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绕纤盘、用于光模块的组件及光模块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绕纤盘、用于光模块的组件及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绕纤盘、用于光模块的组件及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领域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用户数,应用种类,网络带宽等都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点到点(P2P)技术、在线视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的发展正在不断吞噬网络带宽。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超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云网络,对带宽需求更为迫切。承运商和服务供应商们正在规模化的应用和部署100G高速光收发模块,100G高速光收发模块已经成为主流配置光模块,且对更高速率的光模块提出了迫切的需求,400G/800G更高速率的光模块正在逐步进入市场。随着光模块的速率不断提升,而体积也在不断缩小,造成单位面积内光通道密度成倍增加,对光纤的排布及组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速产品设计中,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一般采用连接有光器件的光纤将光芯片的信号引出至光接口端面,由于光器件加工工艺要求,需要保留一定长度的光纤方便夹持和折弯,因此,连接在光器件间的光纤长度远大于光芯片与光接口端面间的距离。现有技术中,可采用与光芯片和光接口端面间的距离相同长度的光纤连接光器件,但是该方案对光纤的长度要求很高,不仅极大的增加了光模块制造成本,而且制成光模块无法维修;还可以采用将多余的光纤用固定带固定后,安装至光模块的壳体内,但是该方案,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光纤易与光模块内的其他器件摩擦,导致光膜块损坏,另外光纤固定时,若受力不均也会导致光信号损耗增大,降低了光模块通信的稳定性。

因此,研究一种在高速光模块中使用,可以容易操作,可靠接入的绕纤盘,从而提高制造成本和产品的可靠性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绕纤盘、用于光模块的组件及光模块,其目的在于不仅可以实现对线缆的规整布置,且盘纤后整个装置的整体厚度及宽度较小,还能通过引导槽和分支槽形成特定的导向线路后导出,实现了与其他光器件的可靠连接。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绕纤盘,所述绕纤盘的第一表面上具有引导槽和至少一个分支槽,所述分支槽的第一端与所述引导槽连通,所述分支槽的第二端在所述绕纤盘的第一侧形成开口。

可选地,所述绕纤盘的第二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槽,且所述导向槽的第一端在所述绕纤盘第一侧形成开口。

可选地,包括多个所述分支槽和多个所述导向槽;

所述多个分支槽的开口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多个导向槽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分支槽的开口和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槽的开口沿第一方向错位设置。

可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盘纤槽和至少一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在所述绕纤盘第一侧形成开口,所述盘纤槽为连通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引导槽的圆弧形,所述盘纤槽的半径大于线缆折弯半径。

可选地,多个所述盘纤槽底面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盘纤槽侧边在所述绕纤盘的第一表面相交。

可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在所述绕纤盘两侧形成开口,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引导槽的沿第一方向的距离大于线缆折弯半径。

可选地,所述分支槽与所述容置槽在所述绕纤盘的第一表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合时,所述分支槽的开口与所述容置槽在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引导槽或者所述分支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挡块,以形成对所述引导槽或者所述分支槽开口的限位。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挡块,以形成对所述容置槽开口的限位。

可选地,多个所述的挡块交叉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容置槽、所述引导槽或所述分支槽的两侧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呈L形,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相对应的容置槽、所述引导槽或所述分支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部背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一端朝向容置槽、所述引导槽或所述分支槽的底部延伸。

可选地,所述挡块突设于所述绕纤盘的第一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绕纤盘的第二表面具有光器件容置槽,所述光器件容置槽与所述导向槽的第二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绕纤盘还包括沿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绕纤盘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光器件容置槽上方。

可选地,所述绕纤盘为矩形,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及沿第二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

可选地,所述引导槽为直线型,沿第二侧边延伸;容置槽为直线型,沿第一侧边延伸;引导槽与容置槽分别临近于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

可选地,包括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第一盘纤槽和第二盘纤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在所述绕纤盘的第一侧形成开口,所述第一盘纤槽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引导槽,所述第二盘纤槽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和所述引导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置线缆,所述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置光器件,所述第一容置槽靠近所述第一侧边一侧,所述第一容置槽及所述引导槽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引导槽的沿第一方向的距离大于线缆折弯半径。

