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技术尤其是锂电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关技术中,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对电池组进行管理,然而电池组的每款电芯都有对应的最低工作电压,当低于电芯的最低工作电压时,BMS系统会进入睡眠状态,只有极少部分元件在工作,此时对于电芯来说,虽然功耗非常小,但是如果长时间没有进行补电,BMS系统中电池组的电量会被耗完,很容易导致电芯损坏,甚至存在鼓包、起火等安全隐患。因而,如何有效地对电芯进行保护,确保电芯的安全性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主控模块、电芯模块和前端模拟(Analog Front End,AFE)模块,所述AFE模块分别与所述电芯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电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电芯模块经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主控模块的供电端口连接,用于对所述主控模块供电,所述第一开关管用于控制所述主控模块的供电通断,其中,

所述AFE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并将所述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发送至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电压值与设定电压值进行比较,若确定所述电压值小于所述设定电压值,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使得自身的供电端口与所述电芯模块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电芯模块中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根据所述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确定所述设定电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线性稳压(Low Dropout Regulator,LDO)模块,所述线性稳压LDO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线性稳压LDO模块,用于对所述主控模块的供电电压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FE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线性稳压LDO模块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管,还用于控制所述AFE模块的供电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光耦和充电检测电路,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检测电路,用于在所述充电接口检测到充电设备产生的充电电流时,向所述光耦发送电信号以导通所述光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耦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检测电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所述光耦用于在导通的情况下,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状态;

所述充电检测电路,还用于在所述充电接口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时,向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电平控制信号;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平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充放电开关管,所述充放电开关管分别与所述电芯模块和所述AFE模块连接;

所述AFE模块,还用于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充放电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电池保护电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电池保护电路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主控模块、电芯模块和前端模拟AFE模块,所述AFE模块分别与所述电芯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电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电芯模块经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主控模块的供电端口连接,用于对所述主控模块供电,所述第一开关管用于控制所述主控模块的供电通断,其中,所述AFE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并将所述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发送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电压值与设定电压值进行比较,若确定所述电压值小于所述设定电压值,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使得自身的供电端口与所述电芯模块断开。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芯模块的电压值与设定电压值进行比较,使得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在低于设定电压值时,控制第一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由于电芯模块经第一开关管与主控模块的供电端口连接,用于对主控模块供电,因而,断开第一开关管相当于断开了电芯模块对主控模块的供电,使得主控模块不再消耗电芯模块中电芯的电量,如此,可以解决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中电芯电量会被耗完的问题,进而,降低电池电芯损坏的风险,保障电池电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模块对应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AFE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主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保护电路中部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E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充电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结构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主控模块11、电芯模块12和AFE模块13,其中,AFE模块13分别与电芯模块12和主控模块11连接。

示例性地,主控模块11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芯片,这里,对于MCU芯片的型号以及封装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在电池管理系统中,MCU芯片主要用于执行各种控制以及逻辑处理任务。

示例性地,电芯模块1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电芯,即,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电芯,每个电池电芯可以包括一个正极端和负极端。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芯模块包括多个电池电芯的情况下,电芯模块可以通过对多个电池电芯进行串联或者并联得到。

其中,电芯模块包括的至少一个电池电芯的类型是相同的;例如,至少一个电池电芯可以是能够充电和放电的锂电池或钠电池,为便于描述,后续可将电池电芯简称为电池。

示例性地,AFE模块13包括AFE芯片,这里,对于AFE芯片的型号以及封装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在电池管理系统中,AFE芯片既具有采集和监视电池电压、电池电流和电池温度等功能,还具有保护电池过压、电池欠压、过流、短路以及均衡等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B,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充放电开关管14、充电接口15以及电池保护电路16;其中,充放电开关管14分别与电芯模块12、AFE模块13和充电接口15连接,电池保护电路16分别与电芯模块12、AFE模块13、主控模块11和充电接口15连接。

示例性地,充放电开关管14主要用于控制电芯模块12的充放电,其可以包括两个串联的充电管Q1和放电管Q2;充电管Q1和放电管Q2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简称为MOS管;其中,充电管Q1和放电管Q2可以是N型MOS管,也可以是P型MOS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管Q1和放电管Q2可以采用联动方式工作,通过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断充电管Q1和放电管Q2,以控制电芯模块12的充放电。

