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搬运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行业包括很多种类的零配件,零配件的上料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在电路板的组装制程中就存在较多连接器的组装动作,但是由于很多连接器带有引脚,因此为了避免引脚变形,带有引脚的连接器不能使用振动盘进行物料排列,通常要以人工排列为主,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搬运装置,以解决人工排列物料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搬运装置,包括操作台、第一输送轨道、接料结构和分料结构;第一输送轨道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接料结构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一端,具有接收单组零配件的接料位置,及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位置匹配的送料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分料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适于将处于所述送料位置的所述接料结构上的单组所述零配件移动至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上,并将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上的多组零配件以预设距离间隔输送。

有益效果:第一输送轨道可在第一方向为零配件提供排列的轨道,起到限位和导向零配件的作用;接料结构可将单组零配件依次送至送料位置进行排队和搬运,分料结构可将单组零配件依次移动至第一输送轨道上进行排列,并将多组零配件以预设距离间隔输送,便于下游工作台取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由于第一输送轨道和分料结构的设置,无需振动即可将零配件进行排列,还可避免引脚因为振动而变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料结构包括安装组件和分料组件;安装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具有靠近所述接料结构的靠近位置,及远离所述接料结构的远离位置;分料组件,沿第三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上,具有靠近所述接料结构和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并将零配件间隔固定的分料位置,和远离所述接料结构和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避让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设置。

有益效果:所述分料组件移动至所述分料位置后,所述安装组件从所述靠近位置移动至所述远离位置;此时分料组件从分料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在所述分料组件移动至所述避让位置后,所述安装组件从所述远离位置移动至所述靠近位置,并依次循环进行分料。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动力结构、第一传动结构、第二传动结构和第三传动结构;第一动力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设有动力输出轴;第一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接料结构;第二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安装组件;第三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分料组件。

有益效果:第一动力结构通过第一传动结构、第二传动结构和第三传动结构分别对接料结构、安装组件和分料组件进行控制,节省了动力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稳定性,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凸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凸轮背向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轮轨迹;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一配合端和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一配合端与所述第一凸轮轨迹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接料结构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第二凸轮和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凸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周,所述第二凸轮的外周设有第二凸轮轨迹;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二固定端、第二配合端和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二配合端与所述第二凸轮轨迹滑动配合,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轮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安装组件连接;

所述第三传动结构包括第三凸轮和第三连杆组件,所述第三凸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周,所述第三凸轮的外周设有第三凸轮轨迹;所述第三连杆组件包括第三固定端、第三配合端和第三驱动端,所述第三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三配合端与所述第三凸轮轨迹滑动配合,并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凸轮的一侧,所述第三驱动端与所述分料组件连接。

有益效果:第一传动轴与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动力输出轴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并带动第一凸轮转动,第一凸轮轨迹随动,并带动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一配合端绕第一固定端往复摆动,以通过第一驱动端带动接料结构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并带动第二凸轮转动,第二凸轮轨迹随动,并带动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二配合端绕第二固定端往复摆动,以通过第二驱动端带动安装组件和设置在安装组件上的分类组件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并带动第三凸轮转动,第三凸轮轨迹随动,并带动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三配合端绕第三固定端往复摆动,以通过第三驱动端带动分料组件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轮包括凸轮本体、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和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和所述第三凸出部均为凸出于所述凸轮本体设置的弧形凸边,所述第一凸出部背向所述凸轮本体的端面为第一轨迹段,所述第二凸出部背向所述凸轮本体的端面为第二轨迹段,所述第三凸出部背向所述凸轮本体的端面为第三轨迹段,所述第一轨迹段和所述第二轨迹段均与所述凸轮本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轨迹段与凸轮本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轨迹段与所述凸轮本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轨迹段与所述第二轨迹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轨迹段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段,所述第一轨迹段、一段所述第三轨迹段、所述第二轨迹段和另一段所述第三轨迹段依次首尾相连形成所述第一凸轮轨迹;所述第一配合端与两段所述第三轨迹段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一驱动端带动所述接料结构反向移动。

有益效果:第三凸出部为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之间的过渡段,第三轨迹段为第一轨迹段和第二轨迹段之间的过渡段,由于第一轨迹段与凸轮本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轨迹段与所述凸轮本体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配合端与第三轨迹段滑动配合时会靠近或远离凸轮本体,进而带动第一驱动端和接料结构移动。第一轨迹段和第二轨迹段的设置,可实现缓冲和换向。