可选地,多个所述分支槽包括第一分支槽和第二分支槽,所述第一分支槽及第二分支槽一端连通所述引导槽,另一端在所述绕纤盘的第三侧边形成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分支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在所述绕纤盘的第三侧边重叠,所述第二分支槽沿第三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下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支槽沿第二侧边延伸,所述第二分支槽与所述引导槽弧形连接,所述第二分支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在所述绕纤盘的第三侧边的开口重合,所述弧形对应的半径大于所述线缆折弯半径。

可选地,多个所述导向槽包括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沿第三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分支槽重叠,所述第二导向槽沿第三方向的投影与是第二分支槽重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盘纤槽和所述第二盘纤槽为°的圆弧,实现°转向。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光模块的组件,所述组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绕纤盘和线缆,所述线缆在所述绕纤盘第一表面的容置槽、引导槽、分支槽及所述绕纤盘第二表面的导向槽内盘绕,所述线缆的盘绕半径大于线缆的折弯半径。

可选地,所述线缆至少包括光纤,所述光纤为单个光纤单元或者多个光纤单元。

可选地,所述光纤单元为多芯光纤或者单芯光纤。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光器件和第二光器件,所述线缆和所述第一光器件及第二光器件光耦合,且所述第二光器件插装在任一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光器件位于所述光器件容置槽。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模块,所述光模块包括适配器、电路板、外壳、底座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用于光模块的组件,所述线缆的第一端与所述适配器连接,所述线缆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绕纤盘和所述电路板平行夹装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适配器夹装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底座之间。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的一种绕纤盘,在对线缆进行盘纤时,线缆至少部分可以容置并盘纤在绕纤盘的第一表面上的引导槽中,从而实现对线缆的规整布置,此时线缆不会凸出绕纤盘的表面及外周,盘纤后整个装置的整体厚度及宽度较小,提高了线缆布置密度。并且,线缆的尾段则通过分支槽以及分支槽的对应的开口伸出绕纤盘,线缆由引导槽和分支槽形成特定的导向线路后导出,实现了与其他光器件的可靠连接,避免了对光纤的损伤。

(2)本发明的一种绕纤盘,通过设置多个分支槽可以对多根光纤进行合理分隔后实现便捷弯曲,避免光纤数量过多聚集在一起而不利于弯曲至背面。通过设置多个导向槽可以对各线缆末段的容置导向,不仅可以实现与多种不同功能的光器件适配,还保证末段光纤与光组件实现直连,保证光电耦合路径的稳定性。并且,背面的导向槽可以实现线缆的层叠布置,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光纤量,提升通信速率。

(3)本发明的一种绕纤盘,多个分支槽和多个导向槽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可以实现线缆的斜向弯曲,增大了光纤的弯曲半径。

(4)本发明的一种绕纤盘,通过挡块可以对线缆起到限位的作用,有效防止线缆在盘绕过程中从引导槽或者分支槽中脱离。

(5)本发明的一种绕纤盘,光器件容置槽可以起到容置光器件的作用。另外,光器件容置槽对应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贯穿绕纤盘,从而增大了光器件容置槽的容置空间,提升了适用范围。

(6)本发明的一种绕纤盘,挡块(或者第一限位部)可以突设于绕纤盘的第一表面上,便于其与盖体进行多点配合实现对绕纤盘的定位,定位可靠性更高,避免绕纤盘平整度不足时导致绕纤盘无法与盖体形成有效定位。

