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防缺氧吸痰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防缺氧吸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缺氧吸痰器。

背景技术

吸痰装置指利用负压吸引器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常,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促进疾病的恢复,其主要适用于危重、老年、昏迷以及麻醉后患者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而出现呼吸困难时。

然而对于危重的患者来说大部分需要呼吸机来维持正常的呼吸,吸痰管进入道气管内占据呼吸道,连接呼吸机的患者可能需要中断呼吸机的支持,即便可以不中断,也可能因为吸痰时漏气导致缺氧,而对于危重患者来说没有办法耐受短时间的缺氧,可能导致呼吸频率增快,心跳加快,血氧饱和度,严重的时候可能诱发心率失常,心跳停止的情况;

另外在吸痰的过程中由于吸痰管产生的负压,若患者在吸气的时候,吸入的外部氧气会被吸痰管端部的负压环境所影响,也会造成缺氧的情况。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缺氧吸痰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缺氧吸痰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在对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吸痰的时候,现有的吸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者缺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缺氧吸痰器,包括: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器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吸引管和吸痰管,吸痰管的外侧设有呼吸面罩,呼吸面罩通过管道与呼吸机相连,管道的内部固定有垫片,垫片上转动安装有活动片,垫片和活动片相邻的一面分别安装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连接和分离控制负压吸引器的开关。

优选地,负压吸引器的侧面可拆卸安装有收集筒,收集筒上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负压吸引器上,连接管上安装有空气过滤器,负压吸引器的顶部安装有把手。

优选地,呼吸面罩的底部安装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端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塞,第一通道的内部尺寸与吸痰管的外部尺寸相适配。

优选地,吸痰管与吸引管连接处的端部设置成锥形,吸痰管的直径小于22mm,吸痰管上安装有防堵机构。

优选地,防堵机构包括安装在吸痰管端部的环形气囊,环形气囊的截面厚度不同,靠近吸痰管内壁一侧厚度大于另一侧的厚度,环形气囊的一侧连通有第一调节管,第一调节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气囊,第一调节气囊安装在吸引管的外壁上。

优选地,防堵机构包括置于吸痰管内壁的椭圆气囊,椭圆气囊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调节管,第二调节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调节气囊,第二调节气囊安装在吸引管的外壁上。

优选地,吸引管内壁固定有支撑圆环,第一调节气囊和第二调节气囊位于支撑圆环的两侧。

优选地,负压吸引的安装有无菌盒,无菌盒靠近负压吸引器的一端固定有插块,负压吸引器前端开设有与之对应的插槽,无菌盒通过插块配合安装在插槽内无菌盒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塞,无菌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单向转动的收卷轮,收卷轮的外壁上固定有固定套,收卷轮的一端安装有卷簧。

优选地,无菌盒的内部对称安装有安装座,收卷轮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一侧安装座上固定有限位盒,卷簧安装在限位盒内,另一侧安装座转动安装有棘爪,棘爪的底部卡合有棘轮,棘轮固定安装在收卷轮的端部。

优选地,棘爪的一侧安装有调节块,调节块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滑动安装在无菌盒内,位于无菌盒外侧的调节杆外侧套设有弹簧。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当患者吸气的时候,呼吸机气道压力增高,对活动片产生气流,使得活动片在气流的作用下与垫片分离,从而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离,分离后负压吸引器处于关闭状态,不进行吸痰,就不会因为负压状态影响患者的正常吸气,另外在进行吸痰的过程中呼吸面罩始终戴在患者的口鼻上,呼吸机能够正常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在吸痰的过程中不用中断呼吸机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气密性,避免漏气,以保证危重患者在吸痰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缺氧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吸痰管和吸引管连接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环形气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呼吸面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管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无菌盒与负压吸引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无菌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收卷轮一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收卷轮另一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负压吸引器;2、吸引管;3、吸痰管;4、呼吸面罩;5、管道;6、垫片;7、活动片;8、第一触点;9、第二触点;10、收集筒;11、连接管;12、空气过滤器;13、把手;14、第一通道;15、第一密封塞;16、防堵机构;17、环形气囊;18、第一调节管;19、第一调节气囊;20、椭圆气囊;21、第二调节管;22、第二调节气囊;23、支撑圆环;24、无菌盒;25、插块;26、插槽;27、第二通道;28、第二密封塞;29、收卷轮;30、固定套;31、卷簧;32、安装座;33、限位盒;34、棘爪;35、棘轮;36、调节块;37、调节杆;3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防缺氧吸痰器,包括:负压吸引器1,负压吸引器1的一侧通过卡扣安装有收集筒10,收集筒10的顶部分别安装有两个接口,其中一个接口上安装连接管11,而连接管11的另一端则连接在负压吸引器1上,当负压吸引器1工作的时候,通过连接管11会使得计量筒的内部进行抽气,从而使得计量筒产生一个负压环境,并且连接管11上安装有空气过滤器12,空气过滤器12能够在对计量筒进行抽气的时候对空气进行过滤,同时避免计量筒内收集的痰液反流到负压吸引器1的内部;

