体的,当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小于与负载补偿线30连接的第二数据线的长度时,在负载补偿线30的延伸方向上,负载补偿线30的第二端与显示面板的边框位置还具有一段距离。可以在负载补偿线30的延伸方向上,继续设置导电走线形成功能辅助线40。其中,功能辅助线40的第一端与负载补偿线30的第二端之间断开,以实现功能辅助线40与负载补偿线30的电隔离。功能辅助线40用于与显示面板中的功能信号线连接,降低功能信号线的电阻,从而可以降低功能信号线上的压降。负载补偿线30与功能辅助线40同层设置,可以使得负载补偿线30与功能辅助线40在同一制备工艺中形成,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

在制备负载补偿线30与功能辅助线40过程中,可以在第二数据线一侧设置一条沿第二数据线延伸的金属走线,金属走线与第二数据线20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不同层设置。将金属走线通过刻蚀的方式分为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电隔离。将第一连接段作为负载补偿线30,将第二连接段作为位于该负载补偿线30延伸线上的功能辅助线40。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的一端连接,并沿着第二数据线的部分长度延伸,第一连接段用于与至少一子像素的驱动电路中的导电膜层形成寄生补偿电容。第二连接段沿着第二数据线的另一部分长度延伸,第二连接段与显示面板中的一功能信号线连接,以降低所述功能信号线上的压降。

另外,负载补偿线30与第二数据线同层设置,可以在同一制备工艺中形成第二数据线、负载补偿线30和功能辅助线40。从而可以进一步的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并且,利用显示面板中的同一层金属层制备第二数据线、负载补偿线30和功能辅助线40,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与负载补偿线30连接的第二数据线的长度,等于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位于负载补偿线30的延长线上的功能辅助线40的长度以及二者的间距之和。

具体的,设置与负载补偿线30连接的第二数据线20的长度,等于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位于负载补偿线30的延长线上的功能辅助线40的长度以及二者的间距之和,可以按照第二数据线的长度设置用于制备负载补偿线30与功能辅助线40的金属走线的长度,统一了金属走线长度的设置方式,从而简化了金属走线长度的设置方式。金属走线中,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基于该负载补偿线30对应的第二数据线的寄生补偿电容和线路电阻的大小确定,金属走线中剩余的走线即作为功能辅助线40。因此,设置与负载补偿线30连接的第二数据线的长度,等于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位于负载补偿线30的延长线上的功能辅助线40的长度和二者的间距之和,可以保证对第二数据线上的负载进行补偿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值的提高功能辅助线40的长度,从而提升功能辅助线40与功能信号线可连接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5是图1所示结构中区域2中驱动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和图1,功能辅助线40可以与显示面板中的电源信号线(ELVDD线)通过通孔B连接。降低电源信号线(ELVDD线)上的压降,使得显示面板中电源信号线上的电压信号比较稳定,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或者,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功能辅助线40可以与显示面板中的初始化信号线(Vref线)通过通孔A1连接,降低初始化信号线上的压降,使得显示面板中初始化信号线上的初始化信号比较稳定,提升了初始化信号线对子像素的复位功能,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其中,通孔A1与通孔B不同时存在,附图中仅用于体现通孔A1与通孔B的位置,以便说明。图6是图1所示结构中区域2中另一种驱动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功能辅助线40可以与显示面板中的初始化信号线(Vref线)通过通孔A2连接。通孔A2为显示面板中的原有通孔,利用原有通孔连接功能辅助线40和初始化信号线,可以无需再新增通孔,降低对显示面板结构的改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子像素在列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第二数据线20的长度小于第一数据线10的长度;

第二数据线的线路电阻和与第二数据线连接的负载补偿线的线路电阻的总电阻,与第一数据线的线路电阻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第一预设值根据实际设计情况进行设置。

第二数据线形成的寄生电容负载和与第二数据线连接的负载补偿线形成的寄生补偿电容之和,与第一数据线形成的寄生电容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根据实际设计情况进行设置。

具体的,子像素在列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则数据线在单位长度上连接的子像素的个数相同,使得数据线在单位长度中经过的驱动电路单元的个数相同,进而使得数据线在单位长度上形成的寄生电容相同。在制备过程中,数据线的宽度通常都相同,并且导电材料相同,即第一数据线10的宽度与第二数据线20的宽度相同,第一数据线10的材料与第二数据线20的材料相同,进而数据线在单位长度上的线路电阻相同。由于第一数据线10的长度大于第二数据线20的长度,因此第一数据线10的负载大于第二数据线20的负载。负载补偿线30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20的一端连接,可以将第二数据线20与负载补偿线30串联起来,从而使得第二数据线20的线路电阻与负载补偿线30的线路电阻串联起来,同时,负载补偿线30也能形成的寄生补偿电容,进而可以增大第二数据线20的负载,从而实现了负载补偿线30对第二数据线20的负载的补偿,使得第二数据线20的总负载与第一数据线10的总负载的差值小于预设值。其中,第二数据线20的线路电阻和与第二数据线20连接的负载补偿线30的线路电阻的总电阻,与第一数据线10的线路电阻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第二数据线20形成的寄生电容和与第二数据线20连接的负载补偿线30形成的寄生补偿电容之和,与第一数据线10形成的寄生电容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负载补偿线30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20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进行连接。例如,请继续参考图2,每一负载补偿线30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20在显示面板的顶边框区域连接,或者,每一负载补偿线30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20在显示面板的底边框区域连接。