(7)本发明的一种绕纤盘,通孔起到注入胶水的作用,从而实现对绕纤盘的粘接固定,结构简单,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绕纤盘的第一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绕纤盘的第二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绕纤盘盘纤的第一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绕纤盘盘纤的第二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的盘纤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绕纤盘;111、通孔;112、光器件容置槽;2、引导槽;3、分支槽;31、第一分支槽;32、第二分支槽;4、导向槽;41、第一导向槽;42、第二导向槽;5、容置槽;51、第一容置槽;52、第二容置槽;6、挡块;7、线缆;8、第一光器件;9、第二光器件;10、盘纤槽;11、第一盘纤槽;12、第二盘纤槽;20、适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绕纤盘的第一视图,如图1所示,绕纤盘1的第一表面m上具有引导槽2和至少一个分支槽3,分支槽3的第一端与引导槽2连通,分支槽3的第二端在绕纤盘1的第一侧形成开口。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绕纤盘,在对线缆7进行盘纤时,线缆7至少部分可以容置并盘纤在绕纤盘1的第一表面m上的引导槽2中,从而实现对线缆7的规整布置,此时线缆7不会凸出绕纤盘1的表面及外周,盘纤后整个装置的整体厚度及宽度较小,提高了线缆布置密度。并且,线缆7的尾段则通过分支槽3以及分支槽3的对应的开口伸出绕纤盘1,线缆7由引导槽2和分支槽3形成特定的导向线路后导出,实现了与其他光器件的可靠连接,避免了对光纤的损伤。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绕纤盘,不仅可以实现对线缆7的规整布置,且盘纤后整个装置的整体厚度及宽度较小,还能通过引导槽2和分支槽3形成特定的导向线路后导出,实现了与其光他器件的可靠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线缆7可以为仅包括光纤,也可以为光纤及铜线的混合缆。线缆7包括光纤,光纤为单个光纤单元或者多个光纤单元,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光纤单元为多芯光纤或者单芯光纤,从而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进行合理布置。需要说明的是,线缆7可以为一根连续的线缆,也可以为多段线缆(多段线缆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需要合理设置)连接组成的线缆。线缆末段或尾段为连续线缆中的一节,其中尾段为线缆7与光组件连接实现光电耦合的一段。

容易理解的是,通过绕纤盘1上分支槽3边缘的开口,线缆7可以穿过该开口后平滑弯曲至背面,且不会凸出绕纤盘1的第一表面m,弯曲过程中不会产生挤压。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绕纤盘的第二视图,如图2所示,绕纤盘1的第二表面n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槽4,且导向槽4的第一端在绕纤盘1第一侧形成开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缆7的末段弯曲至绕纤盘1的第二表面n时可以通过该导向槽4进行容置导向,使得线缆7的末段沿直线延伸,从而保证末段光纤与光组件实现直连,保证光电耦合路径的稳定性,若末段光纤发生弯曲或挤压,会导致光纤阵列(FA)与光发射/接收器件位置发生偏移,导致信号传输失败。

示例性地,导向槽4为直线形,且从绕纤盘1的第一侧至第二侧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多个分支槽3和多个导向槽4。

多个分支槽3的开口沿第一方向X(图1中绕纤盘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多个导向槽4沿第一方向X间隔布置,分支槽3的开口和与其对应的导向槽4的开口沿第一方向X错位设置(即在第一方向X上不重合)。

容易理解的是,光模块的线缆7通常至少包括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通过设置多个分支槽3可以对多根光纤进行合理分隔后实现便捷弯曲,避免光纤数量过多聚集在一起而不利于弯曲至背面。而多个导向槽4则可以对弯曲至背面的光纤进行导向,保证末段光纤与光组件实现直连,保证光电耦合路径的稳定性。另外,分支槽3的开口和与其对应的导向槽4的开口沿第一方向X错位设置,可以使得多路输入光纤通过一个分支槽3斜向弯曲至相对应的一个导向槽4,而多路输出光纤则通过另一个分支槽3斜向弯曲至另一个导向槽4,从而通过斜向弯曲至背面极大的增大了光纤的弯曲半径,避免弯曲半径小于光纤折弯半径光纤弯曲受损,并通过斜面弯曲缩小绕纤盘1的宽度,降低了绕纤盘1的尺寸。作为优选的,分支槽3的开口和与其对应的导向槽的开口沿第一方向的间隔大于或等于光纤的折弯半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绕纤盘1还包括至少一个盘纤槽10和至少一个容置槽5,容置槽5在绕纤盘1第一侧形成开口,盘纤槽10为连通容置槽5与引导槽2的圆弧形,盘纤槽10的半径大于线缆7折弯半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容置槽5起到引入后容置线缆7的作用,而盘纤槽10则对线缆7起到容置后转向的作用。

也就是说,线缆7的一端通过容置槽5引入后向盘纤槽10的右端(图1中绕纤盘1第四侧边d)延伸,并经过盘纤槽10弯曲转向,再经过引导槽2向盘纤槽10的左端延伸并最终经过分支槽3及开口弯曲至盘纤槽10的背面,从而完成对线缆7的盘绕(见图3和图4)。

