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奶制品乳化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奶制品乳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乳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奶制品乳化装置。

背景技术

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乳化是液液界面现象,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在容器中分成两层,密度小的油在上层,密度大的水在下层。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烈的搅拌下,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该过程叫乳化。乳化装置的作用是将一种或多种物料(水溶性固相、液相或胶状物等)溶于另一种液相,并使其水合成为相对稳定的乳化液。广泛适用于食用油类、粉类、糖类等原辅料的乳化混合,某些涂料、油漆乳化分散也使用乳化罐,尤其适用于某些难溶胶状类添加剂如CMC、黄原胶等。

现有的相关乳化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乳化过程物料分布不均匀,单向搅拌不充分,导致乳化罐内上层下层乳化效果具有差异;乳化过程所需时间较长,效率低下;乳化罐底部易存留沉淀物,不便清理。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奶制品的乳化效果并提高乳化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奶制品乳化装置。

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奶制品乳化装置,包括乳化罐体、转动连接在乳化罐体顶板的主搅拌机构、转动连接在乳化罐体侧壁的辅助搅拌机构以及设置在乳化罐体底部的曝气机构;

所述主搅拌机构位于乳化罐体内中部,所述辅助搅拌机构位于乳化罐体内侧部;

所述主搅拌机构包括贯穿乳化罐体顶板的第一搅拌主轴、间隔固定连接在第一搅拌主轴外周的若干第一搅拌叶片以及固定安装在乳化罐体顶板上方的第一搅拌电机;

所述第一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一搅拌主轴的上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乳化罐体内中部的主搅拌机构和乳化罐体内侧部的辅助搅拌机构配合搅拌混合乳化,不仅能够将乳化罐内外层的液体混合搅拌,而且也对乳化罐内上下层液体进行了充分搅拌,减少乳化罐体底部液体沉淀。

可选的,所述乳化罐体的顶板与侧壁连接处分别固定设置有相对远离的第一固定斜面板和第二固定斜面板;

所述第一固定斜面板上开设有乳化罐体内部相通的原料进口,所述第二固定斜面板上开设有清洗水进口;

所述乳化罐体的侧壁下部开设有与乳化罐体内部相通的出液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斜面板和第二固定斜面板便于开设具有斜度的原料进口和清洗水进口,既能避免液体直上直下产生飞溅的问题,而且方便原料导入和清洗水导入乳化罐内。

可选的,所述乳化罐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水板;

所述导水板罩于清洗水进口处,所述导水板上开设有通水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清洁水呈喷洒状冲洗乳化罐内壁,导水板能够将清洗水进口的进水部分导流到相对高的位置,易于冲洗到乳化罐顶部及侧部的内壁,提升清洗效果。

可选的,所述出液口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与出液口相通的进液端口和两个出液端口;

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总阀,所述三通管上分别设置有控制两个出液端口通断的第一分阀和第二分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通管将出液口分成两个管路,一个管路用于排出乳化后的奶制品,另一个管路用于在刷洗乳化罐体时排出清洗水;总阀控制出液管的主路,在奶制品乳化过程时关闭,在奶制品乳化完成后,开启总阀和第一分阀排出乳化后的奶制品;需要清洗乳化罐体时,第一分阀关闭,总阀和第二分阀开启。

可选的,所述乳化罐体底部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和固定连接在支撑腿之间的支撑横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腿用于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支撑横杆增加支撑强度。

可选的,所述曝气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横干上的吹风机、连接吹风机出风口的出风管、固定在乳化罐体底部并与出风管相通的匀风管以及连通匀风管并位于乳化罐体内底部的喷气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搅拌不易接触到的罐体底部区域,通过喷气嘴曝气减少沉淀物积累,喷气也便于清洗时清理罐体底部的残存物。

可选的,所述辅助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在乳化罐体外侧壁上的固定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固定安装板上的第二搅拌电机以及连接第二搅拌电机并位于乳化罐体内部的第二搅拌组件;

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第二搅拌电机输出轴的第二搅拌轴以及固定连接第二搅拌轴的第二搅拌叶片;

所述第二搅拌轴贯穿乳化罐体侧壁,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位于乳化罐体内部且位于第一搅拌叶片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每个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中轴线与第二搅拌轴的中轴向相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搅拌机构竖直方向转动对乳化罐内上下层液体进行了充分搅拌,减少重质液体沉淀于乳化罐底部。