具体的,将负载补偿线30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20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101连接,可以便于负载补偿线30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20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每一负载补偿线30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线20远离数据驱动器的一端连接,使得负载补偿线30与第二数据线20满足串联连接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至少一条第二数据线20包括多条第二数据线20;

至少部分第二数据线20的长度不同,并且与不同长度的第二数据线20连接的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不同。

具体的,显示面板中包括多条第二数据线20,则需要为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数据线进行负载的补偿。基于显示面板形状的设置,多条第二数据线20中,至少部分第二数据线20的长度不同,则不同的第二数据线20上的负载不同,需要对第二数据线20上的负载进行补偿也不同。因此与不同长度的第二数据线20连接的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不同。通过给每一第二数据线20设置适配长度的负载补偿线30,可以针对不同长度的第二数据线20进行适配的负载的补偿,使得每一第二数据线20上的总负载与第一数据线10上的总负载相同,或者相差不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多条第二数据线20分布在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10的两侧;并且沿着远离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10的方向,第二数据线20的长度逐渐减小,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逐渐增大。

其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形状可以包括圆形、椭圆形或跑道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驱动电路层以及设置在驱动电路层远离基底一侧的发光结构层;驱动电路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像素驱动单元和多条数据线;发光结构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每一像素驱动单元与对应的一发光结构用于构成一子像素;

每条数据线与对应的一列像素驱动单元连接,并且每条数据线用于与对应连接的一列像素驱动单元中的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板形成寄生电容;

每条负载补偿线30与至少一像素驱动单元中的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板形成寄生补偿电容C3。

具体的,显示面板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驱动电路层以及设置在驱动电路层远离基底一侧的发光结构层。基底可以是柔性的,可以由具有柔性的任意合适的绝缘材料形成。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多个驱动电路单元、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和多条电源走线和初始化信号线。发光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材料层。第一电极通过接触孔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或漏电极。每一第一电极对应一个含有至少两个控制晶体管的驱动电路单元,每一驱动电路单元为一像素驱动电路。

例如,像素驱动电路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7T1C”电路,包括七个薄膜晶体管和一个存储电容。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单元的电路图,参考图7,并结合图3,每一驱动电路单元包括七个薄膜晶体管(T1~T7)和一个存储电容C1,“7T1C”电路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图8是图1中区域1或区域2中的有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区域1或区域2中的有源结构和第一层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区域1或区域2中的有源结构、第一层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图10,第一金属层(M1)中设置了像素驱动电路中用于传输第一扫描信号Scan1的第一扫描信号线,用于传输第二扫描信号Scan2的第二扫描信号线、存储电容C1的第二电极板c11,用于传输发光控制信号EM的发光控制信号线、用于传输第三扫描信号Scan3的第三扫描信号线。第二金属层(M2)中设置了像素驱动电路中用于传输初始化信号Vref的初始化信号线,用于屏蔽数据线与T1栅极的屏蔽层9,存储电容C1的第一电极板c12。参考图3和图5,第三金属层(M3)中设置了像素驱动电路中用于传输数据电压Data的数据线、用于传输电源信号ELVDD的电源信号线,

每条数据线与对应的一列像素驱动单元连接,并且每条数据线在延伸过程中,数据线在与对应连接的一列像素驱动单元中的存储电容C1的第一电极板c12具有重叠区域,形成数据线上的至少部分寄生电容C2。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数据线在延伸过程中也可以与驱动电路层中的其它的结构走线或者结构形成寄生电容。

其中,负载补偿线30与数据线同层设置,每条负载补偿线30在延伸过程中可以与至少一像素驱动单元中的存储电容C1的第一电极板c12形成寄生补偿电容C3。可选的,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板c12所在的金属层位于数据线所在的金属层靠近基底的一侧。负载补偿线30与数据线设置在驱动电路层中的M3金属层,存储电容C1的第一电极设置在驱动电路层中的M2金属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还包括多条电源信号线,每一电源信号线与对应的子像素连接;

每一电源信号线的至少部分区间段与第一电极板c12同层设置;每条负载补偿线30与至少一像素驱动单元中的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板,以及与第一电极板同层设置的电源信号线形成寄生补偿电容C3。其中,用于屏蔽数据线与T1栅极的屏蔽层9通过通孔与电源信号线连接,即屏蔽层9可以作为电源信号线中与第一电极板c12同层设置的部分区间段。

在确定负载补偿线30的寄生补偿电容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仿真结果计算出数据线(10/20)与每一子像素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然后确定出第一数据线10上连接的子像素的总个数,从而可以根据第一数据线10与每一子像素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与第一数据线10上连接的子像素的总个数计算出第一数据线10上的寄生补偿电容;确定出第二数据线20上连接的子像素的总个数,从而可以根据第二数据线20与每一子像素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与第二数据线20上连接的子像素的总个数计算出第二数据线形成的寄生电容;根据第一数据线10形成的寄生电容与每一第二数据线20形成的寄生电容的差值,即可以确定出每条第二数据线20所需要补偿的寄生电容。

接着,根据仿真结果确定出负载补偿电容线30与每一子像素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根据第二数据线20所需要补偿的寄生电容除以负载补偿线30与单个像素可形成的寄生电容,得到所需要补偿的像素个数。若由一条负载补偿线30与第二数据线20连接,则可以根据每一第二数据线20所需要补偿的像素个数,可以确定出每一第二数据线20对应的负载补偿线30的长度;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1。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相关技术
  • 层叠体以及使用该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板、图像显示装置、带图像显示功能的反射镜、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一种显示装置的绑定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
  • EL显示面板、包含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EL显示面板、具有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48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