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中,通常是进行全局拓扑分析。传统的全局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每次更新遥信变位都需要重新进行全量拓扑分析,以确定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状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结果准确可靠,但缺点也很明显,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需求。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拓扑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时分析、高效计算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的需求的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

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

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通过目标端设备的连通路径传递属性值,从而获得连通路径的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

根据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的变化情况;其中,在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作为新电气节点的主键;

根据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更新目标端设备、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

更新目标厂站连接的支路,获取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包括:

在开断装置发生变位时,基于开断装置的连接边获取目标厂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包括:

以目标厂站为起始点,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在前一时刻的属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通过目标端设备的连通路径传递属性值,从而获得连通路径的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包括:

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连接点,对比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与连接点的属性值大小;其中,在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大于连接点的属性值的情况下,将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赋值给连接点;否则,保留连接点的属性值;

以连接点为起始点,获取连接开断装置和连接端设备,对比连接点与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其中,连接开断装置为与连接点相连的开断装置,连接端设备为与连接点相连的端设备,在连接点的属性值大于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的情况下,将连接点的属性值赋值给连接开断装置和连接端设备;否则,保留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

循环以上过程,直至连通路径中所有开断装置、端设备和连接点的属性值均为连通路径中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的变化情况包括:

对比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在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不相等的情况下,确认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在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相等的情况下,确认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没有发生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更新目标端设备、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包括:

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端设备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端设备与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

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厂站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厂站的新连接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更新目标厂站连接的支路,获取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包括:

删除目标节点与相连电气节点间的支路,查找并更新目标厂站输出的支路,获得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拓扑分析装置。该装置包括:

目标厂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

目标端设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

属性值传递模块,用于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通过目标端设备的连通路径传递属性值,从而获得连通路径的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

目标电气节点变化情况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的变化情况;其中,在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作为新电气节点的主键;

连接边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更新目标端设备、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

支路更新模块,用于更新目标厂站连接的支路,获取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

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

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通过目标端设备的连通路径传递属性值,从而获得连通路径的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

根据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的变化情况;其中,在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作为新电气节点的主键;

根据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更新目标端设备、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

更新目标厂站连接的支路,获取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

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

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通过目标端设备的连通路径传递属性值,从而获得连通路径的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

根据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的变化情况;其中,在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作为新电气节点的主键;

根据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更新目标端设备、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

更新目标厂站连接的支路,获取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

上述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通过目标端设备的连通路径传递属性值,从而获得连通路径的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根据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的变化情况;其中,在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作为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根据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更新目标端设备、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更新目标厂站连接的支路,获取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相比传统的全局拓扑分析方法,该方法只需要对发生变化部分进行分析,计算复杂度低,计算时间短,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系统拓扑结构和状态,具有更好的数据处理效率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力系统拓扑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的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需要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全局拓扑分析,在大规模电力系统中,全局拓扑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这导致实时监测和控制变得困难。

为了解决传统拓扑分析方法的问题,亟需提出一种增量局部拓扑分析方法。增量局部拓扑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地对电力系统进行局部拓扑分析,与传统的拓扑分析方法相比,增量局部拓扑分析方法不需要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全局拓扑分析,只需要对发生拓扑变化的部分进行局部分析,具有计算复杂度低、计算时间短的优点。此外,增量局部拓扑分析方法具有更好的数据处理效率和可扩展性,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系统拓扑结构和状态。

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例如发电机、变压器、开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来确定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电气网络连接关系的一种方法。拓扑结构描述了电力系统各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和电气特性,而电气网络连接关系则反映了电力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电气行为。

拓扑分析后,同一连通路径端设备会聚合生成电气节点,端设备会与其生成的电气节点间生成连接边,同时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即为其生成的电气节点的ID(Identitydocument,身份标识号码),其中topo意为拓扑,电气节点与其所在的厂站间会生成连接边,电气节点与电气节点间会生成支路,支路包括四种类型,即CS(Series Compensation,串联电容)传输线、AC传输线(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电)、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

