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操作机构及开关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操作机构及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作机构以及一种包括所述操作机构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开关装置是用于闭合和断开电路的电器,其通常包括操作机构以及与操作机构驱动相连的至少一个导电装置,导电装置内设置接触系统,接触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和静触头闭合或断开以实现开关装置的合闸与分闸,动触头和静触头断开的距离决定开关装置的电气性能。

现有开关装置存在的不足是:在一定外形尺寸范围内无法实现更大的断开距离,影响产品的电气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机构以及开关装置,能显著增大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开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

操作轴,受外力驱动而转动;

传动轴结构;

传动板,受操作轴驱动在传动板分断位置和传动板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储能结构,其包括储能转盘以及至少一个与储能转盘配合的第一弹簧;所述操作轴通过传动轴结构驱动储能转盘转动;所述操作机构分闸和合闸过程中,第一弹簧受储能转盘驱动先储能后释能且第一弹簧释能驱动储能转盘转动;

输出轴结构,与传动板和储能转盘配合,在输出轴分断位置和输出轴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用于与开关装置的接触系统传动相连;第二储能结构,其包括第二弹簧组,第二弹簧组包括至少一根两端分别与传动板和输出轴结构配合的第二弹簧,操作机构分闸和合闸时,传动板与输出轴结构配合使第二弹簧组先储能后释能;

所述操作机构分闸时:

所述操作轴同时驱动储能转盘和传动板;

所述传动板由传动板闭合位置向传动板分断位置移动;

所述储能转盘驱动输出轴结构由输出轴闭合位置向输出轴分断位置转动,在第一弹簧开始释能后,储能转盘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分断过渡位置并在驱动输出轴结构越过分断过渡位置后与其脱离配合,同时输出轴结构和传动板配合使第二弹簧组完成储能后开始释能;

所述第二弹簧组释能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输出轴分断位置。

优选的,所述操作机构合闸时:

所述操作轴同时驱动储能转盘和传动板;

所述储能转盘转动使第一弹簧储能,同时所述传动板由传动板分断位置向传动板闭合位置移动;

所述传动板驱动输出轴结构由输出轴分断位置向输出轴闭合位置转动,第一弹簧完成储能时,传动板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闭合过渡位置使输出轴结构与储能转盘传动配合;

所述第一弹簧释能通过储能转盘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输出轴闭合位置。

优选的,所述传动板的移动方向垂直于输出轴结构的转动轴线。

优选的,所述传动板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操作轴的转动轴线,输出轴结构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操作轴的转动轴线且平行于传动板所在平面。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结构一端与操作轴传动配合,另一端与储能转盘传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结构的转动轴线与操作轴的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结构包括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一端与操作轴传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轴固定相连或传动配合,第二传动轴与储能转盘传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操作轴包括操作轴主体和操作轴第一齿轮,所述操作轴第一齿轮设置在操作轴主体上;所述第一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主体和第一传动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齿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主体上,所述操作轴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轴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传动板包括传动板齿带,操作轴包括操作轴第二齿轮,操作轴第二齿轮设置在操作轴的操作轴主体上,传动板齿带与操作轴第二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传动板包括传动板驱动部,输出轴结构包括输出轴配合部,传动板驱动部通过输出轴配合部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

优选的,所述传动板包括传动板连接臂,第二弹簧一端与传动板连接臂转动相连,另一端与输出轴结构转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储能结构包括两个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平行设置,每个第二弹簧均包括第二弹簧螺旋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弹簧螺旋体两端的第二弹簧连接臂,一个第二弹簧连接臂与输出轴结构转动相连,另一个第二弹簧连接臂与传动板连接臂转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传动板包括传动板主体、传动板齿带、传动板驱动部和传动板连接臂,传动板主体为框形结构,传动板主体设置有平行于其移动方向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传动板齿带设置在第一侧边的内侧面上,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各设置一个传动板连接臂,两个传动板连接臂相对,传动板驱动部设置在第二侧边上且与传动板齿带相对,传动板驱动部和两个传动板连接臂位于传动板主体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储能转盘包括转盘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转盘主体上且沿转盘主体的周向分布的转盘第一挡块、转盘第二挡块,储能转盘绕转盘主体的轴线转动设置;所述传动轴结构包括传动轴拨杆,传动轴拨杆位于转盘第一挡块和转盘第二挡块之间;所述传动轴拨杆与转盘第一挡块配合驱动储能转盘转动,储能转盘驱动第一弹簧由第一闭合释能位置向临界位置动作;所述传动轴拨杆与转盘第二挡块配合驱动储能转盘转动,储能转盘驱动第一弹簧由第一分断释能位置向临界位置动作。

