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冲击工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在冲击工具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冲击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第20565127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使用冲击工具的作业性,而要求能够对冲击工具的大型化进行抑制的技术。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抑制冲击工具的大型化。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冲击工具。冲击工具可以具备:马达;主轴,其具有主轴轴部、以及设置于主轴轴部的后部的凸缘部,并且通过马达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砧座,其具有被配置于比主轴更靠前方的位置且供前端工具装配的砧座轴部、以及从砧座轴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砧座突起部;锤子,其被支承于主轴轴部,并且具有在旋转方向上对砧座突起部进行打击的锤子突起部;锤子壳体,其对锤子进行收容;砧座轴承,其被保持于锤子壳体,并且被配置于砧座轴部的周围;以及杯形垫圈,其具有配置为与砧座突起部的前表面相对置且与砧座轴承的后端面相接触的内侧环部、被配置于砧座轴承的周围且被支承于锤子壳体的外侧环部、以及将内侧环部的外缘部与外侧环部的内缘部连结起来的连接环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抑制:冲击工具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前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后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上部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上部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从前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后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从前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从前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子的图。

图11是表示从后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子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子的横向剖视图。

图14是表示从前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杯形垫圈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砧座与锤子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砧座与锤子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上部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冲击工具;2…外壳;2L…左外壳;2R…右外壳;2S…螺丝;4…锤子壳体;5A…锤子壳体罩;5B…缓冲件;5C…外壳罩;6…马达;7…减速机构;8…主轴;8A…锤子滑动面;8B…主轴滑动面;9…打击机构;10…砧座;10A…工具孔;10B…后端部;11…工具保持机构;12…风扇;12A…衬套;13…蓄电池装配部;14…触发器拨挡;15…正反转切换拨挡;16…操作显示部;16A…操作按钮;17…灯;18…控制器;19…进气口;20…排气口;21…马达收容部;21A…筒状部;21B…后板部;22…把持部;23…蓄电池保持部;24…轴承箱;24A…O形环;25…蓄电池组;26…定子;27…转子;28…定子铁心;29…前绝缘子;29S…螺丝;30…后绝缘子;31…线圈;32…转子铁心部;33…转子轴部;33F…前侧轴部;33R…后侧轴部;34…转子磁铁;35…传感器用磁铁;37…传感器基板;38…熔断端子;39…转子轴承;39F…前侧转子轴承;39R…后侧转子轴承;41…小齿轮;42…行星齿轮;42P…销;43…内齿轮;44…主轴轴承;45…O形环;46…砧座轴承;47…锤子;48…锤子滚珠;50…螺旋弹簧;51…第1螺旋弹簧;52…第2螺旋弹簧;53…垫圈;54…支承滚珠;61…杯形垫圈;62…抑制部件;71…滚珠;73…套筒;74…螺旋弹簧;76…支承凹部;81…第1前表面;82…第2前表面;83…前表面;84…第1连接面;84A…第1平面;84B…第1曲面;85…第2连接面;85A…第2平面;85B…第2曲面;90…槽;101…砧座轴部;102…砧座突起部;103…砧座凸部;104…被打击面;241…凹部;242…凸部;401…第1筒部;402…第2筒部;403…壳体连接部;404…槽部;460…砧座轴承;471…基座部;472…前侧环部;472A…外周面;473…后侧环部;473R…后端部;474…支承环部;474R…后端部;475…锤子突起部;476…凹部;477…锤子槽;478…支承槽;479…被滑动面;611…内侧环部;612…外侧环部;613…连接环部;801…主轴轴部;802…凸缘部;803…凸部;804…主轴槽;805…主轴凹部;AX…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1个或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可以具备:马达;主轴,其具有主轴轴部、以及设置于主轴轴部的后部的凸缘部,并且通过马达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砧座,其具有被配置于比主轴更靠前方的位置且供前端工具装配的砧座轴部、以及从砧座轴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砧座突起部;锤子,其被支承于主轴轴部,并且具有在旋转方向上对砧座突起部进行打击的锤子突起部;锤子壳体,其对锤子进行收容;砧座轴承,其被保持于锤子壳体,并且被配置于砧座轴部的周围;以及杯形垫圈,其具有配置为与砧座突起部的前表面相对置且与砧座轴承的后端面相接触的内侧环部、被配置于砧座轴承的周围且被支承于锤子壳体的外侧环部、以及将内侧环部的外缘部与外侧环部的内缘部连结起来的连接环部。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杯形垫圈具有:与砧座轴承的后端面相接触的内侧环部、以及被配置于砧座轴承的周围的外侧环部,所以,能够抑制:冲击工具的前端部的大型化。

在1个或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上,外侧环部的位置与砧座轴承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可以相同。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外侧环部与砧座轴承相重叠,所以,能够抑制:冲击工具在与马达的旋转轴相平行的轴向上的大型化。

在1个或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可以具备:被支承于锤子壳体、且用于抑制杯形垫圈朝向后方脱离的抑制部件。外侧环部可以借助抑制部件而被支承于锤子壳体。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能够抑制:杯形垫圈朝向后方脱离的情况,所以,能够抑制:砧座轴承朝向后方脱离的情况。

在1个或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外侧环部的后表面可以与抑制部件相接触。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抑制:杯形垫圈朝向后方脱离的情况。