目前数据存储方式包括:设备以图的形式存储,设备、厂站、电气节点、设备连接点均表示为节点,设备与厂站、设备与设备连接点、设备与电气节点、厂站与电气节点均表示为边,遥信、遥测、阻抗等参数均表示为各自节点或边的属性。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服务器,还可以应用于包括终端和服务器的系统,并通过终端和服务器的交互实现。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获取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

具体地,在图数据库中,开断装置与厂站间有连接边,当开断装置发生变位时,基于开断装置与厂站间的连接边查找相连厂站,该相连厂站即为目标厂站,仅对该目标场站进行站内拓扑分析。

具体地,开断装置包括开关或刀闸。

步骤104,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device),并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查找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内的端设备并进行初始化。具体地,从目标厂站出发从出发,查找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并将记录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赋值给上一个断面目标端设备所连接的电气节点的属性值。进一步的,上一个断面目标端设备所连接的电气节点的属性值即为pre topoID,其中,pre表示上一个断面,即前一时刻的topoID,topoID即为拓扑分析ID属性值。

可选地,目标厂站可以是发生遥信变化的场站(changed-substation)。

其中,端设备包括母线、发电机、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AC传输线端、CP(Parallel Compensation)电容和负荷。

步骤106,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通过目标端设备的连通路径传递属性值,从而获得连通路径的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端设备对其所在的连通路径进行连通性计算。具体地,连通性计算包括从目标端设备出发,找与之相连的连接点并传递topoID属性值,其中,在目标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大于连接点的topoID属性值的情况下,将目标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赋值给连接点,否则就保持目标端设备和连接点的topoID属性值不变。再从连接点出发,查找与连接点相连的闭合的开断装置和端设备,并传递连接点的topoID属性值,其中当连接点的topoID属性值大于开断装置和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时,则将连接点的topoID属性值赋值给开断装置和端设备,否则保持连接点和开断装置和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不变,循环以上过程,直至连通路径中所有开断装置和端设备及连接点的topoID属性值均为该连通路径最大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

具体地,端设备连接点在拓扑分析图中表示为节点,节点类型为CN(ConnectivityNode,连接节点),任意两个端设备均通过CN相连。

步骤108,根据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的变化情况;其中,在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作为新电气节点的主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查找受变位影响的端设备,端设备聚合生成电气节点。具体地,经过设备连通性计算后,如果目标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不等于上一个断面目标端设备所连接的电气节点的属性值,则认为目标端设备所连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则以目标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为主键生成新的电气节点。

可选地,目标端设备可以是发生变化的端设备(changed-device),目标电气节点可以是发生变化的电气节点(changed-topond)。

步骤110,根据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更新目标端设备、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更新目标端设备到新电气节点、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具体地,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端设备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端设备与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所属目标厂站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厂站的新连接边。

步骤112,更新目标厂站连接的支路,获取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删除目标电气节点和与目标电气节点连接的电气节点间的支路,查找目标厂站输出的串联电容、AC传输线端、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其中,串联电容相连CN点两侧的电气节点间生成支路,AC传输线两端电气节点间生成支路、双绕组变压器两端电气节点间生成支路、三绕组变压器的绕组与中性点的电气节点间生成支路。

上述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中,通过获取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通过目标端设备的连通路径传递属性值,从而获得连通路径的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根据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的变化情况,其中,在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作为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根据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更新目标端设备、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更新目标厂站连接的支路,获取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相比传统的全局拓扑分析方法,该方法只需要对发生变化部分进行分析,计算复杂度低,计算时间短,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系统拓扑结构和状态,具有更好的数据处理效率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包括在开断装置发生变位时,基于开断装置的连接边获取目标厂站。

具体地,在图数据库中,开断装置与厂站间有连接边,当开断装置发生变化时,基于开断装置与厂站间的连接边查找发生变化的开端装置所属的厂站,即为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对目标厂站进行站内拓扑分析。

本实施例中,通过开断装置发生变位时,基于开断装置的连接边获取目标厂站,确定了拓扑分析的范围,大大降低了拓扑分析的计算复杂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包括以目标厂站为起始点,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在前一时刻的属性值。