所述第二凸轮轨迹包括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和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半径,所述第一弧形段与所述第二弧形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弧形段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段,一段所述第三弧形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一端连接,另一段所述第三弧形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配合端与两段所述第三弧形段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二驱动端带动所述安装组件反向移动。

有益效果:第三弧形段为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之间的过渡段,由于第一弧形段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段的半径,使得第二配合端与第三弧形段配合时会靠近或远离第一传动轴,进而带动第二驱动端和安装组件移动。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的设置,可实现缓冲和换向。

所述第三凸轮轨迹包括第一外周壁、第二外周壁和第三外周壁,所述第一外周壁和所述第二外周壁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外周壁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半径,所述第一外周壁与所述第二外周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外周壁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段,一段所述第三外周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周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外周壁的一端连接,另一段所述第三外周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周壁的另一端和第二外周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配合端与两段所述第三外周壁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三驱动端带动所述分料组件反向移动。

有益效果:第三外周壁为第一外周壁和第二外周壁之间的过渡段,由于第一外周壁的半径大于第二外周壁的半径,使得第三配合端与第三外周壁配合时会靠近或远离第一传动轴,进而带动第三驱动端和分料组件移动。第一外周壁和第二外周壁的设置,可实现缓冲和换向。

其中,所述第三轨迹段、所述第三弧形段和所述第三驱动端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横截面上的投影沿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周向依次分布。

有益效果:可对第一配合端、第二配合端和第三配合端的动作实现时序控制,进而通过第一驱动端、第二驱动端和第三驱动端的动作实现时序控制,使得接料结构、安装组件和分料组件之间的动作形成时序差,并形成连贯的组合,通过最小的空间和最少的动力完成对零配件的接料、排列和间隔搬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一固定块和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并形成所述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凸轮位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滑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上,朝向所述第一凸轮轨迹的一端为所述第一配合端,所述第一配合端为圆滑端;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接料结构可转动地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杆组件包括第五杆体、第六杆体、第七杆体、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并形成所述第三固定端;所述第五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杆体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五杆体的两端之间,并形成所述第三配合端;所述第六杆体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七杆体的两端之间,所述第四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七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固定块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为所述第三驱动端,所述第三驱动端可转动地有所述第三滚轮,通过所述第三滚轮带动所述分料组件移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台上还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接料结构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台上还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安装组件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组件上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分料组件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滑轨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三杆体、第四杆体、第二固定块和第一滚轮,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并形成所述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三杆体的一端为所述第一配合端,所述第一配合端可转动地连接有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凸轮轨迹滑动配合;所述第三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杆体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四杆体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安装组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三杆体的两端之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设有连接滑槽,所述第一连接块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滑槽内,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滑动套设在所述第三杆体的外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可转动地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二动力结构;第一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远离所述第一凸轮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齿轮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周,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凸轮之间,所述第二齿轮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的啮合位置,及与所述第一齿轮分离的分离位置;第二动力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适于驱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啮合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四传动结构,所述第二动力结构包括动力伸缩端,所述动力伸缩端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周设有卡槽;所述第四传动结构包括延伸杆和转动环,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与所述动力伸缩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条形孔;所述转动环的一端设有半圆形槽,另一端凸出设有连接槽,所述半圆形槽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口朝向相反的方向;所述半圆形槽的槽口的两端相对设有两个凸柱,两个所述凸柱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二齿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半圆形槽内;所述连接槽内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条形孔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为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啮合端,另一端设有第一随动轮,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第二随动轮,所述第一随动轮和所述第二随动轮通过随动带连接。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卡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周壁设有第一键槽,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键槽,所述卡键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键槽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键槽滑动配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输送槽,所述第一输送槽的槽底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避让通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真空通道,所述真空通道的进风口与第一避让通道连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检测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用于检测所述接料结构上是否有待送料的零配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检测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上靠近所述接料结构的一端是否有待输送的零配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料结构包括分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包括分料板和分料槽,所述分料槽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料槽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分料槽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预设距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输送轨道,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延长线间隔设置,所述接料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之间;所述接料结构处于所述接料位置时,适于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接收单组所述零配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动力结构和第五传动结构,所述第一动力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台上,设有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槽,所述第二输送槽的槽底避空设置;所述第五传动结构包括传送带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输送槽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有一个第二传动轴,所述传送带套设在两个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部,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输送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之间设有第二避让通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输送槽,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槽;所述接料结构上设有第三输送槽,所述接料结构处于所述接料位置时,所述第三输送槽与所述第二输送槽连通;所述接料结构处于所述送料位置时,所述第三输送槽与所述第一输送槽连通,且所述接料结构封堵所述第二输送槽的端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的第三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的第四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示出第一传动结构)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示出第一传动结构)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示出第二传动结构)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示出第二传动结构)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示出第二传动结构)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示出第二传动结构)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示出第三传动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示出第二动力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示出第二动力结构和第一动力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第二齿轮处于分离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第二齿轮处于啮合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示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搬运装置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输送轨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操作台;101、第一滑轨;102、第二滑轨;2、第一输送轨道;21、第一避让通道;3、接料结构;4、分料结构;41、安装组件;411、第三滑轨;42、分料组件;421、分料板;422、分料槽;5、第一动力结构;51、动力输出轴;52、第二随动轮;6、第一传动结构;61、第一凸轮;611、凸轮本体;612、第一轨迹段;613、第二轨迹段;614、第三轨迹段;62、第一连杆组件;621、第一固定端;622、第一配合端;623、第一驱动端;624、第一杆体;625、第二杆体;626、第一固定块;627、第一滑动件;7、第二传动结构;71、第二凸轮;711、第一弧形段;712、第二弧形段;713、第三弧形段;72、第二连杆组件;721、第三杆体;722、第四杆体;723、第二固定块;724、第一滚轮;725、第一连接块;726、第二连接块;727、调节螺杆;8、第三传动结构;81、第三凸轮;811、第一外周壁;812、第二外周壁;813、第三外周壁;82、第三连杆组件;821、第五杆体;822、第六杆体;823、第七杆体;824、第三固定块;825、第四固定块;826、第二滚轮;827、第三滚轮;9、第一传动轴;10、第一齿轮;1001、第一随动轮;11、第二齿轮;111、卡槽;12、第二动力结构;13、第四传动结构;131、延伸杆;132、转动环;14、卡键;15、真空通道;16、第一检测结构;17、第二检测结构;18、第二输送轨道;19、第五传动结构;191、传送带;192、第二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23,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搬运装置,包括操作台1、第一输送轨道2、接料结构3和分料结构4;第一输送轨道2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接料结构3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操作台1上,并位于第一输送轨道2的一端,具有接收单组零配件的接料位置,及与第一输送轨道2位置匹配的送料位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分料结构4可活动地设置在操作台1上,适于将处于送料位置的接料结构3上的单组零配件移动至第一输送轨道2上,并将第一输送轨道2上的多组零配件以预设距离间隔输送。