在1个或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锤子壳体可以具有:第1筒部,该第1筒部被配置于锤子的周围;以及第2筒部,该第2筒部被配置于比第1筒部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该第2筒部的外径小于第1筒部的外径。砧座轴承可以被保持于第2筒部。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抑制:冲击工具的前端部的大型化。

在1个或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抑制部件以及外侧环部可以分别被配置于:在第1筒部的内周面设置的槽部。

根据上述构成,抑制部件以及杯形垫圈可以分别卡合于锤子壳体。

在1个或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锤子壳体可以具有:将第1筒部的前端部与第2筒部的外周面连结起来的壳体连接部。壳体连接部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外侧环部的前表面相对置。

根据上述构成,外侧环部与壳体连接部相对置。

在1个或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壳体连接部的后表面与外侧环部的前表面可以隔着间隙而相对置。

根据上述构成,外侧环部被配置于:从壳体连接部分离开的位置。

在1个或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2筒部的后端部可以从壳体连接部朝向后方突出。

根据上述构成,杯形垫圈的至少一部分被支承于:第2筒部的后端部。

在1个或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砧座轴承可以为滚珠轴承。内侧环部可以与滚珠轴承的外圈的后端面相接触。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杯形垫圈而能够抑制:滚珠轴承朝向后方脱离的情况。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中,使用前、后、左、右、上、以及下这样的用语,来说明各部分的位置关系。上述用语表示:以冲击工具1的中心为基准的相对位置或者方向。冲击工具1具有:作为动力源的马达6。

在实施方式中,将与马达6的旋转轴AX平行的方向适当地称为:轴向,将环绕旋转轴AX的周围的方向适当地称为:周向或者旋转方向,将旋转轴AX的放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

旋转轴AX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轴向一侧为前方,轴向另一侧为后方。另外,在径向上,将相距旋转轴AX较近的位置或者接近旋转轴AX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内侧,将相距旋转轴AX较远的位置或者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外侧。

[第1实施方式]

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冲击工具>

图1是表示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纵向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1为:作为螺丝紧固工具的一种的冲击起子。冲击工具1具备:外壳2、锤子壳体4、锤子壳体罩5A、缓冲件5B、外壳罩5C、马达6、减速机构7、主轴8、打击机构9、砧座10、工具保持机构11、风扇12、蓄电池装配部13、触发器拨挡14、正反转切换拨挡15、操作显示部16、灯17、以及控制器18。

外壳2是由合成树脂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是由尼龙制成。外壳2包括:左外壳2L、以及被配置于左外壳2L的右方位置的右外壳2R。左外壳2L与右外壳2R通过多个螺丝2S而被固定。外壳2由一对半分割外壳构成。

外壳2具有:马达收容部21、把持部22、以及蓄电池保持部23。

马达收容部21对马达6进行收容。马达收容部21具有:筒状部21A、以及一体地连接于筒状部21A的后端部的后板部21B。马达收容部21对锤子壳体4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

把持部22由作业者握持。把持部22从马达收容部21朝向下方延伸。触发器拨挡14设置于:把持部22的上部。

蓄电池保持部23借助蓄电池装配部13而对蓄电池组25进行保持。蓄电池保持部23连接于把持部22的下端部。分别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蓄电池保持部23的外形尺寸大于把持部22的外形尺寸。

马达收容部21具有:进气口19与排气口20。排气口20设置于:比进气口19更靠后方的位置。外壳2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进气口19而流入到外壳2的内部空间。外壳2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经由排气口20而流出到外壳2的外部空间。

锤子壳体4对减速机构7、主轴8、打击机构9、以及砧座1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减速机构7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轴承箱24的内侧位置。减速机构7包括多个齿轮。

锤子壳体4是由金属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锤子壳体4是由铝制成。锤子壳体4呈筒状。锤子壳体4连接于马达收容部21的前部。在锤子壳体4的后部固定有轴承箱24。在轴承箱24的外周部形成有筒状外表面。在锤子壳体4的内周部形成有筒状内表面。轴承箱24借助O形环24A而被嵌入到锤子壳体4的后部。通过将轴承箱24的筒状外表面与锤子壳体4的筒状内表面借助O形环24A结合起来,而对轴承箱24与锤子壳体4进行固定。锤子壳体4被左外壳2L与右外壳2R夹持。锤子壳体4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马达收容部21。轴承箱24被分别固定于:马达收容部21以及锤子壳体4。

锤子壳体罩5A对锤子壳体4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缓冲件5B被装配于:锤子壳体4的前端部。锤子壳体罩5A以及缓冲件5B对锤子壳体4进行保护。锤子壳体罩5A以及缓冲件5B能够抑制:锤子壳体4与锤子壳体4的周围的物体之间的接触。外壳罩5C对外壳2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

马达6为:冲击工具1的动力源。马达6为: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马达6具有:定子26与转子27。定子26被支承于:马达收容部21。转子27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定子26的内侧位置。转子27相对于定子26进行旋转。转子27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

减速机构7将转子27与主轴8连结起来。减速机构7将转子27的旋转传递到主轴8。减速机构7使主轴8以比转子27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减速机构7被配置于:比马达6更靠前方的位置。减速机构7包括:行星齿轮机构。减速机构7具有:多个齿轮。减速机构7的齿轮通过转子27而被驱动。

