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豆类破碎研磨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豆类破碎研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豆类破碎研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豆类破碎研磨设备。

背景技术

豆类产品是指豆科中的一类栽培作物,豆类产品种类很多,主要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赤豆、菜豆、豇豆、刀豆、扁豆等,豆类产品的种子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营养丰富的食料,其中大豆含油率较高,又属油料作物,豆类产品的嫩豆荚、鲜豆粒、豆芽和豆制品,都是人们喜欢的蔬菜和食品,豆类产品根部有根瘤菌共生,与其他作物轮种,来提高土壤肥力。

如授权公开号为CN20570079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豆类产品高效研磨装置,该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研磨效果更佳的豆类产品高效研磨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豆类产品高效研磨装置,包括有底板、安装座Ⅰ、碾压筒、下料斗、支杆、电机Ⅰ、破碎轮、滤板Ⅰ、出料管、滤板Ⅱ、安装座Ⅱ、电机Ⅱ、转轴、偏心轮、固定座、弹簧、滑槽、收集框和研磨齿,底板顶部前侧设有安装座Ⅰ,安装座Ⅰ上安装有碾压筒,碾压筒顶部设有下料斗,下料斗内左右对称设有支杆,支杆上设有电机Ⅰ,电机Ⅰ上连接有破碎轮,本申请达到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研磨效果更佳的效果。

现有的豆类研磨通过转轴带动偏心轮转动,并通过偏心轮上的研磨齿与碾压桶相配合实现对豆类的研磨,但由于研磨齿是呈圆周分布于偏心轮外壁,相邻偏心轮间的间距较大,使得实际能够起到有效研磨的研磨齿是与转轴相对的研磨齿,通过这个研磨齿对豆类进行研磨,其他研磨齿只是起到辅助研磨作用,实际研磨时,研磨效率大大降低,并且研磨齿呈半圆形设置,使得研磨时,碎状的豆类无法充分与研磨齿接触,研磨效果差,研磨后的豆粉中,仍会含有较多未研磨的碎状豆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豆类破碎研磨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豆类破碎研磨设备,包括分离壳,所述分离壳底面贯通连接有研磨壳,所述研磨壳内侧壁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一碾压器和第二碾压器,所述第一碾压器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第一研磨口,多个所述第一研磨口呈向外逐渐放大状态,多个所述第一研磨口内部对应转动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碾压圈,所述第二碾压器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第二研磨口,多个所述第二研磨口呈向外逐渐放大状态,多个所述第二研磨口内部对应转动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碾压圈,多个所述第一碾压圈和第二碾压圈顶面分别固定有稳固架,所述第一碾压器和第一碾压圈之间底部形成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二碾压器和第二碾压圈之间底部形成间隙,所述分离壳顶面贯通连接有破碎壳,所述破碎壳内侧壁相互靠近一侧面间分别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外侧壁固定有多个呈线性分布的破碎刀片,所述分离壳内部设置有分离组件,所述分离壳内底部设置有研磨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框,所述分离框设置于分离壳内部,所述分离框外侧壁对立两侧面分别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分离壳内侧壁顶面和底面间固定有四个与所述固定块活动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分离框外侧壁另一对立两侧面底部分别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面一端固定有卡接台,所述分离壳外侧壁对立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的侧口,所述分离壳外围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卡接台相配合的弯爪,所述连接块顶面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弯爪底端为倒斜角设置,一侧所述弯爪与安装杆间固定有第二弹簧。

优选地,所述分离组件还包括凸块,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弯爪顶端,所述分离壳外侧壁对立两侧面顶部分别固定有呈对称分布的接触板,两个所述接触板呈八字形分布。

优选地,所述研磨组件包括内壳,所述内壳固定于所述研磨壳内顶部,所述分离壳内侧壁底部固定有十字架,所述内壳底面固定有出料板,所述十字架和所述出料板间转动连接有绞龙,所述绞龙的旋转轴外侧壁底部固定有四个呈圆周分布的拨动叶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轴外侧壁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齿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同侧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外侧壁分别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活动连接有环绕杆,所述破碎壳外侧壁对立两侧面底部分别固定有与所述环绕杆活动连接的限位块,所述环绕杆底面与所述安装杆顶面固定,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动轴一端固定有第一带轮,所述破碎壳外侧壁一侧面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间转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破碎壳外侧壁一侧面顶部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二带轮的转动轴一端固定,所述分离壳外侧壁固定有支撑架,所述破碎壳内侧壁顶部固定有分散块。

