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智能门锁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智能门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锁具都包含有锁芯,锁芯的种类和样式的各式各样,在考虑锁具整体美观的情况下,一般会将锁芯隐藏在锁内。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锁在进行紧急解锁时,通常需要先按压智能锁以使锁芯弹出,然后打开防尘盖,以进行紧急解锁。

由上述可知,目前的智能锁在进行紧急解锁时需要进行两个操作步骤,不够简便快捷,无法做到一步操作即可进行紧急解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智能门锁,以解决目前的智能锁在紧急解锁时解锁动作不够快速而导致开锁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门锁,所述智能门锁包括壳体、锁体组件和弹出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和显露孔,所述显露孔连通于所述安装腔;

所述锁体组件包括盖体和锁芯主体,所述锁芯主体活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盖体转动连接于所述锁芯主体,所述锁芯主体设有锁芯部,所述盖体和所述锁芯部均活动设于所述显露孔,所述盖体具有遮盖所述锁芯部的收合状态和打开所述锁芯部的打开状态;

所述弹出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锁芯主体与所述弹出组件连接,所述弹出组件具有锁定所述锁芯主体的锁定状态和解锁所述锁芯主体的解锁状态,所述盖体用于在受外力作用时通过所述锁芯主体驱使所述弹出组件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弹出组件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的同时,所述盖体从所述收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盖体从所述打开状态切换至收合状态的同时,所述弹出组件从所述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芯主体包括安装体和自锁件,所述盖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体,所述自锁件设于所述安装体内,所述盖体设有自锁部,所述安装体设有供所述自锁部通过的过孔,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收合状态时所述自锁部穿过所述过孔,所述自锁件用于锁止或者解锁自锁部,以锁定所述盖体或者解锁所述盖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锁件包括自锁体和弹性体,所述自锁体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体,所述弹性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自锁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体,所述自锁体设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具有锁止所述自锁部的锁止位置和解锁所述自锁部的解锁位置,所述弹性体用于在所述解锁状态下驱使所述锁止部由所述锁止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安装体的一侧设有自锁凸块,所述自锁体抵接所述弹性体的一侧设有锁止部,所述自锁凸块设有自锁槽,所述锁止部用于插入或者退出所述自锁槽,以锁定或者解锁所述自锁凸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芯主体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安装体背离所述盖体的一侧,所述自锁体位于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自锁体的移动进行限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体组件还包括弹性扭转件,所述弹性扭转件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体,所述弹性扭转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体,所述弹性扭转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安装体的一侧,所述盖体从所述收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时,所述弹性扭转件为所述盖体提供转动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出组件包括固定件和锁扣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安装体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锁扣件安装于所述固定件;

所述安装体设有扣接部,所述锁扣件用于在所述锁定状态下锁扣所述扣接部或者在所述解锁状态下释放所述扣接部,以锁定或者解锁所述安装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芯主体还包括自锁件,所述自锁件连接于所述安装体,所述自锁件用于锁止或者解锁所述盖体,所述自锁件设有斜推部,所述固定件设有斜顶部,所述斜推部与所述斜顶部滑动配合,以锁止或者解锁所述盖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出组件还包括回复件,所述回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体,所述回复件用于在所述解锁状态下为所述安装体提供回复力,以使得所述安装体能够带动所述盖体弹出所述显露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导向柱,所述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安装体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