主轴8通过利用减速机构7而被传递来的转子27的旋转力来进行旋转。主轴8被配置于:比马达6的至少一部分更靠前方的位置。主轴8被配置于:比定子26更靠前方的位置。主轴8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比转子27更靠前方的位置。主轴8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减速机构7的前方位置。主轴8被配置于:砧座10的后方位置。

打击机构9基于通过马达6而进行旋转的主轴8的旋转力,在旋转方向上对砧座10进行打击。马达6的旋转力经由减速机构7以及主轴8而被传递到打击机构9。

砧座10为:基于转子27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的冲击工具1的输出轴。砧座10被配置于:比马达6更靠前方的位置。砧座10具有:供前端工具插入的工具孔10A。工具孔10A设置于:砧座10的前端部。前端工具被装配于砧座10。

工具保持机构11对被插入到砧座10的工具孔10C中的前端工具进行保持。工具保持机构11被配置于:砧座10的前部的周围。工具保持机构11能够拆装前端工具。

风扇12生成:用于对马达6进行冷却的气流。风扇12被配置于:比马达6的定子26更靠后方的位置。风扇12被固定于:转子27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风扇12进行旋转,而使得外壳2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进气口19流入到外壳2的内部空间。流入到外壳2的内部空间的空气通过在外壳2的内部空间进行流通,而对马达6进行冷却。通过风扇12进行旋转,而使得在外壳2的内部空间进行流通的空气经由排气口20流出到外壳2的外部空间。

蓄电池装配部13连接于蓄电池组25。蓄电池组25被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蓄电池组25能够相对于蓄电池装配部13进行拆装。蓄电池装配部13被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下部。蓄电池组25通过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方插入到蓄电池装配部13,而被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蓄电池组25通过从蓄电池装配部13朝向前方拔出,而从蓄电池装配部13取下。蓄电池组25包括:二次电池。在实施方式中,蓄电池组25包括:充电式的锂离子电池。蓄电池组25通过被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而能够对冲击工具1供电。马达6基于从蓄电池组25被供给来的电力而进行驱动。

触发器拨挡14是为了使马达6进行启动而由作业者操作的。通过对触发器拨挡14进行操作,而对马达6的驱动与停止进行切换。触发器拨挡14设置于把持部22。

正反转切换拨挡15是由作业者操作的。通过对正反转切换拨挡15进行操作,而使得马达6的旋转方向从正转方向以及反转方向的一方切换为另一方。通过对马达6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而对主轴8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正反转切换拨挡15设置于:把持部22的上部。

操作显示部16具有多个操作按钮16A。通过由作业者对操作按钮16A进行操作,而对马达6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操作显示部16设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操作显示部16在比把持部22更靠前侧的位置而被设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上表面。

灯17射出照明光。灯17以照明光来对砧座10以及砧座10的周边进行照明。灯17以照明光来对砧座10的前方进行照明。另外,灯17以照明光来对被装配于砧座10的前端工具以及前端工具的周边进行照明。灯17被配置于:触发器拨挡14的上方位置。

控制器18输出:对马达6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器18包括:安装有多个电子元件的基板。作为安装于基板的电子元件,而例示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那样的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或者储存器那样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那样的易失性存储器、场效应晶体管、以及电阻器。控制器18被收容于蓄电池保持部23。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上部的纵向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上部的横向剖视图。图7是表示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锤子壳体4具有:第1筒部401、第2筒部402、以及壳体连接部403。第1筒部401被配置于:打击机构9的周围。第2筒部402被配置于:比第1筒部401更靠前方的位置。第2筒部402的外径小于第1筒部401的外径。壳体连接部403配置为:将第1筒部401的前端部与第2筒部402的外周面连结起来。第2筒部402的后端部从壳体连接部403朝向后方突出。

马达6具有:定子26与转子27。定子26具有:定子铁心28、前绝缘子29、后绝缘子30、以及线圈31。转子27以旋转轴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转子27具有:转子铁心部32、转子轴部33、转子磁铁34、以及传感器用磁铁35。

定子铁心28被配置于:比转子27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定子铁心28包括:被层叠而得到的多个钢板。钢板为: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制的板。定子铁心28呈筒状。定子铁心28具有:对线圈31进行支承的多个齿。

前绝缘子29设置于:定子铁心28的前部。后绝缘子30设置于:定子铁心28的后部。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分别为:合成树脂制的电绝缘部件。前绝缘子29配置为:对齿的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后绝缘子30配置为:对齿的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

线圈31借助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而被装配于定子铁心28。线圈31被配置有多个。线圈31借助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而被配置于定子铁心28的齿的周围。线圈31与定子铁心28通过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而被电绝缘。多个线圈31借助熔断端子38而被连接起来。

转子铁心部32以及转子轴部33分别是由钢制成。转子轴部33从转子铁心部32的端面朝向前后方向突出。转子轴部33包括:从转子铁心部32的前端面朝向前方突出的前侧轴部33F、以及从转子铁心部32的后端面朝向后方突出的后侧轴部33R。

