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一种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公共服务设施是指政府或有关机构为了满足居民基本需求而提供的设施或服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大多从乡镇或街道的整体需求考虑,以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的原则,在宏观层面确定选址位置,忽略了居民需求的空间分布情况,往往会造成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与真实需求不相匹配,公共资源浪费等问题。

特别是在城市更新业务背景下,存量用地总量有限,土地资源紧缩,这些必然需要要求土地资源的高效率使用。因此仍以宏观层面需求出发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选址方法难以准确判断新建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位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选址决策的失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用于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更快速、更准确、更贴近民众真实服务需求的选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包括:

获得指定地理区域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与区域的人口、土地、建设相关;

基于所述基础数据计算确定所述地理区域中每个片区的人口分布信息与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信息的匹配度;

基于所述匹配度及第一阈值确定与满足所述第一阈值的匹配度对应的目标片区;

基于对应所述目标片区的基础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

至少基于所述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

基于所述公共设施选址模型确定待规划区域或待规划片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础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

人口分布数据、地质条件数据、交通路网数据、现状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据、房价及地价数据、房屋建筑数据、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现状用地数据、区域边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基础数据中与人口及土地相关类数据确定所述地理区域内的各个片区;

基于所述基础数据中与土地及建设相关类数据确定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地质条件不满足建设需求区域的第一片区;

自所述片区中筛除所述第一片区,对剩余的第二片区进行所述匹配度计算;或

移除所述第一片区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地质条件不满足建设需求区域及对应的基础数据,形成第三片区;

对所述第二片区、第三片区进行所述匹配度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基础数据计算确定所述地理区域中每个片区的人口分布信息与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信息的匹配度,包括:

基于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二片区和/或第三片区的人口分布数据;

对所述人口分布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确定所述第二片区、第三片区内人口聚类点的分布数据;

基于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二片区和/或第三片区内的现有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据及路网数据;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标准、所述poi点数据及路网数据确定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区域,所述服务区域表征所述公共服务设施用于为所述服务区域内的人口提供服务;

基于所述聚类点的分布数据及服务区域计算确定对应片区的人口分布信息与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信息的匹配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对应所述目标片区的基础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约束条件,包括:

基于对应所述目标片区的基础数据确定片区内每个地块的地质条件数据、地价/房价数据、交通数据、人口数据;

基于确定的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所述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为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区域需要具备的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确定的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所述约束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地质条件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用于约束选址区域的地质条件;

基于所述地价/房价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二约束条件,所述第二约束条件用于约束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以基于建设成本约束所述选址区域的选择;

基于所述交通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三约束条件,所述第三约束条件用于约束所述选址区域的交通便利情况;

基于所述人口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四约束条件,所述第四约束条件用于约束能够享受到位于所述选址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人口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片区内的地块数据、路网数据、人口聚类点分布数据;

基于所述地块数据和人口聚类点分布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片区内每个地块的人口数量;

基于每个所述地块的地理坐标及对应的人口数量生成带有人口数量属性的地块点位数据;

基于所述路网数据及地块点位数据构建目标网络;

所述至少基于所述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网络及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网络及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网络及约束条件构建下式,以形成所述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

其中,I为基于所述目标网络确定目标片区的地块中心点集合,i为所述地块中心点集合I中的任意一地块中心点,X

当选择i点作为所述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点时,X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公共服务设施选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指定地理区域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与区域的人口、土地、建设相关;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计算确定所述地理区域中每个片区的人口分布信息与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信息的匹配度;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匹配度及第一阈值确定与满足所述第一阈值的匹配度对应的目标片区;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对应所述目标片区的基础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

构建模块,用于至少基于所述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

选址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公共设施选址模型确定待规划区域或待规划片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地址。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文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发明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从指定的地理区域中的具体地块角度出发,响应人口需求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更加符合人口分布的服务需求的目标为基础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以提升选址的准确度及选址效率,另外,本实施例方法通过对目标片区中各地块的地质条件、开发成本、交通便利情况进行定量化分析,生成约束条件,用于辅助模型进行选址,可使得选址结果更加贴近民众真实服务需求,同时满足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需求,实现节约成本的同时将土地最大化利用,以及最大化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共设施选址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共设施选址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下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发明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包括:

S1:获得指定地理区域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与区域的人口、土地、建设相关;

S2:基于基础数据计算确定地理区域中每个片区的人口分布信息与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信息的匹配度;

S3:基于匹配度及第一阈值确定与满足第一阈值的匹配度对应的目标片区;

S4:基于对应目标片区的基础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约束条件,约束条件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