优选的,所述储能转盘还包括设置在转盘主体上的转盘第三挡块,转盘第一挡块、转盘第二挡块和转盘第三挡块沿转盘主体的周向依次分布;所述输出轴结构还包括输出轴受动部;所述操作机构分闸时,转盘第三挡块抵压输出轴受动部使输出轴结构由输出轴闭合位置转动至分断过渡位置;所述操作机构合闸时,转盘第二挡块抵压输出轴受动部使输出轴结构由闭合过渡位置转动至输出轴闭合位置。

优选的,所述输出轴结构包括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包括第一输出轴连接部和第一输出轴输出部,第二输出轴包括第二输出轴连接部和第二输出轴输出部,第一输出轴连接部和第二输出轴连接部固定相连,第一输出轴输出部和第二输出轴输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用于与开关装置的接触系统驱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输出轴结构还包括输出轴受动部和输出轴配合部,输出轴受动部和输出轴配合部分别设置在第一输出轴连接部上且沿第一输出轴连接部的周向分布。

一种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所述的操作机构。

本发明操作机构,其输出轴结构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由输出轴闭合位置转动至分断过渡位置后越过分断过渡位置,然后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转动至输出轴分断位置,从而增大了输出轴结构的转动角度,也相应增大了与输出轴结构驱动相连的接触系统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开距,提高电气性能。

本发明开关装置,其包括所述操作机构,增大了接触系统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开距,提高了电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合闸状态下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分闸状态下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储能转盘处于第一闭合释能位置;

图5是本发明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储能转盘处于第二分断释能位置;

图6是本发明操作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传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输出轴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输出轴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储能转盘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储能转盘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输出轴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二输出轴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一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操作机构及开关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操作机构及开关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发明公开一种操作机构,其包括:

操作轴20-1,受外力驱动而转动,以驱动操作机构分闸和合闸;

传动轴结构;

传动板20-3,受操作轴20-1驱动在传动板分断位置和传动板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储能结构,其包括储能转盘20-5以及至少一个与储能转盘20-5配合的第一弹簧20-8;所述操作轴20-1通过传动轴结构驱动储能转盘20-5转动;所述操作机构分闸和合闸过程中,第一弹簧20-8受储能转盘20-5驱动先储能后释能且第一弹簧20-8释能驱动储能转盘20-5转动;

输出轴结构,与传动板20-3和储能转盘20-5配合,在输出轴分断位置和输出轴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用于与开关装置的接触系统传动相连使其在分断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第二储能结构,其包括第二弹簧组,第二弹簧组包括至少一根两端分别与传动板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的第二弹簧30,操作机构分闸和合闸时,传动板 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使第二弹簧30先储能后释能;

所述操作机构分闸时:

所述操作轴20-1同时驱动储能转盘20-5和传动板20-3;

所述传动板20-3由传动板闭合位置向传动板分断位置移动;

所述储能转盘20-5驱动输出轴结构由输出轴闭合位置向输出轴分断位置转动,在第一弹簧20-8开始释能后,储能转盘20-5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分断过渡位置并驱动输出轴结构越过分断过渡位置后与其脱离配合,同时输出轴结构和传动板20-3配合使第二弹簧组完成储能后开始释能;

所述第二弹簧组释能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输出轴分断位置。

本发明的操作机构,其输出轴结构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由输出轴闭合位置转动至分断过渡位置后越过分断过渡位置,然后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转动至输出轴分断位置,从而增大了输出轴结构的转动角度,也相应增大了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开距,提高电气性能。