转子磁铁34被固定于转子铁心部32。转子磁铁34呈圆筒状。转子磁铁34被配置于:转子铁心部32的周围。

传感器用磁铁35被固定于转子铁心部32。传感器用磁铁35呈圆环状。传感器用磁铁35被配置于:转子铁心部32的前端面以及转子磁铁34的前端面。

在前绝缘子29安装有传感器基板37。传感器基板37通过螺丝29S而被固定于前绝缘子29。传感器基板37具有:在中心设置有孔的圆板状的电路基板、以及被支承于电路基板的旋转检测元件。传感器基板37的至少一部分与传感器用磁铁35相对置。旋转检测元件通过对转子27的传感器用磁铁35的位置进行检测,而对转子27的旋转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

转子轴部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转子轴承39。转子轴承39包括:将前侧轴部33F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前侧转子轴承39F、以及将后侧轴部33R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后侧转子轴承39R。

前侧转子轴承39F被保持于轴承箱24。轴承箱24具有:从轴承箱24的后表面朝向前方凹陷的凹部241。前侧转子轴承39F被配置于凹部241。后侧转子轴承39R被保持于后板部21B。转子轴部33的前端部经由轴承箱24的开口而被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内部空间。

风扇12借助衬套12A而被固定于后侧轴部33R的后部。风扇12被配置于:后侧转子轴承39R与定子26之间的位置。风扇12通过转子27的旋转而进行旋转。通过转子轴部33进行旋转,而使得风扇12与转子轴部33一起进行旋转。

在转子轴部33的前端部形成有小齿轮41。小齿轮41连结于减速机构7的至少一部分。转子轴部33借助小齿轮41而与减速机构7相连结。

减速机构7具有:被配置于小齿轮41的周围的多个行星齿轮42、以及被配置于多个行星齿轮42的周围的内齿轮43。小齿轮41、行星齿轮42、以及内齿轮43分别被收容于锤子壳体4。多个行星齿轮42分别与小齿轮41相啮合。行星齿轮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借助销42P而被支承于主轴8。主轴8通过行星齿轮42而进行旋转。内齿轮43具有:与行星齿轮42相啮合的内齿。内齿轮43被旋转固定于轴承箱24。内齿轮43相对于轴承箱24始终无法进行旋转。轴承箱24被旋转固定于:左外壳2L以及右外壳2R。

当通过马达6的驱动而使得转子轴部33进行旋转时,小齿轮41会进行旋转,从而行星齿轮42在小齿轮41的周围进行公转。行星齿轮42一边与内齿轮43的内齿相啮合一边进行公转。通过行星齿轮42的公转,而使得借助销42P连接于行星齿轮42的主轴8以比转子轴部33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主轴8通过马达6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主轴8将马达6的旋转力经由打击机构9而传递到砧座10。主轴8具有:主轴轴部801、以及设置于主轴轴部801的后部的凸缘部802。行星齿轮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借助销42P而被支承于凸缘部802。主轴8的旋转轴与马达6的旋转轴AX相一致。主轴8以旋转轴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主轴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主轴轴承44。在主轴8的后端部设置有凸部803。凸部803从凸缘部802朝向后方突出。凸部803配置为:对主轴轴承44进行包围。

轴承箱24被配置于:主轴8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主轴轴承44被保持于轴承箱24。轴承箱24具有:从轴承箱24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的凸部242。主轴轴承44被配置于:凸部242的周围。

打击机构9具有:锤子47、锤子滚珠48、螺旋弹簧50、以及垫圈53。包括锤子47、锤子滚珠48、螺旋弹簧50、以及垫圈53在内的打击机构9被收容于:锤子壳体4的第1筒部401。第1筒部401被配置于:锤子47的周围。

锤子47被配置于:比减速机构7更靠前方的位置。锤子47被配置于:主轴轴部801的周围。锤子47被支承于主轴轴部801。

锤子47通过马达6而进行旋转。马达6的旋转力经由减速机构7以及主轴8而被传递到锤子47。锤子47基于通过马达6而进行旋转的主轴8的旋转力,能够与主轴8一起进行旋转。锤子47的旋转轴、主轴8的旋转轴以及马达6的旋转轴AX相一致。锤子47以旋转轴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

图9是表示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子47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子47的图。图11是表示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子47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子47的纵向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子47的横向剖视图。

锤子47具有:基座部471、前侧环部472、后侧环部473、支承环部474、以及锤子突起部475。

基座部471被配置于:主轴轴部801的周围。基座部471呈环状。主轴轴部801被配置于:基座部471的内侧位置。

前侧环部472从基座部471的外周部朝向前方突出。前侧环部472呈筒状。前侧环部472的外周面472A趋向前方而朝向径向内侧倾斜。

后侧环部473从基座部471的外周部朝向后方突出。后侧环部473呈筒状。

支承环部474从基座部471的内周部朝向后方突出。支承环部474呈筒状。支承环部474被配置于:主轴轴部801的周围。支承环部474借助锤子滚珠48而被支承于主轴轴部801。

锤子突起部475从前侧环部472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锤子突起部475从基座部471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锤子突起部475的前表面83被配置于:比基座部471的前表面更靠前方的位置。前侧环部472的前表面与锤子突起部475的前表面83被配置于同一平面内。锤子突起部475在周向上被配置有2个。

通过基座部471的后表面、后侧环部473的内周面、以及支承环部474的外周面而形成凹部476。凹部476形成为:从锤子47的后表面朝向前方凹陷。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外侧环部473的后端部473R的位置、与支承环部474的后端部474R的位置相同。

