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地填充墙的构造柱施工中,时常会碰到构造柱位于转角处的情况。转角位置处的构造柱采用传统构造柱的做法一样穿过构造柱进行两边对拉加固,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转角处构造柱采用穿过构造柱进行两边对拉的模板加固方法存在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包括:

竖设于楼层板且高度可调的两模板,两模板相对设置,所述模板的顶端伸至填充墙的顶部的上方,所述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于相邻的两填充墙,两所述模板与两所述填充墙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浇筑转角构造柱的浇筑空间;

安装于所述楼承板的两配重底座,两所述配重底座分别连接于两所述模板的底端的外侧,所述配重底座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抵靠于所述模板的外侧;

拉结组件,包括两压抵件和拉杆,两所述压抵件分别抵靠于两模板的顶端的外侧,两所述压抵件的相对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拉杆。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底座包括:

用于堆载配重料的容置箱,连接于所述模板的外侧;

承插套管,连接于所述容置箱的内壁,所述立杆的下端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承插套管中。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包括多层单元板,所述单元板竖向设置,所述单元板的上端形成有插接槽,上层单元板的下端可拆卸地插设于下层单元板的插接槽中。

进一步的,底层单元板的相对两侧朝向所述底层单元板的外侧延伸形成竖向设置的凸缘,所述容置箱的外侧壁形成有竖向设置的贯通滑槽,所述凸缘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贯通滑槽中。

进一步的,两所述压抵件具有一相对侧和一相背侧,一压抵件的相对侧形成有卡槽,所述构造柱的阳角处的一模板的拐角嵌设于所述卡槽中,另一压抵件的相对侧形成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嵌设于另一模板的阴角中。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槽壁形成有第一容置通槽,所述一模板的外侧的立杆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置通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的远离所述压抵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容置通槽,所述另一模板的外侧的立杆嵌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通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一模板的外侧抵靠有两所述立杆,两所述立杆分别设置于所述一模板的拐角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另一模板的外侧的所述立杆设置于所述另一模板的阴角的角顶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模板竖设于楼层板,两所述模板相对设置,调整所述模板的高度,使得所述模板的顶端伸至填充墙的顶部的上方,所述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于相邻的两填充墙,两所述模板与两所述填充墙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浇筑转角构造柱的浇筑空间;

于所述楼承板上安装两配重底座,并将两所述配重底座分别连接于两所述模板的底端的外侧,使得所述配重底座上立杆抵靠于所述模板的外侧;

分别将两压抵件抵靠于两模板的顶端的外侧,并于两所述压抵件的相对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所述拉杆以形成拉结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主要包括模板、配重底座和拉结组件。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实际填充墙的高度在转角位置将四部分拼在一起后,使得模板和立杆的上端分别伸至填充墙的顶部的上方,两模板的上端通过拉结组件进行拉结锁紧,使得两模板与填充墙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构造柱的浇筑空间,一方面,拉结组件设置于填充墙的上方,避免设置穿墙拉杆以拉结模板,另一方面,模板底部通过配重底座进行压抵,在构造柱浇筑完成后即可拆除,从而起到不进行穿墙而加固好转角处构造柱的效果,提高了转角处构造柱的浇筑施工效率。此外,本发明的装置可多次中转,节材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大量使用后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配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拉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包括模板1、配重底座2、拉结组件3。

在本实施例中,模板的数量为两块。模板的数量与配重底座的数量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转角处构造柱为L形填充墙的转角处的构造柱。具体的,相邻的两填充墙4垂直设置,两填充墙的端面垂直设置。两填充墙的端面之间形成浇筑构造柱的空间。

具体的,两模板1竖设于楼层板。高度可调的两模板1相对设置,模板1的顶端伸至填充墙4的顶部的上方,模板1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于相邻的两填充墙4,两模板1与两填充墙4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浇筑转角构造柱的浇筑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模板包括两翼缘板。两翼缘板呈角度连接在一起。模板呈L形。

配重底座2安装于楼承板。两配重底座2分别连接于两模板1的底端的外侧。配重底座2连接有立杆21。立杆21抵靠于模板1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重底座搁置于楼承板。配重底座的底部呈粗糙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重底座通过螺栓安装于楼承板。