可选的,所述辅助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在乳化罐体外侧壁上的固定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固定安装板上的第二搅拌电机、同轴固定连接第二搅拌电机输出轴的传动轴、位于乳化罐体内部的第三搅拌组件以及连接在传动轴与第三搅拌组件之间的转向传动机构;

所述第三搅拌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乳化罐体内的第三搅拌轴和间隔固定连接第三搅拌轴外周的若干第三搅拌叶片;

若干所述第三搅拌叶片与第一搅拌叶片间隔交错分布在乳化罐体内;

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密封箱以及连个相互啮合的主动伞齿轮和传动伞齿轮;

所述传动轴贯穿密封箱并同轴固定连接主动伞齿轮,所述第三搅拌轴贯穿密封箱并同轴固定连接传动伞齿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搅拌与辅助搅拌搅拌位置和搅拌力度不同,结合使用,有效的提高液体的剪切、破碎效率,提升乳化均质效率。

可选的,所述乳化罐体的侧壁内设置有用于灌注导热液的中空腔,所述乳化罐体的侧壁开设有与中空腔相通的导热液进口和导热液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导热液的温度,便于调控乳化罐体内的温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奶制品乳化装置,乳化罐体内中部的主搅拌机构和乳化罐体内侧部的辅助搅拌机构配合搅拌混合乳化,不仅提高搅拌混合效率,而且有效的避免了产生旋涡状的离心分层问题,提升奶制品乳化效率和均质效果;不仅能够将乳化罐内外层的液体混合搅拌,而且也对乳化罐内上下层液体进行了充分搅拌,减少重质液体沉淀于乳化罐底部;曝气机构能够减少罐体底部区域的沉淀物留存,喷气也便于清洗水将罐体底部的残存物清洁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第二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转向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二第三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乳化罐体;2、第一固定斜面板;3、原料进口;4、第一搅拌电机;5、清洗水进口;6、第二固定斜面板;7、支撑腿;8、支撑横杆;9、匀风管;10、第二搅拌电机;11、固定安装板;12、出液口;13、总阀;14、三通管;15、第一分阀;16、第二分阀;17、吹风机;18、出风管;19、第一搅拌主轴;20、第一搅拌叶片;21、第二搅拌轴;22、第二搅拌叶片;23、导水板;24、传动伞齿轮;25、喷气嘴;26、第三搅拌轴;27、第三搅拌叶片;28、转向传动机构;29、密封箱;30、主动伞齿轮;31、传动轴;32、中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奶制品乳化装置,包括乳化罐体1、转动连接在乳化罐体1顶板的主搅拌机构、转动连接在乳化罐体1侧壁的辅助搅拌机构以及设置在乳化罐体1底部的曝气机构;

所述主搅拌机构位于乳化罐体1内中部,所述辅助搅拌机构位于乳化罐体1内侧部;

所述主搅拌机构包括贯穿乳化罐体1顶板的第一搅拌主轴19、间隔固定连接在第一搅拌主轴19外周的若干第一搅拌叶片20以及固定安装在乳化罐体1顶板上方的第一搅拌电机4;

所述第一搅拌电机4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一搅拌主轴19的上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的乳化罐仅在中部设置一个搅拌杆,起到了一定的搅拌混合的作用。但是对于两种或多种不同密度的液体进行融合的奶制品乳化,搅拌时产生的一定离心力,质量较重的液体离心力大于质量较轻的液体的离心力,导致质量较重的液体分布在靠近乳化罐内壁的位置,而质量较轻的液体分布在靠近乳化罐中心的位置,搅拌混合作用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乳化不均匀和乳化效率低的问题。

乳化罐体1内中部的主搅拌机构和乳化罐体1内侧部的辅助搅拌机构配合搅拌混合乳化,不仅提高搅拌混合效率,而且有效的避免了产生旋涡状的离心分层问题;不仅能够将乳化罐内外层的液体混合搅拌,而且也对乳化罐内上下层液体进行了充分搅拌,减少重质液体沉淀于乳化罐底部。

可选的,所述乳化罐体1的顶板与侧壁连接处分别固定设置有相对远离的第一固定斜面板2和第二固定斜面板6;

所述第一固定斜面板2上开设有乳化罐体1内部相通的原料进口3,所述第二固定斜面板6上开设有清洗水进口5;

所述乳化罐体1的侧壁下部开设有与乳化罐体1内部相通的出液口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斜面板2和第二固定斜面板6便于开设具有斜度的原料进口3和清洗水进口5,既能避免液体直上直下产生飞溅的问题,而且方便原料导入和清洗水导入乳化罐内;清洗水直上直下进入乳化罐难以冲洗到上侧罐壁,清洗效果差。