而在计量筒上的另外一个接口上则安装有吸引管2,吸引管2的端部则安装有吸痰管3,在进行吸痰的时候,吸痰管3插入到患者的气道内,在计量筒的负压作用下位于患者气管内的痰液在压力的作用通过吸痰管3、吸引管2进入到计量筒内。

在吸痰管3的外侧设置有有呼吸面罩4,呼吸面罩4上固定有管道5,可通过管道5与呼吸机进行连接,其区别在于,在呼吸面面罩上还安装有第一通道14,第一通道14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塞15,当患者不进行吸痰的时候,可将第一密封塞15安装在第一通道14上,保证呼吸面罩4的密封性,正常进行使用,而第一通道14的作用是在患者吸痰的时候对吸痰管3进行容纳,使得吸痰管3穿过第一通道14进入到患者的气管内进行吸痰,并且吸痰管3的外径与第一通道14的内径相适配,使得吸痰管3能够在第一通道14内来回的转动,滑动,以满足吸痰操作的反复旋转,向上提拉的要求,并且在吸痰的时候能够保证吸痰管3与第一通道14之间的密封性,在吸痰的时候避免漏气的情况。

因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于危重患者在使用呼吸机的时候的时候,将呼吸面罩4上的第一密封塞15打开,将吸痰管3插入到患者的气管内,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患者无需摘下呼吸面罩4,呼吸机能够正常对患者进行供氧,从而避免了中断氧气时导致的患者缺氧或者说避免提前吸入高浓度,高流量的氧气而带来的医源性损伤。

还有就是在呼吸面罩4管道5的内部固定有垫片6,垫片6上转动安装有活动片7,垫片6和活动片7相邻的一面分别安装了第一触点8和第二触点9,第一触点8和第二触点9的连接和分离能够控制负压吸引器1的开关,具体的是,第一触点8和第二触点9串联在负压吸引器1内的开关电路上,当第一触点8和第二触点9接触的时候,负压吸引器1内电机与电源之间形成通路,负压吸引器1正常进行工作,当第一触点8和第二触点9分离的时候,负压吸引器1内电机与电源之间形成断路,负压吸引器1不工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危重的患者在通过呼吸面罩4进行辅助呼吸的时候,患者吸气的时候,呼吸机的气道压力增高,气体经过气道支气管直接流向肺泡,同时在气体流经肺泡的时候,位于管道5内转动设置的活动片7在气流的作用下会向上转动,使得第一触点8和第二触点9分离,此时负压吸引器1不进行工作,不会产生负压,进而在当患者进行吸氧的时候,吸痰管3的端部不产生负压,即不会将流入肺泡的氧气通过吸痰管3转移到患者体外,提高患者的吸氧量,不会因为吸痰而导致患者缺氧的情况,;

而当患者进行呼气的时候,呼吸即的压力减小,患者肺泡的压力大于呼吸机气道,将肺泡气进行排出,而此时的活动片7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会重新落在垫片6上,此时第一触点8和第二触点9接触,负压吸引器1开始工作产生负压,对患者的气管进行吸痰,周而复始的工作;

因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仅在患者进行呼气的时候进行吸氧,不会因为吸痰管3长期处于负压而影响患者的正常吸氧量,进一步的避免了患者缺氧的情况。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吸痰管3的直径小于22mm,现有的吸痰管3的尺寸大多为22mm,但是为了越粗的吸痰管3一方面会占据气管的面积,影响患者的正常吸气,另外尺寸越大,患者的不适感越加强烈,容易造成喉痉挛,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吸痰管3设置成小于现有常用尺寸。

但是由于吸痰管3的直径变小,随着而来的便是吸痰管3堵塞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吸痰管3上安装有防堵机构16。

关于防堵机构16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固定安装在吸痰管3端部的环形气囊17,环形气囊17上连通有第一调节管18,第一调节管18位于吸痰管3的内壁,而第一调节管18的另一端则安装有第一调节气囊19,除此之外,弧形气囊的截面厚度不同,即在靠近吸痰管3内壁的一侧尺寸较厚,另一侧的则相对较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吸痰的时候,可按压第一调节气囊19,当第一调节气囊19被按压的时候,内部的气体被挤压通过第一调节管18进入到环形气囊17内,使得环形气囊17内的压力增大,当环形气囊17压力增大的时候,使得环形气囊17形变,对于厚度较厚的一面来说,形变量较小,而对于较薄的一面来说形变量较大,进而当按压第一调节气囊19的时候,环形气囊17的内侧同时向内侧进行扩张,将环形气囊17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平面,当释放的时候则又能复位,进而使得环形气囊17有一个向内收缩的动作,当环形气囊17向内收缩的时候,能够将吸入的痰液进行夹断,将大体积的痰液转变成小体积的痰液进入到吸痰管3的内部,从而避免吸痰管3堵塞的问题。

