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直线导轨副储油润滑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直线导轨副储油润滑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直线导轨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线导轨副储油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直线传动领域当中,直线导轨副一直都是关键性的产品,目前已成为各种机床、数控加工中心以及精密电子产品等等高精度加工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部件,用于实现物体在直线方向上的运动,以确保物体的准确定位。

根据直线导轨副的运动特性可知,滑块在有限行程内进行快速往复加减速的直线运动,随着直线导轨副运用的工况领域不断扩大,使用工况速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在直线导轨的有限行程范围内,高速运行往往伴随着高加速度,而直线导轨副常由于高加速度过程中的润滑不良导致摩擦副表面出现局部磨损,进而降低了直线导轨的运行精度,缩短了自润滑滚动直线导轨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直线导轨副储油润滑结构,通常在滑块内设置储油槽,通过在储油槽内定期添加润滑油或者润滑脂来维持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润滑效果,但由于直线导轨副结构紧凑,无法准确得知也无法控制储油槽内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消耗量,难免会出现润滑油不足的情况出现,造成导轨副的磨损。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因润滑油消耗完而造成导轨副磨损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直线导轨副储油润滑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直线导轨副储油润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直线导轨副储油润滑结构,包括导轨和滑块,所述导轨固定设置,所述滑块内设置有滚珠循环通道,所述滚珠循环通道内设置有滚珠,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滚珠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自动注油装置,所述自动注油装置用于对所述滚珠循环通道内自动注入润滑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滚珠循环通道和滚珠的设置,滑块通过设置在滚珠循环通道内的滚珠与导轨滑动连接,滚珠与导轨之间的点接触,能够降低对导轨的磨损,提高导轨的使用寿命;利用自动注油装置的设置,能够通过自动注油装置自动对滚珠循环通道内注入润滑油,更好的维持滚珠与导轨之间的润滑效果,避免滚珠与导轨之间的润滑效果不足,造成导轨副的磨损。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滑块包括滑块主体和回珠板,所述滑块主体与所述回珠板连接,所述滑块内设置有第一滚珠通道和第二滚珠通道,所述第一滚珠通道和所述第二滚珠通道对应设置,所述回珠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滚珠通道和所述第二滚珠通道设置有回珠通道,所述第一滚珠通道、第二滚珠通道和回珠通道连接形成所述滚珠循环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块主体和回珠板的设置,通过设置在滑块主体上的第一滚珠通道、第二滚珠通道和回珠板上的回珠通道连接形成滚珠循环通道,能够通过解除滑块主体和回珠板的连接,从而快速完成对滚珠的拆装检修。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滚珠通道和所述第二滚珠通道端口外侧的所述滑块主体上设置有通道定位槽,所述回珠板上对应所述通道定位槽位置设置有通道定位块,所述通道定位槽能够与所述通道定位块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通道定位槽和所述通道定位块的设置,通过通道定位槽和通道定位块的配合,将回珠通道与第一滚珠通道和第二滚珠通道连接,能够使回珠通道的连接更加紧密,避免回珠通道与第一滚珠通道和第二滚珠通道之间的连接出现错位,使钢珠运行更加平顺,降低导轨副的运行噪音。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回珠板上设置有注油通道,所述注油通道与所述回珠通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注油通道的设置,通过注油通道与两侧的回珠通道均连接,保证两侧润滑通道内润滑油的充分,从而维持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润滑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刮板,所述回珠板设置有两块,所述回珠板分别设置在滑块主体的两侧,所述刮板设置有两块,所述刮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回珠板上,所述刮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密封配合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用于除去沾在导轨上的异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刮板与密封条的设置,能够保证对导轨上的异物的清除,避免在滑块与导轨相对滑动时,由于异物的存在,增大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导致导轨副的磨损更加严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滚珠循环通道设置有若干条,所述滚珠循环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块上相对所述导轨的两侧,所述导轨两侧均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形状与所述滚珠循环通道设置位置相对应,所述滚珠能够与所述沟槽配合,从而使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导轨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分别设置在滑块上相对导轨两侧的滚珠循环通道,通过设置在滚珠循环通道内滚珠与导轨沟槽之间的点接触,能够充分保证滑块相对导轨滑动的流畅,同时避免滑块与导轨相对滑动时,造成导轨副的磨损。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集油槽和集油腔,所述集油槽设置在所述沟槽下方的所述导轨上,所述集油槽内设置有集油槽通孔,所述集油腔设置在所述集油槽下端的所述导轨内,所述集油槽通孔与所述集油腔连接,所述导轨一端设置有下油嘴,所述下油嘴与所述集油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集油槽和集油腔的设置,能够回收使用后的润滑油,能够通过将回收后的润滑油进行过滤以及一系列处理后,能够再次使用,有利于提高润滑油的使用率。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自动注油装置包括注油箱体、储油仓和注油机构,所述储油装置和所述注油机构设置在所述注油箱体内,所述储油仓与所述注油机构连接,所述储油仓和所述注油机构连接通路上设置有油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储油仓和注油机构的设置,通过将储油仓内的润滑油注入注油机构内,再通过注油机构将润滑油注入注油通道内,保证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润滑效果,避免造成导轨副的磨损。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注油机构包括注油仓、注油活塞、注油电机、注油自转轴、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注油电机设置在所述注油箱体内,所述注油自转轴与所述注油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注油自转轴上设置有凸轮,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凸轮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注油活塞铰接,所述注油仓固定设置在注油箱体内,所述注油仓与所述滚珠循环通道连接,所述注油活塞与所述注油仓滑动连接,所述注油活塞能够将所述注油仓内的润滑油推入所述滑块中,所述注油活塞上设置有自封装置,所述自封装置与所述油泵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注油仓、注油活塞、注油电机、注油自转轴、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设置,能够通过注油电机带动注油自转轴,从而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控制注油活塞将注油仓内的润滑油注入滚珠循环通道内,维持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润滑效果;利用自封装置的设置,能够在注油仓中的润滑油即将溢出时,通过自封装置控制油泵,避免将储油仓中的润滑油注入注油仓中时,润滑油注入过多,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控油电机、控油自转轴和第三连杆,所述控油电机固定在所述注油箱内,所述控油自转轴与所述控油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控油自转轴上设置有偏心轮,所述第三连杆一端设置有连杆圆环,所述连杆圆环与所述偏心轮配合,从而与所述偏心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所述注油箱体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探测头用于检测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导轨的位移,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油电机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控油电机、控油自转轴、第三连杆和位移传感器的设置,利用位移传感器控制控油电机的转动,通过控油电机带动控油自转轴,从而利用设置在控油自转轴上的偏心轮带动第三连杆,控制注油活塞的运动行程,控制对滚珠循环通道内润滑油的注入量,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滚珠循环通道和滚珠的设置,滑块通过设置在滚珠循环通道内的滚珠与导轨滑动连接,滚珠与导轨之间的点接触,能够降低对导轨的磨损,提高导轨的使用寿命;利用自动注油装置的设置,能够通过自动注油装置自动对滚珠循环通道内注入润滑油,更好的维持滚珠与导轨之间的润滑效果,避免滚珠与导轨之间的润滑效果不足,造成导轨副的磨损;