基座部471具有:设置于其与锤子突起部475之间的边界的槽90。槽90设置为:沿着径向延伸。槽90分别设置于:锤子突起部475的周向一侧以及周向另一侧。

基座部471的前表面包括:第1前表面81、以及在周向上被配置于与第1前表面81不同的位置的第2前表面82。第2前表面82被配置于:比第1前表面81更靠前方的位置。

第1前表面81的周向一端部借助第1连接面84而连接于:锤子突起部475的前表面83的周向另一端部。第2前表面82的周向一端部借助第2连接面85而连接于:第1前表面81的周向另一端部。设置于锤子突起部475的周向另一侧位置的槽90通过第1前表面81、连接于第1前表面81的周向一端部的第1连接面84、以及连接于第1前表面81的周向另一端部的第2连接面85而被规定出。

设置于锤子突起部475的周向一侧位置的槽90通过第1前表面81、连接于第1前表面81的周向另一端部的第1连接面84、以及连接于第1前表面81的周向一端部的第2连接面85而被规定出。

第1连接面84包括:第1平面84A与第1曲面84B。第1平面84A与锤子47的旋转轴AX相平行。第1平面84A配置为:沿着径向延伸。在设置于锤子突起部475的周向另一侧位置的槽90中,第1曲面84B配置为:将第1平面84A的后端部与第1前表面81的周向一端部连接起来。在设置于锤子突起部475的周向一侧位置的槽90中,第1曲面84B配置为:将第1平面84A的后端部与第1前表面81的周向另一端部连接起来。

第2连接面85包括:第2平面85A与第2曲面85B。第2平面85A与锤子47的旋转轴AX相平行。第2平面85A配置为:沿着径向延伸。在1个槽90中,第2平面85A配置为:与第1平面84A相对置。在设置于锤子突起部475的周向另一侧位置的槽90中,第2曲面85B配置为:将第2平面85A的后端部与第1前表面81的周向另一端部连接起来。在设置于锤子突起部475的周向一侧位置的槽90中,第2曲面85B配置为:将第2平面85A的后端部与第1前表面81的周向一端部连接起来。

锤子滚珠48是由钢铁那样的金属制成。锤子滚珠48被配置于:主轴轴部801与锤子47之间的位置。主轴8具有:供锤子滚珠4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的主轴槽804。主轴槽804设置于:主轴轴部80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锤子47具有:供锤子滚珠4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的锤子槽477。锤子槽477设置于:支承环部474的内周面的一部分。锤子滚珠48被配置于:主轴槽804与锤子槽477之间的位置。锤子滚珠48能够分别在主轴槽804的内侧以及锤子槽477的内侧进行滚动。锤子47能够随着锤子滚珠48而进行移动。主轴8与锤子47能够在由主轴槽804以及锤子槽477规定出的可动范围内,分别沿着轴向以及旋转方向而进行相对移动。

螺旋弹簧50被配置于:主轴轴部801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50包括:相互并列配置的第1螺旋弹簧51以及第2螺旋弹簧52。第2螺旋弹簧52被配置于:第1螺旋弹簧51的径向内侧位置。

第1螺旋弹簧51的后端部以及第2螺旋弹簧52的后端部被支承于凸缘部802。第1螺旋弹簧51的前端部以及第2螺旋弹簧52的前端部被配置于:凹部476的内侧位置。在凹部476的内侧配置有垫圈53。第1螺旋弹簧51的前端部以及第2螺旋弹簧52的前端部被支承于垫圈53。垫圈53呈环状。第1螺旋弹簧51以及第2螺旋弹簧52分别始终产生:用于使锤子47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垫圈53被配置于:基座部471的后方位置。垫圈53对螺旋弹簧50的前端部进行支承。在径向上,垫圈53被配置于:后侧环部473与支承环部474之间的位置。垫圈53被配置于:凹部476的内侧位置。垫圈53借助多个支承滚珠54而被支承于锤子47。在锤子47在锤子47的前后方向的可动范围内被配置于最靠前方的位置的状态下,垫圈53被配置于:比锤子滚珠48的后端部更靠前方的位置。

支承滚珠54被配置于:在基座部471的后表面设置的支承槽478。支承滚珠54对垫圈53的前表面进行支承。支承槽478以对旋转轴AX进行包围的方式设置为环状。

分别在径向以及周向上,支承槽478的位置与第2前表面82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基座部471具有:设置槽90的薄壁部分、以及未设置槽90的厚壁部分。薄壁部分包括第1前表面81。厚壁部分包括第2前表面82。支承槽478设置于:基座部471的厚壁部分。

砧座10具有:砧座轴部101、砧座突起部102、以及砧座凸部103。

砧座轴部101被配置于:比主轴8以及锤子47更靠前方的位置。前端工具被装配于砧座轴部101。供前端工具插入的工具孔10A设置为:从砧座轴部101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延伸。

如图5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工具孔10A的后端部10B被配置于:与前侧环部472的至少一部分相同的位置。此外,工具孔10A的后端部10B还可以被配置于:与基座部471的至少一部分相同的位置。据此,表示后板部21B的后端部与砧座10的前端部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的轴长变短。