本实施例的操作机构合闸时:

所述操作轴20-1同时驱动储能转盘20-5和传动板20-3;

所述储能转盘20-5转动使第一弹簧20-8储能,同时所述传动板20-3由传动板分断位置向传动板闭合位置移动;

所述传动板20-3驱动输出轴结构由输出轴分断位置向输出轴闭合位置转动,第一弹簧20-8完成储能时,传动板20-3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闭合过渡位置使输出轴结构与储能转盘20-5恢复传动配合;

所述传动板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使第二弹簧组先储能后释能,第二弹簧组释能驱动输出轴结构向输出轴闭合位置转动;

所述第一弹簧20-8释能通过储能转盘20-5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输出轴闭合位置。

即合闸过程,第一弹簧20-8储能完成开始释能后,一直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输出轴闭合位置,输出轴结构转动至输出轴闭合位置由第一弹簧20-8提供主要驱动力,以保证合闸速度。此过程中,第二弹簧组可以一起释能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输出轴闭合位置,也可以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输出轴闭合位置前已经完成释能。

本实施例操作机构在合闸时,为保证合闸速度,其驱动力主要是由第一弹簧20-8释能提供的,而分闸过程的最后一程,第一弹簧20-8已经完成释能,第二弹簧组没有完成释能,由第二弹簧组单独释能完成的,这样即保证合闸时的合闸速度,又保证分闸时的开距。其中,第一弹簧20-8释能的驱动力远大于第二弹簧组释能的驱动力。

本实施例操作机构分闸和合闸时,操作轴20-1分别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

本发明公开一种开关装置,其包括操作机构和至少一个接触系统,操作机构与接触系统驱动相连以驱动其闭合或断开;所述接触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操作机构与动触头驱动相连以驱动其与静触头闭合或断开。所述接触系统可以为多个,多个接触系统依次层叠传动,操作机构的输出轴结构与最上方的一个接触系统驱动相连,可以同时带动多个接触系统闭合或断开。

如图1-17所示,为本发明操作机构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操作机构包括机构支架10、操作结构、第一储能结构、第二储能结构和输出轴结构。

所述机构支架10可以是封闭、半封闭或开放式结构,可以是独立设置的结构,也可以是由开关装置的壳体作为机构支架1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操作机构中,机构支架10优选为独立设置的操作机构壳体,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扣合在一起的支架盖10-0、支架基座10-1和支架底座10-2,操作结构、第一储能结构、第二储能结构和输出轴结构均设置在支架基座10-1和支架底座10-2之间,操作结构的操作轴20-1依次穿过支架基座 10-1和支架盖10-0供操作人员操作,以驱动操作轴20-1转动。

如图2-3所示,所述操作结构包括操作轴20-1、传动轴结构和传动板20-3,本实施例的传动轴结构包括同步转动的第一传动轴20-2和第二传动轴20-4,操作轴20-1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操作轴20-1与传动轴结构传动配合以驱动传动轴结构转动,传动板20-3受操作轴20-1驱动而往复移动且传动板20-3还与输出轴结构传动配合,操作轴20-1通过传动轴结构驱动第一储能结构的储能转盘20-5转动。

如图2-3所示,所述传动板20-3的移动方向垂直于输出轴结构的转动轴线。

如图2-3所示,所述传动板20-3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操作轴20-1的转动轴线,输出轴结构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操作轴20-1的转动轴线且平行于传动板20-3 所在平面。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板20-3的移动方向、操作轴20-1的转动轴线和输出轴结构的转动轴线,分别与一个坐标系的x、y、z轴平行。

如图2-3所示,所述操作轴20-1与传动轴结构的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

如图2-3所示,所述传动轴结构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其一端与操作轴20-1 传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一储能结构的储能转盘20-5传动配合。

