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能源电机定子线圈扭头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新能源电机定子线圈扭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新能源电机定子线圈扭头机。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出行方式,新能源汽车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时间。电机驱动响应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也是电动汽车驱动的关键执行结构,其驱动特性决定了汽车驱动的关键性能指标。电机驱动系统的关键由电机、功率变换器、调节器、检测传感器和电源组成。现有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定子线圈,其包括铁芯和穿设于铁芯上的多圈铜线绕组组成,电机定子线圈在生产时需要将多圈铜线绕组的每根铜线的底部进行扭头折弯。

当前,中国专利号为201720232456.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扭头机,包括机架、支撑装置、左传动装置、右传动装置、第一扭头线盘、第二扭头线盘、第三扭头线盘、第四扭头线盘、固定装置及挤压装置,所述支撑装置水平地固定于机架的中部,所述左传动装置、右传动装置分别设于支撑装置的左、右部,所述第一扭头线盘、第二扭头线盘、第三扭头线盘及第四扭头线盘从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该第一扭头线盘、第二扭头线盘、第三扭头线盘及第四扭头线盘分别环设有若干个第一线槽、第二线槽、第三线槽以及第四线槽,该第一线槽、第二线槽、第三线槽以及第四线槽由外至内地布置,所述左传动装置与第二扭头线盘和第四扭头线盘传动连接,所述右传动装置与第一扭头线盘和第三扭头线盘传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设于支撑装置、左传动装置和右传动装置的上方,所述挤压装置设于固定装置的上方。

上述专利公开的扭头机只能适用于普通电机定子线圈的扭头,由于新能源电机定子线圈的铜线绕组比普通电机定子线圈的铜线绕组更多,在生产时需要对十圈铜线绕组的每根铜线的底部进行扭头折弯,但是现有的扭头机并不能实现对十圈铜线绕组的每根铜线进行同步扭头折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新能源电机定子线圈扭头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扭头机无法实现新能源电机定子线圈的自动扭头。

