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运动部件的操作组件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用于运动部件的操作组件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动部件的操作组件和包括该操作组件的双电源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在一些机械装置中常常包括运动部件,其通常可以在两个位置之间运动。在电气领域,双电源转换开关(TSE)是一种较为重要的低压电器开关,用于为重要的负载供电,以确保其用电的连续性。TSE通常包括动触头拐臂,有一种两工位的TSE,其具有常用位置A(接通电源1)、备用位置B(接通电源2),如图7所示。

现有技术中,如需要让动触头拐臂1在位置A和B之间切换,需施加沿不同方向的驱动力。常见的方案是,针对拐臂1设置两套单向驱动装置,以分别沿不同方向施加驱动力;或者是设置一套能进行双向驱动的装置。这两种现有的方案均具有结构复杂、零件多、可靠性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和需求,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其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带来其他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操作运动部件的操作组件,所述运动部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且包括第一被驱动部和第二被驱动部,所述操作组件包括:驱动件,该驱动件能在初始位置和驱动位置之间运动,且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其中,在所述运动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通过驱动件从初始位置到驱动位置的运动,第一驱动部驱动该第一被驱动部,以使运动部件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运动;和其中,在所述运动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驱动件从初始位置到驱动位置的运动,第二驱动部驱动该第二被驱动部,以使运动部件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

优选地,在运动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被驱动部与第一驱动部彼此靠近且第二被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彼此远离,和在运动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被驱动部与第一驱动部彼此远离且第二被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彼此靠近。

优选地,驱动件设置为:在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被驱动部且到达驱动件的驱动位置后,随所述运动部件继续朝向第二位置运动,第二被驱动部对第二驱动部施加作用力,以促使驱动件返回初始位置,和在第二驱动部2驱动第二被驱动部且到达驱动件的驱动位置后,随所述运动部件继续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第一被驱动部对第一驱动部施加作用力,以促使驱动件返回初始位置。

优选地,第一被驱动部和/或第二被驱动部包括滚轮。

优选地,运动部件还包括储能机构,其中,在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被驱动部的过程中,该储能机构储能,且在第一驱动部脱离第一被驱动部后,该储能机构释放储能,以使运动部件运动到第二位置;和在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被驱动部的过程中,该储能机构储能,且在第二驱动部脱离第二被驱动部后,该储能机构释放储能,以使运动部件运动到第一位置。

优选地,所述储能机构设置为压缩弹簧且与所述运动部件的一端枢转连接,且在驱动件到达驱动位置时,所述压缩弹簧处于欠死点位置。

优选地,驱动件具有枢轴,且所述驱动件围绕所述枢轴在初始位置和驱动位置之间进行旋转运动。

优选地,驱动件形成为一板状件,其外轮廓的一部分用作第一驱动部,且其外轮廓的另一部分用作第二驱动部。

优选地,操作组件还包括促动件,其能在初始位置和促动位置之间运动,其中,促动件在从初始位置运动到促动位置的过程中促使驱动件从初始位置运动到驱动位置。

优选地,操作组件还包括传动件,其通过枢轴与驱动件枢转连接,且具有在枢轴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可动地设置在驱动件上的滑槽中,且该第二端能在促动件从初始位置运动到促动位置的过程中沿促动件的第一轮廓运动,从而促动件通过传动件促使驱动件从初始位置运动到驱动位置。

优选地,驱动件包括能使驱动件从驱动位置返回初始位置的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连接到传动件的第一端。

优选地,在促动件从初始位置运动到促动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轮廓对所述第二端施加围绕传动件的枢轴的第一转矩,使得传动件的第一端保持抵靠滑槽的末端。

优选地,所述促动件还包括与第一轮廓接续的第二轮廓,其中,在促动件到达促动位置后,传动件的第二端脱离促动件的第一轮廓并运动到第二轮廓上。

优选地,在传动件的第二端运动到第二轮廓的与第一轮廓相接的部分时,该相接的部分对所述第二端施加围绕传动件的枢轴的第二转矩,使得传动件的第二端沿该第二轮廓运动,且该第二转矩与第一转矩相反。

优选地,在促动件从促动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促动件的第二轮廓运动离开传动件的第二端。