如图2-3所示,所述传动板20-3具有传动板闭合位置和传动板分断位置,操作轴20-1驱动传动板20-3移动以在两个以上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6所示,所述操作轴20-1包括操作轴主体20-10和操作轴第二齿轮 20-12,操作轴第二齿轮20-12设置在操作轴主体20-10上且与其同轴设置;如图9所示,所述传动板20-3包括传动板齿带20-31,传动板齿带20-31与操作轴第二齿轮20-12啮合配合;所述操作轴20-1转动,通过操作轴第二齿轮20-12 与传动板齿带20-31的啮合配合,驱动传动板20-3往复移动以在传动板闭合位置和传动板分断位置之间切换。本实施例的操作轴20-1和传动板20-3通过齿轮传动,可以提高传动精度且可靠性高。

如图2-3所示,所述操作轴20-1优选绕操作轴主体20-10的轴线转动设置;所述操作轴第二齿轮20-12与操作轴主体20-10同轴设置。

如图9所示,所述传动板20-3包括传动板主体20-30,传动板主体20-30 为方框形结构,其一条侧边的内侧面上设有传动板齿带20-31,操作轴20-1和传动轴结构分别插置在传动板主体20-30内,结构紧凑,以缩小操作机构的整体体积。当然作为其它实施例,传动板齿带20-31也可以设置在传动板主体20-30 外侧。

如图2-3、7-8所示,本实施例的传动轴结构包括同步转动的第一传动轴20-2 和第二传动轴20-4,第一传动轴20-2一端与操作轴20-1传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轴20-4传动配合,第二传动轴20-4与储能转盘20-5传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20-2与第二传动轴20-4同轴设置且固定相连,二者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如图2-3、7-8所示,所述操作轴20-1包括设置在操作轴主体20-10上且与其同轴设置的操作轴第一齿轮20-11,第一传动轴20-2包括第一传动轴主体 20-20和第一传动轴齿轮20-21,第一传动轴齿轮20-21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主体 20-20上且与其同轴设置,操作轴第一齿轮20-11与第一传动轴齿轮20-21啮合。进一步的,所述操作轴第一齿轮20-11和第一传动轴齿轮20-21均为扇形齿轮。

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传动轴20-20优选绕第一传动轴主体20-20的轴线转动设置。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传动轴20-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主体20-0一端的第一传动轴插接端20-22,第一传动轴齿轮20-21和第一传动轴插接端 20-22分别位于第一传动轴主体20-20的两端;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传动轴 20-4包括第二传动轴主体20-40,第二传动轴主体20-40一端设有第二传动轴插槽20-42;所述第一传动轴插接端20-22插置在第二传动轴插槽20-42内与其限位配合,阻止第一传动轴20-2与第二传动轴20-4相对转动,确保二者同步转动。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轴20-2和第二传动轴20-4为分体式结构且二者的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第一传动轴20-2一端与操作轴20-1传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轴20-4传动配合,也即是操作轴20-1转动以驱动第一传动轴20-2转动,第一传动轴20-2同步驱动第二传动轴20-4转动。

如图2-5所示,所述第一储能结构包括绕自身轴线设置的储能转盘20-5和至少一个第一弹簧20-8;所述第一弹簧20-8两端分别与储能转盘20-5、机构支架10配合且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闭合释能位置、第一临界位置和第一分断释能位置;所述储能转盘20-5转动使第一弹簧20-8从第一闭合释能位置或第一分断释能位置动作至第一临界位置以储能,也即是操作机构分闸时储能转盘 20-5驱动第一弹簧20-8由第一闭合释能位置动作至第一临界位置以储能,操作机构分闸时储能转盘20-5驱动第一弹簧20-8由第一分断释能位置动作至第一临界位置以储能;所述第一弹簧20-8越过第一临界位置向第一闭合释能位置或第一分断释能位置动作,也即是操作机构合闸时第一弹簧20-8越过第一临界位置向第一闭合释能位置动作,操作机构分闸时第一弹簧20-8越过第一临界位置向第一分断释能位置动作,以释能驱动储能转盘20-5转动;也即是,无论在操作机构的合闸还是分闸过程中,第一弹簧20-8均是先储能然后释能。所述第一弹簧20-8位于第一临界位置时,第一弹簧20-8的两端和储能转盘20-5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弹簧20-8与机构支架10配合的一端为第一弹簧支撑端,第一弹簧20-8以第一弹簧支撑端为支点摆动,依次在第一闭合释能位置、第一临界位置和第一分断释能位置之间切换,储能转盘20-5转动带动第一弹簧20-8越过第一临界位置,第一弹簧20-8位于第一临界位置时储能最大,也即是第一弹簧20-8动作至第一临界位置时完成储能。