优选地,所述分离壳内侧壁顶部固定有集料壳,所述分离壳内侧壁顶部两侧分别固定有缓坡块,所述集料壳内侧壁固定有吸气排管,所述吸气排管顶面贯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分离壳,所述分离壳顶面一侧固定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输入端与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离框外侧壁两侧分别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一侧两个所述固定块顶面分别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与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轴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离框内侧壁底面固定有三角坡,所述三角坡为三角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外侧壁固定有与所述侧口相配合的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分离壳内部并与所述分离壳内侧壁贴合。

优选地,所述绞龙旋转轴底面固定有第三转动轴,两个所述稳固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三转动轴外侧壁,所述第三转动轴外侧壁顶部固定有齿形圈,所述分离壳外侧壁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外侧壁底部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形圈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豆类破碎研磨设备,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两侧破碎刀片的转动使得豆类被初步进行破碎处理,通过绞龙的带动以及出料板的配合,使得进入内壳内部的豆类能够被绞龙从出料板挤压出并进入研磨壳中,通过拨动叶片的带动,进一步使得内壳中的豆类通过出料板进入研磨壳中,通过第一碾压器和第一碾压圈的相互配合研磨,使得进入研磨壳中的豆类能够被研磨,通过第二碾压器和第二碾压圈的相互配合研磨,进一步使得豆类能够被充分研磨,进而提高了豆粉的研磨效果。

(2)通过分离框,使得进入分离壳中的豆类能够被收集,通过弯爪、环绕杆、连接块和卡接台的相互配合,使得分离框能够被带动上移并释放,使得分离框在分离壳中做往复分离运动,使得破碎后的豆类和豆壳的碎屑之间能够被震动分离,豆壳碎屑位于豆类表面,通过吸气排管和吸风机的配合,使得豆壳的碎屑能够被吸风机排出,提高了研磨后的豆粉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研磨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缓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三角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碾压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碾压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2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5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00、破碎壳;101、分离壳;102、支撑架;103、研磨壳;104、第一电机;105、第二电机;106、皮带;107、第一带轮;108、第二带轮;200、第一齿轮;201、环绕杆;202、限位块;203、定位柱;204、吸风机;300、破碎刀片;301、第一转动轴;302、分散块;303、缓坡块;304、分离框;305、三角坡;306、固定杆;307、固定块;308、第一弹簧;309、挡板;310、连接杆;311、伺服电机;312、转动板;400、集料壳;401、吸气排管;500、绞龙;501、十字架;502、出料板;503、拨动叶片;504、第二转动轴;505、第二齿轮;506、内壳;507、第三转动轴;508、齿形圈;600、卡接台;601、连接块;602、弯爪;603、第二弹簧;604、凸块;605、安装杆;606、接触板;607、侧口;700、第一碾压器;701、第二碾压器;702、第一碾压圈;703、第二碾压圈;704、稳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申请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存在的破碎后的豆类无法进行充分研磨,研磨效果差,研磨后的豆粉中,仍会含有较多未研磨的碎状豆类的问题。为此,实施例一提出豆类破碎研磨设备,包括分离壳101,所述分离壳101底面贯通连接有研磨壳103,所述研磨壳103内侧壁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一碾压器700和第二碾压器701,所述第一碾压器700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第一研磨口,第一研磨口有四个,多个所述第一研磨口呈向外逐渐放大状态,多个所述第一研磨口内部对应转动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碾压圈702,所述第二碾压器701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第二研磨口,第二研磨口有四个,多个所述第二研磨口呈向外逐渐放大状态,多个所述第二研磨口内部对应转动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碾压圈703,多个所述第一碾压圈702和第二碾压圈703顶面分别固定有稳固架704,所述第一碾压器700和第一碾压圈702之间底部形成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二碾压器701和第二碾压圈703之间底部形成间隙,所述分离壳101顶面贯通连接有破碎壳100,所述破碎壳100内侧壁相互靠近一侧面间分别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转动轴301,所述第一转动轴301外侧壁固定有多个呈线性分布的破碎刀片300,所述分离壳101内底部设置有研磨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研磨组件包括内壳506,所述内壳506固定于所述研磨壳103内顶部,所述分离壳101内侧壁底部固定有十字架501,所述内壳506底面固定有出料板502,所述十字架501和所述出料板502间转动连接有绞龙500,所述绞龙500的旋转轴外侧壁底部固定有四个呈圆周分布的拨动叶片503。