具体地,从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出发,查找目标厂站厂站内的端设备,即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记录目标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并将该topoID属性值赋值给上一个断面目标端设备所连接的电气节点的ID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以目标厂站为起始点,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在前一时刻的属性值,记录了目标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为根据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和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大小判断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是否发生变化做准备,相比传统的拓扑分析方法,计算时间更短。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通过目标端设备的连通路径传递属性值,从而获得连通路径的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包括:

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连接点,对比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与连接点的属性值大小;其中,在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大于连接点的属性值的情况下,将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赋值给连接点;否则,保留连接点的属性值;

以连接点为起始点,获取连接开断装置和连接端设备,对比连接点与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其中,连接开断装置为与连接点相连的开断装置,连接端设备为与连接点相连的端设备,在连接点的属性值大于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的情况下,将连接点的属性值赋值给连接开断装置和连接端设备;否则,保留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

循环以上过程,直至连通路径中所有开断装置、端设备和连接点的属性值均为连通路径中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目标端设备出发,找与之相连的连接点CN并传递topoID属性值,其中,在目标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大于连接点CN的topoID属性值的情况下,将目标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赋值给连接点CN;否则,保留连接点CN的topoID属性值。再从连接点CN出发,查找与连接点CN相连的闭合的连接开断装置和连接端设备,传递topoID属性值,在连接点CN的topoID属性值大于连接开断装置的topoID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的情况下,将连接点CN的topoID属性值赋值给连接开断装置和连接端设备;否则,保留连接开断装置的topoID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循环以上过程,直至连通路径中所有开断装置和端设备及连接点CN的topoID属性值均为该连通路径最大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从目标端设备出发进行一阶邻居遍历并传递topoID属性值,直至同一连通路径中的所有节点的topoID属性值均为该连通路径最大端设备的nd值,其中nd值即topoID属性值。对目标端设备连通路径中的topoID属性值进行对比和赋值,获得连通路径中最大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后,为对比最大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判断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是否发生变化做好数据准备,相比传统的拓扑分析方法,计算时间更短。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的变化情况包括:

对比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在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不相等的情况下,确认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在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相等的情况下,确认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没有发生变化。

具体地,经过设备连通性计算后,如果目标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不等于目标端设备赋值给上一个断面目标端设备所连接的电气节点的topoID属性值,则认为目标端设备所连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则以目标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为主键生成新的电气节点。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比目标端设备的topoID临时变量(即最大端设备的topoID属性值)与前一时刻的topoID属性值不一致,表示目标端设备所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则生成新的电气节点,查找出受变位影响的端设备,为进一步生成新电气节点、获取拓扑分析结果做出铺垫。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更新目标端设备、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包括:

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端设备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端设备与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厂站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厂站的新连接边。

具体地,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端设备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端设备与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所属目标厂站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厂站的新连接边。可选地,更新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还可以是删除目标厂站到目标电气节点的连接边,生成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间的连接边。

本实施例中,通过删除目标厂站到目标电气节点的连接边、生成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间的连接边,删除发生变化的目标端设备到目标电气节点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端设备到新电气节点间的连接边,实现对目标端设备到电气节点、目标厂站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的实时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更新目标厂站连接的支路,获取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包括删除目标节点与相连电气节点间的支路,查找并更新目标厂站输出的支路,获得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

具体地,删除目标电气节点和与目标电气节点连接的电气节点间的支路,查找目标厂站输出的串联电容、AC传输线端、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其中,串联电容相连CN点两侧的电气节点间生成支路,AC传输线两端电气节点间生成支路、双绕组变压器两端电气节点间生成支路、三绕组变压器的绕组与中性点的电气节点间生成支路。

本实施例中,通过删除目标厂站内所有电气节点的支路,生成新支路,实现对电力系统拓扑结构的分析和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

