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属于冶金行业热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技术领域,厚度控制精度是最重要的产品质量指标之一,对厚度控制精度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厚度命中率、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标准差,通过对以上评价指标的判断,可以实现对产品厚度控制效果进行判定。但是热轧产品的厚度波动,在下游工序生产环节,尤其是需要在冷轧工序进行再次加工的冷系产品的厚度波动,对冷轧生产稳定性影响巨大,严重的厚度波动甚至会造成冷轧生产断带,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仅依靠以上厚度评价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厚度波动严重情况,无法做到厚度异常产品在本工序及时封锁,更无法避免问题产品流转到下游冷轧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轧带钢厚度波动不能准确识别和判定,进而影响下游工序生产稳定性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精轧出口实时采集基于带钢长度的厚度偏差曲线数据;其中,所述的厚度偏差曲线数据包括:厚度偏差以及对应的带钢长度;

S102、在精轧出口采集厚度偏差曲线结束时,获取带钢目标厚度和预设的评价标准,根据厚度偏差曲线数据计算出反映厚度波动程度的评价指标;其中,所述的评价指标包括:厚度偏差极值、厚度偏差极差、厚度偏差变化值;

S103、根据计算出的评价指标的数值与预设的评价标准比较并进行判定,当评价指标的数值超出评价标准时,进行报警,并记录报警对应的带钢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S101中,在精轧出口通过测厚仪实时采集厚度偏差曲线数据。

进一步地,S102中,所述的厚度偏差极值为厚度偏差绝对值的最大值;所述的厚度偏差极差为带钢长度范围内厚度偏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所述的厚度偏差变化值为从第2米位置的厚度偏差开始,当前位置的厚度偏差减去前一位置的厚度偏差。

进一步地,S103中,所述的预设的评价标准包括三类,其中,

第一类为剔除头尾A

第二类为剔除头尾A

第三类为带钢头尾A

所述的预设的评价标准根据带钢的目标厚度分别设定,分为目标厚度≤6.0mm、6.0mm<目标厚度≤13.0mm、以及目标厚度≥13.0mm三个厚度层别。

进一步地,当目标厚度≤6.0mm时,所述的第一类评价标准中的剔除头尾A

进一步地,优选地A

进一步地,当6.0mm<目标厚度≤13.0mm时,仅使用第一类评价标准,所述的第一类评价标准中的剔除头尾A

进一步地,优选地A

进一步地,当目标厚度>13.0mm时,仅使用第一类评价标准,所述的第一类评价标准中的剔除头尾A

进一步地,优选地A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通过实时采集基于带钢长度的厚度偏差曲线数据,在精轧出口测厚仪采集厚度偏差曲线结束时,获取带钢目标厚度和预设的评价标准,其中预设定的评价标准分为三类,根据带钢目标厚度分别适应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厚度偏差曲线数据计算出反映厚度波动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与预设的评价标准比较进行判定,当评价指标的值超出评价标准时,进行报警,并记录报警对应的带钢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可有效对热轧带钢厚度波动做出准确判定,尤其是需要进行冷轧生产的薄规格带钢厚度波动,做到厚度异常产品在本工序及时封锁,避免厚度波动剧烈的产品流转到下游工序、给下游工序生产稳定带来严重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带钢长度的热轧带钢厚度偏差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报警显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清楚完整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需要作出创造性劳动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实施本发明。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实时采集基于带钢长度的厚度偏差曲线数据。

其中,所述的厚度偏差曲线数据包括:厚度偏差以及对应的带钢长度。

其中,厚度偏差曲线采集频率为每米采集一次。

步骤102、在精轧出口测厚仪采集厚度偏差曲线结束时,获取带钢目标厚度和预设的评价标准,根据厚度偏差曲线数据计算出反映厚度波动程度的评价指标。

其中,所述的评价指标包括:厚度偏差极值、厚度偏差极差、厚度偏差变化值。厚度偏差极值为厚度偏差绝对值的最大值;厚度偏差极差为带钢长度范围内厚度偏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厚度偏差变化值为从第2米位置的厚度偏差开始,当前位置的厚度偏差减去前一位置的厚度偏差。