第一输送轨道2可在第一方向为零配件提供排列的轨道,起到限位和导向零配件的作用;接料结构3可将单组零配件依次送至送料位置进行排队,分料结构4可将单组零配件依次移动至第一输送轨道2上进行排列,并将多组零配件以预设距离间隔输送,便于下游工作台取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由于第一输送轨道2和分料结构4的设置,无需振动即可将零配件进行排列,还可避免引脚因为振动而变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料结构4包括安装组件41和分料组件42;安装组件41,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操作台1上,具有靠近接料结构3的靠近位置,及远离接料结构3的远离位置;分料组件42,沿第三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安装组件41上,具有靠近接料结构3和第一输送轨道2、并将零配件间隔固定的分料位置,和远离接料结构3和第一输送轨道2的避让位置;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设置。

分料组件42移动至分料位置后,安装组件41从靠近位置移动至远离位置;此时分料组件42从分料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在分料组件42移动至避让位置后,安装组件41从远离位置移动至靠近位置,并依次循环进行分料。

具体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为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第三方向为竖直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动力结构5、第一传动结构6、第二传动结构7和第三传动结构8;第一动力结构5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设有动力输出轴51;第一传动结构6传动连接动力输出轴51与接料结构3;第二传动结构7传动连接动力输出轴51与安装组件41;第三传动结构8传动连接动力输出轴51与分料组件42。

第一动力结构5通过第一传动结构6、第二传动结构7和第三传动结构8分别对接料结构3、安装组件41和分料组件42进行控制,节省了动力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稳定性,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传动轴9,第一传动轴9与动力输出轴51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9的轴向与第二方向平行设置,动力输出轴51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轴9转动。