一种新能源电机定子线圈扭头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方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由内至外依次布置的第一扭头盘、第二扭头盘、第三扭头盘、第四扭头盘、第五扭头盘、第六扭头盘、第七扭头盘、第八扭头盘、第九扭头盘和第十扭头盘,所述第一扭头盘、第二扭头盘、第三扭头盘、第四扭头盘、第五扭头盘、第六扭头盘、第七扭头盘、第八扭头盘、第九扭头盘和第十扭头盘分别环设有多个第一扭头线槽、多个第二扭头线槽、多个第三扭头线槽、多个第四扭头线槽、多个第五扭头线槽、多个第六扭头线槽、多个第七扭头线槽、多个第八扭头线槽、多个第九扭头线槽和多个第十扭头线槽,所述第一扭头线槽、第二扭头线槽、第三扭头线槽、第四扭头线槽、第五扭头线槽、第六扭头线槽、第七扭头线槽、第八扭头线槽、第九扭头线槽和第十扭头线槽由内至外依次布置,所述机架上设有带动第一扭头盘和第二扭头盘作反向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三扭头盘和第四扭头盘作反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五扭头盘和第六扭头盘作反向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带动第七扭头盘和第八扭头盘作反向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和带动第九扭头盘和第十扭头盘作反向转动的第五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有可升降的定子线圈固定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扭头盘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扭头盘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动柱位于第二转动柱内,所述第一扭头盘位于第二扭头盘内;所述第三扭头盘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三转动柱,所述第三转动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第二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二转动柱位于第三转动柱内,所述第二扭头盘位于第三扭头盘内;所述第四扭头盘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四转动柱,所述第四转动柱的底部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位于第三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三转动柱位于第四转动柱内,所述第三扭头盘位于第四扭头盘内;所述第五扭头盘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五转动柱,所述第五转动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位于第四齿轮的上方,所述第四转动柱位于第五转动柱内,所述第四扭头盘位于第五扭头盘内;所述第六扭头盘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六转动柱,所述第六转动柱的底部连接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位于第五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五转动柱位于第六转动柱内,所述第五扭头盘位于第六扭头盘内;所述第七扭头盘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七转动柱,所述第七转动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位于第六齿轮的上方,所述第六转动柱位于第七转动柱内,所述第六扭头盘位于第七扭头盘内;所述第八扭头盘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八转动柱,所述第八转动柱的底部连接有第八齿轮,所述第八齿轮位于第七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七转动柱位于第八转动柱内,所述第七扭头盘位于第八扭头盘内;所述第九扭头盘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九转动柱,所述第九转动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九齿轮,所述第九齿轮位于第八齿轮的上方,所述第八转动柱位于第九转动柱内,所述第八扭头盘位于第九扭头盘内;所述第十扭头盘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十转动柱,所述第十转动柱的底部连接有第十齿轮,所述第十齿轮位于第九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九转动柱位于第十转动柱内,所述第九扭头盘位于第十扭头盘内;所述第一扭头盘的上方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穿过第一转动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机架的顶面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底面和机架的顶面之间连接有间隔布置的五个支撑杆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转动轴、第一从转动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主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主转动轴上设有第一主驱动齿轮和第一主过渡齿轮,所述第一主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转动轴上设有第一从驱动齿轮和第一从过渡齿轮,所述第一从过渡齿轮与第一主过渡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驱动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转动轴、第二从转动轴,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主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主转动轴上设有第二主驱动齿轮和第二主过渡齿轮,所述第二主驱动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转动轴上设有第二从驱动齿轮和第二从过渡齿轮,所述第二从过渡齿轮与第二主过渡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驱动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主转动轴、第三从转动轴,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主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三主转动轴上设有第三主驱动齿轮和第三主过渡齿轮,所述第三主驱动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从转动轴上设有第三从驱动齿轮和第三从过渡齿轮,所述第三从过渡齿轮与第三主过渡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从驱动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第四主转动轴、第四从转动轴,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四主转动轴连接,所述第四主转动轴上设有第四主驱动齿轮和第四主过渡齿轮,所述第四主驱动齿轮与第七齿轮啮合,所述第四从转动轴上设有第四从驱动齿轮和第四从过渡齿轮,所述第四从过渡齿轮与第四主过渡齿轮啮合,所述第四从驱动齿轮与第八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包括第五电机、第五主转动轴、第五从转动轴,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五主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五主转动轴上设有第五主驱动齿轮和第五主过渡齿轮,所述第五主驱动齿轮与第九齿轮啮合,所述第五从转动轴上设有第五从驱动齿轮和第五从过渡齿轮,所述第五从过渡齿轮与第五主过渡齿轮啮合,所述第五从驱动齿轮与第十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主转动轴和第一从转动轴、所述第二主转动轴和第二从转动轴、所述第三主转动轴和第三从转动轴、所述第四主转动轴和第四从转动轴、所述第五主转动轴和第五从转动轴分别设于五个支撑杆组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线圈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上安装板、上转动板、下安装板和下转动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上安装板的中部、上转动板的中部、下安装板的中部和下转动板的中部均上下贯通,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分别连接于支撑板的顶面和底面;所述上安装板的顶面设有上安装槽,所述上转动板可转动的设于上安装槽内,所述上安装槽的底面环设有多个上条形槽,每个上条形槽内设有上插杆,所述上插杆的顶面设有上凸柱,所述上转动板的底面设有多个上弧形槽,每个上弧形槽对应一个上条形槽,所述上凸柱位于上弧形槽内;所述下安装板的底面设有下安装槽,所述下转动板可转动的设于下安装槽内,所述下安装槽的顶面环设有多个下条形槽,每个下条形槽内设有下插杆,所述下插杆的底面设有下凸柱,所述下转动板的顶面设有多个下弧形槽,每个下弧形槽对应一个下条形槽,所述下凸柱位于下弧形槽内;所述支撑板可升降的设置,所述上转动板和下转动板均可转动的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固定装置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和机架之间通过四根连接柱连接,所述顶板的顶面设有两个第一气缸,所述顶板和机架之间设有四根第一导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四个第一导杆套,每个第一导杆套对应一根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穿过对应的第一导杆套,所述两个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支撑板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连接有前连接块和后连接块,所述前连接块和后连接块分别连接有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上安装槽设有上切口,所述上转动板的外周设有上延伸板,所述上延伸板位于上切口内且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上安装板的顶面设有位于上转动板上方的多个上限位板,所述下安装槽内设有下切口,所述下转动板的外周设有下延伸板,所述下延伸板位于下切口内且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下安装板的底面设有位于下转动板下方的多个下限位板。