其中,预设的评价标准包括3类,其中第一类为剔除头尾A

所述的预设的评价标准根据带钢目标厚度分别设定,分为目标厚度≤6.0mm、6.0mm<目标厚度≤13.0mm、以及目标厚度≥13.0mm三个厚度层别。

当目标厚度≤6.0mm时,所述的第一类评价标准中的剔除头尾A

当目标厚度在6.0mm和13.0mm之间范围,即6.0mm<目标厚度≤13.0mm时,仅使用第一类评价标准,所述的第一类评价标准中的剔除头尾A

当目标厚度大于13.0mm,即目标厚度>13.0mm时,仅使用第一类评价标准,所述的第一类评价标准中的剔除头尾A

步骤103、根据计算出的评价指标数值与预设的评价标准比较并进行判定,当评价指标的值超出评价标准时,进行报警,并记录报警对应的带钢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通过实时采集基于带钢长度的厚度偏差曲线数据,在精轧出口测宽仪采集厚度偏差曲线结束时,获取带钢目标厚度和预设的评价标准,其中预设定的评价标准分为三类,根据带钢目标厚度分别适应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厚度偏差曲线数据计算出反映厚度波动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与预设的评价标准比较进行判定,当评价指标的值超出评价标准时,进行报警,并记录报警对应的带钢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信息。本发明提供的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可有效对热轧带钢厚度波动做出准确判定,尤其是需要进行冷轧生产的薄规格带钢厚度波动,做到厚度异常产品在本工序及时封锁,避免厚度波动剧烈的产品流转到下游工序、给下游工序生产稳定带来严重风险。

下面通过一个典型的应用实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某热轧产线生产目标厚度为3.0mm规格的W780牌号热轧带钢A,在精轧出口安装了测厚仪对带钢厚度进行实时厚度偏差数据采集,厚度偏差曲线采集频率为每米采集一次。

在精轧出口测厚仪采集厚度偏差曲线结束时,获取带钢目标厚度和预设的评价标准,其中带钢目标厚度为3.0mm,预设的评价标准根据带钢目标厚度分别设定,由于目标厚度为3.0mm≤6.0mm,所以预设的评价标准包括三类,其中第一类评价标准是剔除头尾3米后,厚度偏差极值大于0.1mm;第二类评价标准是剔除头尾20米后,连续2米厚度变化值超过目标厚度的±0.5%,即3.0mm*(±0.5%)=±0.015mm;第三类评价标准是在头尾3~20米范围内,连续2米厚度偏差变化值超过目标厚度的±1%,即3.0mm*(±1%)=±0.030mm。

带钢A的厚度偏差采样数据共850个,记为t[0]、t[1]、t[2]、……、t[849],对应的带钢长度位置为0m、1m、2m、……、849m。

首先针对第一类评价标准进行判定,第一类评价标准为剔除头尾A

其次针对第二类评价标准进行判定,第二类评价标准为剔除头尾A

进一步地,针对第三类评价标准进行判定,第三类评价标准为带钢头尾A

最后,对所有的判定结果进行存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带钢长度的热轧带钢厚度偏差曲线图,所述的厚度偏差为实测厚度值与目标厚度的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报警显示图,基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实现对热轧带钢厚度波动进行判定,并输出厚度波动结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通过实时采集基于带钢长度的厚度偏差曲线数据,在精轧出口测宽仪采集厚度偏差曲线结束时,获取带钢目标厚度和预设的评价标准,其中预设定的评价标准分为三类,根据带钢目标厚度分别适应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厚度偏差曲线数据计算出反映厚度波动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与预设的评价标准比较进行判定,当评价指标的值超出评价标准时,进行报警,并记录报警对应的带钢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热轧带钢厚度波动的判定方法,可有效对热轧带钢厚度波动做出准确判定,尤其是需要进行冷轧生产的薄规格带钢厚度波动,做到厚度异常产品在本工序及时封锁,避免厚度波动剧烈的产品流转到下游工序、给下游工序生产稳定带来严重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液压系统的泊车机器人
  • 一种汽车全景泊车辅助系统及泊车方法
  • 一种集成式自动泊车系统及自动泊车方法
  • 一种辅助泊车装置、系统及辅助泊车方法
  • 一种自动泊车的控制方法及自动泊车系统
  • 一种控制泊车机器人泊车的方法及泊车机器人
  • 用于机动车的泊车机器人以及运行这种泊车机器人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1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