砧座突起部102从砧座轴部101的后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砧座突起部102通过锤子突起部475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砧座突起部102具有:通过锤子突起部475而被打击的被打击面104。被打击面104与砧座10的旋转轴AX相平行。锤子突起部475的第1平面84A的至少一部分、与砧座突起部102的被打击面104相对置。

前侧环部472被配置于:比砧座突起部102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轴向上,前侧环部472的位置、与砧座突起部102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砧座突起部102的外周部与前侧环部472的内周部分离开。

基座部471被配置于:比砧座突起部102更靠后方的位置。砧座突起部102的后表面与基座部471的前表面分离开。

砧座凸部103从砧座10的后端部朝向后方突出。在砧座10的后方配置有主轴8。在主轴轴部801的前端部设置有主轴凹部805。砧座凸部103被配置于主轴凹部805。

如图6所示,主轴轴部801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供锤子47的支承环部474滑动的锤子滑动面8A。主轴凹部805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供砧座10的砧座凸部103滑动的砧座滑动面8B。砧座滑动面8B被配置于:比锤子滑动面8A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锤子滑动面8A与砧座滑动面8B的至少一部分相重叠。在前后方向上,锤子滑动面8A的位置与砧座滑动面8B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所以,表示后板部21B的后端部与砧座10的前端部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的轴长变短。

如图6以及图13所示,锤子47的支承环部474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供主轴轴部801的锤子滑动面8A滑动的被滑动面479。被滑动面479的前端部被配置于:比垫圈53更靠前方的位置。通过被滑动面479的前端部被配置于比垫圈53更靠前方的位置,而使得锤子47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变短。

砧座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砧座轴承46。砧座10的旋转轴、锤子47的旋转轴、主轴8的旋转轴、以及马达6的旋转轴AX相一致。砧座10以旋转轴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砧座轴承46被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周围。砧座轴承46被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第2筒部402的内侧位置。砧座轴承46被保持于:锤子壳体4的第2筒部402。砧座轴承46将砧座轴部101的前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砧座轴承46与砧座轴部101之间配置有O形环45。O形环45分别与砧座轴部101的外周部以及砧座轴承46的内周部相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砧座轴承46在轴向上被配置有2个。O形环45在轴向上被配置有2个。

锤子突起部475能够与砧座突起部102相接触。在锤子47与砧座突起部102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马达6进行驱动,而使得砧座10与锤子47以及主轴8一起进行旋转。

砧座10通过锤子47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例如,在螺丝紧固作业中,如果作用于砧座10的负载变高,则有时会产生:仅靠螺旋弹簧50的载荷而无法使砧座10进行旋转的状况。如果仅靠螺旋弹簧50的载荷而无法使砧座10进行旋转,则砧座10以及锤子47的旋转就会停止。主轴8与锤子47能够借助锤子滚珠48而分别在轴向以及周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即便锤子47的旋转停止,主轴8的旋转也通过马达6所产生的动力而继续进行。在锤子47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主轴8进行旋转时,锤子滚珠48会一边分别由主轴槽804以及锤子槽477进行引导一边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锤子47从锤子滚珠48接受力而随着锤子滚珠48朝向后方进行移动。亦即,在砧座10的旋转停止后的状态下,通过主轴8进行旋转,而使得锤子47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通过锤子47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锤子47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得以解除。

如上述那样,螺旋弹簧50始终产生:用于使锤子47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移动到后方的锤子47通过螺旋弹簧50的弹力而朝向前方进行移动。锤子47在朝向前方进行移动时,从锤子滚珠48接受旋转方向的力。亦即,锤子47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当锤子47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时,锤子突起部475会一边进行旋转一边与砧座突起部102相接触。据此,砧座突起部102通过锤子突起部475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马达6的动力与锤子47的惯性力的双方作用于砧座10。因此,砧座10能够以较高的扭矩而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

工具保持机构11具有:滚珠71、套筒73、以及螺旋弹簧74。

砧座轴部101具有:对滚珠71进行支承的支承凹部76。支承凹部76形成于:砧座轴部101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凹部76在砧座轴部101形成有2个。

滚珠7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砧座10。滚珠71被配置于支承凹部76。滚珠71在1个支承凹部76被配置有1个。

在砧座轴部101形成有:将支承凹部76的内表面与工具孔10A的内表面连结起来的贯通孔。滚珠71的直径小于贯通孔的直径。在滚珠71被支承于支承凹部76的状态下,借助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而被配置于工具孔10A的内侧位置。滚珠71能够对被插入到工具孔10A的前端工具进行固定。滚珠71能够在对前端工具进行固定的卡合位置、与将前端工具的固定解除的解除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套筒73为圆筒状的部件。套筒73被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周围。套筒73能够在砧座轴部101的周围,在阻止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阻止位置、与允许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允许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阻止位置,能够抑制: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情况。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阻止位置,能够维持:前端工具通过滚珠71而被固定的状态。

通过将套筒73朝向允许位置进行移动,能够允许: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情况。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允许位置,能够解除:前端工具通过滚珠71而被固定的状态。

螺旋弹簧74以使得套筒73朝向阻止位置进行移动的方式产生弹力。螺旋弹簧74被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周围。阻止位置被规定在:比允许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螺旋弹簧74产生:用于使套筒73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1具备:用于抑制砧座突起部102与锤子壳体4之间的接触的杯形垫圈61。在本实施方式中,杯形垫圈61能够抑制: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与第2筒部402的后端部之间的接触。第2筒部402借助杯形垫圈61而接受来自砧座突起部102的载荷。