本发明还包括顶升装置和抓取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和抓取装置均位于机架的前侧,所述抓取装置位于顶升装置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装置包括第四气缸和顶升板,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朝上且与顶升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抓取装置包括滑板、第五气缸和料盘,所述顶板的顶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根滑轨,所述滑板的底面设有两个滑块,每个滑块对应一根滑轨且与对应的滑轨滑动配合,所述两根滑轨的前端之间设有连杆,所述顶板的顶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个后支座,所述连杆上设有左右布置的两个前支座,每个前支座对应一个后支座,对应的前支座和后支座之间设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的滑台与滑板连接,所述第五气缸设于滑板的顶面,所述料盘的顶面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与连接板连接,所述料盘为内空且底部开口结构,所述料盘内设有三爪气缸,所述三爪气缸的三个爪部均连接有胀紧块,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前后布置的两根第二导杆,所述滑板上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第二导杆套,每根第二导杆对应一个第二导杆套且穿过对应的第二导杆套,所述顶板设有为料盘提供移动空间的活动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前侧设有左右布置的两根第一竖杆,每根第一竖杆对应一根滑轨,所述第一竖杆的顶部与滑轨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底部与机架连接,所述机架的顶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根第二竖杆,每根第二竖杆对应一根第一竖杆,对应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设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固定板、移动板和第六气缸,所述固定板连接于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所述移动板位于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六气缸设于固定板上,所述第六气缸的活塞杆与移动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第三导杆套,所述移动板上设有前后布置的两根第三导杆,每根第三导杆对应一个第三导杆套且穿过对应的第三导杆套,所述移动板的一侧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夹紧块。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将电机定子线圈放置于线圈固定装置上,接着定子线圈固定装置下降使得电机定子线圈的十圈铜线绕组分别进入第一扭头盘、第二扭头盘、第三扭头盘、第四扭头盘、第五扭头盘、第六扭头盘、第七扭头盘、第八扭头盘、第九扭头盘和第十扭头盘内,所述十圈铜线绕组的每根铜线的底部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扭头线槽、第二扭头线槽、第三扭头线槽、第四扭头线槽、第五扭头线槽、第六扭头线槽、第七扭头线槽、第八扭头线槽、第九扭头线槽和第十扭头线槽内,而后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扭头盘和第二扭头盘作反向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三扭头盘和第四扭头盘作反向转动、第三驱动机构带动第五扭头盘和第六扭头盘作反向转动、第四驱动机构带动第七扭头盘和第八扭头盘作反向转动、第五驱动机构带动第九扭头盘和第十扭头盘作反向转动,从而将十圈铜线绕组的每根铜线底部扭成所需的折弯状。当扭头结束后,所述第一扭头盘、第二扭头盘、第三扭头盘、第四扭头盘、第五扭头盘、第六扭头盘、第七扭头盘、第八扭头盘、第九扭头盘和第十扭头盘均反向转动复位一小段,接着定子线圈固定装置同电机定子线圈一起上升,最后第一扭头盘、第二扭头盘、第三扭头盘、第四扭头盘、第五扭头盘、第六扭头盘、第七扭头盘、第八扭头盘、第九扭头盘和第十扭头盘均继续反向转动复位到位,再从定子线圈固定装置上取下扭头完成后的电机定子线圈。本发明可对电机定子线圈的十圈铜线绕组的每根铜线底部进行同步扭头折弯,扭头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还能保证产品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机架、工作台和线圈固定装置后的结构图。

图3为图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4为图2的部分结构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7为图4的结构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定子线圈固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图8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定子线圈固定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11为图1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料盘的结构图。

图1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扭头后的电机定子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一种新能源电机定子线圈扭头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上方设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设有由内至外依次布置的第一扭头盘3、第二扭头盘4、第三扭头盘5、第四扭头盘6、第五扭头盘7、第六扭头盘8、第七扭头盘9、第八扭头盘10、第九扭头盘11和第十扭头盘12。所述第一扭头盘3、第二扭头盘4、第三扭头盘5、第四扭头盘6、第五扭头盘7、第六扭头盘8、第七扭头盘9、第八扭头盘10、第九扭头盘11和第十扭头盘12分别环设有多个第一扭头线槽31、多个第二扭头线槽41、多个第三扭头线槽51、多个第四扭头线槽61、多个第五扭头线槽71、多个第六扭头线槽81、多个第七扭头线槽91、多个第八扭头线槽101、多个第九扭头线槽111和多个第十扭头线槽121;所述第一扭头线槽31、第二扭头线槽41、第三扭头线槽51、第四扭头线槽61、第五扭头线槽71、第六扭头线槽81、第七扭头线槽91、第八扭头线槽101、第九扭头线槽111和第十扭头线槽121由内至外依次布置。所述机架1上设有带动第一扭头盘3和第二扭头盘4作反向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3、带动第三扭头盘5和第四扭头盘6作反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4、带动第五扭头盘7和第六扭头盘8作反向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15、带动第七扭头盘9和第八扭头盘10作反向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16和带动第九扭头盘11和第十扭头盘12作反向转动的第五驱动机构17。所述工作台2的上方设有可升降的定子线圈固定装置18。