所述回复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的外部,所述回复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固定板,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导向孔的边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背壳,所述前壳连接于所述背壳,所述前壳和所述背壳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显露孔形成于所述前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体组件上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显露孔的边缘止挡配合,以限制所述锁体组件弹出所述显露孔的弹出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公开的智能门锁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也即盖体受到按压的作用时,盖体通过锁芯主体驱使弹出组件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使得弹出组件在解锁的状态下推动锁芯主体移动,使得锁芯主体能够带动盖体移动,以实现将盖体弹出显露孔,锁芯主体在盖体弹出显露孔之后还驱使盖体由收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使得盖体得以打开,以显露锁芯部,进而便于用户进行开锁,只需要一个按压动作即可实现弹出锁芯主体,在锁芯主体弹出的同时还逐渐打开盖体,使得弹出锁芯主体的动作和打开盖体的动作同步进行,极大地提升了开锁的效率,有助于提升用户在急需开门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解锁,从而满足急需开门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智能门锁一实施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门锁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门锁一实施例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门锁一实施例过渡状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门锁一实施例打开状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锁芯主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自锁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锁体组件与弹出组件一实施例扣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智能门锁;1、壳体;11、安装腔;12、显露孔;13、前壳;14、背壳;2、锁体组件;3、弹出组件;31、固定件;311、固定板;3111、避让孔;3112、装配孔;312、导向柱;313、引导体;3131、斜顶部;32、锁扣件;33、回复件;4、盖体;41、自锁部;411、自锁凸块;412、自锁槽;42、连接凸块;5、锁芯主体;51、安装体;511、过孔;512、安装孔;513、支座;514、安装槽;515、支撑部;516、限位部;517、止挡部;518、扣接部;519、导向孔;52、自锁件;521、自锁体;5211、锁止部;5212、斜推部;5213、限位槽;522、弹性体;53、锁芯本体;531、锁芯部;54、前锁片;541、转耳部;55、限位件;6、弹性扭转件;7、销钉。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门锁,在需要紧急解锁时只需进行一个操作步骤,便可以实现快速解锁,极大地提升了开锁的效率,有助于提升用户在急需开门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解锁,从而满足急需开门的需求。

参照图1至图3,智能门锁100包括壳体1、锁体组件2和弹出组件3。壳体1设有安装腔11和显露孔12,显露孔12连通于安装腔11。锁体组件2包括盖体4和锁芯主体5,锁芯主体5活动设于安装腔11内,盖体4转动连接于锁芯主体5,锁芯主体5设有锁芯部531,盖体4和锁芯部531均活动设于显露孔12,盖体4具有遮盖锁芯部531的收合状态和打开锁芯部531的打开状态。

弹出组件3设置于安装腔11内并连接于壳体1,锁芯主体5与弹出组件3连接,弹出组件3具有锁定锁芯主体5的锁定状态和解锁锁芯主体5的解锁状态,盖体4用于在受外力作用时通过锁芯主体5驱使弹出组件3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弹出组件3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的同时,盖体4从收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盖体4从打开状态切换至收合状态的同时,弹出组件3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

也即在解锁状态下,弹出组件3推动盖体4和锁芯主体5朝远离弹出组件3的方向移动,以使盖体4伸出显露孔12,锁芯主体5用于在盖体4伸出显露孔12后驱使盖体4由收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如此设置,当需要进行紧急解锁时,用户可以按压盖体4,使得盖体4在受力之后得以下压,盖体4驱使锁芯主体5朝向弹出组件3的方向移动并压抵弹出组件3,使得弹出组件3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弹出组件3在解锁的状态下推动锁芯主体5朝背离弹出组件3的方向移动,使得锁芯主体5能够带动盖体4移动,以实现将盖体4弹出显露孔12。锁芯主体5在盖体4弹出显露孔12之后还驱使盖体4由收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使得盖体4得以打开,以显露锁芯部531,进而便于用户进行开锁。只需要一个按压动作即可实现弹出锁芯主体5,在锁芯主体5弹出的同时还逐渐打开盖体4,使得弹出锁芯主体5的动作和打开盖体4的动作同步进行,极大地提升了开锁的效率,有助于提升用户在急需开门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解锁,从而满足急需开门的需求。

同理,在需要闭合该智能门锁100时,用户将盖体4由打开状态切换至收合状态,也即将盖体4收合起来,以遮盖锁芯部531,用户只需对盖体4施加一个作用力,盖体4在受按压作用力一边退回显露孔12并渐渐下压的同时,还逐渐推动锁芯主体5朝向弹出组件3的方向移动,使得锁芯主体5能够与弹出组件3抵接,弹出组件3在受到锁芯主体5的抵压时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以能够对锁芯主体5进行上锁,以锁止锁芯主体5,此时,盖体4的外表面与壳体1的外表面保持齐平的状态,用户便可以撤销施加在盖体4上的作用力,只需一个操作步骤便可以实现闭锁智能门锁100。

其中,锁芯部531可以是锁芯孔或者解锁孔等结构,盖体4用于遮盖锁芯部531,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锁芯部531外露,以确保锁芯部531的可靠性,提升防盗性能,另一方面通过盖体4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进入锁芯部531,以确保锁芯部531的洁净度,以保证解锁的流畅性。