2.利用集油槽和集油腔的设置,能够回收使用后的润滑油,能够通过将回收后的润滑油进行过滤以及一系列处理后,能够再次使用,有利于提高润滑油的使用率;

3.利用控油电机、控油自转轴、第三连杆和位移传感器的设置,利用位移传感器控制控油电机的转动,通过控油电机带动控油自转轴,从而利用设置在控油自转轴上的偏心轮带动第三连杆,控制注油活塞的运动行程,控制对滚珠循环通道内润滑油的注入量,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体现相邻回珠通道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中体现自由注油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体现注油活塞与注油仓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滑块;11、滑块主体;111、通道定位槽;12、回珠板;121、注油通道;122、通道定位块;123、通道连接孔;13、滚珠循环通道;131、第一滚珠通道;132、第二滚珠通道;133、回珠通道;2、导轨;21、沟槽;22、集油槽;23、集油腔;24、下油嘴;3、自动注油装置;31、注油箱体;311、注油嘴;32、储油仓;33、注油机构;331、注油仓;332、注油活塞;333、注油电机;334、注油自转轴;3341、凸轮;335、第一连杆;336、第二连杆;337、控油电机;338、控油自转轴;3381、偏心轮;339、第三连杆;4、刮板;5、密封条;6、滚珠;7、自封装置;8、位移传感器;9、油泵;10、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直线导轨2副储油润滑结构。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滑块1、导轨2、自动注油装置3和刮板4。导轨2固定设置,滑块1设置在导轨2上且与导轨2滑动连接,滑块1包括滑块主体11和回珠板12,回珠板12设置有两块,回珠板12分别设置在滑块1主体两端,滑块1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滚珠通道131和第二滚珠通道132,第一滚珠通道131和第二滚珠通道132均设置有若干个,回珠板12上对应第一滚珠通道131和第二滚珠通道132设置有回珠通道133,滑块主体11上设置有多个通道定位槽111,通道定位槽111分别将第一滚珠通道131和第二滚珠通道132的端部开口包围,回珠板12上对应通道定位槽111设置有若干个通道定位块122,通道定位槽111与通道定位块122配合使第一滚珠通道131、第二滚珠通道132和回珠通道133连接形成滚珠循环通道13,滚珠循环通道13内设置有多个滚珠6。