需要说明的是,线缆7可以在容置槽5、盘纤槽10及分支槽3中盘绕多圈后再最后通过分支槽3弯曲至绕纤盘1的背面,这样增加了连接在光器件之间光纤的长度,降低线缆7受到的应力,也便于线缆7与光器件的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盘纤槽10底面沿第三方向Z(图1中绕纤盘1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盘纤槽10侧边在绕纤盘1的第一表面m相交。此时,线缆7在盘绕过程中线缆7可以分层盘绕,多层线缆7同时插装在容置槽5或者引导槽2中,而多层线缆7则一一对应插装在不同的盘纤槽10中,减少各层线缆7在弯曲过程中相互干涉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绕纤盘1还包括第一容置槽51、第二容置槽52、第一盘纤槽11和第二盘纤槽12,第一容置槽51和第二容置槽52在绕纤盘1的第一侧形成开口,第一盘纤槽11连通第一容置槽51和引导槽2,第二盘纤槽12连通第二容置槽52和引导槽2。也就是说,容置槽5的数量可以为2个,即可视为第一容置槽51和第二容置槽52。盘纤槽10的数量可以为2个,即可视为第一盘纤槽11和第二盘纤槽12,通过2个容置槽5和2个盘纤槽10可以避免线缆7或者光器件在盘绕的过程中干涉。此时,线缆7可以通过第一容置槽51引入,并穿过第一盘纤槽11、引导槽2、第二容置槽52、第二盘纤槽12和引导槽2,从而最终使得线缆7的尾段弯曲至盘纤槽10的背面。

具体地,第一容置槽51用于容置线缆7,第二容置槽52用于容置光器件,其中,第二容置槽52不仅对光器件起到容置定位的作用,还能有效缩小绕纤盘1的宽度(避免光器件布置在绕纤盘1外而使得线缆对应的槽体及绕纤盘1尺寸变大)。第一容置槽51靠近第一侧边a一侧,第一容置槽51及引导槽2之间设置第二容置槽52,第二容置槽52与引导槽2的沿第一方向X的距离大于线缆7折弯半径。其中,第二容置槽52的光器件可以将一路光信号分为多路光信号或者将多路光信号合为一路光信号,例如:PLC(Planar Lightwave Circuit,平面波导光分路器)、波分复用器,包括MUX(Multiplexer,合波器)或者DEMUX(Demultiplexer,分波器)。

示例性地,第一盘纤槽11和第二盘纤槽12均可以为180°的圆弧,实现180°转向,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光纤密度。在第三方向Z上,第二盘纤槽12的槽深大于第一盘纤槽11的槽深,第二盘纤槽12可以容纳更多的光纤。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绕纤盘1还包括至少一个容置槽5,容置槽5在绕纤盘1两侧(图1中绕纤盘1第三侧边c和第四侧边d)形成开口,容置槽5与引导槽2的沿第一方向X的距离大于线缆7折弯半径。此时,线缆7在绕纤盘1的第一表面m上通过容置槽5引入后向盘纤槽10的右端(图1中绕纤盘1第四侧边d)延伸,而线缆7弯曲回转的部分则位于绕纤盘1外(无需设置盘纤槽10,降低加工成本),再经过引导槽2向盘纤槽10的左端(图1中绕纤盘1第三侧边c)延伸并最终经过分支槽3及开口弯曲至绕纤盘1的背面。

在本实施例中,分支槽3与容置槽5在绕纤盘1的第一表面m上的投影部分重合时,分支槽3的开口与容置槽5在第三方向Z上间隔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支槽3与容置槽5在绕纤盘1第一表面m上的投影部分重合,可以减少绕纤盘1的表面积。并且,分支槽3的开口与容置槽5在第三方向Z上间隔设置则可以使得线缆7在分支槽3和容置槽5中形成间隔,避免盘绕的过程中相互干涉,同时有效缩小绕纤盘1的宽度。

进一步地,多个分支槽3包括第一分支槽31和第二分支槽32,第一分支槽31及第二分支槽32一端连通引导槽2,另一端在绕纤盘1的第三侧边c形成开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分支槽31和第二分支槽32可以对多根光纤进行合理分隔后实现便捷弯曲,对多种类型的光纤进行合理布局及导向。