参照图1至图7,所述第一扭头盘3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一转动柱19,所述第一转动柱19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齿轮20。所述第二扭头盘4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二转动柱21,所述第二转动柱21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齿轮22,所述第二齿轮22位于第一齿轮20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动柱19位于第二转动柱21内,所述第一扭头盘3位于第二扭头盘4内。所述第三扭头盘5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三转动柱23,所述第三转动柱23的底部连接有第三齿轮24,所述第三齿轮24位于第二齿轮22的上方,所述第二转动柱21位于第三转动柱23内,所述第二扭头盘4位于第三扭头盘5内。所述第四扭头盘6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四转动柱25,所述第四转动柱25的底部连接有第四齿轮26,所述第四齿轮26位于第三齿轮24的上方,所述第三转动柱23位于第四转动柱25内,所述第三扭头盘5位于第四扭头盘6内。所述第五扭头盘7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五转动柱27,所述第五转动柱27的底部连接有第五齿轮28,所述第五齿轮28位于第四齿轮26的上方,所述第四转动柱25位于第五转动柱27内,所述第四扭头盘6位于第五扭头盘7内。所述第六扭头盘8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六转动柱29,所述第六转动柱29的底部连接有第六齿轮30,所述第六齿轮30位于第五齿轮28的上方,所述第五转动柱27位于第六转动柱29内,所述第五扭头盘7位于第六扭头盘8内。所述第七扭头盘9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七转动柱32,所述第七转动柱32的底部连接有第七齿轮33,所述第七齿轮33位于第六齿轮30的上方,所述第六转动柱29位于第七转动柱32内,所述第六扭头盘8位于第七扭头盘9内。所述第八扭头盘10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八转动柱34,所述第八转动柱34的底部连接有第八齿轮35,所述第八齿轮35位于第七齿轮33的上方,所述第七转动柱32位于第八转动柱34内,所述第七扭头盘9位于第八扭头盘10内。所述第九扭头盘11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九转动柱36,所述第九转动柱36的底部连接有第九齿轮37,所述第九齿轮37位于第八齿轮35的上方,所述第八转动柱34位于第九转动柱36内,所述第八扭头盘10位于第九扭头盘11内。所述第十扭头盘12的底部连接有中空的第十转动柱38,所述第十转动柱38的底部连接有第十齿轮39,所述第十齿轮39位于第九齿轮37的上方,所述第九转动柱36位于第十转动柱38内,所述第九扭头盘11位于第十扭头盘12内。所述第一扭头盘3的上方设有固定柱40,所述固定柱40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柱42,所述支撑柱42穿过第一转动柱19,所述支撑柱42的底部与机架1的顶面连接。

参照图1至图7,所述工作台2的底面和机架1的顶面之间连接有间隔布置的五个支撑杆组4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包括第一电机131、第一主转动轴132、第一从转动轴133,所述第一电机131的输出轴与第一主转动轴132连接,所述第一主转动轴132上设有第一主驱动齿轮134和第一主过渡齿轮135,所述第一主驱动齿轮134与第一齿轮20啮合;所述第一从转动轴133上设有第一从驱动齿轮136和第一从过渡齿轮137,所述第一从过渡齿轮137与第一主过渡齿轮135啮合,所述第一从驱动齿轮136与第二齿轮22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31带动第一主转动轴132、第一主驱动齿轮134和第一主过渡齿轮135转动,所述第一主驱动齿轮134带动第一齿轮2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扭头盘3转动;所述第一主过渡齿轮135带动第一从过渡齿轮137、第一从转动轴133和第一从驱动齿轮136反向转动,所述第一从驱动齿轮136带动第二齿轮22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扭头盘4反向转动。