如图2-5所示,所述第一储能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弹簧20-8,两个第一弹簧 20-8的一端分别与储能转盘20-5的径向两端配合,两个第一弹簧20-8另一端分别与机构支架10配合。进一步的,如图12-13、16所示,所述储能转盘20-5 包括分别设置在其径向两端的两个转盘弹簧槽20-56,第一弹簧20-8为压簧且其包括第一弹簧螺旋体20-80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弹簧螺旋体20-80两端的第一弹簧内臂20-82和第一弹簧外臂20-81,第一弹簧内臂20-82和第一弹簧外臂20-81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第一弹簧螺旋体20-80的轴线,第一弹簧内臂20-82 转动设置在转盘弹簧槽20-56内,第一弹簧外壁20-81转动设置在机构支架10 上。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一弹簧20-8还可以为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与储能转盘20-5和机构支架10配合。

如图2-3、8、12-13所示,所述传动轴结构的第二传动轴20-4包括传动轴拨杆20-41,储能转盘20-5包括转盘主体20-50以及分别设置在转盘主体20-50 上且沿转盘主体20-50的周向分布的转盘第一挡块20-53和转盘第二挡块20-54,储能转盘20-5绕转盘主体20-50的轴线转动设置,传动轴拨杆20-41位于转盘第一挡块20-53和转盘第二挡块20-54之间,传动轴拨杆20-41摆动以分别与二者配合以驱动储能转盘20-5转动;所述传动轴拨杆20-41与转盘第一挡块 20-53配合以驱动储能转盘20-5转动,储能转盘20-5则驱动第一弹簧20-8由第一闭合释能位置向第一临界位置动作;所述传动轴拨杆20-41与转盘第二挡块20-54配合以驱动储能转盘20-5转动,储能转盘20-5则驱动第一弹簧20-8 由第一分断释能位置向第一临界位置动作。

如图8所示,所述传动轴拨杆20-41为L形结构,其包括拨杆连接部20-410 和拨杆拨动部20-411,拨杆连接部20-410两端分别与第二传动轴20-4的第二传动轴主体20-40和拨杆拨动部20-411相连,拨杆拨动部20-411位于转盘第一挡块20-53和转盘第二挡块20-54之间,拨杆拨动部20-4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传动轴20-4的转动轴线。

如图2-3所示,所述第二储能结构包括第二弹簧组,第二弹簧组包括至少一根两端分别与传动板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的第二弹簧30,操作机构合闸和分闸时,传动板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使第二弹簧组先储能后释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组包括第二闭合释能位置、第二分断释能位置、闭合临界位置和分断临界位置;所述操作机构合闸时,传动板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使第二弹簧组由第二分断释能位置动作至闭合临界位置以储能,传动板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使第二弹簧组越过闭合释能位置,以释能驱动输出轴结构向输出轴分断位置转动;所述操作机构分闸时,传动板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使第二弹簧组由第二闭合释能位置动作至分断临界位置以储能,传动板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使第二弹簧组越过分断临界位置,以释能驱动输出轴结构向输出轴闭合位置转动;也即是,无论在操作机构的合闸还是分闸过程中,第二弹簧组均是先储能然后释能。