示例性地,第一分支槽31可以用于容置多路输入光纤,第二分支槽32可以用于容置多路输出光纤,使得各光纤对应的光路稳定可靠。

具体地,第二分支槽32与第二容置槽52在绕纤盘1的第三侧边c重叠,第二分支槽32沿第三方向Z位于第二容置槽52下方。同理可知,第二分支槽32与第二容置槽52在绕纤盘1的第三侧边c重叠,可以减少绕纤盘1的表面积。并且,第二分支槽32沿第三方向Z位于第二容置槽52下方则可以使得线缆7在第二分支槽32和第二容置槽52中形成间隔,避免盘绕的过程中相互干涉。

具体地,第一分支槽31沿第二侧边b延伸,第二分支槽32与引导槽2弧形连接,第二分支槽32与第二容置槽52在绕纤盘1的第三侧边c的开口重合,弧形对应的半径大于线缆7折弯半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弧形连接第二分支槽32和引导槽2可以使得线缆7合理弯曲延伸至第二分支槽32中,避免线缆7弯曲半径过小而导致线缆7损伤。而第二分支槽32与第二容置槽52在绕纤盘1的第三侧边c的开口重合则可以实现开口共用,减少开口的数量。弧形对应的半径大于线缆7折弯半径,保证线缆的使用寿命,避免线缆7弯曲受损

进一步地,多个导向槽4包括第一导向槽41和第二导向槽42,第一导向槽41沿第三方向Z的投影与第一分支槽31重叠,第二导向槽42沿第三方向Z的投影与是第二分支槽32重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导向槽41沿第三方向Z的投影与第一分支槽31重叠,第二导向槽42沿第三方向Z的投影与是第二分支槽32重叠,可以使得多路输入光纤通过第一分支槽31斜向弯曲至第二导向槽42,而多路输出光纤则通过第二分支槽32斜向弯曲至第一导向槽41(见图3、图4和图5),从而通过斜向弯曲至背面极大的增大了光纤的弯曲半径,还能有效缩小绕纤盘1的宽度。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引导槽2或者分支槽3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挡块6,以形成对引导槽2或者分支槽3开口的限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挡块6可以对线缆7起到限位的作用,有效防止位于第一表面m的线缆7在盘绕过程中从引导槽2或者分支槽3中脱离。

同理,容置槽5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挡块6,以形成对容置槽5开口的限位,从而同样可以有效防止线缆7在盘绕过程中从容置槽5中脱离。

进一步地,多个的挡块6交叉设置在相对应的容置槽5、引导槽2或分支槽3的两侧内壁上。

容易理解的是,挡块6在容置槽5、引导槽2或分支槽3的两侧内壁上交叉布置,可以避免线缆7从容置槽5、引导槽2或分支槽3任意一侧脱离。挡块6交叉布置可以形成交叉限位,限位效果更佳显著。

示例性地,容置槽5、引导槽2中的挡块6的数量可以均为2-4个,而分支槽3的数量可以为1-2个,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另外,盘纤槽10的内壁上同样可以设置有挡块6。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挡块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呈L形,第一限位部设置于相对应的容置槽5、引导槽2或分支槽3的内壁上,第二限位部背向第一限位部的第一端朝向容置槽5、引导槽2或分支槽3的底部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起到安装挡块6的作用,而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呈L形则可以对线缆7形成限位空间,该限位空间可以有效防止线缆从容置槽5、引导槽2或分支槽3内脱离绕纤盘1。

示例性地,挡块6与绕纤盘1一体成型,且第一限位部略微凸出绕纤盘1布置。

容易理解的是,多个第一限位部凸出布置可以实现多点凸出绕纤盘1,便于其与盖体进行多点配合而实现对绕纤盘1的定位,定位可靠性更高,避免绕纤盘1平整度不足时导致绕纤盘无法与盖体形成有效定位。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挡块6还可以突设于绕纤盘1的第一表面m上,从而同样实现挡块6的安装。

见图2,绕纤盘1的第二表面n具有光器件容置槽112,光器件容置槽112与导向槽4的第二端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器件容置槽112可以起到容置光器件的作用,光器件容置槽112中的光器件可以为光纤阵列(FA),以与电路板上的芯片进行耦合,从而完成信号的传输。

