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的普及,使空调器成为了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目前在空调系统中,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在无单向阀情况下,通常采用进液支管数和出液管支数相同,最后汇总到一根公共管,流路仅有一根公共管,存在流路制冷剂分配不均匀,公共管压力损失过大。且制热时,制冷剂提前进入过冷,导致换热器下部分提前结霜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提高低干度区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从而提高传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上设有冷凝器进液总管和冷凝器出液总管;多个冷媒管路进口和多个冷媒管路出口,所述多个冷媒管进口和所述多个冷媒管路出口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上,且所述多个冷媒管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进液总管;其中,所述多个冷媒管路进口数量大于所述多个冷媒管路出口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由于在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在无单向阀的情况下,通常采用进液支管数和出液管支数相同,最后汇总到一根公共管,流路仅有一根公共管,存在流路制冷剂分配不均匀,公共管压力损失过大的问题,因此本发明通过将多个冷媒管路进口数量设置为大于多个冷媒管路出口数量,采用多进少出的换热器流路,利用了制冷剂在刚进入换热器时的密度与进入冷凝器时的密度不同的特点以及制冷剂在进入换热器处与离开换热器处的平均流速也不同的特点,提高了低干度区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从而提高传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还包括:多个过冷区,所述多个过冷区中至少一个过冷区设于所述冷媒管路出口和所述冷凝器出液总管之间,其余的所述过冷区设于所述多个冷媒管路出口之间。其中,所述多个过冷区和所述冷媒管路出口设置数量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冷媒管路出口和冷凝器出液总管之间设置过冷区以及在多个冷媒管路出口之间设置过冷区,从而提高制冷制热时换热器的效率,提高成品的制冷能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还包括:多个公共管,所述多个公共管一一对应所述多个过冷区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过冷区一一对应设置公共管,一方面,公共管可以规避多支路同时汇集;另一方面,公共管可以减小冷媒流通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制热制冷的能效,并降低管路件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冷媒管路进口包括:进液支管,所述进液支管连接所述冷凝器进液总管;出液支管,所述出液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液支管,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媒管路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冷媒管路进口设置为进液支管和出液支管,通过进液支管和出液支管从而实现冷媒的排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多个冷媒管路进口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冷媒管路进口、第二冷媒管路进口以及第三冷媒管路进口;所述多个冷媒管路出口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冷媒管路出口以及第二冷媒管路出口;其中,所述第一冷媒管路进口和所述第三冷媒管路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出口;所述第二冷媒管路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冷媒管路进口、第二冷媒管路进口以及第三冷媒管路进口和对应的第一冷媒管路出口以及第二冷媒管路出口,且第一冷媒管路进口和第三冷媒管路进口连接第一冷媒管路出口;第二冷媒管路进口连接第二冷媒管路出口,提高了低干度区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从而提高传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还包括:第一过冷区,所述第一过冷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出口,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出口;第二过冷区,所述第二过冷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出口,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出液总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过冷区且第一过冷区的一端连接第一冷媒管路出口和第二冷媒管路出口;通过设置第二过冷区,且第二过冷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出口和冷凝器出液总管,当第一冷媒管路进口和第三冷媒管路进口可先进入第一过冷区内进行初次过冷,在将第一过冷区内的冷媒排出至第二过冷区,使第二冷媒管路进口排出的冷媒和第一过冷区内的冷媒均可在第二过冷区内进行再次过冷,再从冷凝器出液总管排出,从而提高制冷制热时换热器的效率,提高成品的制冷能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还包括:第一公共管,所述第一公共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冷区,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冷区;第二公共管,所述第二公共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冷区,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出液总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公共管和第二公共管,且第一公共管对应第一过冷区设置,第二公共管对应第二过冷区设置,使每个过冷区都可以设有单一的公共管进行传输冷媒,减小冷媒流通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制热制冷的能效,并降低管路件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空调器本体内。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且换热器设于空调器本体上,因此其具有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冷凝器出液总管;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节流装置;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节流装置;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其中,当换热器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冷凝器出液总管将冷媒通过所述节流装置进入所述蒸发器,最后经过所述压缩机排至所述冷凝器;当换热器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冷凝器出液总管将冷媒通过所述节流装置进入所述冷凝器,最后经过所述压缩机排至所述蒸发器。

(1)通过将多个冷媒管路进口数量设置为大于多个冷媒管路出口数量,采用多进少出的换热器流路,利用了制冷剂在刚进入换热器时的密度与进入冷凝器时的密度不同的特点以及制冷剂在进入换热器处与离开换热器处的平均流速也不同的特点,提高了低干度区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从而提高传热效果;

(2)通过在冷媒管路出口和冷凝器出液总管之间设置过冷区以及在多个冷媒管路出口之间设置过冷区,从而提高制冷制热时换热器的效率,提高成品的制冷能效;

(3)通过将过冷区一一对应设置公共管,一方面,公共管可以规避多支路同时汇集;另一方面,公共管可以减小冷媒流通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制热制冷的能效,并降低管路件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待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为换热器;110为冷凝器进液总管;111为第一冷媒管路进口;112为第二冷媒管路进口;113为第三冷媒管路进口;121为第一冷媒管路出口;122为第二冷媒管路出口;131为第一过冷区;132为第二过冷区;141为第一公共管;142为第二公共管;150为节流装置;160为冷凝器;170为蒸发器;

200为空调器;210为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100的结构示意图。换热器100例如包括:换热器100本体,换热器100本体上设有冷凝器进液总管110和冷凝器出液总管;多个冷媒管路进口和多个冷媒管路出口,多个冷媒管进口和多个冷媒管路出口设于换热器100本体上,且多个冷媒管进口连接冷凝器进液总管110;其中,多个冷媒管路进口数量大于多个冷媒管路出口数量。