示例性地,充电接口15用于接入充电设备,例如充电器等;这里,对于充电接口15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Type C接口和DC接口或AC接口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温度保护电路,参见图2,该温度保护电路设有热敏电阻RT1,其与主控模块11的NTC接口连接;温度保护电路可以监测电芯模块12的温度,当电芯模块12中电池电芯的温度过高时,会断开电芯模块12的充放电开关管14,实现对电池的温度保护。

下面在图1A和图1B的基础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电路16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保护电路可以应用于图1A和图1B所示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保护电路16包括第一开关管160,第一开关管160用于控制主控模块11的供电通断,其中,

AFE模块,用于获取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并将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发送至主控模块;

主控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电压值与设定电压值进行比较,若确定电压值小于设定电压值,控制第一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使得自身的供电端口与所述电芯模块断开。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先通过AFE模块采集电芯模块中每个电芯模块的电压值,然后根据每个电芯模块的电压值确定电芯模块的电压值,之后,再将该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发送至主控模块进行后续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芯模块包括单个电池电芯的情况下,AFE模块采集到的单个电池电芯的电压值即为电芯模块的电压值,此时,可以将该单个电池电芯的电压值发送至主控模块;在电芯模块包括多个串联的电池电芯的情况下,AFE模块可以采集到多个电池电芯各自的电压值,此时,可以将多个电池电芯的电压累加值确定为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并发送至主控模块;在电芯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电池电芯的情况下,电芯模块的电压值与单个电池电芯相等,此时,AFE模块可以将采集到的单个电池电芯的电压值发送至主控模块。

示例性地,以电芯模块包括三个串联的电池电芯为例进行说明,假设这三个串联的电池电芯分别为Battery1、Battery2和Battery3,若AFE模块采集到这三个电池电芯的电压值分别是2.5V、3V和3.5V,则可以先确定Battery1、Battery2和Battery3的电压累加值,即9V,然后将该电压累加值9V作为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发送至主控模块。

下面结合图4A至图4C对主控模块接收电芯模块电压值的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模块对应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AFE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主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A,电芯模块包括三个串联的电池电芯,分别为Battery1、Battery2和Battery3,其中,BAT+和BAT-分别为电芯模块的正极端和负极端,PACK+和PACK-分别为充电接口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充电管Q1和放电管Q2为N型MOS管;由图4A和图4B可以看出,AFE模块U2的VC1接口、VC2接口和VC3接口分别连接Battery1、Battery2和Battery3的正极端,用于采集Battery1、Battery2和Battery3的电压值,由图4B和图4C可以看出,AFE模块U2和主控模块U1之间通过串行时钟线(Serial Clock Line,SCL)接口和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接口进行通信相连,即,AFE模块U2通过VC1接口、VC2接口和VC3接口采集到电压值并在确定电压累加值后,可以通过SCL接口和SDA接口将电压累加值发送给主控模块U1。

进一步地,主控模块在接收到AFE模块发送的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后,会将该电压值与设定电压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若确定电压值小于该设定电压值,则控制第一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反之,若确定电压值大于或等于该设定电压值,则不对第一开关管进行控制处理,此时第一开关管保持原有的导通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芯模块经第一开关管与主控模块的供电端口连接,用于对主控模块供电;这里,第一开关管可以为P型MOS管,其用于控制主控模块的供电通断;需要说明的是,若主控模块控制第一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则会断开电芯模块对主控模块的供电,参见图4C,此时,主控模块U1的供电端口VCC的供电电压为零,即主控模块是没有供电的,这种情况下,主控模块将不再消耗电芯模块中各电池电芯的电量,处于完全不工作状态,并且,请参见图4D,通过分析图4D可知,当第一开关管Q4断开时,将切断电路中所有耗电元器件的供电,相当于“机械式停工”的零功耗状态,如此,可以大大降低电芯电量被耗完的风险,确保电芯的安全性;若主控模块控制第一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则说明主控模块是有供电的,此时,主控模块可能处于运行状态、待机状态和睡眠状态的其中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模块,还用于获取电芯模块中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根据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确定设定电压值。

示例性地,设定电压值与电芯模块中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有关,放电截止电压是指电池电芯在放电过程中电压降至一定程度停止放电的电压值;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芯模块包括单个电池电芯的情况下,主控模块可以将获取到的单个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确定为设定电压值;在电芯模块包括多个串联的电池电芯的情况下,主控模块可以确定获取到的多个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累加值,并将该放电截止电压累加值确定为设定电压值;在电芯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电池电芯的情况下,主控模块可以将获取到的单个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确定为设定电压值。