示例性地,光器件容置槽112对应的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均贯穿绕纤盘1,从而增大了光器件容置槽112的容置空间。

另外,绕纤盘1还包括沿第三方向Z贯穿绕纤盘1的通孔111,通孔111设置于光器件容置槽112上方(参见图1)。其中,通孔111起到注入胶水的作用,从而实现对绕纤盘1的粘接固定,使得绕纤盘1组装方便,模块化设计,适配性强。

示例性地,通孔111的数量为3-4个等,多个通孔111之间沿第二方向Y(图1中绕纤盘1的长度方向、线缆7的线缆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示例性地,绕纤盘1的第一表面m和第二表面n上可以设置有多个避位槽,如图1中绕纤盘1的第一分支槽31和第二分支槽23之间的避让槽,如图2中第一导向槽41和第二导向槽42之间的避让槽,从而实现对电路板或者外壳的避位。另外,绕纤盘1的容置槽、盘纤槽、引导槽及分支槽中设置有沿第三方向贯穿的通孔,通过在绕纤盘1设置多处通孔以减轻绕纤盘1质量,这样当绕纤盘1设置于电路板上时,对电路板的压力较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绕纤盘1可以为矩形,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X平行设置的第一侧边a及第二侧边b,及沿第二方向Y平行设置的第三侧边c及第四侧边d。矩形对线缆的导向效果更佳,且稳定性更高,便于在光模块在安装。

示例性地,绕纤盘1上第四侧边d对应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凸起,该凸起正对第二盘纤槽12,以增大此位置处的绕纤盘1厚度,保证其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引导槽2为直线型,沿第二侧边b延伸;容置槽5为直线型,沿第一侧边a延伸;引导槽2与容置槽5分别临近于第二侧边b与第一侧边a。

容易理解的是,引导槽2和容置槽5分别靠近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可以增大引导槽2和容置槽5之间的间距,从而增大弯曲半径。另外,引导槽2和容置槽5为直线形,可以避免线缆7在插装过程中弯曲。

示例性地,以线缆7中的光纤折弯半径为3mm为例,此时第二盘纤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6mm,由前文可知,第一盘纤槽的直径大于6mm,第一分支槽与第一引导槽的间距大于6mm,第二引导槽与第二分支槽的间距大于6mm,光纤在盘绕时,弯曲半径大于折弯半径,保证了信号传输质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光模块的组件,该组件包括上述绕纤盘1和线缆7,线缆7在绕纤盘1第一表面m的容置槽5、引导槽2、分支槽3及绕纤盘1第二表面n的导向槽4内盘绕,线缆7的盘绕半径大于线缆7的折弯半径。

也就是说,线缆7可以依次通过容置槽5、引导槽2、分支槽3,并弯曲至背面的导向槽4内,且此时线缆7的盘绕半径大于线缆7的折弯半径,线缆7的尾段可以直接与绕纤盘1下方的电路板耦合(此时电路板上耦合位置位于绕纤盘1正下方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组件还包括第一光器件8和第二光器件9,线缆7和第一光器件8及第二光器件9光耦合,且第二光器件9插装在任一容置槽5内,第一光器件8位于光器件容置槽112,从而通过容置槽5和光器件容置槽112分别对第二光器件9和第一光器件8进行定位。

示例性地,第一光器件8可以为前文所述的光纤阵列(FA),第二光器件9可以为前文所述的PLC分路器或波分复用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具体地,该光模块包括适配器20、电路板、外壳、底座和如上述的用于光模块的组件,线缆7的第一端与适配器20连接,线缆7的第二端与电路板连接,绕纤盘1和电路板平行夹装在外壳和底座之间,且适配器20夹装在外壳和底座之间。上述组件固定设置与电路板上,电路板与底座抵接,安装时,绕纤盘的挡块6与外壳抵接,实现光膜的固定组装。

其中,外壳和底座实现对适配器20、电路板和绕纤盘1进行夹设保护,通过适配器20、线缆7及电路板进行光电信号的输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光模块、光模块发射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单纤双向光组件及光模块
  • 一种转动块解锁机构的光模块及其应用的光模块
  • 一种光接收次模块及光模块
  • 一种用于光模块的盘纤件
  • 一种用于SFP/SFP+光模块的单纤外壳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649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