优选地,在促动件的第二轮廓运动离开传动件的第二端后,复位弹簧继续收缩并使传动件绕其枢轴旋转,以使传动件的第二端返回到促动件的第一轮廓。

优选地,所述促动件包括储能装置,其能对促动件释放储能以使促动件从初始位置运动到促动位置。

优选地,该储能装置具有固定枢转端和与促动件枢转连接的可动枢转端,其中,储能装置在进行储能时带动促动件从促动位置枢转到初始位置。

优选地,操作组件还包括限位件,设置为对促动件和储能装置中之一施加限位作用,以使促动件停在其促动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作为运动部件的动触头拐臂和如前所述的操作组件。

根据本发明,仅需一套操作组件机构并通过其单个驱动件的单向运动即可实现运动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自由切换,使得结构更简单,占用空间更少。

附图说明

图1-3是以不同视角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组件使动触头拐臂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组件使动触头拐臂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组件操作过程中传动件与促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动触头拐臂的不同接通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与附图所展示的实施例相比,本公开保护范围内的可行实施方案可以具有更少的部件、具有附图未展示的其他部件、不同的部件、不同地布置的部件或不同连接的部件等。此外,附图中两个或更多个部件可以在单个部件中实现,或者附图中所示的单个部件可以实现为多个分开的部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未说明部件数量时,部件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同样,“一”、“该”、“所述”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安装”、“设置”“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安装、设置、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安装、设置、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设备使用时的相对方位关系或附图所示的方位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部件的操作组件。且下文中以用于TSE中的动触头拐臂的操作组件为例来描述本发明。应理解,本发明的锁定机构也可以应用于包括类似运动部件的断路器、继电器这样的任何其他电气装置、机械装置等。

如前所述,图7示出了一种常见的用于动触头的拐臂1(作为所述运动部件的例子),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例如分别对应于图7所示的常用位置A和备用位置B)之间运动。例如可以通过TSE的手动切换机构或电动切换机构等促使拐臂1进行不同位置之间的切换。另外,该拐臂1通常还包括与之枢转连接的储能弹簧13。在拐臂1从常用位置A或从备用位置B朝向中间位置的运动过程中,拐臂1使储能弹簧13储能(弹簧被压缩),且当拐臂1处于中间位置时,储能弹簧13处于弹簧死点位置。应注意,尽管描述了中间位置,但在没有其他机构锁定的情况下,运动中的拐臂1因为其惯性不会停留在中间位置,而是仅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进而,参见图1-3,拐臂1包括第一被驱动部11和第二被驱动部12,二者例如可以形成在拐臂1的合适部位处的突出部等,以用于被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组件驱动。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被驱动部11和第二被驱动部12分别包括滚轮,滚轮可以配置为绕拐臂1上设置的枢轴旋转。通过设置滚轮,可以改善驱动部与被驱动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摩擦,使得它们之间的运动更顺滑。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操作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拐臂1的驱动件2。该驱动件2能在初始位置和驱动位置之间运动,且包括第一驱动部21和第二驱动部22。具体地,在拐臂1处于第一位置时,通过驱动件2从初始位置到驱动位置的运动,第一驱动部21驱动该第一被驱动部11,以使运动部件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运动;在拐臂1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驱动件2从初始位置到驱动位置的运动,第二驱动部22驱动该第二被驱动部12,以使运动部件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

根据本发明,由于拐臂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处的方位不同,第一被驱动部11和第二被驱动部12所处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因此通过合理地设置第一被驱动部11和第二被驱动部12在拐臂1上的位置,可以实现在拐臂1处于不同位置时处于即将被不同的被驱动部驱动的状态。例如,在拐臂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被驱动部11与第一驱动部21彼此靠近且第二被驱动部12与第二驱动部22彼此远离;而在拐臂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被驱动部11与第一驱动部21彼此远离且第二被驱动部12与第二驱动部22彼此靠近。通过这种设置,在拐臂1处于任一位置,驱动件2仅通过朝向驱动位置的单向运动即可驱动相应的被驱动部,以使拐臂1朝向另一位置运动。

与针对朝向两个位置的运动分别设置两套驱动装置或在一套驱动装置中设置复杂的双向驱动机构的复杂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仅设置能进行单向运动的单个驱动件即可实现对拐臂1的双位置驱动。应理解,本文所述的“单向运动”是驱动件的驱动方向是单向的,但驱动件仍可返回到初始位置。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原理,驱动件的运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平移运动或旋转运动,只要其能在单向运动期间作用在相应驱动部上即可。

下面将介绍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组件的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各部件的具体结构等。

参见图1-5,第一被驱动部11和第二被驱动部12可以设置在拐臂1的枢轴10的两侧,优选第一被驱动部11与枢轴10的枢转中心之间的连线和第二被驱动部12与枢轴10的枢转中心之间的连线具有朝向驱动件2的钝角。