步骤202,在开断装置发生变位时,基于开断装置的连接边获取目标厂站。

步骤204,以目标厂站为起始点,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在前一时刻的属性值。

步骤206,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连接点,对比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与连接点的属性值大小;其中,在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大于连接点的属性值的情况下,将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赋值给连接点;否则,保留连接点的属性值。

步骤208,以连接点为起始点,获取连接开断装置和连接端设备,对比连接点与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其中,连接开断装置为与连接点相连的开断装置,连接端设备为与连接点相连的端设备,在连接点的属性值大于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的情况下,将连接点的属性值赋值给连接开断装置和连接端设备;否则,保留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

步骤210,循环以上过程,直至连通路径中所有开断装置、端设备和连接点的属性值均为连通路径中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

步骤212,对比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在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不相等的情况下,确认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在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相等的情况下,确认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没有发生变化;其中,在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作为新电气节点的主键。

步骤214,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端设备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端设备与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

步骤216,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厂站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厂站的新连接边。

步骤218,删除目标节点与相连电气节点间的支路,查找并更新目标厂站输出的支路,获得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定位遥信变位的开断装置,定位变位开断装置所在的变电站,即目标厂站。然后从受影响的目标端设备出发向中间遍历传递,进行连通性计算,找到所有受变位影响的电气节点,新增电气节点,并计算受影响电气节点连接的所有支路。相比于传统的拓扑分析方法,该方法仅需要对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增量计算,计算复杂度低,计算时间短,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需求。此外,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数据处理效率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系统拓扑结构和状态。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的电力系统拓扑分析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电力系统拓扑分析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拓扑分析装置,包括:目标厂站获取模块302、目标端设备获取模块304、属性值传递模块306、目标电气节点变化情况获取模块308、连接边更新模块310和支路更新模块312,其中:

目标厂站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发生遥信变化的目标厂站。

目标端设备获取模块304,用于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并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

属性值传递模块306,用于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通过目标端设备的连通路径传递属性值,从而获得连通路径的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

目标电气节点变化情况获取模块308,用于根据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的变化情况;其中,在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作为新电气节点的主键。

连接边更新模块310,用于根据新电气节点的主键更新目标端设备、目标厂站到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

支路更新模块312,用于更新目标厂站连接的支路,获取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目标厂站查找模块,用于在开断装置发生变位时,基于开断装置的连接边获取目标厂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前一时刻属性值获取模块,用于以目标厂站为起始点,获取与目标厂站相连的目标端设备,获取目标端设备的在前一时刻的属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目标端设备与连接点属性值传递模块,用于以目标端设备为起始点,获取与目标端设备连接的连接点,对比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与连接点的属性值大小;其中,在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大于连接点的属性值的情况下,将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赋值给连接点;否则,保留连接点的属性值。

连接开断装置和连接端设备与连接点属性值传递模块,用于以连接点为起始点,获取连接开断装置和连接端设备,对比连接点与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其中,连接开断装置为与连接点相连的开断装置,连接端设备为与连接点相连的端设备,在连接点的属性值大于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的情况下,将连接点的属性值赋值给连接开断装置和连接端设备;否则,保留连接开断装置的属性值和连接端设备的属性值。

属性值传递循环模块,用于循环以上过程,直至连通路径中所有开断装置、端设备和连接点的属性值均为连通路径中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最大端设备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对比模块,用于对比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在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不相等的情况下,确认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发生变化;在最大端设备的属性值和目标端设备的属性值相等的情况下,确认目标端设备连接的目标电气节点没有发生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目标端设备与电气节点连接边更新模块,用于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端设备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端设备与新电气节点的连接边。

目标厂站与电气节点连接边更新模块,用于删除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厂站的连接边,生成目标电气节点与目标厂站的新连接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获取模块,用于删除目标节点与相连电气节点间的支路,查找并更新目标厂站输出的支路,获得增量局部拓扑分析结果。

上述电力系统拓扑分析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单元用于形成视觉可见的画面,可以是显示屏、投影装置或虚拟现实成像装置。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基于数据分析的保险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规避损失分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 文本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对话分析评价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基于ERP的数据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设备增量拓扑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电力系统全网完全分散拓扑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49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