滚珠6在滚珠循环通道13内相互接触,位于第一滚珠通道131内的滚珠6部分结构暴露在滑块主体11外部,导轨2上相对第一滚珠通道131设置有若干个沟槽21,暴露在滑块主体11外部的滚珠6部分结构与沟槽21内壁相接触,从而通过滚珠6实现滑块1与导轨2的相对滑动。导轨2上相对沟槽21的下方均设置有集油槽22,集油槽22沿导轨2长度方向设置,集油槽22可以设置为“U”型槽,导轨2上相对集油槽22下方设置有集油腔23,集油腔23相对集油槽22设置,集油槽22和集油腔23连接,集油腔23一端设置有下油嘴24,集油腔23整体可以向下油嘴24一端略微倾斜设置。

刮板4设置有两块,刮板4分别设置在回珠板12外侧,且与回珠板12固定连接,刮板4上设置有注油通道121,注油通道121两端分别穿过刮板4与回珠通道133连接,回珠板12上设置有注油孔,注油孔与回珠通道133连接,相邻回珠通道133之间设置有通道连接孔123,且通道连接孔123将相邻回珠通道133连接,刮板4上设置有密封条5,密封条5能够与导轨2密封配合,密封条5可以由橡胶材料或硅胶等等材料制成,且密封条5能够将导轨2上的异物清理掉,避免异物增加导轨2与滑块1之间的摩擦力,造成导轨2的过度磨损。

自动注油装置3包括注油箱体31、储油仓32和注油机构33,储油仓32和注油机构33设置在注油箱体31内,注油箱体31上设置有注油嘴311,注油嘴311与储油仓32连接,注油机构33包括注油仓331、注油活塞332、注油电机333、注油自转轴334、第一连杆335、第二连杆336、控油电机337、控油自转轴338和第三连杆339,注油仓331固定设置在注油箱体31内,注油仓331设置为柱状仓体,注油仓331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的仓体,储油仓32通过通油管路与注油仓331远离所述注油活塞332一端部位连接,通油管路上设置有油泵9和单向阀10,注油仓331一端端设置有开口,注油活塞332设置在注油仓331内,且能够相对注油仓331移动,注油活塞332与注油仓331内壁密封配合,注油活塞332下端与第一连杆335一端铰接,第二连杆336可以设置为“Y”型杆或“V”型杆,第一连杆335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36一端铰接,注油电机333固定设置在注油箱体31内,注油电机333输出轴与注油自转轴334固定连接,注油自转轴334上设置有凸轮3341,第二连杆336另一端与凸轮凸出一端铰接,控制控油电机337输出轴的转动,使两次注油行程间隔适当的时间,从而使凸轮3341转动,带动第二连杆336和第一连杆335的往复运动,从而使注油活塞332在注油仓331内上下往复运动,将从储油仓32流入注油仓331中的润滑油推入注油通道121中,从而维持滑块1与导轨2之间的润滑效果。自封装置7设置在注油活塞332上,自封装置7可以使用压力传感器,当储油仓32内的润滑油通过油泵9压入注油仓331时,随着注油仓331内的润滑油油量逐渐增加,当油压到达一定量时,压力传感器控制油泵9关闭,压入注油仓331内的润滑油过多,导致润滑油从注油仓331中溢出,导致加入注油通道121内的润滑油过多,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控油电机337固定设置在注油箱体31内,控油自转轴338与控油电机337输出轴固定连接,控油自转轴338上设置有偏心轮3381,第三连杆339一端设置有连杆圆环,连杆圆环尺寸与偏心轮3381尺寸相对应,连杆圆环与偏心轮3381转动连接,第三连杆339远离连杆圆环一端与第二连杆336铰接,注油箱体31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8,位移传感器8探测头指向导轨2,位移传感器8与控油电机337电性连接,利用位移传感器8检测两次注油行程之间滑块1相对导轨2移动的距离,根据滑块1移动的距离控制偏心轮的转动,调节第三连杆339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二连杆336和第一连杆335的运动轨迹,进而调节注油活塞332的行程,控制对注油通道121内注油的量,避免注油过多,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直线导轨副储油润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将滚珠6安装到滚珠循环通道13内,并通过通道定位槽111和通道定位块122使回珠板12和滑块1主体连接,并通过螺栓使两者固定形成滑块1,将刮板4固定在回珠板12上,将自动注油装置3安装到滑块1上,通过加油嘴将润滑油储存在储油箱内,启动控油电机337、注油电机333和油泵9,当润滑油即将充满注油仓331时,自封装置7控制油泵9停止,并通过注油活塞332想注油通道121内注入润滑油,维持滑块1与导轨2之间的润滑效果,使滑块1相对导轨2滑动,当滑动一段距离后,根据位移传感器8监测滑块1的相对位移,控制控油电机337转动适当的距离,从而改变注油活塞332的行程,通过注油电机333带动注油活塞332将适当的润滑油注入注油通道121内,避免润滑油注入过多,造成润滑油的浪费,刮板4能够将导轨2上的异物刮除,且使用后的润滑油顺着导轨2侧边收集到集油槽22中,顺着集油槽22流动储存在集油腔23内,并能够通过下油嘴24对使用后的润滑油进行回收利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5055