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支撑稳定的分体式主驱动机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支撑稳定的分体式主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集流体焊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支撑稳定的分体式主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复合集流体是一种“三明治”结构的电池材料,由内层的聚合物高分子层、中间的金属导电层和外层的陶瓷、塑料等耐腐蚀材料组成。其中,内层的高分子聚合物是电池的正极,金属导电层是电池的负极,而外层的陶瓷、塑料等耐腐蚀材料则提供了电池的隔离保护。复合集流体的优点在于,它既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寿命,同时也能够提供足够的过充电保护、稳定的大电流放电能力和优良的安全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电池领域,如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相比于传统的铝箔或铜箔,复合集流体能够降低电池的成本、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为了将高分子层两侧表面的金属镀层的电流汇集起来,通常两个表面都需要焊接极耳。

在焊接过程中,需要牵引焊接复合集流体,通过在复合集流体的上方设置牵引辊,在复合集流体下方设置包胶辊,压辊和承焊辊将复合集流体夹紧,驱动牵引辊带动包胶辊转动,从而带动复合集流体在焊接机中行走。但是复合集流体本体的厚度和极耳的厚度不一致,一般复合集流体本体的厚度大于极耳的厚度,无法保证复合集流体本体和极耳同时被夹紧,使得复合集流体本体和极耳在焊接机中行走速度不一致,随着时间的增长,误差累积,速度差越来越大,撕扯复合集流体本体和极耳,导致复合集流体出现褶皱、撕裂等不良。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或缓解复合集流体本体的厚度和极耳的厚度不一致,无法保证复合集流体本体和极耳同时被夹紧,致使复合集流体本体和极耳在焊接机中行走速度不一致,随着时间的增长,误差累积,速度差越来越大,撕扯复合集流体本体和极耳,导致复合集流体出现褶皱、撕裂等不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稳定的分体式主驱动机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支撑稳定的分体式主驱动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固定架,与所述固定架滑动连接的活动架,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活动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驱动件,所述固定架上转动连接有牵引辊,所述牵引辊传动连接有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转动驱动件,所述活动架上转动连接有包胶辊,所述包胶辊包括与所述活动架转动连接的心轴,所述心轴上转动套设有用于支撑复合集流体本体的大过辊,所述心轴上间隙套设有极耳座,所述极耳座上转动套设有用于支撑复合集流体极耳的极耳辊,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极耳座连接的第二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用于调节所述大过辊和所述牵引辊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用于调节所述极耳辊和所述牵引辊之间的间距。

上述的一种支撑稳定的分体式主驱动机构,所述大过辊和所述极耳辊之间设置有间隙。

上述的一种支撑稳定的分体式主驱动机构,所述心轴为光轴,所述大过辊和所述极耳辊能够沿所述心轴轴向滑动。

上述的一种支撑稳定的分体式主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为自动驱动件或手动驱动件。

进一步,所述自动驱动件包括气动驱动件、液动驱动件和液动驱动件。

上述的一种支撑稳定的分体式主驱动机构,所述活动架包括水平载板和设置在所述水平载板两端的立板,所述心轴两端分布与两个所述立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平载板的下方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固定架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滑杆和所述固定架之间设置有直线轴承。

进一步,所述水平载板上设置开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用于避位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和所述极耳座。