杯形垫圈61被支承于锤子壳体4。在本实施方式中,杯形垫圈61的外周部被配置于:在第1筒部401的内周面设置的槽部404。另外,冲击工具1具备:用于抑制杯形垫圈61从槽部404朝向后方脱离的情况的抑制部件62。

图14是表示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杯形垫圈61的立体图。杯形垫圈61具有:内侧环部611、外侧环部612、以及连接环部613。

内侧环部611配置为:与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相对置。内侧环部611与砧座轴承46的后端面相接触。

外侧环部612被配置于:砧座轴承46的周围。外侧环部612被配置于:比内侧环部611更靠径向外侧、且比内侧环部611更靠前方的位置。在轴向(前后方向)上,外侧环部612的位置与砧座轴承4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相同。外侧环部612被支承于锤子壳体4。外侧环部612被配置于:在第1筒部401的内周面设置的槽部404。

壳体连接部403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外侧环部612的前表面相对置。壳体连接部403的后表面与外侧环部612的前表面隔着间隙而相对置。

连接环部613配置为:将内侧环部611的外缘部与外侧环部612的内缘部连结起来。

在本实施方式中,砧座轴承46为滚珠轴承。砧座轴承46具有:内圈、滚珠、以及外圈。砧座轴承46的内圈与O形环45相接触。滚珠在径向上被配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位置。滚珠分别与内圈以及外圈相接触。滚珠在周向上被配置有多个。外圈被配置于:比内圈以及滚珠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砧座轴承46的外圈与第2筒部402的内周面相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环部611与砧座轴承46的外圈的后端面相接触。内侧环部611不与砧座轴承46的内圈相接触。

抑制部件62分别被卡合于:锤子壳体4以及杯形垫圈61。抑制部件62被支承于锤子壳体4。抑制部件62被配置于槽部404。抑制部件62能够抑制:杯形垫圈朝向后方脱离的情况。作为抑制部件6,而例示出:开口环或者C形环。抑制部件62以与外侧环部612的后表面相接触的方式被配置于槽部404。外侧环部612借助抑制部件62而被支承于锤子壳体4。

通过杯形垫圈61以及抑制部件62而能够阻止:砧座轴承46朝向后方脱落的情况。

<锤子的作用>

图15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砧座与锤子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砧座10与锤子47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通过锤子47进行旋转,而使得砧座突起部102被锤子突起部475打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座部471、且在锤子突起部475所邻接的位置,设置有槽90,所以,能够抑制:锤子突起部475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面积HS变小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冲击工具1的轴向上的大型化。另外,由于能够抑制:锤子突起部475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面积HS变小的情况,所以,能够抑制:过度的力施加于锤子突起部475的情况。因而,能够抑制:锤子突起部475的磨损,从而能够抑制:锤子47的寿命的缩短化。

如图15所示,当未在基座部471J设置槽(90)的情况下,会导致锤子突起部475J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面积HJ变小。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基座部471J的前表面82J与锤子突起部475J的前表面83J借助面84AJ以及曲面84BJ而被连接起来。曲面84BJ是为了抑制在锤子突起部475J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而设置的。为了使砧座突起部102的被打击面104适当地被锤子突起部475J打击,而需要使平面84AJ与被打击面104相接触,并且抑制曲面84BJ与被打击面104之间的接触。由于需要抑制曲面84BJ与被打击面104之间的接触,所以,会导致平面84AJ与被打击面104之间的接触面积HJ变小。通过增大锤子突起部475J以及砧座突起部102的轴向尺寸,而能够增大接触面积HJ。但是,如果增大锤子突起部475J以及砧座突起部102的轴向尺寸,则会导致冲击工具在轴向上大型化。如果冲击工具大型化,则有可能使得使用冲击工具的作业性降低。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座部471设置有槽90,所以,即便不增大锤子突起部475的轴向尺寸,也能够抑制:锤子突起部475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面积HS变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471的第2前表面82与锤子突起部475的前表面83借助槽90而被连接起来。槽90通过第1前表面81、第1平面84A、第1曲面84B、第2平面85A、以及第2曲面85B而被规定出。通过第1曲面84B而能够抑制:在锤子突起部475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为了使砧座突起部102的被打击面104适当地被锤子突起部475打击,而需要使第1平面84A与被打击面104相接触,并且抑制第1曲面84B与被打击面104之间的接触。通过槽90而使得第1平面84A朝向后方扩大。据此,能够抑制:第1平面84A与被打击面104之间的接触面积HS变小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锤子突起部475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面积HS变小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冲击工具1的轴向上的大型化。

如图7、图10、以及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平面84A与第2平面85A之间的距离Wa小于:砧座突起部102的周向尺寸。距离Wa表示:槽90的宽度。另外,第1曲面84B的截面以及第2曲面85B的截面分别呈:圆弧状。第1平面84A与第2平面85A之间的距离Wa大于:第1曲面84B的半径与第2曲面85B的半径之和。