通过设置的绞龙500和出料板502,使得经过破碎后的碎状豆类能够被绞龙500带动,从出料板502上的孔排入到研磨壳103内部,使得破碎后的碎状豆类能够被进一步碾压破碎。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分离框304外侧壁两侧分别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312,一侧两个所述固定块307顶面分别固定有伺服电机311,所述伺服电机311输出端与所述转动板312的转动轴转动连接。

通过设置的转动板312,便于通过控制伺服电机311的转动,使得转动板312进行转动,将出料口打开,进而使得分离框304中的豆类取出进行进一步研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分离框304内侧壁底面固定有三角坡305,所述三角坡305为三角形结构。

通过设置的三角坡305,使得进入分离框304中的碎状豆类呈倾斜分布,便于转动板312打开后,碎状豆类从分离框304中滑落至研磨壳103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杆310外侧壁固定有与所述侧口607相配合的挡板309,所述挡板309位于所述分离壳101内部并与所述分离壳101内侧壁贴合。

通过设置的挡板309,使得转动板312再被打开时,碎状的豆类不会从侧口607流出到分离壳101外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绞龙500旋转轴底面固定有第三转动轴507,两个所述稳固架704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三转动轴507外侧壁,所述第三转动轴507外侧壁顶部固定有齿形圈508,所述分离壳101外侧壁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104,所述第一电机104输出端固定有第二转动轴504,所述第二转动轴504外侧壁底部固定有第二齿轮505,所述第二齿轮505与所述齿形圈508啮合。

通过设置的第二齿轮505和齿形圈508,使得第三转动轴507便于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稳固架704和绞龙500进行转动。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不对破碎后的碎状豆类中的豆类外壳碎屑进行清理的话,易出现豆壳碎屑与豆类混合在一起被研磨,使得研磨后豆粉的品质下降的问题,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分离组件,分离组件包括分离框304,所述分离框304设置于分离壳101内部,所述分离框304外侧壁对立两侧面分别固定有固定块307,所述分离壳101内侧壁顶面和底面间固定有四个与所述固定块307活动连接的固定杆306,所述固定杆306外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308,所述分离框304外侧壁另一对立两侧面底部分别固定有连接杆310,所述连接杆310顶面一端固定有卡接台600,所述分离壳101外侧壁对立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杆310相配合的侧口607,所述分离壳101外围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块601,所述连接块601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卡接台600相配合的弯爪602,所述连接块601顶面固定有安装杆605,所述弯爪602底端为倒斜角设置,一侧所述弯爪602与安装杆605间固定有第二弹簧603。

通过设置的分离组件使得弯爪602能够对卡接台600的位置进行限定,便于连接块601下移将卡接台600夹持住,进而便于环绕杆201上移带动分离框304上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分离组件还包括凸块604,所述凸块604固定于所述弯爪602顶端,所述分离壳101外侧壁对立两侧面顶部分别固定有呈对称分布的接触板606,两个所述接触板606呈八字形分布。

通过设置的凸块604和接触板606,使得凸块604上移与接触板606接触并移动后,弯爪602底端能够外外侧舒展,使得两个弯爪602取消对卡接台600位置的限定,便于将移动到分离壳101顶部的分离框304释放,使得分离框304能够进行下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轴301外侧壁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齿轮200,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齿轮200啮合,同侧两个所述第一齿轮200外侧壁分别固定有定位柱203,所述定位柱203上活动连接有环绕杆201,所述破碎壳100外侧壁对立两侧面底部分别固定有与所述环绕杆201活动连接的限位块202,所述环绕杆201底面与所述安装杆605顶面固定,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动轴301一端固定有第一带轮107,所述破碎壳100外侧壁一侧面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带轮108,所述第一带轮107和所述第二带轮108间转动连接有皮带106,所述破碎壳100外侧壁一侧面顶部固定有第二电机105,所述第二电机105输出端与第二带轮108的转动轴一端固定,所述分离壳101外侧壁固定有支撑架102,所述破碎壳100内侧壁顶部固定有分散块302。