上述的一种支撑稳定的分体式主驱动机构,所述极耳座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L型,一边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连接,另一边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有套在所述心轴上的轴套,所述极耳辊与所述轴套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夹和活动夹,所述固定夹和所述活动夹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轴套的半圆槽,所述固定夹和所述活动夹通过紧固件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第一升降驱动件和第二升降驱动件的分别对大过辊和极耳辊的位置调节,使得大过辊和极耳辊可以同时稳定支撑复合集流体本体和极耳,保持复合集流体在焊接机中行走的稳定性,减少褶皱和撕扯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机架;11、固定架;111、安装槽;12、活动架;121、水平载板;122、立板;123、滑杆;124、直线轴承;125、避位槽;2、第一升降驱动件;3、牵引辊;4、转动驱动件;41、电机;42、减速器;43、联轴器;5、包胶辊;51、心轴;52、大过辊;521、第一台阶;522、第一轴承;523、第一轴承挡圈;524、第二轴承挡圈;53、极耳座;531、支撑架;532、连接部;533、轴套;534、固定夹;535、活动夹;536、半圆槽;537、轴肩;54、极耳辊;541、第二台阶;542、第二轴承;543、第三轴承挡圈;55、间隙;6、第二升降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或“设置”或“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的含义是二或二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或一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支撑稳定的分体式主驱动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包括固定架11,与固定架11滑动连接的活动架12,固定架11和活动架12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驱动件2,固定架11上转动连接有牵引辊3,牵引辊3传动连接有设置在固定架11上的转动驱动件4,活动架12上转动连接有包胶辊5,包胶辊5包括与活动架12转动连接的心轴51,心轴51上转动套设有用于支撑复合集流体本体的大过辊52,心轴51上间隙套设有极耳座53,极耳座53上转动套设有用于支撑复合集流体极耳的极耳辊54,固定架11上设置有与极耳座53连接的第二升降驱动件6,第一升降驱动件2用于调节大过辊52和牵引辊3之间的间距,第二升降驱动件6用于调节极耳辊54和牵引辊3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首先通过第一升降驱动件2调节固定架11和活动架12之间的间距,牵引辊3转动安装在固定架11上,包胶辊5中的大过辊52转动安装在心轴51上,且心轴51转动安装在活动架12上,从而调节牵引辊3和大过辊52之间的间距,使得复合集流体本体能够被夹紧在牵引辊3和大过辊52之间。由于极耳座53间隙套设在心轴51上,即心轴51和极耳座53之间设置有间隔,在间隔范围内,极耳座53不会随心轴51同步移动。为了保证心轴51和极耳座53之间的间隔,第二升降驱动件6可以随第一升降驱动件2同步移动。接着通过第二升降驱动件6调节极耳座53和机架1之间的距离,且极耳辊54转动设置在极耳座53上,从而调节极耳辊54和大过辊52之间的间距,使得极耳能够被夹紧在牵引辊3和极耳座53之间。此时,复合集流体本体和极耳均被良好夹紧,驱动转动驱动件4带动牵引辊3转动,复合集流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牵引辊3牵引在焊接机中行走,由于大过辊52和心轴51转动连接,且极耳辊54和极耳座53转动连接,因此大过辊52、极耳辊54在与复合集流体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

本实施例通过牵引辊3和包胶辊5的转动驱动复合集流体在焊接机中行走,通过第一升降驱动件2和第二升降驱动件6的分别对大过辊52和极耳辊54的位置调节,使得大过辊52和极耳辊54可以同时稳定支撑复合集流体本体和极耳,保持复合集流体在焊接机中行走的稳定性,减少褶皱和撕扯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生产良率。

在焊接过程中,第一升降驱动件2和第二升降驱动件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以适应复合集流体本体和极耳厚度,减少褶皱和撕扯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如图1所示,转动驱动件4为电机41,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减速器42的输入轴,减速器42的输出轴和牵引辊3之间通过联轴器43连接,减速器42安装在固定架11上,电机41为伺服电机41。将电机41设置为伺服电机41可以实现对牵引辊3转速的精确控制和调节。通过使用减速器42,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调整牵引辊3的转速和扭矩。联轴器43的连接可以保证传递电机41输出的力和转矩到牵引辊3上,确保牵引辊3的正常运行。可以进一步提高机构的驱动精度和可靠性,同时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以适应不同材料和工艺需求的焊接过程。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电机41选择,减速比选择,以及联轴器43的选用。