如图2-3所示,所述第二储能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弹簧30,如图17 所述,第二弹簧30为压簧,每个第二弹簧30均包括第二弹簧螺旋体30-0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弹簧螺旋体30-0两端的第二弹簧连接臂30-1,一个第二弹簧连接臂30-1与输出轴结构转动相连,另一个第二弹簧连接臂30-1与传动板20-3 转动相连。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传动板20-3包括传动板连接臂20-33,传动板连接臂20-33设有传动板连接孔;如图10-11、14-15所示,所述输出轴结构包括输出轴连接臂20-65、20-75,输出轴连接臂20-65、20-75沿输出轴结构的径向延伸且设有输出轴连接孔;如图2-3所示,每个所述第二弹簧30的两个第二弹簧连接臂30-1,一个转动插置在输出轴连接孔内,另一个转动插置在传动板连接孔内。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弹簧30并排间隔设置且二者的轴线平行设置。

作为其它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二弹簧30呈V字形分布,一个第二弹簧30 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出轴20-6和传动板20-3转动相连,另一个第二弹簧3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输出轴20-7和传动板20-3转动相连;两个所述第二弹簧30与传动板20-3相连的一端分别布置在传动板20-3移动方向上的两端。

所述第二弹簧30的扭矩小于第一弹簧20-8经由储能转盘20-5、输出轴结构给予第二弹簧30的扭矩,使操作机构在分闸初期,仅需克服较小的第二弹簧 30的反力,保证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断开速度,提高电气性能。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二弹簧30还可以是扭簧,其两端分别与传动板20-3、输出轴结构转动相连。

如图2-3、9所示,所述传动板20-3的传动板主体20-30,其一对侧边上各设有一个传动板连接臂20-33,两个传动板连接臂20-33位于传动板主体20-30 的同一侧,两个传动板连接臂20-33的连线垂直于传动板20-3的移动方向。

如图2-3所示,所述输出轴结构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且用于与开关装置的接触系统驱动相连,以驱动接触系统闭合或断开,也即是使接触系统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输出轴结构具有输出轴分断位置、闭合过渡位置 (图中未示出)、分断过渡位置(图中未示出)和输出轴闭合位置。

如图2-3所示,所述传动板20-3由传动板分断位置向传动板闭合位置时,驱动输出轴结构由输出轴分断位置转动至闭合过渡位置。进一步的,如图2-3、 9所示,所述传动板20-3包括传动板驱动部20-32,输出轴结构包括输出轴配合部,输出轴连接臂20-65作为输出轴配合部,传动板20-3由传动板分断位置向传动板闭合位置时,传动板20-3通过传动板驱动部20-32抵压输出轴配合部,使输出轴结构由输出轴分断位置转动至闭合过渡位置。

如图9所示,所述传动板驱动部20-32设置在传动板主体20-30的一个侧边上,传动板驱动部20-32、传动板连接臂20-33位于传动板主体20-30的同一侧;所述传动板主体20-30设有平行于其移动方向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传动板齿带20-31和一个传动板连接臂20-33设置在第一侧边上,传动板驱动部 20-32和另一个传动板连接臂20-33设置在第二侧边上,传动板齿带20-31和传动板驱动部20-32相对。

参照图2-3所示,所述输出轴结构由分断过渡位置转动至输出轴分断位置时,输出轴结构与传动板20-3限位配合阻止输出轴结构继续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配合部与传动板驱动部20-32限位配合,阻止输出轴结构继续转动。

如图12-13所示,所述储能转盘20-5还包括转盘第三挡块20-55,转盘第一挡块20-53、转盘第二挡块20-54和转盘第三挡块20-55沿转盘主体20-50的周向依次分布;如图2-3、10-11所示,所述输出轴结构还包括输出轴受动部20-66,输出轴受动部20-66分别与转盘第二挡块20-54和转盘第三挡块20-55配合;所述操作机构分闸时,转盘第三挡块20-55抵压输出轴受动部20-66使输出轴结构由输出轴闭合位置转动至分断过渡位置;所述操作机构合闸时,转盘第二挡块20-54抵压输出轴受动部20-66使输出轴结构由闭合过渡位置转动至输出轴闭合位置。