第一传动结构6包括第一凸轮61和第一连杆组件62,第一凸轮61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轴9的一端,且第一凸轮61背向第一传动轴9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轮61轨迹;第一连杆组件62包括第一固定端621、第一配合端622和第一驱动端623,第一固定端621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第一配合端622与第一凸轮61轨迹滑动配合,第一驱动端623与接料结构3连接。第一传动轴9转动,带动第一凸轮61转动,第一凸轮61轨迹随动,并带动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一配合端622绕第一固定端621往复摆动,以通过第一驱动端623带动接料结构3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第二传动结构7包括第二凸轮71和第二连杆组件72,第二凸轮71固定套设在第一传动轴9的外周,第二凸轮71的外周设有第二凸轮71轨迹;第二连杆组件72包括第二固定端、第二配合端和第二驱动端,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第二配合端与第二凸轮71轨迹滑动配合,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凸轮61的一侧,第二驱动端与安装组件41连接。第一传动轴9转动并带动第二凸轮71转动,第二凸轮71轨迹随动,并带动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二配合端绕第二固定端往复摆动,以通过第二驱动端带动安装组件41和设置在安装组件41上的分类组件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第三传动结构8包括第三凸轮81和第三连杆组件82,第三凸轮81固定套设在第一传动轴9的外周,第三凸轮81的外周设有第三凸轮81轨迹;第三连杆组件82包括第三固定端、第三配合端和第三驱动端,第三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第三配合端与第三凸轮81轨迹滑动配合,并沿第三方向设置在第三凸轮81的一侧,第三驱动端与分料组件42连接。第一传动轴9转动并带动第三凸轮81转动,第三凸轮81轨迹随动,并带动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三配合端绕第三固定端往复摆动,以通过第三驱动端带动分料组件42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轮61包括凸轮本体611、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和第三凸出部,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和第三凸出部均为凸出于凸轮本体611设置的弧形凸边,第一凸出部背向凸轮本体611的端面为第一轨迹段612,第二凸出部背向凸轮本体611的端面为第二轨迹段613,第三凸出部背向凸轮本体611的端面为第三轨迹段614,第一轨迹段612和第二轨迹段613均与凸轮本体611平行设置,第一轨迹段612与凸轮本体6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轨迹段613与凸轮本体611之间的距离,第一轨迹段612与第二轨迹段613相对设置,第三轨迹段614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段,第一轨迹段612、一段第三轨迹段614、第二轨迹段613和另一段第三轨迹段614依次首尾相连形成第一凸轮61轨迹;第一配合端622与两段第三轨迹段614滑动配合时,第一驱动端623带动接料结构3反向移动。

第三凸出部为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之间的过渡段,第三轨迹段614为第一轨迹段612和第二轨迹段613之间的过渡段,由于第一轨迹段612与凸轮本体6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轨迹段613与凸轮本体611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配合端622与第三轨迹段614滑动配合时会靠近或远离凸轮本体611,进而带动第一驱动端623和接料结构3移动。第一轨迹段612和第二轨迹段613的设置,可实现缓冲和换向。

第二凸轮71轨迹包括第一弧形段711、第二弧形段712和第三弧形段713,第一弧形段711和第二弧形段712与第一传动轴9同轴设置,第一弧形段711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段712的半径,第一弧形段711与第二弧形段712相对设置,第三弧形段713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段,一段第三弧形段7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段711的一端和第二弧形段712的一端连接,另一段第三弧形段7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段711的另一端和第二弧形段7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配合端与两段第三弧形段713滑动配合时,第二驱动端带动安装组件41反向移动。

第三弧形段713为第一弧形段711和第二弧形段712之间的过渡段,由于第一弧形段711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段712的半径,使得第二配合端与第三弧形段713配合时会靠近或远离第一传动轴9,进而带动第二驱动端和安装组件41移动。第一弧形段711和第二弧形段712的设置,可实现缓冲和换向。

第三凸轮81轨迹包括第一外周壁811、第二外周壁812和第三外周壁813,第一外周壁811和第二外周壁812与第一传动轴9同轴设置,第一外周壁811的半径大于第二外周壁812的半径,第一外周壁811与第二外周壁812相对设置,第三外周壁813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段,一段第三外周壁8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周壁811的一端和第二外周壁812的一端连接,另一段第三外周壁8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周壁811的另一端和第二外周壁8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配合端与两段第三外周壁813滑动配合时,第三驱动端带动分料组件42反向移动。