参照图1和图2,壳体1包括前壳13和背壳14,前壳13连接于背壳14,前壳13和背壳14围合形成安装腔11,显露孔12形成于前壳13。其中,前壳13与背壳1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连接、螺丝连接或者粘接连接等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将前壳13与背壳1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即可,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前壳13和背壳14,便于安装锁体组件2和弹出组件3,以节省组装该智能门锁100的时间,提升组装智能门锁100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11的两端均呈敞口设置,这样便于安装前壳13和背壳14,使得前壳13和背壳14分别安装在门体的两相背侧时,以保证美观性。

参照图1至图8,锁芯主体5包括安装体51和自锁件52,盖体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安装体51,自锁件52设于安装体51内。具体地,盖体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安装体51两相背侧中的一侧,自锁件52安装于安装体51两相背侧中的另一侧,盖体4设有自锁部41,安装体51设有供自锁部41通过的过孔511,盖体4处于收合状态时自锁部41穿过过孔511,自锁件52用于锁止或者解锁自锁部41,以锁定盖体4或者解锁盖体4。

如此设置,将盖体4和自锁件52分别安装在安装体51的两相背侧,一方面便于操作和安装,以增加组装该智能门锁100的安装精度,以减少安装误差,提升该智能门锁100的整体使用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地利用安装体51的结构空间,使得盖体4、安装体51以及自锁件52的之间紧凑度更高,有效地提升结构之间的紧凑度以及合理地利用结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通过自锁件52以能够实现在盖体4收合于显露孔12时对盖体4上锁,以锁住盖体4,使得盖体4不易弹出显露孔12,以保证盖体4的自锁性能。

锁芯主体5还包括锁芯本体53和前锁片54,安装体51贯穿有安装孔512,锁芯本体53安装于安装孔512内,锁芯部531形成于锁芯本体53朝向盖体4的一端。前锁片54设有转耳部541,前锁片5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锁芯本体53远离盖体4的一端,前锁片54的另一端穿设于弹出组件3和背壳14并延伸至背壳14外。

继续参照图1至图8,锁体组件2还包括弹性扭转件6,弹性扭转件6转动安装于安装体51,弹性扭转件6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体51,弹性扭转件6的另一端抵接于盖体4朝向安装体51的一侧,盖体4从收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时,弹性扭转件6为盖体4提供转动力。也即,弹性扭转件6用于在盖体4处于打开状态时为盖体4提供转动力。

安装体51在上下方向的上端部的表面设有两支座513,盖体4朝向安装体51的一侧且邻近端部的位置设有两连接凸块42,两连接凸块42与两支座513一一对应转动连接。锁体组件2还包括销钉7,销钉7穿设于两连接凸块42与两支座513,以稳定地连接两连接凸块42和两支座513。

其中,弹性扭转件6可以为扭簧,扭簧套设于销钉7的外部并设于两连接块之间。通过扭簧以能够为盖体4在自锁件52解除对盖体4的限制时为盖体4提供转动力,使得盖体4能够自动打开以能够显露锁芯部531,便于用户将钥匙插入锁芯部531内,以进行解锁。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扭转件6也可以是扭片或者弹片,弹性扭转件6还可以是其他具有提供转动力功能的结构件,此处不展开详细描述。

继续参照图1至图8,自锁件52包括自锁体521和弹性体522,自锁体521活动连接于安装体51,自锁体521能够沿着垂直于安装体51的移动方向移动。弹性体522的一端连接于自锁体521,另一端连接于安装体51,自锁体521设有锁止部5211,锁止部5211具有锁止自锁部41的锁止位置和解锁自锁部41的解锁位置,弹性体522用于在解锁状态下驱使锁止部5211由锁止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

其中,安装体51背离盖体4设有安装槽514,过孔511与安装槽514连通设置,自锁体521装配于安装槽514内并设于过孔511的上方。安装体51还设有位于安装槽514内的支撑部515,支撑部515自安装槽514的槽底向安装槽514的槽口的方向延伸设置。自锁体521朝向支撑部515的一侧设有限位槽5213,弹性体522的一端抵接于支撑部515,另一端安装于限位槽5213内并抵接于限位槽5213的槽底。