参照图2至图7,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4包括第二电机141、第二主转动轴142、第二从转动轴143,所述第二电机141的输出轴与第二主转动轴142连接,所述第二主转动轴142上设有第二主驱动齿轮144和第二主过渡齿轮145,所述第二主驱动齿轮144与第三齿轮24啮合,所述第二从转动轴143上设有第二从驱动齿轮146和第二从过渡齿轮147,所述第二从过渡齿轮147与第二主过渡齿轮145啮合,所述第二从驱动齿轮146与第四齿轮26啮合。所述第二电机141带动第二主转动轴142、第二主驱动齿轮144和第二主过渡齿轮145转动,所述第二主驱动齿轮144带动第三齿轮24转动,从而带动第三扭头盘5转动;所述第二主过渡齿轮145带动第二从过渡齿轮147、第二从转动轴143和第二从驱动齿轮146反向转动,所述第二从驱动齿轮146带动第四齿轮26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四扭头盘6反向转动。

参照图2至图7,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5包括第三电机151、第三主转动轴152、第三从转动轴153,所述第三电机151的输出轴与第三主转动轴152连接,所述第三主转动轴152上设有第三主驱动齿轮154和第三主过渡齿轮155,所述第三主驱动齿轮154与第五齿轮28啮合,所述第三从转动轴153上设有第三从驱动齿轮156和第三从过渡齿轮157,所述第三从过渡齿轮157与第三主过渡齿轮155啮合,所述第三从驱动齿轮156与第六齿轮30啮合。所述第三电机151带动第三主转动轴152、第三主驱动齿轮154和第三主过渡齿轮155转动,所述第三主驱动齿轮154带动第五齿轮28转动,从而带动第五扭头盘7转动;所述第三主过渡齿轮155带动第三从过渡齿轮157、第三从转动轴153和第三从驱动齿轮156反向转动,所述第三从驱动齿轮156带动第六齿轮30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六扭头盘8反向转动。

参照图2至图7,所述第四驱动机构16包括第四电机161、第四主转动轴162、第四从转动轴163,所述第四电机161的输出轴与第四主转动轴162连接,所述第四主转动轴162上设有第四主驱动齿轮164和第四主过渡齿轮165,所述第四主驱动齿轮164与第七齿轮33啮合,所述第四从转动轴163上设有第四从驱动齿轮166和第四从过渡齿轮167,所述第四从过渡齿轮167与第四主过渡齿轮165啮合,所述第四从驱动齿轮166与第八齿轮35啮合。所述第四电机161带动第四主转动轴162、第四主驱动齿轮164和第四主过渡齿轮165转动,所述第四主驱动齿轮164带动第七齿轮33转动,从而带动第七扭头盘9转动;所述第四主过渡齿轮165带动第四从过渡齿轮167、第四从转动轴163和第四从驱动齿轮166反向转动,所述第四从驱动齿轮166带动第八齿轮35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八扭头盘10反向转动。

参照图2至图7,所述第五驱动机构17包括第五电机171、第五主转动轴172、第五从转动轴173,所述第五电机171的输出轴与第五主转动轴172连接,所述第五主转动轴172上设有第五主驱动齿轮174和第五主过渡齿轮175,所述第五主驱动齿轮174与第九齿轮37啮合,所述第五从转动轴173上设有第五从驱动齿轮176和第五从过渡齿轮177,所述第五从过渡齿轮177与第五主过渡齿轮175啮合,所述第五从驱动齿轮176与第十齿轮39啮合。所述第五电机171带动第五主转动轴172、第五主驱动齿轮174和第五主过渡齿轮175转动,所述第五主驱动齿轮174带动第九齿轮37转动,从而带动第九扭头盘11转动;所述第五主过渡齿轮175带动第五从过渡齿轮177、第五从转动轴173和第五从驱动齿轮176反向转动,所述第五从驱动齿轮176带动第十齿轮39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十扭头盘12反向转动。

参照图2和图3,所述第一主转动轴132和第一从转动轴133、所述第二主转动轴142和第二从转动轴143、所述第三主转动轴152和第三从转动轴153、所述第四主转动轴162和第四从转动轴163、所述第五主转动轴172和第五从转动轴173分别设于五个支撑杆组43上。所述第一电机131、第二电机141、第三电机151、第四电机161和第五电机171均采用可正反转的电机。

