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面板以及移动终端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显示面板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显示装置除了用于显示的显示面板之外,还包括传送各种信号(比如,显示控制信号)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

为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可采用端子弯曲技术(pad bending),将绑定柔性电路板和/或芯片的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弯折到显示屏的背面;目前,如何提高显示装置的续航能力是市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用以缓解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面板本体,包括平面部、与所述平面部相对设置的绑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平面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的弯折部;

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平面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子部、第二支撑子部和第三支撑子部,所述第二支撑子部将所述第一支撑子部和所述第三支撑子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子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子部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撑子部由所述第二支撑子部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子部的方向延伸;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平面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子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子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圆弧或斜面,沿所述弯折部指向所述平面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子部的厚度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沿所述弯折部指向所述平面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子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支撑子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子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二支撑子部靠近所述第三支撑子部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端的最小厚度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支撑子部的第二端的最大厚度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的厚度相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沿所述弯折部指向所述平面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子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支撑子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子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二支撑子部靠近所述第三支撑子部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端的最大厚度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支撑子部的第二端的最小厚度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的厚度相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支撑子部靠近所述绑定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靠近所述绑定部的一侧呈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二支撑子部靠近所述绑定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靠近所述绑定部的一侧呈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一预设夹角和所述第二预设夹角均为钝角。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预设夹角大于或等于100度,且小于或等于160度,所述第二预设夹角大于或等于100度,且小于或等于160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背板,位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平面部之间;

散热层,位于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支撑部之间;

支撑构件,位于所述散热层与所述支撑部之间;

第二背板,位于所述支撑部与绑定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背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一子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所述第二子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子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所述第三子部位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

在垂直于所述平面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子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子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支撑构件的一侧贴合设置,且所述支撑构件覆盖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支撑构件一侧的表面;

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靠近所述绑定部的一侧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二支撑子部靠近所述绑定部的一侧贴合设置,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靠近所述绑定部的一侧贴合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支撑子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子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一侧平行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芯片,所述芯片与所述绑定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子部在所述平面部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芯片在所述平面部上的正投影;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平面部的方向上,所述芯片远离所述平面部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支撑部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移动终端,通过在垂直于所述平面部的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子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子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圆弧或斜面,沿所述弯折部指向所述平面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子部的厚度逐渐减小,从而对所述绑定部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子部的部分进行“下沉”设计,进而在进行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组装时,给其他功能模组(比如,电池模组)留下了组装空间,提升所述显示面板的续航能力;并且使所述绑定部在所述支撑部上以较小的坡度延伸,所述第二支撑子部可对所述绑定部提供支撑的作用,进而防止由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之间存在高度差而致使所述绑定部在所述第一支撑子部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的连接处出断线的问题,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2和图3;其中,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面板2包括显示面板本体10和支撑部20,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包括平面部11、与所述平面部11相对设置的绑定部13以及连接于所述平面部11和所述绑定部13之间的弯折部12;所述支撑部20设置于所述平面部11和所述绑定部13之间,所述支撑部20包括第一支撑子部21、第二支撑子部22和第三支撑子部23,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将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和所述第三支撑子部23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靠近所述绑定部13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撑子部23由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的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如何提高显示面板的续航能力是市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如图1所示,为现有显示面板的的截面示意图。

所述现有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背板31、第二背板32、显示面板本体10、支撑构件70、粘接件20A、功能膜层50、封装结构60以及芯片40,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包括平面部11、与所述平面部11相对设置的绑定部13以及连接于所述平面部11和所述绑定部13之间的弯折部12,所述第一背板31位于所述平面部11靠近所述绑定部13的一侧,所述支撑构件70位于所述第一背板31靠近所述绑定部13的一侧,所述支撑构件70包括一凹槽70A,所述凹槽70A位于所述支撑构件70远离所述弯折部12的一侧,所述粘接件20A位于所述绑定部13和所述支撑构件70之间,且所述粘接件20A远离所述凹槽70A设置,所述第二背板32位于所述粘接件20A和所述绑定部13之间,所述功能膜层50和所述封装结构60依次设置于所述平面部11出光的一侧,所述芯片40与所述绑定部13连接。