通过支撑部515和限位槽5213的槽底以能够实现压缩或者释放弹性体522,以能够实现对盖体4上锁或者解锁。通过限位槽5213还能够有效地限位弹性体522的端部,使得弹性体522能够稳定地进行收缩或者伸长,以提升自锁体521锁止或者解锁盖体4的效果,提升该智能门锁100的使用性能。

安装槽514的槽壁形成有限位部516,限位部516位于自锁体521的上方。通过限位部516以限制自锁体521的移动行程,以将自锁体521的移动范围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在需要对盖体4进行上锁时能够快速上锁,或者,在需要对进行解锁时能够快速解锁盖体4,高效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体522的数量设置有两个,相应地,支撑部515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部515分别位于过孔511的两侧。自锁体521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5213,两弹性体522的一端与两支撑部515一一对应连接,两弹性体52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限位槽5213一一对应插接配合。

通过两弹性体522以能够增加自锁体521移动的稳定性和流畅性,以提升锁止部5211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的流畅度,尽可能地减少自锁体521发生卡顿的现象,以提高自锁体521复位或者上锁的可靠性。

应当说明的是,弹性体52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多个,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体522为弹性结构,具体如弹簧、弹性橡胶或者弹性柱等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在解锁状态下为自锁体521提供由锁止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的回复力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继续参照图1至图8,盖体4朝向安装体51的一侧设有自锁凸块411,自锁体521抵接弹性体522的一侧设有锁止部5211。自锁凸块411设有自锁槽412,锁止销用于插入或者退出自锁槽412,以锁定或者解锁自锁凸块411。

具体而言,盖体4朝向安装体51的一侧设有自锁凸块411,以形成自锁部41,自锁体521抵接弹性体522的一侧设有锁止销,以形成锁止部5211。

在盖体4处于收合状态时,自锁凸块411远离盖体4的一端自安装槽514内显露,锁止销插入自锁槽412,以锁定盖体4,从而限制盖体4往外展开。在需要紧急解锁时,弹出组件3接触对安装体51的限制,使得锁止销的移动不再受限制,在弹性体522的作用下,自锁体521带动锁止销退出自锁槽412,使得盖体4在弹性扭转件6的作用下得以展开,以显露锁芯部531。

其中,过孔511的形状成扁口状设置,也可以呈方形或者圆形设置,还可以呈其他任意的形状设置。

锁芯主体5还包括限位件55,限位件55连接于安装体51背离盖体4的一侧,也即限位件55设于安装槽514内并连接于安装槽514的槽底,自锁体521位于限位件55靠近盖体4的一侧,也即自锁体521位于安装槽514的槽底和限位件55之间,限位件55用于对自锁体521的移动进行限位。

一方面通过限位件55限位自锁体521以及弹性体522,以有效地防止自锁体521以及弹性体522脱落,使得自锁体521以及弹性体522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安装体51上,另一方面通过限位件55能够对自锁体521的移动进行限位,以提高自锁体521移动的稳定性。

其中,限位件55可以限位板或者限位架,限位件55也可以为其他的限位结构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体组件2设有止挡部517,止挡部517与显露孔12的边缘止挡配合,以限制锁体组件2弹出显露孔12的弹出量。

具体而言,安装体51的外部设有止挡部517,在安装体51的移动过程中,通过止挡部517与显露孔12的边缘止挡配合,以此限制安装体51和盖体4弹出显露孔12的弹出量,有效地避免盖体4过多地弹出显露孔12,以影响使用体验感。

继续参照图1至图8,锁芯主体5包括安装体51,盖体4转连接于安装体51,弹出组件3包括固定件31和锁扣件32,固定件31连接于壳体1,安装体51活动连接于固定件31,锁扣件32安装于固定件31。安装体51设有扣接部518,锁扣件32用于在锁定状态下锁扣扣接部518或者在解锁状态下释放扣接部518,以锁定或者解锁安装体51。

固定件31包括固定板311,固定板311的中部位置设有避让孔3111,避让孔3111用于供前锁片54通过。固定板311的两侧均设有装配孔3112,锁扣件32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锁扣件32一一对应地固定安装于两装配孔3112。扣接部518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扣接部518分布于安装体51的两侧,通过两扣接部518与两扣接件扣接配合,以能够稳定锁止安装体51,以增强队安装体51的锁止力度,有效地避免安装体51在受到猛烈撞击或者受到较大地外力作用时而导致意外脱落的现象。