该驱动件2优选形成为一板状件,其外轮廓(或者说是外边缘)的一部分用作第一驱动部21,且其外轮廓的另一部分用作第二驱动部22。该驱动件2还优选具有枢轴20,且所述驱动件2围绕所述枢轴20在初始位置和驱动位置之间进行旋转运动。根据本发明的原理,驱动件2也可以实施为其他形状或结构,例如可以形成为杆状或块状,且可以包括作为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的突出部、附加安装件等。

驱动件2的动力来源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简单地针对该驱动件2设置施加电动装置,以带动驱动件20围绕其枢轴在初始位置和驱动位置之间旋转。或者,该驱动件2例如可以被后文描述的促动件3促动。

进一步优选地,驱动件2还可包括能使驱动件2从驱动位置返回初始位置的复位弹簧(未示出)。该复位弹簧例如可以设置在驱动件2的任何合适的部位,以在促使驱动件2运动的动力去除时,驱动件2能够复位。

进一步优选地,本发明提出通过如图所示的促动件3来促使驱动件2从初始位置朝向驱动位置运动。具体地,该促动件3设置为可以在初始位置和促动位置之间运动,因此,该促动件3优选也具有单向运动的特点。促动件3在从初始位置运动到促动位置的过程中使驱动件2从初始位置运动到驱动位置。应理解,促动件3的单向运动也可以是旋转运动或平移运动。在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促动件3实施为板状部件,且可以围绕其枢轴30旋转。

促动件3可以直接对驱动件2施加促动力,例如通过将二者铰接,或者可以通过连杆机构等实现间接动力传递。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传动件4来实现促动件3对驱动件2的传递促动。

具体地,传动件4可以实施为板状件或杆状件,其通过枢轴40与驱动件2枢转连接。该枢轴40可以设置在驱动件2上,例如可以是与驱动件2一体成型或以任何方式固定连接的突柱。该传动件4可以具有在枢轴40两侧的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

进而,该第一端41还可动地设置在驱动件2上的滑槽23中。该第二端42能与促动件3关联运动。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促动件3可以包括第一轮廓31。在促动件3从初始位置运动到促动位置的过程中,该第二端42沿促动件3的第一轮廓31运动,从而促动件3通过传动件4促使驱动件2从初始位置运动到驱动位置。另外,为了有利于第二端42在促动件3的第一轮廓31上运动,该第二端42优选可以包括滚轮。第一轮廓31优选形成为凹入弧形轮廓。

如前所述,驱动件2可以通过复位弹簧复位。在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驱动件2可以包括复位弹簧24,该复位弹簧连接到传动件4的第一端41,例如连接到从该第一端41突出的突柱上,如图2所示。在促动件3促使驱动件2朝向驱动位置运动的过程中,该复位弹簧24可以被拉伸,并在复位弹簧24释放其弹性势能时使驱动件2返回其初始位置。

一方面,虽然复位弹簧24并未直接连接到驱动件2,但通过设置在驱动件2的滑槽23中的第一端41可以将复位弹簧24的作用力传递至驱动件2,以使驱动件2复位。

另一方面,进一步参见图6A,在促动件3从初始位置运动到促动位置的过程中,促动件3的第一轮廓31对所述传动件4的第二端施加围绕传动件4的枢轴40的第一转矩(在图6A的方位中为顺时针转矩,如箭头所示),使得该第一端41抵靠滑槽23的末端(图6A中的右侧末端),同时促动件3的第一轮廓31对第二端42也施加同向的转矩,使得传动件4始终保持稳定,从而确保促动件3通过传动件4将促动力传递到驱动件2。