第三外周壁813为第一外周壁811和第二外周壁812之间的过渡段,由于第一外周壁811的半径大于第二外周壁812的半径,使得第三配合端与第三外周壁813配合时会靠近或远离第一传动轴9,进而带动第三驱动端和分料组件42移动。第一外周壁811和第二外周壁812的设置,可实现缓冲和换向。

其中,第三轨迹段614、第三弧形段713和第三驱动端在第一传动轴9的横截面上的投影沿第一传动轴9的周向依次分布。

可对第一配合端622、第二配合端和第三配合端的动作实现时序控制,进而通过第一驱动端623、第二驱动端和第三驱动端的动作实现时序控制,使得接料结构3、安装组件41和分料组件42之间的动作形成时序差,并形成连贯的组合,通过最小的空间和最少的动力完成对零配件的接料、排列和间隔搬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组件62包括第一杆体624、第二杆体625、第一固定块626和第一滑动件627;第一固定块626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并形成第一固定端621;第一杆体624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块626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杆体625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凸轮61位于第一杆体624的两端之间;第一滑动件627固定连接在第一杆体624上,朝向第一凸轮61轨迹的一端为第一配合端622,第一配合端622为圆滑端;第二杆体625的另一端为第一驱动端623,第一驱动端623与接料结构3可转动地连接。

第一配合端622为圆滑端,可在与第一凸轮61轨迹滑动配合的过程中减小摩擦力,并防止尖锐的棱角损伤第一凸轮61轨迹。第一滑动件627在与第一凸轮61轨迹配合时,会在第三轨迹段614处靠近或远离凸轮本体611,使得第一杆体624的另一端绕第一固定块626移动,进而待到第二杆体625移动,并带动接料结构3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连杆组件82包括第五杆体821、第六杆体822、第七杆体823、第三固定块824、第四固定块825、第二滚轮826和第三滚轮827,第三固定块824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并形成第三固定端;第五杆体821的一端与第三固定块824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第六杆体82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滚轮826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五杆体821的两端之间,并形成第三配合端;第六杆体82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七杆体823的两端之间,第四固定块825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第七杆体823的一端与第四固定块825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为第三驱动端,第三驱动端可转动地有第三滚轮827,通过第三滚轮827带动分料组件42移动。

第五杆体821、第六杆体822和第七杆体823的设置,可增强动力传递的稳定性。第二滚轮826和第三滚轮827的设置,可减小摩擦力。第二滚轮826在与第三凸轮81轨迹配合的时候,会在第三外周壁813处靠近或远离第一传动轴9,使得第五杆体821的另一端转动,进而带动第六杆体822移动,第六杆体822再带动第三滚轮827移动,并带动分料组件42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台1上还设有第一滑轨101,第一滑轨101沿第二方向延伸,接料结构3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一滑轨101上。

第一滑轨101可对接料结构3的滑动进行导向和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台1上还设有第二滑轨102,第二滑轨102沿第一方向延伸,安装组件41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滑轨102上。

第二滑轨102可对安装组件41的滑动进行导向和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组件41上设有第三滑轨411,第三滑轨411沿第三方向延伸,分料组件42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三滑轨411上。

第三滑轨411可对分料组件42的滑动进行导向和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组件72包括第三杆体721、第四杆体722、第二固定块723和第一滚轮724,第二固定块723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并形成第二固定端;第三杆体721的一端为第一配合端622,第一配合端622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滚轮724,第一滚轮724与第二凸轮71轨迹滑动配合;第三杆体721的另一端与第四杆体72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四杆体722的另一端为第二驱动端,第二驱动端与安装组件4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固定块723位于第三杆体721的两端之间。

第一滚轮724的设置,可减小摩擦力。第一滚轮724在与第二凸轮71轨迹配合时,会在第三弧形段713处靠近或远离第一传动轴9,使得第三杆体721的另一端转动,带动第四杆体722和安装组件41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组件72还包括第一连接块725、第二连接块726和调节螺杆727,第二固定块723内设有连接滑槽,第一连接块725可滑动地连接在连接滑槽内,调节螺杆727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块723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725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块726的一端滑动套设在第三杆体721的外周,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725可转动地连接。