可以理解地,在电芯模块包括多个串联的电池电芯的情况下,由于电芯模块中各电池电芯的类型均相同,即各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均相等,因而主控模块只需获取其中一个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再结合电池电芯的数量,便可得到放电截止电压累加值。

示例性地,假设电芯模块包括单个电池电芯,若该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为2.5V,则主控模块可以将该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确定为设定电压值,此时设定电压值为2.5V;假设电芯模块包括三个串联的电池电芯,若每个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为2.5V,则主控模块可以将这三个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累加值确定为设定电压值,此时设定电压值为7.5V;假设电芯模块包括三个并联的电池电芯,若每个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为2.5V,则主控模块可以将单个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累加值确定为设定电压值,此时设定电压值为2.5V。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模块中电池电芯的放电截止电压可以是预先确定好后存储在主控模块中的,也可以是主控模块根据AFE模块采集的相关电芯参数计算得到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控模块一旦确定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在低于放电截止电压,便会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管的状态以断开主控模块的供电,使其不再消耗电池电芯的电量,如此,可以降低电芯电量将为零的风险,保障电池电芯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线性稳压LDO模块,线性稳压LDO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管连接,输出端与主控模块连接;线性稳压LDO模块,用于对主控模块的供电电压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线性稳压LDO模块包括LDO芯片;这里,对于LDO芯片的型号以及封装形式不作具体限定。LDO芯片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接地端,在第一开关管为P型MOS管的情况下,LDO芯片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供电接口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线性稳压LDO模块具有降压稳压功能,用于对主控模块的供电电压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供电电压,即线性稳压LDO模块的输出电压是主控模块能够使用的供电电压。可以理解地,由于线性稳压LDO模块具有降压稳压功能,通过线性稳压LDO模块对主控模块的供电电压进行调整,可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提升电路可靠性。下面结合具体的电路结构图对线性稳压LDO模块的连接关系进行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地,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保护电路中部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D所示,线性稳压LDO模块(对应图中LDO芯片U3)包括输入端VIN、输出端VOUT和接地端VSS;由图4D和图4C可以看出,线性稳压LDO模块的输入端VIN与第一开关管(对应图中P型MOS管Q4)的源极连接,输出端VOUT与MCU模块U1的供电接口VCC连接,用于将主控模块的供电电压调整至5V,为主控模块提供5V的稳定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AFE模块连接于第一开关管和线性稳压LDO模块的输入端之间,第一开关管,还用于控制AFE模块的供电通断。

本申请实施例中,AFE模块的供电接口连接于第一开关管和线性稳压LDO模块的输入端之间,这样,当主控模块控制第一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说明AFE模块和主控模块一样,也是没有供电的,此时,AFE模块也不再消耗电芯模块中各电池电芯的电量,处于完全不工作状态,相当于处于“机械式停工”的零功耗状态;当第一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说明AFE模块和主控模块都是有供电的,此时,AFE模块和主控模块可能处于运行状态、待机状态和睡眠状态的其中一种;可见,第一开关管能够同时控制AFE模块和主控模块的供电通断。

结合图4B和图4D,可以看出,在第一开关管为P型MOS管Q4的情况下,AFE模块U2的供电接口VCC连接于P型MOS管Q4的源极和LDO芯片U3的输入端之间,当主控模块U1控制Q4处于断开状态时,AFE模块U2供电接口电压为0V,此时,LDO芯片U3的输出端电压也为0V,即,MCU模块U1供电接口的电压同样为0V,此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机械式停工”零功耗状态。

结合图4C和图4D,可以看出,主控模块U1控制Q4处于断开状态的过程可以为:主控模块U1若确定电芯模块的电压值小于设定电压值,则通过MCU-SLP接口向第二开关管Q7输出低电平,此时,Q7断开,Q4的栅极电压被拉高,使得Q4处于断开状态。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主控模块确定电芯模块的电压值低于放电截止电压,会同时断开主控模块和AFE模块的供电,使得这两个模块均不再消耗电池电芯的电量,如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池电芯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光耦和充电检测电路,光耦的输入端与充电检测电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连接;充电检测电路,用于在充电接口检测到充电设备产生的充电电流时,向光耦发送电信号以导通光耦。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接口与充电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接入充电设备,其包括正极端PACK+和负极端PACK-,当充电设备接入充电接口时,会在正极端PACK+和负极端PACK-产生充电电流,当充电检测电路检测到该充电电流时,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通过向光耦发送该电信号,可以导通光耦,使得光耦处于工作状态。