举例来说,由于在换热器100制冷剂流路在无单向阀的情况下,通常采用进液支管数和出液管支数相同,最后汇总到一根公共管,流路仅有一根公共管,存在流路制冷剂分配不均匀,公共管压力损失过大的问题,因此本发明通过将多个冷媒管路进口数量设置为大于多个冷媒管路出口数量,采用多进少出的换热器100流路,利用了制冷剂在刚进入换热器100时的密度与进入冷凝器时的密度不同的特点以及制冷剂在进入换热器100处与离开换热器100处的平均流速也不同的特点,提高了低干度区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从而提高传热效果。

进一步的,换热器100还例如包括:多个过冷区,多个过冷区中至少一个过冷区设于冷媒管路出口和冷凝器出液总管之间,其余的过冷区设于多个冷媒管路出口之间。其中,多个过冷区和冷媒管路出口设置数量相同。

举例来说,通过在冷媒管路出口和冷凝器出液总管之间设置过冷区以及在多个冷媒管路出口之间设置过冷区,从而提高制冷制热时换热器100的效率,提高成品的制冷能效。

优选的,换热器100还例如包括:多个公共管,多个公共管一一对应多个过冷区设置。举例来说,通过将过冷区一一对应设置公共管,一方面,公共管可以规避多支路同时汇集;另一方面,公共管可以减小冷媒流通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制热制冷的能效,并降低管路件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冷媒管路进口包括:进液支管,进液支管连接冷凝器进液总管110;出液支管,出液支管的一端连接进液支管,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冷媒管路出口。

举例来说,通过将冷媒管路进口设置为进液支管和出液支管,通过进液支管和出液支管从而实现冷媒的排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冷媒管路进口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冷媒管路进口111、第二冷媒管路进口112以及第三冷媒管路进口113;多个冷媒管路出口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冷媒管路出口121以及第二冷媒管路出口122;其中,第一冷媒管路进口111和第三冷媒管路进口113连接第一冷媒管路出口121;第二冷媒管路进口112连接第二冷媒管路出口122。

举例来说,通过设置第一冷媒管路进口111、第二冷媒管路进口112以及第三冷媒管路进口113和对应的第一冷媒管路出口121以及第二冷媒管路出口122,且第一冷媒管路进口111和第三冷媒管路进口113连接第一冷媒管路出口121;第二冷媒管路进口112连接第二冷媒管路出口122,提高了低干度区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从而提高传热效果。

优选的,此处多个冷媒管路进口还可以设是有四个及四个以上,相对的多个冷媒管路出口还可以设有三个及三个以上。

较佳的,多个冷媒管路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冷媒管路出口对应连接两个冷媒管路进口,其余的冷媒管路出口依次连接一个冷媒管路进口以及一个冷媒管路出口。

举例来说,换热器100设有n个冷媒管路进口,分别为冷媒管路进口N1、冷媒管路进口N2、冷媒管路进口N3……冷媒管路进口Nn,相对应的冷媒管路出口设有m个冷媒管路出口,分别为冷媒管路出口M1、冷媒管路出口M2……冷媒管路出口Mm,其中,m=n-1。此时冷媒管路进口N1、冷媒管路进口N2连接冷媒管路出口M1;冷媒管路出口M2连接冷媒管路进口N3和冷媒管路进口N2依次类推直至最后的冷媒管路出口Mm连接冷媒管路进口Nn和冷凝器出液总管。

具体的,冷媒管路进口还包括:第一过冷区131,第一过冷区131的一端连接第一冷媒管路出口121,相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冷媒管路出口122;第二过冷区132,第二过冷区132的一端连接第二冷媒管路出口122,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出液总管。

举例来说,通过设置第一过冷区131且第一过冷区131的一端连接第一冷媒管路出口121和第二冷媒管路出口122;通过设置第二过冷区132,且第二过冷区132的一端连接第二冷媒管路出口122和冷凝器出液总管,当第一冷媒管路进口111和第三冷媒管路进口113可先进入第一过冷区131内进行初次过冷,在将第一过冷区131内的冷媒排出至第二过冷区132,使第二冷媒管路进口112排出的冷媒和第一过冷区131内的冷媒均可在第二过冷区132内进行再次过冷,再从冷凝器出液总管排出,从而提高制冷制热时换热器100的效率,提高成品的制冷能效。

具体的,换热器100还例如包括:第一公共管141,第一公共管141的一端连接第一过冷区131,相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过冷区132;第二公共管142,第二公共管142的一端连接第二过冷区132,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出液总管。

举例来说,通过设置第一公共管141和第二公共管142,且第一公共管141对应第一过冷区131设置,第二公共管142对应第二过冷区132设置,使每个过冷区都可以设有单一的公共管进行传输冷媒,减小冷媒流通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制热制冷的能效,并降低管路件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200,空调器200例如包括:空调器本体和第一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0。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200包括空调器本体和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0,且换热器100设于空调器本体上,因此其具有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参见图2,换热器100包括:节流装置150,节流装置150连接冷凝器出液总管110;蒸发器170,蒸发器170连接节流装置150;冷凝器160,冷凝器160连接节流装置150;空调器200还包括:压缩机210,压缩机210连接蒸发器170和冷凝器160;其中,当换热器100处于制冷模式时,冷凝器160出液总管将冷媒通过节流装置150进入蒸发器170,最后经过压缩机210排至冷凝器160;当换热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时,冷凝器出液总管110将冷媒通过节流装150置进入冷凝器160,最后经过压缩机210排至蒸发器17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空调器的换热器及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 用于换热器的换热器管板、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49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