扣接部518可以为扣钩或者卡块,锁扣件32可以为按压式碰珠开关或者弹性锁片结构。可以理解的是,锁扣件32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锁止或者解锁功能的结构件,只要能够实现对安装体51进行上锁或者解锁即可,在此不详细赘述。

此外,在扣接部518与扣接件扣接或者脱扣时,会产生声响,以便提示用户,进而提升该智能门锁100的使用性能,提高用户体验感。

继续参照图1至图8,锁芯主体5还包括自锁件52,自锁件52连接于安装体51,自锁件52用于锁止或者解锁盖体4,自锁件52设有斜推部5212,也即斜推部5212形成于自锁体521朝向固定板311的一侧的侧壁。固定件31设有斜顶部3131,斜推部5212与斜顶部3131滑动配合,以锁止或者解锁盖体4。斜顶部3131用于在安装体51处于锁定状态时限制自锁件52解锁盖体4,斜顶部3131用于在安装体51处于解锁状态时逐渐解除对自锁件52的限制,使得自锁件52能够解锁盖体4。

在锁扣件32锁定安装体51时,斜顶部3131在压抵斜推部5212,以限制自锁体521带动锁止销退出自锁槽412。在锁扣件32解除对安装体51的锁定时,斜推部5212与斜顶部3131滑动配合并逐渐远离斜顶部3131,使得斜顶部3131逐渐解除对斜推部5212的限制,在斜推部5212与斜顶部3131完全脱离之后,自锁体521在弹性体522的作用下带动锁止销退出自锁槽412,从而实现在盖体4伸出显露孔12后能够及时展开,以显露锁芯部531,从而进行紧急解锁操作。

自锁件52包括自锁体521,自锁体521活动连接于安装体51,自锁体521具有朝向固定件31的倾斜滑动壁,以形成斜推部5212。固定件31包括引导体313,引导体3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311,引导体313远离固定板311的一端具有朝向安装体51的倾斜配合壁,以形成斜顶部3131,倾斜滑动壁与倾斜配合壁滑动配合。

通过倾斜滑动壁和倾斜配合壁即可以实现压抵以及滑动配合,如此设置,结构简单,简单有效。通过斜顶部3131还能够导向引导斜推部5212移动,以能够提升安装体51的移动效率,从而提升解锁的效率。

继续参照图1至图8,弹出组件3还包括回复件33,回复件33的一端连接于固定件31,另一端连接于安装体51,回复件33用于在解锁状态下为安装体51提供回复力,以使得安装体51能够带动盖体4弹出显露孔12。

如此设置,安装体51在被锁扣件32锁定的情况下压缩回复件33,在锁扣件32解除锁定安装体51时,回复件33即刻推动安装体51朝背离固定板311的方向移动,使得安装体51能够快速将盖体4推出显露孔12,盖体4在弹出显露孔12之后自锁件52解除对盖体4的限制,使得盖体4能够及时地展开,以显露锁芯部531。

固定件31包括固定板311和导向柱312,固定板311固定安装于壳体1,也即固定板311固定安装于背壳14。导向柱312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板311,安装体51设有导向孔519,导向柱312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孔519。回复件33套设于导向柱312的外部,回复件33的一端抵接于固定板311,另一端抵接于导向孔519的边缘。

通过导向柱312以能够导向引导回复件33移动,使得回复件33稳定推动安装体51移动,提升安装体51移动的流畅度,以提高该智能门锁100的解锁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柱312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回复件33的数量设置有多个,相应地,导向孔519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导向柱312远离固定板311的一端穿过对应的导向孔519,多个回复件33套设于对应的导向柱312。通过多个导向柱312、多个回复件33以及导向孔519以能够更为稳定地驱使安装体51移动,以极大地提高安装体51的移动的稳定性,进而实现快速地将盖体4推出显露孔12,从而实现急解锁该智能门锁100,以提高该智能门锁100的开锁效率。

其中,回复件33可以为弹性结构,具体如弹簧、弹性橡胶套或者弹性硅胶套等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智能门锁管理智能家电的方法及智能门锁
  • 一种智能门锁的前门锁、后门锁及模块化智能门锁
  • 一种智能门锁的前门锁、后门锁及模块化智能门锁
技术分类

0612011649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