可选的,所述乳化罐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水板23;

所述导水板23罩于清洗水进口5处,所述导水板23上开设有通水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板23罩于清洗水进口5类似于喷头的作用,使清洁水呈喷洒状冲洗乳化罐内壁,导水板23能够将清洗水进口5的进水部分导流到相对高的位置,易于冲洗到乳化罐顶部及侧部的内壁。

可选的,所述出液口12连接有三通管14,所述三通管14包括与出液口12相通的进液端口和两个出液端口;

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总阀13,所述三通管14上分别设置有控制两个出液端口通断的第一分阀15和第二分阀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通管14将出液口12分成两个管路,一个管路用于排出乳化后的奶制品,另一个管路用于在刷洗乳化罐体1时排出清洗水,清洗废水与奶制品管路不共用,共用一个单管口不仅需要不断更换奶制品收集箱和废水收集箱,而且存在奶制品易受到污染的问题;总阀13控制出液管的主路,在奶制品乳化过程时关闭,在奶制品乳化完成后,开启总阀13和第一分阀15排出乳化后的奶制品;需要清洗乳化罐体1时,第一分阀15关闭,总阀13和第二分阀16开启。

可选的,所述乳化罐体1底部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腿7和固定连接在支撑腿7之间的支撑横杆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腿7用于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支撑横杆8增加支撑强度,并为吹风机17提供安装位置。

可选的,所述曝气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横干上的吹风机17、连接吹风机17出风口的出风管18、固定在乳化罐体1底部并与出风管18相通的匀风管9以及连通匀风管9并位于乳化罐体1内底部的喷气嘴2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搅拌不易接触到的罐体底部区域,通过喷气嘴25曝气避免沉淀物积累,喷气也便于清洗水将罐体底部的残存物清洁分离。

可选的,所述辅助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在乳化罐体1外侧壁上的固定安装板11、固定安装在固定安装板11上的第二搅拌电机10以及连接第二搅拌电机10并位于乳化罐体1内部的第二搅拌组件;

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第二搅拌电机10输出轴的第二搅拌轴21以及固定连接第二搅拌轴21的第二搅拌叶片22;

所述第二搅拌轴21贯穿乳化罐体1侧壁,所述第二搅拌叶片22位于乳化罐体1内部且位于第一搅拌叶片20的外侧。

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搅拌叶片22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每个所述第二搅拌叶片22的中轴线与第二搅拌轴21的中轴向相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搅拌机构竖直方向转动对乳化罐内上下层液体进行了充分搅拌,减少重质液体沉淀于乳化罐底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辅助搅拌机构的搅拌与主搅拌机构的搅拌均为平面方向,具体的,所述辅助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在乳化罐体1外侧壁上的固定安装板11、固定安装在固定安装板11上的第二搅拌电机10、同轴固定连接第二搅拌电机10输出轴的传动轴31、位于乳化罐体1内部的第三搅拌组件以及连接在传动轴31与第三搅拌组件之间的转向传动机构28;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三搅拌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乳化罐体1内的第三搅拌轴26和间隔固定连接第三搅拌轴26外周的若干第三搅拌叶片27;

如图4所示,若干所述第三搅拌叶片27与第一搅拌叶片20间隔交错分布在乳化罐体1内;

如图5所示,所述转向传动机构28包括密封箱29以及连个相互啮合的主动伞齿轮30和传动伞齿轮24;

所述传动轴31贯穿密封箱29并同轴固定连接主动伞齿轮30,所述第三搅拌轴26贯穿密封箱29并同轴固定连接传动伞齿轮2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搅拌组件的第三搅拌轴26的旋转方向与第一搅拌主轴19的旋转方向相反,能够提高混合搅拌效率,有效的提高液体的剪切、破碎效率,提升乳化均质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优化,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乳化罐体1的侧壁内设置有用于灌注导热液的中空腔,所述乳化罐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中空腔相通的导热液进口和导热液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导热液的温度,便于调控乳化罐体1内的温度,便于保持奶制品乳化的最佳温度,不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二次冷轧机组的乳化液喷淋控制方法及喷淋装置
  • 一种制备乳化基质的方法及其组合装置
  • 一种测量驱油体系的乳化效果的装置及方法
  • 一种食品乳化机用倒料装置
  • 用于羊奶制品优化生产的高效乳化装置
  • 一种奶制品乳化罐
技术分类

0612011648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