S5:至少基于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

S6:基于公共设施选址模型确定待规划区域或待规划片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地址。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从指定的地理区域中的具体地块角度出发,响应人口需求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更加符合人口分布的服务需求的目标为基础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以提升选址的准确度及选址效率。另外,本实施例方法通过对目标片区中各地块的地质条件、开发成本、交通便利情况进行定量化分析,生成约束条件,用于辅助模型进行选址,可使得选址结果更加贴近民众真实服务需求,同时满足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需求,实现节约成本的同时将土地最大化利用,以及最大化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

其中,所述的指定区域可以为城市区域,城市更新区域,非城市区域等,具体不定,本实施例中以指定区域为城市更新区域为例进行说明。在获得城市更新区域的基础数据时,该基础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

人口分布数据、地质条件数据、交通路网数据、现状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据、房价及地价数据、房屋建筑数据、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现状用地数据(即当前用地数据)、区域边界数据。

实际应用时,可以对指定区域已有片区或系统通过基础数据进行划分形成的片区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地块为数据采集单元,以实现指定区域的基础数据的收集,在采集数据时,可以通过资料数据库,时空大数据等手段实施采集操作,具体获得方式不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为快速地推进处理流程,所述方法还包括:

S7:基于基础数据中与人口及土地相关类数据确定地理区域内的各个片区;

S8:基于基础数据中与土地及建设相关类数据确定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地质条件不满足建设需求区域的第一片区;

S9:自片区中筛除第一片区,对剩余的第二片区进行匹配度计算;或

S10:移除第一片区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地质条件不满足建设需求区域及对应的基础数据,形成第三片区;

S11:对第二片区、第三片区进行匹配度计算。

例如,在指定的地理区域未划分片区时,可以先基于基础数据中的与人口及土地相关数据来确定区域内的片区,具体片区的划分标准不定,可以基于人口分布范围划分,也可以基于土地面积划分,或同时结合人口分布和土地面积划分等。另外,在片区确定后,还可以对片区进行地块的划分,具体划分标准可自定义设置。在确定了区域内的片区后,系统确定对应每个片区的基础数据,并基于该基础数据来确定该片区内是否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地质条件不满足建设需求的区域,若涉及,则将该片区定义为第一片区。接着,系统可以将第一片区从区域内的片区集合中筛除,即直接拒绝在该片区内选址,也可以确定该片区的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并基于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来确定是否筛除该片区,在筛除第一片区后,剩余片区定义为第二片区。或者系统也可以在第一片区中移除包含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地质条件不满足建设需求区域的地块及对应的基础数据,使第一片区形成新的片区,即第三片区。该第二片区和/或第三片区即为用于参与选址的片区,基于上述过程,可以对不满足要求的片区进行过滤,进而缩小选址范围,减少选址过程中的计算量,提升选址效率。

在确定了选址片区,即第二片区和/或第三片区后,系统需要对地理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的片区进行进一步筛查,以确定出需要增设公共服务设施的目标片区,即需要进行选址的目标片区。

具体地,基于基础数据计算确定地理区域中每个片区的人口分布信息与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信息的匹配度,包括:

S12:基于基础数据确定第二片区和/或第三片区的人口分布数据;

S13:对人口分布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确定第二片区、第三片区内人口聚类点的分布数据;

S14:基于基础数据确定第二片区和/或第三片区内的现有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据及路网数据;

S15:基于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标准、poi点数据及路网数据确定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区域,服务区域表征公共服务设施用于为服务区域内的人口提供服务;

S16:基于聚类点的分布数据及服务区域计算确定对应片区的人口分布信息与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信息的匹配度。

例如,以地理区域为城市更新区域为例,首先对第二片区和/或第三片区内人口分布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阈值的设定,计算得到满足聚类阈值的城市更新区域内人口聚类点分布数据。接着系统可根据基础数据确定第二片区和/或第三片区内的现有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据及路网数据,之后可以根据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标准,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不同城市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标准中规定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信息,如十五分钟进入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圈等,以现状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据为节点,路网数据为网络边,构建一网络,然后通过网络分析工具获取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点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服务区,也即在片区中确定出该服务区域。接着系统可以将已经计算得到的人口聚类点分布数据和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点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服务区进行叠加分析,计算确定匹配度,并基于匹配度结果来确定出目标片区。倘若进行人口分布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时是以城市更新区域为基础计算的,那么此时的目标片区即为在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点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服务区内部的人口聚类点分布区域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的片区,也就是目标片区。