其中,所述绑定部13包括第一绑定子部131、第二绑定子部132和第三绑定子部133,所述第二绑定子部132将所述第一绑定子部131和所述第三绑定子部133连接,所述第一绑定子部131位于所述第二绑定子部132靠近所述弯折部12的一侧,所述第三绑定子部133由所述第二绑定子部132向靠近所述凹槽70A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绑定子部133位于所述凹槽70A内;现有技术通过对所述支撑构件70进行局部的挖槽设计,从而对所述绑定部13进行“下沉”设计,给现有显示面板1的其他功能模组留下了组装空间,从而提升所述现有显示面板1的续航能力;然而,在所述绑定部13进行固定后,所述第二绑定子部132靠近所述支撑构件70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构件70之间形成空隙,由此,在使用该显示面板时,所述绑定部13在空隙处存在断线风险,进而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垂直于所述平面部11的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23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圆弧或斜面,沿所述弯折部12指向所述平面部11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的厚度逐渐减小,从而使所述绑定部13在所述支撑部20上以较小的坡度延伸,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可对所述绑定部13提供支撑的作用,进而防止由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之间存在高度差而致使所述绑定部13在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的连接处出断线的问题,提高所述显示面板2的显示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以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至少部分表面为斜面22C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出光侧的功能膜层50、位于所述功能膜层5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一侧的封装结构60,所述功能膜层50包括但不限于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出光侧的偏光片51,所述功能膜层50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方向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平面部11。

所述封装结构60的形状与所述功能膜层50的形状相匹配,并可通过粘接层贴附于所述功能膜层5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的一侧,所述封装结构60包括但不限于依次远离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的柔性基板61和柔性盖板62,所述柔性基板61位于所述功能膜层50和所述柔性盖板62之间,其中,所述柔性基板6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覆盖玻璃(Coverwindow,CW)和超薄玻璃(Ultra-Thin Glass,UTG)中的一种,所述柔性盖板62包括但不限于盖板材料保护膜(protect window,PW)和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的组合物;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材料保护膜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和透明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所述功能膜层50的膜层结构、及所述封装结构60的膜层结构均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柔性盖板62远离所述柔性基板61一侧的可返修保护膜(Circulating Protective Film,CPF),在所述柔性盖板62远离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的一侧贴附可返修保护膜,当客户在使用期间可返修保护膜被划伤后,可去维修点进行更换,避免划痕带来长期的外观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其中,本实施例以所述支撑部20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还包括第一背板31、缓冲层(图中未画出)、支撑构件70、散热层(图中未画出)以及第二背板32;所述第一背板31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和所述支撑部20之间,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一背板31与所述支撑部20之间,所述支撑构件70位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支撑部20之间,所述散热层位于所述支撑构件70与所述支撑部20之间,所述第二背板32位于所述支撑部20与绑定部13之间;所述第一背板31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方向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平面部11,所述支撑构件70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方向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平面部11,所述散热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方向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平面部11。

所支撑构件7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或者塑性材料,所述支撑构件70的材料优选为铝合金、不锈钢(SUS)、注塑铜片、铜柱或者热塑型高分子结构材料(ABS)中的一种,其中,当所述支撑构件70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时,具有较强支撑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从而将所述显示面板2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出;所述散热层包括但不限于依次远离所述支支撑部20的金属铜层、压敏胶层、白乳胶层、泡沫橡胶层以及散热膜层。

所述第一背板31可以通过压敏胶与所述平面部11连接,从而在膜层弯折贴合过程中,减小了所述第一背板31、支撑构件70以及支撑部20对所述显示面板本体10膜层受压形变量,减少了所述显示面板2的印痕,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所述第一背板31与所述平面部11之间可以为通过显示技术领域常用的胶材进行粘接固定,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缓冲层贴附于所述支撑构件70靠近所述第一背板31的一侧,所述缓冲层的形状与所述支撑构件70相匹配,所述缓冲层的材料可以为泡棉,所述泡棉既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又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保证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效能。

所述散热层贴附于所述支撑部20靠近所述显示面板2的一侧,所述散热层的形状与所述支撑部20相匹配,所述散热层包括但不限于依次远离所述支撑部20的金属铜层、压敏胶层、白乳胶层、泡沫橡胶层以及散热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弯折部12指向所述平面部11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2A和第二端22B,所述第一端22A为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的一端,所述第二端22B为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靠近所述第三支撑子部23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端22A的最大厚度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的第二端22B的最小厚度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23的厚度相等,从而使所述绑定部13在所述支撑部20上平缓过度,进一步防止由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之间存在高度差而致使所述绑定部13在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的连接处出断线的问题,提高所述显示面板2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背板3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部32A、第二子部32B和第三子部32C,所述第一子部32A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和所述绑定部13之间,所述第二子部32B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和所述绑定部13之间,所述第三子部32C位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23和所述绑定部13之间;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平面部11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子部32C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11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子部32A远离所述平面部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11的距离。