调节螺杆727转动时,可调节第一连接块725在连接滑槽内的位置,进而带动第二连接块726沿第三杆体721的外周滑动,改变第二连接块726与第一滚轮724之间的距离,进而可改变第三杆体721的另一端的位移,进而改变安装组件41的移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和第二动力结构12;第一齿轮10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传动轴9上远离第一凸轮61的一端,第一齿轮10与动力输出轴51传动连接;第二齿轮11可滑动地套设在第一传动轴9的外周,并设置在第一齿轮10与第一凸轮61之间,第二齿轮11具有与第一齿轮10啮合、并带动第一传动轴9转动的啮合位置,及与第一齿轮10分离的分离位置;第二动力结构12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适于驱动第二齿轮11在啮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第二齿轮11在第二动力结构12的驱动下在啮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当第二齿轮11移动至啮合位置时,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啮合,第一齿轮10在动力输出轴51的带动下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11和第一传动轴9同步转动,第一传动轴9转动时带动第一凸轮61、第二凸轮71和第三凸轮81转动,进而分别带动接料结构3、安装组件41和分料组件42移动。当第二齿轮11移动至分离位置时,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相互间隔设置,第一齿轮10在动力输出轴51的带动下转动时,第二齿轮11和第一传动轴9均保持不动。

具体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动力结构5可为电机,动力输出轴51为电机的旋转输出轴。动力输出轴51与第一齿轮10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第二动力结构12可为气缸或油缸或伸缩电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传动结构13,第二动力结构12包括动力伸缩端,动力伸缩端的伸缩方向与第一传动轴9的轴线平行;第二齿轮11的外周设有卡槽111;第四传动结构13包括延伸杆131和转动环132,延伸杆131的一端与动力伸缩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条形孔;转动环132的一端设有半圆形槽,另一端凸出设有连接槽,半圆形槽与连接槽的槽口朝向相反的方向;半圆形槽的槽口的两端相对设有两个凸柱,两个凸柱可转动地卡接在卡槽111内,第二齿轮11至少部分设置在半圆形槽内;连接槽内设有连接轴,连接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条形孔内。

延伸杆131和转动环132的设置,可将与第一传动轴9平行设置的动力伸缩端的动力传递给第二齿轮11,控制第二齿轮11沿第一传动轴9的轴向方向滑动。延伸杆131的另一端上设有条形孔,可扩展转动环132的移动范围,增大第二齿轮11的移动范围;转动环132的一端设置半圆形槽,半圆形槽内凸柱的设置,可与第二齿轮11上的卡槽111进行转动卡接,既可避免在移动和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二齿轮11发生碰撞和干涉,又可保证转动环132与第二齿轮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转动环132上连接槽内设有连接轴,可便于与条形孔进行转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0的一端为与第二齿轮11啮合的啮合端,另一端设有第一随动轮1001,动力输出轴51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第二随动轮52,第一随动轮1001和第二随动轮52通过随动带连接。

啮合端和第一随动轮1001分别设置在第一齿轮10的轴向方向的两端;第二齿轮11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与啮合端啮合。通过第一随动轮1001、第二随动轮52和随动带的设置,可实现第一动力结构5对第一齿轮10的驱动,又通过第二齿轮11、第二动力结构12和第四传动结构13的设置,实现第一动力结构5对第一传动轴9的驱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卡键14,第二齿轮11的内周壁设有第一键槽,第一传动轴9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键槽,卡键14的一侧与第二键槽固定连接,另一侧与第一键槽滑动配合。

第一键槽、第二键槽和卡键14的设置,实现了第二齿轮11与第一传动轴9的滑动连接,同时又可在第二齿轮11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轴9同步转动。具体地,第一键槽、第二键槽和卡键14可对应设有一个和多个,多个第一键槽沿第二齿轮11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内周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轨道2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输送槽,第一输送槽的槽底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避让通道21;

第一输送槽可用于引导和输送零配件,第一避让通道21既可对零配件的引脚进行避让,防止引脚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变形,又可方便进行吸尘。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真空通道15,真空通道15的进风口与第一避让通道21连通。

真空通道15可在第一避让通道21处产生真空吸力,既可对零配件进行吸尘清洁,又可增加零配件在第一输送轨道2上的稳定性。具体地,真空通道15可呈喇叭状,口径大的一端与第一避让通道21连通,口径小的一端与真空泵等负压结构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检测结构16,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用于检测接料结构3上是否有待送料的零配件。