该目标片区至少为一个,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目标片区的数量会相应增加或减少。对于不同区域的片区,选址标准可能会出现不同,但是基础标准内容是不变的,也即,不同目标区域,其均包含一些统一的特性,故本实施例的系统基于该基础标准内容、统一的特性分析得到了用于辅助选址的约束条件。具体地,基于对应目标片区的基础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约束条件,包括:

S17:基于对应目标片区的基础数据确定片区内每个地块的地质条件数据、地价/房价数据、交通数据、人口数据;

S18:基于确定的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约束条件,约束条件为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区域需要具备的条件。

其中,基于确定的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约束条件,包括:

S19:基于地质条件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一约束条件,第一约束条件用于约束选址区域的地质条件;

S20:基于地价/房价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二约束条件,第二约束条件用于约束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以基于建设成本约束选址区域的选择;

S21:基于交通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三约束条件,第三约束条件用于约束选址区域的交通便利情况;

S22:基于人口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四约束条件,第四约束条件用于约束能够享受到位于选址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人口数量。

也即,本实施例中的约束条件分别在地质条件、建设成本、交通便利情况以及待服务人口数量四个层面构建了约束条件,基于约束条件进一步对候选的片区、地块进行筛选,从而进一步缩小选址范围。在实际应用约束条件时,可以但不限于使用评分策略,在本实施例中是以每个地块为单元,对每个地块的地质条件进行坡度计算,通过设置坡度阈值给地块地质情况进行评分,而地块开发成本则通过地价、房价,建筑数据等土地及建设类信息计算开发每个地块的经济成本,包含土地价格和房屋拆迁成本,开发成本越高,相应的评分越低。交通便利情况可以每个地块的中心点与主、次交通干线的距离远近进行评判,根据距离的远近进行交通便利情况评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S23:确定目标片区内的地块数据、路网数据、人口聚类点分布数据;

S24:基于地块数据和人口聚类点分布数据确定目标片区内每个地块的人口数量;

S25:基于每个地块的地理坐标及对应的人口数量生成带有人口数量属性的地块点位数据;

S26:基于路网数据及地块点位数据构建目标网络;

例如,确定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区域内的地块,即目标片区内的地块,接着将该地块和人口聚类点分布数据进行空间挂接,求出每个地块上的人口数量,之后对地块数据进行中心点提取,获取带有人口数量属性的地块点位数据,并使用路网数据对地块点位数据进行连接,最后得到以地块中心点要素为节点和以路网线要素为连边的网络结构,即目标网络。

在进行建模时,系统至少基于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包括:

S27:基于目标网络及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

具体地,基于目标网络及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包括:

S28:基于目标网络及约束条件构建下式,以形成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

其中,I为基于目标网络确定目标片区的地块中心点集合,i为地块中心点集合I中的任意一地块中心点,X

当选择i点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点时,X

上述公式可认为是对目标片区内可用地块及相关的路网数据等进行数学抽象处理而得到,基于上述公式便可构建形成选址模型。基于上述选址模型可以得到满足地质条件、开发成本、交通便利情况以及覆盖人口总量的约束下的选址点集合,即X

为了更好地对本申请的选址方法进行描述,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城市更新区域进行边界划定,然后通过网络爬取、遥感影像识别等时空大数据获取方法及手段,以地块级尺度为数据要素,对区域内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收集的数据内容包括人口分布数据、地质条件数据、交通路网数据、现状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据、房价地价数据、房屋建筑数据、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现状用地数据。其中具体的数据来源可通过官方部门,手机信令,网络电子地图,不动产交易数据,遥感影像等途径获得。

以收集的现状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人口分布数据和现状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筛查出城市更新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片区,即目标片区。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基于聚类分析中的核密度分析法,设置聚类阈值为100,对城市更新区域内人口分布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城市更新区域内人口聚类点分布图。

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规定的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以现状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据为节点,路网数据为网络边,构建网络,并进行网络分析,以十五分钟步行1000米的距离,获取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点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服务区地理范围。

把获取的城市更新区域内人口聚类点分布数据和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点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服务区进行叠加分析,未在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点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服务区内部的人口聚类点分布区域,即为筛选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的片区。

以获取的现状数据为基础,基于不同的约束条件对每个地块的地质条件、地块开发成本、交通便利情况、人口分布或人口数量进行打分制评价,得出每个地块每一项的具体分值。首先对每个地块的地质坡度进行计算,制定了地块地质条件建设适宜性评分标准,具体如下表:

其次是计算每个地块的开发经济成本,主要是土地价格,如地块上面有房屋建筑,还要考虑拆迁成本。具体的计算方法是:

地块成本 = 地块面积×地价+建筑面积×房价

通过该方法计算开发每个地块的经济总成本,根据计算得出的地块经济成本的最大最小范围对应百分制进行评分,开发成本越高,相应的评分越低,具体的评分计算方法是:

地块经济成本评分 ={(成本最大值-地块成本)/(成本最大值-成本最小值)}×100

最后是计算每个地块的交通便利情况并进行评分,首先对地块进行中心点提取,获取每个地块的中心点坐标,以每个地块中心点与主、次交通干线的距离进行评判,根据距离的远近进行交通便利情况评分,距离交通干线越近,分值越高。具体评分方法如下:

交通便利情况评分 = {(距离最大值-地块距离)/(距离最大值-距离最小值)}×100

根据以上方法步骤计算每个地块的地质条件、地块开发成本、交通便利情况的分值,以及人口涉及数量的等级统计成表格形式作为输入,为选址模型计算使用。

在上面方法步骤的基础上,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片区内可用现状用地及路网要素进行数学抽象,按照选址数学模型公式进行选址计算。具体包括:

设地块中心点(要素)集合为I,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总数为N,地块中心点i的人口数量为P

由于选址点受到地质条件、开发成本、交通便利情况以及覆盖人口总量的约束,因此若满足所有约束条件,计算得到的选址点应达到选址效益的最大化,选址最大效益获取公式如下:

其中,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可得到X

如图2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公共服务设施选址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指定地理区域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与区域的人口、土地、建设相关;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计算确定所述地理区域中每个片区的人口分布信息与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信息的匹配度;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匹配度及第一阈值确定与满足所述第一阈值的匹配度对应的目标片区;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对应所述目标片区的基础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

构建模块,用于至少基于所述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

选址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公共设施选址模型确定待规划区域或待规划片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础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

人口分布数据、地质条件数据、交通路网数据、现状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据、房价及地价数据、房屋建筑数据、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现状用地数据、区域边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数据中与人口及土地相关类数据确定所述地理区域内的各个片区;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数据中与土地及建设相关类数据确定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地质条件不满足建设需求区域的第一片区;

筛除模块,用于自所述片区中筛除所述第一片区,对剩余的第二片区进行所述匹配度计算;或

移除模块,用于移除所述第一片区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非建设用地区域、地质条件不满足建设需求区域及对应的基础数据,形成第三片区;

所以说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片区、第三片区进行所述匹配度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基础数据计算确定所述地理区域中每个片区的人口分布信息与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信息的匹配度,包括:

基于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二片区和/或第三片区的人口分布数据;

对所述人口分布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确定所述第二片区、第三片区内人口聚类点的分布数据;

基于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二片区和/或第三片区内的现有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据及路网数据;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标准、所述poi点数据及路网数据确定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区域,所述服务区域表征所述公共服务设施用于为所述服务区域内的人口提供服务;

基于所述聚类点的分布数据及服务区域计算确定对应片区的人口分布信息与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信息的匹配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对应所述目标片区的基础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约束条件,包括:

基于对应所述目标片区的基础数据确定片区内每个地块的地质条件数据、地价/房价数据、交通数据、人口数据;

基于确定的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所述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为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区域需要具备的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确定的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所述约束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地质条件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用于约束选址区域的地质条件;

基于所述地价/房价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二约束条件,所述第二约束条件用于约束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以基于建设成本约束所述选址区域的选择;

基于所述交通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三约束条件,所述第三约束条件用于约束所述选址区域的交通便利情况;

基于所述人口数据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确定第四约束条件,所述第四约束条件用于约束能够享受到位于所述选址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人口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片区内的地块数据、路网数据、人口聚类点分布数据;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块数据和人口聚类点分布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片区内每个地块的人口数量;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地块的地理坐标及对应的人口数量生成带有人口数量属性的地块点位数据;

所述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网数据及地块点位数据构建目标网络;

所述至少基于所述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网络及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网络及约束条件构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网络及约束条件构建下式,以形成所述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

其中,I为基于所述目标网络确定目标片区的地块中心点集合,i为所述地块中心点集合I中的任意一地块中心点,X

当选择i点作为所述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点时,X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文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包括所述存储介质的设备执行如上文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诸如上文所述实施例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各个方案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可以但不限于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介质(RAM)、只读存储介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介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介质(CD-ROM)、光存储介质件、磁存储介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配置为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天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应当理解,虽然本申请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浴室加热装置和用于控制浴室加热装置的方法、设备、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商业选址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光伏电站选址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基站选址方法及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灰度版本页面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一种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及装置
  • 一种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区划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50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