如图2所示,牵引辊3内部中空,中空结构使得牵引辊3的重量相比实心结构更轻。可以减少牵引辊3本身对驱动系统的负荷,减少能耗,并提高整个机构的效率。中空结构减少了对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大过辊52和极耳辊54之间设置有间隙55,间隙55位于复合集流体本体和极耳的连接处。心轴51为光轴,大过辊52和极耳辊54能够沿心轴51轴向滑动。大过辊52内部中空,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第一台阶521,大过辊52的两端的第一台阶中均安装有第一轴承522,第一轴承522的内圈套设在心轴51上。大过辊52在远离极耳辊5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挡圈523,第一轴承挡圈523配合对应一端的第一台阶521对第一轴承522进行限位,第一轴承挡圈523通过螺钉等紧固件限定其在心轴51上的位置。大过辊52在靠近极耳辊5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挡圈524,第二轴承挡圈524配合对应一端的第一台阶521对第一轴承522进行限位。第二轴承挡圈524滑动套设在心轴51上,且一端抵在极耳座53上,第二轴承挡圈524的宽度用于调节大过辊52和极耳辊54之间的间隙55,可以适应不同复合集流体的加工。极耳辊54内部中空,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第二台阶541,极耳辊54的两端的第二台阶541中均安装有第二轴承542,第二轴承542的内圈套设在极耳座53上。极耳辊54在远离大过辊5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轴承挡圈543,第三轴承挡圈543配合对应一端的第二台阶541对第二轴承542进行限位,第三轴承挡圈543滑动套设在极耳座53上,极耳辊54在远离大过辊52的一端设置有轴肩537,轴肩537和配合对应一端的第二台阶541对第二轴承542进行限位。即大过辊52和极耳辊54通过极耳座53和第一轴承挡圈523进行轴向限位,且可以调节大过辊52和极耳辊54在心轴51上的位置,从而调节间隙55在心轴51上的位置,可以适应不同复合集流体的生产。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水平载板121上设置开设有避位槽125,避位槽125用于避位第一升降驱动件2和极耳座53。固定架11上设置有安装槽111,第一升降驱动件2安装在安装槽111中。第一升降驱动件2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安装在安装槽111中,可以改变第一升降驱动件2在安装槽111的位置,从而改变极耳座53的与心轴51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大过辊52和极耳辊54在心轴51上的位置。调节第一升降驱动件2的位置时,避位槽125可以对第一升降驱动件2和极耳座53进行避位,一方面方便进行调节间隙55在心轴51上的位置,另一方面方便第一升降驱动件2驱动极耳座53进行升降。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升降驱动件2和第二升降驱动件6为自动驱动件或手动驱动件,自动驱动件包括气动驱动件、液动驱动件和液动驱动件,启动驱动件为气缸。第一升降驱动件2和第二升降驱动件6采用自动驱动件,简化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精确的驱动和调节,增强稳定性和准确性;适应不同的调节要求和工作环境;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疲劳;提供更好的可控性和自动化程度;保证一致的运行速度和力度;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第一升降驱动件2和第二升降驱动件6采用手动驱动件,简化驱动机构结构,降低成本;灵活性高,能够根据具体需求手动进行调节;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和操作;适用于小规模的操作和调整,快速且经济高效。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活动架12包括水平载板121和设置在水平载板121两端的立板122,心轴51两端分布与两个立板122转动连接。水平载板121的下方设置有多个与固定架11滑动连接的滑杆123,滑杆123和固定架11之间设置有直线轴承124。本实施例中活动架12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滑杆123与固定架11通过直线轴承124滑动连接,可以降低摩擦阻力,使活动架12的运动更加顺畅和稳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极耳座53包括支撑架531,支撑架531为L型,一边与第二升降驱动件6连接,另一边设置有连接部532,连接部532连接有套在心轴51上的轴套533,极耳辊54与轴套533转动连接。轴肩537设置在轴套533靠近第二轴承挡圈524的一端。本实施例中L型支撑架531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和力矩,提供稳定的支撑。第二轴承542的内圈套设在轴套533上,极耳辊54和轴套533转动连接,使得极耳辊54可以通过与复合集流体之间的摩擦力驱动,且与大过辊52的转动相对独立,转速可以进行自适应调节。

如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部532包括固定夹534和活动夹535,固定夹534和活动夹535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夹持轴套533的半圆槽536,固定夹534和活动夹535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件一般为螺栓,活动夹535上设置有供螺栓贯穿的通孔,固定夹534上设置有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孔。连接部532夹持在轴套533上后对第三轴承挡圈543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固定夹534和活动夹535方便将支撑架531与轴套533连接和分离。连接时,将活动夹535和固定夹534的半槽相对,拧紧紧固件,使得活动夹535和固定夹534夹紧在轴套533上,从而将支撑架531与轴套533连接;分离时,拧松紧固件,将活动夹535和固定夹534分离,从而将支撑架531与轴套533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X字型分体式支撑梁龙门桁架
  • 一种扶手带的主驱动机构及安装该主驱动机构的自动扶梯
  • 转动轴的分体式驱动机构及移动转台的分体式驱动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49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