参照图1、图8至图11,所述定子线圈固定装置18包括支撑板181、上安装板182、上转动板183、下安装板184和下转动板185,所述支撑板181的中部、上安装板182的中部、上转动板183的中部、下安装板184的中部和下转动板185的中部均上下贯通,以便供电机定子线圈的放置,所述上安装板182和下安装板184分别连接于支撑板181的顶面和底面。所述上安装板182的顶面设有上安装槽186,所述上转动板183可转动的设于上安装槽186内,所述上安装槽186的底面环设有多个上条形槽187,每个上条形槽187内设有上插杆44,所述上插杆44的顶面设有上凸柱441,所述上转动板183的底面设有多个上弧形槽1831,每个上弧形槽1831对应一个上条形槽187,所述上凸柱441位于上弧形槽1831内。所述下安装板184的底面设有下安装槽188,所述下转动板185可转动的设于下安装槽188内,所述下安装槽188的顶面环设有多个下条形槽189,每个下条形槽189内设有下插杆45,所述下插杆45的底面设有下凸柱451,所述下转动板185的顶面设有多个下弧形槽1851,每个下弧形槽1851对应一个下条形槽189,所述下凸柱451位于下弧形槽1851内。所述支撑板181可升降的设置,所述上转动板183和下转动板185均可转动的设置。

参照图1、图8至图11,所述定子线圈固定装置18的上方设有顶板46,所述顶板46和机架1之间通过四根连接柱47连接。所述顶板46的顶面设有两个第一气缸48,所述顶板46和机架1之间设有四根第一导杆49,所述支撑板181上设有四个第一导杆套180,每个第一导杆套180对应一根第一导杆49,所述第一导杆49穿过对应的第一导杆套180,所述两个第一气缸48的活塞杆朝下且与支撑板181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气缸48用于带动支撑板181的升降,从而带动整个定子线圈固定装置18的升降。

参照图1、图8至图11,所述支撑板181连接有前连接块50和后连接块52,所述前连接块50和后连接块52分别连接有第二气缸53和第三气缸54,所述上安装槽186设有上切口1861,所述上转动板183的外周设有上延伸板1832,所述上延伸板1832位于上切口1861内且与第三气缸54的活塞杆铰接,所述上安装板182的顶面设有位于上转动板183上方的四个上限位板1821;所述上切口1861为上延伸板1832的转动提供活动空间,所述四个上限位板1821用于将上转动板183限制在上安装槽186内。所述下安装槽188内设有下切口1881,所述下转动板185的外周设有下延伸板1852,所述下延伸板1852位于下切口1881内且与第二气缸53的活塞杆铰接,所述下安装板184的底面设有位于下转动板185下方的四个下限位板1841;所述下切口1881为下延伸板1852提供活动空间,所述四个下限位板1841用于将下转动板185限制在下安装槽188内。

参照图8至图11,所述第三气缸54用于带动上转动板183转动,在上弧形槽1831和上凸柱441的配合下,当第三气缸54的活塞杆伸长/回缩带动上转动板183转动时,所述上插杆44在上条形槽187内作伸长/回缩动作。所述第二气缸53用于带动下转动板185转动,在下弧形槽1851和下凸柱451的配合下,当第二气缸53的活塞杆伸长/回缩带动下转动板185转动时,所述下插杆45在下条形槽189内作伸长/回缩动作。

参照图1,本发明还包括顶升装置55和抓取装置56,所述顶升装置55和抓取装置56均位于机架1的前侧,所述抓取装置56位于顶升装置55的上方。所述顶升装置55包括第四气缸551和顶升板552,所述第四气缸551的活塞杆朝上且与顶升板552连接,所述第四气缸551用于带动顶升板552的升降。

参照图1和图12,所述抓取装置56包括滑板561、第五气缸562和料盘563,所述顶板46的顶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根滑轨57,所述滑板561的底面设有两个滑块564,每个滑块564对应一根滑轨57且与对应的滑轨57滑动配合,所述两根滑轨57的前端之间设有连杆58。所述顶板46的顶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个后支座59,所述连杆58上设有左右布置的两个前支座60,每个前支座60对应一个后支座59,对应的前支座60和后支座59之间设有无杆气缸62,所述无杆气缸62的滑台与滑板561连接,所述无杆气缸62用于带动滑板561的前后移动。所述第五气缸562设于滑板561的顶面,所述料盘563的顶面连接有连接板565,所述第五气缸562的活塞杆朝下且与连接板565连接,所述第五气缸562用于带动料盘563的升降。所述料盘563为内空且底部开口结构,所述料盘563内设有三爪气缸566,所述三爪气缸566的三个爪部均连接有胀紧块567,所述连接板565上设有前后布置的两根第二导杆568,所述滑板561上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第二导杆套569,每根第二导杆568对应一个第二导杆套569且穿过对应的第二导杆套569,所述顶板46设有为料盘提供移动空间的活动口461。所述三爪气缸566用于带动其三个爪部上的胀紧块567作开/合动作,当胀紧块567张开时可顶紧电机定子线圈的铁芯内周面,从而对电机定子线圈进行抓取,当胀紧块567合拢时可松开电机定子线圈。