拉结组件3包括两压抵件31和拉杆32。两压抵件31分别抵靠于两模板1的顶端的外侧。两压抵件31的相对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拉杆32。

本发明的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主要包括模板、配重底座和拉结组件。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实际填充墙的高度在转角位置将四部分拼在一起后,使得模板和立杆的上端分别伸至填充墙的顶部的上方,两模板的上端通过拉结组件进行拉结锁紧,使得两模板与填充墙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构造柱的浇筑空间,一方面,拉结组件设置于填充墙的上方,避免设置穿墙拉杆以拉结模板,另一方面,模板底部通过配重底座进行压抵,在构造柱浇筑完成后即可拆除,从而起到不进行穿墙而加固好转角处构造柱的效果,提高了转角处构造柱的浇筑施工效率。此外,本发明的装置可多次中转,节材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大量使用后造价低廉。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配重底座2包括立杆21、承插套管22、容置箱23。

容置箱23连接于模板1的外侧。容置箱23用于堆载配重料。承插套管22连接于容置箱23的内壁。立杆21的下端可拆卸地插设于承插套管22中。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箱内用于堆载的配重料为清水或砂石等重物,利用容置箱与楼承板的静摩擦力压抵模板的外侧,而填充墙的上部顶砖位置通过拉结组件进行拉结紧锁,进而浇筑完成后移出配重料后即可拆除,避免设置众多穿墙拉杆以加固模板。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模板1包括堆叠在一起的多层单元板。具体的,每一块单元板竖向设置。单元板的上端形成有插接槽。上层单元板的下端可拆卸地插设于下层单元板的插接槽中。

在本实施例中,底层单元板的相对两侧朝向底层单元板的外侧延伸形成竖向设置的凸缘。容置箱23的外侧壁形成有竖向设置的贯通滑槽230。凸缘可拆卸地插设于贯通滑槽230中。

立杆则通过承插套管连接于容置箱的内侧壁。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两压抵件31具有一相对侧和一相背侧。参阅图4所示,一压抵件31的相对侧形成有卡槽。构造柱的阳角处的一模板1的拐角嵌设于卡槽中。另一压抵件31的相对侧形成有支撑块311。支撑块311嵌设于另一模板1的阴角中。

参阅图5所示,卡槽的槽壁形成有第一容置通槽。一模板1的外侧的立杆21嵌设于第一容置通槽中。

支撑块311的远离压抵件31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容置通槽。另一模板1的外侧的立杆21嵌设于第二容置通槽中。

一模板1的外侧抵靠有两立杆21。两立杆21分别设置于一模板1的拐角的相对两侧。

另一模板1的外侧的立杆21设置于另一模板1的阴角的角顶处。

在本实施例中,承插套管为立杆的插座,其内径略大于立杆的外径,可插入立杆。具体的,阴角模板的外侧设有1个立杆,阳角模板的外测设有2个立杆。

模板为铝合金模板,分阴角模板和阳角模板,均为L型。

立杆为钢管,实际使用时阴角模板设置一根,阳角模板设置两根,用以保持模板整体刚度。

压抵件,分用于压抵阴角模板的阴角压抵件和用于压抵阳角模板的阳角压抵件。

模板的高度调整通过不同数量的单元进行堆叠组合,以满足不同的墙高,使装置更加泛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转角构造柱的重力式免穿墙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模板1竖设于楼层板,两模板1相对设置,调整模板1的高度,使得模板1的顶端伸至填充墙4的顶部的上方,模板1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于相邻的两填充墙4,两模板1与两填充墙4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浇筑转角构造柱的浇筑空间。

S2、于楼承板上安装两配重底座2,并将两配重底座2分别连接于两模板1的底端的外侧,使得配重底座2上立杆21抵靠于模板1的外侧。

S3、分别将两压抵件31抵靠于两模板1的顶端的外侧,并于两压抵件31的相对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拉杆32以形成拉结组件3。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相关技术
  • 一种格构柱定位及垂直度、旋转角度控制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 一种砌体转角构造柱模板定型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 一种转角墙构造柱模板加固的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0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