优选地,可以在驱动件2的两侧设置构成传动件4的两个子部件,驱动件2位于两个子部件之间。相应地,针对这两个子部件可以设置两个复位弹簧24,如图1-2所示。

进一步优选地,该促动件3还可以包括与第一轮廓31接续的第二轮廓32。该第二轮廓32优选形成为凸起弧形轮廓。第一轮廓31的弧形的弦与第二轮廓32的弧形的弦所成的角度优选小于等于90°。另外,根据不同实施例,在第二轮廓32优选形成为凸起弧形轮廓的情况下,第一轮廓31还可以优选形成为在与第二轮廓32相接的部分具有凸起弧形轮廓,而在与第二轮廓32远离的部分具有凹入弧形轮廓,即具有大致S形轮廓。后文将结合操作组件的操作过程进一步描述第一轮廓31和第二轮廓32与相应部件之间的作用关系。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或机构使促动件3对驱动件2施加促动动作。例如可以简单地针对促动件3应用电动装置,以带动促动件3在初始位置和促动位置之间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促动件3可以包括储能装置33,其能对促动件3释放储能以使促动件3从初始位置运动到促动位置。该储能装置33可以被未示出的外部机构操作,该外部机构通常被用户的主动操作。具体地,该储能装置33例如可以包括压缩弹簧。该储能装置33可以具有固定枢转端331和与促动件3枢转连接的可动枢转端332。该可动枢转端332例如可以直接枢转连接到促动件3的适当部位。或者,在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该可动枢转端332可以与图3所示的固定安装到促动件3的连接板34的一端枢转连接(为了显示清楚,在图1和2中省略了该连接板34的显示)。

通过这种结构,储能装置33在进行储能时可带动促动件3从促动位置运动到初始位置,且储能装置33在释放储能时可促使促动件3从初始位置运动到促动位置。后文将结合操作组件的操作过程来描述储能装置33与促动件3之间的作用关系。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组件还可包括限位件35,其设置为可以对促动件3(包括其连接板34)和储能装置33中之一施加限位作用,以使促动件3停在其促动位置。在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限位件35实施为柱销,促动件3在到达促动位置时将抵靠该柱销,并停在该促动位置,直到促动件3的储能装置33被外部机构操作,促动件3才会从促动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

另外,尽管未示出,但该操作组件还包括机架,以用于安装操作组件的各种部件,例如拐臂1、驱动件2、促动件3、储能机构13、储能装置33的枢轴、复位弹簧24的固定端、限位件35等。该机架可以是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壳体或框架的一部分。

下面结合图4和图5的分阶段图示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组件的操作过程。应理解,为了显示各个部件所处的状态,图4和5中将各个部件进行了透明处理。

参见图4所示的阶段I,在操作组件开始操作前,拐臂1处于第一位置,且促动器3的储能装置33处于已储能状态(即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从该状态开始,若储能装置33释放其储能(例如根据用户的主动操作),储能装置33将同时旋转,且其压缩弹簧将伸长。与该储能装置33枢转连接的促动件3将从初始位置朝向促动位置逆时针旋转。进而促动件3将通过其第一轮廓31推动传动件4的第二端42,并通过传动件4推动驱动件2从初始位置朝向驱动位置逆时针转动。连接至传动件4的第一端41的复位弹簧24也将被拉伸。如该阶段I所示,驱动件2的第一驱动部21位于靠近拐臂1的第一被驱动部11的位置。

参见图4的阶段II。随着促动件3在储能装置33的推动下旋转,驱动件2的第一驱动部21推动第一被驱动部11,使拐臂1进一步旋转,且拐臂1的旋转也将使其储能机构13储能(即压缩弹簧被压缩)。至该阶段II所示的状态,相关部件处于以下状态:

驱动件2的第一驱动部21已完成对拐臂1的驱动,驱动件2到达驱动位置,此时,驱动件2的第二驱动部22也已到达靠近第二被驱动部12的位置;

拐臂1的储能机构13的压缩弹簧处于欠死点位置(即尚未到达真正的弹簧死点位置),从而确保不会在驱动件2到达驱动位置的同时因拐臂1到达弹簧死点而导致拐臂1无法进一步旋转;

促动件3到达促动位置,且促动件3可以暂时停留在该促动位置而不向初始位置返回(促动件3的返回将取决于其储能装置33何时被外部机构操作);

传动件4的第二端42脱离促动件3的第一轮廓31并运动到第二轮廓32上,且随后将能相对于该第二轮廓32自由运动。

参见图4的阶段III。由于从阶段I至阶段II,拐臂1始终在驱动件2的驱动下运动,运动的拐臂1能够在其惯性作用下继续运动,第一驱动部21脱离第一被驱动部11,随后拐臂1经过储能机构13的弹簧死点,且储能机构13会在过死点后释放其弹性势能,进一步推动拐臂1朝向第二位置旋转;

随着拐臂1的进一步旋转,其第二被驱动部12将对驱动件2的第二驱动部22施加作用力,以促使驱动件2从驱动位置顺时针返回初始位置;