如图12所示,所述转盘第三挡块20-55包括分别与输出轴受动部20-66配合的挡块第一驱动面20-550和挡块第二驱动面20-551,转盘第三挡块20-55抵压输出轴受动部20-66时,挡块第一驱动面20-550和挡块第二驱动面20-551 依次与输出轴受动部20-66配合;所述操作机构分闸时,挡块第一驱动面20-550 和挡块第二驱动面20-551依次与输出轴受动部20-66配合,使输出轴结构转动至分闸过渡位置,并且挡块第二驱动面20-551在使输出轴结构越过分闸过渡位置时与输出轴受动部20-66脱离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挡块第一驱动面20-550 和挡块第二驱动面20-551沿储能转盘20-55的轴向间隔设置,挡块第一驱动面 20-550、挡块第二驱动面20-551、转盘第二挡块20-54和转盘第一挡块20-51 沿转盘主体20-50的周向依次设置。

如图12-13所示,所述转盘主体20-50包括沿其轴向依次相连的转盘主体第一段20-500和转盘主体第二段20-501,转盘第一挡块20-53、转盘第二挡块 20-54和转盘第三挡块20-55均设置在转盘主体第一段20-500上且沿转盘主体第一段20-500的周向依次分布,两个转盘弹簧槽20-56设置在转盘主体第二段 20-501的径向两端。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主体20-50还包括转盘主体第三段 20-502,转盘主体第一段20-500、转盘主体第二段20-501和转盘主体第三段 20-502沿转盘主体20-50的轴向依次相连,转盘主体20-50通过转盘主体第三段20-502转动设置在机构支架10上。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主体第二段20-501 的外径大于转盘主体第一段20-501的外径和转盘主体第三段20-502的外径。

如图10-11所示,所述输出轴受动部20-66为楔形结构,其包括成V型分布的受动部第一侧面和受动部第二侧面,分别与转盘第二挡块20-54和转盘第三挡块20-55配合,也即是,转盘第二挡块20-54抵压受动部第一侧面使输出轴结构由闭合过渡位置转动至输出轴闭合位置,转盘第三挡块20-55抵压受动部第二侧面使输出轴结构由输出轴闭合位置转动至分断过渡位置。

如图10-11、14-15所示,所述输出轴结构包括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一输出轴20-6和第二输出轴20-7,第一输出轴20-6包括第一输出轴连接部20-63 和第一输出轴输出部20-64,第二输出轴20-7包括第二输出轴连接部20-73和第二输出轴输出部20-74,第一输出轴连接部20-63和第二输出轴连接部20-73 固定相连,第一输出轴输出部20-64和第二输出轴输出部20-74分别转动设置在壳体支架10上且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与开关装置的接触系统驱动相连;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部20-63和第二输出轴连接部20-73上各设有一个输出轴连接臂,分别为第一输出轴连接臂20-65和第二输出轴连接臂20-75,第一输出轴连接臂20-65沿第一输出轴连接部20-63的径向延伸,第二输出轴连接臂20-75沿第二输出轴连接部20-73的径向延伸,第一输出轴连接臂20-65和第二输出轴连接臂20-75分别与两个第二弹簧30的一端转动相连。

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臂20-65作为输出轴配合部,与传动板20-3的传动板驱动部20-32配合。

如图2-3、10-11所示,所述输出轴受动部20-66的大径端与第一输出轴连接部20-63相连,输出轴受动部20-66的尖端分别与转盘第二挡块20-54和转盘第三挡块20-55配合。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部20-64的自由端设有第一输出轴配合槽20-61,用于与接触系统驱动配合;如图15所示,第二输出轴输出部20-74 的自由端设有第二输出轴配合槽20-71,用于与接触系统驱动配合。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部20-63的自由端设置第一输出轴插槽 20-630;如图14-15所示,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部20-73的自由端设置第二输出轴插头20-730,第二输出轴插头20-730插置在第一输出轴插槽20-630内,二者限位配合,阻止第一输出轴20-6和第二输出轴20-7相对转动,保证二者同步转动。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部20-63和第二输出轴连接部20-73 还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相连,例如二者通过一根连接轴相连,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二者插接配合。