第一检测结构16可检测接料结构3上是否有待送料的零配件,若有,则搬运装置的控制器可控制第二动力结构12驱动第一齿轮10移动至啮合位置,以带动第一传动轴9转动,并通过第一凸轮61、第二凸轮71和第三凸轮81按时序带动接料结构3、安装组件41和分料组件42移动;若没有,则控制器可控制第二动力结构12驱动第一齿轮10移动至分离位置,避免第一传动轴9转动,保证第一输送轨道2上各个零配件之间的距离。具体地,第一检测结构16为对射光纤。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检测结构17,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用于检测第一输送轨道2上靠近接料结构3的一端是否有待输送的零配件。具体地,第二检测结构17为对射光纤。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料结构4包括分料组件42,分料组件42包括分料板421和分料槽422,分料槽422具有多个,多个分料槽422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分料槽422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

分料槽422可将多个零配件以预设距离进行分隔和输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输送轨道18,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输送轨道2与第二输送轨道18的延长线间隔设置,接料结构3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输送轨道2与第二输送轨道18之间;接料结构3处于接料位置时,适于从第二输送轨道18接收单组零配件。

第二输送轨道18的设置,可将零配件进行输送和整理,便于通过接料结构3依次输送给第一输送轨道2处,以通过分料结构4进行预设距离的排列和输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动力结构5和第五传动结构19,第一动力结构5固定连接在操作台1上,设有动力输出轴51;第二输送轨道18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槽,第二输送槽的槽底避空设置;第五传动结构19包括传送带191和第二传动轴192,第二输送槽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有一个第二传动轴192,传送带191套设在两个传动轴和动力输出轴51的外部,传送带191的两侧分别与第二输送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之间设有第二避让通道。

第二输送槽可对零配件进行导向、限位和输送;传送带191既可将零配件进行输送,又可通过第二避让通道的设置对零配件的引脚进行避让和保护。

具体地,第五传动结构19还包括第三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具有两个,两个第三传动轴位于两个第二传动轴192和动力输出轴51之间,且两个第三传动轴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二传动轴192之间的距离,可对传送带191进行绷紧,防止传送带191发生松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轨道2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输送槽,第二输送轨道18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槽;接料结构3上设有第三输送槽,接料结构3处于接料位置时,第三输送槽与第二输送槽连通;接料结构3处于送料位置时,第三输送槽与第一输送槽连通,且接料结构3封堵第二输送槽的端部。

接料结构3处于接料位置时,第三输送槽可从第二输送槽处接收单组零配件;接料结构3处于送料位置时,第三输送槽内的单组零配件可通过分料结构4输送至第一输送槽。且接料结构3处于送料位置时,还可封堵第二输送槽的端部,防止零配件从第二输送槽的端部脱出。

本实施例中的搬运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动力结构5通过第五传动结构19在第二输送轨道18内输送零配件;当第一检测结构16检测接料结构3上有待送料的零配件时,第二动力结构12通过第四传动结构13驱动第二齿轮11移动至啮合位置,第一传动轴9随动力输出轴51转动,并带动第一凸轮61、第二凸轮71和第三凸轮81转动,第一凸轮61通过第一连杆组件62带动接料结构3从接料位置移动至送料位置,第二凸轮71通过第二连杆组件72带动安装组件41和处于避让位置的分料组件42从远离位置移动至靠近位置,第三凸轮81通过第三连杆组件82带动分料组件42从避让位置移动至分料位置,第二凸轮71通过第二连杆组件72带动安装组件41和处于分料位置的分料组件42从靠近位置移动至远离位置,第一凸轮61通过第一连杆组件62带动接料结构3从送料位置移动至接料位置,若此时第一检测结构16检测到接料结构3上有待送料的零配件,则第一凸轮61、第二凸轮71和第三凸轮81依次循环上述步骤。若第一检测结构16未检测到接料结构3上有待送料的零配件,则第二动力结构12通过第四传动结构13驱动第二齿轮11移动至分离位置。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快速高效搬运马桶的搬运装置
  • 搬运装置和方法、搬运机器人以及串焊机
  • 搬运结构及搬运装置
  • 一种用于搬运轮胎模具的搬运装置
  • 片材搬运装置、具备该片材搬运装置的片材加工装置、以及使用片材搬运装置的片材搬运方法及片材加工方法
  • 用于运行搬运装置用的防护装置的方法,用于搬运装置的防护装置,和搬运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49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