通过设置的第一齿轮200,使得两个第一转动轴301能够同时进行转动,便于对豆类进行破碎,通过设置的分散块302,使得进入破碎壳100内的豆类能够被分散块302分散到两侧,便于进入破碎刀片300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分离壳101内侧壁顶部固定有集料壳400,所述分离壳101内侧壁顶部两侧分别固定有缓坡块303,所述集料壳400内侧壁固定有吸气排管401,所述吸气排管401顶面贯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分离壳101,所述分离壳101顶面一侧固定有吸风机204,所述吸风机204输入端与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

通过设置的吸气排管401和吸风机204,使得移动到分离壳101内侧壁顶部的分离框304内的豆类外壳碎屑能够被吸入吸气排管401内,并排出到外部,便于将破碎后豆类中豆类外壳碎屑取出,使得研磨后的豆粉中不含有豆壳杂质,提高了研磨后豆粉的品质。

工作原理:对豆类进行研磨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05,第二电机105转动带动第二带轮108转动,通过皮带106的传动带动第一带轮107转动,进而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转动轴301转动,通过第一齿轮200的传动带动另一个第一转动轴301转动,进而使得两侧的破碎刀片300转动,将豆类从破碎壳100倒入,豆类经过分散块302的分散,落入两侧的破碎刀片300上,通过破碎刀片300的转动使得豆类被破碎,破碎后的豆类经过集料壳400进入分离壳101内,落入分离框304内部,同时第一齿轮200转动带动定位柱203转动,定位柱203转动带动环绕柱上移,环绕柱上移带动安装杆605上移,安装杆605上移带动连接块601上移,连接块601上移带动弯爪602上移,弯爪602上移带动卡接台600上移,卡接台600上移带动分离框304上移,启动吸风机204,当分离框304上移到分离壳101内顶部时,分离框304内部的豆壳碎屑被吸风机204吸出到外部,同时凸块604与顶部的接触板606移动接触,使得弯爪602的底端被打开,卡接台600的位置被取消限定,分离框304下移,同时定位柱203转动到顶部,之后环绕杆201下移,分离框304下移并最终落在第一弹簧308顶面,当环绕杆201下移并使得弯爪602与卡接台600接触,继续下移,使得弯爪602被打开,第二弹簧603被拉伸,之后弯爪602将卡接台600的位置卡住,第二弹簧603恢复原位,之后环绕杆201继续上移,如此反复,带动分离框304做上移,下滑的往返运动,使得分离框304中的破碎的豆类和豆壳碎屑进行震动,使得豆壳碎屑位于破碎豆类的顶面上,实现对豆类和豆壳碎屑的分离,通过吸风机204,使得豆壳碎屑被排出到外部,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二电机105,通过启动伺服电机311,使得转动板312转动,出料口被打开,分离框304中的破碎的豆类滑出,进入分离壳101底部,通过启动第一电机104,第一电机104转动带动第二齿轮505转动,第二齿轮505转动带动齿形圈508转动,齿形圈508转动带动第三转动轴507转动,第三转动轴507转动带动绞龙500转动,绞龙500转动带动带动豆类下移,通过绞龙500的带动使得破碎的豆类通过出料板502,实现豆类的二次破碎,通过拨动叶片503的转动,使得出料板502顶面的豆类被推动,从出料板502上的孔落入到研磨桶内,并落入到第一研磨器和第一碾压圈702间,第三转动轴507转动带动稳固架704转动,稳固架704转动带动第一碾压圈702和第二碾压圈703同时转动,第一碾压圈702和第二碾压圈703转动对豆类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研磨,落入第一研磨器和第一研磨圈之间的豆类研磨后,从第一研磨器和第二研磨圈间底部的间隙下落到第二研磨器和第二研磨圈间的间隙内,研磨后的豆粉从第二研磨器和第二研磨圈间底部的间隙下落,并落入到外部的收集装置内,第一电机104、第二电机105、吸风机204和伺服电机311的启动控制,由外部的PLC控制器内部程序提前预设的,使其能够实现完整的破碎、分离和研磨过程。

第一电机104、第二电机105、吸风机204和伺服电机311可采用市场购置,在本领域属于成熟技术,已充分公开,因此说明书中不重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豆类研磨去壳筛选机
  • 一种新能源电池生产用石墨粉多级研磨设备及研磨方法
  • 一种农业豆类研磨成粉设备
  • 一种豆类破壁研磨过滤一体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489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