如图10-11所示,所述第一输出轴20-6还包括第一输出轴限位部20-62,第一输出轴连接部20-63、第一输出轴限位部20-62和第一输出轴输出部20-64 依次相连且同轴设置,第一输出轴限位部20-62的外径大于第一输出轴连接部 20-63的外径和第一输出轴输出部20-64的外径;如图14-15所示,所述第二输出轴20-7还包括第二输出轴限位部20-72,第二输出轴连接部20-73、第二输出轴限位部20-72和第二输出轴输出部20-74依次相连且同轴设置,第二输出轴限位部20-72的外径大于第二输出轴连接部20-73的外径和第二输出轴输出部20-74的外径;所述第一输出轴限位部20-62和第二输出轴限位部20-72分别与机构支架10的一对侧壁限位配合,一则保证第一输出轴20-6和第二输出轴20-7的可靠连接,二来避免第一输出轴20-6和第二输出轴20-7脱出机构支架10。

参照图2-3所示,所述操作机构分闸时,动作过程如下:

O1:所述操作轴20-1向分闸方向旋转通过传动轴结构(也即是第一传动轴 20-2和第二传动轴20-4)驱动储能转盘20-5转动,储能转盘20-5驱动第一弹簧20-8由第一闭合释能位置动作至第一临界位置以储能;同时,所述操作轴20-1 驱动传动板20-3由传动板闭合位置向传动板分断位置移动;同时,所述储能转盘20-5驱动输出轴结构由输出轴闭合位置向输出轴分断位置转动。

O2:所述操作结构通过储能转盘20-5驱动第一弹簧20-8越过第一临界位置后,第一弹簧20-8向第一分断释能位置动作以释能驱动储能转盘20-5转动;在上述过程中,所述储能转盘20-5通过转盘第三挡块20-55抵压输出轴受动部 20-66转动至分断过渡位置,同时所述传动板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驱动第二弹簧组由第二闭合释能位置动作至分断临界位置并越过分断临界位置;也即是,所述输出轴结构转动至分断过渡位置和第二弹簧组动作至分断临界位置的时刻,在第一弹簧20-8动作至第一临界位置的时刻之后且在第一弹簧20-8动作至第一分断释能位置的时刻之前。

O3:所述第二弹簧30向第二分断释能位置动作以释能,驱动输出轴结构转动至输出轴分断位置。

参照图2-3所示,所述操作机构合闸时,动作过程如下:

C1:所述操作轴20-1向合闸方向(合闸方向与分闸方向互为反方向)旋转通过传动轴结构驱动储能转盘20-5转动,储能转盘20-5驱动第一弹簧20-8由第一分断释能位置动作至第一临界位置以储能;

同时,所述操作轴20-1驱动传动板20-3由传动板分断位置向传动板闭合位置移动,传动板20-3通过传动板驱动部20-32抵压输出轴配合部(第一输出轴连接臂20-65),驱动输出轴结构由输出轴分断位置转动至闭合过渡位置,使输出轴结构的输出轴受动部20-66与储能转盘20-5的转盘第二挡块20-54配合,优选使输出轴受动部20-66与转盘第二挡块20-54接触;

同时,所述传动板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使第二弹簧组由第二分断释能位置向第二闭合释能位置动作。

C2:所述储能转盘20-5驱动第一弹簧20-8越过第一临界位置,第一弹簧 20-8释能以驱动储能转盘20-5转动;

同时,所述储能转盘20-5通过转盘第二挡块20-54抵压输出轴受动部20-64,驱动输出轴结构越过闭合过渡位置向输出轴闭合位置转动;

所述第一弹簧20-8越过第一临界位置之后,传动板20-3和输出轴结构配合使第二弹簧组动作至闭合临界位置以储能,然后使第二弹簧组越过闭合临界位置,第二弹簧向第二闭合释能位置动作,以释能驱动输出轴结构向输出轴闭合位置转动;同时所述第一弹簧20-8释能通过储能转盘20-5驱动输出轴结构一直转动至输出轴闭合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开关柜接地开关操作机构联锁装置
  • 一种固体绝缘开关设备的操作机构装置
  • 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组件、操作机构及开关装置
  • 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传动机构及隔离开关的操作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1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