由于传动件4的第二端42已脱离促动件3的第一轮廓31,在传动件4的第二端42失去第一轮廓31支撑的情况下,复位弹簧24将会收缩;一方面,该复位弹簧24通过传动件4的第一端41拉动驱动件2进一步朝向初始位置返回;另一方面,参见图6B,在传动件4的第二轮廓32的与第一轮廓31相接的部分时,该相接的部分对所述第二端42施加围绕传动件4的枢轴40的第二转矩(在图6B所示的方位中为逆时针转矩,如箭头所示),使得传动件4的第二端42沿该第二轮廓32运动,且该第二转矩与前文所述的第一转矩(如图6A中箭头所示)相反;进而由于传动件4受到逆时针转矩而转动,第一端41会在滑槽23中运动,且在复位弹簧24的作用下传动件4的第二端42会在促动件3的第二轮廓32上自由运动;

至该阶段III结束时,驱动件2返回到初始位置,且拐臂1到达第二位置,从而完成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常用位置到备用位置的切换。

图4的阶段IV主要涉及促动件3的储能装置33的储能操作。具体地,促动件3的储能装置33可以在未示出的外部机构操作下使其压缩弹簧再次被压缩,同时储能装置33将逆时针旋转,进而与之枢转连接的促动件3朝向其初始位置顺时针旋转;由于促动件3的转动,其第二轮廓32将脱离传动件4的第二端42,复位弹簧24也将进一步收缩,带动传动件4旋转,使第二端42返回到第一轮廓31上。至此,操作组件的部件已返回到初始位置,并准备好进行拐臂1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的切换操作。

图5示出了拐臂1在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组件的操作下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的过程。因此,接续图4的阶段编号,图5的过程标记为阶段IV、阶段V、阶段VI、阶段VII。

由于本发明的“单驱动件-单向运动”的特点,与图4所示的操作过程相比,除拐臂1的状态与图4不同外,在图5的切换过程中操作组件的工作方式仅在驱动件2对拐臂1的驱动阶段有所不同。且在图5所示的操作过程结束时(阶段VII),拐臂1和操作组件也返回到与图4中的阶段I相同的状态。

下面简要介绍图5所示的操作过程,并简化与图4中相同内容的描述。

具体地,从图5的阶段IV开始,若储能装置33释放其储能,与其枢转连接的促动件3也将从初始位置朝向促动位置逆时针旋转。进而促动件3将通过传动件4推动驱动件2从初始位置朝向驱动位置逆时针转动。驱动件2的第二驱动部22位于靠近推动拐臂1的第二被驱动部12的位置。

参见图5的阶段V。随着促动件3进一步旋转,驱动件2的第二驱动部22推动第二被驱动部12,以使拐臂1进一步旋转,且其储能机构13储能。至该阶段V所示的状态,相关部件处于以下状态:

驱动件2的第二驱动部22已完成对拐臂1的驱动,驱动件2到达驱动位置,且驱动件2的第一驱动部21也已到达靠近第一被驱动部11的位置;

拐臂1的储能机构13的压缩弹簧处于欠死点位置;

促动件3到达促动位置,且促动件3可以暂时停留在该促动位置而不向初始位置返回;

传动件4的第二端42脱离促动件3的第一轮廓31并运动到第二轮廓32上。

参见图5的阶段VI。由于运动的拐臂1在其惯性作用下继续运动,第二驱动部22脱离第二被驱动部12,随后拐臂1经过储能机构13的弹簧死点,且储能机构13在过死点后进一步推动拐臂1朝向第一位置旋转;

随着拐臂1的进一步旋转,其第一被驱动部11将对驱动件2的第一驱动部21施加作用力,以促使驱动件2从驱动位置顺时针返回初始位置;

由于传动件4的第二端42已脱离促动件3的第一轮廓31,复位弹簧24将会收缩,且拉动驱动件2进一步朝向初始位置返回,并带动传动件4转动,使其第一端41在滑槽23中运动,且使其第二端42在促动件3的第二轮廓32上自由运动;

至该阶段VI结束时,驱动件2返回到初始位置,且拐臂1到达第一位置,从而完成双电源转换开关从备用位置到常用位置的切换。

图5的阶段VII也主要涉及促动件3的储能装置33的储能操作。简要地说,促动件3的储能装置33可以再次储能,促动件3朝向其初始位置顺时针旋转;复位弹簧24也将进一步收缩,带动传动件4旋转,使第二端42返回到第一轮廓31上。至此,操作组件的部件已返回到初始位置(与图4中的阶段I状态相同),并准备好进行拐臂1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切换操作。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公开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相关技术
  •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 手动操作机构和包括该机构的双电源转换开关
  • 用于旁路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电操作失效装置
  •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技术分类

0612011649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