<冲击工具的动作>

接下来,对冲击工具1的动作进行说明。例如,当对作业对象实施螺丝紧固作业时,螺丝紧固作业中使用的前端工具(起子头)被插入到砧座10的工具孔10A。被插入到工具孔10A的前端工具通过工具保持机构11而被保持。在前端工具被装配于砧座10之后,作业者例如用右手握持把持部22,并且用右手的食指对触发器拨挡14进行拉动操作。当对触发器拨挡14进行拉动操作时,会从蓄电池组25向马达6供电,由此马达6进行启动,同时灯17点亮。通过马达6的启动,而使得转子27的转子轴部33进行旋转。当转子轴部33进行旋转时,转子轴部33的旋转力会经由小齿轮41而被传递到行星齿轮42。行星齿轮42在与内齿轮43的内齿相啮合的状态下,一边进行自转一边在小齿轮41的周围进行公转。行星齿轮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借助销42P而被支承于主轴8。通过行星齿轮42的公转,而使得主轴8以比转子轴部33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在锤子突起部475与砧座突起部102相接触的状态下,主轴8进行旋转时,砧座10会与锤子47以及主轴8一起进行旋转。通过砧座10进行旋转,螺丝紧固作业得以进行。

在通过螺丝紧固作业的进行而对砧座10作用了规定值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砧座10以及锤子47的旋转就会停止下来。在锤子47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主轴8进行旋转时,锤子47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通过锤子47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锤子突起部475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得以解除。移动到后方的锤子47通过第1螺旋弹簧51以及第2螺旋弹簧52的弹力而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通过锤子47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砧座突起部102通过锤子突起部475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据此,砧座10以较高的扭矩而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因而,螺丝能够以较高的扭矩被紧固于作业对象。

<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1可以具备:马达6;主轴8,其具有主轴轴部801、以及设置于主轴轴部801的后部的凸缘部802,并且通过马达6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砧座10,其具有被配置于比主轴8更靠前方的位置且供前端工具装配的砧座轴部101、以及从砧座轴部101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砧座突起部102;锤子47,其被支承于主轴轴部801,并且具有在旋转方向上对砧座突起部102进行打击的锤子突起部475;锤子壳体4,其对锤子47进行收容;砧座轴承46,其被保持于锤子4,并且被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周围;以及杯形垫圈61,其具有配置为与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相对置且与砧座轴承46的后端面相接触的内侧环部611、被配置于砧座轴承46的周围且被支承于锤子壳体4的外侧环部612、以及将内侧环部611的外缘部与外侧环部612的内缘部连结起来的连接环部613。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杯形垫圈61具有:与砧座轴承46的后端面相接触的内侧环部611、以及被配置于砧座轴承46的周围的外侧环部612,所以,能够抑制:冲击工具1的前端部的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上,外侧环部612的位置与砧座轴承46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可以相同。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外侧环部612与砧座轴承46相重叠,所以,能够抑制:冲击工具在与马达6的旋转轴AX相平行的轴向上的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1可以具备:被支承于锤子壳体4且用于抑制杯形垫圈61朝向后方脱离的抑制部件62。外侧环部612可以借助抑制部件62而被支承于锤子壳体4。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能够抑制:杯形垫圈61朝向后方脱离的情况,所以,能够抑制:砧座轴承46朝向后方脱离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环部612的后表面可以与抑制部件62相接触。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抑制:杯形垫圈61朝向后方脱离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锤子壳体4可以具有:第1筒部401,该第1筒部401被配置于锤子47的周围;以及第2筒部402,该第2筒部402被配置于比第1筒部401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该第2筒部402的外径小于第1筒部401的外径。砧座轴承46可以被保持于第2筒部402。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抑制:冲击工具1的前端部的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部件62以及外侧环部612可以分别被配置于:在第1筒部401的内周面设置的槽部404。

根据上述构成,抑制部件62以及杯形垫圈61分别被卡合于锤子壳体4。

在本实施方式中,锤子壳体4可以具有:将第1筒部401的前端部与第2筒部402的外周面连结起来的壳体连接部403。壳体连接部403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外侧环部612的前表面相对置。

根据上述构成,外侧环部612与壳体连接部403相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连接部403的后表面与外侧环部612的前表面可以隔着间隙而相对置。

根据上述构成,外侧环部612被配置于:从壳体连接部403分离开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筒部402的后端部可以从壳体连接部403朝向后方突出。

根据上述构成,杯形垫圈61的至少一部分被支承于:第2筒部402的后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砧座轴承46可以为滚珠轴承。内侧环部611可以与滚珠轴承的外圈的后端面相接触。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杯形垫圈61而能够抑制:滚珠轴承朝向后方脱离的情况。

[第2实施方式]

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素,赋予同一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其构成要素的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上部的纵向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砧座轴部10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砧座轴承460为:滑动轴承。杯形垫圈61的内侧环部611与砧座轴承46的后端面相接触。

砧座轴承460被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周围。在砧座轴部101与砧座轴承460之间配置有2个O形环45。O形环45被配置于:比砧座轴承460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通过O形环45而使得砧座轴承460与砧座轴部101之间的边界的密封性提高。另外,通过O形环45而能够抑制:从砧座轴部101被传递到砧座轴承460的振动。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1是冲击起子。冲击工具1还可以是冲击扳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1的电源可以不是蓄电池组25,还可以是商用电源(交流电源)。

相关技术
  • 用于冲击工具的减震把手及冲击工具
  • 一种冲击工具的辅助手柄和冲击工具
技术分类

0612011650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