这里,光耦也称光隔离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它可以实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隔离;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将输入端的输入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通过光耦隔离器将光信号传递到输出端,从而实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电气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耦用于在导通的情况下,驱动第一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示例性地,在第一开关管为P型MOS管的情况下,光耦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当光耦导通后,使得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被拉低,从而驱动第一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充电检测电路和第一开关管设置光耦,可以确保充电设备接入时,将电芯模块与AFE模块和主控模块之间进行隔离,提升电路的抗干扰效果。

下面通过图4A至图4E对光耦导通以及驱动第一开关管导通的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图4E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充电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由图4A至图4E可以看出,当充电设备接入充电接口时,充电设备产生的充电电流轻过正极端PACK+、电芯模块(对应图中Battery1、Battery2和Battery3的)回到电芯模块的负极端BAT-(即接地端GND),此时,接地端GND的电位比负极端C-高,使得充电检测电路中的NPN型三极管Q6导通,因为Q6导通会拉低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电压,所以Q3会导通,这样,正极端B+经过Q3到光耦的输入端以导通光耦;当光耦导通后,第一开关管Q4的栅极电压被拉低,从而驱动第一开关管Q4导通;在第一开关管Q4导通的情况下,供电接口VCC为AFE模块U2开始供电,线性稳压LDO模块U3对输入电压进行降压稳压后输出5V电压,为主控模块U1开始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分别与主控模块和第一开关管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管的状态;充电检测电路,还用于在充电接口检测到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时,向主控模块发送电平控制信号;主控模块,用于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电平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

示例性地,第二开关管可以为N型MOS管;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主控模块连接,漏极与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源极接地;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则第一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若第二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则第一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

示例性地,电平控制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充电检测电路在充电接口检测到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时,向主控模块发送高电平信号,若此时主控模块的供电正常,则向第二开关管的栅极发送高电平信号,以控制第二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使得第一开关管也处于导通状态,以持续主控模块和AFE模块进行供电。

下面结合图4A至图4E对第二开关管的导通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由图4A至图4E可以看出,若充电检测电路的Q3导通,则会拉低NPN型三极管Q5的基极电压,此时Q5导通,其中,Q5的集电极一端与主控模块U1的充电检测接口CHG-DET连接;在Q5导通时,会向主控模块U1的充电检测接口CHG-DET发送高电平信号,此时,若主控模块U1的供电正常,则会通过MCU-SLP接口向第二开关管Q7的栅极发送高电平信号,以导通第二开关管Q7,而第二开关管Q7导通会拉低第一开关管Q4的栅极电压,使得第一开关管Q4导通,为主控模块U1和AFE模块U2进行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AFE模块,还用于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控制充放电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

示例性地,根据上述内容可知,AFE模块的供电和主控模块是联动的,也就是说,若其中一个模块的供电是正常的,则另一个模块的供电也应是正常的;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AFE模块控制充放电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即同时打开充放电开关管以实现电芯模块的充放电,此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AFE模块和主控模块供电正常的情况下,才打开充放电开关管,实现电芯模块与其他模块的电路连接,如此,可以起到保护电芯模块的作用。

为了能够更加体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充电输入部分21、充电检测部分22、光耦部分23、供电开关管部分24和LDO供电部分25;下面对各个部分的功能进行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地,充电输入部分21指的是充电设备接入充电接口,对电池保护电路的电芯模块进行充电;充电检测部分22表示充电设备接入充电接口,会激活充电检测电路并导通光耦。光耦部分23用于在导通的情况下驱动供电开关管部分24(对应上述第一开关管)打开;供电开关管部分24表示在打开后为AFE模块供电并导通LDO供电部分25,即,LDO供电部分25被激活,LDO供电部分25在激活后进行降压稳压为主控模块供电,使得BMS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的工作流程图,如图6所示,当充电设备接入充电接口对电芯模块进行充电,充电检测电路在充电接口检测到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时,会激活自身电路并导通光耦,光耦在导通的情况下会驱动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一开关管在导通后,电芯模块电压通过第一开关管输出后为AFE模块供电,并经线性稳压LDO模块进行降压稳压输出后为主控模块供电,此时,主控模块和AFE模块均处于上电状态,充放电开关管会同时打开,电池管理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若确定主控模块上电,即供电正常,则控制第一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反之,若确定主控模块未上电,即没有供电,则控制第一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设备,该储能设备包括前述的电池管理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相关电路结构图不仅限于上述图4A至图4E所记载的电路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