具体地,所述支撑构件70与所述支撑部20靠近所述支撑构件70的一侧贴合设置,且所述支撑构件70覆盖所述支撑部20靠近所述支撑构件70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子部32A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靠近所述绑定部13的一侧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子部32B与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靠近所述绑定部13的一侧贴合设置,所述第三子部32C与所述第三支撑子23部靠近所述绑定部13的一侧贴合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子部32B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为倾斜,所述第二子部32B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为倾斜,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子部32B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在垂直于所述弯折部12方向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梯形。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为斜面22C,从而使所述绑定部13在所述支撑部20上以较小的坡度延伸,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可对所述绑定部13提供支撑的作用,进而防止由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之间存在高度差而致使所述绑定部13在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的连接处出断线的问题,提高所述显示面板2的显示效果;同时,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子部32B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平行设置,从而使所述绑定部13在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处平缓过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靠近所述绑定部13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靠近所述绑定部13的一侧呈第一预设夹角α,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靠近所述绑定部13的一侧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23靠近所述绑定部13的一侧呈第二预设夹角β,所述第一预设夹角α和所述第二预设夹角β均为钝角;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夹角α大于或等于100度,且小于或等于160度,所述第二预设夹角β大于或等于100度,且小于或等于160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夹角α优选为100度、120度、140度以及160度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预设夹角β优选为100度、120度、140度以及160度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绑定部13的形状与所述支撑部20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绑定部13在所述平面部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支撑部20在所述平面部11上的正投影。

具体地,所述绑定部13包括第一绑定子部131、第二绑定子部132和第三绑定子部133,所述第二绑定子部132将所述第一绑定子部131和所述第三绑定子部133连接,所述第一绑定子部131位于所述第二绑定子部132靠近所述弯折部12的一侧,所述第三绑定子部133由所述第二绑定子部132向远离所述第一绑定子部131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绑定子部131对应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设置,所述第二绑定子部132对应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设置,所述第三绑定子部133对应所述第三支撑子部23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绑定部13包括第一绑定子部131、第二绑定子部132和第三绑定子部133,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可对所述第一绑定子部131提供支撑的作用,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可对所述第二绑定子部132提供支撑的作用,所述第三支撑子部23可对所述第三绑定子部133提供支撑的作用,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至少部分表面为斜面22C,所述第一端22A的最小厚度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的第二端22B的最大厚度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23的厚度相等,从而使所述绑定部13在所述支撑部20上以较小的坡度延伸,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可对所述绑定部13提供支撑的作用,进而防止由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之间存在高度差而致使所述绑定部13在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22的连接处出断线的问题,提高所述显示面板2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还包括芯片40,所述芯片40与所述绑定部13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子部23在所述平面部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芯片40在所述平面部11上的正投影;具体地,所述芯片40与所述第三绑定子部133连接,在垂直于所述平面部11的方向上,所述芯片40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11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21远离所述平面部11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11的距离,从而对所述芯片40进行“下沉”设计,进而在进行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组装时,给其他功能模组(比如,电池模组)留下了组装空间,提升所述显示面板2的续航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面板为可折叠显示面板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为非折叠显示面板,即,本实施例对所述显示面板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模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在重复说明。

在具体应用时,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台式机电脑、智能电视或者数码相机等设备的显示屏,甚至可以应用在具有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上。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通过在垂直于所述平面部的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子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支撑子部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子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圆弧或斜面,沿所述弯折部指向所述平面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子部的厚度逐渐减小,从而使所述绑定部在所述支撑部上以较小的坡度延伸,所述第二支撑子部可对所述绑定部提供支撑的作用,进而防止由于所述第一支撑子部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之间存在高度差而致使所述绑定部在所述第一支撑子部和所述第二支撑子部的连接处出断线的问题,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相关技术
  • 一种中空双结构层防水屋面及其施工方法
  • 中空双结构层防水屋面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