关于吸痰管3的第二个实施方式,在靠近吸痰管3端部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椭圆气囊20,椭圆气囊20上连接有第二调节管21,第二调节管21的另一端则安装有第二调节气囊22,同理第二调节管21也安装在吸痰管3的内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吸痰的时候,可按压第二调节气囊22,可将第二调节气囊22内的空气通过第二调节管21挤入椭圆气囊20内,使得椭圆气囊20被撑开,当椭圆气囊20被撑开的时候,将吸痰管3的端部进行封闭,此时负压吸引器1在进行抽气的时候,只能够将吸痰管3内的空气进行抽取,当吸痰管3内的空气逐渐被吸出的时候,吸痰管3逐渐在压力的作用下变瘪,在吸痰管3变瘪的过程中,可对内部的痰液进行挤压,将痰液进行挤断,从而将大体积的痰液转变成小体积的痰液,从而避免吸痰管3堵塞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吸痰管3的两个实施方式,可单独使用又可组合使用,并且在吸引管2靠近吸痰管3的内侧固定有支撑圆环23,而第一调节气囊19和第二调节气囊22分别安装在支撑圆环23的两侧,这样的话在按压第一调节气囊19和第二调节气囊22的时候,能够避免吸引管2的形变,保证吸引管2的正常疏通。

还需要说明的是,吸痰管3和吸引管2的连接处通过插接的方式,并且吸痰管3与吸引管2连接处端部设置为锥形,此时吸痰管3输送到吸引管2内的痰液在落在的时候会直接落在吸引管2的内部,不会落在残留在吸痰管3和吸引管2的连接处,在对吸痰管3进行更换的时候,能够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实施例三,

负压吸引器1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进行吸痰,但是吸痰的间隔需要控制,一般需要控制在最少三分钟时间,以恢复患者的不适感,进而在两次吸痰的间隔时,吸痰管3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还有一些医护人员直接将吸痰管3挂在一边与其他的物体接触,很容易造成对吸痰管3的污染,毕竟吸痰管3需要放入到患者气管内。

基于上述问题,在负压吸引器1的端部可拆卸的安装有无菌盒24,无菌盒24靠近负压吸引器1的一面为开口设置,并在开口处固定插块25,而负压吸引器1上则对应开设有插槽26,使得无菌盒24能够通过插块25插接在插槽26;

在无菌盒24的顶部则安装有第二通道27,第二通道27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塞28,同时在无菌盒24的内部还转动安装有收卷轮29,具体的是,在无菌盒24的内部对称安装有安装座32,收卷轮29转动安装在安装座32上,并且收卷轮29上固定有固定套30,吸痰管3的端部能够插入到固定套30的内部;

在一侧的安装座32上固定有限位盒33,限位盒33内安装有卷簧31,而卷簧31则固定在收卷轮29的端部,而收卷轮29的另一端则固定有棘轮35,棘轮35上卡合有棘爪34,棘爪34的端部固定有调节块36,调节块36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杆37,调节杆37从无菌盒24的内部一直延伸到无菌盒24的顶部,并在露出无菌盒24外侧的调节杆37外侧套设弹簧3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两次吸痰的间隔时,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二密封塞28,将吸痰管3的端部通过第二通道27插入到无菌盒24的内部,并与收卷轮29上的固定套30进行连接,当吸痰管3无法继续插入的时候,可按压无菌盒24上的调节杆37,此时调节杆37向下滑动,同时对弹簧38进行压缩,当调节杆37的底部与底部的调节块36接触的时候,驱使调节块36进行转动,使得棘爪34与棘轮35分离,此时已经蓄力的卷簧31不受棘爪34的限制作用,使得卷簧31的弹力释放,当卷簧31的弹力释放的时候,带动收卷轮29进行转动,从而将吸痰管3缠绕在收卷轮29上,此时可将使用后的吸痰管3保存在一个相对密封的无菌环境内,避免直接外放过程中对其造成的污染,当需要继续使用的时候,拉动吸痰管3的端部,此时的棘爪34不对棘轮35进行限制,使其能够反转,进而在拉动吸痰管3的时候,吸痰管3从无菌盒24内伸出,同时带动收卷轮29反转,在反转的过程中继续对卷簧31进行蓄力,而卷簧31想要释放弹力实现收卷轮29转动的时候又被棘爪34卡住,使得存蓄的力能够进行保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新生儿防缺氧吸痰管
  • 一种新型外科护理吸痰助理器
  • 一种新生儿防缺氧吸痰管
  • 一种新生儿防缺氧吸痰管
技术分类

0612011648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