参照图1和图13,所述机架1的前侧设有左右布置的两根第一竖杆63,每根第一竖杆63对应一根滑轨57,所述第一竖杆63的顶部与滑轨57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竖杆63的底部与机架1连接,所述机架1的顶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根第二竖杆64,每根第二竖杆64对应一根第一竖杆63,对应的第一竖杆63和第二竖杆64之间设有夹紧装置65。所述夹紧装置65包括固定板651、移动板652和第六气缸653,所述固定板651连接于第一竖杆63和第二竖杆64之间,所述移动板652位于固定板651的一侧,所述第六气缸653设于固定板651上,所述第六气缸653的活塞杆与移动板652连接。所述固定板651上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第三导杆套654,所述移动板652上设有前后布置的两根第三导杆655,每根第三导杆655对应一个第三导杆套654且穿过对应的第三导杆套654,所述移动板652的一侧面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夹紧块656。本实施例中,两个夹紧装置65对称的设置,所述第六气缸653用于带动移动板652和夹紧块656的移动。

参照图1至图1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定子线圈放置于顶升板552上,所述第四气缸551将顶升板552和电机定子线圈顶起,电机定子线圈顶起后两个夹紧装置65将电机定子线圈夹紧,而后料盘563下降将电机定子线圈抓取至定子线圈固定装置18上,所述料盘563将电机定子线圈抓取后两个夹紧装置65松开,所述第三气缸54和第二气缸53的活塞杆伸长分别带动上转动板183和下转动板185转动,使得每根上插杆44和下插杆45插入十圈铜线绕组的两根铜线之间,从而将电机定子线圈进行固定,所述定子线圈固定装置18下降使得电机定子线圈的十圈铜线绕组分别进入第一扭头盘3、第二扭头盘4、第三扭头盘5、第四扭头盘6、第五扭头盘7、第六扭头盘8、第七扭头盘9、第八扭头盘10、第九扭头盘11和第十扭头盘12内,电机定子线圈的铁芯套于固定柱40的外周,电机定子线圈的十圈铜线绕组的每根铜线的底部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扭头线槽31、第二扭头线槽41、第三扭头线槽51、第四扭头线槽61、第五扭头线槽71、第六扭头线槽81、第七扭头线槽91、第八扭头线槽101、第九扭头线槽111和第十扭头线槽121内,而后第一驱动机构13带动第一扭头盘3和第二扭头盘4作反向转动、第二驱动机构14带动第三扭头盘5和第四扭头盘6作反向转动、第三驱动机构15带动第五扭头盘7和第六扭头盘8作反向转动、第四驱动机构16带动第七扭头盘9和第八扭头盘10作反向转动、第五驱动机构17带动第九扭头盘11和第十扭头盘12作反向转动,从而将十圈铜线绕组的每根铜线底部扭成所需的折弯状。当扭头结束后,所述第一扭头盘3、第二扭头盘4、第三扭头盘5、第四扭头盘6、第五扭头盘7、第六扭头盘8、第七扭头盘9、第八扭头盘10、第九扭头盘11和第十扭头盘12均反向转动复位一小段,接着定子线圈固定装置18同电机定子线圈一起上升,最后第一扭头盘3、第二扭头盘4、第三扭头盘5、第四扭头盘6、第五扭头盘7、第六扭头盘8、第七扭头盘9、第八扭头盘10、第九扭头盘11和第十扭头盘12均继续反向转动复位到位,所述抓取装置56再从定子线圈固定装置18上取下扭头完成后的电机定子线圈,并将电机定子线圈重新放置于顶升板552上。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相关技术
  • 一种高压电机定子线圈用桐马环氧玻璃粉云母带制造方法
  • 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扭头机
  • 一种可扩展扁线发卡电机定子自动扭头机及扭头模具机构
技术分类

0612011648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